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心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是一种让每一个人都能认可的光辉职业,确实,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增长知识,学会做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职业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爱心就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有感触,在教学当中,懂事的孩子不少,调皮的孩子也不少,懂事的孩子听话遵守纪律,让老师省心,可是那些小调皮让你生气操心,懂事的孩子学习很用功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更是让你担心,成绩好的学生骄傲了,成绩下滑了同样你也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导他虚心学习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哪一个不需要一颗爱心来解决呢?因此教育不光是要求教师业务精湛,更要求教师的道德素质培养爱心。首先培养爱心,教师要爱这份职业,甘愿为这份职业奉献自己,自己的事再闹心也不能让学生有一点觉察,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总是心情坦然,面带微笑,给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学生,再有教师的价值观问题要健康积极,无私奉献呕心沥血这是最基本的观念,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生的学习成长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幸福,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师必须有一颗爱心去体察学生想要的,真正意义上所渴望的学习生活,学生要学习,还要生活,更要学会做人,做健康的人快乐的人,这不但要求教师有健康的人生观,还要具备怎样让你的课堂充满着温馨与和谐,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老师,学生对每一位老师的评价就是不一样,这就是爱心的问题。实际上每个人自己有了爱心,他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等都会是非常美好的,带给学生快乐,带给家人温馨,带给社会和谐,更带给自己健康快乐,不是吗?一颗爱心是多么重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自己的孩子,在爱里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生活,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每个人都有爱心,爱的教育就在我们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抛开所有与爱心不沾边的东西,让学生,让我们的孩子,在爱里健康着快乐着,这不就是和谐吗?孩子们健康快乐,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简单的事情别搞得太复杂了吧,一个孩子的教育关系着大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小到他自己的事业前途,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我们教师都发挥着爱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向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要搞得那么紧张兮兮的,有必要吗,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们快乐起来吧,让我们也快乐起来,本来很好的一个职业为什么给他添加一些有毒的作料呢,无论什么如果不健康了那是很危险的,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很让我受启发"我们的星球,犹如一条漂泊在惊涛骇浪的航船,团结对于全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团结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掌握未来大门的钥匙,然而具备一颗爱心则是让不同的人为了同一目标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懂得善良、同情、拥有关怀、感恩。让我们的"地球之舟"充满爱心。生命带来的启事我们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得到了太多的关注和爱,觉得那时应该的,正常的。但是却忽略了用同样的爱去关心别人,作为成人也忽视了对他们的爱心教育。爱心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他会同情人,会关心人,还会珍爱生灵。将物拟人话,是爱心教育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把物同他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不时时机得将物拟人化,爱心教育就落实到了实处。孩子在抢本子的时候,告诉他"把图书抓疼了,他的衣服会被你们撕破的!"忘了整理玩具时,告诉他"玩具宝宝找不到家了,他哭得好伤心啊"。一树一草,一物一书,都变成了有生命的精灵。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老师们应向后进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多年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你只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和你真心相对,和你交朋友,我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广大教师把奉献爱心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履行教育工作者神圣职责的具体行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真挚的师生情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使绝大多数被帮扶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前景,增强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也给自己的亲人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和安慰。
关键词:挫折教育 体罚 爱心 教育制度
人生总是充满理想和希望的。而要实现理想和希望,则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人克服了困难,便有成功的愉快和满足。反之,就产生挫折感。挫折,是前进道路上的荆棘与坎坷,它会使怯懦者驻足不前,情绪低落,而果敢者去跃马腾飞。挫折具有两重性,既能产生破坏力,使人一蹶不振,跌入谷底,也可产生再生力,使人情绪振奋,以“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变成强者,登上巅峰。因此,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的“挫折教育”成为一种时尚。
为了使受教育者磨练意志,承受挫折,施教者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挫折教育的图景。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去感受、领悟和攀登,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施教者的诚恳、爱心和提携,似擂鼓催阵,从而增加活力,体验人生的真情厚意,塑造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他在挫折和苦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和增强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就像“水,不仅自己运动,还推动其他物体一起运动;水,经常的、不停地寻求自己的路;水,遇到障碍则气势更大……”教者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让受教育者在克服“障碍”中壮大自己,产生挫折中的能量,也正如水由因而果的自然宏大“气势”。网球运动员李娜说:“那些小磨难和小障碍,最后都被证明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催熟剂,它们让我学会勇敢和承担。”
我们本身都遇到过或者看到过,骑自行车的人,路上遇到了逆风,这个人会弓腰劲蹬,任凭怒风呼号,依然朝着目标前行。所以说,挫折有时来于自然,挫折给人勇气、智慧与意志……,但是,挫折教育也不能矫揉造作,一切的一切不能偏离自然太遥远。也就是说“挫折教育”从需要保护受教育者的心灵出发。
2012年10月的各大小报刊载文,6岁女童小如,出生后一直都在河南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直到8月中旬,才到浙江乐清与打工的父母相聚,不料,却遭受“狼爸”张某的“严厉管教”,被体罚原地跑步6小时致死。
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香港商人萧百佑跻身成功父母行列,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美国虎妈” 蔡美儿已让西方人大面积质疑,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国产教育模式的讨论。
两位“狼爸”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的理念是相同的,方式有所不同,最终结果截然相反。
把体罚看作是一种挫折教育时,体罚总会披着“爱之切”的外衣:对“狼爸”张某而言,伤害爱女,非其本意;丧女之痛,也始料未及。也许是无心之失:他的文化层次、教育价值,或许是匮乏的,压根就不知“滋养孩子个性,顺应其习性”的教育理性。可其悲剧性的走向,却异常沉重:孩子夭折,已无可救赎,成了他终生的渊薮。“狼爸”式教育的蛊惑性,就在于其“速效”之想所引发的“爱之深恨之切”:看起来,它能砥砺孩子意志,将其打造成“标准零件”。可实质上,它却扼杀孩子个性,也在滋养其奴性。正如鲁迅就曾批判不少人“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因而主张顺应孩子天性,塑造其独立人格。
萧百佑曾是广东省直属机关最年轻的副科长,但他不相信老师、校长和局长在奖金刺激下的“素质教育”。 电影导演高希希应邀为《所以,北大兄妹》作序,其中讲到:“三郎(萧百佑)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也是正在消失的中国传统家教的一种回归。”很含蓄,也很委婉。肖锋在文章《我们缺什么》中写道:“中国不缺教育,中国缺没有奥数和各种培训班的童年。中国的应试教育正以牺牲童年幸福为代价。”如果说“狼爸”张某以及女儿小如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那么“狼爸”萧百佑又是对中国式“素质教育”某些方面的极大讽刺。
在“虎妈”蔡美儿、“狼爸”萧百佑之后,又有一个自称“鹰爸”的家长何烈胜粉墨登场。在儿子多多刚从保育箱里抱出来的第十天开始,何烈胜就坚持带他游泳,并为他制定了一项所谓的“鹰式极限教育”计划。两年前,一段三岁男孩在纽约的大雪中裸跑的视频,让很多人认识了多多,大家都叫他裸跑弟。无独有偶,5岁的多多成功驾驶“蜜蜂-3”飞机飞越北京野生动物物园,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鹰爸”称,“飞天”是课堂和书本中学不来的实践课。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爱是沟通心灵的钥匙,愿我的爱心时时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回归生活;珍视童心;提升认知;爱心;滋润;心田
Educates the student with the compassion
Cuo Qingping
【Abstract】Regarding educated the student with the compassion to make the good progress in the work, first stated showed loving concern the student is teacher’s occupational ethics, was the teacher completes the student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the premise.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from the below aspect how through classroom instruction’s many kinds of forms, to move student’s mind, promotes child’s cognitive capacity: First, scene classroom, in poetic sentiment rich emotion; Second, the adaptation classroom, in the experience guides the cognition; Third, the interest classroom, in the activity the independent feeling becomes aware. Through the richly colorful classroom instruction, lets the children, in this kind looked that resembles “the move” commonly the rich emotion, the promotion understanding, superego, is experiencing the life increment and the rhythm, thus promotes the childhood life comprehensively the quality.
【Key words】Return life; Treasures the childlike innocence; Promotion cognition; Compassion; Moistening; Heart
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
升童年生活的质量。
我在执教中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本人经过几次试教磨合,有很大改观,使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现摘录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来品味一下“动态生成,感动心灵”的精彩和反思探索。主要从以下浅谈我的看法:
1 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
引导启发,把学生带入了回忆中。加上背景音乐的巧妙渲染,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氛围,富有感染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师生共同解读着什么是父母的爱。这样情真意切理寓其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创设好情景,才能引发心灵共振。
1.1 准备性――活动情景前要让学生做好认知心理准备?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观唤醒。”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态,善于调节儿童的情感,使他们对即将开始的活动充满期待。课前进行收集信息的准备,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生诉说故事,有的还拿出照片和玩具等小物品,诉说有内容,诉说有深情,课堂气氛活跃。
1.2 真实性――活动情景的内容必须是真实 ?学生的体验脱离了实际生活,其学习就达不到课程目标。如果学生诉说的东西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也就无法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1.3 针对性――活动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服务。本教学片段始终围绕一个“爱”字,让学生观察父母,从生活入手,后来诉说 “关爱”的事例,再加课件的演示和温馨的音乐,一份真爱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当前,品德新课程的活动性已被大家普遍接受,活动化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活动情景”为什么而设还缺乏思考和研究,许多课堂活动由此成为无效劳动。只有观察并研究学生的生活,寻找到教育的契机,架设起学生生活与品德教育的桥梁,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
2 生活化的课堂,体验中引导认知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恬中去观查感受、体验、反思,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真实生恬,使课堂教学体现实效性。
3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
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尤其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那些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总是认为不好管。但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学生总是不愿意向老师说心里话,或生性内向,或有逆反心理,或是因为意外打击,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说实在的,有的时候也真是棘手,上课工作难以开展。有这么几例:
有些同学,如同学甲来自农村,家境贫寒。性格相当内向。上课从不举手答问,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他也不愿意开口,下课更是不和老师说一句话,和同学之间也没话说。
乙同学,是一位胆子比较大甚至有些泼辣的女孩子。但有一次违反寝室纪律,就寝后还边吃瓜子,边大声说话,并辱骂同学。但老师找她,她就支吾其词。
丙同学,中专三年级时丧父,对他的打击特别大。从那以后,成天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与同学没话讲。老师找他做了一些工作,他也都是保持沉默。
……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大发雷霆或者置之不理,都不能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分析原因是前提,因人而异是原则,对症下药是办法,爱生之心是剂。
4 对性格内向的学生
4.1 正确认识自卑,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自卑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性格内向的重要原因。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以至个人自信心不足。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应认识到自卑的积极作用。当一个人在一定目标激励下引起了某种焦虑感和失落感,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时候,才有可能日渐演变成为一种压抑和自卑的心理。因此,自卑往往是在努力向上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具有推动个人进行某种活动的作用。当然,我们更要做好以下的工作: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及时修正自我理想,确立合乎实际的近期目标,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因素从而进行恰当的补偿,保持达观、乐观的态度等等。
如前面提到的周同学,笔者坚持每个星期找他谈一次话,反复地开导他,肯定了他的自卑是一种积极上进的表现,但这种心理负担过重就会适得其反。笔者说:作为一名农村学生,家境也不太好,这些东西都不可能很快得到改变,能改变这一切的只能是自己的不懈努力。这也不是什么丑事,老一辈革命家、现在好多的成功人士都是这样的。关键是自身要有个正确的乐观的心态。谈了几次之后,他也有所触动,进步比较明显。
关键词:学校 爱心 教育
爱心对于我们教育者而言,从教育学生的角度看是指教师热爱学生之心,把学生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学生的成长,即师爱,它至少包括:细心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关心学生;耐心教育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我们教师是否有爱心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先决条件,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因为学生在校长期受到老师的教育熏陶,老师的行为、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模仿。日积月累的影响其结果是学生在老师的爱中学会的是爱,在老师尊重中学会的是尊重,在信任中学会的是信任,在理解中学会的是理解。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导向影响在班主任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假如有位爱心浓浓的班主任从学生入学时就接手班主任的工作,直至学生毕业,那么这个班的学生想缺乏爱心都难。我们从教育经常旷课的学生是否从爱心的角度去教育学生的效果就可得到证明。假如一位班主任是采用校纪班规来规范、教育学生,对其批评和处罚,扣操行分,罚扫地。另一位班主任采用和风细雨的教育,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和解决方法,在教育中既体现关爱,又指出旷课的严重后果,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二种做法都可能会杜绝学生的旷课不良行为,但采用第一个方法,学生是为了不受到班主任的处罚而不再旷课,教育学生的违纪行为如果长期坚持处罚型的方法,会使学生在思想中逐渐形成不违纪是为了避免处罚的简单看法。运用第二个方法的教育效果是,面对老师的深情教育和适当的处罚,学生不好意思再旷课,认识到旷课对自己的不良影响,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气,与此同时,守时、向善、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在爱的教育中伴随产生、形成。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那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
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倡导教爱;二、培养友爱;三、教学生自爱。
师爱,则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和依恋。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需要学生“信其道”,则要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付出了多少爱心和耐心?是否爱发怒,一个容易动怒的班主任和教师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情感,对集体每个人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关心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如集体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体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等等。班级可以组织一些必要地主题班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如“一帮一”活动等,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学会爱,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受到关爱的学生,也可感恩,会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
学校爱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会学生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