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远程教育教学论文

远程教育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远程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远程教育教学论文

远程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理论基础引导式驱动下网上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即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设计理念引导式驱动下的网上教学设计理念是:引导式、立体化、过程性、交互型。其具体内涵是以引导学生学习为出发点,通过建设立体化的网上教学平台,将网上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有机地加以结合,探索将知识的传授转变成对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的途径,并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式课程教学。这就要求网上教学设计应该围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开展课程的教学、实践及考核等活动。

(三)设计思路远程教育的教学是基于网络的教学,我们对此作了很多探究,但是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积极性一直不高,网上教与学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强迫式,教师总是通过各种约束手段要求学生上网,网上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本人在网上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过程中作了如下创新,以达到实现教师引导下的虚实结合,学生自学为主的网络上下互动的目的。第一,变强迫式为引导式,在设计的内容和结构上,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创造虚实结合的课堂,引导学生自发上网学习,实现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的转变;第二,变静态单向式为动态交互式,在设计的实施上,改变以往的以课程网页为主的单一平台,利用多样化的立体网络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网上网下互动。这一设计思路旨在突破传统网上教学,创造一种新型的网上教与学的文化。

二、设计内容:体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一直以来,大多数远程教育学校的课程网页栏目设置基本统一,栏目设置较单一固化且栏目功能分工不明晰,这成为学生上网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学校远程教育课程网页栏目设置如下: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辅导、直播课堂、实施方案、教师介绍、IP课件、课程论坛,绝大多数课程栏目都为这八项,只有极少数课程稍作添加。这种栏目设置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栏目过于简单,只能传递基本教学信息,内容难易吸引学生;第二,栏目功能分工不明晰,如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师介绍等都是课程基本信息的说明,直播课堂、IP课件都属于视频教学。这种栏目设置难免让学生产生网上厌学的情绪,创新网上教学的栏目设置成为实现引导式教学的第一步。为此,笔者对《金融学》这门课程的网上教学主页的教学栏目进行了重新设计,作了如下创新:第一,对传统栏目中的相关栏目进行合并和变更。将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师介绍四项合并为课程指南栏目,将直播课堂、IP课件两项合并为虚拟课堂栏目,将教学辅导更名为章节辅导。第二,新增辅助栏目和扩展栏目。将所有栏目分为基本栏目、辅助栏目和扩展栏目。课程指南、章节辅导加上新增的作业练习与期末复习构成基本栏目;虚拟课堂、课程论坛加上新设的“案例集锦、热点聚焦及金融生活构成辅助栏目;新设实训天地与课程拓展构成扩展栏目(见图1)。图1网上教学设计栏目设置本课程栏目设计的具体说明如下:

(一)基本栏目模块

基本栏目模块是用来传导学习基本内容的,是课程的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的体现。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以了解课程基本信息及完成基本的知识学习及学习检验。

(二)辅助栏目模块

辅助栏目模块是用来辅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并加强师生动态交互。该模块包括以下五项:(1)案例集锦。该栏目以案例库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大量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既包括典型案例又包括热点案例。(2)热点聚焦。该栏目以国际、国内金融领域发生的热点问题为材料,为学生提供与课程内容知识点相关的热点事件或话题。如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创业板市场的建立等等。(3)金融生活。该栏目为学生提供能反映课程知识同时又与我们平常生活有关的素材,比如加息(减息)与百姓的存款、人民币升值与百姓理财等。这些素材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本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从而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并可以将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家庭经济生活。(4)虚拟课堂。该栏目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程辅导,从而打造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课堂。主要有视频直播和IP课堂两种形式。(5)课程论坛。该栏目通过专门的课程论坛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答疑和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等,实现基于网络的师生实时和非实时交互。

(三)扩展栏目模块

扩展栏目模块学生提供大量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形式多样的补充内容,是课程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对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增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实训实践。该模块包括以下两项:(1)实训天地。该栏目为学生的实践、实训提供指导和平台选择。主要包括股票模拟交易、外汇模拟交易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该栏目提供的内容和平台进行实训,实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2)课程拓展。该栏目为学生安排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活动,从另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如,近几年安排了“湖北电大经济类知识竞赛”、“网上读书活动”等拓展活动。通过以上的栏目设计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程栏目设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新设栏目内容体现“浅入深、深出浅”的教学规律。这些栏目的内容丰富多样:如案例集锦选择金融领域的典型案例,引人入胜,热点聚焦、金融生活是和我们日常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大小事件,惹人关注,这些栏目的内容一方面足以让学生对网上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实例中学习理解理论知识,即浅入深。作业练习和期末复习栏目为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提供辅导,为提高考核成绩,学生必然会主动上网学习这两个栏目的内容。实训天地和课程拓展作为扩展栏目为学生的实践和知识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即深出浅。因此,新设栏目的创新性足以将学生吸引至网上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引导式的教学。第二,基于资源与基于交互并重。这些栏目中一部分是基于资源的,侧重于实现非实时的网上教学;另一部分是基于交互的,侧重于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网上教学。这种设计就突破了传统设计中只注重基于资源的网上教学,增强了网上教学的师生动态交流。第三,整个栏目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本课程的所有栏目涵盖了远程教育的每个教学环节,即学习环节(包括导学、自学、促学)—考核环节—实践环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于网络的教与学(见图2)。图2网上教学设计栏目贯穿教学环节全过程由此可见,本课程从引导式教学理念出发,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式的栏目设计,实现了将网上教学的所有内容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三、设计实施:利用多样化的网络平台组织教学

以往的网络教学大多通过以课程网页为主的单一平台组织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对此,在本课程的网上教学组织上利用多样化的立体网络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网上网下互动,从而将网上教学设计得以有效实施。立体化的网络平台由课程主页平台、网络视频系统平台、课程论坛平台、模拟交易平台、专题活动平台、网上其他平台等六个平台构成。每一个平台分别对应不同的栏目和教学环节。每个平台的功能分别如下:(1)通过网上课程主页平台实现基于资源的导学。教师通过这一平台上传导学资源,学生通过这一平台进行非实时的网上资源学习。(2)通过网上视频系统平自组织实时与非实时的虚拟课堂。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既可以安排实时的视频直播课堂实现和学生网上面对面的实时交互,又可以录制课程IP供学生非实时的在线观看。(3)通过网上课程论坛平台实现网上网下的交流。教师通过课程论坛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实时的教学活动和非实时的在线答疑,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网上网下的交流。(4)通过网上模拟交易平台实现基于网络的实践环节。本课程选择“叩富网”让学生进行股票模拟交易并进行比赛,选择“美国嘉盛集团网站(中国)”让学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这种创新型的远程教育网上实践形式极大提高了学生上网学习赢得积极性。(5)通过网上专题活动平台丰富课程拓展知识。每学年,本课程都会安排一次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活动,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全部通过活动专题网页平台供学生参考。如近几年安排了“湖北电大经济类知识竞赛”、“网上读书活动”等拓展活动。(6)通过网上其他平台实现对以上各个平台的有效补充。除以上5个平台之外,本课程选择了一些和课程相关的网站,如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官方网站、相关精品课程网站、金融新闻类网站等等;另外,利用网络电子邮件、QQ群等网络资源和技术。这些网络媒体不具体针对某一个栏目,而是在各栏目中都可体现,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这些网站获取各栏目所需的补充资料。以上教学设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平台应用(见图3)。

四、设计效果: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并增强了师生交互性

(一)提高了学生上网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程创新的教学栏目设计、组织和实施,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以往形成的“网上教学资源陈旧、网上教学平台单一、网上教学环节简单”的观念,丰富的资源、立体化教学平台、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涵盖全方位教学环节的网上教学形式等都让学生对网上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转变为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点击率大幅度增加,论坛活跃度也不断提高。

(二)增强了教与学的动态交流

由于教学设计中创新了立体化的教学平台,学生上网学习的网络平台得以扩大,师生交流的途径变得多样化,由此实现了实时与非实时并存的网上网下师生动态交流,尤其是非实时的动态交流得以突破。

(三)实现了浅入深、深出浅的教学效果

远程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远程课堂以丰富的视听技术

极大方便了教师、学生的互相交流,扩展了教与学的时空,丰富了教与学的方式即时通讯技术的运用,教师与学生可通过音频、视频网络与教师、同学,包括其它地区的同学即时交流思想、学习中的体会、学习困惑等。在这里教师仍然起着引导课堂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关照所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可通过视频将一些带有普通性的问题分享给所有的学员,供学生思考并讨论。通过虚拟的视听技术,师生更容易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可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距离,但这并不妨碍融洽课堂气氛的形成,如利用得法反而更加容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习者通过音频、视频技术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远在异乡的同学等交流思想、互相认同、互相鼓励等,也可能因为“距离产生美感”,与远在他乡的同学更容易深入的交流。距离的原因既是远程教育课堂的缺点,在一定的意义也是优点。

(二)课堂教学仍旧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远程课堂教学虽没有传统面对面教学那样直接、快捷,但随着远程教育网络技术及各种新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远程课堂的即时性、直观性与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非常相似。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3.6%的学生更愿意参加面授,而不是选用视听教材学习。追究其原因,一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认为传统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二是面对面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更加即时,除此之外,教师的丰富的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是其它课堂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三是经济方面的影响。为了减少因学习而增加的开支,比如车旅费等,另外,相比较而言,面授课的费用会更高,学生选择远程课堂教学。四是学生思想交流以及寻求交往的需要。在远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与老师、同学交流问题,互相提供联系方式,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与空间,这是现代学生所渴求的人际关系交往的需要。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

尤•克•巴马斯基(1927年-1987年)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集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科学院副院长等身份于一身。在20世纪60年代,巴氏看到他生活的地区顿河———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的学生大面积地存在留级现象,为了克服此种现象,在以此后的20多年里,他以该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研究、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巴氏以其深厚的理论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及方法论,吸收并借鉴现代系统论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富有现实针对性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国际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①巴氏体会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的选取、教学条件、因材施教等多个方面。影响教学效果的方方面面都被研究,并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逐一分析,揭示在教学教程中作用与重要意义,最后,探明提出了一般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规律。巴班斯基指出:“用辩证的系统观点评价现有教学任务的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论基础。辩证的系统观点能保证针对当时条件选出最佳方案。”②“教学过程中的人(教师和学生)、条件(教学物质条件、教学卫生条件、教学的道德心理条件),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以及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构成了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就是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并且对构成该系统的有机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考察。”③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一般方法论,利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等,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部分,使每一个部分互相配合,达到最佳的状态,选出最佳教学方案。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限定

按照唯物主义实践的、发展的观点,任何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样,教学过程也不能例外。那么,教学过程“最优化”也是相对意义上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需要结合实际,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出某种评价标准,当然,该评价标准是一种相对最优的状态,然后在此标准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达到一种相对“最优化”的效果。巴氏指出:从所提出的准则的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班级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地)发挥效能。④“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⑤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对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实施的一种综合安排与控制。在这里,教师起着主导安排与控制的作用,教师须有意识地、科学的组织教学,选择最适合学生、最适合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案,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远程教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一)结合实际,研究学生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指认,其前提就是对现实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条件,制定合适的教学依据与评价依据。作为能动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的实际情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巴班斯基也指出,教学须遵循“符合学生年龄可能性的准则”。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或者说不同素质的学生群体,其认知结构和水平,综合素质存在差距,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进行教学,肯定不能有的放矢,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远程教育的学生而言,更不比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如果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想心理设定教学目标并安排教学活动,这本身就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唯物辩证法。目前,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反正不与学生见面,只要将课讲好既完成了教学任务。是故,远程教育更倾向于关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基础知识等的研究较少,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条式的执行,其结果导致教学工作陷入盲目性或者事倍功半。

(二)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更需精心设计,提高单位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协作过程,需要各个要素的密切配合,且相得益彰,力争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使每个要素互相促进,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远程教育的中介环节更多,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就难以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等方面,为了以上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需要将他们看成一个整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组合方式。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信息传递的效率比不上传统课堂教学,只有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性的活动,设计出更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案,才能事倍功半。教师要正确看待教学过程的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只有解决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才能解决好整体的教学效果。将一个学年的整个教学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对整个教学内容与结构进行宏观的理解,梳理出一条基本线索,结合每节课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作用,使其相互作用,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换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应有之意包含着以最少的时间投入换来最好的教学效果。没有时间的限制,任何教学效率都不值得一提。没有了时间的限制,就无从谈起教学过程最优化,无法比较哪种教学孰优孰劣。远程教育课堂管理更应该视时间为教学的生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考虑时间这一因素,系统考虑时间在课堂中的分配与占用,视时间为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也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合理的时间消费”。课堂的时间管理就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进行,不因其它不相关的事的影响。教师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学生的时间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接受到最多的教学内容,并理解消化,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视域中的远程教育课堂教学管理

通过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我们了解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多重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多个方面的设计、控制与引导。考虑到远程教育的课堂管理的特点,远程教育更应该注重前期的对学生的研究、教学设计更加全面科学、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等,换言之,前期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远程教育更似“一次性”的不可逆的过程,可弥补的机会少。因此,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设计等是远程教育课堂重要的方面,这也是上文一直强调的部分。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教学活动在与教师对应的另一端———学生,不应该忽视教学活动中融洽的课堂气氛,这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软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保健因素”,这是也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特点关注的方面。

(一)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是远程课堂教育成功的关键内因

因为远程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管理手段欠缺,在此情况下,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成了课堂管理的重中之重。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决定着教学效果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目前,远程教育的教师,倾向于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管理暂搁一边。其实,教师不论如何研究学生,教学设计如何富有针对性与科学性,如果作为受体的学生不积极主动的接受,而是在课堂活动一边听课一边玩游戏,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极其必要的。课程内容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比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等。惟其如此,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学习情境,课程内容才能有效传递,才能在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的支撑下有效放大,产生内涵更丰富的理解。在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课堂纪律的自我约束者,又是知识被重构、被重新理解的组建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以其原有的知识、理解为背景,对新的知识加以甄选,然后重组进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督促者。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树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教学理念,不再搞灌输式的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道理,引导学生树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其次,教师逐渐改变教学方式,以开放的、平等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远程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本就通过网络以及多媒体的帮助实现连接,双方的思想交流以及情感的认同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学过程脱离双方的情感认同之基础,教学活动还未正式进行,就已经中途夭折,教学活动陷入被动局面。“课堂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现代心理学认为,教与学是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课堂上,师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情感交流。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敢想、敢做,追求卓越,营造宽松、和谐、富于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教学取决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的人际交往。”⑥鉴于上述情况,结合教师与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实现,要想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一定难度,但不是没有办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或者自己深有体会且有意义的人生感悟与学生分享,或者向学生提出一些自己设计好的问题,请学生回答,向学生请教,最终找到一些思想认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点,这样,便可以接近与学生的距离,为营造融洽的课堂创造了思想基础。当然,教师要不断的提升思想境界、人生的感悟、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养成高尚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不经意谈话间都可能流露出教师的综合素养。近些年来,教育界出现的一些有关教师的负面消息在一定的程度上透露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准欠佳,这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树立。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生愿意与一位职业水准不高、思想道德欠佳的教师进行思想交流,更遑论听其教导。

远程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但目前独立学院的教育机制和模式还有许多制约工科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

1.1工程教育体系不清,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模糊

我国工程教育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目标含糊等方面。长期以来,高等工程教育一直委身于科学教育甚至被等同于科学教育,造成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导致教育培养体系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技术创新的脱节,增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3]。

1.2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实践训练

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弊端是轻视工程实践训练,部分学校实习基地萎缩,流于形式,学生走马观花式的生产实习较多,深入生产过程、动手参与较少,理论和实践脱节,使学生难以领会和消化理论知识,只能纸上谈兵,见到带有工程性质的问题就心里发虚[4]。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疏于实践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质量反映最多和最普遍的问题。此外多年的应试教育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风与思维,压抑了他们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3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比较落后

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一直受传统专业的影响,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符,专业教育知识面狭窄,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科技的迅速发展;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负担沉重,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的训练环节偏少、学时偏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5]。

1.4教师队伍缺乏工程实践锻炼,影响工程教育质量

近年来很多学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迅速上升。由于他们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缺乏系统的工程实践锻炼,因此,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同时学校与教师个人重学历、轻实践,重专业、轻综合,导致教师培养集中在学历学位提升上,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形成知识传递从书本到书本、工科学校不“工”的尴尬局面。

二、独立学院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针对独立学院工程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2.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现代工程教育观

要树立大工程观意识,使工程训练与现代工业生产水平相适应,强化设计、制造、运行、开发、管理以及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训练,增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协作意识。要注重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真正体现面向工程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将工程教育由培养工程科学家向培养工程师转变;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注重科学系统性向注重工程综合性转变,从而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2.2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工程意识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要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使之尽早面向工程实际,强化工程实践。工程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跟踪调查毕业生,了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展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实习实训的改革,使教学过程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聘请研究设计院所、企业参与培养计划的制订,针对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增设实践类课程和实验,让学生动手拆装设备,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工程实际。

2.3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工程能力培养渠道

通过实践教学工程化改革,让学生尽早地、更多地接触工程实际问题,以建立起牢固的工程概念或工程意识。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以产学研结合为桥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到生产现场在企业技能专家指导下实习实训,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生产班组,跟班实习。参照企业职工技术培训资料,与企业人员共同确定实习实训项目、内容和要求,编写实训教材。带领学生到企业技术培训机构,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生产、管理实际,得到技术、技能、管理、文化、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实训,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解决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逐渐成为工程技术的创新主体,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先进的工艺装备和现代化加工工艺,是学生理想的工程实践场所,这是校内实践基地所无法替代的。

(2)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荣获各种技能大赛奖励的技能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专业教师和学生讲授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的应用,指导学生实训。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类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

(3)多渠道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为节约资金,可将企业闲置或报废的典型设备搬迁至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同时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软硬仿真操作实训、典型设备拆装实训等。针对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邀请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实训基地,确保实践仿真模拟的准确性、广度、深度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统筹校内实验资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实践资源的共享,促进实践教学水平共同提高。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既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也避免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走马观花的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时间。

(4)通过项目开发与研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训练。通过参加教师或合作单位技术项目开发,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技术开发环境,培养与训练学生技术开发能力。

2.4多渠道培养工程型教师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关键。由于多数青年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难以自觉、有效地引入工程思想、原理和方法体系,难以对学生进行严格、有效、切实可行的工程训练,造成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达不到社会与企业对用人的要求。学校可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做导师,并安排他们为企业兼职教师助课,从中学习先进技术、企业文化、最新标准和多年的技术工作体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改革薪酬计算办法,吸引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参与实训基地建设;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定期为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培训班。

2.5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要具备现代工程能力,就要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应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综合学习,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模拟和案例研究等推动学生学习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构建技能,学习与人交流合作技巧,在工程实践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要增强课外实践活动效能,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活动,开阔视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远程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已经出现有关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而且有一定的教学成果。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能够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我国现代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不再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之中,本文首先对于在现行的远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微课的特点与优势,最后对于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展开探讨。

1针对于远程教学的现行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详细的分析

1.1用于远程教学的资源质量不佳,约束着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资源质量与远程教育的质量有直接关联,它能够决定远程教育能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也涉及到社会对于网络远程教育教学的认可度。在当前社会中,尽管网络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然而能够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资源却少之又少,教育内容较为老套,同时远程教育的视频制作不够精细,展现的教学内容多是对于教材的复制,而且课程的精讲部分与重点部分不过是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情景再现,不具备创新性,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没有依据具体的学习对象进行教学,较难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致使远程教育的效果不尽理想。1.2远程教育趋于模式化,致使教育资源被浪费。在现代社会中诸多高校已经开始展开远程教育,但是存在同样的专业领域涉及的教育教学内容较为相似,缺失个性化,高校为自身的经济效益增长,招生的门槛设置较低,致使生源的质量不佳。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有一部分主要是为获得学校文凭,这与远程教育的设置目标相悖,最终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

2浅析微课程的特点以及优势

2.1微课程的特点。首先,微课教学能够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学内容广泛。微课程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展开教学,且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微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一般是针对于较为具体的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电脑进行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专业性知识,尽管视频较短,但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会使学生对于学习感到枯燥。其次,微课程具有较明确的目标,且独立性较强。微课程主要的内容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知识专题,具有容量小,时间短,目标明确以及针对性强的特点。微课程能够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能力。2.2微课程教学的优势。首先,微课程教学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微课程教学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某知识内容为核心教学,做好组织设计,重视学习的主要情境与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微课程教学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能够把一个完成的课程或知识点区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以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最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主要运用在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和设计方面。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微课程教学方案,与对微课程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编辑微课程教学的图形文字,文本文字以及动画文字等等,运用多样化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微课程教学具体内容,目的进行视频的制作。而且微课程的整个流程均需要得到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此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3.1重视人机交互,微课程的设计需要在细节上做好深度设计。微课程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某一个课程切分成多个小的专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应该在教材内容的细节上,注重突出教学的重点,制作微视频,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的二次开发,使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人机互动中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够激励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兴趣。3.2建设好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有助于师生之间展开交流。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监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济宁学习,利用微课程中的搜索功能,及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中的账户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惑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扩充学习的内容,在微课程的交互反馈系统展开师生交流,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3.3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新型微课堂。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普及,每个学生手中都会有信息技术设备,促使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终端设备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4结束语

远程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某语言社团的文化背景知识而能与该社团的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的。

2远程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笔者根据理论和实践提出应从学习者和教师两方面来开展远程教育旅游英语的文化教学。

2.1学习者

远程教育学习者是学习者中较特殊的群体,作为在职的、成人的、业余的、远程学习,其社会和文化背景具有独特性。学生主要通过网上学习,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长期听教师讲授,他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远程教育旅游英语教学应根据远程教育学生的自身特点,着重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来进行文化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实际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远程教育英语教学不能将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看做旁观者,而应在教学中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说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强调学以致用等来推动远程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2.1.1激发学习动机

远程教育旅游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旅游英语相关的学习资料,并帮助他们筛选有价值的英语旅游文化信息。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根据这一理论,教师传授知识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远程教育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互动平台如论坛、QQ群、E-mail、微信等,在网络平台上注重课堂文化导入,为这些在职学生提出一些本章节课文相关的、有一定趣味的导入问题,要注重文化导入的互动性,鼓励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文化,并上网搜寻相关资料。通过网上文化导入采取各种方法来提高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调动学生业余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1.2强调学以致用

远程教育的学生相对于全日制的学生有工作经验优势,应鼓励他们运用工作中的机会,在各种场合中学以致用积极锻炼,加强旅游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要注重筛选与日常交际密切相关,具有真实情景的旅游文化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知识运用意识,鼓励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跨文化心态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班级QQ群,教师首先在QQ群里创设虚拟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后面跟帖发言;还要准备一些英语导游视频资料供学生鉴赏观摩。另外,教师还要在论坛上列出学习书目,鼓励学生根据工作实际挑选图书进行课外自学,指导学生进行纯英文旅游书刊的阅读,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文化积累,逐渐培养跨文化旅游交际的意识和悟性。

2.2教师

文化教学要求教师挖掘远程教育旅游英语课程的文化内容、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并对远程教育课中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远程教育旅游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产生这些旅游英语素材的背景和它所适用的情境。山东电大现用的远程教学旅游英语教材很多内容都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教师通过备课研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教材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引发学生产生相应思考,进一步引起他们的探讨与研究。只有鼓励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随时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旅游材料相关的文化环境。远程教育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抓住网上教学的机会,当文化知识传授达到一定数量时,教师可就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例如节假日的文化对比等等。通过文化归类对比进行文化教学,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的文化知识,培养英语导游能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