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双体系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院ICU新生儿病房于200406~200706,共收治多胞胎、双胞胎早产儿62例,其中56例发生呼吸暂停。对呼吸暂停患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多胞胎和双胞胎早产儿中,3胞胎12例,双胞胎50例。出生体重最低670 g,平均体重1 660.3 g,胎龄最小24周,平均胎龄33.1周。62例早产儿中,4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13例RDS,而且出生体重愈少、胎龄愈小,呼吸暂停出现的越早,持续时间也越长,有6例为此应用呼吸机。发生呼吸暂停最少1~2次/d,最高达15~20次/d,且多发生在出生后的最初3~5 d内。
1.2 呼吸暂停和RDS发生的原因
①环境温度或体温过高、过低3例;②血糖高低4例;③血气值波动过大17例;④胃食管反流8例;⑤感染19例;⑥颈部过度伸、屈5例。
2 护理措施
2.1 有效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患儿不同,奶前给于仰卧位时在肩下置软垫,用两个小沙袋固定头部,避免颈部过度伸屈,头部可偏向一侧,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俯卧位可使肺部的气血比例趋于合理,血氧分压增加,而且俯卧位可防止胃食管反流吸入,安全性高[1]。本组15例采用俯卧位,患儿哭闹减轻,有安全感。喂养时床头抬高15~30°,防止胃食管反流。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①胃管喂养23例;②泵奶22例;③十二指肠喂养11例。
2.2 恢复自主呼吸
患儿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立即给予物理刺激:弹足底、托背呼吸、放置自制小水床等方法,以患儿出现呼吸动作、肤色转红为度。加大吸氧流量,清理呼吸道,通过刺激缓解呼吸暂停。上述方法无效时用呼吸囊面罩加压给氧,常很快好转。对频发的或原因不能去除的则尽早气管插管,本组上呼吸机治疗6例。
转贴于
2.3 合理用氧
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血气分析监测,根据临床表现及监测结果调整给氧方式及氧流量,主张低流量间断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 %~95 %,这样即避免了低氧状态又预防了氧中毒,有43例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吸氧方式:①鼻导管吸氧30例;②头涵吸氧8例;③开放式面罩吸氧5例。患儿吸氧前血氧饱和度在80 %~90 %,吸氧后血氧饱和度在90 %~95 %。
2.4 建立静脉通路
本组有42例应用氨茶碱静脉泵入,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输液速度,不得随意调节输液速度,特别是24 h维持输液,不能中途停止输液。
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监护仪报警及时发现呼吸暂停的先兆,给予及时急救护理。
2.6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给予体温监测,每2 h测1次体温。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使体温波动值不超过±0.5 ℃。体重<2 000 g的患儿入保温箱,体重在1 501~2 000 g者,暖箱温度在32~33 ℃;体重在1 001~1 500 g者,暖箱温度在33~34 ℃;体重<1 000 g,暖箱温度在34~35 ℃。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抢救的患儿,放在辐射台上,温度设在34~36 ℃,并加盖保温膜,防止空气对流,避免患儿体温下降。病情较轻,体重>2 000 g患儿,可以放在小床内,头部应带小绒帽。在保温箱,辐射台内患儿,注意温度探头的放置,防止被遮盖。②加强口腔护理:用2.5 %碳酸氢钠擦试口腔,2次/d,动作轻柔,发现口腔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③加强脐部护理:用碘伏消毒液2次/d擦试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无渗出,避免尿液浸湿脐部。④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温水擦试皮肤1次/d,及时更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防止臀红发生。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及处置前后必须洗手,为防止反复静脉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和增加感染的机会,主张用腋静脉留置针,体重<1 500 g者应用PICC导管[2]。本组患儿有5例出现鹅口疮,2例发生臀红,经过细心护理,均痊愈。
本组呼吸暂停的56例早产儿,经过护士的精心护理、密切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治愈49例,放弃治疗7例(因经济条件),护理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张跃娟. 不同卧位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9091.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观、室内设计、项目制教学
一、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构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达教学内容,主张以“学”和“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并非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获得,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学习伙伴的协同,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获得。[1]项目制教学正是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倡导的符合学习主体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项目制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建构性学习模式,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求知。项目制教学的过程是以项目为导向,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的过程。[2]项目制教学的实施按照设计工作的过程和各阶段的任务展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基于职业的创新、沟通、协调、就业等能力。与传统的课程制教学相比,项目制教学变知识储备为知识的应用,变以教材为中心为以项目为中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知识的传授为经验的传授。
二、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我校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制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执行办法。下面以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的“综合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为例,进行介绍与分析。首先,教师需要落实真实的课题。此次课程,我们在比较之后选择与我校合作的云堡互联图书馆创意园区的创客空间室内设计项目为课题。在公布课题的环节,除了教师解题,还邀请甲方直接面对学生任务书并解答学生的疑问。课程期间,统一安排学生两次到基地现场:第一次是任务书以后,要求学生带着图纸和卷尺,到现场体验空间,了解其朝向、通风、采光等因素,认识其结构、材料、构造等特点,并对图纸中不明之处进行踏勘和测绘;第二次是在设计中期,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初步方案,到现场再次进行复核,进一步明确细节问题,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课程期间,学生也会根据各自需要,在与甲方沟通之后,单独前往工地熟悉情况。有了这样的真实的课题,就能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课程安排上,我们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先讲原理课再做设计的做法,开课以后直接公布课题,进入项目操作流程,而室内设计原理的内容只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次提纲挈领的讲课,主要要求学生进行自习。项目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到,整个课程被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项目是整个课程的主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或被灌输的对象,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在这次课程中,我们执行了本校任课教师与行业设计师的双师组合模式,本校任课教师重点负责安排教学进度、执行教学计划并导入设计理论,行业设计师则将设计前沿信息和实战经验带给学生,两位老师同时辅导学生,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图3)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和学生设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我们还安排了三次集中讲课(室内设计原理、材料与构造、照明设计),其中材料与构造和照明设计部分分别由这两门课程的任课老师主讲,并结合此次项目开展讨论。此外,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做了两次专题讲座。一次邀请甲方建筑师介绍创意园区和众创空间的市场发展趋势和优秀设计案例,另一次邀请设计公司的外籍设计总监介绍创意空间设计中的创意思维,从设计实践讲起,为学生们归纳出有效的思维方法。(图4)这种讲课和讲座,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受学生欢迎,效果非常好。“综合室内设计”是一门3学分54课时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加上基地踏勘、讲座、成果汇报等内容,实际师生在一起进行教与学达到80课时以上,历时16周。在如此长的战线上,除了课题和成果汇报两个首尾节点,我们还安排了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两次汇报,以达到控制教学进度的目的。最后,项目制教学课程的考核重点关注过程和能力。从项目启动开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都会被记录下来作为平时成绩。从学习的角度来说,知识建构的过程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将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提高到40%。在最终成果汇报中,我们邀请来自行业的设计师、来自高校的教师、项目的甲方和任课教师组成四人团队,共同评分。评分标准综合考虑设计概念的创新性(15%)、设计方案的可行性(15%)、设计成果的完整性(20%)、设计研究的专业性(15%)、图纸表达的规范性(20%)、汇报演讲的技巧性(15%)等六个方面,努力使评分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本次课程的最终成果,还评出了一、二、三等奖,由甲方颁发证书与奖金,获奖方案作为甲方的设计咨询方案,后期采用与深化设计则另行安排。
三、教学成果
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制教学实施以来,从我们教师和学生交流中得到的反馈信息、学生作品参赛所获得的成绩、就业单位对实习生或毕业生的认可度、教育界同行和行业内同人参与我们教学活动后的评价来看,项目制教学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项目制教学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室内设计的整个流程了然于胸,学会了在大胆创新和可行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出让甲方满意的方案。汇报环节锻炼了学生表达的勇气和能力。整个项目操作下来所获得的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工作非常重要。在“综合室内设计”课程结束之后,我们给两个班级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学生参与该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数据了解到:(1)95.6%的学生清楚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2)78%的学生在课程开始时觉得不太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觉得没有必要安排得这么复杂,但是通过项目制教学课程的学习后,89.7%的学生觉得大有收获;(3)学生通过项目制教学课程的学习之后,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6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改善,74.1%的学生认为抵抗挫折的能力增强;86.3%的学生感到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72.5%的学生感到对室内设计职业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职业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次,项目制教学获得的成果过程清晰、内容完整、图纸表达规范,既有创新概念,又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这些作品除了获得甲方的设计评奖,还在上海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和汇创青春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奖项,教师和专业也分别多次获得指导奖和组织奖。但是,项目制教学因为以真实项目为课题,无法参加一部分指定命题的赛事,略有遗憾。再次,项目制教学对本专业的就业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全校二十几个专业方向中,室内设计专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前三,设计公司对本专业实习生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很高,有进一步的人才需求。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次项目制教学的成果汇报环节,都有参与评分的设计总监和甲方单位,直接和学生谈妥工作签约事宜。最后,最重要的是,在整个项目制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中心和主体,在独立的实践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技能、能力三合一的完整体系,这正是项目制教学的目标。
四、特色与优势
1.分析任务
首先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填报要求提供几个对应的案例,而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国际商务实训室,利用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讨论项目的基本情况,如该批货物的监管方式、商品编码、监管条件等,并分析该批货物的报关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确定任务目标
通过分析任务,找到任务目标,即新授课程的重点内容。以“贸易方式”栏目为例,通过任务分析,确定案例中的货物为一般贸易进口货物、来料加工项下进口料件、进料加工项下出口成品、特定减免税设备进口,任务目标是如何完成这几项货物“贸易方式”栏目的填报。
3.任务实施过程
在任务驱动下,小组成员间自行分配任务,根据教材资源及网络资源,成员之间边讨论边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提问。完成各项任务后,每组提交纸质填报结果并汇报报关单填制思路。通过汇报,小组之间可取长补短、相互点评,最终由教师点评并公布正确答案。在完成单个栏目学习之后,学期末还会给学生安排一个专业综合实训,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训将设置8个实际案例,并提供全套业务单据,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并完成报关单中所有栏目的填制。实训除了考察报关单的填制技能,也将同时提高学生检验商品编码的查询能力以及完整汇报货物报关流程的业务能力。在实训的最后一天,每组通过抽签选取一个案例,进而汇报该案例中涉及货物的报关单填制结果、商品编码查询依据及报关流程。
二、任务型教学的注意事项
1.任务的选取
对于任务型教学,任务的选取是首先需要被关注的环节。无论是跟学任务还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选取的任务都应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商品和具体业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设定的任务难度应从易至难地过渡。如首先设定一个内资企业投资总额外进口一般货物的案例,再设定一个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内进口一批减免税设备的案例,最后可设定一个加工贸易企业同时进口一批来料加工料件和不作价设备的案例。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既包含了一节课中所有的知识要点,也使学生通过横向比较案例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专业技能。
2.双导师制建设
任务型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师要求较高,除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就报关专业而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存在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不妨采取“双导师制”进行专业课教学,即一门专业课除了由专业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外,还邀请企业的部门经理或行业精英做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或配合指导专业实训。通过与企业导师的积极互动,可以使学生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
3.教材的开发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色彩构成;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04-02
《色彩构成》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构成设计专业基础框架的支点之一。《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色彩构成》课程中应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之一。
一、《色彩构成》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训两部分,由教师先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讲解,接着进行举例分析,最后布置作业练习。这样的教学过程长久以来一成不变的充斥着整个教学环节。《色彩构成》是一门非常强调动手的课程,前期理论知识过多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的作业练习多数是仅从本门课程出发做的练习,与每个具体专业方向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让学生觉得这门课没有必要学,失去学习的主动性;通常色彩构成作业训练成果只是通过纸材进行表现,具有很多局限性,加上时间有限,必然会产生不理想的效果。以上这些情况均以说明,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模块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是必然的,更是必需的。
二、项目教学法概况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非常适合职业技术教育。它是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投入项目规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动手创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阅历、人际交往、诚实守信等综合素质。
三、具体实施过程
(一)确定项目目标
由于《色彩构成》课程是不同艺术设计专业都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因此该课程在项目教学法应用中,应该首先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设定项目目标,比如:视觉传达专业可以设定广告传单色彩设计为项目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以设定卧室色彩设计为项目目标;动漫设计专业可以设定人物角彩设计为项目目标等。这样让学生明确此课程与后续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更积极主动地投入下面的学习中去,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制定项目过程
1.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
项目的实施不是某一位同学能够独立完成的,因此要把学生划分为小组,进行不同分工实施完成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教师划分小组的前提是合理与优势互补原则,在分组前应通过一个小测试,例如搜集一幅自己最喜爱的广告、用色彩表现季节变化等,了解每位学生现有的色彩表现能力。依据色彩表现能力高中低的标准,把全班学生进行均分,约4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各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交流、互帮互助。
2.搜集资料
《色彩构成》是基础课程,但制定的项目却涉及后续专业课的内容,因此该课程项目实施的目标分为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阶段性目标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色彩的分析理解和设计创新表现,最终目标是达到后续专业课知识要求。在没有专业课程进入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搜集针对项目任务的资料是必要的,然后由组长进行资料汇总工作。
3.理论学习
色彩构成中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是需要学习的,例如:色彩三要素,色彩对比与调和,色彩情感表现,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可以设计成四大主要项目模块,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创造。在第一个色彩三要素应用模块中,首先让学生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础知识;其次让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找到有关色彩三要素应用的实例,并加以分析;最后按着自己对色彩三要素的掌握,进行项目设计。在第二个色彩对比与调和应用模块、第三个色彩情感表现应用模块及第四个色彩的采集与重构应用模块中,均沿用第一模块中的三步骤,只是在后续模块训练中可贯穿之前模块训练中的内容,还可以对之前项目制作成果进行修改。
4.小组讨论制作
这是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显著的区别。在每个项目模块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步骤的开始和结束,都要求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过程记录下来,由组长汇报。然后按照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具体制作,制作过程中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挑选创意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创意任务;其次,挑选色彩搭配感觉较好的同学绘制设计草图,确定色彩搭配;再次,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手绘突出的同学或对软件操作熟练的同学进行具体制作;最后,由语言表达较优秀的同学对最终项目成果进行汇报。同时,不同小组之间可以交流讨论。该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边做边思考的研究性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
5.教师指导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位置由台前转到幕后,教师的教学由“主”转成“辅”,教师的话语由多转成少。难道教师不重要了吗?不是的,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是主导,是整个项目的掌控者,因此对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色彩构成》课程的项目制定也是本着实践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应从事过项目设计,最好是双师型教师,也可以通过挂职锻炼、承接社会项目等方式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或者聘请行业中有能力的设计师担任指导教师。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每个模块的开始和结尾,教师要定期跟进检查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听取汇报,查看讨论记录,对中间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让学生动脑解决。在阶段小结交流会上,教师要对之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帮助学生理清后续发展思路,对阶段性成果提出建设性意见,使项目设计成果在不断修改中得到完善。
6.评价
项目完成后,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检验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法。由于项目教学法重在强调学习过程,因此评价体系可以依据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进行分类评价,这样更客观准确有针对性。《色彩构成》课程的评价体系按照四个模块分类进行,四个模块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该模块基础知识概念的学习及重难点掌握;实例分析报告中对该模块知识在实例中应用的理解程度;项目设计作品创意、色彩表达、该模块知识的具体应用;小组协作精神;材料搜集整合;汇报情况等。除此之外,评价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等形式。对于进步快、创新能力较强、协作性好的小组和个人提出表扬,可以通过发放荣誉证书或奖品的形式进行鼓励。
7.项目成果展示
项目结束后,项目实施小组以汇报会的形式将项目成果向学院师生进行汇报展示。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汇报人,阐述本组项目成果的选题、设计创意、色彩表现、制作过程以及实施过程。对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查找不足。
8.收获和不足
项目教学法给《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带来可喜的变化,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学会了主动思考、协作、交流,增加了学习兴趣和热情,改变了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提升了专业水平和社会能力。教师通过开展项目实践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大胆尝试新方法,调整新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促进学校双师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我们应该看到此次项目教学在促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在类似《色彩构成》这样的基础课中应用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与在专业综合课中的应用效果相比不显著;对指导教师而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基础课教师不仅掌握本门课内容,还要对整个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掌控,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指导,这样会导致教师备课时间和内容增加,出现不适应;对学生而言,突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可能比较茫然,动手操作虽然能带来兴趣和热情,但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出现懈怠情绪,这些都需要指导教师进行及时鼓励和有效引导。
四、结语
在高职《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快速形成较强的专业技能,让零距离就业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马骏.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科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10).
[2]叶圣燕.项目教学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和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3]季良平.项目教学法在艺术设计综合实训课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07,(12).
[4]李梦玲.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2,(6).
[5]廖丽,张党省,李霞.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
[6]郭联红.浅议“项目教学法”在职教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农业,2009,(8).
2020年4月26日
一、上周工作总结
根据党委组织部《关于加强班组党员覆盖工作的通知》要求,梳理了党支部班组党员情况。目前,党支部党员总数为41名,班组党员21名,占比51.2%,四个班组中党员比例分别为23.53%、27.78%、38.89%、27.78%。没有党员空白班组。今后将从班组长、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35岁以下管理人员四个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推进党员“双培”工程。
二、本周工作安排
1. 结合公司提质增效方案,编制运行部具体落实方案,准备汇报;
2. 做好2020年物业和采暖费补贴申报工作;
3. 按照公司《关于开展2020年网络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终端计算机自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