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采购管理

物流采购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采购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采购管理

物流采购管理范文第1篇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基于客流预算与分析,对交通运营中的运输资源进行优化。基于轨道运营物流采购,是采购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满足企业快节奏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有着明确的采购对象,进而基于各采购源,以形成系统化的采购供应链。然而,我国物流发展较晚,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采购链结构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企业供应结构,还未形成系统的供应形式。

2.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对象分析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是以车辆、车站、各交通系统为体系,以形成运营活动的采购活动。在轨道运营物流的背景下,关于车连运行系统、客服系统,以及保障系统,是轨道运营的三大系统,对于构建完善的运营物流管理,加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起到重要的作用。

2.1关于车连运行系统

车辆运行系统时轨道运营物流的基础,其主要关于车辆、线路、控制中心等,为轨道运营提供强大的运输能力。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节奏快、产品流通多元化的特点,构建强大的运输体系,是实现有效的轨道运营物流采购的基础。同时,在电子科技时代,车辆运行系统逐渐由电子系统、信号系统等,现代信息系统而构成,这对于发展现代化的轨道运营物流,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2.2关于客服系统

企业的轨道运营物流中,关于客服系统的构建,是保障物流质量的重要内容。该系统主要由车站服务、消防、检票、车站照明等,是运营物流的重要内容。同时,运营物流的客服内容繁而细,这就要求系统构建的全面性,对于物流运营中的各服务分支,以形成系统化的客服体系。

2.3关于采购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运营物流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于物流管理质量,直接构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保障体系主要由设备性能维护、设备的检修等构成,是运营物流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保障体系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车辆运行系统、客服系统的运行,也就是说,保障系统是三大系统的基础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保障着三大系统的有序运行。上述三大系统是运营物流采购服务的主要内容。

2.4供应链背景下的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

我国物流起步比较晚,在物流体系和机制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结构的不完善,严重影响着物流采购的有效进行。同时,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环节也存在问题,关于成本管理、采购流程设计、采购理念的形成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2.4.1关于轨道交通运营采购供应链结构

轨道交通运营采购链中,主要以城市物流采购为主。运营的物资种类集中于各办公品、原材料等成型产品的运营,这类运营产品的替代性强,市场广泛,因而采购链的渠道资源比较丰富和稳定。而对于车辆、供电、有限物资等,其专业性强,市场的局限影响着运营的进程。并且,该类物资的采购成本高,比较难以控制,不利于采购活动的全面开展。因此,当前的轨道交通运营采购结构,其物资结构还是以前者物资源为主,在规模上还相对欠缺。在实际运营的轨道交通物流线中,其采购的生产商主要由国外和国内构成。在很大程度上,我国的轨道运营技术相对滞后,与国外的运营技术相比,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我国的轨道运营采购体系,在电力系统、信号系统等方面,其技术都是引进于国外,尤其是对于信号系统的引进,加剧了轨道交通运营体系的成本。

2.4.2轨道交通运营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采购资金流相对较低,对供应商无法形成良好的吸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体系不够完善,采购资金流相对较低,境内外的车辆供应商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价格和服务方面,谈判的空间逐渐缩水。在运营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中,对于物流合同的维护,强化了各交通系统的供应商管理,而对国外的供应商,又没有强大的资金吸引,导致采购全球链的开展,需要基于较高的成本输出。采购物流体系不完善,采购的流程和方式不合理。在轨道交通运营物流的进程中,主要由企业的采购部门,对采购的规划、采购问题分析,进行综合管理。在运营物流链中,采购的体系缺乏有序性,在采购招标的过程中,关于暗箱操作、受贿的不公平行径十分的普遍。同时,采购的方式和流程,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以至于中小企业成为了主流运营物流商,这样造成了轨道交通采购物流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不利于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采购理念不成熟,注重采购环节,忽视采购服务。局限在小范围低服务质量的采购。在专业物资的采购中,缺乏规模性,很大程度上还停留于传统物资的运营,这样非常不利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体系的构建。

3.供应链背景下的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管理的优化举措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管理的优化,是解决采购系统的有效途径。在对于管理的优化工作中,在于采购理念的更新、各供应商的管理,以及强化供应链上各部门的合作力度。其中,关于各供应商的管理,是优化采购管理的基础内容。

3.1关于采购理念的更新

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物流,起步比较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成熟的采购理念。因而,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下的采购管理理念是更新工作的重点。构建新的采购模式,不再局限在传统采购,局部采购,而是采用新的采购方式,甚至是全球采购来采购到更物美价廉的物资,降低成本,提高采购产品质量,来完善采购体系3.2关于各供应商管理

3.2.1构建多元化的供应网络

基于传统的供应模式,已无法满足于战略合作的需求。因而构建多元化的供应网络,对供应链中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且,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要基于实际的情况,合理地选择供应商,以形成相对稳定的供应网络。

3.2.2关于供应商的绩效管理

供应商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有序运行。因而,建立完善的绩效体制,以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这样便于提高采购管理的执行力度。基于完善的绩效体制,对于供应商的行为进行规范,进化物流供应链的运行环境,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的质量。同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对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强化关于质量绩效体制的构建,以提高产品供应的稳定和高效性。

3.3强化供应网络的战略合作

3.3.1构建“无缝”的合作机制

关于构建“无缝”的合作机制,是丰富供应商与采购方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合作机制的构建中,要做好前期规划和建设中的配合工作,为后期运营工作,建立信誉高的合作环境。

3.3.2强化规划与协调力度

我国当前的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技术,因而强化规划和协调力度,敦促好各部门的工作开展,尤其是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是发展多元化物流体系的关键。同时,物流采购渠道的管理,尤其是关于专业物流资源的信息收集,对于实现全面的物流链,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后,关于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

3.3.3规范规划建设,尤其是关于各线路的标准化

关于各线路规划建设的标准化,便于物流采购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而且,强化各线路的标准化建设,对于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的输出。同时,各线路的规格进行标准化,强化设备系统的共享性,以形成采购的规模性。

4.结语

物流采购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采购;物流管理;成本控制

现代企业的采购物流管理是为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正常运行的一种行为,是企业采购活动整体为对象而发生的协调、组织、计划与管理控制行为[1],企业的采购物流管理是企业在实现生产和物资供应协调方面的重要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常运营,因此本文将对企业采购物流管理及成本的控制方法做以下探讨。

1采购物流与采购物流管理

在企业生产行为活动中,物流活动是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的总称,采购物流包括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购买物资到实现生产活动的过程。以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供应商的角度来看,采购物流都是企业物流的重要起点,是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总之采购是企业经济利润的关键,是产品质量、品牌质量和生产环节的重要保障[2]。因此,企业采购物流的良性循环必须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科学系统地制订采购物流管理的规章制度[3],全面合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运行成本,进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一切成本开销。采购管理最终是以确保企业生产物资供应为目标的,所以采购管理应该具备:(1)确保物资质量的前提下,价格降低,选择价格低廉、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合作。(2)良好的采购管理是降低成本有效方法,采购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是对整个物流费用能否降低,物流经营效率能否提高,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本能否合理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将采购管理基本内容制图如图1。

2采购物流管理分析

根据艾文,王冠博[4]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物资采购总成本占企业总的售额的60%以上,由此可知我国目前企业中采购物流成本的控制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运营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直接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中经济利润的控制,对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综合国内外成功的采购物流管理经验来看,采购物流管理分为制造行业企业内部业务整合、企业社区建立和从供货物资到销售终端所有环节协同的三个阶段。目前,我国采购物流管理仍处于初始阶段,本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整体能力不够,部分企业虽然很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质量但是采购物流管理方面流程和机制都不健全,我国企业在采购物流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采购人员责任不明确、专业素质较低、缺乏考评制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不稳定等,这些因素造成了企业采购物流成本加大、物资浪费现象严重和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等现象。

3采购物流成本控制措施

3.1规范采购物流管理方法

采购物流应该向着专业化、智能化、责任明确化和中心集成化方向发展,将企业采购能力集中化,使其在采购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采购物流的职能可以使企业对内行政职能发生改变,企业相关管理者应对其详细了解并明确制定出管理办法,给企业的发展以正确的导向,采购物流的专业化和智能化是对从事采购的相关人员提出的要求,采购人员不经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对现代企业智能化管理有一定的掌握,不仅熟练应用计划指标的预算法、定额法等专业方法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英语、法律常识等专业知识。

3.2制订采购物流绩效评估办法

在采购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制订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是十分必要的,绩效评估办法可以有效提升成本控制水平,结合本年度企业人事考核管理办法来对企业采购物流人员实行绩效评估办法,是采购物流管理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明确成本控制的侧重点,很多企业的绩效评估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购物流人员在物资的管理与储存、采购预算、采购计划制定和采购合同保管方面均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3.3维护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重要因素,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考虑有良好信誉、同行口碑较好的供应商,原材料的质量决定了企业产品的质量,供应商能否提供持续稳定的原材料非常重要[5]。另外,供应商所在地是否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运输成本也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企业应该选择3-4家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定期对其原料来源、原料质量进行实地考察,以保证企业生产持续有效的进行。总之,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国目前阶段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对采购物流成本的控制,已经意识到了采购物流成本的控制可以直接的转化为企业的经济利润,为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在同行业中利于不败之地,采购物流成本控制就必须要彻底、全面、认真地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江喜,陶京.采购物流管理及成本控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11):275.

[2]林默默,陈曦.药企采购物流管理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20):234~236.

[3]付丽娟,许艳.采购物流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8):237.

[4]艾文,王冠博.采购物流管理与企业成本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6(31):345~347.

物流采购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很多采购企业属于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而资金实力单薄,迫切需要相应市场主体帮助其融资。本文分析了物流企业和采购企业通过集合采购来进行合作,为双方找到一个新的利润切入点,并且分析了这种业务模式的理论构想、障碍因素和风险因素及防范。

【关键词】物流企业采购企业集合采购风险防范

一、引言

物流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捍卫和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就必须要进行物流服务创新,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物流企业有必要把物流业务和金融业务结合起来甚至打包进行物流服务产品的创新,以吸引客户,同时也能带动本企业物流运输、仓储等业务的发展。既为采购企业节省采购资金和单位采购成本,鼓励采购企业积极大批量采购,又为物流企业争取到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集合采购业务,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新的市场形势。这种业务需要由物流企业来设计和推出,它的原理是运用集合采购为采购企业进行融资。当采购企业需要采购一批原材料或者产品时,同时供应商处在卖方市场中或者供应商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实行苛刻的信用政策即不允许赊销时,某些采购企业不能提供全部的货款而面临无法采购的困境;或者采购企业的采购量比较小,以致于不能享受折扣优惠,这时候物流企业就可以充当采购集合者的角色,发挥杠杆作用为采购企业充当融资提供者。

二、集合采购为物流企业和采购企业带来的优势

在这个过程当中,物流企业要充当两个角色,采购集合者和融资提供者。正是这两个角色决定了这种业务能为物流企业和采购企业带来的价值。

首先来分析一下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供应商会实行价格折扣,不同的购买数量实行不同的价格,遵循“量大从优”的原则。假如现在供应商规定,只有在Q1的购买数量上,供应商愿意以折扣为w1的价格出售产品或者原材料,原材料或者产品的正常价格为P。比如在购买数量为1000(Q1=1000)单位的水平上,实行8折(w1=8)价格优惠。那么物流企业就可以向采购企业只收取Q1?鄢w1?鄢P的款项向采购企业保证全部货物的供应。但问题是如果采购企业能够全部满足Q1的购买量,他就不会通过物流企业来完成采购任务,而是可以直接去和供应商谈判。所以只有在采购企业的需求Qx小于甚至远远小于供应商规定的折扣最低购买量时,物流企业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此时物流企业就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策略,向采购企业收取折扣后的货款(Qx?鄢w1?鄢P),并向采购企业保证全部的货物供应。物流企业如果觉得让采购企业预先支付w1的比例还不够很好地吸引采购企业的加盟,那么就可以继续减少采购的预先货款支付数额,但是随着减少的幅度增加,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应的增加。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物流企业在w1的比例基础上稍稍增加一定幅度依然能够吸引采购企业,那么物流企业的利润就要上升,否则就不应该增加。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的采购量达不到供应商的价格折扣数量,物流利用自己的优势可以集合多个企业的小规模需求以达到供应商的价格折扣数量,发挥小规模购买的规模优势。在上例中,假如除了有采购企业x,还有采购企业y,z…k,则Qx,y,z,…k=Qx+Qy+Qz+…+Qk,当Qx,y,z,…k处于供应商的哪个价格折扣数量区间时,就可以去找到相应的折扣数(假如是w2),这时只需要向采购企业x,y,z…k分别收取货款Qx?鄢w2?鄢P,Qy?鄢w2?鄢P,Qz?鄢w2?鄢P,…,Qk?鄢w2?鄢P并向各采购企业保证全部的货物供应。实施这种模式为物流企业和采购所企业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1、实施集合采购为物流企业带来的优势。集合采购对物流企业有两个优势:第一个是物流企业可以实现无垫资为采购企业采购原材料或者产品,但是最终物流企业却能从中获得利润;第二个优势是因为第一个优势而获得的货物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提供权,从中收取的物流服务费用又构成了物流企业的另外一个利润源泉。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利润源泉,也就奠定了物流企业的赢利模式和利润结构。物流企业向供应商购买货品时所需的资金并不包含自有资金,而是采购企业支付的资金,采购企业愿意这样做是因为采购企业只须支付货款的部分比例,而剩余的可以在货品变现之后再行支付给物流企业。整个过程当中,虽然采购企业是物流企业的债务人,但自始至终物流企业不是供应商的债务人。因此,物流企业没有因为采购企业的债务而承担风险。

此外,还可以获得采购货物的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提供权,以及为物流企业整合运输资源和仓储资源以降低物流成本提供良好条件。如果第一个环节的工作是为了吸引客户,那么第二个环节的工作就是为了留住客户。由于各个采购企业的集合采购量比较大,物流企业就可以整合运输和仓储等物流功能,达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和仓储等物流管理成本,提高物流企业利润。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获得的利润由三个部分构成:因采购融资获得的利润、因物流服务提供权而获得利润以及实行规模化物流经营所获得的利润。

2、参与集合采购为采购企业带来的优势。这种模式能为采购企业带来的利益多寡决定了采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采购企业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节省采购成本。在采购企业的生产或者销售旺季,有利于放大采购企业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可以把采购企业的采购职能外包给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作为采购商。相对于采购企业,物流企业对供应市场有较好的了解,便于选择更好的供应商和产品,而采购企业就可以集中资源进行生产或销售,提高核心竞争力。如果某个采购企业的采购量比较大,对整个采购规模的贡献比较大,或者物流企业为了鼓励更多的采购企业持久地与物流企业合作推动集合采购,采购企业从物流企业处获得的激励将更大。

三、物流企业推动集合采购的障碍因素分析

尽管集合采购对物流企业和采购企业有诸多贡献,但该业务能不能顺利开展还取决于很多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

1、物流企业的采购专业性资质。站在采购企业的立场上,采购企业对供应商以及产品的价格、质量乃至售后服务有所不同,采购企业对物流企业的采购专业性资质的认可程度也有不同,某些采购企业可能会担心物流企业的采购资质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不愿意与物流企业合作。这样就会造成能够进行整合的采购企业和采购数量的有限性。现实中很多采购企业是同时采购多种类的产品,即“多品种、少批量、多频次”,这给集合采购的实施带来很大的挑战。

2、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集合的采购企业的采购量。关键是能不能在同一时间集合到理想的采购总量,即便在某一时间内,集合采购量达到了要求,但因为每个企业的采购提前期不一样,可能会造成虽然集合到所需采购总量,却延误了采购企业的使用日期。集合周期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该项业务实施的效果和效率。集合周期是指物流企业从开始集合第一个采购企业采购量到最终所需采购总量满足所跨越的时间。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就是尽可能增加地理范围,集合更多企业的采购量,不过这样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即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

3、物流企业的某个配送中心所辐射的所有企业的采购总量问题。问题不是在允许的时间内能不能集合到所需的采购量,而是集合到的采购企业是不是在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之内。假如集合到的各个采购企业指定的交货地点不在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范围之内,那么物流企业对在自己配送中心辐射范围之外的服务水平的保障能力就会降低,而且可能物流成本会比较高,甚至超过为此获得的收益。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把采购和物流服务进行分离,物流企业只对采购环节负责,后续的物流运输或者仓储等物流服务不包括在合同中,让采购企业自己去选择相应的物流企业。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解决办法,就是物流企业寻找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当然选择的标准是双方的配送中心在辐射范围上形成互补。

4、采购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的关系。采购成本下降会导致存货持有成本的上升,采购成本上升会引起存货持有成本的下降。采购企业的采购量比较大时,固然能够降低单位产品价格和单位运输费用,但会增加采购企业的存货持有成本。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直接决定着采购企业的采购量,如果采购企业的批量采购所节约的成本不足以冲抵因为存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存货持有成本,采购企业就不愿意增加自己的采购量,这将给物流企业整合采购企业的采购量带来困难。

四、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一般来讲,物流企业在第一个环节上不用承担分险,因为本质上,物流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没有投入自有资金,所以就没有承担金融风险,这一部分的风险主要由采购企业来承担。但是物流企业主要要承担第二环节的风险,主要属于运营风险,这部分风险包括运输、仓储等物流功能环节常见的各种风险,例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盗窃等常规风险,而这部分的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加以分散和规避。实际上,第二个环节的风险即便物流企业有无实施此种业务都是要面对的。

物流采购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从工程实例出发,剖析了项目建设采购物流管理的特点,着重阐述了项目采购物流管理的关键点及其控制方法,对类似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采购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采购是新建企业或改扩建企业项目建设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它衔接设计与施工,承担着将设计文件中抽象实物直接转化为工程建设具体实物的重任。

建设项目采购,对供应商和顾客而言存在着2个转移,一个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流过程,另一个是物资实体的转移———物流过程。商流过程主要通过供需双方商品交易、等价交换来实现,它包括合同商谈签订、有价证券支付承兑、所有权凭证交付等环节;物流过程则主要通过包装、运输、装卸、储存等手段,来实现物资空间和时间位置的移转,它包括供应商负责的物流和项目(承包或管理)部承担的物流。本文拟从工程实践着手,剖析工程建设项目采购物流管理的特点,阐述项目部做好采购物流管理工作关键点控制的个人认识

1项目采购物流管理的特点项目采购虽然在采买、催交、运输、储存四大过程中,与企业生产性物资采购有许多共性。

但由于项目采购的开展是建立在工程建设要求基础之上,项目建设在同一空间位置的重复几乎为零,同一生产流程工艺上,设备、设施的简单重复也几乎为零,这种种差异使得项目采购与企业生产性采购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1多数设施体积大、吨位重项目建设一般都是企业生产的基础性建设,无论是原材料生产企业还是民用设施的加工企业,其建设阶段所购设施的个体,相对其生产经营期间的流程性物资而言,在吨位和外形尺寸方面,都是成倍乃至数十倍的关系,这些体重庞大的设施,给物资的包装、运输、储存带来了许多困难,加大了物流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1•2所购物资种类多、数量少、库存时间较长企业步入正常经营后,生产流程所需物资的品种是相对稳定的,其用量能通过消耗量做出准确统计。确定的物资品种与用量,使企业能精确地做出采购计划,基础数据的完善、准确,保证了企业实现库存控制、定量采购、定期采购、准时化(JIT)采购、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降低资金占用成为可能。而建设项目采购的请购,一般均来自设计人员或设计文件,除水泥、钢筋外,其它需购物资品种多、数量少,多数设施以单件、小批量为主。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可能导致需购物资的增减和采购计划的不断变更。为适应这种变化,采购中不得不搭建较大场地的临时性仓库来缓解矛盾,以库存来调剂,即便如此,个别设施还有可能存放在库外场所。

1•3不能有效利用已形成的专业化采购网络有序的作业,使得企业有条件通过生产过程,培养胜任的专业化采购队伍,也使得企业可以通过较长时间考察,选定品质、价格、服务最适中的供应商,从而建立起自己完善的采购网络。而项目建设周期的限制,项目采购部为临时性组织机构,它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来考察供应商;采购物资的不特定性,又使得项目采购在多数情况下,无法有效重复利用已有资源;市场的瞬时变化,有可能导致供应商产品的变化,供应商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个项目的合格供应商可能在另一个项目中,会属于不合格供应商;一个项目形成的采购网络,在另一个项目中大部分可能被弃而不用,于是针对一个新项目,采购部不得不重新考察、评估供应商,重新建立自己独有的采购网络,而项目建成之日也就是其供应网络关闭之时。

1•4物流环节多而散经过不太长的时间,大多数有序生产企业的采购都能够使自己的物流过程相对稳定,即供应商稳定、需购物资稳定、运输方式稳定、交接过程稳定,这多个稳定可使得复杂的采购物流过程转化为一种由供应商直接到业主的标准化操作。而项目的流动性、产品的非重复性、物资的多样性,使得项目采购的交接过程点多、线长、面广、松散而无序,每一台设备都有可能存在供应商———第一承运人———中转运输———业主(或施工商)的新交接过程中,物流环节的简化难以形成。

2项目采购物流关键点控制基于项目采购的以上特性,笔者以为,要做好项目采购物流管理工作,应重点控制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2•1合同术语的正确理解与应用合同是项目采购的核心,也是项目采购物流管理的基础。无论是合同的技术参数还是商务术语,其准确表述对合同的正确执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合同中,牵涉到物流管理的商务条款主要有包装、运输与交货等术语。

2•1•1包装条款涉外项目的采购合同,对包装材料、方式等要求,一般都会在通用技术条件中详细列明。基于这些要求,供应商一般都会严格把关,不易出现差错。而对于国内工程,合同包装条款一般不甚严谨,不少采购工程师很容易轻信供应商业务员的表述,于是这些合同关于包装最常见用语为“按厂家标准(或惯例)包装供货”;殊不知有些供应商本身就没有包装标准,其所谓的惯例就是设备裸装在几根粗糙木方拼凑而成的简陋骨架内,有的供应商贪图小利,惯例就是不包装。这种条件下的到货产品,外表面油漆刮落司空见惯,零部件的损伤也不足为奇。在广西×工程承包建设项目采购中,我们就因为对包装条款没有严格规定,到货的30m浓缩机桥架经铁路吊装后严重扭曲变形,最后只能在现场重新制作,既耽搁了时间,又多花费了资金,还无法找供应商索赔。工程经验告诫我们,应当根据各种设备材料的特性,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其包装标准;对于裸运框架结构件,还需明确规定应加设的安全运输支撑性构件;对经厂内组装的设备,应要求供应商明示定位标记;无论何种方式,外包装上都必须有明显的吊装标识。

2•1•2运输与交货条款关于设备材料的运输方式,国内工程通常为2种,即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项目部一般会综合考虑工程进度、设备材料吨位、尺寸及价格等因素,提出货物运输概括性要求。但在实践中,采购工程师往往容易忽视运输与交货汇集在一起时隐含的风险责任问题。国内工程建设采购合同常见的运输交货条款表述有:需方自行提货、需方工地现场交货、某车站交货、代办托运。这4种常见的表述运输、保险费用及交货过程风险的承担责任相差甚远,其差异具体体现为:需方自行提货,相当于国际贸易术语中的EXW(工厂交货)。其具体操作为接到供应商通知后,需方及时自行安排承运人到供应商仓库内提货,供应商将所供货物装上承运人车辆后即完成交货任务。

供应商仅承担厂内装货的费用,毁损灭失的风险,从货物装上承运人车辆时起,由供应商转移到需方;如果经供应商合理催促,需方仍怠于提货,供应商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存;从提存之日起,货物风险及所发生的提存费用由需方承担。在这种交货条件下,供应商的相对责任最轻,而需方的相对责任最重。需方工地现场交货,相当于国际货物贸易术语中的DDP(指定目的地)。其具体操作为供应商自行安排承运人将货物运输到合同指定工地并交付给需方收货人。供应商承担货物从制造厂到工地的全部费用,风险从货物离开承运人车辆外缘(相当于船舷)时起由供应商转移到需方;承运车辆运抵工地后,需方应及时组织卸货,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卸货,滞留车辆所造成的损失由需方承担。这种交货条件,供应商的相对责任最重,而需方的相对责任最轻。某车站交货,相当于国际货物贸易术语中的CIP(目的港)。其具体操作为供应商自行办理运输手续,将货物运到需方指定的收货站,并承担运输和保险费用;收货站的接货费用由需方承担;铁路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由供应商负责向铁路索赔,风险自货物越过车皮外缘(相当于船舷)时起由供应商转移到需方。

这种交货条件下,需方承担收货站到工地之间的货物责任。代办托运,相当于国际货物贸易术语中的FCA,其完整的意思为需方委托供应商办理货物的运输手续。在这种交货条件下,供应商只需将货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也可能需方指定,也可能需方没有指定)即完成交货任务;供应商承担工厂至第一承运人接货处的运输和保险费用,需方承担货物移交给第一承运人后的费用;风险自货物移交给第一承运人时起由供应商转移到需方;但在非需方指定的情况下,供应商需对第一承运人的挑选承担责任。从以上分析可知,尽管上述运输交货条款本身的字数不多,但其内涵却是相当丰富,风险责任承担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购工程师同样应当认真斟酌运输交货条款,力求使合同的风险最小、使合同的履行最有利于自身工作。

2•2中转运输的精心组织中转运输指采购部从供应商或承运人处接收货物后,自行将货物运送到项目仓库或工地的过程,是项目采购部直接负责的物流管理过程;从接收货物之时起,到货物交付安装使用时止,项目采购物流控制风险责任最大之处,莫过于货物流动的中转运输环节。中转运输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项目采购部就近委托专业公司承担运输工作,它适应于大宗货物的运输;另一种是自行承担运输工作,适用于单件小批量货物的运输。但无论哪种形式,如何精心组织中转运输,是采购部物流管理的一项繁重而具体的工作。数个工程中转运输成功与失败的经历表明,准确、及时踏勘线路是中转运输的关键性控制点,它包括2个方面的工作:

2•2•1项目初期准确踏勘运输线路项目初期,采购部应委派具有运输经验的人员,认真踏勘运输线路;在踏勘的基础上,综合需动物资特性(重量、最大外形尺寸)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正确选择1~2条运输线路,并准确地绘制中转运输线路图(包含运输途中的路面宽度、路况、最小转弯半径、最大坡度、超高与超重限制、高低压线路位置及抛物线最低点等),以作为运输选择车辆的重要依据。踏勘线路,项目采购部可充分利用业主或当地交通部门提供的有关图纸资料,但切忌不可轻信这些书面资料,尤其是不能轻信经常在该运输线路上行走来往,对线路颠簸状态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人员的言辞描述,这些描述有可能给项目采购部传递一种道路状况的错误信息,从而给后续的中转运输工作留下许多隐患,带来许多困难。在陕西×外资矿山工程中,我们就是由于轻信了顾客代表轻描淡写的介绍而没有事先踏勘线路,对进山公路停留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基础之上,导致中转工作量剧增,致使项目采购部后阶段不得不采用其它方式来解决这个遗留问题,既增加了费用,又没有工作效果。

2•2•2项目建设中及时踏勘线路中转运输是一项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工作,伴随着外界气候变化和来往车辆运动,所选定运输线路的道路特性会有一定变化,特别是霉雨或山区暴雨季节,运输线路变化尤为频繁;因此,项目采购部一般应每月复核一次运输线路状况,及时变更、修订线路形态;当运输吨位重、尺寸大的设备时,还应提前一日认真复核线路,消除运输途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隐患,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意外发生。在广西×某工程建设中,中转运输超高电气屏柜时,我们因为没有认真复核途中必经高压线最低点尺寸,导致发生了一位工人被高压电击伤的事故,此惨痛经历至今仍难以忘怀。

2•3项目物资仓库的设立策划项目的流动性,使得每个项目部都不得不在项目工地附近建立项目物资仓库,物资仓库的大小取决于储存物资量的多少。经历数个工程的实践,笔者认为项目仓库的设立和规划,除按常规满足仓储量、三防(防水、防潮、防火)设施、收发料便利、必要的搬运工具等条件外,还应兼顾项目建设特点突出考虑如下因素:

2•3•1仓库建立应方便大型车辆出入项目建设中,超长、超重车辆相对较多(大、中型工业项目尤为明显),出现这种现象除货物自身缘故外,承运者的利益通常是超长、超重车辆增多的主要原因,项目部在设立仓库时,必须兼顾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为变化;因此,项目仓库设立时,一般应紧邻国家等级公路,便于大、重型车辆的出入,且进入仓库的道路应进行必要的平整修理。那些试图将项目仓库直接设立在远离国家等级公路的工地内的做法,对采购物流管理而言,往往只能获得欲速而不达的效果。

2•3•2仓库公用面积要大于储存面积项目建设中,大、重设备在某段时间区域内,蜂拥而至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设备储存通常是短暂地占用库内的某些公用区域,并不进入某固定储存位置。可以这样说,库内物流管理最繁重、最操心的工作主要是大、重设备的装卸、倒运或组装,而装卸、倒运或组装这些设施的空间远大于它们的储存空间;为便于这些设施的倒运、储存或组装,项目仓库设立时,其公用面积应大于规划的储存面积;对中小型工业项目,仓库公用面积与储存面积的比值建议为1•2~1•5倍,对大型以上工业项目,其比值建议为2~2•5倍。

2•3•3必要的防盗设施项目仓库最典型的特征是大(占用面积大)、简(仓库房屋大部分是简陋的大临设施)、露(绝大部分设施均是露天堆放)。从节省开支的角度出发,项目部通常都将仓库围墙砌筑得较低(笔者见过的10个项目仓库围墙,普遍都只有2m高),且围墙上几乎很少有附设的防盗设施。随着项目时间的延续,尤其是在工程收尾阶段,这些仓库往往都成为盗贼们经常光顾的场所,从废旧的钢材、零星电缆到钢结构件、小型电器甚至整台电机等,都是他们青睐的变现物资。笔者经历的广西×承包工程收尾阶段中,盗贼们最猖獗时,一周可以光顾4个夜晚,防盗成为了项目部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笔者认为在建设项目仓库时,对防盗设施的设立应提高标准;项目仓库围墙相对高度应大于2•5m,相对偏僻的围墙上,应架设必要的防盗铁丝网,其余围墙上均应敷设防盗玻璃片;在工程建设后期,项目部应增设人员加强仓库防盗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仓库物资的安全。

2•4始终严格仓储物资的收发控制程序所谓始终严格控制,主要指出入库物资明显增多的建设高峰时期,也应一丝不苟地执行收发程序。实践中,在建设高峰期抢进度而破制度的现象频繁发生,此时制度成了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账物相对、账单相对已经不是仓库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而可能最后成为仓库管理人员平账的手段。这种状态下物流管理混乱局面在所难免,而责任由谁承担却难以认定。基于工程的教训,笔者以为要做到始终严格收发控制程序,应确认、限制以下2个权利:严格限制紧急放行的审批权限紧急放行包括待检物资的放行和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办理审批手续的放行。但无论那种紧急放行,项目部都应当明确放行批准责任人,责任人有权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书面通知紧急放行个别和少量急用货物;通常这个责任人为项目施工经理或现场负责人,且紧急放行权非经项目经理授权不得移交他人。

物流采购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珠三角;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随着近年来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现代物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据预测,广东省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量至少在20万以上。但目前广东省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与企业难以形成对接,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一致。物流运作与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重点放在对各种物流管理决策问题的解决以及物流原理的实际应用上。

目前,广东省已有3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或方向,但教学大多仍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导致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理论课程和理论课时安排过多,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安排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且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多为具体的理论课程服务而没有形成体系且优化程度低、部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上而结合企业实际少、教学模式单一且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1、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高职院校相比,其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应用型高校区别于研究型高校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其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整合与改革,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联系和融合,打破原有的以课程设置实验的做法,对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和整合,既注意到各门课程的独立性,又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及专业的系统性,进行分层次教学;并把附属于理论课程的实验内容抽出来,按照不同层次的总体方案进行建设。

实践教学的安排可分为4个阶段,从专业认知实习了解企业基本状况,到课程仿真实训模拟企业物流各环节运作流程、分析企业物流各子系统运营状况,再到综合运用物流专业课程知识以系统方法初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综合课程设计,最后到以毕业实习(到企业顶岗实际操作)与毕业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综合实训,形成由浅入深、由部分到综合的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结合,精训:课内,加强课外,将培养和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原则具体落实在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的个性设计充分的发挥,特别是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见图1)。

第一阶段,基础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物流认知实习,可安排在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通过校内实训室物流相关模型展示与仿真,或者到物流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听取企业相关知识讲座,让学生开拓视野,使其对物流活动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认识物流行业的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便对物流专业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专业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可安排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目的是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该层次的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各理论课程教学重点模拟现场实际,设置相关实验背景,向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分析与决策的实验环境,加深学生对相应原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和配送等物流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应注意整合、优化已有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尽量按照物流流程以及教学的逻辑性与层次性来确定具体的实训项目,避免实训内容的重复。

第三阶段,综合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角色虚拟、角色实训、课外研学等,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进行。每个综合型实验课程应涵盖若干门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经过综合型实验课程的训练,可使学生对分属于各门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的了解,提高其从事物流管理的职业适应能力。同时,还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等。如利用ERP实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设定企业角色,模拟企业运行,然后进行角色轮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整个企业运营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与职业素养。再如运用物流企业管理模拟沙盘,让学生进行备货、运输、仓储、物料搬运、配送、订单履行、物流网络设计、存货管理、供应/需求计划、外包管理以及客户服务水平确定等战略、战术、运营层面的决策与实施,并通过讲演、小组研讨、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活动练习等多元化教学,让学生理解及掌握专业知识。

在该阶段,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内容,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解决方案,实施其全过程。或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3~5人组成研究团队,配备导师,自选题目或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选题,这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人际关系、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等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教育部高校物流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通过对来自于企业的真实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动手能力,学习企业经营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同时,通过大赛的现场答辩,对学生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应变能力、说服力、自信心等的培养和训练将有很大帮助。物流设计大赛尽可能要求大多数学生参加初赛,对初赛或复赛被淘汰的队伍,组织他们继续进行研究,可以作为课外研学获取学分。

第四阶段,毕业实习和毕业没计阶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物流相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坚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做毕业设计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科研等较为全面综合的训练。

这个阶段是在校外的实习就业基地直接参与物流企业的工作。此时实习的内容安排主要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同物流企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要求掌握物流企业实习岗位的职责、了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熟悉工作流程及操作要领、学会独立操作。目的是熟悉从业环境,学习如何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来正确处理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提供素材。

开展面向企业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处在真实的环境下实习,针对企业运作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或是学生今后工作相关的实际工程问题,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用“双导师制”,由企业派专门技术人员对学生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指导,学校指导教师负责对毕业设计环节和设计质量把关以及教学常规管理。

2、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2.1实验室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以必备的硬件作为支撑,相对于其他管理类专业而言,物流管理专业更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物流实验室建设要把握4个方面:实验室建设方向的确定,物流实训层次的设计,实训课程的设定,实验室物流设备和技术的选择、物流软件的选择。应建设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室,可以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物流管理理论与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平台。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提升认知水平和专业素质。

2.2教学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物流教学中。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物流方案,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物流方案的设计需要运用综合物流知识,物流方案设计的好坏很能体现学生物流综合理论学习的程度。

2.3实践基地建设。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和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企间的密切联系,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企业既可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平台,也可使企业借此了解学生,选择学生。学校可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对企业的改造与再造提供解决方案,并可以考虑适当介入企业物流管理的决策过程,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应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特长,形成教学、科研、企业三者之间的稳定的联系,借助区域地理优势实现资源分享,实现“双赢”。

2.4师资队伍建设。要打造出一支既具有很强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教师队伍,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学校可以分批分期委派物流专业的教师去各物流公司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并及时轮岗,以更新教师的知识,保持最优良的师资。另外,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物流专家作为客座教授进行讲座或合作研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物流管理新动态和新进展。此外,教师的科研要与教学结合起来,并把研究成果拿到企业去推广应用,并不断地充实到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