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经法制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市财政局的指导下,我局根据五五普法工作安排和自身实际,以管理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目的,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针的总体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广泛深入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现将我局五五普法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规划落实
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局始终把加强领导和狠抓规划落实作为普法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五五”普法教育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五五”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并在局综合科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健全了法制工作机构。普法工作始终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到位,具体任务专人负责落实,有效的促进了工作开展。
(二)狠抓规划制定
为使“五五”普法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财政工作的职能和特点,我局制定并印发了《**县财政局“五五普法”规划》,明确了我局“五五”普法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教育对象、工作要求、方法和实施步骤,全面指导“五五”时期普法工作。不仅如此,在各个年份我局还根据新情况、新形势对规划作适当的调整或补充,并制定各年度的法制工作计划,使普法工作真正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
(三)狠抓实施落实
为使《规划》落在实处,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协调各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各负其责”的方针,认真落实“五五”普法教育的各项工作。我局将法制工作列入全局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实行责任制管理,对考核不合格的科室、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参评先进的资格。在主管局长的指导下,我局建立了兼职法制员制度,每个科室确定一名同志具体负责本科的法制工作,并引导他们积极有效开展工作。通过这些措施,逐步使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局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振奋,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制氛围
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对于促进财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财政局“五五普法”规划》要求,我局把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一)加大领导干部的普法力度
坚持定期向领导干部宣传财政法制工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讲解财政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
1、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学法制度。局里明确规定: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局长办公会上,由法制部门负责人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财政法律、法规,以增强局领导班子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几年来陆续分章节认真组织学习了《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及有关辅导材料,切实增强了领导的依法行政意识。
2、明确法制部门负责人列席局长办公会。局里要求法制部门负责人要参加局长办公会,并参与全局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全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对镇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每年财政局长在人代会上所做的财政预决算报告等重要文件,法制部门都参与了决策过程,保证了相关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也提高了科学决策的水平。
(二)开展对财政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
我局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其法制意识和依法行政的水平。
1、制定工作计划,规范普法教育工作。每年年初,根据总体普法规划、上年普法进展情况和本年工作重点,我局制定普法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各科以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全年每人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2、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讲座。几年来我局先后邀请了县司法局领导为我局干部职工举办法制讲座,专题讲授《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知识。同时为巩固和保障学习的效果,我局积极组织相关考试,组织全局人员参加了《行政法知识测试》,并对成绩优异者给予了表彰,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员的法律素质,而且使依法理财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3、组织财政干部参加各类法制培训。一是组织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人员以及专职负责、保密、档案、安全保卫的工作人员,参加市里或区里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分别对他们进行《行政许可法》、《条例》、《保密法》、《档案法》、《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的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在全局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组织全体公务员参加集中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养。组织了《行政许可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公务员法》集中辅导,全体人员参加,收到良好效果。
4、办好法制宣传橱窗,创办法制宣传刊物。多渠道进行普法宣传,我局利用宣传橱窗、标语专题宣传《行政许可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公务员法》等法规。创新宣传形式,着力宣传《行政许可法》和财经法规,交流法制工作动态,增强全局人员的法制观念。
5、结合“12.4”法制宣传日,加强全局普法工作。配合县妇联开展“三八”维权周和县工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配合县国土房管部门开展“4.26”世界产权日和县公安机关开展“6.26”国际禁毒日、“7.13”反宣传日、配合县卫生局开展“12.1”世界艾滋病日、县财政部门的“12.4”税收宣传日等重要宣传节日。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每年的12.4的全国税收宣传日,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会计法》、《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实施细则》。全面发动,大力宣传,营造和谐的普法教育工作氛围,通过办板报12期、宣传栏12期、张贴标语100张、悬挂横幅20幅等形式,做到人人知道,个个明白。通过各种宣传的形式,提高了财政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几年来,我局人员较为全面地学习了《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有效的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
(三)面向社会宣传财经法规
通过财政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法人、财务人员及时了解与自己的工作、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财政法律、法规,懂得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1、组织人员上街宣传。结合全局的中心工作,我局组织干部职工到财政局联系的高坪乡政府以展板卡片、赠送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宣传相关法律。几年来,相继进行了《宪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财政普法读本》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累计发放材料近万余份、现场咨询解答逾六十小时、投入工作人员过百人次,有效地普及了财经法规。
2、发挥网络优势面向公民普法。我局充分利用财政局网站和政府采购网向网民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在网上公开了《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县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财政资金拨付暂行办法》、《财政监察工作程序》、《监督检查人员行为规范》等内容,为公民了解、学习、查阅相关法律条文提供了方便,也为我局的法制宣传开辟了新的途径。
3、与时俱进,突出重点进行宣传。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实际需要,对有关法规进行专门宣传。一是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不做假账等会计职业道德为主旋律,收到了良好效果,获得社会和上级部门的普遍认可;二是针对政府采购活动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组织人员持续宣传《政府采购法》,特别是对采购的内容、范围等有更新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宣传,这些工作为完善政府采购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严格依法行政,推进依法理财
普法目的在于知法、守法、用法。我局结合县委、县政府依法治县工作,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一)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根据县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我局制定了相应实施意见,对行政执法责任进行量化分解,确定了执法责任和工作目标,确保落实到各科室和各执法人员,完善了《**县财政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并发到各相关科室,要求在工作中予以落实,实行了严密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形成了相互联系的两个管控体系:一是局领导、科长、工作人员之间纵向的管理控制体系,二是科室之间、科室内部人员之间横向的牵制控制体系,通过两个体系的紧密配合,充分实现了组织、人员、职责三落实,有力的保证了执法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二)加强制度建设
为推进依法理财,我局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1、为了认真推进依法理财,我局转发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市财政局执法过错责任制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和方法,从实践上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的事项和流程,夯实了各项工作的基础。
2、制定行政执法相关制度。为更好的贯彻《行政处罚法》,我局制定了行政处罚相关配套制度,对行政处罚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并认真制定了行政处罚听证相关制度和法律文本,为规范实施听证奠定了基础。为贯彻实施好《行政许可法》,参照市局的有关规定,我局相继制定了行政许可工作规程等配套制度,明确了行政许可实施全过程的工作内容、监督方式、违规责任;对原从事会计记账业务机构设立批准实施程序进行重新修订,有力的促进了行政许可的高效便民办结;保证了实施行政许可每一环节、每一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备案
规范性文件是财政法制工作重要内容,我局制定了**县财政局关于印发《**县财政集中核算支付中心管理制度》的通知、协助县府出台了**县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并严格贯彻落实。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合法,由领导提出修改意见,有效地保证了文件的规范合法。对各科室起草的规范性文件,我局从三个方面加强审核:一是审核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其符合财政上位法的规定,同时与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相衔接;二是审核执法主体是否明确,做到文件规定的执法行为有明确的执法主体,着力避免权力滥用、越职权执法。三是审核作出决定的依据是否充分,要求规范性文件必须以相关的法律、政策为依据作决定,否则就是不合法。我局还将制发规范性文件及时向市局法制处作了备案。
(四)开展检查监督
为了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我局认真开展财政行政执法检查,先后开展了专项资金检查、票据稽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维护了财经秩序。通过实行社会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提高财政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水平,构建起社会化的检查跟踪监督机制。
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统计局的具体指导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依照“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瞄准一个目标(打造市金三角实力板块)围绕两个中心(守业富民、创新发展)发挥三大优势(区位、资源、环境)掌握四个重点(发展、服务、民生、稳定)实施五项战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和市统计局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统计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权威,抓好普查调查、统计服务两大重点,狠抓统计改革、统计建设、统计和谐三个关键,为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一)着力提高统计数据权威。
专业统计字典库和抽样调查样本框的更新维护管理,一是加强对基本单位名录库。新增基本单位63家,规模以上工业5家。二是召开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布置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三是建立完善每月报表数据质量集中点评分析制度,加强对各专业统计中与GDP核算相关指标数据的审核把关,防范系统误差、指导失误,再生错误和审核缺位。四是努力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中及时、准确的提供数据。五是加强统计调研,规定各专业至少每季度下到基层单位进行数据核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六是跟踪大项目,对我县今年新开工的大项目,派专人现场跟踪,以便及时准确上报。
(二)认真做好全县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县于年5月17日成立了县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一是成立了机构。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和部署。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府字[2008]22号)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统计局,具体普查工作开展由县统计局负责实施。二是积极落实经费。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依照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的要求,提交了经济普查的经费预算,整个普查经费分200820092010年三年拨付,年普查经费正在落实中;三是落实了人员。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现已抽调了18名前期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普查规划设计、宣传报道、工作协调和联络,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将在下半年选拨和培训。四是办公条件基本落实。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办公室已配备了通迅设备和一台电脑,交通工具现正在落实。
(三)针对热点、难点问题。
1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一是认真做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利用农业普查效果。弄清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局准备出资5万元,组织普查骨干向省、市统计局学习经验,并结合外地实际,拟编印《县农业经济通览》为我县研究制定“三农”惠农政策提供翔实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二是依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了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业规模以下和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限额以下抽样调查、投入产出调查等调查工作。三是依照新的国家规范,完成了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
2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分析调研。一是定期编印《统计》县情》统计年鉴》全县经济运行季度分析》等内部刊物。紧扣党政领导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统计调研分析。三是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组织并参与完成了5篇经济普查研究和《统计法》修改征求意见等研究课题。
(四)继续深化统计改革。
建立了3000万元新开工项目入库核查制度。二是加强对省外入县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的调查,一是调整月底投资统计全面调查起点。做好建筑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核算基础工作;三是加强能源生产、消费和流入流出统计,做好节能降耗的监测、考核工作。四是增强名录库维护的更新和管理,改半年更新为季度更新。五是做好联网直报工作。
(五)抓好统计四项建设。
对19个乡镇、38个部门进行督查检查和回访,着力加强法制建设。认真执行统计监督检查制度。通过监督检查,立案查处4起,其中罚款1起,通报批评3起,限期整改的单位5个。
台帐建设等规范化建设的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全面实行在地统计制度。二是举办乡、村两级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班。就农村经济统计、工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有关抽样调查等统计相关基本知识进行了培训。三是加强对企业、劳工单位的原始记录。从源头上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切实保证数据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四是加强对城农住户调查样本点(户)检查指导。五是以统计从业资格监管和统计业务监督检查为抓手,加强对部门统计的协管。六是依照省、市统计局安排,开展数据质量自查,整改了存在问题,规范了专业工作。
加快信息更新,强化信息化建设。不时完善统计信息网建设。利用县政府网站,做好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好统计内网的扩充工作。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月整治”等教育活动的开展,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结合“双创”和“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组织学习,认真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争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落实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严令禁止公务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炒股。
(六)努力构建统计和谐。
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能罚庸的激励机制和竟争环境。二是增加各专业间的协作,一是完善“季度述职半年考评”管理。实现数据衔接、趋势一致,确保集成数据的客观准确。四是加强工业、投资、贸易统计和GDP核算中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实现口径统一,数据衔接,效果共享,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整体合力。五是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六是认真落实治安综治,平安创立、计划生育、廉洁从政等责任制度。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我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好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选用和培训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普查的试点工作。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四是按上级普查工作要求,抓好普查登记前的其他各项工作。
2认真抓好统计执法大检查。
通过检查查找存在问题,年7月是统计执法大检查月。局准备联合县人大财经办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统计执法大检查。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规范统计管理。
3开展对全县人口变化情况的抽样调查工作。
重点是按上级要求做好年1‰人口变化抽样调查和下半年城镇劳动调查工作。
4协助做好全县文物普查和土地普查工作。
一、新时期背景下“校务公开”的提出
自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总工会办公厅联合下发《全面推进校务公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当初《意见》里所讲的校务公开,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政策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从对象上看,则主要是面向校内教职员工,其目的是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让教职员工更多地了解学校各种各样的政策事项,以便于他们的参与。而从教育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时间看,则显得更早。有学者认为,“校务公开”是由“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延伸到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政治建设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颁布实施,赋予了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适用于教育领域的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重要职责。2010年,教育部适应形势需要,在广泛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校务公开工作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办法明确了高校信息公开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原则、职责分工,对高校信息公开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公开的程序和要求、监督和保障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该办法对确保校内和校外公众知情权的落实,进而通过知情权的落实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包括10大类50条具体项目,特别对高校招生、财务、人事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信息,进一步细化内容、明确范围。
校务公开迄今已全面推行十余年时间,信息公开办法也已推行多年,各地各学校大胆探索,在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和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诸多新形式、新做法。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时代带来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的巨大变化,校务公开面临许多亟待应对的新问题。基于此,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不断加强高等学校校务公开的顶层设计,以进一步提高此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深入推行校务公开的现实途径分析:以河海大学为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对校务公开工作内容、层次、水平需求的不断提高,现行的高校校务公开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进和完善。比如,一是在公开的内容范围上,对于公开与不公开范围的确定,公开与保密的界限,有待进一步清晰界定,定密工作随意性较大,较难做出准确判断。二是在公开的方式上,公开的主动权还主要掌握在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作为“被动受体”的一方,对校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公开是否及时、职工反映的意见是否得到落实等,缺乏有效的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校务公开的实际作用和效果。三是目前的校务公开制度是政策层面,而不具有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对不公开信息的行为不能追究相关人的法律责任,当师生或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受侵犯时,难以得到行政和司法的救济。
针对上述问题,河海大学做了一些有益探索,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以确保校务公开的实效性,切实推进学校科学民主依法办学。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学校党委领导校务公开工作,把握校务公开的大方向,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进程。校长办公室作为校务公开工作的负责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优势,坚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与公开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校务公开的工作制度,规范校务公开的程序,确保校务公开健康有序地进行。纪检、监察和工会是校务公开的监督部门,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保证校务公开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教代会是校务公开的重要平台,学校的事业发展情况、重要举措、重大事件均向教代会报告或通过教代会审议。各级教代会充分发挥学校和基层工会的作用,为师生谋利益,办实事。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学校已基本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工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校务公开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二)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强化校务公开工作的规范运作。
健全校务公开配套工作制度。《关于实行校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办法》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形式、组织领导、责任分工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使该项工作有章可循;《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河海大学行政办事流程指南》等近百个规章制度,公开议事内容,规范办事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同时,还积极推行挂牌服务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失误道歉制、责任追究制等,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效能。
完善校务公开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制定《河海大学信息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对校务公开信息工作的组织体系、目标要求、运行程序做出规范要求;实行信息员工作制,建立信息员队伍,由各单位信息员专项负责校务公开信息的收集、、更新和反馈,学校定期对各单位信息员进行校务公开、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建立信息审核制度,校务公开信息由校办归口管理,各单位通过校园网的信息均要通过校办的审核。
执行校务公开监督、评议制度。一方面,坚持重大决策公开,对于各类先进、评奖、考核、职称、招标等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均做到事先公告、事后公示,让师生参与监督全过程。另一方面,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的落实。在校园网办公自动化系统开辟专栏,接受广大师生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还将各学院校务公开工作列为年终考核和评优的重要指标,对学院的校务公开工作机制、工作成效进行调研和考核,并将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全校范围推广。
(三)以服务为抓手,突出重点内容,将师生利益落到实处。
把学校工作重点、难点及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除按规定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聘任办法、教职工奖惩办法、经费预决算、社会保障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通过多种形式让教职工知晓和参与。该向社会公开的积极向社会公开,以服务学校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师生员工为宗旨,在校务公开内容上做好“四个结合”,强调“突出四点”:一是结合学校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利学科的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和实践,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突出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等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等;二是结合教职工权益保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突出师生关注的“兴奋点”:住房、工资、福利、晋升、考核、招生、就业等;三是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突出廉政建设的“关键点”:大宗物资采购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基本建设情况、机关作风建设等;四是结合学校科学管理,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突出民主监督的“难点”:选聘任免干部、重大决策监督等。为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的内容,学校还编制了河海大学校务信息公开目录、指南和公开清单项目。
(四)畅通渠道,丰富形式,提升校务公开工作水平。
以师生需求为中心,全面普及教代会制度。学校教代会下设一系列专门工作委员会,如:民主管理及提案工作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就专项问题服务全校师生。同时,以点带面,逐步普及院(系)二级教代会制度,向基层延伸,校务公开服务渠道形成上下贯通的网络格局。
成立各类领导小组、工作组,重点解决学校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有研究学校发展重大问题的,如人事工作领导小组、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后勤工作领导小组等;有处理学校专项重大事务的,如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等;有处理突发或非事务性重大事务的,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等。各类小组的特点是为学校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将校务工作环节置于“阳光”下,全面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全面落实师生的知情权,主要运用布告栏、校领导信箱、举报信箱、校报、橱窗、广播等大众传媒开展校务公开工作。尤其加强推进电子校务建设,及时全校的规章制度、办事流程、文件资料、议事规程等信息,在校园网上公布校务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目前,全校所有学院和职能部门在校园网开通了网站,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师生了解学校的重要信息来源和服务师生的重要窗口。
建立与师生民主对话的平台,保障师生权益。通过中层干部会、教职工大会、学生大会等各层次会议,校领导每周接待日和学生接待日、现场办公等形式,与师生交流对话,使教师、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有机会有地方可以反映,学校及时了解情况,改进管理工作。
三、深入推行校务公开的现代意义
(一)实施校务公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之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育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与人的关联度最直接、最紧密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手段,也是目的;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根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穿《教育规划纲要》的精髓则是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新时期高校深入推行校务公开,将学校制度安排、管理措施、信息、文化建设、权力运行等方面置于阳光之下,置于广大师生之前,保障师生权利、激发师生热情,正是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宗旨: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二)实施校务公开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突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并将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任务。高校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主体,优化自身内部的治理结构和制度设计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同时高校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自主运行要求健全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实施校务公开,通过透明的制度建设和师生的积极监督,使得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权利进行分配并得以制约,调整利益实现的体制安排、制度规定和机制设计,进而影响大学管理的机构、运行及其规则,实现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三)实施校务公开是增强高校依法治校能力的有力举措。
在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治国方略并被全面推向深处的今天,将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律的轨道必然成为现代法制建设的应有之义,依法治校必然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依法治校的措施作了具体的阐述,随之依法治校在全国高教行业全面推进,一系列的依法治校措施频出。实施校务公开,将学校的各项事务管理、权力运行等全面置于阳光之下,让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真正得到法治的保障,这不仅是学校管理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践行法治精神的最好证明;不仅是依法治校的最好体现,更是将学校的各项制度全面推向规范化的有力举措。
(四)实施校务公开是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形势比较严峻,高校系统的违纪违法案件增多,特别是高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增多,这与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有密切关系。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实施校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阳光治校,畅通广大师生员工直接监督高校决策的渠道,督促领导干部养成在监督下行使权力的习惯,真正建立起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