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就业创业论文

就业创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就业创业论文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1篇

要创新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形式,前提条件要清楚创新和创业的概念。创新是指人类为了发展,运用已经知晓的信息,不断的突破常规,发现或者产生某种独特、新颖的有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活动。从经济学中来讲,创新立足于经验和技术的相结合。步入二十一世纪,科学界对技术的创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将技术创新认为是包含组织、商会、金融和科技等活动的一系列综合过程。而创业是指创立集体、社会、个人的各项事业,创业是人们通过发现、识别商业机会,组织资源提品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过程。所以,创业和创新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基础和前提,创业则是在创新基础上发展的以产生经济利益。

二、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近年来全国大学生规模扩大,就业形势严峻,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从培养院校角度。我国大多高校热衷于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综合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虽强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因此,难以适应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该工作的开展无法跟随就业的形式变化和制度改革的需要。

2.从用人单位的角度。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发展进入了较稳定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减弱,国家提倡发展的是高新型产业所需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毕业生属于应用型人才。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多中小型企业面临巨大市场压力与生存困境,为降低成本维持企业运转,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般都会缩减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3.从毕业生自身角度。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认为到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公司企业工作才是最佳选择,而在私营机构、中小企业工作只能当做过渡。对于自身能力过于自信,宁可一直在家待业也不愿去中小企业工作,而且有些毕业生想获得高收入却不又不愿从事需要高付出的工作。

(二)大学生的创业现状虽然以高校为依托,我国大学生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还是比较落后,创业现状同样不容乐观,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意识落后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较为落后,毕业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少,付诸实践的更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还是高校的创业实践教育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创业教育引导。

2.创业能力不强。创业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创业者的综合素质,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一味注重课本知识,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高分低能”的现象较为普遍。

3.创业的社会环境不好。当前我国的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机会和平台。

三、对实践形式创新的建议

(一)创业计划竞赛实践的形式通过竞赛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我国高校算是最为可行的一种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形式。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能够促进正确成才观的形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开展创业竞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科技队伍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若是创业计划竞赛能和一些社会企业联盟,让创业计划比赛项目能够真正实施,则更能增强学生参与创业的能力和信心,有些优秀项目还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因此,应该鼓励高校、地区和全国性创业计划赛事的发展。

(二)择业就业实践的形式择业就业是一个大学生,认识和评价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择业就业问题也是每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即将面临的问题。因此,开展大学生择业就业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重视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创业实践锻炼,例如:举办各类岗前培训实践活动;举办校园招聘会。多组织学生参加面试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面试技巧为应聘做准备。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2篇

1.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合理。从就业地区来看,高校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去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就业,这些地区相对来讲待遇较高,工作环境较好,成了大学毕业生工作的首选之地。向小城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就业的比较少,就造成地区就业结构严重失调。从就业专业来看,经济类、应用理工类就业较好,文科就业较困难。

2.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看,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人中之龙,毕业一定要到非常好的地区或单位,方能彰显自身的价值。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早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精英教育,大学生比比皆是,早已失去了象牙塔中佼佼者的光环。因此,观念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还停留在过去思想中的人们和时代的发展形成鲜明的落差。

3.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仍很高,总是不愿到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工资待遇不是很高的地方就业。没有理想的工作岗位就放弃,工资低的也不就业,仍愿待业。据调查显示,有78%的学生期望月薪3000元以上、不愿意参加低层次的工作。择业与期望值要求过高造成很多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

4.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多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视专业教学,而对实践教学并未引起重视,或者实践教学只是走过场、形式主义,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或者实践活动和所学专业关联不大,无法得到实际锻炼。另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不健全,学校提供实习实践场所有限,学生实践困难、造成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动手能力差,操作水平低,岗位适应性不强。

二、就业困难背景下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针对社会对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需求,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念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摆在中心位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定期邀请社会上的创业者为学生作讲座,传授创业经验与技能,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还可以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现在很多高校都启动了校长基金,鼓励学生们参加创业大赛,学生们几个人自行组织团队,申请校长基金项目,经过学校组织的专家审核,通过者就可以用校长基金创业,这个活动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将来毕业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现代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上科学思维方式、注重创新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突出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要想将这些科学技术变成财富,必须要经过科技创新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成了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创业和动手实践的催化剂。

3.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科研竞争力。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以科技为核心的激烈竞争的时代,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这种背景下,为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纷纷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创业鼓励以科技创新为主。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主要发达国家竞相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其竞争优势。以美国为例,1980年通过的《贝赫—多尔法案》允许大学拥有自己通过政府资助的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产权,大学可向商业公司颁发专利许可证而获得经济回报。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但是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大学的改革也会朝着这方面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科研竞争力的水平。

4.提高社会生存和应变能力。面对大学毕业就业困难的大环境,谈到如何解决自身就业困难,“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成为大多数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首选。大学期间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业设计和实践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能力,而且也让他们抛弃大学就是象牙塔,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的观念。毕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实力最能说明一切。也有的学生把“多方面拓宽就业渠道”作为优选之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多一种选择,就多一分希望。“调整就业期望值”可以使“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更加广阔。可见,大学生调整居高不下的就业期望值,就业市场能变得很大。

三、加大力度拓宽大学生创业的渠道

1.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比较薄弱,不仅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还体现在其创业意识不足,对创业的目的和预期不明确上。根据一份调查报告,在所有的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明确说明自己有创业想法和行为的学生都有大学期间从事家教等其他的兼职经历,如发广告传单、产品推销与发放调研问卷等,这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强,对物质生活具有一定的要求。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定期提供的生活费用,为了满足自己消费欲望和购买力,增加自我经济收入成为首要目标,而创业行为作为学生群体认可的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是学生的主要选择,同样也说明,最大的创业动机是基于对物质生活的相往,而且创业成功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收益,同样也能增加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沟通能力,给学生带来学生身份附加的光环,这种创业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学生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可谓是实现自我增值,尤其是在校期间有创业经历者,在毕业后寻求工作时,创业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和我国的教育传统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传统的思想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西方国家的大学生主要培养独立创新的意识,并且学校所学知识和市场需求直接挂钩,这样学生主动创业的意识较强。前面提到,我国大学生大学期间主要从事家教等兼职工作,这从根本上来讲算不上创业。只有让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才能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潮流形成。

2.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是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检验,尤其是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考验。创业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以下几条过硬的心理素质:

(1)独立性与合作性。独立性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中国大学生普遍比较缺乏独立性,这里指的是各方面的独立,不仅仅是思想的独立。作为大学教师,经常看到的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在父母亲戚的左右拥护下而来,父母为其办好一切入学事宜,然后父母一百个不放心地离开。这些学生虽然年龄上已经成年,但是在我国的环境下没有让他们长大的机会。大学是他们离开家庭的第一步,是培养独立性的最好的场所。合作性是创业者必须具有的品质。出色的创业者不仅要拥有独立的人格,还要乐于合作、善于交往,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德国的大学教育就是几个学生组织团队,共同提出研究的课题,共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合作精神是将来走上社会的很重要的一点。

(2)敢为性与克制性。创业必须要具有勇气,因为前途是不为人知的。没有勇气是无法走上创业道路的。克制性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心理品质,是成熟的标志。它可以使人善于排除各种干扰,高度克制盲目冲动,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消极负面情绪,坚决采取理智行动。

(3)坚韧性与适应性。坚韧性是一种对困难和挫折的巨大心理承受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极为可贵的心理品质。创业要经历在不断地犯错误和失败中跌打滚爬的过程。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主动把握商机的素质。它不仅表现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且表现为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创造机会的能动性。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锻炼。创业实践既能进一步增长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技能,也能得到全方位锻炼,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将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探索高职教育未来发展中创特色专业的基本路径,为高职院校创特色专业提供些参考性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创专业特色对于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保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职创专业特色的基本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特色。确定高职的培养目标,既不能借助传统高教培养目标进行逻辑推理,也不能离开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主观臆断,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大背景。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岗位对主要人才类型的需求进行职业分析,在此基础上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个准确的、科学的表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能把科研和开发设计成果转化到生产工艺或实际生产中去的,积极引进消化、开发运用直接实现经济效益的技术型人才,对高新技术设备及流程进行熟练操作和科学管理能把决策的意图、政策、法律贯彻到实际业务中去的管理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针对社会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同时在技能应用上具有较高的水平,且具有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和和综合素质。

2.人才适应社会能力应具有特色。人才应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与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因为这种能力对劳动者的未来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又称为关键能力(个人生存、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是货币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而是知识和创新能力。因此,现代社会所需人才不仅仅是具有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还要具有做人、教会学会生存、教会学生工作。

3.专业课程应具有特色。高职课程结构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需够用为度,制定课程计划时,必须有整体优化的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换代,及时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减少纯科学性的内容,删除不符合实际的过高要求,使学生能更好地结合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岗位要求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要解决好针对性与适应性之间的矛盾。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其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一定的职业岗位的一般要求和具体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不仅有较强的适应未来发展的理论基础,尤其是要具有自主创业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在专业课程结构方面,注重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技能的练课的内在联系,针对就业岗位特殊要求,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需要出发建立结构合理、综合化程度高,适应性强的模块化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二、创专业特色的基本平台建设

1.以就业率高的成熟专业为基础。顺应市场发展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来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特点,建设特色专业更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由于专业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经验、积淀精华,因此,创特色专业必须具备相对稳定性,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专业为基础,结合就业需要,强化核心技能的培养力度。创特色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输出人才所得到的社会评价。

2.建立和完善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专业改革思路,以就业为导向要创特色,必须对原有旧的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用先进的教育观念作为支撑,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依据“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宽窄并存”的原则编定可操作性强、符合实际需求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编写、选用模拟实训教材,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实训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基础设施良好。对于教学装备、设施的投入应满足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除常规教学设备应当保持较先进状态,能及时更新外,还应拥有相应的校内外实验(训)基地,且条件能模拟相关行业实际场景,紧跟行业发展要求,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大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力度以满足课程实训、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训的要求。3.具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特色专业的创建需要依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是应当拥有具备较高知名度和科研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能对专业建设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专业教师队伍必须结构(年龄、职称)合理、专业基础扎实,专家结合且有一定的指导学生的实践的经验和能力,教师以具备“双师”资格为主力军,懂得实际操作,与岗位联系密切,熟悉行业情况。

4.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制体系。加强高职教学管理改革,实行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规范教学各个环节,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开展产学研和国际合作办学,扩大办学思路,搞活办学形式。专业建设要突出特色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保障,大力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树立新型的管理观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的全程控制力、协调力;发挥奖惩制度对教学建设的激励作用,加强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建设一支优秀的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创出特色的必然要求。

三、创专业特色的基本途径

1.以传统优势专业为基础,打造特色。任何专业的建设都需要一定时间与经验的积累,尤其是特色专业的建设,它需要在不断的建设与发展中,改进不足、优化整合,因此,具有地方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的学校传统强项专业,是最具备建设特色专业条件的。对此,要进一步加大其建设力度和投入,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传统优势专业雄厚的底蕴,创特色,在专业的核心技能培训和考核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2.结合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创建新兴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新兴行业的迅速崛起,带来某一领域人才的空白,于是给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带来较大的机遇。新兴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但在专业建设上,由于面对的是新的行业特点,可创新的空间大,但难度也大,在这个形势下,谁优先凸显特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得人才培养供不应求,取得用人单位的良好口碑,获得社会的肯定,谁就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审时度势,高度重视以高新科技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兴专业的建设,对其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设施具有创新的安排和建设,促使其创出特色,在新的产业领域成为本行业人才培养的人才基地以及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优势创专业特色。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是专业建设改革思路和总蓝图,占有核心地位。要以能力为突破口,围绕“应用”来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针对岗位需求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能体现以高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性能力的人才;教学内容应体现实践性、实用性且现代技术含量相对高;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形成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需求的优秀课程体系。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素质和技能,是创特色的关键。合理优化原有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力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形成一支专业扎实、善于创新、高职称、高学力、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关键性条件。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注意教师梯队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使每个专业都有科研成果丰富、治学严谨、组织能力强的领衔并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扶植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他们在科研、进修方面提供便利;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行业流程操作和创新,并支持教师考取“双师”证书,成为相关行业的专家,紧缺人才的技能的培养。5.针对专业特色,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由于高职院校的特色在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动手”,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校内外实验(训)基地进行。高职院校应拥有一批目标规划科学、设施先进的校内外实验(训)基地,一方面要对校内实验(训)基地加大建设投入,使其拥有较为先进、技术含量高的教学仪器设备,营造仿真性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操作,另一方面搞好校外实验(训)基地建设,安排学生顶岗实训,真正提高学生实际岗位(群)应用能力,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得到用人单位好评,进而使该专业在社会树立良好的口碑,为招生和就业提供最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我国农业创名牌的主要难点

农业名牌是指农、林、牧、渔业中未经过加工或只经过初加工产品的著名品牌或商标。与工业品创名牌相比,农业创名牌存在着以下困难:

(一)创名牌意识薄弱。农业创名牌意识薄弱是阻碍我国农业创名牌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农民创名牌意识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再加上思想观念陈旧,信息闭塞,“科技”、“名牌”等字眼在广大农民心目中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物,创名牌意识十分淡薄;②地方政府创名牌意识薄弱。很大一部分基层干部对农业名牌缺乏必要的认识,思想观念滞后,如“中国人多,消费量大,不必创名牌”,“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质量不稳定,不能创名牌”,“农产品产量高比什么都好”等,从而对农业创名牌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扶持;③农业企业创名牌意识薄弱。农业企业是农业创名牌的主体,虽然有些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有了一定的名牌意识,也创出了一些农业名牌,但大多数企业缺乏创名牌意识,常常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忽视农产品名牌的创造与保护工作,导致农业创名牌止步不前。

(二)农业创名牌外部环境亟待改善。农业创名牌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农业创名牌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环节要求较高,因此,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创名牌的基础;②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状况。高质量的农业生产要素是造就农业名牌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不断得到更新的同时,农业创名牌客观上要求对生产要素加以科学综合的运用。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缓慢,缺乏更新,农膜、肥料、农药、饲料等不仅质量不稳定,且市场价格没有得到较好控制,严重制约了农业创名牌战略的实施;③农产品市场经营环境。农业创名牌必须在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中,才可能得以产生和发展。如同工业品市场一样,我国农产品市场也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问题,而且情况更为严重,各种冒牌货冲击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创名牌的积极性。

(三)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创名牌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不可能创造出农业名牌,即使有,也不会保持长久。目前,在农业科技工作方面,我国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农业科技人才流失,后继乏人,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创名牌的发展。人才的流失造成农业科技人员结构和队伍不稳定,进而从根本上制约着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取得的600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中,只有30%-40%得到了转化,而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已达到70%-80%。

(四)农业资金不足。资金短缺是阻碍当前农业创名牌的又一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名牌的创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资金投入较少。据权威部门统计,40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共为43839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4%。特别是近几年,相对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仅为财政总支出的3%-4%,而且还在下降。而同期巴基斯坦、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均占其财政总支出的15%左右,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即使如此,资金到位率也不高且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幅的下滑也影响到农业资金的投入,从而对农业创名牌带来不利影响。农业与农村发展.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业创名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保险服务、信息与技术传播及一些基本的市场经营,对农业创名牌十分不利。①农业保险服务不能适应农业创名牌要求。农业保险是农业创名牌过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服务,它为农业创名牌提供安全保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又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再加上农民保险意识较差、经营风险集中引起保险公司赔付率偏高、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薄弱等诸多因素,使我国农业保险举步维艰,很不适应农业创名牌的要求;②信息与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农业创名牌的需要。信息与技术是农业创名牌得以顺利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而目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农户生产要求,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尤为突出,无法满足农业创名牌的需要;③优良品种供给、农用生产资料和物资供给及产后储运、加工、保鲜措施支持等基本市场经营服务不到位也给农业创名牌带来困难。

二、我国农业创名牌应采取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名牌观念,增强创名牌意识是农业创名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不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农业创名牌就无从谈起。就政府而言,要做到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对农业创名牌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政府部门要首先摒弃那些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不断学习,树立名牌观念,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创名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其次要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帮助广大农民改变陈旧的农业观念;再次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与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农业创名牌给予积极支持。

(二)实施农业名牌发展战略,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农业创名牌。实施农业名牌发展战略是加快我国农业创名牌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我们应看到,我国幅圆辽阔,地域差异较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切忌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要突出重点,紧抓优势产品,本着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来推动农业创名牌。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5篇

创业企业的融资问题

处于创建初期和成长早期,融资问题几乎成了创业企业经营者的核心财务问题。由于创业企业过窄的融资渠道,因此创业企业经营者往往精心网罗资金,竭力从有限的融资渠道中挖掘财务资源,并且不失时机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此时,创业企业在融资决策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融资的阶段性特征

创业企业完整的财务生命周期主要有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组成,即研发期、创立期、成长早期、快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创业企业基于不同的业务重点有各不相同的资金需求。因为创业企业财务主要是一种商机驱动型财务模式,这可概述成“商机引导并驱动了商业战略,然后又驱动了财务需求、财务来源和交易结构以及财务战略”(Timmons1999)。在商机明确的前提下,创业企业经营者就要从营业需求和资产需求等方面来考察财务需求。而全部直接驱动财务需求的力量包括现金流出率、销售、营运资本以及营业需求、资产需求等五种。商机驱动背景为精心制定财务战略,创造性地识别融资资源,设计融资计划和安排交易结构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在不同阶段,由于直接驱动力量的不同,企业的财务需求各不相同,企业所面对的可取得财务资源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研发期和创立期,个人储蓄和家庭、朋友融资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企业家无法得到更多的股权融资,这很难满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企业处于成长早期,成功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吸引风险资本的介入,加上公司较高的内部积累,使公司的融资渠道有所扩容。尤其是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相对于被驱动的财务需求,原有资金规模仍然显得太小,同时企业的快速成长吸引了更多的风险资本和私人证券投资的介入。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创业企业往往把公开上市作为一个较为彻底的解决方案,在存在创业板市场的经济环境中,此阶段上市则意味着正好利用资本市场来丰富企业可利用的财务资源,以满足创业企业的高成长下的资金需求。在创业板上市,这不仅是创业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成熟性企业的重要通道,而且也能满足参与创业资金如风险投资退出的要求。

2.融资的风险管理

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大都有“融资饥渴症”。经营者满足于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其中易犯的毛病是忽视融资的风险管理。融资不仅是有代价的,而是还蕴涵着不同的风险,这往往易被“融资饥渴症”以及“公司的高成长”所掩饰。

事实上,到了快速成长期,创业企业就不再是以融资最大化为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因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处于成长初期的创业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股权资本,而银行的信用也难以取得,因此通过其他可能的债务融资渠道和方式如财务公司、商和租赁公司、应收账款融资、动产抵押等等融通资金将不可避免,根据不少创业企业的教训,这些融资中应该注意两大问题:

首先,要注意融资的成本。企业面对的融资渠道不同,融资成本也不一样。过高的融资成本对创业企业是一个现实的负担,而且会抵消创业企业的成长效应。因此,创业企业仍然要寻求一个较低的综合资金成本的融资组合。在投资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的权衡中作出选择。

其次,要注意“焦油陷阱”,即避免过度负债而造成的短期高投资收益率(ROI)假象。创业企业的过度杠杆(负债)融资比成熟企业的过度杠杆融资更危险,因为创业企业对市场因素的变化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从根本上来说,负债融资形成的资本结构不具有容错性,投资收益率(ROI)短期可能增加,但是一旦由于市场因素变化如商机变化、市场识别失误等,债务危机将毫不留情地淘汰一个看似发展良好的高负债创业企业。

以有利的并购加速成长

在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股权变更,如经历兼并和收购活动。并购对于创业企业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利用并购可以使创业企业得以迅速地扩张规模;另一方面,并购是迅速增强或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如可以并购相关企业,获得其核心技术或有效的营销网络。可以看出,并购往往成为创业企业获得高成长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要进行成功有利的并购,必须要做好几项基本工作。

1.认真做好并购的财务分析。这事关并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并购的财务分析主要从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并购成本分析、并购风险分析和并购后对企业财务影响等方面来展开。进行缜密的财务分析,以进一步做出合理的有利的并购决策。在创业企业自身力所不逮的情况下,借助于咨询机构来完成此项任务往往成为首选。

2.选择适当的并购方式和寻求适当的并购资金的配合。从并购的实现方式来看,并购方式主要有承担债务式、现金购买式和股票交易式。企业要在并购决策中,选择适当的并购实现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如并购对象的质地和所拥有的核心资源,针对创业企业自身的并购意图,如是谋求管理协同效应还是谋求财务协同效应,以及创业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作出并购方式决策。如在一个高负债资本结构的创业企业,就可以考虑股票交易式并购方式。并购方式的决策是与并购的资金来源选择相关联的,如采用股票交易式的并购方式就需要较少的资金,但须充分权衡由此带来的股权结构变化的利弊。而承担债务并购更多地要考虑对企业并购后的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因并购而承担的负债的偿还。现金式并购对于并购资金的要求最为严格,企业在并购方案的设计中一定要足够的现实的资金来源。

建立有效的长期财务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