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翻转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范文第1篇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的实践者之一——美国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在2006年观察到,学生并不需要老师在房间里给他们讲授和传递信息,他们可以自己学习知识和内容。真正需要教师在身边帮助的时候,是他们在做功课遇到问题卡住的时候。可是,这个时候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把课堂传授知识和课外内化知识的结构翻转过来,形成学习内化在课堂、传授知识在课外的新教学结构,学习的有效性将随之改变。

于是,他们创新了教学方式,预先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U盘或者DVD观看教学视频和PPT,可以多次暂停,倒带,做笔记或阅读。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科学实验和讨论。教师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教室巡回,回答问题、监控实验、探讨更深的内容,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被媒体称为“翻转课堂”,并迅速流传开来。

经过两年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数据表明,学生在翻转课堂环境中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学习效果更好,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非常肯定。

“翻转课堂”之所以获得成功,得益于他们一直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从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角度来看,“翻转课堂”得益于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教学等信息技术,在形成“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学生(tech-savvy students)”的基础上,把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化设备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这为“翻转课堂”准备了自主学习主体和数字化技术基础。

翻转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2-0105-03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

翻转课堂英文名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中文名翻转课堂、反转课堂、颠倒课堂。这是一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而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发端于“技术”:录制工具的普及,教学片段的录制和上传的便捷,YouTube视频盛行,大学公开课唾手可得,中小学的课程也能在网上触手可及,网络形成了巨大的“学校”,这是翻转课堂产生的前提。

翻转课堂翻转了“模式”:教师课前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学生在家进行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预习),到课堂上,学生提出网络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针对网络上的学习内容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2007年春天,翻转课堂从技术层面进一步跃升到了教学模式,诞生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学校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解决学生的上学困难问题:用软件录制讲课声音和演示文稿,并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传到网络,也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回顾和指导。这一教学模式后来在美国国内广泛推广,有效提高了升学率,降低了辍学率。

二、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在教学流程上反转了“教”和“学”的顺序,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节约课堂的时间,知识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课堂讨论与交流。从课堂形式来看,翻转课堂个性十足,学习的过程贯穿始终,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时间远远超过课堂的学习时间。通过教学视频显现的引导性材料,学生课外的学习如一条长长的彗星尾巴,时时、处处燃烧、向外扩散能量。课内的学习运用的是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策略”中的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及时反馈,显性的学习效果可以直接发现,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同时,学生的学习又有潜在的效果,隐性的影响巨大。

从知识内化和学习过程的角度,翻转课堂的流程变化也可以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以说明。加涅认为学生的学习阶段与学生的内部活动与教学的外部事件紧密相连,每一种教学活动都有开端和结尾,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八种依次交替的阶段:

在“翻转课堂”的学习阶段中, 以一节课的设计为例,翻转课堂的流程课分解为四个任务:课程研发(视频制作)、在线学习(视频观摩)、课堂学习、课程反馈。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型中的顺序彻底翻转了:处于最后阶段的“反馈”反转到了课前,正常的学习阶段本来是动机、领会、习得,翻转课堂从习得阶段发生了“翻转”,学习的动机在各个阶段都有效维持,因为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用动机支配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课前就已经习得、领会了知识,也完成了作业,到课堂上是保持、回忆、概括,课堂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外部的教学时间也从指导注意部分发生了改变,教学的过程是多开端的,在开始教学之前的阶段就融入了反馈,是全方位的立体翻转。翻转课堂的流程完全具备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各个阶段,只是各个阶段的顺序进行了颠覆,因此翻转课堂里时空倒置,场景立体互换,交叉循环,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

翻转课堂具有技术和模式的双重特点,具体体现在:

1. 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一个都不能少”。翻转课堂大尺度触网,而且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如果缺少技术,就不能形成模式,如果不是运用这种模式,技术也只是屠龙之技。整个模式中,线上学习貌似没有边界,但是要为线下的教学和教学内容服务,线下的教学又要以线上学习为基础。如果没有线上的学习,翻转课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没有线下的教学,线上的学习就没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更不会有教学的生成性。

在整个的教学环节或者说教学链中,如果把线上学习的教学视频比作一种产品,产品有生产有销售,相应地,教学也有研发与产出。翻转课堂模式的左端是研发――生产:教师的教,右端是产出――销售:学生的学。那么,翻转课堂模式的教与学只是先与后的问题,而不是哪一个更为重要,因为在整个的“生产”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在创造,师生同等重要,在互动、交流,在生成,在共享。同时,又可以避免学生在上学路上或课堂上的“追、赶、跑、跳、碰”,让学生赢得八小时之外的学习自由,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快速、便捷地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生进行超越时空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具有线上、线下,“一个都不能少”的特点。

2. 教的变革与学的变革:“将翻转进行到底”。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的流程,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批判性的思维。

翻转课堂是建构中的翻转,是教的变革也是学的变革。学生可以利用教学的视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自主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线求助,可以与同学沟通,更可以询问家长,做到凡有学习处,皆有吾师。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更高了,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都翻转了。教师的角色演变成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检验。在建构学习的情境中,翻转课堂教学既有课堂的真实情境,又有网络情境。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建构知识,进行内化。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过程自然而然形成了团队,课堂上的答疑解惑,交流讨论,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批判思维,因此,是全过程的,长时间的教学变革,无时无刻不在建构中翻转,也在翻转中建构,可谓“将翻转进行到底”。

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学科课程的融合:“现代启示录”。翻转课堂将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无关要素都排除,是高度净化和浓缩的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着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容量参照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各个年龄阶段“注意力的指向与集中”时间帧点。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教师制作教学视频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同时设置了“学习任务单”教师在课前对学习内容有了系统设计,整合了自主学习的目标、内容,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和相关的学习资源,以文件包的形式传送与分享,因此能够将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在学科课程方面,线上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时间和地点都有灵活性,学科之间的教学可以相互渗透。翻转课堂目前主要运用于数学、科学等科目的学习,但是对于相关学科的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的融合有所帮助,在相同的时间段和地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科目进行学习,不分主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和边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视频资料进行暂停、回看,学科之间交叉的知识可以互相渗透,甚至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另一个学科的学习形成启发。在整合与融合中,翻转课堂可谓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现代启示录”。

四、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

电子书的出现让人们担心纸质书被取代,更担忧传统的出版业走向没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称:“超9成国人看完电子书不买纸质书”。在刚刚过去的4.23世界读书日里,大家讨论了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翻转课堂一翻转激起千重浪,当传统课堂遇到翻转课堂,孰优孰劣?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全盘颠覆,线下的学习基本上是传统课堂,教师的作用仍然不能忽略,教学的目标达成的外延更加广阔。所不同的是,翻转课堂的线上学习和学习的过程。相比较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是新事物。马克思说: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避免了旧事物的种种缺陷。翻转传统课堂从技术层面避免了传统课堂的缺陷,但是否“完美无缺” ?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首先从内部矛盾入手,翻转课堂进行内部分析,其次抓外部矛盾,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作外部比较。

运用美国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力克的SWOT矩阵图,借鉴相关研究,对翻转课堂的优劣进行分析:

S (strengths)优势 W(weaknesses)劣势 : 内部因素

将内部因素归结为教育中的主观因素,即人为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翻转课堂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有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教师可以将直接指导和建议学习混合。

劣势在于:容易过度依赖教学视频,荒废了实时的言传与身教。因为作息时间没有规定,内容可以永久保存,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有一定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不良,形成惰性。因为耗费大量的课外时间,如果时间不充裕,学生匆匆看完教学视频,不作思考,会导致思维退化。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有限度,学生视力下降与此相关,70%的视力下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O(opportunities)机会 T(threats)威胁 :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客观因素,即物质因素:教育影响。

翻转课堂中机会众多:更加自主的学习环境,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的是个性化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广泛参与学习,内容永久保存,可以有查阅和订正的机会,更让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结合,是过程和结果评价具有适应性。

翻转课堂的威胁也不少:韩涛认为“翻转课堂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不能忽略学生需求”,也就是说,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翻转无异于空中楼阁。同时,教师的技术水平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决定力量,实施翻转课堂有技术上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进行调试:考虑学生需求的差异化学习不等于盲目个性化,要在社会需求中体现个性,因此教育的普适性也不能忽略。在监控力度方面,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容易在遨游网络的过程中缺乏监控。在学习的深度上,视频仅仅提供了学习的材料,思维的过程需要预设和生成的共同作用,视频学习缺少师生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人格的感召,知情意行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如果翻转课堂带来的新鲜感失去了,学生就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在学科的适用广度方面,翻转课堂的“翻转”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通过SWOT分析,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也浮出水面:

具体运用层面,上海师大教育技术学院黎加厚教授给出了16条建议,结合翻转课堂内部分析以及与传统课堂的比较,有几条建议颇有启发:(1)时刻谨记教学对象:学生;(2)一个微课程一个知识点;(3)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4)不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5)给学生提示信息,比如颜色线标识、符号图标标记、屏幕侧边列关键词;(6)与其他教学活动配合;(7)恰当提问,提问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8)结束时有一个简单的总结(概括要点、梳理思路、重难点)等……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模式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本文引入了图表和模型进行介绍。不过,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走向“模式化”,目前中国有一些学校已经运用翻转课堂取得了初步实效,这是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奥苏伯尔.学习中的认识因素:认知结构同化理论[M].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翻转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视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56-03

A Research Review of Flipped Classroom//PANG Zhongrong

Abstract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research results since flipped classroom appeared. The research results focus on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applied research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flipped classroom.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flipped classroom have a certain value, and some disadvantages exist. We should deep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flipped classroom, strengthen applied research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Basic education, and do the necessary empirical research of flipped classroom.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video

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翻转课堂在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向阳而生、蓬勃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翻转课堂所需的在线视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云计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设备使得大量的在线视频得以广泛传播,很多人有机会随时随地利用在线视频资源体验翻转课堂教学。本文对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反思,找出不足,展望未来,以期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促进教学发展。

1 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涵义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是教师或专业制作者创建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中的讲解、学习新知识,回到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合作,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它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1]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外通过互联网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翻转课堂发展 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结合实时讲解的PPT演示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以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由此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然而使翻转课堂真正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是萨尔曼・可汗(Khan)以及他所创办的可汗学院(The Khan Academy)。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在线免费视频课程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了包括数理化、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大量教学视频,让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可汗学院“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翻转课堂”逐渐流行起来,为众多教育者所熟知。

翻转课堂传入国内,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关注,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2012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上开始出现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翻转课堂成为近期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关注的一个热点。

翻转课堂实质 翻转课堂作为近两年兴起并被广泛关注的教学模式,其背后的理论思想并不是全新的,它来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和“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结合大量在线视频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学生和在线视频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合在一起的。翻转课堂不能看作是纯技术的大量在线视频资源,大量优质的在线视频资源只是翻转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翻转课堂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仅仅有在线视频资源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促进,需要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并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2 翻转课堂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从产生到现在,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了解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认识翻转课堂,可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切入点进行创新,从而丰富理论,指导实践。翻转课堂理论研究、翻转课堂应用研究和翻转课堂相关研究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理论研究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人们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首先包括翻转课堂的起源介绍、翻转课堂的涵义及其特征、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等。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有着不同的界定,去除语言表达的差异,已有的定义都有着同样的一层意思,即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视频学习新知识、新内容,产生困惑、发现问题,回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学习新内容新知识时产生的问题,从而解决困惑与问题的教学模式。关于翻转课堂的特征,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进而重新分配了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用于与同学、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2]。

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案例,在国外主要有美国的艾尔蒙湖(Lake Elmo)小学、克林顿戴尔(Clintondale)高中、河畔联合(Riverside Unified)学区、林地公园高中、可汗学院(The Khan Academy)等;在国内的典型案例有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等。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研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的重点,因此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有研究者指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3]翻转课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研究者介绍了杰姬・格斯丁(Gerstein,2011)构建的环形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和罗伯特・陶伯特(Talbert,2011)提出的翻转课堂的系统结构,并提出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4]。有研究者在分析翻转课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指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两部分,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步骤[5]。

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从艾尔蒙湖小学、克林顿戴尔高中、林地公园高中、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翻转课堂也适用于高校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在某一课程中的应用。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有多位研究者结合高校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翻转课堂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除了翻转课堂应用于某一教育阶段的研究之外,还有一类研究是关于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或某种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的研究,如张金磊等人的《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袁村的《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启示》等。

翻转课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是因为翻转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的一些不足。翻转课堂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化,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增加了课堂互动程度;翻转课堂承认学生的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等等。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一些不足,彰显了其闪光之处。但翻转课堂的闪光之处要得到良好应用,需要教育技术的支持,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资源,需要高技术素养的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地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翻转课堂相关研究 微课程、导学案、翻转课堂等都是近期产生的对教学有较大影响的新生事物,它们的出现都引起了人们尤其是教育者的极大关注。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一些共同之处,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与导学案、翻转课堂与微课进行了相关研究。有研究者在研究导学案与翻转课堂时指出,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都在试图跨越课堂教学低效的障碍,都倡导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方式,都试图改变传统独白式的交往方式[6]。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在实践中进行着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育博客上与众多的教育者分享其实践与研究的成果,形成一个关于翻转课堂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的博客、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的金陵叙事教育博客上就有一系列关于翻转课堂与微课的研究成果。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还在实践中开设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系列讲座。

3 翻转课堂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反思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翻转课堂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借鉴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的价值,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指导未来的研究,从而促进翻转课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现有研究的价值 从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教师的尝试产生翻转课堂的雏形,到可汗学院大量的在线视频使翻转课堂为更多的人知晓、接受并广为流传,国内有关人士也逐渐关注翻转课堂,有的学校也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着翻转课堂,如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从对翻转课堂的介绍研究,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再到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等,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深入、细致。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价值:

1)翻转课堂研究是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丰富了已有的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2)已有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3)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为实践翻转课堂提供理论指导,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好的应用。

现有研究的不足 现有研究虽然取得不少研究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转课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主要是处于前沿研究状态,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的系统化阶段。一般而言,对一个事物的研究最开始是以报纸、期刊论文的形式体现其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体现为学位论文、书籍等形式。现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有少量报纸、少量学位论文,没有专业书籍,因此其理论化和系统化水平还需提升。

2)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现有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反映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情况,而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研究成果则比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现有研究成果以思辨研究方法为主,实证研究比较少。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这将会阻碍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削弱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需要加强必要的实证研究。

未来展望 为了促进翻转课堂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促使理论研究能有效指导实践,未来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深化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2)丰富现有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尽可能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如观察、访谈、问卷、案例分析等)来丰富研究方法,使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也有实证研究的证实。

3)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中小学教师要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者要深入实践,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指导,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在翻转课堂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春红,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91-94,109.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3]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157-159.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翻转课堂范文第4篇

我所执教的课题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B(2a~3b),这是一节阅读课。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出示了课题,明确了本课学习目标。头一天有晚自习预习课,学生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所以直接进入了Free talk和预习检测环节。学生们争相展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流畅地进行了自由对话,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我看学生预习的不错,就引导他们小组合作进行了预习检测。学生们有条不紊地找到了以上短语和句子的出处,很有成就感。此时,我觉得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互助提高,使他们增强了团队意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为使学生在紧张的状态中得到缓冲,我为他们出示了背景支持(马丁路德金即马丁・路德・金的生平资料和举世震惊的“9・11事件”),与此同时,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并结合社会现状,树立与及组织作斗争的意识。

稍事休息过后,又对课文进行了精读训练,这样有效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做到了学以致用,通过质疑释疑,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总结,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了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了意义的构建,并且学会了总结,在知识的获得上突破了难点,在知识的形成上形成了共鸣,延展了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

这节课,学生通过导学案自学(预习)课文;课堂上,再将预习中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以探究的形式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直接展示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一般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一会儿,然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答、补充或者延伸。课后调查了学生,学生们都说“翻转课堂”的形式让他们感到新奇活泼,先是自己结合导学案看视频,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到课堂想办法解决,学习不能偷懒了,无形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翻转课堂范文第5篇

翻转课堂特点价值在信息网络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引发了“教”与“学”的变革。美国萨尔曼・可汗(Khan)建立的可汗学院(The Khan Academy),用“视频再造教育”的“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被比尔・盖茨(Bill Gates)认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日前,我国北京、上海、重庆等学校相继采用了“翻转课堂”,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教学思维的习惯下,很多教师不愿尝试和接收新事物,甚至对“翻转课堂”存在新误解。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什么是“翻转课堂”?为什么要实践和研究“翻转课堂”?如何进行“翻转课堂”?等领域中最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引起更多人对“翻转课堂”的关注与讨论。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由“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而来,也译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国内外研究学者对“翻转课堂”概念界定,主要从学习过程和实施流程两个方面阐述。大致定义为,教师在课下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翻转课堂”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和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意识,共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协作,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范式。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上的知识讲解,记录问题,初步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有充足时间将学生存在的疑惑或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第二,“翻转课堂”是一种强调“综合素质本位”的教育。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课前通过观看视频自学来完成,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探究与协作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翻转课堂”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它打破了传统授课的划一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翻转课堂”中,学习内容以视频为载体被保存下来,有些因生病等特殊情况而无法正常上课的学生不会落下功课,基础较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由掌控学习内容,还可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真正做到了个性化的教学。

第四,“翻转课堂”是一种团队协作的活动。在课上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互动与协作的过程,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根据课下学习存在的问题反映给各个小组和教师,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互的交流、探讨,以吸收和深化知识内容,促使每一位同学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翻转课堂”为何

“翻转课堂”变革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讲授方式,在真实课堂中切实保证了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能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它自身的重要价值和优越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首先,“翻转课堂”代表一种新的学习趋势。“典型的工厂式的教育方式应该要改变了,虽然这种方法方便,但他无法培养出能让孩子在21世纪更好发展的技能,或许‘翻转课堂’只是21世纪教学变革的开始。”我们正在进入数字化网络教育信息时代,学校再也不能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伴交往的能力等。因此,“翻转课堂”更能适应学生未来的学习需求,符合终生学习的时代强音。

其次,“翻转课堂”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翻转课堂”的应用,不是在弱化教师的角色功能,而是提出更高要求。课下,教师要有录制高质量微视频的技术,这比传统集体备课及课堂教学要求还要高;课上,教师既要有扎实、精准、专业的知识,又要花更多的心血分析学习对象,着重培养其相应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把握课堂教学管理的时间等。

最后,“翻转课堂”能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翻转学习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突破,即“课上”与“课下”活动的互换。这样,教师就有充足时间关注和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高阶能力,实现学生学习绩效的最大化。

三、“翻转课堂”何为

从“翻转课堂”实施的整个流程来看,

摆放的角度、支架和中托板的水平度及望远镜的高度和俯仰。调节好后,关闭激光发射装置,只打开LED发光标尺。激光光线具有准直易找像的优点,但长时间盯看激光点,会对眼膜带来不可复原的伤害。

7.望远镜调焦。旋转望远镜目镜,对分化板十字线进行聚焦,应达到清晰无视差(眼睛上下移动时,十字线与标尺的刻度之间没有相对移动);分化板的水平线应与标尺横线的成像平行;调节物镜的调焦旋钮,看清光标尺在反射镜中的成像。

8.记录n0。待系统稳定后,读出十字线所对准的标尺刻度线n0,按有效数字记录。若望远镜轴线与反射镜轴线重合,则光斑应位于反射镜轴线偏上的位置,标尺的起始读数n0应为与望远镜轴线等高的标尺刻度线。

9.ni的测量。依次增加七个砝码,每次静置2~3分钟,待标尺刻度线稳定后,再记录;依次减少七个砝码,静置3分钟左右,再记录。这样可以减少钢丝因弹性滞后而带来的测量误差。加减砝码时,应轻慢,,忌钢丝剧烈晃动,手应托住挂钩,且砝码的缺口应相对应错开放置,保证钢丝和挂钩的铅直,减小管制器和圆孔间的摩擦力。计算出相同负荷下,标尺刻度线的平均值ni,用逐差法求出在增加四个砝码时,光标的平均偏移量Δni。

10.L、D、d、b、m的测量。用钢卷尺测量上、中两夹头间钢丝的原长,单次测量,估算不确定度;用钢卷尺测量测量反射镜到标尺等高处的水平距离,单次测量,估算不确定度;用螺旋测微计在不同时间段,取上、中、下三个部分、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测量,可测十次,要求不高时,可减少测量次数;将光杠杆置于一张水平的纸上,压下三个印痕,连接后两点,过前点做连线的中垂线,用游标卡尺测量中垂线段的长度,单次测量,估算不确定度;用电子秤逐一测量砝码的质量,求出最近真值mi。在计算中,重力加速度g多取一位有效数字,忽略F项误差。

11.整理数据,估算E。如E误差过大,可重新测量。整理清点仪器,原始数据经辅导老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在数据处理中,应注意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等式:

E=8mgLDπd2b(l/4)(5)

式中,di、l有效数字位数最少,为三位有效数字,g可取五位有效数字,忽略m项相对不确定度对EY的影响。对于间接测量量mi、di、l,作为中间运算步骤,可较结果多取一位,多取的存疑数字不算作有效数字的位数π取3.142,四位有效数字,比参与运算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多取一位。计算结果E可取三位有效数字,和等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在操作中,如果望远镜支架底座不水平,则标尺不垂直;标尺不垂直,则平面镜不垂直,势必带来测量误差,这是仪器本身的制造缺陷,希望能得到改进。

比较新、老式两种仪器,老式仪器由于钢丝细(0.3mm),预置砝码易超出弹性限度或易拉断,砝码误差大以及管制器周围摩擦力较难消除等因素,正在逐渐被新式仪器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