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我们试想一下,这些学生、这些孩子是不是很可怜,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不在学生、不在子女,而是在我们教师、在我们家长,就在于我们的评价标准有问题,不是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所以,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我在教师会、班主任会、学生会、家长会上都积极宣讲多元智能理论,引导教师正确评价学生、家长正确评价子女、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形成正确的职业学校学生观、子女观,那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子女、我们学生自己与普遍高中的学生是平等的,是一样的,要说有差异,那只是智能结构可能不一样,但这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能在不同的方向或领域成人、成才、成功。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任意一种智能,按照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因此,针对职校学生的智能结构特点,我非常注重引导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加强对学生或子女的自信心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所以,在教育方面,我们职业学校更需要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也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重要支撑的。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他们总是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受到自己的智慧的力量,获得赞美,赢得尊重,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赏识教育相信每个人都有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做一个成功的人。有位心理学家也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无论是什么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这种希望更强烈,因为他们以前一直被人们漠视,一直生活在“地平线”以下。

在教学方面,推进课程改革,打造有效课堂,也显得尤为重要。向课堂要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体现职业学校教学特点和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自觉、自主、自愿地学习,体验并享受学习的乐趣。要大力倡导技能教学,特别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职校学生的智能结构优势。以往的经验和事实也足以证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照样很有出息、很能干。许多学生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下,自信自强,奋发有为。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能加工出精密的工件,电子专业的学生能焊接好电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熟练地操作各种实用软件,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学生舞跳得好、歌唱得好,建筑专业的学生能扎好钢筋画好图纸,等等。近年来我校已有几名学生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网络布线、计算机平面艺术设计等项目比赛中,获得金奖,被保送本科高校深造。近两年有三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的待机零功耗电源插座、智能充电器和路灯时控仪,在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成绩非常优秀。我们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获得省、市“三创”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表彰,许多优秀毕业生都已成为社会企业的生产骨干,有的逐步成长为企业的高管。如,我校2008届机电专业毕业生郭凯,曾任扬州海信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去年回家乡宝应发展,现成为凯菱家电公司高管之一;我校2010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刘维飞,成为省中行系统青年岗位能手,总行级五星柜员,信合杯银行系统业务大赛综合第一名,宝应中行苏中支行行长;2011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招炜,在校时成为校园“创业之星”、“十佳学生”,2009年在校期间成立了浩蓝期货投资项目,从事期货、股票的投资,由10万元起家,至目前已有近百万资产,曾接受江苏教育电视台采访,并作为《江苏创业》期刊封面人物。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引导教学,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更加强调教化功能也培养学生的语言,忽视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养分,通过全新的智能观作为理论基础,并利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这个平台,通过相互融合,就能有效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学生智能的个性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基础和结构特点,重新组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

(一)多角度激活引导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表现看不懂和读不出,这是阅读的核心,因此老师要通过多角度的激活引导个性化阅读教学。这就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开展:第一,排除学生心理以及思维上的障碍。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即使有新的见解,往往也不愿意回答,因为害怕说错被同学嘲笑,时间一长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个体文化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的差异,对于作品理解深度也会存在差异,要明确这种差异的正常属性,就算是专家教科书的答案也并非唯一,通过这种激励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敢于发表意见。第二,倡导教学民主化。民主化教学是新时代重要的教学理念,在课堂阅读教学时,师生之间相互平等,老师能理解的内容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老师不一定就明白。老师在教学中获得优势在于有着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及专业知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教学中通过平等的对话更容易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第三,构建交流平台。由于应试教育更多需要以分数为保障,所以老师常常担心阅读教学不能到位,总想面面俱到,但是枯燥的学习方式往往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互探讨以及和学生进行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这是现代创新教育的核心观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开展:

1.采用三点相连教学法。

所谓三点就是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这三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知识信息,能够让学生自由想象,激发学生阅读潜能。在连接重点方面,要对阅读文本的重点采用群策群力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语言技巧就是学习重点,要明确“巧”的内涵,然后让学生研读文本,就会逐步发现比喻、通感以及叠词等技巧。写月光下荷花的姿态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但是却又能够产生大体一致的审美趣味。在突破难点教学方面,因为相对较难,所以在阅读中更容易体现出这种多元智能。所以在文本难点的解析方面要采用见仁见智的方法,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抒发胸臆、思接千载。比如在《荷塘月色》中“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在这里为什么朱自清会使用并不美好的词“鬼”作为喻体?这时候学生就会凭借自身的想象和理解进行分析和感悟,从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连接疑点教学方面,由于文本中会存在很多疑点,而这些疑点相对晦涩难懂,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直面疑点,让学生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杜鹃枝上杜鹃啼》,有人就提出这个题目给人的是惆怅还是欣喜?很多人会回答是欣喜,可是杜鹃本身就是一种惆怅的词,因此这种回答似乎又有点不简单,所以通过学生的辨析就能获得更多的见解。

2.三方互动教学法。

阅读说到底就是对文本信息的感悟和发现,所以在阅读时通过互动交流就能有效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三位一体的互动进行教学。其中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则主要指的是文本和文本作者以及阅读主体之间的互动,而这种深入文本以及和文本作者的潜意识的交流互动,往往会获得意味无穷的乐趣。

3.三法互容的教学方法。

个性化思维和阅读经验的积累是风帆,而阅读方法则是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导,比如通过联系生活和逆向思维以及审视批判等三种方法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三)认真引导学生阅读过程的独特体验

在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体验。在当前纷繁杂乱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个体的禀赋和素养以及文化的差异,在阅读体验上会产生明显的区别。作为老师最终的评价中,在反馈阅读结果方面要以真诚、负责以及激励向上的评价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摒弃传统的以标准答案为准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因此要想充实重视学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那就要做好“三重三轻”工作。也就是重视阅读过程轻视结论、重视肯定阅读轻视否定阅读、重视阅读发展轻视静止阅读。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1.1现有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的数字化进程逐步加快,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已有的为数不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都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在认知领域。基本上以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作为其核心任务,因而主要模块无非是将一些家庭教育著作和文本照搬照抄到网站上,应用信息技术来复制和移植其它网站的内容,未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层面有效创新;

②家庭教育资源比重失调,与传统家庭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养成”的现象有相似之处;

③分类教育指导不足,使家长、学生的不同需求无法充分地得到满足;

④缺乏互动性,家长与学生往往是运用平自接受教育,缺少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2多元智能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当代著名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能是智力和才能的综合,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和发展性特点,每个人都具备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应该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智能陪养的现状,应着重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家长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家长应该掌握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为孩子的智能发展创设相应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2.1平台建设指导思想

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家庭为宗旨,突出教育性、指导性、有效性和易用性;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发挥互联网、移动网络等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实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超链接、多媒体、大容量、易检索等特性,辅助家长及学生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平台建设原则

平台建设需遵循如下原则:

(1)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旨在激发家长和学生对智能发展的重视,鼓励和指导家长体验并发现培养孩子智能的良好途径,有针对性地激起家长对孩子智能培养的意识,探索培养孩子多元智能的方法。

(2)以家长和学生为中心。

平台建设应该突出家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家长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家长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以保证其掌握多元智能的理论内涵;选取新颖、生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元智能教育内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导航、技术支持等。

(3)教师在线参与并指导。

教师不仅要进行资源建设,而且要全程跟踪学员的学习过程,随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对不能跟上学习进度的学员进行个别化指导。

(4)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

平台建设要考虑有效发挥网络平台提供的多种活动和资源功能,依据网络超越时空限制的特征进行家庭教育。

(5)以参与者的多向互动为特点。

平台建设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信息反馈,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协调,构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最佳辅助环境。平台建设包含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多对多的引导、交流、学习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方便。

2.3平台系统架构

资源平台采用模块化、分层的设计理念,将数据、业务逻辑处理、资源展现分成3层来实现。资源层用以存储各种系统数据和资源。基于平台安全性和扩展灵活性考虑,将系统数据与资源数据分开,既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又方便灵活选择数据库系统进行资源库存储。应用层实现与资源相关,管理相关的业务应用处理逻辑,向下访问数据层,对下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将结果反馈给上层展示层进行展示;应用层上与展示层相连,接收从展示层传递过来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应用层实现的应用逻辑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资源应用服务、检索服务、系统管理。展示层将资源平台中的资源及相关信息展示出来,并提供服务及管理接口。主要包括资源客户端、平台管理门户、资源应用门户。资源客户端通过桌面客户端提供资源浏览、下载、检索等服务;平台管理门户方便管理员对平台和资源进行管理;资源应用门户面向资源最终用户提供资源展示、目录、检索、下载等服务。

2.4资源库内容建设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多元智能介绍、多元智能学习、多元智能游戏、多元智能测试等。用户在资源平台上可以按类别、专题等进行查看,提供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下载、上传、评价资源。平台管理者可以审核、、修改资源。资源获取有以下两种途径:

(1)整合网上资源。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如多媒体素材、文献等,整合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是获取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网上下载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筛选,经过相关专家和教师审查后充实到资源库中。

(2)自主开发特色资源。

鼓励广大优秀教师成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具有多元智能理论特色的家庭教育资源,充实家庭教育资源库。

2.5资源平台应用功能

采用B/S模式的资源平台具有如下应用功能:

(1)用户管理。

资源平台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如注册、登录、修改信息、分配角色权限等。管理员、教师、家长用户有权限上传资源,学生用户不具有上传权限;普通浏览者不能发表评论,只有注册用户才具有发表评论权限;管理员具有教育资源及用户评论的审核、修改、删除等权限。

(2)资源管理。

为管理平台中的资源及资源专题等提供资源应用服务,通过帐号登录资源平台即可执行资源编录、入库等操作,非管理员入库的资源还需等待管理员审核,审核后进入正式库,后即可实现资源的浏览、查询、使用,还可以下载、收藏、管理本地资源等。

(3)评论管理。

该平台是一个教师、家长、学生多向互动的平台,注册用户可以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发表的评论由管理员进行审核等。

3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英美文学课 多媒体课件 适用性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心智架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系统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类智能界定为语言/言语、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自我认知/反省、人际交往和自然观察八种智能。传统教育观念对人类智能的开发局限于语言和逻辑智能,而多元智能理论则拓宽了人类智能的研究领域,旨在开发创造性思维,引入中国教育界后倍受重视,恰恰应和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趋势。本课题聚焦于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英美文学入门课程教学改革。毋庸赘言,这门课程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极其重要,但教学任务非常艰巨。课时的有限增加教学难度,教师难免采用“一言堂”的讲座形式,向学生浮光掠影地介绍文学史,解读极少量作品;加之本科二年级学生并未形成明确的学术兴趣,对于文学经典的阅读只能浅尝辄止。教师在教学中授学生以“鱼”和“渔”都是不够的,还应授其以“欲”:让学生对文学经典产生偏爱。笔者在其教授的本科二年级英美文学课中尝试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关照下,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组织过程,克服了传统讲座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英美文学课改革中的适用性

1.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

隶属于语言学习的英美文学课重点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智能,但深入的文学解读可以全方位提升多元智能。以该理论为指导的文学课程应体现两个思路:“一是为多元智能理论而教,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霍力岩24)。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使语言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通过这门课最大程度地得到多元智能提升呢?“为多元智能理论而教”就回答了这一问题。学生坚持从教师精选的文学文本中领略语言的精妙,语言智能得以提升;小说、戏剧展现的社会图景和人物冲突可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有助其社会交往、自省智能的提升;诗歌所传达的音律美可刺激学生音乐智能的发展;文学作品细腻的画面美对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本科高年级以上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领悟力可以确保他们仅通过文字媒介即可达到文学作品对其多元智能要素的作用;但对于本课题研究对象――本科低年级学生来说,文字途径远远不够。所以,这就要求“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将文字学习途径多元化为可以作用于学生视觉、听觉、空间、逻辑、社会交往等各方面智能领域的刺激因素。笔者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将文学作品中单一的文字魅力借助音频、视频、动画和游戏等多种媒介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将文学文本中潜在的文学感受作用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直接刺激学生全方位智能的提高。学生通过课程得到阅读经典的“欲望”,便可借助他们已被调动起来的多元智能独立获得文字、音、型感受场的智能刺激要素,自如地从文字时空过渡到逻辑、视觉、听觉、社会时空,从而领略文学经典的魅力。所以,教师在此课程中借助多媒体形式沟通了博大精深的文学世界和语言能力及理解力有限的文学初学者的感知世界。

2.弥补学生英美文学学习兴趣的缺失

兴趣缺失的重要原因在于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丰富阅读体验被抽象、枯燥的课堂知识灌输所取代。传统的英美文学课“文学史+选读”(王守仁 11)的讲座模式要求“学生既了解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又能读懂古今经典文本,还要对文学产生持久的热情,这样高的期待难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文学兴趣”(范谊 155)。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难免会以考试为导向,抽象、扼要地介绍作品梗概、作家的写作技巧和文体风格;学生没有足够的先期阅读体验,只是机械地背诵知识,应付考试。于是“文学体验”被简化为“文学知识”,失去了直觉体验的文学课失去了灵魂。于是,很多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会课前布置大量阅读材料,但阅读文本的语言难度又会使单词量有限的学生产生挫败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二语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要素,应该相信“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制成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起来,从而全方位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在以PPT为主体的课件中插入了介绍文学大师的相关图片、BBC视频和音频节目、文学文本改编的flash和视频、诗歌的名家朗读音频和动态画面等形式多样的互动多媒体画面。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部分将刻板、昏昏欲睡的课堂气氛一扫而光。

3.引导学生进行英美文学名著的细读

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学习的开端,文学的学习并无捷径可走,所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名著的细读也必不可少。对原文经典积累很少的低年级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多来自名著缩写本,如“书虫”系列。克拉申的“知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坚持学习者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来习得语言,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接受略高于学习者自身水平的语言信息,“i+1”即表述了“输入假说”原则。传统的“满堂灌”式授课给予学生过多的知识输入,这种知识轰炸会把他们弄得头昏脑胀,使得学生在未产生学习兴趣就已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对老师平时发的阅读材料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克拉申又强调知识输入必须有“足够”的量,而且输入的知识必须是“有趣”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将向学生输入的知识进行加工,也就是说,可以使低年级学生阅读精选、注释过的符合其语言水平的经典文学文本。笔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精选加工部分经典电子文本作为该课的核心阅读材料。材料中节选了最能体现作家风格的精彩选段,文本阅读重要关注点和难点已加标注,与文本相关的思考问题已加设置。教师通过作业和课上讨论与学生交流,由此来检测学生是否认真阅读该选读段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这点尝试使学生受益颇多:以前学生面对文本的一片不知所措,而现在面对精选、评注后的文章似乎得到了在文学海洋中乘风破浪的一叶扁舟。每学期教师要求学生从这些选读材料中选取一部完整作品,写成论文。另外,笔者课件的附带材料部分除了名著中英文版本的PDF,TXT格式和手机书外,还有名著音频阅读版和大量文学名著改编成的原文电影、卡通、BBC连续剧等,可供学生阅读文本之后补充使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课件较好地平衡了课上、课下的时间分配,使教师在课堂讲解、引领学生课堂实践和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的三个环节中游刃有余。笔者的多媒体课件每章容量较大,课上并不是一屏一屏地逐一讲解,而只是提纲挈领地点拨学生领悟其中要点。课下教师将课件及其附属音频视频文件存入班级学习的网上公共邮箱或虚拟硬盘,学生可以随意获取资源得以课下进一步自主学习使用。

4.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笔者任教的这些80和90后学生较前代人自我意识更强烈,追求标新立异。他们厌恶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权威、以考试为导向、以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传统学习体系。所以,教师必须在必要的课堂讲解之外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参与活动,才能真正达到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进度,安排学生作展示任务。学生都非常熟悉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使用,可以制作内容丰富的PPT和flash:以动态画面展示书中的经典对话、以树形图来展示复杂的人物关系、以流程图展示情节进展。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在展示之前已经认真读过所给材料,并没有借助网上拷贝、粘贴的情节梗概或人物分析来对付,而是经过自己的理解和消化以图示的方法来展示。学生还会撷选精彩场景排练的英文小剧,使课堂活动异常活跃。学生的参与调动了他们语言、逻辑、视觉、听觉、运动、交往各方面的智能训练。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1983,134),而英美文学课也应遵循类似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文学爱好者,只是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并激励他们对文学的激情。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美文学课改革实施中的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核心研究成果,而这一项目的着眼点是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教育研究多应用在美育方面。对于该理论在本项目改革中的应用,笔者归纳了如下的局限性,以供进一步研究。

1.理论的跨文化局限性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英美文学学习者多方面智能的提升依赖于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来实现。而该理论原本目标人群是美国学生,所以应用于中国国情中还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美国教育传统重实践和创造,而且美国学生个性鲜明、直率、张扬,而中国学生个性较为温和、内敛,并不太热衷于参与课堂活动。很多外教在中国的课堂上进行互动时都会遭遇冷场,而且发现,学生年级越高,越不喜欢互动。第二,美国学生的智育会搭配较完善的美育教育,旨在其创造力的开发,而中国教育考察重点放在智育方面,即使学生接受美育也不乏带有功利性。所以,关注美育的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教育素质改革中的渗透具有难度。第三,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国大学生更习惯于知识接收者的角色,他们不大质疑书本上的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动力。教师利用内容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作用是否持久还有待考察。但该理论的跨文化适用前景越来越令人乐观,因为以80后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已全部过渡到90后,后者的英文基础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要明显优于前者,他们的性格和视野也更加国际化,而且这门课开设在考试压力不大的本科二年级,他们对于多样的课堂活动有新鲜感,大都热衷于参与到课堂展示活动中。

2.克服该理论应用时华而不实的倾向

英美文学课应该以文字为核心。文学的魅力主要是来自语言和语言体现的思想内容。文学属于精英文化,需要呵护。只不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借助大众文化媒介,使曲高和寡的经典文学更加接近文学初学者的欣赏水平,一旦将学生领进了门,还是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不懈的阅读、写作等英语学习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逐渐过渡到可以独立地不依赖大众媒介的解读而直接领悟文本的精妙。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多媒体课件不能制作得过于花哨而喧宾夺主。课件中撷选的英语语言必须是精致的。课件中插入的图片类似书中插图,应同内容吻合,不能分散学生注意力。课件中的视频和音频节目必须紧扣课题,而且不宜过长。课上绝不能以全堂观看名著改编电影的形式代替对文本的讲解。80、90后的这一代学生成长于媒体时代,他们敏感而富有个性,但却缺乏足够的耐心和韧性,而文学学习是需要持久的热情,深入的学习也需要艰辛的努力。教师也不应该只一味地依赖课件形式上的求新求异,而是应该把焦点放在课件的实际内容和语言质量上。

3.教师的定位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应用使得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作用发生改变,但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的指导依然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有的教师上课对学生的课堂展示部分缺乏有效指导,学生的展示偏离重点或占用时间过长;也有个别教师干脆就成了一页页放幻灯片的放映员,不加讲解。即使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学生的参与只有在教师的监督和控制下才能达到全方位素质的磨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作用并没有消失,而是应该融入课堂活动的每个环节。教师的权威可体现在:(1)精致的授课语言和充实的内容。教师课前准备了课件,但备课环节依然必不可少,应该对自己的授课语言精心设计,因为教师的英语表达可以传达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学识和语言表达的崇拜有助于增强其学习动力。(2)对文本深入而丰富的解读。教师不应只是照搬教科书上的内容,他们对作品的解读应该有多层次的阐述:其中既包括概括性的主题、人物分析的解读,也应该包括阅读该作品时的主观感受。教师对某些作品的原创型的品评会令学生觉得亲切。(3)教师对学生展示活动的评价。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现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所以渴望自己的努力受到肯定,也希望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帮助。教师应该对每个展示都给予点评:既应用适当的赞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应该指出其展示中的谬误和不当之处。(4)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英美文学学习的从感性到理性分析的一个关键过渡。王守仁教授曾指出在英美文学这门“素质培养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而对于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无疑是较高的要求,也是最难达到的,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更需要学生自身的阅读积累。

由此可见,将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该门课程既有裨益,又存在一定问题,但主动权是掌握在授课教师手中,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授课教师可以制作成文本、音频、视频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件,并以此为工具,在课上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将预定的课程任务以生动的形式展开,并督促文学课所必需的文本阅读,以达到课程最优化的效果,促进学习者的各方面智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人各方面智能发展差异的重视与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教学、和谐交互式教学、心理暗示教学等方法有应和的要素,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Gardner,Howard.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New York: Basic Books,1983.

[2]Gardner,Howard.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 Basic Books,1993.

[3]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in,1982.

[4]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2):12-14.

[5]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国文学研究,2005,(3):150-156.

[6]霍力岩.多元智能课程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4):24-27.

[7]李志颖,闫寒冰.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整合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02,(5):23-27.

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语文教育;课程评价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关注智能的多重性以及相关教学策略的发展,同时也关注对传统教育评价的改造。加德纳在批判标准化考试与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这种评价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点,对传统教育评价的不足与缺陷之处进行了弥补与改造。他的观点明显地区别与传统的教育评价:(1)强调识别学生的强项智能和弱项领域;(2)认为对个体的评估应在更接近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条件下进行,以便对个体的最终表现作出较好的预测;(3)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阶段和知识形式应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加德纳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向传统的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为我们改进语文学习评价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1.语文课程评价应成为自然的语文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年学习时间的固定部分或剩余部分中强制“外加”的内容。多元智能理论所支持的教育概念认为:教育评估应该尽可能地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进行,应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地进行。在评价中进行学习,无时无刻不进行评价,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真实情况。当然,目前要使语文课程评价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经常性地进行评价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2.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大的发展。既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的评价就不只是关注知识,还应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自身生存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技能。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统一,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考试评价只能反映教学中的知识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能力的培养与觉悟的提高对于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对语文学习的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语文课程评价的取向应以人为本。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并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尽可能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建议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具备正确的评价取向,即必须以学生终身的、全面的发展为根本,要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才能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4.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特点应以综合性为主,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存在于多个方面,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又不尽相同,那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也应由单一的关注学业成绩拓展到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多的自由度,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露,多方面的才能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看重学生的优势智能,用多元指标来综合评价学生,真正指导与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5.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学生展示自己智能的场所呈多元化,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语文教师只见到了他们在学校的局部表现,而看不到他们在其他场合的表现,并且学生总想在教师那里留下好的印象,所以他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真实性,所以对他们语文学习评价的主体也要多元化。笔者认为,评价主体应拓宽到家庭和社会方面,即家长和社会人士作为学习评价的一个主体来体现。例如,家长可以通过对其子女参与的家庭活动的表现来评价,社会人士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活动来评价学生等等;学生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学生,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元化,这与新课改的评价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应根据这种理论依据改进语文课程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控功能,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优势智能,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进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夏正江.关于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的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