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参加了沙坪坝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仅7天,但在我的心理却激起了层层涟漪。我相信这次培训给与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我还处在初步的学习、摸索阶段,但我相信它肯定能帮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难题。只要我不懈地努力,一定会迎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灿烂明天!
在培训学习中,聆听了教授与从事心理工作一线老师的讲座,他们都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在培训学习中,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的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来参加学习的学员大都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业余爱好者,要在短短几个月的培训中,囊括如此繁杂和系统的知识量,并要通过考试,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何况大部分同学是在紧张的工作中,其中更有许多年轻的妈妈学员还要承担拖家带口的重任。
以有限的精力来完成紧迫、繁重的学习、考试任务,借鉴一些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下面的若干心得、经验是自己和同学相互交流所得的汇总,以供参考:
一、 尽可能将培训书籍,草草浏览一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只求对教程的框架和心理学有个大致的了解,此事越早越好。
二、 认真听老师的课堂宣讲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员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论、方法,以比喻、结合现实的方式破解,相当生动、有趣,会激发学员对心理学的兴趣,比自己看书硬啃,效果好的多;另外,在授课的同时,老师,也会考试涉及的重点考点提醒大家注意。
三、 上机的模拟试题要格外重视,认真做尤其是那些无暇看书,甚至连上课也要跑冒滴漏的同学,一定要抓住这最后的突击机会,临阵磨枪。模拟题的来源主要是考试的题库和历年考试的试题,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心理学的重要常识,做完模拟题,可以对心理学各科目的知识重点基本了然于心,再去看书,就会轻松的多。
四、要细心揣摩模拟题库中的操作技能部分的解答。该部分解答针对案例采用相应的理论进行了完整到位的解释。就我本人来说,通过对该部分模拟题的操练和阅读,我得益颇多。关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的分辨,教材上语义模糊、分界含糊其辞,逻辑表达不严密,看完之后,我一头雾水,但将模拟题库中的操作题操练若干后,思路逐步清晰、条理日渐分明,回答问题时的格式也相对有序、严密,减少了在实际考试中因为表达疏漏而失分的可能。
五 、考前辅导课,不可缺失。在课上,身经百战的老帅会根据历年的考试经验和对今年考试内容、模式的预测,勾画重点,如此秘笈,是必须要抱紧的"佛脚".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培训 大学生 应对方式 情绪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14-02
一、问题提出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行业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在我国,虽然心理咨询师从职业化的角度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随着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政府推动和有关媒体的高度关注,心理咨询师培训已逐步迈进一个规范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以应对方式及情绪方面的问题较为常见,相关学术研究也很多,但针对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根据所能查到的文献资料,发现几乎未曾涉及。就心理咨询师培训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应对方式及情绪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否具有影响,特展开此次调查与分析,希望本次研究会对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在大学生中的扩展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被试主要来自陕西教育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教育系及心理系专业在校生,按是否参加过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分为两组:参加过培训被试的182人,未参加过培训的被试191人。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30份,回收407份,有效问卷373份,回收率87%。其中参加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192份,没参加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181份。
(二)统计方法
将收集来的量表按是否参加过心理咨询师培训区分开来为两组,先将每份量表中的因子分计算出来再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7.0进行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
(三)研究工具
说明:本次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情绪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其中:1.应对方式问卷共62题。2.情绪自评问卷分为两部分:(1)焦虑自评量表;(2)抑郁自评量表。
1.应对方式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问卷是作为不同群体的应对方式行为研究的标准化工具之一,由于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心理平衡、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也有助于为心理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依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与康复指导,提高和改善人的应对水平。
2.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它是一个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出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SAS能较准确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患者的主观感受。而焦虑则是心理咨询门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近年来,SAS已作为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一种自评工具。
3.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系William W.K.Zung于1965年编制的,为自评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自评抑郁量(SDS)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按1~4级评分。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三、研究结果
(一)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二)数据分析
1.是否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在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水平上的t检验结果分析。
表1的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在被试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焦虑水平上,参加培训的比未参加培训的焦虑水平低(t=2.15,p
2.是否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在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水平上的相关分析。
表2的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六个分量表因子均具有显著相关;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负相关,焦虑、抑郁水平越高对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水平越不利。
四、讨论
(一)是否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对被试的应对方式水平的影响
前人关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主要涉及到的是人口学统计资料方面的研究及与其他量表的相关研究,但对于是否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暂无涉及。此研究结果说明,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两个正性因子上,参加过培训的得分比未参加过培训的得分高。这个结果可能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培训机制与课程内容有关系,尤其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应尽一步提升和完善。另外,应对方式水平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性格方面的问题,仅经过心理咨询师职业短期培训,影响是不会太明显的,或者在短期内没有明显效果。
(二)是否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对被试的情绪状况的影响
1.是否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被试在焦虑、抑郁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参加过培训的被试比未参加过培训的被试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都低,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方法去化解,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维护身心健康。
2.应对方式的六个因子和焦虑、抑郁水平呈显著相关;自责和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焦虑、抑郁水平呈正相关;被试的焦虑、抑郁水平越高,越容易使用不良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而解决问题、求助与焦虑、抑郁水平呈负相关,即被试的焦虑、抑郁水平低时,更多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做法来应付困境,反之,被试的焦虑、抑郁水平越高越不易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成熟做法。焦虑和抑郁水平显著相关,且呈正相关,焦虑的被试抑郁水平自然就高。
(三)研究展望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众多,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情绪影响因素很多,远不止焦虑和抑郁两个方面,仍有许多变量对情绪的影响有关,有很多涉及到的问题尚待展开。希望以后可以展开更详细的有关心理咨询师培训对其他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五、存在问题
由于时间原因,本调查是在不同的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等的大学生中进行,这些因素本身都具有差异性,加之所采用的问卷也不能很全面地调查出最初设想的问题,比如问卷中有的题目组成和数量分布不均衡,部分条目的因子归属和因子条目的构成欠稳定,个别题目的语义有重叠或表达模糊,所能测量的形式和类别还比较局限等,以上所提到的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的结果。
六、结论
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可做出以下结论:
(1)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2)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被试的应对方式水平与焦虑、抑郁状况具有相关性。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之间有显著负相关。
抑郁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之间有显著负相关。
总之,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对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具有积极的影响和良好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凤芝,程海礁.浅析心理咨询师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河北廊坊炮兵指挥学工院职教论坛,2009.
[2]张红静,江虹,姚云云.心理咨询师学员与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MMPI人格测验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8(14):742-744.
[3]汪建新.当前心理咨询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709-711.
[4]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92-97.
[5]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6]Ebata A T,Moos R H.Coping and adjustment in distressed and healthy adolescents[J].Journal Appl.Develop.Psychol,1991,17:33-54.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109-235.
[8]常彦梅.大学生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硕士论文,2009.
〔关键词〕同伴辅导;心理委员;胜任力;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7-0008-03
一、概念界定
1.同伴辅导
我国学者庄涵茹(2003)认为,同伴辅导是指学校咨询人员鉴于服务的需求,运用与受辅对象年龄层接近或稍长、有相似经验的学生,经挑选并予以短期的训练,以期这些半专业的助人者,即同伴辅导员,能够对其他学生提供倾听、同理与经验分享,以协助同学探索自我、适应环境,从而增进自我成长的一种咨询方式。
2.同伴辅导员
Varenhorst(1992)认为,同伴辅导员的角色与专业心理辅导员不同,同伴辅导员侧重于心理预防工作,不能模仿学校专业辅导员的模式进行操作。同伴辅导员应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不能取代教师、心理辅导员的职责。
本文中提到的心理委员即同伴辅导员。
3.胜任力
胜任力(competency)概念由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DavidMcClelland在1973年提出。所谓胜任力就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
4.心理委员胜任力
我国学者乐芬芳(2008)参照国内外有关胜任力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将当前学校心理委员胜任力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人格特质、工作动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从心理委员胜任力结构来看,在素质结构中,主要包括品德结构、智能结构和性格气质结构,其中性格气质结构尤其重要。心理委员的动态结构,表现在心理委员之间、心理委员和其他班委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在这种协调配合基础上的总体管理水平。
5.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在对学校教师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行规划设计或与专业人员研究等方式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 [1]
二、培训流程
提升心理委员胜任力的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到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再到付诸培训以及效果的评价,都需要构架一个完整的体系。下面为培训的流程图:
基于胜任力的校本培训工作流程图
1.构建心理委员的胜任特征模型
建立班级心理委员胜任力模型是开展基于胜任力校本培训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参照国内外有关胜任力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可将当前心理委员胜任力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人格特质、工作动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1)基准性胜任特征
基准性胜任特征为心理委员共同拥有,合格心理委员必须具备,是对心理委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属于“门槛性”胜任特征,解决的是“行不行”问题,适用于心理委员资格的确认与心理委员入职甄选。
如:在同学中有较好群众基础和良好人际关系,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关心集体、关心同学,热心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服务人的意识;为人开朗、乐观,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较强;能严格遵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密原则;工作责任心强,道德品质良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于优秀心理委员,不仅要具备足够的基准性胜任特征,还要体现出更高水平的胜任特征,这类特征对心理委员工作绩效具有较强的预测和鉴别区分能力,可视为鉴别性胜任特征,解决的问题是“好不好”与“能不能”。据此能够有效区分绩效优秀、一般、较差的心理委员,因此适用于评优、淘劣。
一名优秀心理委员应该具备共情、积极关注、尊重和温暖、诚实可信等胜任特征。具体如下:①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②热情耐心,真诚负责。③诚实可信,宽容接纳。④善于倾听,理智分析。⑤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
2.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很高
心理委员普遍渴望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表现出了强烈的心理健康培训需求。事实上,心理委员普遍认为欠缺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能力,已成为他们开展同伴辅导最重要的阻碍因素。
(2)强调学以致用,目的性强
心理委员最希望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方面的培训,相当一部分心理委员认为自己最欠缺心理健康专业理论和技术,他们最希望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概论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等课程。心理委员认为,这些培训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同学的心理发展特点,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解决同学的发展性问题,提升辅导的效果。
(3)强调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心理委员希望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除了集中学习外,他们还希望能通过网络学习等方式接受培训。同时,他们最喜欢体验式、案例分析式、活动观摩式、参观考察式和专家指导式的培训形式。
(4)心理委员的培训需求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多种矛盾
这些矛盾突出表现在:①培训需求度和培训现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心理委员认为自己非常需要接受心理培训,另一方面几乎没有心理委员曾经接受过心理培训.②培训需求和培训可行性之间的矛盾。绝大多数心理委员认为他们非常渴望接受心理培训,尤其希望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培训,但同时他们又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培训。
3.制定计划
一份完整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对象、组织形式、内容、时间、地点、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效果的评价手段、培训教师、培训费用等。以下重点对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1)培训目标
从素质角度来看,一个有能力的心理委员应该是:和蔼可亲,充满同情心;让前来寻求帮助的人主导谈话;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公开、清晰和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使用总结的技巧,及时对别人的诉说进行概括,表明你已经理解了别人的困难;明白权利所在和自身的局限;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改变,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明白保密原则是同伴辅导的核心。
从技巧角度来看,一个优秀的聆听者应该是:帮助同学更好地适应各种社会、学习和人际关系;协助同学进行决策,但不要帮他们拿主意;处理一些敏感问题。还强调聆听者要知道自己能力的局限,以及如何在必要的时候把寻求辅导的同学推荐给更高一级的专业人士。
(2)培训内容
在培训中,主要让心理委员学会:使用合适的倾听和问询技巧,让来寻求帮助的同学有机会倾诉自己的烦恼;在谈话中,要以参与者为主,即把焦点放在寻求帮助的同学身上;让人在联系寻求帮助时,最初就感觉到自己是受欢迎的,通过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的方式表现出心理委员愿意聆听;保持对参与训练的心理委员的决策风格和价值趋向的监测,保证他们不会因为这些因素而影响倾听和回应别人忧虑的能力;训练交流能力和清晰的表达能力,以开放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别人;识别什么时候是给予建设性意见的合适时机;留意一个人的过往经历、年龄特征、文化背景会影响到应对心理问题的态度;要明白相似的经历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味,这是掌握有效聆听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当一个人处于危机当中时或即将处于危机当中,辅导他们怎么控制自我,转化危机和处理危机;让倾诉者明白自身的能力和资源限制;列出一项资源清单,里面含有可提供的相关福利、咨询和医疗服务;知道何时应该寻求另外服务的协助,了解什么事情能够提高或降低处理过程的效率。
(3)培训方式
李波等的一项调查表明[2],在培训形式方面,短期或面授课程一般都强调使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理论讲授,咨询和治疗技术演练,现场个案示范、学员个案督导、自我体验、案例讨论等。
因为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好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发展性的问题,所以培训方式多以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为主。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利用团体动力学原理,从组建小组,到小组活动结束,使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形成和工作的整个过程。
团体辅导在心理委员培训中的探索尚属初步。今后如何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既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实现培训目标,又能在团体互动、相互合作中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并且能更加长久地把培训效果迁移到现实生活之中,还需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4.实施培训
培训实施中要解决管理的问题,因为培训的一切规划终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取得最优的培训效果,还需要管理的保障与落实。基于心理委员胜任力的校本培训的实施要求最佳的培训效果,培训过程中要进行经常性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训策略。培训结束时要对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这就需要进行培训评价。
(1)激发动机
心理教师要组织心理委员交流各自工作的收获和碰到的问题,特别要探讨同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心理委员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又能让心理委员学有所得、议有所获,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
(2)管理保障
构建一个心理辅导站和受训学生的工作网络。学校辅导站要发挥校级职能机构的龙头作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保持与心理委员的沟通与协调,即时反馈信息和进行指导。充分利用这支队伍的力量,与他们密切配合,以保证有效地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要为他们举办讲座,进行培训,鼓励他们进修相关专业,并提供必要的条件。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成为一种网络化系统工程,形成一种全校师生关心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3)策略运用
基于上述理论和培训内容与方式,可以运用以下的胜任特征培养策略:认知、了解、自我评估,技能练习、工作应用和后继支援。
①认知:让受训学生信服胜任力特征的存在,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运用胜任力干好工作的重要性。
②了解:即向受训学生解释胜任特征的概念,并教导他们如何在咨询实践中运用。
③自我评估:让受训学生经常将自身的能力和优秀心理委员对照并给予反馈,通过评估知晓自己胜任力现状,明了还存在的差距。
④技能练习:让受训学生在真实的咨询现场或十分真实的模拟状况中练习(如课堂或班级管理等实践中),并与标准有效心理委员的表现比较,及时给予指导,使之反复练习达到标准。
⑤工作应用:让受训学生设定目标发展行动计划,将新能力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⑥后继支援:鼓励其对新知识的运用,并强化巩固,如成立受训学生的联系组织,形成同类的团体以相互鼓励交流等。
5.效果评价
以上阶段培训工作结束以后要进行培训考核,因为本次培训以发展性团体辅导形式展开,所以主要是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
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简单地讲就是指团体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估。具体地讲,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总的团体目标实现的情况、团体成员的行为、看法的改进程度、个人对团体的满意度、团体成员间的融洽度以及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团体成员的持续影响度。对于方案的评估,可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即对受训学生进行“前测―后测”,了解学生培训前后有关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实际的训练效果;也可对受训学生和未受训学生进行“实验组―对照组”的对比测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估的方法,即运用“开放式问卷”,让学生自评学习和培训效果。
评估结束后,如果成绩合格,应该颁发聘书,并签订相关协议,成为心理委员。如果不合格,则列入候补名单。
在校本培训工作流程的理论框架下,为提升心理委员的胜任力,以发展性团体辅导的形式展开培训,提出了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其实,针对心理委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进行培训,如:名师指导式、课堂观摩式、案例分析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沙龙研讨式、行动研究式、网络交流式等。总之,心理委员的需求的多样性和培训内容的复杂性,决定校本培训方式必然是多样化的。在实际的运用中,则不必拘泥于某种方式的限制而走向教条化,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某项或交叉使用各种培训方式,在综合运用中有效发挥各种方式的作用,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的“校本”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7)
关键词:辈心理咨询员;培朋训;积极心理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专业人员匮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美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与革命。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vriend1969年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的中学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的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此后,朋辈心理咨询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1981年美国心理学者马歇尔夫提出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受到我国学者的认同,成为现在我国朋辈心理咨询的最常用概念。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
(一)朋辈心理咨询 (peer counseling)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马歇尔夫,1981)。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而言,它是一种“准心理咨询”(para counseling)。
(二)朋辈心理咨询员(peer counselor)
朋辈心理咨询员是指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接受特定的培训和信息,为朋辈提供心理援助和行为示范的人,以下简称朋辈咨询员。
(三)关于朋辈心理咨询员及其培训的研究概述
从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的国内文献检索看,近五年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多,集中发表于2006、2007年,研究对象以高校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朋辈心理咨询(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或模式,探索其作为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论依据、优缺点等;二是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如何开展进行探讨,具体有朋辈心理咨询(辅导)模式的构建,形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应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1.人的积极改变
所谓积极改变是指: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机遇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面对那些对能力提出要求的挑战并加以应对,并在整个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技能、能力以及力量。成功的自我改变者在他们尝试改变问题行为的过程中,会运用来自家庭、朋友以及自助群体的信任、接纳和社会支持[1]。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中要帮助咨询员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量和向积极的方面改变的能力,鼓励其体验积极改变后自身的自我成长,提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2.共同成长
朋辈咨询中的双方是同辈,遇到同类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应对问题的方法可借鉴的成分也就相对较多;加上双方相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相似的当下生活环境,使得朋辈咨询员更能从同辈人的角度与对方产生共情和同理,其自身对问题应付方式或提出的建议也更符合被帮助者的年龄、生活背景和处世方式。因为,在咨询过程中,朋辈咨询员可能因成功帮助对方而提高自我效能;也可能因遇到阻碍,而在和对方的共同探索过程中,促进自身应付方式和对问题态度的积极改变和成长。
(二)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设计从严格筛选学员、培养学员朋辈咨询员的角色意识入手,要求学员掌握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体验咨询过程,实操咨询技术,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贯穿个案讨论和个人成长训练。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学员理论与技术的专业成长过程,也是其个人成长的过程。
三、设计方案
培训目标:培训者掌握心理咨询的部分理论和技术,能进行个案的初次接待,初步识别来访者的问题程度,并视情况直接提供积极的帮助或劝导其至专业的咨询师处咨询(治疗)。
培训过程:培训过程分两个阶段72学时完成,方式为团体辅导、理论学习、案例讨论、模拟训练等。第一个阶段是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的后期安排朋辈咨询员做一些预约咨询接待的工作。第二阶段是进一步的个案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开始安排朋辈咨询员从事热线咨询电话、网上心理咨询等咨询工作。两个阶段各安排八次每次三学时(共计48学时)的理论学习、四次个案讨论(共计12学时)和四次个人成长(共计12学时)。
具体培训设计:
(一)第一阶段:朋辈心理咨询员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1.人员筛选
目的要求:筛选适合从事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
具体实施:通过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测量对报名学生进行选拔,测试后按照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对测量合格学生进行面谈选拔。
2.形成团队
目的要求:建立朋辈心理咨询员团队,让学员认识到咨询员团队对于咨询员自身专业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具体实施: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结合相关心理学理念,帮助学员培养团队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朋辈咨询员团队。
3.基本理念的确立和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等基本理论。帮助学员树立积极心理的理念,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原则。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介绍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4.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重点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原则、咨询关系的建立、各层次心理问题区别等。
5.案例练习
目的要求:让学员通过案例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
具体实施:通过列举心理咨询的案例(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特别是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性;通过列举各种心理问题让学员进行初步的识别,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区分开,知晓应将障碍和疾病者及时转介到专业咨询和治疗机构即可。
6.心理咨询初诊接待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首次接待来访者的技术要领,帮助学员掌握接待的礼仪、专业态度,介绍基本的谈话技巧并进行体验。
具体实施:分别模拟正确和错误的来访者接待过程,并分三人一组(咨询师、来访者、观察者)进行练习与体验。(此次培训后学员可参与咨询预约接待或助理咨询等体验。)
7.基础知识和技术培训——倾听、非言语技巧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技术的理论,掌握倾听、沟通、回应等技术和咨询中的非言语技巧。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倾听、回应等练习,留心非言语行为对助益性关系形成的影响等。
8.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问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基本的谈话技术和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来访者常在咨询中的提问,如搜集网上咨询的问题,让学员练习提问技巧,如:一般化技巧、例外询问等。
(二)第二阶段:进一步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技术
9.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共情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掌握共情技术。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共情练习。
10.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咨访关系再次体验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咨询关系的理论,了解咨询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咨询关系建立的技巧。
具体实施:从咨询员和来访者两个角度讨论咨询过程中如何与来访者建立助益性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获得积极改变。
11.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积极改变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积极心理咨询理论中关于积极改变的理念,了解在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都可以获得积极的改变。
具体实施:列举咨询个案(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讨论。
12.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助人自助与个人成长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过程、咨询效果和咨询师成长等部分的理论。
具体实施:进一步讲授咨询中助人者的角色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并进行一些自我成长活动,提升咨询员自我觉察能力。同时,帮助学员认识到朋辈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
13.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热线咨询电话接线及网上咨询接待
目的要求:学习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作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遇到的问题,讲授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技巧和注意点等。(本次培训后学生可参与热线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等)
14.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体验
目的要求: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了解团体辅导的理论
具体实施:让学生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主题设计为个人成长。
15.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理论和技术
目的要求:掌握简单的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学会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和方案。
具体实施:分享团体辅导的体验,进行提问,讲授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列举团体辅导设计方案,要求学员分组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及方案。
16.团体辅导实训
目的要求: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组织实施过程,掌握基本的成长性团体辅导技术。
具体实施:分小组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分享和点评。
(三)个案讨论、个人成长和督导
在第5、6、7、8、9、11、13、15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案讨论,在第1、2、3、4、10、12、14、16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人成长团体辅导。
将朋辈心理咨询员分配给学校有经验的专兼职咨询师,由咨询师从其开始从事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后每两周到三周或视需要为其作一次个案督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