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软件工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际上,测试人员被测试搞得晕头转向,测试管理人员不知所措是常有的事情(相对来讲,一些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做的比较好)。这些主要和测试时间紧迫,测试质量与产品质量的标准很难度量有关——最可怕的不是对手厉害,而是未知的对手。要解决这些问题显而易见要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那就要从根本上说起,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的组成部分,脱离软件工程框架的软件测试是不可以想象的,软件工程的工程思想和方法作用在软件产品的每个阶段,当然软件测试也不能例外。换句话说,软件工程的思想为软件测试提供了基础的思想和方法,任何的软件测试不论在哪个阶段都不应该脱离软件工程的思想,孤立的去思考,设计,规划,执行,并验证。但实际上是,由于测试工作的繁忙(大多数是由缺少标准和规划而无法控制所致),更多的时候,可能只是就问题论问题了,从而偏离了软件测试的方向,使得测试质量不可控。
抛开具体的软件工程的具体模型,一般的产品周期流程可以如下划分
[图片]
本人概况
姓名:XXX
性别:男
民族:汉
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学士
专业:工业电器自动化
联系电话:12345678
手机:139000234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
邮编:100007
Email Address:
呼机:66881122-1234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1993.9--1997.7 工业电器自动化专业
主修课程:自控原理,电力拖动,电子技术,自动测试系统,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硬件及接口电路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等课程
另:其他培训情况
*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培训,培训科目:Windows NT Technology,Windows NT Enterprise,Networking with TCP/IP on Windows NT,ⅡS4.0 WindowsNT
*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考试,阅读和翻译能力较强,曾多次为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计算机书籍,并获出版。
工作经历
*1998年5月---至今 XX公司
网络系统工程师
Cisco、IBM网络产品的技术支持
网络系统方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和规划,解答用户的疑问,根 据用户需求提出最佳解决方案;Cisco、IBM网络产品的现场调试和系统维护
客户技术培训,及公司内部的技术交流与培训
网络基本原理及技术:LAN,WAN,TCP/IP,ATM等,以及Cisco、IBM 网络设备调试过程;讲解IBM AIX基本系统管理及高级系统管理、Netview、
NFS、HACMP等
曾经参与的项目
设计,安装,调试“吉林97工程”--吉林省电信综合管理系统ATM网络及主机系统,长沙卷烟厂,锦州合作银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系统;设计云南省邮电办公信息集成系统,济南广电ATM宽带综合业务网、陕西有线电视宽带网。
*1996年9月---1998年3月 XX公司
系统管理员/工程师
CHINAGBN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的系统管理
熟练掌握UNIX(SUN Solari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并参与组建了CHINAGBN Internet网络中心(包括网络设计,安装系统,联调,维护,网络编程)
CHINAGBN 金桥网六城市网络站点的建设
参与各站点Internet网络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及其与卫星主干网的连接,对主干卫星网、X.25分组交换、Frame Relay、ISDN和DDN及其相关设备有所了解
CHINAGBN Internet网络中心Web系统管理员
个人简介
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认真踏实负责,且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曾多次主持对用户和内部的技术讲解和培训,获得用户和公司的一致好评。曾在电子工业部“三金工程展风采展示会”上向来宾讲解CHINAGBN专线集团用户解决方案。
软件产业从上个世纪中期从零起步,在短短5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在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这5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对软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提出和完善就是这个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因为软件开发是一项需要良好组织、严密管理且各方面人员配合协作的复杂工作,而软件工程正是指导这项工程的一门科学,软件工程的成果能为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提供思想方法和工具。
软件工程的起源
软件工程学科的出现直接原因是软件危机。所谓软件危机指的是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概括来说,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问题:
第一,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不断增长、日趋复杂的需求;
第二,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软件产品。
实际上,软件产生不久,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这个矛盾就开始暴露出来,并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最为突出的例子是美国IBM公司于1963年~1966年开发的IBM360系列机的操作系统。该项目的负责人Fred Brooks(F•D•希罗克斯)在总结时无比沉痛地说: “……正像一只逃亡的野兽落到泥潭中做垂死挣扎,越是挣扎,陷得越深,最后无法逃脱灭顶的灾难……程序设计工作正像这样一个泥潭……一批批程序员被迫在泥潭中拼命挣扎……谁也没有料到问题竟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IBM360操作系统的历史教训已成为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典型事例被记入历史史册。
由于软件危机的产生,迫使人们不得不研究、改变软件开发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从此软件生产进入软件工程时代。
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这个词,同时讨论了如何摆脱“软件危机”。在那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这个概念,从此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软件工程学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旨在开发满足用户需求、及时交付、不超过预算和无故障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的主要对象是大型软件。它的最终目的是摆脱手工生产软件的状况,逐步实现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自动化。
自从软件工程概念提出以来,历经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虽然“软件危机”没得到彻底解决,但在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在软件开发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软件开发组织不能很好地定义和管理其软件过程,从而使一些好的开发方法和技术起不到所期望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没有很好定义和管理软件过程的软件开发中,开发组织不可能在好的软件方法和工具中获益。
软件工程的内容三段论
这里的三段论是指从内容这个角度看软件工程的三段理论。软件工程是为克服软件危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它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在此过程中,人们研究和借鉴了工程学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并形成了软件工程学。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最终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既然软件工程是“工程”,那么我们从工程的角度看一下软件项目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客户的需求启动了一个软件项目,为此我们需要先规划这个项目,即完成项目计划,然后根据这个项目计划实施项目。项目实施的依据是需求,这个需求类似工程项目的图纸,开发人员按照这个图纸生产软件,即设计和编码,在开发生产线上将开发过程的半成品通过配置管理存储和管理,然后进行必要的集成和测试,直到最后提交给客户。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项目跟踪管理。软件工程活动是“生产一个最终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开发类活动、管理类活动和过程类活动,这里将它定义为“软件工程的三段论”或者“软件工程的三线索”,即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开发、软件过程改进。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三角形表示(如图2)。它们类似于相互支撑的三角形的三个边,相互依赖,必不可少。
其中: 开发过程是软件人员生产软件的过程,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相当于生产线上的生产过程;
管理过程是项目管理者规划软件开发、控制软件开发的过程,相当于生产线上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是伴随开发过程进行的过程;
过程改进相当于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的“工艺流程”进行管理和改进。如果没有好的工艺生产不出好的产品,它包括对开发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定义和改进。
为了保证软件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的有效性,应该保证这些过程的高质量和过程的持续改进。而软件开发过程中脑力活动的“不可见性”大大增加了过程管理上的困难。因此软件工程管理中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千方百计地使这些过程变为“可见的”以及事后可以检查的记录。只有从一开始就在开发过程中严格贯彻质量管理,软件产品的质量才有保证。否则,开发工作一旦进行到后期,无论怎样通过测试和修补漏洞,都会无济于事。
韩万江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及软件测试等。著有《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
软件工程的未来发展
软件工程的研究热点是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即便在软件工程的领域内,研究热点也在不断转移。
以往软件工程一直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做到标准化,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相应标准的出台,软件人员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实际上可以将许多软件工作分成许多部件去构造,很有可能今后的软件队伍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专门从事评估,另一部分专门从事集成,集成的对象就是软构件。
软构件的开发与运用已悄悄开始。在一些公共领域,例如软件的用户界面,通用软构件的使用已经屡见不鲜。然而,对于各种专业领域来说,领域构件的开发和使用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一工作的进行意味着各行各业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形态加以归纳整理,然后以最新的软件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全面铺开,将是一件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各领域专家和软件专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旦软件生产的“构件-集成”格局成为现实,各种应用领域里的构件的设计与生产将开辟出一个十分广阔的新天地,产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软构件的使用可以渗透到符合软构件标准规范的所有系统中,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人们开始研制和使用软件工具,用以辅助进行软件项目管理与技术生产,人们还将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有机地集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能够连续支持软件开发与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以期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解决软件危机问题。
此外,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的结合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便成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基于程序变换、自动生成和可重用软件等软件新技术研究也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把程序设计自动化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在软件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软件工业化生产体系,形成了强大的软件生产能力。软件标准化与可重用性也得到了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在避免重复劳动、缓解软件危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软件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导致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从而使得软件工程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崇拜软件工程。实际上,不管有没有软件工程,不管是否存在一个万能的框架系统,我们的应用系统仍然要做,各种各样的软件还是要开发。说到底,软件系统是因为有需求才存在的。有了应用领域软件存在才有了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有各种各样的软件和创新,而我们还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我们不能说,只要解决软件工程问题就能推进软件产业。
(作者原文中有大量实例,限于篇幅,本文进行了删减。读者可以登录.cn查看原文,或参考作者所撰写的《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
链接一:软件开发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为程序设计阶段,基本是个体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这个时期,一个程序是为一个特定的目的编制的,软件的通用性很有限,其开发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因为软件设计是在某个人的头脑中完成的一个隐藏的过程,而且,除了源代码往往没有软件说明书等文档,因此这个时期尚无软件的概念,基本上只有程序、程序设计概念,不重视程序设计方法。软件主要是用于科学计算,规模很小、采用简单的工具(基本上采用低级语言),硬件的存储容量小、运行可靠性差。
第二阶段是60年代~70年代,为软件设计阶段,小组合作生产方式。在这一时期软件开始作为一种产品被广泛使用,出现了“软件作坊”。这个阶段大多采用高级语言开发工具,开始提出结构化方法。硬件的速度、容量、工作可靠性有明显提高,而且硬件的价格降低。人们开始使用产品软件(可购买),从而建立了软件的概念。程序员数量猛增,但是开发技术没有新的突破,软件开发的方法基本上仍然沿用早期的个体化软件开发方式,软件需求日趋复杂,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开发成本令人吃惊得高,开发人员的开发技术不适应规模大、结构复杂的软件开发,失败的项目越来越多。
第三个阶段是从70年代至今,为软件工程时代,是工程化的生产方式。这个阶段的硬件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第三、四代程序设计语言出现。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环境、网络、分布式、面向对象技术等工具方法都得到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有很大进步,但仍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一直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软件的数量急剧膨胀,同时,软件开发人员发现软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最终导致了软件危机。
链接二:软件工程的定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展 软件工程 开发应用 风险管理 质量
软件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在面对相对复杂的问题的时候,由软件工程师有计划地按照工程的概念和原理,技术等模式来进行,并分多个阶段来实现。另外,软件生命周期在整个软件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个周期是按照事物的出现到灭亡的规律来将软件周期分为了计划、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等阶段。本文主要分析了软件工程的应用问题。
1 软件工程开发应用特点
1.1 目标明确性。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具体需求,这使软件工程设计一开始具有明解的目标。软件工程的任务就是在产品或者工程在生产或者实施之前,提供出相应的产品以及工程的全面的需求的标准。在软件工程中这一特点则表现为“需求分析”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通过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广泛交流,不断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一致的需求说明。因此,开发的软件的成败将由需求分析的好坏来决定。
1.2 完整性。在客户/服务器系统应用中,数据及数据处理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软件开发中对这一点的逻辑要求是最严密的。例如,在一个事务处理过程中,可能对多个表进行修改。如果在中间发生错误时,应该放弃整个处理而不是其中的一个过程,返回到开始的状态以保证操作的完整性,从而使得数据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得到保证。
1.3 应用软件的开发应该是规范的,使得应用软件开发工作能够很容易地被别人接手和修改。由于开发出的软件是依照一定规则的对象组合,所以相当于符合标准,而只要是群体开发软件,标准又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其实在应用软件开发的程序员之间起到了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
1.4 易维护性。因为使用了对象的继承性,对祖先对象的修改直接影响到其继承对象,使得软件程序的维护性得到一定程序的提高,但相同的语法和逻辑规定又使得多人合作开发的软件和维护性得到保证,不会因为各自特有的思想和作风而受到限制,也为相互的提高弥补提供了可能性。
1.5 创新性。创新是技术进步的灵魂。随科技和工程技术实践不断创新。开发出的产品在不断满足人类日益进步的需求中,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员就应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和客户交流,在得到用户的反馈后,再改进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客户的需求为止,这样才能得到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2 软件工程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整个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软件工程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首先需要分析计算模型和软件开发本身的变化和趋势,由此才能推断出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 计算能力变化趋势:CPU的运算能力按摩尔定律两年出三代的速度快速提升;但提升单颗CPU晶片的计算能力已经越来越困难(受到物理性质的限制);网络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传输技术,编码技术,差分传输。以及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的成熟使得云计算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相连的服务器集群在服务器端,提供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基于上述计算能力的变化,从软件开发模式而言,我们注意到以下六个相关的趋势:大量中间件技术被采用;开源软件成为发展趋势;为了使分布在互联网上系统能够互相协作,异构的分布的软件系统将需要用统一的、标准的协议互相通信,形成逻辑上更大的系统。那么基于XML数据交换语言的SOA成为一个热点;B/S结构的软件系统主要在服务器端,系统非常容易升级,这使得软件交付和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从以年月为单位,到以周天为单位);B/S结构的软件系统主要在服务器端,系统非常容易升级,这使得软件交付和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从以年月为单位,到以周天为单位);需求工程,渐成热点;迭代/敏捷,渐成标准;持续集成,蓄势待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的开发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类人员的积极参与合作。用户、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开发管理人员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更多人切身体会到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给社会各个领域所带来的变革、腾飞。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7.
[2]郑人杰.using software engineering[M].No.2.Beijing:QING-
HUA UNIVERSITY,1996.
[3][美]Roger S.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4]温雅丽.面向对象技术在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4).
[5]潘春光,陈英武,汪浩.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控制与决策,2007(05).
[6]尹锋.软件工程系统论研究初探[J].航空计算技术,2006(03).
[7]Joseph S Valacich,Joey F George,Jeffrey AHoffer.系统分析与设计基础[M].施平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1软件测试的含义
软件测试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将成功开发的软件进行相应的纠错动作,从而披露该软件的各种问题及缺失因素,促进研发人员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达到完善软件的目的。
1.2软件测试的关键性阶段
主要有以下两个关键性的检测阶段。第一阶段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主要单元模块完成后进行测试。这一阶段测试可以将缺陷控制在最小单元模块内,给研发人员最快的测试反馈,促使其完善单元模块的功能,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第二阶段测试是软件系统全部完成后,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试,查找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此时,需要根据系统要实现的功能进行多种测试工具的应用,以其找到系统不符合要求的功能或性能瑕疵。
1.3软件工程中软件测试的方法
对软件工程进行软件测试时,不同软件可以运用不同的测试方法。现阶段,主要以软件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是否需要将程序进行完全运行来判断测试方法,不需要系统程序运行就能完成测试的方法称为静态方法;需要系统时时传送相应数据,并通过相应程序检测系统是否达到用户的期望值,是否存在运行逻辑上的问题和算法上的缺陷等的测试方法称为动态方法。目前,静态测试方法应用较广的有静态排演法、软件检查法和软件审查法。随着软件测试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新兴的测试方法如静态自动分析、分析模型等方法不断得到应用;动态测试方法随着精细化测试进程的深入逐渐细分为单元测试方法、集成测试方法、系统测试方法。这些测试方法相较于静态测试方法,具有范围广、测试成功率高、内容覆盖面大、应用程度高等特点。如白盒测试、代码覆盖测试等。
2软件测试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分析
2.1软件工程项目需要软件测试进行全方位的辅助管理
所谓软件工程项目就是将用户的要求进行立项管理,通过建立项目组、研究用户的使用目标来确立项目目标,对目标现状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总体目标细分阶段性目标以及规划项目总体方案等,将软件开发过程建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各阶段性成果都需要软件测试来校验其可行性,从而辅助软件工程项目步入更完善的项目管理中。首先,软件工程项目需要精细化项目管理和集中项目管理两者协调统一。因此,需要设立软件测试机构,能够对项目细分的各阶段、各模块进行软件测试。其次,项目组人员组成和责任落实要依照规章制度实施。要体现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测试机构负责人为项目组组长的最佳人选。其组员为各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测试人员组成。软件测试结果必须立即反馈到软件研发人员、程序员及系统分析人员等相关人员手中,以期促进其团结协作,将软件各部分呈现出的问题解决。最终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实现软件设计的目标。可见,软件测试的辅助作用,对于软件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软件相关技术的综合管理等至关重要。
2.2软件工程项目实施反促软件测试发展
研发一个新的软件系统时,其核心内容包括目标确定、框架设计、分支设计和编码应用等,这些核心内容均需要软件测试来实现其统一性和兼容性。系统目标是软件测试的最终目的,软件测试需要围绕系统目标进行缺陷的发现和反馈,从而实现各阶段测试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从而促进系统的协调和完善。经过软件测试的系统,必须保证达到项目目标,且在长时间运行下无重大bug。从这一过程来看,软件测试是在软件工程项目实施中得以发展的。软件测试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独立”仅是功能上的独立。实际上,在进行软件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整体设计还是精细化管理,都需要软件测试参与其中,以测试角度对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指导和辅助,从而纠正一些设计上的错误和细节上的缺陷。这种参与的直接性促进软件测试必须紧跟项目研发现状,才能提出及时有效的参考意见,促进项目顺利开发。软件编码规范是软件研发团队必须规范执行的,而这种规范的编码刚是软件测试机构的首要任务,制定规范要严肃,执行规范要严格,才能给用户呈现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2.3软件测试原则
软件测试的原则是在其测试的基本目的和要求下产生的,因此,在进行软件测试时,必须注意其原则性。(1)坚持用户使用目的,坚持项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原则;(2)测试“精细化”即细分分支、单元模块、阶段性成果、系统全面测试等随时进行;(3)测试时间要越早越好,频率越高越好;(4)测试中逻辑性检测和算法检测要注重;(5)测试要结合数据检测进行;(6)保证测试的严肃性;(7)测试坚持第三方进行原则;(8)不合理条件值都要进行测试;(9)测试过程、方法、用便、结果、完善等都要记录在案,便于故障定位和日常维护。
3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分析
随着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在软件测试中,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得到创新和发展,并在软件开发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所以,人们将各种自动测试的效果进行评估,将成功案例进行相似引用,来判断检测的可行性。最初的自动化测试具有较严格的针对性,运用特定的测试原则和测试方法,将统计指标运用其中,从而得到测试结果,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得出自动化测试的严密性。随着自动化测试的不断深入推进和创新,其测试准则和自动测试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过渡到自动测试模型化阶段。逐渐形成自动测试的等级制度,使得自动软件测试技术成为测试控制能力高低优劣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