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营销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分布智能 智能路由 消防系统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消防通信已被政府部门提到相关的议事项目。在社会实践中,也被各行业所认可,特别是我国有许多大中城市,高楼分布密集,人口相对集中,对灭火救助的难度相应增加,同时对消防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火灾作为一种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现代社会,特别在高层和人员密集场所,导致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为把火灾消灭在初期阶段,避免小火演变成大火的悲剧,现在的大型楼宇或人员密集场所均要求安装火灾报警系统。但现有的火灾报警系统,大多采用有线 对火灾传感器进行 组建。这类方案是扩展性能差,布线繁琐,增减或改动不方便灵活,更因明线的敷设影响美观。另外,由于采用硬线连接,线路容易老化或遭到腐蚀、鼠咬、磨损,故障发生率较高,误报警率高。因此,针对上述弊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构建无线火灾传感器网络的方案孕育而生。它不仅能完全避免上述问题。相对而言,无线的方式比较灵活,避免了重新布线的麻烦,网络的基础设施不再需要掩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无线网络可以适应移动或变化的需要。
二、系统概述
采用无线传感器构成软硬件结合的无线消防报警应用系统,可满足消防战斗员火灾现场定位和楼宇消防监控的需要。系统利用每个网络节点的智能处理器,将光电烟雾探测、温度探测和CO气体探测所得的信息进行综合,经建模分析后,得出是否发生火灾的判断,进行现场声光报警,再将数据以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至协调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记录,并在消防控制中心进行声光报警,实现分布智能式无线消防报警网络系统。该系统还可使消防主管部门实时掌握现场各个区域消防人员和消防设施的详细信息及数目,在消防人员到达火场之前就能全面了解火灾现场消防设施分布情况,为现场指挥提供有效的资料。并且,在消防员进入火场后,系统能快速定位消防员方位,当遇到危险,可迅速撤离或施救。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消防员随身携带装置的传感器,向指挥车上报活动区域内的烟气或有害气体浓度,并通过测量消防员的体征指数,反映消防员的身体状况。
三、无线传感系统技术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到各种设备中,同时支持地理定位功能。
一般而言,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大,设备的复杂度、功耗以及系统成本都在增加。相对于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是功耗和成本最低的技术;但是该技术的数据速率低和通信范围较小的特点,又决定了该技术适合于承载数据流量较小的业务。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采用的拓扑模型有星形网络结构、网状网络结构和簇状树形结构(Mesh)。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有以下特点:
(1)省电。由于工作周期很短、收发信息功耗较低,并且采用了休眠模式,因此该技术可以确保2节五号电池支持长达2~3年左右的使用时间。当然,不同的应用对应的功耗自然是不同的。
(2)可靠。采用了碰撞避免机制,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MAC层采用了完全确认的数据传输机制,每个发送的数据包都必须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
(3)成本低。模块价格低廉,且协议免专利费。
(4)时延短。通过优化时延敏感的应用,通信时延和从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设备搜索时延典型值为30ms,休眠激活时延典型值是15ms,活动设备信道接入时延为15ms。
(5)节点通信设置易于配置。
(6)网络容量大。系统可以采用星形、网状、串状结构组网,而且可以通过任一节点连接组成更大的网络结构。从理论上讲,其可连接的节点多达64000个。1个网络最多可以容纳254个从设备和1个主设备,1个区域内可以同时存在最多100个网络。
(7)安全。提供了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权功能,加密算法采用ACS128,同时各个应用可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
(8)全球通用性和完好的开放性。标准协议,使设备间的通信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
四、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消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构建火灾报警系统
无线传感器将探测到的火灾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至数据集中器;数据集中器将收集的数据送至火灾监控中心,再由火灾监控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统计评估。火灾信号判断的原则不是简单的非准则,而需要同时考虑其他多种因素。根据预先设定的有关规则,将这些数据转换为适当的报警动作指标,相应地发出预报警。例如,产生少量烟,但温度急剧上升――发出报警;产生少量烟,且温升平缓――发出预报警等。
网络节点逻辑功能上,设备可以分为:终端设备(Enddevice)、路由节点(Router)、网络协调器(Pancoordinator);从设备的功能性上区分,可以分为:全功能设备FFD(Full function device)和简约功能设备RFD(Reduced function device)。其中,全功能设备可以充当网络协调器、路由结点或终端设备,而简约功能设备只能充当终端设备节点。因此,从网络逻辑结构上分析,火灾报警系统内的数据集中器是网络中的网络协调器;数据集中点是路由节点;无线传感器是终端设备,根据传感器安置的位置,也可设为路由节点。一个网络最多支持65535个节点,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端和数据接收端构成。数据采集端由传感器、MCU和无线收发芯片等组成。MCU与无线收发芯片通过SPI总线连接,二者构成无线传输模块。数据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无线收发模块,并利用RS232异步串口与PC机通信。其功能相当于一个接入点,一方面,将主机向数据采集端发送的控制信号以无线的方式发射出去,另一方面,接收采集数据并上传给主机。
当传感器测试到火灾信号后,通过数据基数按和统计评估,根据预设的规则,将数据转换为相应的报警指标,发出相应预报警。
2.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构建救灾人员定位系统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构建的救灾人员定位系统,能够为指挥中心或指挥车上的指挥员提供消防战斗员在大楼中的位置信息。
传感器仅用两节AA电池,能够安装在商业大楼中的烟尘探测器,房顶或门道等处,传感器读取范围达100英尺。传感器每隔两秒发送射频信号,搜寻消防队员。每位消防员的氧气瓶上装有能接受来自楼内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也能将反馈信息的无线传感器,传感器都有唯一编号。当消防员楼内传感器经过时,氧气瓶上的传感器就能将它的编号传递给楼内传感器,从而确定消防员的位置。这些位置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总指挥或现场指挥的电脑。这些电脑通过查看建筑物在建设时提交的AutoCAD图纸,消防员的位置就以点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
与此同时,楼内传感器也能监测烟雾浓度、温度及有毒气体指数,根据楼宇传感器的分布情况,任何时候楼内的数十个传感器都能与消防员上的相应的传感器相互通信,在保证数据信息有效准确的同时。将现场各项指数传至指挥端,及时准确的掌握消防员的位置,帮助指挥员做出决策,例如什么时候适合进行灭火总攻,什么时候下达撤离指令等。
五、技术难点――无线智能路由系统
无线智能路由系统是指采用接力传递的方式进行无线数据通讯,在不增加无线节点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通过中继无线节点的数据接力传递来增加无线通讯的距离。
在采用无线智能寻由技术的无线矢量网络中,每个无线节点具有收发数据功能并以同频半双工方式工作,同时在无线矢量网络中具有唯一的地址编号。根据每个无线节点在无线矢量网络中所在位置的场强及灵敏度,对无线矢量网络中的纵向网络,在安装时人工设定各层横向网络的中继节点及无线矢量网络的主中继节点,同时设定各中继节点之间及中继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智能路由;对无线矢量网络中的横向网络,在安装时人工设定中继节点与其它无线节点形成蜂窝的智能路由。这些智能路由表保存在节点管理器及各节点中。当一个无线节点无法与另一个无线节点通信时,无线节点将根据设定的路由表智能自动查找合适的中继节点,经由若干中继节点的传递后与目的节点实现通信。
在一个无线矢量网络中不存在确定的中继节点,任意一个无线节点都可实现中继功能。中继节点的选择由无线节点所在位置的场强及灵敏度决定。主中继节点负责无线矢量网络与节点管理器之间以及与其它中继节点之间的通讯;中继节点负责与主中继节点及其它中继节点之间的通讯。
如图2所示,01至12为无线节点在无线矢量网络中的唯一地址编号,99为区域节点管理器的唯一地址编号。01为无线矢量网络中的主中继节点及横向网络A的中继节点;08及09为横向网络B及C的中继节点。绿色路由为安装时人工设定的中继节点之间,中继节点与主中继节点之间以及区域节点管理器与主中继节点之间的智能路由;红色虚线路由为安装时人工设定的每个横向网络的中继节点与其它无线节点形成蜂窝的智能路由。通信开始时,各横向网络中的中继节点及主中继节点按照路由表与区域节点管理器形成数据链路,同时横向网络A、B及C中的无线节点按照路由表与各自的中继节点生成蜂窝。蜂窝中各无线节点的数据通过各自的中继节点及其它蜂窝的中继节点传递至主中继节点及区域节点管理器,实现各无线节点数据的接力传递(见图3)。
图3中12号节点与01号节点之间的距离大大超过无线节点点对点通讯距离,通过无线智能寻由技术,经过多次接力传递,延长了通信距离。各无线节点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只在工作时“苏醒”。这种工作方式节约能源,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通过采用合理的运行时序,无线智能寻由系统的维护周期可达到5~10年。
参考文献:
[1]孙利民.无线传感器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线路安装;施工质量;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187-02
一、典型案例
南宁市某大型住宅小区,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备点数3500点左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过如下情况:(一)消防报警主机经常显示大量故障,现场设备如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模块的编码丢失;(二)220V交流电串入报警回路线,造成报警主机回路板烧坏;(三)风机厂家配送的控制箱线路接线错误,220V交流电从远程控制接线端子串入报警回路线,烧坏报警主机回路板;(四)消防设备联动时,部分栋号消防警铃不响、多叶送风口不动作,工作不可靠;(五)打雷后,报警主机故障,显示器黑屏。经仔细检查,查明原因如下:1、消防报警主机经常显示大量故障,因线路绝缘电阻过低。施工时,线路受损,所有接线头没有经过焊锡处理,没有用500V兆欧表逐一测量导线对导线、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值。甚至发现有一段双绞线拉出来时已经断掉,线芯呈黑灰粉末状,系穿线工人施工时,刚好差一段线,就地捡一段其他人用作临时排插线的普通劣质双绞线顶替。经过对每组线路处理,每个接头重新焊锡,用500V兆欧表逐一测量导线绝缘电阻值不低于20MΩ,排除线路故障,报警主机恢复正常。2、因之前所有的线管预埋均由总包单位的水电班组完成,其中有个别位置,照明线路的线管与消防报警线路的线管共用同一个接线盒。总包单位水电班组接线时误将220V交流电串入报警回路线,造成主机回路板烧坏;3、风机厂家配送的控制箱线路接线错误,其远程控制端子带有220V交流电,报警线路接入时没有事先测量该端子,没有隔离设施,造成主机回路板烧坏;4、消防设备联动时,因同一24V电源回路,连接的用电设备多,同时动作,产生压降,供电不足,造成部分栋号消防警铃不响、多叶送风口不动作,工作不可靠;5、打雷后,报警主机故障,显示器黑屏。因有部分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位置较靠近室外,容易受雷击感应,需加强屏蔽措施保护线路。
二、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配管、布线问题
在消防工程中,配电管线施工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进行的第一步,也是工程量最大、要求最高的一项工作,而且涉及面广,我们在施工中,发现很多问题是由配管布线引起的。为保证系统良好的运行性能,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一)配管。对新建建筑物,我们均采用管线盒在建筑构件内预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规范也明确规定要做好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及记录。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预埋的管子不通,必须进行疏通处理,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同时也为后期施工增加了难度。因此,在线盒预埋时,须做好管、盒的固定:用铁丝将管线捆扎在底筋上,使之不易移位,将金属管子入盒,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管口应用封口胶封好,接线盒内用木糠填满后,封口胶包好,固定于模板,做好位置及管路走向标记,便于查找。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对传输线路的布线要求作出了规定:“应采用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规范对管路的敷设要求主要侧重于保护消防配电导线免受机械损伤及其阻燃、防潮等作用,却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即导线管路应兼有屏蔽和泄放交流电、漏电、静电、雷电及电磁干扰的作用。在施工中,接线盒必须选用金属接线盒,电线管入盒时,外侧应套金属锁母将管子锁紧,接线盒内侧应装护口。如采用金属线槽布线,在线槽交接处应用U型镀锌金属槽,两边用金属螺丝固定。总之,需保证金属管路全线联通,才能起到屏蔽和泄放交流电的功能。(二)布线。在穿线前,不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也不用锉刀将线槽或管头处的毛刺清除、管子入盒时盒外侧不套锁母、内侧不装护口,致使穿线时划伤导线;对接线盒内的接线头不焊接也不采用防水胶带包裹,降低了导线接线头处的防水和抗拉性能,而且增加了接触电阻;在金属管内设有接线头,穿线时使接线头处的包裹胶带脱落造成短路;对敷设在室外或潮湿场所的导线不采用屏蔽电缆,而是将导线穿在防渗漏措施较差的金属管内;对埋人地下的屏蔽电缆接线头,不做防水、防腐蚀和外屏蔽层连接处理。以上工程施工方法其结果不仅加速了导线老化,缩短了使用寿命,也使导线线与线间以及线与管间的绝缘电阻不合要求甚至短路,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三、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导线的选用问题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仅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的线芯最小截面面积作出规定,而对导线线型没有明确要求,设备生产厂商对自己的产品所用导线规格也仅仅提出推荐建议,具体要求各有不同。如某品牌产品设计手册中,对信号线“推荐采用BVR型双绞线,普通平行线也行”。某品牌生产厂对报警总线“推荐采用ZBN-BV线”。由于指导思想比较混乱,在消防工程施工中,选用导线也仅考虑阻燃要求,只要价格便宜,施工穿线方便,造成选用信号导线的随意性、盲目性,有的一概使用单根(BV)铜芯线。
随着火灾报警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已获得大量使用,信号传输已由过去的开关量发展为数字式,数字通信在二总线传输时(报警总线为二总线),要求二线之间的分布电容越小越好。如果容抗越大,对传输波形发生畸变越严重,发生误报的概率增加,对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经有关部门测试,数字通信传输波形在二根平行的导线中传输300m,其畸变失真的程度相当于双绞线导线1000m的距离。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类通信总线及探测总线均应采用双绞多芯铜导线,对于承担系统通信任务的电缆线亦应采用双绞线屏蔽电缆,只有电源线或多线制控制线可采用单根多芯铜导线。强调采用多芯铜导线是因为多芯铜导线较柔软,在穿线及接线过程中不易折断和划伤。工程施工单位对信号线的选用不能有随意性,必须满足技术要求,才能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应对措施
考虑到由于配管、布线安装施工质量不佳,对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一)按照规范,正确、合理地敷设电线导管,尽量采用金属线管;穿线之前彻底清除管中杂物、积水,管头加护口,以防导线绝缘层受损,降低其绝缘电阻值;(二)选用适用于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国标优质铜芯导线,尽量减小导线的接头,且所有接头都要焊锡,防止氧化,以减小导线内阻;(三)导线敷设连接完成后,应查对传输线路的敷设、接线是否正确,无误后采用500兆欧表,检查探测回路线、通信线是否短路或开路,测试导线对导线、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兆欧;检查报警设备的接地是否正确,测试阻值不应大于1欧;(四)禁止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线路与其它不同电压等级的系统共管或共桥架,以防线路串通造成系统故障或信号传输受干扰;(五)靠近室外敷设的线路,增加屏蔽措施,以防雷击感应造成报警主机受损;(六)统计消防联动设备数量,选用电源导线应能满足相关消防设备同时动作的要求;(七)分时控制同一时间内需要控制的设备,防止瞬间工作电流过大,满足消防设备的可靠动作;(八)消防控制联动系统电源采用24V直流电源,所以应让多线联动控制线控制24V直流电,采用末端转换方式(即:由启泵按钮控制24V直流继电器动作,用继电器的触点去控制交流电的启动动作电流的接通),避免混入交流电的危险。
通过充分考虑上述这些因素,在施工阶段充分注意工艺和质量,才能可靠地保障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桂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以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为例,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空间在线教学师生互动,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交流、讨论的需求,同时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数据分析、过程评价。
一、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优势
1.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传统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资源匮乏,不能?m应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的变化。大数据环境下教学内容能够及时整合互联网上的优质资源,适应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设计适应大数据环境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制定务实可行的网络营销方案、全面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2.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实践技能
传统的网络营销学习流程设计采用统一的授课模式,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云平台的学习流程设计能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借助云平台的优势,为不同特点的学生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课程学习流程,提高学生网络营销知识及实践技能。
二、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1.《网络营销》课程云平台构建
为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构建支撑大数据的教学云平台。目前,我校《网络营销》课程主要是通过世界大学城云平台、C实习平台将整个教学过程延伸到在线虚拟社区,实现平台资源共享,使教学能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满足教学与交流的需要。我校师生都有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并且空间容量不受限制。重要的是能随时互动并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首先,对存储在云端的与课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收集,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出对课程有用的教学资源信息,放到云平台;然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教学资源使用情况、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课后视频观看进度等进行平台数据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性格特征及对资源的满意程度等信息,进行学习效果评估;最后,对学习者的未来学习情况进行预测,提出适合学习者学习的教学策略,及时完善《网络营销》课程云平台。
2.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汇集国内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尽可能使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习者的需要,为学习者提供适用的教学资源:(1)建设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等基本文件,让学习者了解本课程的相关要求。(2)录制与课程教学项目相关的重难点微课视频,增加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项目任务如何操作。(3)建立教学素材、教辅资料等教学资源,为学习者自主能动地学习提供教学参考资料。(4)建设课程知识库、案例库、任务库等教学资料,让学生对主要的知识内容强化理解,能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并完成跟项目有关的任务,全部课内、课外实训作业在云空间提交。(5)为学习者提供了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和成绩评定,实现教学过程动态评价、实时在线交流互动。(6)链接前沿专题、热点问题,让学生能时刻掌握最新的网络营销动态。
3.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形式、完成具体项目任务为目的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对网络营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以互联网营销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能对企业网络营销业务提出系统解决方案、能制定务实可行的网络营销方案、具有全面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人才。着重体现“重技能、强实践、促应用”的理念,主要选取了六个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网络营销引导、网络营销市场定位、企业网络营销平台建设、网络产品在线推广、网络营销方案策划与实施、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及优化。项目任务的学习可以由老师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通过PC端、移动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后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并进行在线交流互动答疑。
4.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网络营销》课程学习流程设计
首先,课程团队老师共同商议讨论教学内容、分工录制教学视频。视频长度10分钟左右,按照从易到难的进阶顺序进行衔接,并将录制的视频及其他课程资源上传到云平台。学生学习教师录制的视频或是教师上传的其他课程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登录网站的频率、在某一视频停留的时间等数据,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加微观地了解学生。
接着,教师下发学习任务单并布置相应进阶练习,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训练。通过云平台、微信等移动终端进行及时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挖掘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以实时调整课程难易度。
最后,利用空间教研苑布置《网络营销》课程每个项目任务实训,学生在自己的班级教研苑相应的实训任务作业下回复提交,教师通过空间批阅。如果一个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远少于其他同学,系统分析结果就会自动给予提示与线索,试图促进该学生加强学习。同时,教师能够通过信息追踪和分析,判断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各自拥有一套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学习课程。
三、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成效
1.构建了《网络营销》课程云平台,进行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增强教师云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2.促进了云空间在线交流、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尽管所有用户都能感受到硬件平台标准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优势,但后者也带来了产品同质化的缺陷。同时,渠道扁平化给很多以硬件销售为主的经销商带来了严重挑战。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这些公司要么逐渐消失,要么逐渐向增值服务和细分的行业领域转型。与大型硬件制造商相比,这些硬件经销商更贴近行业需求,但往往缺乏软件和解决方案定制和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很多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尽管具备较强的软件和解决方案研发与供应能力,但没有足够的市场推广经验和渠道销售资源。硬件经销商和ISV面临着双重困境。
据近日访华的英特尔软件与解决方案事业部全球软件合作伙伴计划总监史高德•哈里森介绍,从美国的市场情况来看,软件加服务的消费模式正在带来越来越大的升值机会。而中国与美国相似,IT服务消费市场略大于软件市场。到2012年,同比增长将超过50%。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给很多中小硬件经销商和ISV提供了充沛的成长土壤。
尽管硬件经销商和ISV双方资源的互补性较强,但一直因为没有很好的渠道互相借力,很难获得很好的市场回报。尤其是考虑到英特尔在全球拥有的几千家软件合作伙伴和硬件经销商,这种需求就更加迫切。
为此,英特尔于2007年11月提出了软件及解决方案市场计划(CMP),目的是打通双方的资源瓶颈,实现协作共赢。据史高德•哈里森介绍,英特尔CMP计划的主体是在线合作营销,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建立软件商店,将针对硬件平台优化过的软件在线销售; 更高一个层次是方案交换,将针对特定市场的方案与相应市场资源结合加以推广,帮助ISV更快更准地找到客户; 未来还将逐步升级到服务交换,在双方合作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值,提供诸如远程服务、远程存储等功能和服务。
“我们是平台的优化、管理者和项目运作者,帮助双方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史高德•哈里森这样介绍英特尔在其中的角色和定位。“而我们也希望硬件渠道商将逐渐演化成解决方案销售专家。”
CMP计划于去年11月建立中文在线B2B平台,目前已经有超过50家渠道商加入,销售收入13万美元,实现了8500个软件销售。英特尔还计划在2008年实现100万美元销售额,并建立B2C网站。为了进一步提高在线营销平台的效果,英特尔还推出了一系列推广措施: 如定期产品激励促销和店面促销,提供更丰富的方案培训,设立针对SMB市场的拓展基金,展开全方位的整合营销等。
这次更名显然不仅是对MSN中国的一次“改头换面”,对微软而言,这更像是其自身的一次“改头换面”。微软在线代表的已不再是微软的“一张牌”,而是微软的一张“新面孔”。
走谷歌之路的关键一步
表面上看是MSN中国“更名”,其实是微软继续以坚持互联网广告为商业模型的一次转型――微软在线总经理刘振宇在会后的采访环节曾如是表示,这次更名有众多微软对产品、业务和战略布局的考虑。
去年,微软向业界宣布了自己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决心,但随后不断因其“互联网基因不足”而备受质疑。广告,是互联网公司的基本盈利模式,虽然微软旗下的很多产品和服务都有实现广告营销的能力,但它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能够让其像谷歌等互联网公司那样在多种产品上实现多维度的广告营销、数据营销,而其现有的产品、服务,也因为缺乏一个“平台”而难以与互联网用户形成紧密关联。构建“平台”,其实是微软完成互联网转型大棋局的关键一步。从这个角度看,微软在线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
此次更名,微软在线特意整合了众多微软的优质产品、服务,再加上微软本身也有强大的云计算平台、操作系统和移动终端生态圈作支撑,这种布局不免会让人联想到微软的转型是以谷歌为范本的。刘振宇承认,微软确实在向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学习”。微软目前的策略是:借由一个平台支持微软所有的在线产品,完成对不同产品线的整合和不同产品线的互相拉动,摆脱过去按照单一产品线经营企业的路数。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广告模式实现商业化。
“让最终用户去消费微软的在线产品和服务肯定是有帮助的。对广告主而言,通过精细化的用户群区分和用户行为分析,也有利于广告主达到更精准的投放和更有效的投入产出的目的。”刘振宇表示,微软这次调整会让微软在线获得更宽泛的用户基础,用户不再仅来自大家熟悉的传统产品领域,而是所有使用微软产品和在线产品的用户群。
为何选MSN中国
打造一个“平台”,微软没有另立“门户”,却选择将MSN更名,这似乎有些蹊跷。事实上,将MSN中国更名为微软在线,确实有其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