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嫦娥奔月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4日傍晚,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群山中高耸的乳白色运载火箭,托举着体重2350公斤的嫦娥一号卫星。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10、9、8……3、2、1,点火!起飞”18时05分,就在发令官喊出点火口令的同时,发射控制台操作手皮水兵用力地按下了红色的点火按钮。 火箭忽然喷出熊熊大火,渐渐升空,不到十几秒,嫦娥1号就消失在天空中了。
这次发射,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次发射,是中国人的自豪!这次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啊!为你欢呼,我为你自豪!我们难道不感到骄傲吗?。
这是中华民族的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嫦娥奔月实现了科学技术进步、国力富强的美好局面。目前中国人已享受到人造地球卫星在通讯、气象等方面带来的实惠,分享载人航天技术等方面的好成果,“探月计划”将会给中国人带来更多幸福,也是中国人进一步了解太空知识的好方法。
2013年6月11日,在历时“神九”飞天短短的一年后,“神州十号”又在中国九泉发射区成功发射。
这次的“神十”飞天,宇航员们首次在天空上完成了太空授课,这次授课的老师是王雅平,通过这次授课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物理原理,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失重环境下奇特的物理现象。
从“神五”飞天到“神十”飞天,中国的航天科技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而在这些荣誉的背后,又有多少人在默默地努力着,他们是科学家与航天员们。科学家建造的每一架神舟飞船都需要花上很长时间,实验,改良,整修等等步骤,他们的苦与累无人知晓。航天员在大多人眼里是很光荣的职业,其实,他们在登上天空之前,都经过了仔细地选拔和艰苦地训练,不是谁都能担任的,航天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还要在训练中出类拔萃,才能在航天员中脱颖而出,这样精挑细选出的航天员得多优秀啊!不仅如此,航天员们每次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各项任务,他们承载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目光,不能有半点差池,看着他们圆满完成任务走出舱门时人们的心才算放下。有这么多伟大勇敢的中国飞天人,为了我们的飞天梦做着不懈的努力,中国的飞天科技怎能不取得骄傲的成绩呢?
太空之旅是漫长的,每一次飞天,都意味着我们又解开了一些太空之谜,如果我们想解开更多的谜团,就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坚持和付出。虽然我们知道,太空的谜团是永远解不完的,但只要我们努力,每解开一个谜团,都会对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每一次飞天,都意味浩瀚的太空中又会留下中国人深深的足迹,也意味着中国航天技术又迈出了稳健的一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世界则国屹立世界。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我们既然知道了中国航天技术是从一点一滴发展起来的,那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我们就应该从零做起,做好每一件事,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寸进尺退,相信我们都会做好。
当夜,“嫦娥”携带着“玉兔”,在亿万国人的注目中,安全平稳地着陆月面,至此中国成功实现了地外天体的软着陆。按照中国科学家的说法,其落月地点虹湾恰好就是中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所在地,而古老传说中的嫦娥正是广寒宫的主人。
2013年12月14日的夜,给古往今来无数中国人带来美好情思遐想的广寒宫不再清虚寂寥。中国人千百年来期盼登月的梦想,终于由“嫦娥”变成现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如果宋代诗人苏轼在世,至少在当晚,他的诗句或许不会如此惆怅。
在随后一段时间,嫦娥三号探测器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一系列科学探测任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对月球充满幻想与渴望。从上世纪50年代起,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人类便开始着手探测月球。
与苏联、美国相比,中国一直都扮演着探月“追随者”的角色。虽晚,但持之以恒。
从1991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中国也应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建议,到2000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度披露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到2004年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再到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多年间,中国科学家用坚持和努力,终于等到了探月工程中的关键一步——“落月”。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由此成了绝对主角。
欧阳自远,一位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而毕生付出的老科学家的梦想,也得以实现。
神秘的月球:“僵死”的星体
探测神秘的月球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
自古以来,月球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就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中国很早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其实除了中华民族,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有月亮神的传说。所有的月亮神都是女性,代表了人类对女性的崇敬和对于女性的依恋。但月亮在从事专业研究的欧阳自远眼里,远没有这样撩人、神秘,“月球表面的环境最大特点是真空,这样就产生两个结果,第一就是没有声音传导,因此在月球上是听不见任何声响的:第二就是没有热的传导。所以在月球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能照到太阳的地方温度高达110到130摄氏度,而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则可以低到零下130到零下150摄氏度”。
欧阳自远认为,月球是可以被认识的,并且人类已经对月球取得了一些认识。他以对月球演化历史的研究,得出月球是一个古老的“僵死的”星体。月球的“地质时钟”停滞在31亿年之前,这对研究地球早期和地球未来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月球的能量时,欧阳自远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日本一位科学家建议给月球系一个腰带,将太阳能输送到地球就可以解决地球的能源问题。因为只要系一个全球性腰带就永远有半个球暴露在太阳之下。哪怕地球人口增加到100亿,这样的能量还是绰绰有余的。”
中国20年前开始论证探月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对于月球的探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8年到1976年掀起的探月,第二个阶段是1976年到1994年的宁静期,而从1994年以后,人类又开始重返月球,重新掀起一场探测月球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类重新对月球探测产生兴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国把探月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这个问题,欧阳自远有着自己的理解。
人类重返月球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月球上有着丰富的资源。这些能源中不但包括太阳能,还包括可控核聚变发电能源等。欧阳自远认为,氦-3可以作为可控核聚变的能源,而月球上氦-3储量丰富,至少可以提供整个人类今后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能源需求,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要重新认识月球和探测月球。
人类重返月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开发利用月球特殊的环境。月球表面引力只有地球的1/6,没有污染,没有磁场,因此可以生产许多地球上无法生产的产品。此外,欧阳自远还认为,人类重返月球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目的就是占领军事制高点。他指出:“中国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否则对于月球各种各样的利益,中国就没有话语权。”
其实早在20年前,中国就开始了月球探测工程的论证。欧阳自远回忆说:“从1993年起,我们就向国家提出我们能不能探测月球的问题。国家要求我们提出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论证了3年,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完全有本事搞。”之后探月工程的论证进行得非常顺利。1999年欧阳自远和他的同行们完成了《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并提出了现今被广泛接受并作为立项目标的“绕、落、回”三步走设计思想。
2003年,兼具地质学和核物理双重专业背景的欧阳自远被任命为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2004年总理亲自批准了我们首次月球探测。我们当时向国务院报告的总经费14亿人民币,我说相当于北京市修2公里地铁的全部经费,我们就可以建设全球月球探测的基础设施。”
我国的登月历程
围绕我国探月工程的推进,欧阳自远院士娓娓道来,在探月一期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我国曾遇到过四个方面的难题。“第一个难题是轨道怎么设计?卫星第一次跑38万公里外的太空,我们还没有相关经验,就先让卫星绕地球旋转,然后再不断的加速,稳扎稳打,积累经验。”据欧阳自远介绍,一期探月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三轴稳定的问题,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随时都在变化,所以计算难度非常大。第三个难题就是38万公里的远程精确测控。欧阳自远和他的团队经过科技攻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在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建立了4个观测点,这样我们就有4个三角形来精确布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38万公里的数据接收问题。“无线电传输的能量衰减非常厉害,我们经过很多技术改进,这个问题完全解决了,用40米和50米天线直接接受数据,非常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探——就是无人探测:登——就是载人登月,精细探测月球;驻——就是常驻月球,并建立基地,开发利用月球资源。
欧阳自远介绍说,嫦娥二号的使命是演习嫦娥三号要完成的各种动作,所以是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科学目标主要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以及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等。
据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二号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大,其速度可达每秒12M。嫦娥二号上装备的相机有两个视角,非常像人的眼睛,尽管相机只有数码相机那么大,但拍出来的照片却非常清晰。
“目前我们已圆满实现嫦娥三号登月在月面上软着陆的目标,中国人不仅能够降落在月面,我们还要在月面上用着陆器挖掘周围的土壤,选择一些地方打钻、取样,然后把所有样品装回返回仓。”欧阳自远说。
欧阳自远说,探月工程第三期需要发射的东西太多、太重,因此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新型火箭——五号现在已经在天津滨海新区研制。此外,火箭较大的直径也增加了运输的困难,只能采用海运,因而我国在海南建设了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发射场。
对于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欧阳自远充满了信心:
“探月工程第三期将证明,中国人第一能够到月球,第二能够降落在月球,第三还能安全返回地球。把这三部分做完了以后,我们要把中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要实现载人奔月,甚至进一步建设月球基地。”
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
对于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面临的形势,欧阳自远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用8个字来形容我国的处境:“前有阻击,后有追兵。”
欧阳自远把目光聚焦到了美国的空间发展计划上来,指出美国的计划是继2008年将无人驾驶的探测器送上月球之后,在2015到2020年之间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那里建立美国的月球基地。继而以此为跳板,在2030年后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美国有三个目标,第一保持美国空间科技的引导地位,第二控制未来的能源,第三占有能源的优势。”
与之对比,俄罗斯、印度等国也都制定了各自的登月计划。俄罗斯计划利用10年时间(2010-2020年)探索月球资源,并在2020年至2050年实现载人登月并建设常设基地。而印度媒体则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卫星发射技术的成熟,印度将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将比中国早4年,可以夺回主动权。
面对“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形势,欧阳自远把希望寄托在了年轻一代的身上:“嫦娥一号的任务是全球性、整体性的探测月球,我们要建设全部的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还要培养一批嫦娥工程的人才。这批年轻人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他们一定会挑起重担,而且会比我们这帮老头子做的更精彩!”
不会停息的探月步伐
嫦娥三号的成功登月意味着,中国航天器实现了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此前,全球只有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这意味着,中国成功加入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终于有权力与发达国家共享月球上的资源。
这意味着,中国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
相较于过去的月球探测,中国迈出的这一步,蕴藏着巨大的突破。如嫦娥三号有80%是全新的科技,而它所携带的“玉兔”月球车更是百分百中国造,显现出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度自主性。
当然,中国航天人不会忘记,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突破层层阻力的背景下换来的,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科研能力的修炼。
事实上,早在中国探月工程立项时,就有科学家担心,美苏两国的宇航员和探测器,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登月,中国今天走这一步会不会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为何中国不能跟其他国家合作共享月球探测资料?它的科学与工程目标是否得当?
这一系列问号和困扰,曾让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如鲠在喉。
对此,他回应说:“虽然现在航天商业化了,但美国在航天领域禁止与中国合作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是含有美国敏感器件的卫星,他们都不会准许由中国来发射”,“中国曾经跟苏联关系那么好,而他们的月球探测器带回300克左右的月球样品,中国连1克也拿不到……”
中国人想突破的核心技术,只能“自力更生”。
与此同时,中国在探月工程中的艰难探索,却伴随着“太空”、“太空争霸”等“杂音”,发达国家习惯了独享太空这块“大蛋糕”,中国的后来居上,在他们看来显得“格格不入”。
如今,“嫦娥”如愿抵达“月宫”,中国的探月步伐,将迎来新的征程。而中国的神话故事,也将会有更精彩的续篇。
关键词:导入设计;文本细读;文本主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那么,现在的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着什么问题?又有哪些设计策略呢?笔者就这一专题进行了研究。
一、课堂导入环节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讲究阅读教学的导入设计,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之中。
1.激发兴趣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新课伊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精力分散,需引发学习兴趣。
2.定好基调
《语文教学艺术论》中写到:“开讲,起着对整堂课‘定向’的作用。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课堂引入,可进入到语言文字的学习、文章结构的把握。
3.融情于课
在课堂中要尽量缩小师生间的情感差、心理差,使学生身心放松,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课堂导入,想说爱你不容易
从目前教学现状看,当前课堂导入存在以下问题:
1.匆匆而过
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上课就直接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课,大家把书翻到第*页……”此时的课堂,学生还没有完全从下课的轻松中回过神来,学习就显得被动多了。
2.高深莫测
曾听一位老师教学《泊船瓜洲》,老师在导入的时候介绍说:“同学们,这是王安石奉诏进京,路过镇江时写的。王安石是个改革家,此次进京,改革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因为前途未卜,不免忧心忡忡。”一会儿奉诏进京,一会儿又是忧心忡忡,结果弄得学生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3迂回曲折
请看这样一个片段:教师给学生欣赏了一些春天的图画,让学生谈感受;紧接着欣赏了一组夏天的图片,也请学生谈感受;再接着,告诉学生秋天来了,再一次出现秋天的图画,然后揭示课题《秋天的图画》。为了引出“秋天”,教师从“春天、夏天”开始,可谓大费周折。这样的导入也应该避免。
4.顾左右而言他
有一位教师在《太空生活趣事多》的课堂引入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从“东方红”说起,一直说到了“嫦娥奔月计划”,学生正听得入神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太空生活的趣事。”题目明明是“趣事”,可是教室里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那么课堂导入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三、课堂导入,点亮精彩课堂
1.课堂引入与课题紧密相连
(1)精心设疑,整体感知
课题是窥测课文内容和中心的窗口。小学生看到课文题目,总会做出种种猜想。如果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就能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抓住题眼,把握主线
题眼,是题目中暗示的全文的关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只要抓住对题眼的挖掘,就能诱发学生对题目的透彻理解,尽快把握重点。
2.课堂引入与文本主旨紧密相连
(1)巧妙铺垫,把握主旨
课文的主旨,对于学生来讲,往往是很难准确把握和领悟的。一般来说,主旨的领悟是在课文学习的最后得出的。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就精心铺垫,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服务。
(2)细节入手,生发深层思考
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主旨。
3.课堂引入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
(1)再现形象,营造阅读期待
设计课堂引入时,如果能充分关注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的经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起点,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趣味了。
(2)激活经验,引起情感共鸣
在导入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激活生活经验,就可以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
4.课堂引入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
课堂引入设计的有效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紧紧地和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有效地为课文学习服务,还是游离于课文之外,为导入而导入。当然,课文的导入要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1)还原课文,体验课文内容
低年级的不少课文,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在导入的时候,恰当地还原课文,能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效果就更好。
(2)亲身实践,感悟情感历程
《称赞》一文,有一个情感目标是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在课堂导入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环节来称赞学生:上课一开始,称赞学生坐得很端正;指名正确读课题,称赞学生读得很正确。教师真诚的称赞让学生笑得很开心,然后请学生谈谈被称赞后的心情和感受。
5.课堂引入与课文拓展紧密相连
课文拓展,可以是课文内容的拓展,也可以是字词理解的拓展。但是,如果在导入的时候就能想到拓展和延伸,导入的设计就显得更有效了。
(1)玩玩学学,从玩中延伸拓展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导入时让学生尽情地玩,有利于课文学习。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导入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认识了“苍耳”,然后给学生每人一颗苍耳,让学生尽情地玩,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苍耳妈妈的好办法了。
(2)检查预习,提升语文能力
检查预习,也是常用的导入方法。如果能精心设计,那么就不仅仅是检查预习了,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