首页 > 文章中心 > 执行监事履职报告

执行监事履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执行监事履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执行监事履职报告

执行监事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一、把握角色定位 履行角色职责

笔者认为,保育员在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承担的角色是保健知识的宣传者、健康环境的营造者、幼儿健康的呵护者、幼儿教师的好帮手。

1. 保健知识的宣传者。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工作,除了由受过专业技能教育的幼儿教师和掌握医学知识技能的保健医生承担外,保育员也应力所能及地承担。在幼儿教师和保健医生的指导下,保育员认真准备宣传资料,定期在宣传栏中张贴,定期发放给家长;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抓住一切时机向孩子们传授卫生保健知识,让他们懂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掌握保持卫生习惯的知识和技能。

2. 健康环境的营造者。做好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的卫生工作。对活动室,每日晨入园准备工作中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清新,地板随脏随擦,使之保持整洁;使睡眠室,随脏随擦,避免地面有水使幼儿滑到;使盥洗室清洁通风,便池、马桶清洁,水池下水道处无头发、污物,地面无积水、无污渍、无垃圾堆物,镜子保持镜面干净无水迹。认真做好教室和幼儿日常用品的消毒工作。坚持每日用消毒毛巾将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擦拭一遍,特别是幼儿的饮水柜容易滋生细菌,发生交叉感染,每天下午收缸子后及早上摆缸子前都要用消毒毛巾擦拭;定期用84消毒液对幼儿的玩具、桌椅、坐垫、餐桌、餐椅都进行消毒,给幼儿创造一个清洁、健康、舒适的环境。

3. 幼儿健康的呵护者。呵护幼儿的健康是保育工作的核心。每天幼儿入园入教室时保育员做好晨检工作,及早发现疾病,排除不安全因素,为幼儿一日生活和学习提供保障。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发现异常或传染病在医生指导下做到及时隔离与治疗,并根据幼儿的情况发放红、黄牌标志,控制传染病病菌的传播,把好安全的第一关。经常提醒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教会幼儿按正确程序洗手,进餐时提醒幼儿注意进餐速度,引导幼儿养成饭后擦嘴、漱口的好习惯;随着天气的变化给幼儿增减衣服,对体弱多病的幼儿给予特殊照顾,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 幼儿教师的好帮手。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和保育员分工不同,前者主要负责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后者负责幼儿园内的清洁、卫生、保健等工作;两者工作又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教”中有“保”,“保”中有“教”,共同完成幼儿园的工作。幼儿教师积极支持、指导保育员科学、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保育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幼儿的生活,密切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保育员是幼儿教师的好帮手,幼儿教师在一日教育活动中和集体活动时,难免百密一疏照顾不到每个幼儿,如果保育员能积极主动配合,时刻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教师工作中的不足或疏漏,及时弥补,那么教育质量将在“保”、“教”互补中得到提升。如,有的教师有时较长时间未提醒幼儿喝水,导致部分幼儿因口渴表现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对幼儿的小便时间掌握不好,导致有的幼儿尿裤子,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如果保育员主动配合,主动为幼儿接水,让需要喝水的幼儿及时喝上水,主动带孩子去小便,就排除了一些不良因素,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保育员应该切实履行好上述角色职责。

二、落实保育要求 提高卫生保健实效

为履行好上述角色职责,真正提高保育实效,保育员应将保育要求落到实处,在卫生保健工作中应该做到规范、勤快、细心、耐心、智慧。

1. 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按规定来做,就会出现问题。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差,幼儿园又是幼儿密集的生活场所,幼儿餐具、用具如不注意卫生消毒,哪怕是消毒了,但如果不按规程操作导致消毒不彻底不到位,那么很容易病从口入,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幼儿保育工作要严格按照有关卫生保健工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中的规定、要求来执行。保育员要以一日工作规范为准绳,有序有效地把一日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如,幼儿入园前,保育员开窗通风,室内外清洁做到“六净”(地面、桌面、门窗、玩具柜、口杯架、毛巾架);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好日常消毒和防病隔离工作,做到餐具毛巾天天消毒,活动室、午睡室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玩具、图书定期消毒。在传染病多发季节,严格采取隔离消毒措施,被褥一周晒一次,一个月清洗一次。集体教育活动时,协助教师培养幼儿的学习、卫生习惯,指导和纠正个别幼儿不正确的姿势。游戏活动时,协助教师准备、收拾游戏的玩具、材料、场地,检查是否安全卫生,平时定期清洗、消毒玩具、材料。

2. 勤快。勤能补拙,先天的不足、缺陷可由后天的勤奋来弥补;勤快往往会提高工作效率。要做好一名保育员,要做到“五勤”,即要“眼”勤、“耳”勤、“嘴”勤、“手”勤和“脚”勤。勤开窗户、勤打扫、勤消毒、勤晒棉被等等,这是手脚勤快利落;经常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反思自身工作的得失,这是脑勤;多注意倾听保健医生和幼儿教师的建议,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这是“耳”勤;多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现、状态,孩子们卫生习惯出问题了,多给予提醒,这是“眼”勤、“嘴”勤。

3. 细心。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自立能力不强;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他们的健康牵动每个家庭。幼儿园保育工作是一项“细心活”,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问题。教室中该消毒的地方没有消毒或不到位,病毒就会悄然滋生;孩子们该多穿衣服的没有多穿,感冒就会悄然来临;患有传染病的孩子没有及时隔离,传染就会悄然扩散……为此,细心应成为保育员其中一个代名词。每天幼儿入园时,保育员应该对每个孩子从头到脚仔细观察一遍,从孩子的神色、脸色和情绪中判断是否有不适之处。随时留意天气变化,注意早晚温差、气候的干燥湿润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幼儿洗手、擦汗时,保育员要注重观察,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等等。

4. 耐心。保育员的工作需要“细心”,实际上暗示着他们的工作又是琐碎的,这需要保育员要有耐心,耐心地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饭前便后勤洗手,一次两次提醒孩子了,第三次他可能又忘记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要求保育员有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引导。孩子间存在个体差异,出现的状况就会多种多样,如果保育员缺乏足够的耐心,就胜任不了保育工作。

5. 智慧。智慧,指个体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事情。将“智慧”作为保育员的要求之一,与目前保育员素质现状相比,或许要求高了点,但是保育员要成为幼儿教师的“好”帮手,不能仅仅按部就班地执行规章制度,而应在卫生保健工作中发挥聪明智慧,甚至有所创新;况且,过低的要求往往会消弱人的进取心,而较高的要求却能发挥激励、鞭策作用。实际工作中,下面两位保育员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马老师正在组织孩子们玩游戏‘网小鱼’,我在一旁协助。‘小鱼’们因穿得太厚,运动量大,早已汗流浃背,在游戏暂停时应及时提醒他们脱去上衣或拉链。姗姗已经连续做了好几次‘小鱼’,不停的奔跑使她的小脸通红,汗流浃背,显得十分疲惫。于是,张老师走过去对她说:‘小鱼,小鱼,游到鱼妈妈这儿休息一会儿吧!’珊珊和张老师在一起看小朋友做游戏。”[3]课间游戏时,一名保育员发现好几个小朋友觉得好玩,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手指门缝处。保育员意识到这一做法非常不安全,于是她召集孩子们,将一支粉笔放置在门缝处演示给孩子看。直观形象地教育,孩子马上感悟到了这个道理,从此没有孩子再这样玩了。

第一位保育员并不是直接打断游戏活动,而是“以游戏者身份介入,巧妙地把珊珊带出了游戏现场”;[3]第二位保育员抛开了简单地说教。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散发的爱心、细心、耐心,更看到了一种教育智慧。显然,幼儿园有这样的保育员存在,幼儿的保教质量必将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美珊.保育员就是老师[J].学前教育,2000,(3).

执行监事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2019年,公司监事会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规定,本着对股东负责的态度,勤勉尽责,依法行使监事会权力,认真履行监事会职能,坚持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切实维护股东权益,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一)积极召开监事会会议,依法履行监事会职能。审议通过了《关于2018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2018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关于2018年度财务预算方案的议案》等等。

(二)理清监事会职责范围,重点行使四项职权。一是检查企业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二是检查企业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三是检查企业财务保值增值状况;四是评价经营管理业绩,提出奖惩、任免建议。

(三)加强学习调研,努力提高履职水平。监事会坚持“发现不了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是渎职”的理念,聚焦监督主业,注重学习、调研和总结,把发现问题、揭示问题、报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在促进企业规范管理、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健全完善监事会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监事会认真列席公司召开的股东会会议、董事会会议、总裁办公会、专题办公会、月度会和周例会,及时掌握和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重大事项的发生,从程序上把握决策的合规合法,提高监督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监事会自身建设。根据监事会成员构成现状,定期召开监事会工作会议,组织各位监事对监事会自身建设和公司发展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对监事会前期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2020年主要工作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监事会强化对股东负责的意识,忠实勤勉地履行监督职责,保持监督的独立性,增强监督的规范性,强化监督的及时性,提高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服务公司改革发展大局。

(一)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省管企业监事会工作会议精神,提升监事会工作效能。严格按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董事、高管人员执行职务行为履行监督职责。

(二)监督公司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监督公司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公司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治理水平。

执行监事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然而,处于新兴+转轨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也有自身“成长的烦恼”。2014年春夏之交,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董事会》杂志协办的《上市公司监事会工作指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围绕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运行中的经验、困扰、分歧和完善办法,更好地发挥这一公司治理重要主体的作用,包括上市公司高管在内的与会者,充分讨论,为后续将推出的《上市公司监事会工作指引》建言献策。

监事会不可或缺?

在不同类型的公司中,公司治理特点各异,监事会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并不一样。例如金融类的公司和非金融类的公司,在标准、运作、执行力上完全是两个天地。即便在金融业中,公司体制不同差别也是非常大的――国有控股体制内有一套监督的体系;而像民有控股的金融类公司,或者规模较小、股权较分散的公司,监事会呈现多样化特征。

实践中,公司制在国有企业中首先推行,因其特殊的体制和原因,导致包括监事会在内的公司治理体系运行下来存在一些问题。其他类型的公司在实践中,由于法规模糊、股东诉求不足、监事会本身权责不适配、公司文化有待改进等因素,监事会运行也遇到一些困难。

有家公司监事会负责人就对监事会这个会议体监督方式存在的“形式主义”倍感困惑。“需要开会时,我事先组织材料给各位监事,但有时他们连现场会议都不开,拿到办公室签个字就行。虽然截止到现在,我们没有发生过任何违规违法的事件,该走的流程都走了,该开的会每年几次也都开了。但从经验上来说,我一个人就代表着他们三个了。”

还有的企业对自己的治理创新信心不足。为使监事会发挥作用,该公司搞了专职监事,给的是部门正职的待遇,但改革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类似的例子并不少,以至于到后来,业界出现了监事会要不要、有没有用的争论。

《董事会》记者注意到,尽管存在分歧,但肯定的声音占据主流。“虽然中国国情特有,但从法理上来讲,这套设计还是合理的,问题是怎么落地的问题。”“目前监事会在中小企业有些形同虚设,但是有一点是赞同的,国有企业监事会做得要好得多,在国有企业设立监事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应发掘民间的智慧,把监事会做实。”“富一代想把公司整体交给富二代,富二代本身没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但是交给别人又不放心,这时候怎么办?监事会就会是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对股东代表的管理是个有效方式。”

显然在现行环境下,监事会不可偏废,如何切实发挥监事会的作用,更受到上市公司的关注。

大股东有何责任?

“我们省一百多家企业的监事会主席开会,很多企业第一次是这个人,第二次变成另一个人,第三次又变换了新面孔。问他们怎么老在换人,原因是因为提了意见,老板就把人换了,撤换的说辞是‘根据工作的需要’!”一家公司代表吐露了这样一个现象。

监事会的工作谁需要,对谁负责?在业内看来,这是首先需要破解的难题。股东如果想用好监事会,就会把真正合适的人放到监事会里,好好去监督,直接反馈结果;如果股东不需要,那么监事会再活跃,再能够发挥作用,也维持不了多久;甚至于,如果股东想干坏事,或者说不想被控制的时候,监事会就完全变成摆设了。当下,各方面比较注重独立董事的发展,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对监事会的作用关注得比较少。如果监事会的工作结果不被充分利用,对监事会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机制以及人员的配备,会有负面的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与会者建议从两个方面,强化对大股东的约束。一个是,将监事会主席列入高管行列,享受必要待遇,形成事实上的“高配”。“否则,下属怎么敢说话,一提意见就容易遭到撤换嘛。”

另一个是,对监事会应该有合适的指标评价体系。如果运作指标很低,那么反推下来,公司的股东可能存在其他的动机,从市值管理、投资者评价等角度,公司不应该被信任。一旦公司被质疑,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从而实现市场化的约束。

到底该干些什么?

监事会是一种会议体的监督形式,要想有效发挥作用,首先得理念清、定位准,真正搞清楚自身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这看上去容易,其实不简单。

监事会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架构中应当是相对超脱、独立的主体,也是监管机构的观察窗口。在运行中,监事会通过各个方面征集议案,经过审议、表决后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进而影响经营管理层和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内控监督以及董事、高管的履职监督,是监事会职责的题中之义。但在不同类型的公司中,监事会该干什么,着力点是什么,还得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有公司就认为,监事会不应仅仅停留在找问题、识别风险、防范风险、解决问题等监督职能上,还应当立足于公司的战略发展、管理层面,基于对整体情况的把握,就面临的问题更积极主动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有效监督的过程中促使公司治理各个主体能够更和谐运转,更集中到增强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上。

持类似看法的公司并不少。有企业就指出,监事会能否不仅仅进行财务或者风险的事后监督,而是更注重将履职的着力点前移,比如对战略的科学性、经营层执行战略的有效性加以把控?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从事中角度去履行监督职责,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影响力。

还有上市公司监事会代表对信息披露中的职责,有自己的看法,认为监事会只能对信息披露机制是否健全、流程是否合规、制度是否落到实处进行监督,不宜对信息披露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核并为此担责。

怎样发挥好作用?

围绕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规,上市公司监事会拥有数项法定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外界对“花瓶监事”、“人情监事”的非议颇多,可想而知此间监事会作用发挥之不易。

在很多人眼中,监事会一个最大的矛盾就在于责权不匹配。要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监事会的地位,让监事会从董事会、经理层中分离出来,而这需要在人员、薪酬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董事会》记者注意到,改善监事会的提名机制、尤其是对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是否可以或者应该设立提名委员会,备受研讨会与会者的关注。

有公司认为,目前监事的来源有股东代表监事,有职工代表监事,也有外部监事、独立监事等,提名委员会对监事的独立性有正面的作用。尤其是,可以根据行业特点选聘一些外部监事,来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不过操作起来可能有难度。比如,具体的人选提出后,需要谁来认可?

也有公司指出,监事会提名委员会是个“伪概念”,因为监事会里面的股东代表由股东方推荐,职工代表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再设置一个提名委员会实际上是违规了。董事和监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董事是对所有股东负责,但股东代表监事对股东负责,职工代表监事对职工负责,只有独立监事才能独立地对所有股东方负责。

还有公司代表阐述认为,公司法中有明确规定,监事会有权提名独董。如果把这一条落实下来,哪怕不必然一定采纳,一定会成为候选人,但具有这样的提名权后,整个公司治理机制就比较完善,监事会的地位与作用也会进一步增强。

薪酬、激励是另一个议论的焦点。监事薪酬的标准异于董事,这是当前存在的客观现实。其中的成因比较复杂,因为有的监事是外部的,有的可能是公务员,经过组织部批准,不可以在上市公司拿薪酬。不过不止一家公司代表认为,上市公司监事的薪酬,最好不低于独董的薪酬标准,这样有利于提高监事会的地位。

相比之下,围绕监事是否应该享有期权激励,争论就很激烈了。有的公司认为,现在国企将期权激励赋予董事、高管,但监事、监事长却没有,并不公平。有的公司代表甚至透露,有些监事不愿意履职,因为担任其他的职务还可能有期权。但反对的意见也很明确:监事的职责就是监督,如果给予股权激励,会有利益驱动纵容甚至参与业绩造假。

理越辩越明。最终,与会者比较集中认可的激励方式是,内部监事可以考虑享受期权激励,外部监事和独董一样走包薪的模式。

而在如何保障监事会正常履职环境方面,有与会者觉得,可以将按上市公司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提取监事会履职经费,比如说万分之二或者万分之三;使用不完可以退回去。这样可以保证监事会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

独董、监事听谁的?

众所周知,在监督方面,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独立监事职能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或独董之间,可能存在着职能重合的灰色地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备受上市公司关注。

有公司指出,独董的履职重点是作为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主体,通过自身经营、专业知识与专长对公司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侧重于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事中监督的作用。监事不参加经营决策,更超脱地对董事的战略决策、经理层的战略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突出监督而非决策。所以,应该加强内审与审计委员会对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能的支持力度,或者采用恰当方式,使监事与独董能够在制度实现统一。目前从实际的管理线条看,一些公司采取了一条线、双向管理的方式实现监督的目的。

执行监事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一、银行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江西银监局成立以来,认真贯彻银监会“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紧紧抓住法人监管核心,围绕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法人银行业机构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目前辖内法人银行业机构已初步建立了“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基础架构,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以改革促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际运行中,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科学决策的公司治理机制仍未真正建立,其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架构不够完善,基础保障作用未发挥。健全的组织架构是公司治理发挥效能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江西银监局辖内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分权制衡公司治理架构。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实行对省联社和股东大会的双线负责制,弱化了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经营理念。

(二)主体运作不够规范,影响制衡有效性。目前辖内银行业机构股权结构多元化带来的制衡作用仍不明显,部分银行业机构在实际运作中各治理主体履职缺位、越位、不到位,职责边界模糊的现象依然存在。如部分银行业机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形同虚设,该开的会不开,董事履职意愿不足或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在董事会或专业委员会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影响董事会决策有效性。

(三)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削弱决策科学性。目前辖内银行业机构普遍存在经营目标制定不科学,考核指标未落实合规优先、风险挂钩理念,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落实不到位,考核机制未充分体现激励相容原则等问题,使得机构经营发展战略有失审慎,重发展、轻管理,间接导致不规范经营。

(四)内部监督不够到位,制约公司治理质效提升。目前因提名机制、薪酬机制、人员素养等原因,辖内银行业机构监事会、独立董事没有行之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

二、推进公司治理建设,力促全面转型发展

当前辖内银行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健全治理架构,夯实发展根基。银行业机构要立足战略高度,将公司治理建设作为改革发展中的一项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对照银监会新颁布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认真评估现有公司治理架构存在的不足,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间,在建立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科学决策的公司治理架构上不断体现进步度,夯实发展基础。城商行要加快推进董事长、行长分设,构建分权制衡的公司治理基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明确法人权利和层级委托关系,逐步推进省联社行政管理职能的淡化,消除公司治理中的体制。

(二)优化股权结构,规范主体运作。要进一步清晰界定并通过制度安排来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尤其是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职责边界,明确董事会负责制定机构发展、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重大战略并对银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高管层负责具体执行战略和日常业务的经营管理,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做到公司治理边界清晰、权责明确、制衡有效。要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手段来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股东权力义务,从而推进各治理主体厘清职责边界。要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的沟通协调机制。从股东大会到董事会、董事会到高管层的决策传导机制要在实践中逐步理顺,层层建立明确的报告路线,确保决策层及时、准确地获取执行情况的信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以增资扩股为契机,选择性引进当地涉农龙头企业和支持认同“三农”战略的民营企业投资入股,适度提高股权集中度,改善股东结构和质量,弱化内部人控制。

(三)改进考核体系,强化激励约束。要结合市场定位和战略发展目标,建立各治理主体长、中、短期利益相融,多种类、多层次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在适当的条件下推行股权激励。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对转变发展理念、树立合规意识、提升风险意识的“指挥棒”作用,重点解决高管人员薪酬短期化的问题。要根据风险暴露期因素严格设定高管人员绩效薪酬分期支付和重大风险损失扣回制度,将薪酬与风险紧密挂钩,约束高管人员承担其任职期间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弱化利润增长和业务发展速度等考核指标,提高风险、合规类指标占比,逐步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和效益约束机制,从而切实转变风险管理和业务增长方式,真正体现绩效考评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导向作用。

执行监事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一是理事履职作用发挥不充分。试点单位虽然按照规定召开了理事会议,但多数情况下管理层制定的议题在理事会讨论中很少会有不同意见。究其原因,从理事会人员构成方面看(如表):

理事会主要由体制内理事组成,一般包括本单位理事、主管部门理事和相关部门(如财政、人社等部门),其中外部理事大多数由相关部门委派,理事工作非其本职工作,多是义务工作,受委派理事没有很强的参与意愿和责任意识。理事的专业能力方面,教育、卫生行业的事业单位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外部理事由于专业知识所限,履职能力有限,难以发挥议事监督作用。

二是改革指导政策可操作性不强。上级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于操作层面规定的较为笼统,譬如事业单位应享有哪些自,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给事业单位放权、事业单位如何确保独立法人主体地位等内容,并无具体的规定。因此在推进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在赋予事业单位自方面,很难打破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壁垒,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是下放给单位的权力承接不到。省编办、省人社厅《关于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6年起,不再安排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由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制定、执行新进人员计划,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招聘工作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将新进人员名单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从理论上,在编制和人事管理方面赋予事业单位一定自,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市级主管部门出面组织为公立医院统一招考录用人员的状况,人事招考权力没有正真下放给事业单位,导致事业单位对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存在疑虑,阻碍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的推进。

四是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认识仍有差距。一方面主管部门认为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增加了一个管理环节,认为削弱了举办单位的权力。另一方面,试点单位长期习惯行政级别管理模式,有些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于自身的待遇在改革中的变化还是顾虑重重,还有些事业单位在重大工作中依赖主管部门的庇护,怕担责,习惯早请示晚汇报,出了问题由主管部门负责等等,开展试点工作的主动性不够。

因此,为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工作,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相关机制:

一是增强理事履职能力。理事的产生,需要建立科学的公共利益代表机制,重视理事的专业能力,如社区代表、家长代表等进入理事会或监事会,应该建立严格的选拔、公示、管理制度,同时可以参考人大代表提案制度,要求理事定期或不定期到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为增强理事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建立工作反馈机制,将理事履职情况反馈给理事单位,督促理事切实履行好职责。另外,可以借鉴英国公益机构理事津贴制度,实行物质激励,鼓励理事义务参与民主管理的同时,给予适当补助。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建议上级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尽快出台更加具体可行的配套政策,明确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管理权限,理清事业单位与职能部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的关系,从政策层面赋予事业单位法人充分的自,增强事业单位深入推进改革的活力和积极性。

三是做好放管结合。主管部门要增强改革认识,下放对事业单位具体管理权限,减少对事业单位具体事务的干预,明确事业单位独立法人地位,使事业单位自主管理微观运营事务。为防止“一放就乱”,必须强化对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法人年度报告,督促事业单位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并与事业单位法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