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展项目总结

会展项目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展项目总结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展项目 运营管理 发达国家 借鉴

“会展”是会议、展览、展销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在一定地域和空间由多个人、单位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活动。包括各类大型会议、地方及民族节庆、展览展销活动、文化艺术表演、体育竞技活动、商品交易活动等。其产品在国际上统称为“MICE”,即Meeting(会议)、Incentive(奖励旅游)、Convention(大会)、Exhibition(展览)。根据ICCA(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的要求,50人以上才能够列入正式被统计的会展活动。会展业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朝阳企业,是集商务活动、会议展示、观光旅游、对外宣传“四位一体”的产业,有力推动着各国旅游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会展业属于一个前瞻性经济,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因此经济发达、风光宜人、交通便利的城市都非常重视拓展其会展功能,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本人在会展行业服务多年,对会展项目的运营也是在由浅入深的学习与实践中。在这儿就会展行业的理论以及发达国家在会展运营管理模式行业的优势与大家分享,以共勉之。

一、会展项目概况

会展项目是综合性的活动,所需要的协调、计划、组织、控制能力特别强。而在诸多的能力中,最主要的就是能把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危机管理、会展信息管理的理论与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危机管理能力。在会展运营中危机屡有发生,在危机之中,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而敏锐发现问题,做出决策,快速处理问题,果断解决问题。

作为会展专业人才,应该是一位通才,会展业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对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特别高,即能对所收集到的市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新机会,通过综合创新,开发出新的项目。这两种能力的结合,有助于开发新主题,赋予原有的展会项目新的元素。

会展活动观众复杂,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展会营销能力,精通沟通、协商、组织等技巧。从事会展工作必须与多方面人员打交道,要进入各种场合,要面对经常变化的情况,因此需要较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快速应变能力。会展业是多部门、多企业,甚至不同文化的聚集,需要从业人员善于学习。

会展项目是在一定时间,在预算规定范围内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在总体上符合如下条件:

1、具有一定的目标

2、具有时间、财务、人力和其他限制条件

3、具有专门的组织。

(一)、会展项目的特征及分类

会展项目是以会展活动为管理对象的新型项目形式,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顾客导向性;项目连带性;客户广泛性;效益整合性

会展项目的分类

按展览项目目的,分为展示类展览项目和交易类展览项目;

按展览项目性质,分为贸易类展览项目、消费类展览项目和科技类展览项目;

按展览内容,分为综合类展览项目和专业类展览项目。

会展项目管理的过程

会展项目启动阶段,确认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阶段应当开始付诸行动;

会展项目规划阶段,为实现启动过程提出目标而制定计划;

会展项目执行阶段,为计划的实施所需执行各项工作,包括对人员和其他资源进行组织和协调;

会展项目控制阶段,测量项目的进程,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启动阶段时提出的目标得以实现;

会展项目结束阶段,通过对项目或者项目阶段成果的正式接受,以使从启动阶段开始的这一周期有条不紊的结束。

(二)、会展项目组织管理

会展项目组织结构的类型:

工作队式;部门控制式;矩阵型

会展项目型特征:企业中所有人都是按会展项目划分,几乎不存在职能部门;优点:会展项目型组织的设置能迅速有效地对会展项目目标和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缺点:资源不能共享,成本高。会展项目之间缺乏信息交流。适用范围:适用于同时进行多个会展项目;

会展项目团队成员的选择标准:

尽职尽责;分担责任;灵活;任务导向;依据进度和约束完成工作的能力;互相信任与支持;团队导向;能够接受不同观点;跨越部门和权限工作的能力;会展项目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活动;绩效考核与激励;集中安排;培训;

会展项目经理的职责:

科学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周密的会展项目计划;有效控制费用、进度和质量;争取会展项目所需资源;及时决策;

会展项目经理的权利:

决策权;人力资源管理权;资源支配权。

二、发达国家会展业对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会展行业对我国会展业的影响;首先总结发达国家包括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会展业发展经验;然后分析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包括优势和劣势;最后,结合发达国家会展业在管理体制、场馆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会展营销方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应如何发展我国会展业。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并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特别是在北京和上海相继申奥申博成功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虽然我国的会展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和发达国家的会展业相比,我国的会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而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发达国家会展业的经验,以促进我国会展业更好地发展。

(一)、发达国家会展经验总结

1.政府高度重视,强调宏观管理

几乎每个发达国家会展业的发展都与政府密切相关,政府在投资、制定政策、对行业协会的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熟悉业务、了解惯例又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法国等在大专院校都设有会展专业,系统地向学生讲授会展理论知识。

3.先进的会展场馆

发达国家先进一流的会展场馆保证了会展活动可以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其在世界会展业具有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正是由于发达国家的这些先进现代的会展场馆设施,从而使得一些会展企业能在将会展做大做强的同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际会展集团公司。

4.完善的会展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会展实践过程中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会展法规,正是这些严格的会展法规保证了他们会展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展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的会展业蓬勃发展。国外大型会展集团企业特别看重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机遇,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呈现了以下一些特征。

1.会展业发展前景良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会展业作为一个无污染的绿色行业,完全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一方面,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国家吸引外资的政策,西方国家到我国举办各种各样的会展也越来越多,使我国在会展业的世界地位不断上升。

2.展览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增长速度迅猛

近几年,全国各地举办的展览会数量迅猛增长,统计表明:2001年2387个,2002年3075个,2003年达到了3298个。我国展览会数量的年增长率为20%-30%。2005年,我国获得10个UFI认证项目,是中国展会和展览机构获得认证最多的一年。

3.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很大,所以气候类型多样化,这是举办会展的一大优势,因为无论在何时,都能在国内找到一个气候宜人的理想城市来办展。

4.缺乏权威性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我国的会展协会很多,但大多是地域性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展览业发达的北京、上海、大连、宁波、重庆、厦门、深圳等会展城市都有了会展行业协会。直到2005年4月由国内行业知名企业共同组织发起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会议展览业商会,我国的会展行业才算有了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虽然我国会展业举办权正由多头审批向登记制过渡,但目前仍是多头审批,管理体制仍显混乱。

5.会展场馆建设存在问题

从目前我国已有的会展大型场馆来看,利用率非常地低下,例如:北京的大型会展在我国可以说是非常之多,但是其展馆利用率也只有30%多,会展场馆的利用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与国际上配备智能化、现代化的大型场馆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6.会展人才缺口大、人才培养体系落后

根据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申博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外服公司等单位的调查,2005年初,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会展人才不到100人,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要。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成为目前阻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一大劣势因素。另外,我国会展业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会展营销手段落后,国际化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展 标准 评估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但业界标准的缺失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我国会展业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远没有形成指导行业实践的标准体系,不利于会展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1979―2013年国内外会展标准及会展评估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为我国会展业标准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内外会展标准与会展评估研究文献总体情况

(一)资料来源及年谱分析

本文利用CNKI、维普、SSCI、谷歌学术搜索进行文献资料搜集,收集到1979―2013年间的42篇会展标准及会展评估研究文献(国外8篇,国内34篇),运用文献总述法及比较归纳法进行分类汇总,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了综述(剔除了内容重复的文献)。由于搜索条件的限制,本文仅搜集到8篇英文参考文献,不足以完全代表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具体国内文献及时间年谱如图1所示。

(二)文献研究方法及数量分析

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法和定量法(包括描述性、概念性、构建模型和统计分析等)。借鉴这种分类法,本文对检索到的国内文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详见表1。

表1显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多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运用较少。

二、国外会展标准与会展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在搜集到的国外文献中,尚无发现对于会展标准的研究,更多是对于会展评估的研究。会议评估研究文献较少,出现了“重展览、轻评估”的现象。国外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从专业观众和参展商层面对参展绩效评估进行探究,更多的是对评估指标的研究。

一是观众质量评价指标方面,国外研究普遍承认净采购影响率、总体购买计划率和观众兴趣因子是衡量观众质量的3个指标。

二是展览会效益评价指标方面,Cavanaugh(1976)指出用参观展位的观众数量、达成的意向量、每个参观者的成本、每项成交意向的成本作为展览会效益评价的指标;Gopalakrishna and Williams(1992)运用意向购买的观众数量与计划购买的观众比率作为展览会效益的测量指标;Williams(1993)用展台的吸引力及在展台接触的观众数量作为测量指标,其中展台吸引力指有兴趣参观企业展位的观众数量。Gopalakrishna and Lilien(1995)用实际在展台接触的观众比率作为展览会绩效测量指标。Dekimpe(1997)用观众吸引力测量展会绩效,具体指参观过展台或拿过资料的目标观众(声称对产品有兴趣的参观者)的比率。Hansen(2004)构建了一套内涵更广的展览会效益评估体系,从销售行为、信息搜集行为、形象提升行为、关系建立行为、员工激励行为等综合因素构建评估企业参展绩效的概念模糊模型,并运用实证的方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是参展绩效评估方面,国外研究文献指出一般用达成的销售意向、跟进客户数、完成的销售额等指标进行参展绩效评估。其中Kerin and Cron(1987)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关注,他们提出了从销售行为和非销售行为进行展览会绩效评估的概念框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证研究显示参展企业营销部经理对非销售行为绩效的评估远远高于销售行为,这表明只用销售行为评估展览会绩效的衡量指标是不恰当的。

三、国内会展标准与会展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一)会展评估的概念及内涵研究

陈泽炎(2007)仅对“会展项目的评估”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简单概括了三种类型的会展项目的评估主体。蔡礼彬等(2009)比较分析了狭义的项目评估和广义的项目评估的涵义,并且结合会展的相关概念,最终得出了会展评估的概念。陈靖(2009)指出会展评估不应局限于对单个会展项目或会展主办单位的评估,还提出要构建城市会展评估体系,以便于对整个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判。这一提法拓展“会展评估”的概念,囊括了城市会展评估体系,从新的角度阐释了会展评估。总体看来,目前国内会展评估的研究仍偏于会展项目评估方面,并出现了“重展览、轻会议”的情况。

(二)会展标准及会展评估存在的问题研究

陈泽炎在(2007)提出了中国会展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会展项目评估获得权威性的难度较大,必须获得政府的支持,在当前开展会展项目评估工作完全依靠市场化还是不行的。杨芳平(2009)总结了会展评估存在的问题:会展涉及的行业多,评估结果如何标准化,以便比较;评估会展项目的许多因素可以量化,但由于种类不同,所用的衡量单位也不同,彼此之间无法换算,自然也就无法比较;评估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确立,展会项目评估时若只选择某一单项来比较,不易得出明确的结论;评估要素中的主观指标如何定量化。

(三)会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1、城市会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陈靖在(2009)指出城市会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由会展环境、会展实绩和会展效果三个部分(一级指标)组成。该笔者只是初步探索了城市会展评估体系所包含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定量的进行描述,重点阐述了如何运用五级评分方式结合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将定量指标转化形成量化评估结果。关于该笔者提出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等各自包含的内容目前业界和学术界均存在较大的分歧,未形成一致意见,分歧普遍存在于会展评估的各个板块中。

2、展览会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刘松萍(2004)总结归纳了美国展览质量评估指标中最为重要的16项及其重要等级,美国展览会最重要的评估标准是“参展企业中参展决策者的比重”、“目标市场中的参展企业比例”、“参展企业的数量”,而中国展览会则会更加注重“参展企业的数量”、“展览面积”、“专业观众数量”、“现场成交额和意向成交额”等指标。相比而言,美国的展览会评估体系更加成熟,但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展览会评估,这与中国会展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关,也与当前中国会展评估市场的需求指向有关。杨芳平 (2010)构建了品牌展览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解析评估指标的层次和权重。李智玲(2007)指出了UFI认证模式对我国开展展会评估的借鉴及局限性,UFI认证标准不可能全面概括我国会展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UFI认证模式侧重“认证”,认证与评估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3、会展业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马娜等(2008)对会展业进行了新的定位,即与旅游、商贸、金融等并列的一个服务业门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准体系构建思路:会展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安全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钱蒙翔(2007)提出江苏省会展业服务标准体系中包括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和方法标准,但过于笼统和概括,只是定性的阐述,缺乏说服力。杨杰等(2009)实证调查了2007年7月11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电子工业展览会的情况,并且运用IPA分析法从参展商对展览会的期望需求实际感知两方面结合分析出了影响参展的主要因素的重要性。

四、小结

研究发现,国外会展评估偏向于微观研究,主要集中于参展绩效评估方面的研究。然而,国内的会展评估则偏向于宏观研究,研究成果基本处于初级描述状态,大量文献是一般性探讨研究,深层次的研究较为薄弱;在方法上,定性研究明显多于定量研究。会展业标准评估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会展涉及的行业多,评估要素之间的关系难以确立,评估要素中的主观指标难以定量化。随着会展行业的日趋成熟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研究则会逐渐趋于微观研究。国内对会展业标准化我国会展业标准的研究应该注重学术与实践的结合,结合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内外会展业标准,探索出适合我国的会展业标准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Kerin R A,and Cron W L.As-

sessing Trade Show Functions and Performance: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Marketing,1987,

51(3)

[2]Gopalakrishna S,Lilien G L,

Williams JD, and Sequeria I K.Do Trade Shows Pay off?[J].Journal of Marketing,1995,59

[3]Hansen K.Measuring Perfor-

mance at Trade Shows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57

[4]Srinath Gopalakrishna and

Jerome D.Williams.Planning and Pe-

rformance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Trade Shows:An Exploratory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

earch in Marketing,1992,9(8)

[5]罗秋菊,保继刚. 参展商参展目的、绩效评估及其相关关系研究[J]. 旅游科学,2010(5)

[6]陈靖. 关于构建城市会展评估体系的探讨[J]. 市场研究,2009(4)

[7]刘松萍. 从中华国际家具“东莞”展看展览会的有效评估[J]. 中国广告,2004(5)

[8]杨杰,辜应康.基于参展商角度的展览会选择与评估研究――以2007上海电子工业展为例[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9(1)

[9]杨芳平,余明阳. 基于AHP的品牌展览会项目评估指标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4)

[10]许传宏. 构建中国特色的会展评估体系[J]. 中国展会,2006(11)

[11]蔡礼彬等. 会展评估研究――

以义务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为例[J].旅游论坛,2009(6)

[12]钱蒙翔.江苏会展业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07(4)

[13]李智玲. 借鉴UFI认证模式建立我国展会评估体系[J]. 集团经济研究,2007(10X)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展管理;教材内容;合理化

作者简介:盛蕾(1978-),女,山东临沂人,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讲师。(上海 20131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44-0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会展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为了满足这一人才需求,从2002年开始,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关的会展专业,包括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会展设计专业等,积极培育会展人才。而“会展管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整个会展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会展管理”课程的目标和教材性质

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这要求为其提供人才的会展专业教育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能够培育出掌握会展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专业认知与素养,具备一定会展创意、策划及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作为专业课程之一的“会展管理”,应从专业建设目标出发,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会展管理业务的各方面基础知识,在锻炼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在团队合作、协调沟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由此,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载体的《会展管理》课程教材,其章节内容的设置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涵盖会展管理业务的各方面基础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培育合格的高素质会展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会展管理》教材现状

从当当网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从2003年到2012年间,国内已出版的《会展管理》相关教材有二十余本。最早的是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勇和王春雷编写的《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最近的是201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朱沁夫和雷春编写的《会展策划与管理》。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编著的《会展管理》在2009年出版了第二版。这些教材的具体情况是:

1.教材名称以“会展管理”为主,出版单位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为主

大部分教材的名称为“会展管理”,其余教材的名称比较分散,有“会展管理概论”、“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或者“会展管理:原理、案例”等。另外,还有一些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与《会展管理》内容接近,比如“会展组织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和“会展管理实务”等。出版单位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等,其中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最多,为4本。

2.教材的出版时间较为集中

由于会展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发展之初教材比较缺乏,因此近几年的出版特别集中。从2003年到2012年,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教材出版,并以2004年、2009年和2011年最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目前对会展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3.各高校选择教材的差异较大

由于不同《会展管理》教材分析的角度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各高校在选择课程教材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如华东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和上海建桥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采用的是主编的《会展管理》;浙江万里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采用的是任国岩与骆小欢主编的《会展组织与管理》;东华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采用的不是“会展管理”方面的教材,而是张义和杨顺勇的《会展导论》。

三、《会展管理》教材内容的设置状况

为了更好地分析目前已有教材内容的设置状况,笔者从前面提到的教材中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5本进行详细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各教材在内容设置方面并不统一,存在一些问题。

1.内容较为分散,章节设置的随意性较强

从选取的5本教材来看,除了“会展项目运营与管理”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外,“会展与会展业概述”、“会展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对会展业的影响”方面的内容有4本教材涉及,“会展组织管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财务管理”和“会展物流管理”方面的内容有3本教材涉及,“会展管理理论”和“会展危机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仅有2本教材涉及。另外,还有一些内容是个别教材单独撰写的,比如“会展政策法规”仅有一本教材涉及。

2.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分析的角度、范围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会展项目运营与管理”为例,主要从会议和展览两大活动的前期准备、现场管理和后期总结与评估三个方面展开分析,马勇和冯玮针对会展市场分析和营销管理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张艳玲强调的重心则在会展策划与营销方面,而任国岩和骆小欢针对时间管理问题专门进行了论述。另外,在会展管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会展危机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只有张艳玲、黄向和李正欢的两本教材设立了单独章节进行分析,仅在“会展流程管理”一章中的最后一节涉及了会展安全管理的内容,篇幅很少,分析较为简单,而马勇、冯玮和任国岩、骆小欢的教材中完全没有涉及到相关方面的内容。

3.课程基础理论内容的缺失

作为“会展管理”课程而言,对“会展”和“管理”方面基本理论的分析是有必要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会展与会展业概述”方面的内容有4本教材涉及到,但“会展管理”方面的理论分析只有两本教材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础理论内容的缺失。

四、《会展管理》教材内容的合理化建议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知,“会展管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的制定应符合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因此,要实现教材内容的合理化设置就需要明确两大问题:一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二是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从构建教材的基本框架、理清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等方面入手。

1.构建教材的基本框架

《会展管理》教材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基础理论部分,包括“会展与会展业概述”和“会展管理基本理论”。前者是“会展”方面的基础知识,后者是结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得出的“会展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两部分内容为学习“会展”、“管理”奠定了所需的理论基础。

(2)核心内容,即“会展项目运营与管理”。具体而言,这部分内容可以拆分为“会议项目管理”、“展览项目管理”和“会展品牌管理”。增加“会展品牌管理”的原因是因为作为会展主要组成部分的“会议”和“展览”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打造会展品牌,增强知名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同时,为了有效完成会展项目,还需要有相关辅助条件,包括场馆安排、人才配置、物流运输、财务控制、危机预防与监控等,所以需要设置“会展场馆管理”、“会展物流管理”、“会展人力资源管理”、“会展财务管理”、“会展危机管理”和“会展信息管理”等章节内容,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一次会展项目成功运营所需要的相关方面的内容。

(3)延伸部分内容,可对会展活动构成中除了会议、展览之外的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的管理进行分析,明确其基本概念和管理的基本流程。

2.理清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

“会展管理”课程与“会展概论”、“会展营销”和“会展策划”等课程的关系较为紧密,部分内容可能会出现重复问题,因此需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或者减少内容的重复,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和特色。

(1)避免“会展与会展业概述”部分内容与“会展概论”课程内容的重复,可以主要围绕会展与会展业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2)“会展项目管理”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分析过程中也是最难把握的,因为它和“会展概论”、“会展营销”和“会展策划”等课程有诸多重复之处。因此,要明确这三门课程的差异和侧重点:“会展概论”强调的是作为会展项目主要类型的会议和展览的基本内涵以及完整的操作流程;“会展策划”注重的是前期策划的构成要素及具体方案的设计;“会展管理”则是站在管理的角度上,分析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完成会展项目,因此可以考虑在教材中的每一章节之前通过具体案例的列举引入后文内容,或者在章节最后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这在一定程度也可以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总的来说,上述内容是笔者结合自身在“会展管理”课程方面的教学经历,参考国内相关的《会展管理》教材,对教材现状及其内容设置得出的一些主观性认知,在分析方面还不够深入。今后可考虑结合国外相关教材的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会展管理[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马勇,冯玮.会展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张艳玲.会展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出版社,2009.

[4]黄向,李正欢.会展管理:原理、案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5]任国岩,骆小欢.会展组织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余国扬,钟汉均.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马勇,肖轶楠.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旅游科学,2005,(1).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4篇

(一)会展项目工程投资现状概述

会展项目工程投资过程中,存在许多无法避免的不确定性,对于项目工程投资者来说,应该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有效控制、预防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即:通过管理者对不确定因素的识别,制定消除、减少风险的策略,加强并提升会展目标工程风险有效管理能力。

(二)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特征全面把握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特征,了解各种投资风险才能准确识别,并加以控制,最终使会展项目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发展。

1.会展项目投资风险多样性

会展项目投资风险多样性是最典型的特征,说明项目的投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除投入与产出的经济风险外,还会存在一些社会风险,如:政策风险及管理风险,这些多样性的风险,对于项目投资人来说,是一项十分巨大的考验。当前,会展行业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阶段,与其他工程项目比较,涉及的范围广泛,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的风险相对也较多,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多样风险,就会使会展项目陷入失败。

2.会展项目投资风险阶段性

会展项目投资风险具有阶段性,项目进行过程中,会在不同的周期内遇到不同的风险,即会展项目工程投资过程,每个阶段的风险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造成阶段性差异及非均衡性;会展项目工程投资周期长,期间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不同的周期性风险,并且每种风险的大小不等,因此,识别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阶段性风险,对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项目进行调整,以保证会展项目投资安全。

3.会展项目投资风险系统性

会展投资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风险系统性对展会项目工程投资过程产生重大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工程环节都是相互制约、紧密联系的,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风险,那么必然会带动其他环节也出现风险,因此,对于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系统性的识别,需要兼顾到每个环节,在每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高度重视各种风险之间存在的联系,控制并解决由某一风险而带来的关联风险,使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三)会展项目投资风险来源

由于会展项目工程具有独有的特性,其投资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这些不定因素会对项目目标产生影响,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致使投资项目失败。会展项目投资初期没有明确的想法,甚至出现不知道需要什么的状况,致使项目开发过程需要修改、再修改,这一过程中又会出现不同的新问题,如:成本问题、期限问题、可行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会展项目工程投资过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的类别内容

(一)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类别

会展项目工程投资过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的根源,将这些风险进行分类,对风险集中领域进行有效管理。只有对会展项目工程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效识别这些风险,并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文章对第四种风险进行详细概述:

(二)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概述

1.会展项目投资经济风险

会展项目投资经济风险是投入与产出,产生的盈亏风险,投资人进行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使项目工程投资出现了风险,而这一风险可能表现为: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供求变化带来的风险等。如果展会项目工程投资人的主要资金,是来自金融机构间的信贷拆借,当贷款利率不断上升时,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占用费用加大,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加大了会展项目投资收回的难度,即出现风险;另外,供求变化也会给项目投资带来风险,如果会展行业存在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就会使项目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很难快速收回,甚至根本无法收回,因此,对于会展项目工程投资者来说,经济风险是最重要、危害最大的投资风险,需要投资者投入更多的精力,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识别经济风险,运用合理的方法降低风险的发生。

2.会展项目投资政策风险

会展项目投资政策风险是与项目投资有关的政策、法律、制度等,给投资过程带来的风险,这一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政策风险、土地、税收政策风险等。由于会展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深,各种与会展行业有关的政策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政府给予会展项目工程税收政策不断弱化,这种变化加大了投资者投入的成本及投入资金的收回期限,另外,会展项目要求占用大规模的土地,没有合理的土地占用,会展项目工程建设无从谈起,因此,相关政策也会对会展项目投资带来风险。

3.会展项目投资管理风险

会展项目工程投资管理风险是对项目建设期及项目营运期间,每个阶段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风险,而这些管理风险主要包括:项目规范标准风险、组织能力管理风险、施工管理风险、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风险、技术管理风险等,实际上,许多展会项目工程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超期情况,这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鉴于会展工程投资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需要对每个环节做好管理工作,保证系统工程可以如期完成,避免延误工期现象的发生。

三、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策略分析

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会在不同的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的特点,对不同风险进行识别与控制,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与方法,来转移、化解、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以下通过对会展项目工程投资筹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及项目营运阶段的风险识别进行详述,找出降低风险、避免风险发生的策略。

(一)会展项目工程投资风险的识别与监控的意义

由于会展项目工程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其发展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因素必然会引起风险的产生,识别投资风险可以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准确估算,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及损失;会展风险监控可以确保风险策略正确执行,即阻止风险对于项目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预防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再渡出现新风险,它是对新风险的识别,也是对可能发生风险的控制。

(二)会展项目各阶段风险控制策略

1.识别会展项目筹备阶段的风险及控制策略

会展项目筹备阶段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如:项目的设计与规划风险、项目搭建期间的筹资风险及能否获准审批的风险,识别该阶段的项目风险需要从审批入手。由于会展项目工程需要占地面积大,对于投资人来说,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也十分之多,此时,为了能够得到审批,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进行项目审批前的规划设计,同时,需要对设计规划进行详细的检查,审阅设计方案中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而没有被及时发现,就会给今后的建设过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会使项目失败,此阶段可以采取专家调查法与报表分析法相互结合,通过专家指导提出代表性的风险问题,利用报表对项目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做出总结,给投资者及决策者一个清晰、明了的信息,使其可以足够了解项目储备期潜在的风险。及时对于会展项目筹备阶段的投资风险,采取规避与分散策略,如:放弃高风险、审批难度大的会展项目;设计过程存在很大的难度,此时可以采取其他方案等策略,使会展项目筹备阶段的投资风险,通过宽展渠道的方式予以规避、降低。

2.识别会展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及控制策略

了解会展项目工程建设阶段的每个细节,对该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如:工程的工期、项目建设质量、建设阶段技术风险及超预算风险等,项目建设期的投资风险最为密集,如果项目的投资工期过长,受到外部物价因素的影响,物价上涨就会使工程项目超出预算支出,就会增加投资方的资金投入量,延长项目成本回收期,导致建设阶段风险的出现;该阶段可以将流程图与现场考察相结合,对建设期工程每个环节通过图表清晰的表现出来,找到每个模块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进行现场考察,动态反映图表的预测结果,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每个流程将风险控制到最小;另外,会展项目建设阶段工期很难如期完成,此时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风险转嫁的形式,减少投资方风险,如:超预算、超费用风险,可以将其转移给施工方,由施工方承担这些风险。

3.运识别会展项目营运阶段的风险及控制策略

会展项目工程进入到营运状态后,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营运管理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外部环境及外部政策变动风险、项目内部资产折损风险等,而这些风险都会直接影响展会项目工程实际投入的回收期,及实际产生利益的多少,另外,会展项目营运阶段的风险很难转嫁,因此,加强项目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风险控制,可以采用环境分析与列表法相结合,将营运过程与外部环境相联系,辨别阶段性风险,将风险整理成来源表,列出这些风险实际发生可能性及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其设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该阶段风险控制需要加强会展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营运项目进行卓越管理,从而实现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营运阶段风险有效控制。

会展项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课程设计 项目设计 项目考核

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的讲授法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项目教学法被认为是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并被广泛运用于高职教学中。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7、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展览策划课程是根据北京会展业发展的特点和对会展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会展核心人才一会展策划管理类人才而开设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展览策划课程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建设的,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仅仅掌握些策划的理论,还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需求。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实际的展览项目策划执行,来学习展览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展览策划的相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通过完成展览策划的项目自己建构知识。

本文主要是根据展览策划课程教学实践来研究项目教学法。

展览策划教学过程中,教学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而不是知识的套用,强调在项目教学中以任务为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

1.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展览策划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理念:以展览策划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高职办学需要,紧密依托会展行业,从展览策划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聘请会展企业专家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由专业教师结合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设计教学项目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变为教学中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在行为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进行项目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从做中学,学为做服务”,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思路:(1)根据展览策划真实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学习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的三维度(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工作的6要素(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结果),工作的6步骤(信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来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2)利用企业兼职教师的展会资源,在展会现场进行现场授课,并现场实践学习任务的内容。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办展这样一个真实存在的展会为依托,完成展览项目策划的学习内容,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实践性。(3)学生组成项目团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团队协作完成项目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2.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展览策划教学内容选取的思路

针对性: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北京发展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的一线的会展人才,因此,展览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北京地区会展企业对从事展览策划工作的会展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来设计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相应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适用性:学生需要完成的课程的学习任务,全部来自于会展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学生从事展览策划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的转化能力,课程的学习任务也没有完全照搬企业的工作内容,而是,把企业的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中可实现、可操作、可执行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教学环境下,完成课程的项目内容。

3.设计展览策划课程教学项目考虑的因素

设计具体的教学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四个要素:(1)学生基础――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样一个项目;(2)学习目标――这样一个项目完成以后是否可以达到该学习任务设定的目标;(3)知识含量――教学项目本身是否足够综合,涵盖相关的理论知识;(4)开放程度:教学项目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展览策划课程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基础为学生从程序上搭建从起点到终点(学习目标)的梯子,引导学生自己攀登。接触本教学项目的学生是对项目教学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思考采取适合学生的引导方法给学生搭阶梯。

4.1项目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1)结合学生的特点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转换

班级学生对项目教学比较陌生,需要教学组织形式上多进行转换,帮助他们逐渐适应,避免整堂课讲和整堂课做的局面,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变换教学方法时注意来刺激学生不同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耳、眼、身体,让学生一直保持在比较兴奋的状态。在设计时一般教师讲30分钟左右就会有学生讨论、分组等活动,在学生做30分钟左右就会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申讲解的设计,以保证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指导。

(2)教学流程符合工作流程

获取任务(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总结这一流程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普适性工作流程。因此为了让学生熟悉普适性工作流程,帮助其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我们再设计教学流程时也参照了普适性的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因此根据普适性的工作流程,本教学流程设计为:a.学生获知项目任务,完成分组,制定项目计划;b.学生获取展览期间相关活动策划所需要的相关知识;c.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展览期间相关活动策划;(4)项目汇报与评价;d.学生听取教师总结及对重点内容的补充讲解。

(3)做、讲、交流、反思各占一定比重

为了保证项目教学的知识融入,在本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学生做、教师讲、学生交流、学生反思的时间比例分别是:20%,40%,20%,20%。这主要考虑到目前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因此教师讲和引导学生反思的比例稍高一些,做和交流的比例略低一些。随着学习任务复杂性的增加和学生经验的增加,该比例会根据学生情况做适当调整。

4.2教学项目流程的基本设计

确定起点和终点,有了教学媒介(具体的项目),就需要从程序上搭建从起点到终点的梯子,引导学生自己攀登。教师要思考采取什么样的引导方法给学生搭阶梯。

以展览期间活动策划为例,展览活动是指为营造现场气氛或丰富展览功能而在展会期间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展览活动使展览会的贸易、展示、信息与功能更为完善,成为整个展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该项目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活动策划应注意的基本要素以及活动策划中是否能够体现展览主题以及策划的亮点和创新点是什么?

任务设计应该分成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的教学中,需遵循“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执行一向教师汇报一教师反馈一学生修正一成稿”这样一个教学步骤,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明白任务,并且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

5.为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准备的学习资料

工学结合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展期活动策划项目为例,学生看到这个展期活动策划的具体项目描述和项目任务时,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去解决问题,这时需要教师从知识上搭建从起点到终点的梯子。因此协助学生分解任务,为学生设计学习资料,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

教学项目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资料有:(1)PPT,是给学生上课的视觉资料;(2)项目指导书,是给学生上课的动手的阅读资料和学习工作页资料;(3)习题集,是给学生课下的练习资料;(4)教材,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资料;(5)技能测试题集,是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练习资料

6.项目的考核

项目的评价包含团队互评、教师评价及通用能力的考核。

6.1.过程考核:

学习成果要求:

完成项目任务书上的各项要求(本课程主要以项目教学为主,每一个任务完成后,均须向教师提交项目任务书中所要求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项目资料整理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日志、操作成果、项目报告等。如果是进行案例分析,则学生需提交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如果是实践项目,则需要提供相应的项目完成成果PPT。

6.2.理论体系考核:

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培训学校的区别就在于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体系,将来学生的职业生涯可以走的更远,所以,本课程虽然是项目教学,重点是过程考核,但同时在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理论体系的培养,因此,本课程特别设计了期末的卷面考核。题型主要是以技能实践题为主,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同时,直到为什么这么做,保证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6.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平时项目任务考核重点考核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社会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专业能力)、做事步骤和方法是否清晰(方法能力),期末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对展览策划理论水平的评价(专业能力)。中期项目报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已完成项目的梳理和总结,并对后期的课程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期项目报告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提升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企业兼职教师每学期均参加学生项目任务的考核。

7.总结:

设计教学项目时,要充分考虑项目任务的要求,将课程的专业知识融合进去。专业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是什么)、过程性知识(怎么做)、反思性知识(为什么这样做)。在设计具体项目任务时,考虑到项目本身能够涵盖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保证项目教学体现做中学的特点。

任何一个项目的结果都是有差异的,因此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在设计时,要构成一项完整学习工作任务,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步骤性特征明显。例如,展览策划中的展览期间活动策划这一项目中,给学生很多创新的空间,虽然策划活动的步骤和要素对于学生来讲是没有差异的,但如何体现展会的品牌以及如何增加展会的附加值是可以让学生去寻找不同的方案的,并且完成一系列的策划、执行、以及突发事件的预防,需要小组的成员鼎力配合沟通,否则,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头脑风暴以及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全面、统筹分析的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