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理想

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们就对什么是教育、如何实施教育、如何达到理想的教育和实现教育的理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可以说,人类的教育史是一部探索理想教育的追求史,是一部追求教育理想的探索史。

1翻开今天有关教育的文章和书籍,可将其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对过去教育的反思和总结;二是对现实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三是对未来教育的憧憬和向往。然而无论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教育的论述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体现时代的特点。尽管从实际上来看,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对教育各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标准,但无不与其所处的时代相联系。同时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民族的差异、的差异,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这些无不说明教育及教育理想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世纪更替,不断推进的全球化历程正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全面和深刻的影响。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高涨。近几年听到的两种声音特别响,一是一边倒的对中国教育的大批判,社会已达成了与传统教育彻底决裂、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的共识;二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响亮口号。然而,杨振宁教授却说过,他很幸运地既学习了祖国传统教育中的“推演法”,又学到了美国的“归纳法”,两种方法使他获得了成功。全球化时代使中国教育面临战略选择,与国际教育接轨是我们必然的选择,然而接轨首先遇到拿什么去接和接什么轨的问题。譬如美国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而我国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的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怎样接轨?正如柳斌同志所说:“我看在人生观、价值观这个问题上,是无法接轨的”。

对中国今天的教育我们必须用与时俱进的精神确立时展观点,正确评估我国现实的教育,全面认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该向何处去的问题。固步自封固然要不得,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全球发展的趋势;但“全盘西化”同样是有害的。布什政府以唯一全票通过的法案即是以学习中国基础教育为主的教育法案。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新世纪之初审视我国的教育,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和历史观,不要因为没有大陆本土人获得“诺贝尔奖”而难以释怀,也不要因为常常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而一俊遮百丑,更不要因为外国人说“你们的教科书比我们的厚,你们的题目比我们的难,但你们必须买我们的货”而耿耿于怀。因没人获得诺贝尔奖而否认中国的基础教育,或因常常获奥赛金牌而沾沾自喜都不利于我们对今天教育的深刻反思。

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现实中国的教育即充满着矛盾:教育培养目标与对教育评估的严重脱节;教育的为社会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功能与现实生活中研究社会、研究学生不够的矛盾突出;基础教育不重视学生的基础只重视分数和升学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社会用人制度中重文凭,重学历而轻能力的现象仍随处可见;教育领域中的反教育现象、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还没有完全根除,所有这些使人们对现实的教育和理想的教育产生了诸多疑问。

今天的只是现实,理想永远高于现实。失去理想犹如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失去了航标一样是十分危险的。“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对教育及理想的思想须多些理性,少些浮躁,少些功利。新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实施意见中指出,2000年以后,再用若干年时间,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则要求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要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最大的障碍不是资源问题,不是资金问题,甚至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十几亿人的素质问题。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管理目标,选择适宜的管理模式。近几年,在上述方面许多地方出现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只是我们必须明确学习借鉴别人的东西,如现成的教学模式、管理经验等,不如学习别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的精神和不断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精神。

基础教育范文第2篇

信息科技基础教育是构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力量。在信息科技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代接轨。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遵从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及时把教材中陈旧过时的内容替换为贴近学生生活、契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并把这些新内容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信息科技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许有人会问,和高中学生讲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概念是不是太高深了?其实不然。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怎样的方式讲”以及“讲到什么程度”。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允许(实际上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只能“知其然”的内容。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开阔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其深入探索的兴趣。以物联网为例: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把物联网中与传感器相关的知识穿插到计算机硬件部分进行讲解,把物联网中与组网相关的内容穿插到计算机网络部分作为补充,把物联网中网络节点上运行的软件作为计算机软件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比较基本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享生活中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应用,从中体会物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捷。

二、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

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网络如此发达,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学习最新知识。这种想法虽好,却过于理想化。

首先,网络上罗列的诸多词条并不都是由权威机构编辑的,其科学性、系统性值得商榷。其次,网站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判断筛选能力,往往很难找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此外,学生搜索资料的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能够迅速锁定目标,但有些学生尽管知道网上有丰富资源却不知该从何入手。因此,完全依靠学生自学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丰富的网络资源需要教师的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值得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不仅仅是丰富的资源,更应该是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变。譬如初学编程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而Scratch这一开源、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它不同于传统的VB、C++等语言,而是以直观形象的积木式指令替代了枯燥、难以记忆的代码指令,使学生在程序设计的学习中不再纠缠于某种具体语言的语法细节。

在此前提下,程序设计教学的培养目标也从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转向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并不仅仅限于编程,它强调的是用算法思想解决人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形成一种“人”的思维方式。比如在生活中,到达某个地点应如何选择线路、在超市结账时该排哪个队、在有多个任务时如何分配先后顺序等。

三、教学环境应与时俱进

从信息技术角度讲,“云时代”的到来为信息科技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众所周知,计算机房的管理历来是困扰教师的问题之一。公共机房不仅容易感染计算机病毒,而且噪声、辐射污染非常严重,但“桌面云”技术的出现将改变这一现状。“桌面云”基于云计算技术,通过瘦客户端或者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来访问驻留在服务器端的个人桌面及各类应用,并且用户体验和使用传统个人电脑是一模一样的。有了“桌面云”,就不必再为计算机房内的每台计算机都架设主机,只需要配备客户端和相应I/O设备即可,其他所有软硬件资源都可以在服务器端进行分配。这种新型的计算机房解决方案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大大降低了噪声和辐射污染,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与教职人员的身心健康。

基础教育范文第3篇

一、当前南疆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年底,南疆五地州九年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量达94063名,根据目前学生数量与教师数量配备比例,尚缺教师16952名,尤其是广大农牧区教师缺编更为严重,其中,双语教师缺3651名。在教师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教师队伍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中小学理科(数、理、化)和艺术类(体、音、美)教师、英语和计算机教师短缺较为严重。南疆幼儿双语教学资源也极度匮乏,无论在“硬件”设施条件还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都亟待加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编教师工资目前由自治区财政负担,每月均能保证工资足额到位,按**年教师人均月薪1286元计算,南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年工资总额约为14.5亿元。由于教师短缺,各地州自行招聘了约5200名不在编的代课教师,这部分代课教师工资由各地县财政解决。

教师“进出口”渠道不通畅。南疆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仅占教师总量的5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更低,招录教师成为了某些地方安置就业的渠道,一些有一定文化的企业下岗职工也被招进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的微观主体——学校基本上无用人自,只能被动地等待上级人事部门分配教师,并且只要分配来的人无论能否胜任教学岗位都必须接收。缺乏教师退出机制,对于确实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人员,人事和教育部门无法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或转岗至其他部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知识更新尤其是教师的知识更新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南疆教师总量不足,各地财政十分困难,培训经费短缺,大多数教师多年未能接受正常培训再教育,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很大。

南疆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于区内其他地区,与内地发展水平更是相差甚远,教师收入水平和待遇又不高,使得南疆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据调查,仅**年和田、阿克苏、巴音郭楞等三个地州就流失优秀骨干教师696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南疆各地州需要越来越多的懂汉语的技术人才,目前南疆许多少数民族家庭逐步意识到了学汉语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双语学校或汉语学校读书,但南疆双语教师极度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影响到了双语教学的开展。还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入汉族学校读书,使得南疆汉语完全中学教室非常拥挤,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提高南疆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针对南疆基础教育的实际状况,在继续加强南疆贫困地区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继续完善对学生的补助、补贴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对提高南疆地区教育质量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增加合格教师总量,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

自治区新增教师编制重点应向南疆倾斜,主要用于增补双语教师和理科、艺术类教师。在招录教师时,应本着“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原则,面向全疆、乃至于全国招聘热爱新疆、立志投身于新疆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充实到南疆教师队伍中。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南疆工作,对到南疆从事教师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由中央或自治区财政给予偿还。把大中城市教师到基层、到农村学校任教,作为教师中级和高级职称评定的条件。在自治区近期确定的新增5%教育人才储备编制中,重点用于增加南疆地区双语教师(包括双语幼儿教师)、理科、艺术类教师的储备。

(二)加大对南疆支教力度

建议组织乌鲁木齐市“百人教师支教团”,将乌鲁木齐市已退休、身体状况好、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组织起来,赴南疆五地州开展支教活动,重点是对南疆地区民族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汉语授课水平,乌鲁木齐市财政拨专款提供支教老师生活补助费、往返差费等,支教所在地为支教教师提供基本生活、工作条件。加大内地对口援疆支教力度,尽可能多的增加援疆支教人员数量。继续鼓励、支持和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南疆支教。

(三)增加对南疆教育的财政投入

逐步提高南疆基础教育阶段在职教师工资待遇,使其收入达到我国中部地区教师工资收入的水平。目前自治区财力与事权仍不适应,建议这部分工资由自治区向国家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解决。将自治区财政原来支付南疆教师工资的一部分,继续用于南疆教师培训、退休教师工资支付和幼儿双语教育等。

(四)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畅通教师队伍进出渠道

赋予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定的录用教师自,在人事部门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前提下,在录用教师时,采取学校拟定招收课目教师、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学校共同考核、人事部门监督的方式,使招录人员能够胜任教师工作并适合学校的需要。对南疆基础教育已经在编的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和整顿,对那些经过继续教育、培训后仍然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人员,制定教师退出机制,劝其离开教师工作岗位。

(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解决南疆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积极调整大专院校学科设置。建议从今年起,逐步增加师范类院校双语、理科、艺术类等专业科目招生数量,可否考虑今年立即增加面向南疆的体、音、美二年制大专班,进一步加大民族教师培训力度。

(六)加大双语教学的推进力度

要从组织上、制度上全力推进双语教学,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双语教学的氛围,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鼓励民考汉或学维语专业的汉族学生毕业生到南疆教师队伍中去。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继续稳步推进民汉合校。建议在南疆五地州中心城市各新建一所汉语完全中学,缓解当前南疆汉语系学校班级拥挤现象,以满足众多民族学生上汉语学校的需求。

(七)重视并加强幼儿双语教学

根据新疆特殊情况,建议申请国家将我区幼儿双语教学纳入基础教育范畴,扩大九年义务教育时段,把幼儿双语教师纳入基础教育教师编制当中。建议自治区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加强南疆公立双语幼儿园建设。

基础教育范文第4篇

多少年来,小学重视语文、数学,初中重视语、数、外,高中重视语、数、外、物、化,这个思维定势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升学成绩依然是基础教育学校的生命线,为了让学生能够考个好分数,依然不假思索地钟爱着这些“主科”。而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有了“主科”与“副科”之分的基础教育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主副科分界明显

从师资安排上,主科教师都是业务精干,精力旺盛的教师,而副科则是年龄比较大的或者是从主科中转换出来的教师;从时间分配上,主科集中在上午,副科则集中在下午;常规考核上,主科有严格的要求,副科则相对比较宽松;从教师观念上,主科教师都想能够给学生一个好分数,充满竞争,副科教师则只是希望课堂是安全的就够了,得过且过。

基础教育中,特别是7——9年级生物、地理、综合实践等所谓“副科”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上课学生一片倒或课堂一团遭的现象。因为教师缺乏了对课堂的必要的管理,学生也缺少了对老师的尊重。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照本宣科,二是干脆上自习课。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副科”现象。究其原因——“副科”不影响升学成绩,于是为所谓主科让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科学习当中。

二、如何克服分界

1、充分理解课程的含义与价值

严格说来,国家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制度等。从狭义上来说,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无论广义的国家课程还是狭义的国家课程,都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因此国家课程将保证所有学生都享有在一定领域内的学习权利,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只片面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新观念。从这些我们明确了学校课程没有主科与副科,每个学科的设置都是为学生成长服务。

2、从制度上强化“副科”管理

学校需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求,充分尊重课程设置,尊重学科教师。开齐开足是执行的前提,强化课程管理是必要的手段。从学校的层面提升“副科”的地位,转变考分管理模式,重视建立育人学科体系,课程育人是学校教育必要手段。重视课程领导,提升育人质量。

学生们开始反抗旧的教学观念了,他们用对学习的淡漠来表示反抗,他们用厌学、辍学表示反抗。作为教育者,不得不反思。新的时期的教育是“大众教育”的时期,学校选择学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学生选择学校的时代早已到来。我们该如何才能留住学生?我们要为什么教?学生要为什么学?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只会使用权读书变得乏味无比。不要说吸引学生读书了,甚至避之而不及。我们要为教给学生生存而教,我们要为教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而教。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用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用的学习。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苍白无力,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的思想,无论语、数、外还是政、史、地,还是音、体、美等等,每一科都是使学生走上社会,更好地生存的重要学科。有的学生喜欢语文,有的学生喜欢数学,有的学生喜欢政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弱项。如果他的强项得到发展,受到肯定,他会感觉到上学生活的美好,也就不再产生厌学、辍学的念头。再者,如果我们重视全面发展,学校生活势必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生活肯定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样必定能留住更多的学生。

3、从认识上彻底改变

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后的班级成绩分析单上是没有出现副科的,只因其考试不占分,考好考坏无所谓,自然就不要分析以助改正了。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懈怠自己从事的东西,根

转贴于

本不能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实现自我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其在学校的一切工作,当然包括学校安排的教学之外的工作。既然自己所教的学科被冷落,副科老师就不会倾情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不做的就不做了,慢慢地他们成了学校里“最潇洒”的人。主科老师见其如此轻松,而自己又如此繁重,在收入上又没有显著的差别,心中怎会不起波澜呢?产生巨大的反差呢?

4、从尊重自己开始,尊重学生

基础教育学校,在生源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副科”教师没有严格的要求下,学生学习松散、懒得,行为习惯自己就差,对老师那份尊重自然消失,学生相应的行为习惯也能很难养成。

凡是开设的课程都有存在的价值,不管是什么原因从事“副科”教学的教师,首先是必须尊重自己。认真对待自己这份工作,从学生管理到课堂教学做到精益求精,能充分展示一个教师的风采,能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必要的营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分数,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所有课程就是成长的一个标准的量标。

5、从学科特点做出特色

“副科”没有升学分数压力,正是这些学科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做出特色。如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究,能够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综合实践课程更是如此,让学生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模式中蜕变,充分发挥实践课程的特色。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等综合能力。

基础教育范文第5篇

一、探究能力的形成源于孩提时代的好奇心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探究之源”,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许许多多著名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像达尔文从小就对花鸟虫鱼很痴迷,正是这种强烈地好奇心,才造就了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正如英国著名诗人帕德尔所描述地:“日记中记载着他的真实生活。他有着最惊人的好奇感。他总是在思考‘这到底怎么回事?’,好奇心塑成了他的一切。”没有好奇心,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中国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也是充满好奇心,他爬山时无意中被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划伤了手,鲁班觉得很奇怪,一根柔软的小草为何能割破手?正是这种强烈地好奇心,促使鲁班发明了人们广泛使用的锯。现在高中积极推进新课改,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探究意识的源头在哪里?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而言,人在五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到七岁时下降为10%,而八岁以后就剩下2%的创造力了。教育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曾说:“所有的孩子生下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他们生命最初六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儿童从一出生就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探究是儿童的天性与本能。儿童时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最好时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源于儿童时期的好学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

1.好奇。小学生好奇心很强,为什么之类的提问特别多,遇到任何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特殊的事物,都要问个没完。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2.好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自制力较差。如果教师所进行的教学缺乏新鲜感和强烈的刺激,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慢慢地分散。

3.好胜。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还特别容易激动。如受到教师表扬会喜形于色,受到批评则表现灰心丧气。

4.好学。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喜欢追根究底,学习兴趣浓厚,喜欢读书,要求上进。但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人天生就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争强好胜的本性,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的人形象地描述中国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小学教育是圈养,中学教育是填鸭,高中教育是题海,大学教育是放养!这种“圈养”、“填鸭”、“题海”等连续教学“组合拳”,会逐渐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厌学逃学,当今应试教育硝烟弥漫,生源战、信息战、题海战相当惨烈,高考升学压力异常激烈。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会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保护好、爱护好并长久保持好这种浓厚地学习兴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三、良好品德的养成源于从小培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