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教育

学生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教育

学生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辍学;控辍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课题自2002年立项后,在原有对部分县调查的基础上,又对中西部地区的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涉及13个县区、130余所学校。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采用问卷、座谈、个案访谈等方法,深入农村,实地调查县教育局的领导及有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乡(镇)政府的领导、中学校长、教师、在校学生、辍学学生以及辍学生家长,尽其所能地把握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情况和相关数据,通过分析,解读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原因,探讨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把握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提高人们对控辍迫切性的熟悉及控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数字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县或学校辍学现象触目惊心,令人堪忧。吉林省A县1999级初中学生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6.88%,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高达71.93%;B县2000级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为48.5%。黑龙江省某县1999年入学的四年制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67.86%,其中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34.7%,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为80.85%。抽样调查河北省某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2.97%,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为60.87%。随机抽取河南省某县三个乡镇1999年入学的初中学生,辍学率最低的为34.62%,最高的为64.31%,平均为42.68%。随机抽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县三所学校,辍学率最低的为7.6%,最高的为50%。某旗1999级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22.921%。(本文数据均参见《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此外,农村初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隐性辍学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家长反对其离开学校等原因,而留在学校,但不追求完成学业,也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而是只等着拿个毕业证。

这里显示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状况,虽然只是我国部分县的部分学校的情况,但是其他许多农村学校,同这些学校处在同一环境中,有着大致相同的背景,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应引起有关方面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们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个方面,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厌学

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非凡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构成一种威胁。

“应试教育”对农村影响比较突出,在调查中,73%的教师认为农村学校仍以升学为主,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惟一指标也是升学率,多数县把各乡镇的中考升学率放在首位。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调查的辍学生中,多数认为自己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学习压力经常压得学生没有自由的喘息时间,除了晚作业外,很多学校都增加了午作业。对辍学生调查显示,由于考试压力而辍学的占89%,对在校生调查“学生辍学原因”时,认为考试压力大和学习太累失去了信心的,分别为89%和82%。

学困生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行为异常敏感,不仅易受伤害,而且极度自卑,在家中还会经常受到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家长的伤害。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有什么比离开学校更好的逃避方法呢?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又很严厉,家长看到成绩后表现出失望和不满,致使学生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学业。

初中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学习没有爱好。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至少7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学生说,一科还没有学明白,其他学科的内容就又上来了,似乎有学不完的内容在等着自己,时间长了对学习的爱好逐渐减少,越来越觉得学习是—种负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科目是英语、代数、几何。调查发现,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例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英语是在小学学两年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很多地区几乎所有的村级小学和部分中心校的学生没有英语基础,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代数和几何分开进行的,许多学生不适应,认为代数和几何很难学。另外,农村师资质量不高,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生的爱好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爱好和积极性。另外,据在内蒙某旗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反映,有74%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不好,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爱好而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观念落后、错位

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长期落后、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待遇,作为父辈的农民,受尽了一辈子的煎熬,他们认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的价值追求。但应试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伤害比希望大得多。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农民普遍认为,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假如“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能看个报、写个信就行了”,“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

高等学校扩招之初,农民对改变子女命运、跳出“农门”又有了一线希望,但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希望又一次破灭。高等学校扩招后,毕业生大量增加,现有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就业人群,加之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散落在社会无所事事,非凡是家在农村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家长无权无钱,找不到“后门”,只好赋闲在家。以前初中毕业后,如能考上中师、中专,也能分配,找到工作,现在连大专毕业生找工作都困难,何况中师、中专呢!因此,许多家长产生了供子女读书不划算的想法。农民认为,“既然上学学习已经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何必再去读书”,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贴补家用。可以说,农民的这种观念,对初中学生辍学影响非常大,但也有不少农民,由于子女学习好,跳出农门的希望很大,就是举债供子女读书也是愿意的。

农民重男轻女思想仍比较严重,并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男女孩间,男孩优先,女孩次之,认为女孩早晚都要嫁出去,是人家的人,供其读书无用,导致辍学学生中女童多于男童。

在这种环境下,有的农村地区“读书无用”、“文盲无害”的错误思想比较流行,致使某些家长不积极或拒送子女上学读书。对在校生问卷调查中显示,赞同“读书无用论”观点的占75%;对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8%的辍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对它的影响很大和比较大;教师问卷中有62%的人认为现在“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很盛行。

从调查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观念的弊障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长期以来,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很少,农村文化处于贫困化状态。文化的贫困,强化了农村的落后观念,催化着与农村建设相错位观念的滋生,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同时反过来,这种情况又会造成农村更加贫困的文化,进而又“催化”着新的初中辍学学生。这种循环还在恶性地进行着。

(三)农村教育缺失

农村学校教育还远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没有成为教育的实际行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一句空话。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惟一尺度,作为奖惩学校和教师的基本依据。访谈时学生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合格率和升学率,很多学校让教师动员学习不好的学生退学,有一些学生就是因为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校为了保证合格率和升学率而被劝退的。

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时有伤害学生的行为发生。近些年农村教师学历有所提高,但是,教师的实际学识水平、能力和思想素质与其学历并不完全相当,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有不少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并不高,内蒙某旗有40%的初中教师取得大专学历,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只有8—9%,从专业技术职称看,初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只占本旗教职工总数的32%,而城镇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占教职工总数的70%,农村初中初级职称占55%,城镇初级职称占28%。长期以来,农村送出去的本科生回不来,专科生分配回来的少,许多专任教师只能通过成人或自学考试取得合格学历。几乎有一半的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尤其是英语和信息技术课异常薄弱,大都是“半路出家”,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氛围差、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态度不好,学生普遍希望教师对待学生要平等、关心,不要讽刺、说难听的话,并且“不要为一点小事而惩罚学生”。在教师问卷中,有72%的教师认为“学校中存在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调查发现,非人性化治理导致教师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创造力。被调查的教师说:“治理太苛刻了,我们的工资有30%预先扣着……迟到、请假都要扣工资,而早来、晚归、加班却不加工资”;“我们的周末、假期被各种各样的考试、继续教育挤满,不管有没有用,不管有没有效,反正就要考你”;“学校要求教案必须按统一的格式写满四页,写得不满不合格,格式稍与规定有出入就不合格”。机械的评价方式,很难为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创造好的环境,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但其付出与效果却不成比例。非人性化的治理和评价,使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心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在对教师进行调查时,对“若有可能,你是否愿意调离教师工作岗位?”一题的回答,某地区被调查教师中竟有82%回答很愿意和愿意,只有6%的人愿意坚持留在自己岗位上。有一位教师说,“我们天天盼,盼快点到五十,到五十岁就能退休了”。治理上的弄虚作假也让教师无可奈何,调查时老师告诉我们:“上边一检查我们就变,现在我们讲课都是‘两张皮’,有人来听课一套讲法,实际上对学生又是一套讲法”;“学生练习册说是不让买,实际照买,做题时发给学生,做完就收上来……”。教师既要不停地变换“两张皮”,又要面对过于严格、规范的治理,同时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和培训,他们到底还有多少时间、精力和真心去面对学生?

(四)经济困难

我国农村经济无论从相对的角度,还是从绝对的角度说都是落后的。虽然有的地方比较富裕,但就农村的整体来说,多数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

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据在内蒙、吉林调查,2002年很多农民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同年供一个初中生读一年初中的费用是400多元。在内蒙,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约占辍学人数的71%。困难的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常年患病,家中没有劳动力;另一类是家庭耕地少导致收入少,供孩子上学有困难。尽管学校对贫困的学生有一定的补助和减免措施,但是学校的资助能力有限,而家庭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有的学校需要补助的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多,学校对学生的补助很多是轮流的,今年给这一部分学生补助,明年给另一部分学生补助,没有能力把所有应该补助的学生一补到底,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补助的学生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有的学生家里年年靠借钱交书费、杂费,今年借,明年还,一些初中学生不想让家庭再负债而走上辍学之路。

广大农村多子女的家庭不在少数,非凡是少数民族地区,不少家庭子女都比较多,在相同经济收入的情况下,生活相对比较困难,负担多子女上学读书几乎不可能。据调查,在内蒙、宁夏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生多是多子女家庭中的成员。辍学生中,家庭兄弟姐妹在三人以上的占80%左右。在内蒙,我们走访的一个辍学生,家中有6口人,除父母外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家里一贫如洗,仅有6床破旧的棉被,一个破饭桌,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母女衣衫褴褛。在农村,靠种地维持生活并供一个孩子读书就已不轻松,多生、超生,导致家庭贫困加重,也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经不住突发事件的冲击。正常年景可以维持生计,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家庭温饱问题难以维持,更没钱供孩子读书。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家庭出现变故而被迫辍学。

三、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对策探讨

(一)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

“三农”政策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基本国策,只有认真落实这一政策,才能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小康。同时,落实“三农”政策,也是解决农村教育和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最根本措施。从教育这个角度说,落实“三农”政策,就是要强化教育扶贫力度,要像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既要有声势,又要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高等师范院校要招收农村定向生,学校可以减免部分或全部学费,或者地方政府补助部分或全部学费,毕业后回到农村中学从教;也可以像组织西部支援者那样,组织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数年,数年后给与某些的优惠政策;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有条件的农村中学教师带薪到高等师范院校脱产进修;建立城市中学教师到农村中学任教数年的制度,并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城市中学,要从图书、微机、实验仪器等方面支援农村中学建设,使其物尽其用。各级政府要积极吸收社会教育捐助,建立困难学生资助基金,做到严格治理,专款专用等等。

(二)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规定,依法保证义务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要对近几年来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按照法条衡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把“三个增长”落到实处。要研究制定教育经费定期报告制度和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等有关制度,监督和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同时,要依照《教育法》规定,改革教育经费治理体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争取做到事权与财权统一,教育经费单独列项。

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

要依法保证农村教师待遇的落实。要依照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制定和建立正常的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教师工资水平监控制度,完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制度。对于拖欠教师工资的违法典型,认真追究责任。

依法规范义务教育收费行为。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收费审批制度、收费公开制度、收费使用治理制度、收费监督检查和违纪处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收费程序和办法,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收费项目,尤其对实行“一费制”的地区,严禁提高收费标准,并努力做到向社会公开,使收费行为走上规范化轨道。

依法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实行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乡、村一级,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生报告制度。县、乡镇和学校建立具体的学籍档案,各中学定期向乡镇和县报告辍学情况。一经发现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当地政府和学校针对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动员学生复学。

对实施义务教育漠不关心、不作为的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教育和依法查处。

(三)加快农村中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农村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教育。农村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负责人要知道,教师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包括辍学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决策,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各种教育改革举措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革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侵袭和干扰;第三,素质教育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必须落在实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要狠抓落实,一抓到底。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快速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备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一文中,提出实施“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计划,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的思路。按照教师教育改革总体思路和“教育部关于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以及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学校,下连中小学校的新型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成为农村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教师研修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大幅度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三,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改革农村课程设置。从增强农村初中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对农村初中课程进行调整、改革:第一,增加选修课。当前农村初中课程,选修课所占比例太低,需要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而且实用性的技术课程,职业性选修课程应占相当的分量;第二,增强普教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普教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农村,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开发学生智力;第四,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地把“绿色证书”课程内容纳入到农村初中课程之中,农村初中毕业生实行“双证制”;第五,农村学校增加劳动课,增加职业技术课,从而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改善农村学校治理。首先,改变治理观念,实行人性化治理。农村教育需要有现代素质的治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开放而有效的治理为老师注入活力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聪明;同时也会打破沉闷的学校生活,让学生离教师、离课堂更近,而不是辍学。其次,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以成绩、排名为基础的传统评价方式既害学生又害教师。还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击、伤害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比以考试分数为评定标准更能误导教师的教育方向?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不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也同时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参与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来。第三,提倡严厉老实的治理风尚。治理态度、方法、风气都会直接影响教育部门的风尚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素养。老实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楼房和设备所换不到的。不老实、不务实,再大的财力投入也改变不了教育力量的苍白。在教育治理上,要实事求是,果断摒弃弄虚作假等腐败的行为,这是养成教师和学生诚信的基本条件。

(四)建立大区域农村教育治理体制,发挥大区域的治理优势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治理体制的建立,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推进,但这一推进的重点是以“三个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为主要内容。从体制改革的立意来看,“三个确保”仅仅是从稳定角度出发的考虑,然而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完全实现农村的义务教育。从农村教育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建立以地(市)为主的农村教育治理体制,并逐步过渡到建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的教育治理体制。这一治理体制能对教育提供较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提供较大的科学化、人性化的治理空间,有利于在全地区范围内合理调配和使用教育资源,有利于发挥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有利于加强对薄弱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利于各类学校教育的整合和协调发展。推动区域教育符合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易筹集社会资金支援教育,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基金制度等。

教育大区域治理,要建立相应的区域性教育评价制度。区域性教育评价,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其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理念,通过评价引导社会和人们转变观念,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矫正农村教育培养目标错位,使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区域教育评价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和驱动器。评价要制度化,增强实效性,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敷衍了事,走过场,而是真正成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落实素质教育,治理和指导农村学校办学,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升华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学生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爱 教育 爱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133-01

世界因为有爱才变得美丽,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充满人性的教育是人类需要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的话一样:“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心中有爱并不一定就能很好的去爱学生,心中有爱但是不懂如何去爱,则爱教育爱学生就如同空中楼阁。我认为要做到爱学生从教师特点看是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成才的爱,培养人对学生教育成长的爱,师长对学生身心的关爱。

一、在教育事业中教师要心中有爱

教师心中有“爱”便会千方百计教好学生,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心中的“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千方百计教好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学生忧而忧,以学生乐而乐。也正是这颗爱心促使教师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些有益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兴趣盎然地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满腔热情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潜心钻研和努力创造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有更大的信心去教育好学生。教师心中无“爱”便会无心做那些有益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必然影响到教育。

有位非常受欢迎、教学工作非常好的年轻英语教师谈的她的成长过程使感触很深。她说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也学别人每节课英语分小组比赛,每次都是画苹果加减分,几次课后一学生说怎么又是苹果啊!她当时很失落,因为她认为学生就是她最重要的人,学生不开心她也很难受,说到学生就是她最重要的人时她情绪都是有些偏执激动的。怀着这种对学生的热爱的情感下她尽力去想不同的评分方式,去创新,苹果加减分改成香蕉、豌豆荚、赛龙舟抢粽子等等,每次都是自己先在笔记本上设计好加分形式,练好多遍简笔画再实行到课上,一个厚厚的本子上已经积累了一本创意绘本。她告诉我们:“你们不要小看自己,你们可以想出很多创意,你们是可以快速画出来的。”她每次接到一个班,她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喜欢她的课,为此她付出很多,每次想很多不同的花样进行上课小组比赛、作业、背诵、听写等一系列积分比赛,如:结合军棋中集印章升级从士兵升到司令、结合学生爱玩的QQ农场游戏集印章换取写上水量的小贴纸来浇种花看谁是浇花小能手等等充满创意,非常有趣的比赛。学生上课、完成学习任务就像玩游戏,轻松愉快。正是这种对学生的爱促使她拥有那么多创意,做到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使她的学生爱她,爱上课,爱上学。她还谈到有次出门她遇到一位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很激动的说你是某某老师吧,你是我孩子最好的老师,她的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从这位老师所表达出的这种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中我感受到了她的幸福感。我深受感动,她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爱学生对我们教师带来的意义。

二、教师如何爱学生

高乐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故如何去爱学生成为我们恒久的追求。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说说我认为的教师如何去爱学生。

1.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老师爱学生表现在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让自己的课生动有趣,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知识并不难,让学生都能学到东西。我们需要苦练教师基本功,研究教学教法。对教学负责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2.教育成长-作为老师爱学生表现在提高学生的素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负责。

a教育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爱看书,写好字。卫生习惯:爱干净。纪律:遵纪守法。从小培养成的这些习惯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b.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爱,学会爱,学会付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对人生充满信心。从爱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意义,使其人格更加完善,精神更为崇高。

3.师长-作为老师爱学生表现在关爱学生身心。作为师长,我们是长辈要爱护下一辈。

a.爱护学生的健康。健康高于一切。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切无从谈起。

b.关爱学生心理是保持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关爱学生心理就是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我们与学生人格是平等的。学生是容易犯错的,需要教育的,要允许犯错,多表扬,少批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等着你去发现。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女孩儿,她胖嘟嘟,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她迟到了,我严厉的眼神向她望去,本想她应该表现出犯错时的害羞和顺从,没想到她抖着腿一脸不屑的望着我,我一下子认识了她,心里暗想:她肯定是个不好对付的家伙,果不其然,每次课上她都会打瞌睡,我心目中已经把她列到坏学生一列,然而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她和班上其他同学,她一看到我马上拿出自己手里吃的酸梅说,老师吃酸梅,其他同学没有做声。她懂得分享,从这个角度看她也很不错的。很多老师也有同样的经验平时班上上课最不爱听讲,成绩最差的,很多时候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们很积极很乐于帮助他人,从这些角度出发他们还是非常长不错的,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真真爱学生,应该能从学生角度去想,当学生犯错时不是批评而是先问原因再,记得有次一位同学没戴红领巾,问情缘由原来是自己为了怕姐姐受到批评给姐姐戴了,有次学生迟到是因为送生病弟弟去医院才迟到,如果这些本应当受到表扬的同学却在老师不由分说情况下受到批评了,学生会受尽委屈造成心理压力。而当学生感受到被肯定、被重视、被关注、被接纳时他们会感到温暖、快乐、振奋和上进。

总之,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认真教育,热爱学生。

参考文献:

学生教育范文第3篇

在基础教育中,班主任的工作十分重要。学生学得怎么样,与三个因素有关:家庭的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有学者做过模糊性比较分析发现,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三个因素中,家庭影响占20%,任课教师的作用占30%,而班主任的作用要占50%。与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更多,对学生了解也更多,和学生更为知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文化知识学习等的影响更为直接。鉴于班主任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在此将探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艺术。

一、注意批评方式

对学生进行批评,应采取什么方式效果才好?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应视课内和课外两种情况而定,在此主要阐述课内批评方式的选择。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少教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暂停讲课,点名道姓或较含蓄地以某些少数有的同学等提醒告诫,要求改正。笔者不赞成这种处理方式,原因:一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青春期的学生,把面子看得很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教师批评,当堂或当天的情绪会有波动,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二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损课堂教学气氛;三是中断了教学进程,浪费了多数学生宝贵的时间。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走到身边以告诫。课堂上,当发现某个角落或某个位置出现违纪现象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走到这部分学生的周围并稍做停留,往往会收到较好效果。

其二,眼神对视以提醒。上课期间做小动作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书本上,而是在教师身上,目的是看看教师发现自己没有,教师就是要善于抓住这一瞬间,示以警示的目光。通常情况下,学生会迅速收敛,改正自己的行为。

其三,声调变化以调控。在学生听课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改变日常的授课声音,适当变化,能让走神的学生将注意力转到听课上来。语调的变化,既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其四,借助内容以发挥。有时,可以巧借书上的内容,作旁引发挥,让没有专心听讲的学生听其话外之音,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授课中,也可以临时添加一些教学活动,让不专心的学生起来完成。例如:演算一道题目、朗读一段课文、回答一个问题、默写一段文字,等等,在纠正其回答或演算的过程中,批评指正的目的也达到了。

二、注意不提旧账

对于犯错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针对此次所犯的错误进行讲解,认真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不要提及这个学生以往有过什么缺点,犯过什么错误。虽然教师的本意是让这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多次违反了纪律,这次一定要改正,但被批评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苦口婆心而对教师感激万分,甚至还会产生逆反情绪。

三、注意指明方向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指出学生做得不对的地方,要给学生找出改正缺点的方法,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班主任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批评,犹如医生给病人看病,不仅要确诊病情,给病人讲清病因,还要开出治病的处方,这样才能使病人相信醫生,愿意配合医生工作,把病治好。

例如,有个学生理科成绩较好,但文科成绩欠佳,尤其是对作文更是感到头痛;个性强,爱管闲事,得理不饶人,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充分运用补偿心理法,在批评该生存在的问题时,向他提出了两项要求:一是坚持写周记,必须每周末上交检查;二是控制闲话、闲事、闲思。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该生果然进步很大,不但作文能力提高较快,而且还改变了过去的很多缺点。坚持写周记,有利于学生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改变自己,劝勉自己,这种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同来自外界的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有利于磨练人的意志,恰如其分地分析自己,进而有效地更新、完善自我。

四、注意创设氛围

成功的批评,必须具有使被批评者宜于接受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创设,不仅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能消除被批评学生的戒备心理。批评教育学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仓促行事,更不能随意武断地下结论。找到犯错的学生,先请他自己如实陈述事实,这样便于班主任了解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做得不妥之处,寻找自己不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最后问学生你希望老师怎么处理,让违纪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违纪情况进行恰当的教育,一方面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把他近段时间做得好的方面全面地指出来并加以鼓励。这样,教师的批评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注意选择地点

心理学上说,自尊是每个学生最基本、最显著的表现。作为班主任,对犯有过错的学生,最好私下进行个别指正。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许多班主任都喜欢选择在办公室进行,笔者认为这个地点值得研究。对学生而言,办公室对他们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压力,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怕进办公室这种心理现象。再加上如果班主任的批评是当着其他学生或教师的面,哪怕批评的方式很温和、态度很诚恳、动机很高尚,都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悦甚至抵触,即使他们当场不作辩解,心里也认为丢了面子,这样最后的教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对于胆小的学生,应当选择一种宽松和谐的地点,比如教室外、操场边、放学路上等,因为这些场合的气氛很随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好像在摆家常一样,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就很容易听进教师的话。

学生教育范文第4篇

多年的教育工作,我总结出对待学困生要付出真诚的爱。我对学生的爱是有原则的、是公平的。真爱学生就不能“偏心眼”不能有亲有疏。爱更源于心灵的沟通,只能是优生诚可喜,学困生更需要爱。

我的经验是对待学困生 ,首先要抱正确的态度,要正确地看待和估价问题学生。他们的“后进”并非一成不变,在他们身上也会有潜在的闪光点。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寻找和挖掘其上进的火花。一旦发现,就要充分肯定,大力扶植。要尽一切可能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调整心理状态,使他们的优点和积极因素得到发扬光大。

爱心是开启学困生心灵的钥匙。任何一个班级总会出现学困生,只不过班与班之间学困生的水平有所不同而已。显然,教学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学困生。

我班有一个典型的学困生。因为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的关爱,在校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不服班干部管理,甚至顶撞老师。吸烟、打架样样都干。平时看到谁不顺眼,轻则张口就骂,重则拳脚相加。上课吹口哨,扰乱课堂秩序,下课纠集一伙“哥们儿'寻衅滋事。同学们敢怒而不敢言。任课老师们说他是一匹害群之马。

对于这名学困生,我从没有放弃,没有严惩。首先采取了与他交朋友和他多接触,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一起参加他喜欢的活动,有时间主动叫他打乒乓球,使他从不愿意接近我逐渐变为愿意亲近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我与他一起散步。交谈中,他终于向我道出了他“野”的缘由。原来由于父母离异,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他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抹不掉的被遗弃的自卑感。于是,从父母离异开始,他就厌学,进而逃学,上课捣乱。老师批评他,责骂他,他当耳边风;到他家告状,更使他对学校、老师怀恨在心。每当见到别的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快乐的情景时,他就心生妒嫉,进而产生仇恨。症结找到后,我就抓住时机,给他讲历史名人的成长过程和英雄事迹,我还抓住他爱好体育活动、爱看课外书籍、对某些事敢于直抒己见的优点,引导他把自己的才干贡献出来,为班集体服务。在我的动员下,学生们选他当了副班长,负责纪律工作。我时常把一些与他的身世相同或类似的成功名人的事例讲给他听,使他从中得到安慰,受到鼓舞,慢慢地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为了使他在学习上尽快赶上来,我帮他制定了补习计划,他一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在我循循善诱的教育和耐心诚恳的感化下,他不仅学习刻苦努力,而且对班级纪律工作也尽心尽力,昔日的学困生转化成了优秀班干部,可见爱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上都早已知道了这些道理,但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体验了,才明白这些是真道理。许多教师认为,对学生的尊重和爱应该表现在行为中,无须说出来,总有一天学生会理解的。其实不然,哪位教师不想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可孩子真正理解大人用心的有几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然而只有当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他们才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如果做老师的都能理解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唤醒孩子们的自信心,那么教育的目的不就容易实现了吗?

学生教育范文第5篇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能把主体的发展,仅仅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要把其作为教学的直接目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解决角色意识转变的问题。长期以来,因受传统教育“教师中心论”的影响,让学生围着教师转,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学生个性发展。在21世纪的新时代,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要更新。现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应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重教”向“重学”转变,由“一言堂”向师生互动转变。在课堂上,教师为“导演”,而学生是“演员”,教师成为幕后策划者,教学重点应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里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如何?老师传授的知识,他们能接受吗?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头脑中,要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地用好、用活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心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对学生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有一次,我班有一个学生叫陈某某,在中考结束后,他将一封信悄悄地塞到我的抽箱里,信中写道:“老师,今天我父亲来校了,我没敢把考试成绩告诉他,因为我发现父亲在近半年来时间里,他头上的白发增了许多,人也憔悴了,父亲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他的骄傲,但是这次中考没有考好,让他知道会很伤心的,我请您暂时为我保守这个秘密,请你相信,今后我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取得好成绩,让老师和我父母自豪。”看完学生的信,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为这位懂事的孩子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的成长而担心。后来他告诉这位学生,我尊重他的请求,同时也帮助他分析了没有考好的原因。后来仔的学习、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并顺利地考上县重点高中――廉州中学。老师的包容,建立和谐、温馨的师生之情,如沐浴的春风,同学们勤奋地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各学科考试中,得心应手,大放光彩。有一年的教师节,同学们纷纷回到母校庆贺,学生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好!”并亲切地与老师握手或拥抱,师生之情浓至手足。大家敞开胸怀畅谈,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家庭锁事,无拘无束,无所不谈,快乐无比,学生对老师无比的热情,平时老师用爱心的情感,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我们关爱孩子,但不能越俎代疱。目前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逐渐扩大。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前、叠被、穿鞋……孩子的生活能力弱至低能儿。如不及时改变这种生活习惯,势必会扼杀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丧失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于是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在班给会议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会学习。让学生从洗一只碗,洗一对袜子鞋子做起,每个学生亲自实践,品尝生活中的苦与乐,培养学生与困难挫折作斗争的精神。如班上有位学生叫马某某,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爷爷、奶奶及妈妈对其极为呵护,他天资聪明,但生活能力极为低下,为了改变其生活上的“低能”,每天要求他到饭堂买饭菜,学会洗衣服,打扫房间,刚开始他有些对抗情绪,哭泣、耍赖,甚至不愿到学校上课,我又亲自上门家访,与他谈心沟鬃,给予他温暖。经过几个月的刻苦锻炼,他的生活能力有很大的改变,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高,平时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各方面表好较好,毕业后他顺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廉州中学。马某某同学经历了挫折和艰难的磨炼,使他学会了关心、合作、竞争……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战胜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取得了优异成绩。

4用心灵对话,才能转化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