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95-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并发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小时后又发生了新的肺部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1]。机械通气为危重新生儿生命支持的重要方法,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错误了影响新生儿成活率以及预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国内为17.5-70%,国外报告为9-70%,病死率高达50%-60% [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男10例,女6例,新生儿窒息4例,早产儿5例,肺透明膜病3例,感染性肺炎2例,肺出血2例。

1.2 方法:上述患儿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时间超过48小时的患儿,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从气管插管内吸出分泌物进行痰培养,严格执行无菌激素操作。

2 结果

检出病原菌2株,肺炎克雷伯氏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

3 预防及护理措施

3.1 制定严格的NICU管理制度,加强NICU的管理。医务人员进出病房需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要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湿润,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用静电吸附式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现代,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时。病房每日用有效氯消毒液,湿式拖地2次,物体表面及墙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不同病菌要分区隔离。严格限制进出人员,探视家长要穿鞋套、隔离衣,戴口罩、帽子。

3.2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的手是NICU中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接触患儿前后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手。插管时医务人员戴无菌手套,气管内吸痰时要戴无菌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可以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 [3]。

3.3 抬高床头角度,平卧位增加胃内容物反流,增加VAP发病率 [4],抬高25°-40°可使患儿胃内容物及消化道赋存的病原菌不易反流,机械通气的患儿常规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每两小时抽一次胃液和胃内气体,以减少反流而引起吸入。

3.4 口腔护理,经口插管,口腔处于开放状态,使口腔黏膜抵抗力、自洁作用减弱,使细菌在口腔内繁殖,并伴有大量的分泌物,每日要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以减少细菌数。当口腔分泌物多时易浸湿固定插管的胶布,引起插管松动,要及时更换,操作时动作轻柔,保护好插管,避免引起脱管。

3.5 呼吸机管道管理,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了正常呼吸道屏障,细菌易从呼吸机管道蔓延进入下呼吸道。呼吸机管道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冷凝水是细菌很好的细菌库,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及时倾倒,冷凝液收集瓶应置于管道最低位置,防止倒流向患儿气道,引起误吸。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注射用水。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胃出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67-02

新生儿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在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是新生儿死亡原因的重要因素之一[1]。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或合并心力衰竭等疾病是新生儿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往往患儿会由于呼吸衰竭或胃出血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笔者现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患儿的治疗观察与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组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的患儿有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此组患儿发生肺炎均在生后1-3d内。

1.2 临床表现 此组患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喘息、气促、咳嗽、吐奶等症状,体温不同程度的升高在38.2-39.8℃,心率加快在140-189次/min,呼吸急促在42-67次/min。患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口唇甲床紫绀的临床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 血化验中血常规表现正常,白细胞6.0×109/L。胸部X线检查:双肺肺纹理均增粗并且满布线状或小片状模糊影,边缘纹理清晰,相互交织成网状从肺门呈扇形向周围扩展,呈间质性肺炎体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入院后不同时间内出现腹胀伴黑绿色水样便腹泻,有脓液,留置胃管回抽胃液有咖啡色胃内容物,进行实验室检查大便及胃液潜血均强阳性,化验红细胞2-7/视野。

2 结果

此组患儿治疗与护理后均在不同时间内胃出血达到止血,最终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3 护理措施

3.1 肺炎的护理干预

3.1.1 一般护理 针对重症肺炎的患儿要保持病室环境的整洁舒适,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适合患儿休息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室内湿度应保持55%-60%,减少环境的细菌菌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物品表面每日进行消毒液擦拭两次。避免交叉感染,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进行分开病室,进行呼吸道隔离。

3.1.2 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处理相应症状,对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甲床发绀严重者出现周身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时立即给予吸氧,一般氧流量在0.5-1L/min,氧浓度不能超过40%,注意氧气应湿化[2]。

3.1.3 药物护理应用 患儿治疗需要从静脉进入药物治疗,补充患儿发病期间丢失的水分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输液过程中注意为患儿进行补液应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控制滴速在10-15滴/min,有条件的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匀速滴入,以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衰[3]。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升压类药物时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随时调整用药速度。

3.2 胃出血的护理干预 主要原因是由于应激性反应导致新生儿身体功能的特殊性胃黏液分泌急剧减少,同时H+和胃蛋白酶分泌急剧增加,导致胃黏膜损伤;H+反流造成食管黏膜损伤最终出血,从而加重粘膜的损伤,导致患儿出现应激性溃疡。

3.2.1 一般护理 患儿出现呕血时将其头偏向一侧,将头颈抬高15°-30°,运用负压吸引器及时吸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胃出血时遵医嘱对患儿禁食禁水,以免导致粘膜损伤加重出血。

3.2.2 止血治疗 留置胃管运用冰盐水注入胃内,并持续胃肠减压,能够收缩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胃肠减压时注意减压的速度及压力,以免压力过大损伤胃黏膜而加重胃内出血,注意保持并出入量的平衡。

3.2.3 用药护理 遵医嘱小剂量注射蛋白酶制剂巴曲酶注射液,注意剂量准确,此药具有抗凝的作用,能够缩短胃内出血的时间,在胃内出血点发挥较强的止血作用。

3.2.4 病情观察 仔细观察患者的呕血及便血性质及颜色,对于胃内减压出的胃内容物注意观察,待胃内容物转为无色后,将5ml血小板胶溶液注入胃内,在胃内保持4小时候将其引出,直至胃内停止出血。在出血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血压、呼吸以及心律的变化。准确记录记录大便性质、次数以及量。待患儿出血停止后可以给予少量稀释的凉母乳喂养,喂养后注意观察胃内出血情况,由于早期不适当的喂养可诱发或加重新生儿胃内出血,因此喂养慎重[4]。

4 讨论

对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干预,对于临床护士而言要具有高超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减低死亡率,而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东梅,王勇.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275.

[2] 曾玉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0(7):629.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新生儿肺炎; 评价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7.034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按病因可分为产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两种,新生儿肺脏娇嫩,发育不成熟,极易引起细菌感染,出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的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2]。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收住入院的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足月儿60例,早产儿10例,平均体重(2.40±0.45)kg,所有患儿均诊断明确,根据《儿科手册》诊断标准确诊,其中产前感染者28例,产后感染者42例,日龄在7 d以内30例,7~14 d 25例,

14 d以上15例。

1.2 方法

1.2.1 在温度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房设有温度计,定期监测并调节,使病房室温度保持在24~26 ℃,相对湿度在55%~60%。病房配备有空调,在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使用,使用过程上注意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使患儿处于一种舒适的温度之中,对于体温相对过低的早产儿,可将患儿置于预热好的暖箱中,待体温恒定后再将其置于合适的室温中。

1.2.2 在改善症状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当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面色及口唇,如缺氧已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及肺不张,氧中毒的病理改变。日龄较小者用面罩吸氧,2~4 l/min,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0.5 l/min左右。但早产儿吸氧必须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将tcso2维持在88%~93%左右即可[3]。

1.2.3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有如下几种方法:(1)防止分泌物阻塞: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有无干鼻痂,如有要及时用细小棉签浸湿清除。(2)物理方法排痰:可以通过叩击胸部震动排痰,让患儿采取俯卧位,护理人员利用自己的手掌或手指的指端,力度根据患儿大小灵活掌握,或者使用叩击器,在患儿的左右前胸、腋下、肩胛间、肩胛下做轻轻叩击.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10 min,以免给患儿带来不适,在叩击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及痰液排出情况。(3)吸痰:吸痰时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2~0.03 m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时间不超过15 s,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如果患儿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轻轻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被排出。(4)翻身及引流:根据患儿肺部分泌物量及部位制定适宜的方案,若肺部分泌物较多时,可给予2~4 h翻身1次,若分泌物主要集中在左侧则以右侧卧位为主进行排痰,若在右侧则采取左侧卧位。(5)雾化吸入:若患儿痰液较为黏稠,不易咳出,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8~12小时1次,每次20 min左右。可在雾化液中加入适量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等化痰药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咳出。雾化稀释后,虽痰液可进入大支气管,但由于患儿咳嗽反射较弱或不知咳嗽[4],仍需护理人员协助给予患儿胸背部叩击,更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1.2.4 在喂养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向患儿家属宣传母乳的优点,让其母亲按需给患儿哺乳,并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防止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乳或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 ml,每2小时一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 ml,

每3小时一次。同时做好患儿母亲的思想工作,介绍一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和

护理措施,解除其担忧和顾虑,防止患儿母亲过于焦虑影响乳汁的分泌。

1.2.5 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为预防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定期给患儿做好以下几种护理工作,如脐护、臀护、口腔及皮肤护理,常用温水洗臀部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嘱患儿家属使用棉织品尿布,尿布要柔软,不用带色的尿布;每日洗澡后,用酒精棉球擦洗脐部,预防感染;长期输抗生素,患者易出现鹅口疮,需用制霉菌素液擦口腔,4~6次/d,直至愈合。

1.2.6 在控制感染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严格限制患儿亲属的探视次数,对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亲属禁止其进入患儿病房,并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减少患儿感染的机会.病房每日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2次/d,每次1~2小时空气消毒,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5],严格遵守消毒隔离隔度,限制亲人的探视次数,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戴好口罩、帽子,穿清洁工作衣和工作鞋方可进入。接触患儿的监护仪、雾化器、吸痰器、暖箱等要严格消毒,减少一切感染机会。新生儿病室床位按比例每床净使用面积应该不少3 m2,间距不少于1 m[6]。保证空气流通。

1.2.7 评价疗效 分别于治疗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第7天、第14天对患儿进行肺部呼吸音听诊及行胸部x线片检查患儿肺炎痊愈情况,若患儿双肺呼吸音正常,痰鸣音消失,且胸片示渗出转为吸收,为患儿病情痊愈,若患儿症状减轻,痰鸣音较前减轻,胸片渗出较前减少,为病情好转,若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减弱,仍有痰鸣音,且胸片仍为渗出性病变,则为病情未好转[7]。

70例患儿中患者中62例痊愈,占88.6%,8例好转,占11.4%,无一例发生临床并发症,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新生儿时期,由于新生儿肺脏娇嫩,发育不成熟,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成人较为狭窄,气管部黏膜血管极为丰富,而黏膜屏障功能却不健全[8],因此,极易受细菌感染,导致局部分泌物增多,加之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较弱,无法将分泌物及时排出,造成气道内分泌物阻塞,严重者可引起患儿呼吸困难、窒息,甚至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通过给予患儿清除呼吸道异物、吸痰、引流、震动排痰、变化等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防止分泌物堆积和阻塞支气管,保证了气管通畅,改善了肺通气功能,有利于肺扩张。同时,操作时护理人员应动作轻柔也是防止了气管的损伤,为进一步康复创造了条件,但胃管喂养30 min内、使用呼吸机及有肺出血的危重病患儿,及体重<1 kg的早产儿不宜采用本法护理。雾化吸入主要是通过超声雾化使化痰及抗生素类药物直接随气流进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直接稀释痰液粘度、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缓解气管痉挛、利于痰液排出的目的。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及时给予吸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为低氧血症使新生儿肺血管阻力增加,机体组织缺氧,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9]。

新生儿热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纳功能低下,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很快消耗,易造成患者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使患儿抵抗力下降,通过对其喂养方面的干预,对患儿实现了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诸多优点已被共识,再加上对其母亲的健康教育,使患儿母亲能改善焦虑状态,相应地使乳汁的供给增多,再加上家属也掌握了一些护理知识,能协助更好地护理患儿,使患儿的进乳相对改善,保证了足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增强了机体抵抗力。

新生儿出生后环境温度比母亲子宫内温度要低,因而出生后,新生儿的体温明显下降。1 h内可降低2.5 ℃,如果环境温度适中,新生儿的体温可逐渐回升,达到36~37 ℃,这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通常称为“适中温度”或“中性温度”[10],在这种环境温度下,可保持新生儿的正常体温,消耗的氧气也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热量消耗也少,使营养素核热能均以最大限度地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育不完善,尚不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新生儿的体温也会升高,因此,将患儿房间的温度控制在一个恒定值,会使患儿比较舒适,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新生儿病室有合理的布局、适宜的温度

、湿度及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使患儿吸入的空气新鲜,减少细菌的入侵,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发生;而且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利于新生儿疾病恢复,同时降低了呛奶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日数,减轻患儿痛苦,经过这些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翠芬.72例新生儿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76.

[2]王静.499例晚期早产儿临床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09-3110.

[3]刘桂青.新生儿肺炎60例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29.

[4]倪红连.新生儿肺炎护理问题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60.

[5]郭莲屈,亚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7-258.

[6]彭刚艺,陈伟菊.医院科室布局设置与管理[j].护理管理工作规范,2011,11(4):165.

[7]戴年春,罗旭文.纵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69.

[8]纪艳,叶欣兰.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4):118.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治疗周期长和并发症高等特点。由于新生儿肺炎治疗周期较长,临床需要配合有效护理,才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1]。本文探讨了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选80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肺炎相关诊断标准,80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产时窒息史、宫内窘迫史,进行复苏时有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发生,患儿肺部有明显的湿音,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儿肺部的纹理增多,为条索影,病情严重的患儿有片状阴影,有轻、中度肺气肿。患儿临床症状有气急、、体温不稳、肺鸣音等。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把8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儿。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胎龄35.5~42.5 w,平均胎龄(38.2±3.5)w;体重1.4~5.5 kg,平均体重(3.0±0.4)kg;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胎龄35.6~42.7 w,平均胎龄(38.6±3.4)w;体重1.5~5.5 kg,平均体重(3.1±0.5)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为患儿进行雾化治疗和必要的给氧,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观察组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为患儿实施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等,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儿准备清洁而安静的病房,保持病房适当通风和新鲜空气,将室温调控在23℃,湿度调控在55%~60%。通过对病房环境的护理,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使患儿感觉舒适[2]。

1.2.2心理护理 新生儿一旦患有肺炎就会哭闹不止,患儿会感觉烦躁不安,所以,护理人员要以轻柔的动作对患儿进行安抚,使患儿感到安全,进而有愉悦的感受。

1.2.3保温护理 新生儿如果持续低温,护理人员就要选择40度热水袋包裹着毛巾对患儿肢端进行热敷,每隔1~2 h进行1次更换,也可以将患儿放置于保暖箱内,将保温箱温度调整为34℃~37℃[3]。

1.2.4呼吸道护理 新生儿患上肺炎后,患儿气道会出现黏膜充血,使气管变得狭窄,从而堵塞气管,使患儿难以正常呼吸。所以,护理人员要定时对患儿呼吸道进行检查,及时为患儿清理气道分泌物,为患儿吸痰护理时要保持轻柔的动作,吸痰操作一定要在15 s内完成,防止患儿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也可以为患儿使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应用消炎药或者抗生素,使吸痰操作可以顺利完成。

1.2.5喂养护理 患儿经过治疗可以进食的时候,护理人员要为患儿补充水分、维生素及电解质,喂食患儿容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尽量以母乳喂养。使患儿保持体力应对临床治 疗[4]。

1.2.6对症护理 护理人员要时刻监测患儿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如果患儿发生异常就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例如:如果患儿发生高热,护理人员就要以物理降温方法为患儿降温,以热毛巾热敷,以酒精擦拭等方法,如需要必要给予患儿药物治疗控制体温。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儿经过2 w治疗,肺部阴影彻底消失且炎症完全吸收;显效:患儿经过2 w治疗,肺部阴影明显改善,炎症大量吸收;有效:患儿经过2 w治疗,肺部阴影明显改善,炎症有部分被吸收;无效:患儿经过2 w治疗,肺部阴影与炎症未见改变,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2.2±0.1)d,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3.8±0.5)d,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复发率5%,对照组患儿复发率2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临床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有时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将专业知识与患儿病情结合在一起,为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新生儿肺炎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冬丽.新生儿肺炎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7):405-406.

[2]王翠花.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65-66.

[3]郭莲屈,亚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7-258.

[4]李玉峰.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3,35(18):2873-2874.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新生儿肺炎;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炎新生儿200例,所有新生儿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确诊为肺炎患儿。将20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患儿。观察组100例患儿,其中男55例,女45例,患儿的年龄为0~24d,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2.6±1.2)岁。100例患儿中,有36例患儿为细菌性肺炎,有32例患儿为病毒性肺炎,有20例患儿为支原体肺炎,有12例患儿为衣原体肺炎。100例患儿中,早产儿32例,足月儿68例。对照组100例患儿,其中男53例,女47例,患儿的年龄为0~26d,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5±1.0)岁。100例患儿中,有38例患儿为细菌性肺炎,有30例患儿为病毒性肺炎,有18例患儿为支原体肺炎,有14例患儿为衣原体肺炎。100例患儿中,早产儿29例,足月儿7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肺炎种类等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新生儿肺炎患儿往往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通过护理人员轻柔的语气和温柔的动作感受到安全感,产生愉悦的情绪。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与患儿家长进行积极沟通,一方面对其进行新生儿肺炎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家长积极配合临床治疗[1];②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首先要保持患儿病房的清洁、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儿病房内的温度保持在22℃~24℃为宜,湿度保持在55%~60%为宜;③加强保温,对不部分体温不升的患儿,护理人员需使用热水袋给患儿进行保温,热水袋里灌装40℃的温水,在热水袋外加棉布外套,防治烫伤患儿,每隔1~2h更换一次热水袋。也可以通过调节暖箱的温度,使患儿的体温保持在36.4℃~37.5℃[2];④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呼吸道会出现黏膜充血、气管狭窄现象,因此十分容易发生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从而导致患儿发生呼吸急促,甚至是呼吸暂停。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对患儿的呼吸道通畅情况进行检查,要使用柔软较细的吸痰管给患儿及时的进行吸痰,确保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在进行吸痰时,要注意不能够使用较大的负压,同时吸痰时间以不超过15s为宜,以此来避免吸痰对患儿的呼吸道粘膜造成伤害。为了使患儿的痰液更好的稀释、吸出,给予患儿4~5次/d左右的雾化吸入,雾化吸入的时间以15~20min/次为宜,同时在雾化液中加入合理的抗生素和抗炎药物[3];⑤指导患儿家长进行合理喂养,在患儿能够进食的情况下,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给患儿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电解质。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喂养时,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并且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进行喂养,并且叮嘱患儿家长尽量给予合理的母乳喂养;⑥发热护理,患儿如果出现发热症状,首先考虑使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可以采取在患儿额头敷20℃~30℃的毛巾进行降温,或者可以采用酒精对患儿的四肢进行擦拭的方式进行降温。但是在降温的过程中需注意,要防止患儿的体温出现骤然降低的情况。对于采取物理降温没有效果的患儿,可以与医生进行沟通,按照医生嘱咐给予相应的退热药物进行治疗[4]。

1.3临床观察指标及胸片改善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和肺炎复发率;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胸片改善情况;在出院时对两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新生儿的胸片改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判断,痊愈:患儿的肺部炎症吸收,肺部阴影基本消失;显效:患儿的肺部炎症有显著吸收,肺部阴影显著缩小;好转:患儿的肺部炎症部分被吸收,肺部阴影有部分缩小;无效:患儿的肺部炎症没有被吸收,肺部阴影没有显著的变化[5]。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研究所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胸片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胸片改善总有效率为82.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1.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25,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临床护理的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式下,人性化护理模式应运而生,人性化护理模式指的是将各种专业的护理知识融合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中,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临床护理满意度[6]。肺炎新生儿由于年龄幼小,无自主意识,同时肺炎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情进展较快等特点。这就对肺炎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治疗性护理很难满足这一需求。本次研究中,笔者就对肺炎新生儿应用了人性化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的不同具体情况给予了人性化临床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万秀艳.小儿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8):127.

[2]曾秋萍.肺部物理疗法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18):37.

[3]何梅.新生儿肺炎护理应当注意的问题[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891-892.

[4]赵明.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