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给水排水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卓越工程师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5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突出,受到了社会大众及国家的高度重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城市给水排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污水治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为目标的,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实践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仅应使学生具备全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市政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以及《工业废水处理》等十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1]。同时,作为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是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其中课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生产、毕业、金工以及测量等实习内容。在专业设计中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课程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在工程实践教学中检验自身的知识体系是否完整以及知识掌握及应用情况,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使其深入了解工程一线岗位的要求与实际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经过大量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在实习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总结,并结合自身知识形成实习报告,教师对其工程设计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以及图纸绘制进行评价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并作为教学跟进和完善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二、给水排水专业毕业生需要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迫切性

当前,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如部分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较强,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实际中,施工管理、工艺设备讲解以及工程设计等部分的内容都要求教师具有深入了解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对于实践性特点突出的专业,要求教师能够在课程设计及实习等方面指导和帮助学生。但是,由于目前各高校在吸收优秀师资力量时存在以学历、科研成果为标准的现象,使得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保证,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此外,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能够使学生对水处理相关工艺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然而,由于水处理工艺需要系统化的机械设备、控制措施以及检测仪表等内容的支持,这使得高校在开展生产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受限,课程设置方面对水处理设备的教学内容也较为缺乏,较少组织学生去水处理行业相关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提出为各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这同时也是设计院、施工单位、安装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等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提出的要求。因此,当前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亟需进行改革和提高,以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性的高级专业工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对策

(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提高

在教授给排水理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实习实践经验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新兴技术和需求以及水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解,从而建立并完善自身的给排水整体知识体系结构[3]。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水处理工程相关的法规、经济、建立、施工等方面的知识与政策,形成完整的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自己在工程实践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走入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使用新的规范、标准、手册、产品的样本

在课程设计中以给水排水专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并以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为基础进行设计,如泵站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以及污水处理厂设计等,并以校企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毕业实习与设计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进行“边实习边设计”的方式,学生在确定毕业设计的方向与内容后,通过参与现场实际工程项目从而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在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并完整任务,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三)增加生产实习的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与水处理生产及管理单位进行联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参与生产实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对风机的种类、管道的相关知识、阀门的特征以及PLC的控制原理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还需注意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应主要其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生产实习时间,并且应要求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参与主要生产环节的机会,能够全面熟悉水处理工程的实际运行及管理工作[4]。

(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通过聘请工程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具有资深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方面的规范性、实践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同时,校方还可以聘请污水厂、排水公司以及自来水厂等单位中对给排水设施具有丰富管理和运行经验的专家,对给排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特征以及设备的工艺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在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以及研讨活动等方式进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了解给排水工程实际创造机会。

(五)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实施经验的积累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针对当前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旨在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某高校给水排水专业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过程中从培养方案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两方面进行:

1.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设试验、施工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七个方面对培养计划进行安排,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选择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聘请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在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5]。

2.要求学生的实践学习实践累计足够40周,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撰写专业论文以及课程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以给水排水实际工程项目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设计与开展的实际过程中,从而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切实运用到工程项目中,培养其成为卓越工程师的潜质。

3.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设置基础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在基础教学中设置金工实习、计算机训练以及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等;在实践教学中设置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等;在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组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以及科技文化活动等。四、结束语综上所述,给水排水专业是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型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以期为广大企业输出高质量、高能力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保证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路程,柴蓓蓓.给水排水专业《水工程经济》课的教学改革探讨[J].新西部(下旬刊),2015,(3).

[2]沈红心,隋铭皓,邓慧萍,等.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给水排水专业人才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3]于文波.浅谈高职院校给水排水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4,(18).

[4]吴俊峰,朱新锋.提高给水排水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2).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缺失实践教学环节。为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这一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同样也应体现在给排水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当中。实践教学通常包括专业实验课、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内容。专业实验课教学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课程设计通过可以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工程规范、计算方法等串联起来,构成完整知识链条。受限于学时、师资和实践场地等客观因素限制,目前仅有课堂教学,这即与本科生培养目标相悖,亦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教学样式单一。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受到现场实习场地的制约及工程施工周期特点,很难组织起与课堂教学相应的工程现场实习。同时,针对学生的单向填鸭式教学已在众多领域证明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增进与学生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设置。就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而言,与传统的建筑给排水、室外给排水等专业领域相关的基础课程并不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这对给排水工程的教学开展较为不利。本课程的第三章为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这一章的内容自身较为重要,是前期基础课程的总结及知识体系的强化,如果先修课程水力学基础等学时设置更多,学生掌握得更为牢靠,则这一章内容可用1~2个学时完成,而把更多教学学时安排在后面的给排水管道设计尤其是污水管道计算等内容上。针对目前状况,笔者认为应加大前修课程水力学基础等学时,对于流体力学、工程制图等课程,应该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并且缩小本课程与这些先修课程的时间间隔。这样,学生的相关水力学背景和知识架构已经建立起来,则第3章给水排水管网水力学基础部分就可以适当减少学时,进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给水管网、污(雨)水管网的设计计算上,学生遇到涉及到的一些教学难点、重点才不会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完善实践教学。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在带学生进行现场实习等环节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工厂中给排水管道工程方面的设施、设备、材料等,让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另外,任课教师注重有关工程方面施工的现场图片或视频等信息的收集整理,鼓励学生对身边的有关给排水工程施工多加留心观察,正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切理论知识尤其是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都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仅仅止步于书本,一方面学生会陷入抽象晦涩的理论而不知所云、难于理解,另一方面脑海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很不牢靠,只是疲于应付考试,没有真正物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给水管网设计及平差、污水雨水管网设计等内容结束后布置相关设计题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给(污、雨)水设计量不同,所处区域不同;同时引导每个小组内的同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中的不同设计和计算部分,并视教学课时情况决定是否让学生交叉完成其他同学的设计工作;在设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自己小组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完成情况进行说明,引导同学就各组设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既可以促进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理解,又可以锻炼同学的讨论概括和表达能力;而且可将课程设计的完成情况作为本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项主要依据。

拓展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给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在污水(雨水)管网学习中为学生介绍英、法等国发达而规划周全的排水系统,这些排水系统大都建成于一百多年前,至今仍在稳定运行,有效保证城市基础市政功能,甚至于巴黎的下水管道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管网却连基本的排水功能还不能满足,以上事实直接折射出我国排水管网在规划、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社会事件问题背后蕴含的原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学科内容与工程实践的紧密关系,为以后工作科研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课程设计;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07-02

《园林工程》课程设计是指作业设计,即对课程中的某一工程问题进行的设计练习,习惯叫作课程设计。它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每个项目(第章)内容或某一部分内容理论知识的再加深、再理解的综合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课程设计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本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就怎样才能提高课程设计的效果简单谈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精心设计题目,激发设计兴趣

因本门课程还没有统一的实习指导和实习练习册,而且地域差异较大。因此各部分设计题目,老师可根据每章或每个项目内容,选择难易适度、贴近生活的题目。如果设计题目中涉及的内容过于复杂,就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能够充分体现所要讲授的知识,最好选择在大学校园所进行的项目或教师所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或校企合作设计题目,根据岗位任务分析,在实际项目中设计题目[1]。

二、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设计能力

每个设计练习都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得以实现,要做好每个设计练习,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就没有进行设计的基础[2]。如地形设计,只有熟练掌握设计原则,才能把握住地形的走向、坡度大小、土方平衡情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各方面的尺度。只有掌握它的设计方法,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所以说,要做好每个设计,就得加强课程的理论教学。同时要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训练。如地形设计、土方计算、排水管网等的设计都与地形图息息相关。用等高线表示某些复杂的地形,或在地形图上确定某平整地的坡脚线,勾绘汇水线等,多数同学显得力不存心,大大地限制了设计水平的发挥。地形图及应用知识掌握的熟练与否,是以上各种设计成功的关键。如果要顺利地完成设计练习,就得掌握地形图识图用图的基本知识。又如小型喷泉、假山、园路等设计中与之相关的建筑材料,物料的配合比及标号等,同学们也比较模糊,极大地影响了设计课的顺利进行。应该利用一定时间简介、练习这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设计课的效率,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三、多种形式讲实例,开拓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练习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提高同学们的实际应用能力,重在开拓思路和知识面,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再简单的设计它不是一个公式就可以推算或一个逻辑的推理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过程[3]。每一个课程设计对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思路,缺乏的是经验。在很短时间内积累相当的经验,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有将他人经验结晶消化为自己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相关园林设计,参观优秀园林工程设计作品。还可以利用反光式投影仪、图片、幻灯等辅助手段,展示优秀园林工程设计作品,并分析讲解它们的设计思路。如假山设计中,本人利用投影仪展示了扬州个园中的四季假山,并重点讲解了四季假山由池水、楼廊等连接,形成有峰有谷、有脉有脚、起伏过渡、富于变化的四季景观的时空连续与变化的设计思路,以及春夏秋冬假山怎样用池水、树木、花草、亭台、楼阁衬托,如何用石等的构思。另外还介绍了苏州狮子林、上海豫园北部的黄石大假山等的构思及艺术处理手法,使学生在假山设计中思路豁然开朗。又如在地形设计中,如何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进行地形设计。本人将“北京亚运村中心花园地形及建筑施工时堆放的弃土,使地形有高有低,形成丘陵起伏,浅溪、小湖等的地形设计。利用幻灯,投影仪直观教具将实例介绍给同学们,教师简明扼要地对其设计构思介绍分析,对同学们启发很大,效果较好。不论哪种设计构思,很好地解决了无从下手的弊端,是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和效果的很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开展作业讲评,做好最后总结

学生完成每个课程设计之后,并不意味着本次设计练习的结束,而是课程设计的延伸和深化。教师在学生的设计结束后做出严格公正的评定,评出成绩让学生相互交流本次设计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并由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讲解其优点及不足之处。对好的设计在期末展出,以激发同学的设计兴趣。做到有始有终,自我总结,提高设计能力[4]。

《园林工程》设计练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是本门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率,而且关系到教学的方向和性质。因此,必须使学生做好每一个课程设计,进行严格的设计构思训练和基本功的练习,以便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之形成技能和技巧。

参考文献:

[1]李文.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8,(6):28-29.

[2]冶建明,韩卫民,李应宾.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13-14.

[3]吴雯雯,张勇,方金生.浅谈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2011,(03):23-24.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Roadbed and pavement" course design is essential supplement and deepening to theory teaching for curriculum design for Road and bridge stud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urse design, combining with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prepared "Roadbed and pavement" course design task and guide book, from the use of three years, the effect is good.

关键词: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任务书和指导书

Key words: roadbed and pavement;course design;civil engineering;task and guide book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24-02

1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意义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是土木专业路桥方向本科生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路基路面工程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是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和方法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切合实际地和灵活地掌握不同类型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和理论、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结构的受力状态、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提高和加强设计、计算、绘图及编制说明书的基本技能,以及对相关规范的查找和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从事交通土建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内容不够充实 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只做挡土墙(重力式或衡重式)或者只做路面设计(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一个题目,内容显得单薄,学生若认真做的话只要3天就能完成,致使课程设计由于题目内容单一,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不能满足当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

2.2 学生设计思路不清 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以前尚未进行生产实习,对实际工程缺乏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设计目标及设计思路没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有限的课时简述如此多的路基路面内容,很多人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应用起来就无从下手,或者对设计资料的熟悉需要较长时间。

2.3 学生不能单独完成设计 在教学实施方面,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加上每个人的设计题目相似甚至相同,出现部分学生不愿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学习风气,提高学习主动性,也应是学校、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2.4 成绩评定不科学 对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指导教师仅从设计图纸质量、计算及说明书等书面材料来进行判断,没有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来打分。比如有些同学虽然做的不认真,但是成果提交较好,在指导教师没能仔细辨别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使得个别学生蒙混过关;而有些学生很认真的完成设计,成果里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瑕疵,致使成绩不理想,导致最终成绩出现不公平现象。

3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编制与应用

3.1 任务书和指导书的编制目的 为使学生在一周的设计时间内很快进入设计状态,完成挡土墙设计和路面设计两部分内容,熟悉挡土墙和路面设计流程,掌握挡土墙和路面设计方法,较准确地、完整地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及相关图纸的绘制,本人结合《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细则》、《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编写了《路基路面课程设计任务及指导书》。

3.2 任务书和指导书的编制内容 本任务书和指导书分三章,第一章是课程设计任务,第二章为课程设计指导,第三章为课程设计实例。

3.2.1 在课程设计任务中,给出设计题目,题目共四个,分别为:①重力式挡土墙设计;②衡重式挡土墙设计;③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④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即本课程设计由挡土墙设计和路面设计两部分组成。学生根据安排选作其中2个题目。比如土木0903班学号前15名学生做“①+③”组合,土木0903班学号后15名学生做“②+④”组合,土木0904班学号前15名学生做“②+③”组合,土木0904班学号后15名学生做“①+④”组合。为了避免抄袭现象发生,尽量做到每人一题,在设计资料中将挡土墙断面尺寸处数据根据情况稍作改动,路面设计中交通量数据进行一定的改动,不允许雷同。如表1所示。

同时,在设计任务中,给出需要提交的成果及参考进度,这样学生不会出现因进度安排不合理导致不能按时提交设计成果的现象。

3.2.2 在课程设计指导一章中,将挡土墙的设计和路面设计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包括挡土墙横向、纵向、平面布置,伸缩缝和沉降缝布置,排水设施设计,土压力计算、稳定性验算、基底应力及偏心距、墙身截面强度验算等各计算过程均进行概括;路面设计中轴载换算、交通等级确定、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设计,设计中所用到的公式、换算体系图等均进行了总结,使学生看了之后思路会很清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也省去了把自己的课本翻来翻去的麻烦。

3.2.3 第三章为课程设计实例,通过给出挡土墙和路面设计的原始资料、尺寸拟定、验算等一系列过程说明设计步骤和程序,但是实例中的资料和学生设计题目还是有一定差别,不会出现“照葫芦画瓢”的现象,必须要动脑动手才能完成。

3.2.4 成果提交时要求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必须手写和手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绘图的基本功,加深印象,如图框大小、线形粗细等,且能一定程度的减少抄袭。

3.3 任务书和指导书的应用 从3年来的使用情况看,效果很好。学生在接到任务后很快进入设计计算状态,不像原来拿到任务后,先去图书馆查资料,且无章可循,导致进度缓慢。另外,学生清楚每人设计资料不同,所以一开始就比较认真,基本都能独立完成这个设计过程。

在成绩评定时,根据设计提交的说明书、图纸,以及在这一周设计中的表现打分。由于在任务书和指导书中清楚的列出成绩评定标准,所以对学生来说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约束。另外,我们带课程设计的两位老师每天都会有人在设计教室中留出半天的答疑时间,抽查点名,所以学生也都比较自觉。

总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学生来说,在课程设计中有诸如“路基路面”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这样的参考资料,减少了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麻烦,节省了设计时间,提高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同时也减少了教师对课程设计存在问题的顾虑。

参考文献:

[1]徐文娟.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59.

[2]杨国良.“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实践探讨[J].教研教改,2009:43.

[3]梅迎军.“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2):148-149.

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校内实践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研究并创造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所要求的各种人工环境,是一门工程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自2000年新建“建环专业”起,我校就本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宗旨来完善专业教学和培养学生。

1 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环专业涵盖面广,具有设备多、散、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通过以往的校外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情况分析,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认识实习在大三第一学期初进行,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较模糊,很难分清实习中应参观的重点。(2)生产实习取决于施工班组的安装任务,学生跟在师傅后边被动地学习,只能掌握该施工班组的基本操作技能,导致实习单一化。(3)企业从安全和生产角度出发,把学生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

2 校内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措施

2.1 实习电教片的运用

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的不熟悉影响了实习效果。为此,建环教研室教师深入现场,采集了大量影像文件,按供热、通风、空调、供燃气等专业方向分类,每个方向又按源、输配、终端细分,制作了认识实习电教片。在学生进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之前,由专业教师为学生播放电教片,并进行细致讲解,促进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运用电视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去现场参观之前对所要参观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提高了认识实习效果①。

2.2 校内实习地点的建设

由于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时间固定,为了满足学生随时实践和因需实践的要求,我校于2005年6月建成了建筑面积90m2的暖通空调实习基地。该基地拥有一台新风机组、四台风机盘管、两台轴流风机、两台实验用电冰箱、四台实验用空调,五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其中一台作了加工处理,可以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压缩过程和供油系统)、多组散热器和多种操作工具,学生可以随时进基地参观这些实际设备,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学生可以结合理论知识更清楚地了解实际专业设备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该基地同时为学生准备了管道连接、散热器拆装、电冰箱维修开放实验和空调维修开放实验,以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巩固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我校将学校的空调机房、供热锅炉房(燃煤和燃气)、太阳能供热站等资源作为校内实践点,学生在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阶段,能够有针对性地参观,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2.3 综合性和创新性实践环节的完善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调多门课程知识或一门课程中多个章节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了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建环专业开设了“多工况空气处理过程模拟实验”、“供暖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态与编程”三门独立进行的设计性实验,由学生独立设计、操作、记录、数据处理及分析②。

“多工况空气处理过程模拟实验”依托我校“中央空调综合实验台”,学生可从 “春(秋)季模拟夏季实验” 、“春(秋)季模拟冬季实验”、“夏季模拟冬季实验”、“夏季模拟春(秋)季实验”、“ 冬季模拟夏季实验” 、“冬季模拟春(秋)季” 中自由选择实验题目,制定实验目标及设计实验过程。通过该实验,学生掌握了空调系统测试、建筑室内综合参数测定等技能。

对于“供暖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实验,学生根据实际供暖房间的建筑图,分组设计该房间的供暖系统,绘制施工图,采购相应设备及材料,并自行安装和调试所设计的系统,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还需进行工程预算和决算。通过该实验,学生对供暖系统的设计、备料、施工、调试和测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设计、动手和分析能力,并对各种供暖形式的施工难度、成本及供暖效果有了直观认识。

“自动控制系统组态与编程”以我校“中央空调综合实验台”为控制对象,学生动手组态、调试、运行控制系统,实现特定运行工况的控制。通过该实验,学生初步掌握了空调自动控制的设计及调试。

实践表明,以上实验的开设效果明显,学生反响热烈,积极性也非常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4 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系统模型的有机结合

由于跟班实习制度和企业施工进度安排的特殊性,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对系统整体流程的认识不足,对管道和设备的连接及附属设备的设置位置不清楚。我校将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环节打通,集中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学生四人一组,从图库中随机选择建筑图纸,分别进行建筑水暖电课程设计(综合给排水、采暖和建筑电气设计)和空调与制冷课程设计(包括中央空调末端及制冷机房的设计),每组建筑图相同,但设计地点不同,这能有效降低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其他同学的依赖性,避免出现抄袭现象,同时,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实现设计方案的多样性。根据设计进度和企业施工进度,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生产实习,加强学生对管路走向及设备合理布置的认识,深刻理解合理设计对施工的重要性,并将实习中所总结得到的要点体现在课程设计的方案中。最后,每组学生可自主选择该组最好的设计成果作为原型,按一定比例尺缩小后制作模型。模型制作参考市场上教学仿真模型的制作方式,采用亚克力板材及一些金属辅料,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空调系统或水暖电系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能更清楚直观地认识到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发现,我校进行的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总结,在设计过程中广泛查阅资料和参考优秀设计图纸,对系统原理有了深刻认识,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3 小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高科技、大工程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建环专业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

本文所述的华北电力大学在建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将总结和吸取各方面有益经验,继续完善建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