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教学论文

专业课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业课教学论文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学生参与实训环节有待改善。电子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要加强实训操作。但是,电子专业课程的实训有待完善。一方面,一些学校没有实训基地,即使有基地也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更谈不上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精神懒散,缺少自信,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导致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高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教学。在高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师生之间的角色,重新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模式。转变学生的角色,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新知识,变消极接受知识为积极探究新知识,使高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成为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子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效途径;尤其要将电子专业的现代技术引入高职院校的实验室,不断推动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建设;还要不断丰富高职电子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扩大实验教学的信息量,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学习电子专业较为完整的知识,进行操作技能训练,为进入企业做好准备,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电子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电子实验教学是培养高职电子专业学生实践意识,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使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还要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课堂。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能够以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将教学中电子线路工作时的现象、过程形象具体地在课堂教学中再现,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加大了高职电子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容量,促进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知识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凝聚力,使学生对电子专业知识的认知更为生动和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三,加强实训环节。实践教学是高职电子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电子行业的发展要求高职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将教学内容与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零距离对接,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要加强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实训环节。通过实训,使学生真正做到用学结合、学以致用,进入企业就能够上岗。高职电子专业教师要合理设置实训课程,使实训课程与上岗要求相适应。在实训课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等方式,达到既能巩固电子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电子专业规范操作的基本方法,又能培养高职电子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技巧的目的。高职院校电子专业除了开展在学校内实训场地的实践课程外,还要针对电子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实行企业实习制度,每个学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践,时间一个月左右,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时间。

三、小结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8项技能:普通话、三笔字、教学简笔画、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音体美舞、幼教英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都要考虑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应是当今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应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2.3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情景性

2情景设计常常是现代教学的中心内容,新课程与幼儿园活动

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更需要情景与主题的多样性。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中,根据不同的内容,教材的情景大致可以分为认知情景、审美情景、道德情景和综合情景。情景与教学主题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创设适宜的情景,以承载特定的教学主题。

3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要点

3.1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反馈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的主体地位,以完整的体系和协调的机制来观察、评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情况,并将形成的结论与评价全面交付学生,使学生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形成学习——实践——评价——反馈的循环逻辑链条,让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实施更为有效,使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更为彻底,从意识上和能力上做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3.2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微格训练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展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针对性和客观性优势,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录摄设备和多媒体采集系统记录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细节与过程,然后与教学和指导教师一道观看形成的资料,针对录像、音频的分析和研讨找出实践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形成改进实践方法的策略和方案,如此循环、大量训练直到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达到课程要求的目标和任务位置。

3.3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交叉模式

交叉模式是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到专业资格为“经线”,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成长为“纬线”相互交叉的信息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交叉模式的一项重要目标是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来让学生获得专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使学生得到社会的承认;交叉模式的另一项重要目标是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各类研修培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在交叉模式中要做到双重目标的共同建设,通过实践教学将两个侧重点统一在一起,深层次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与素质。

3.4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广播电视专业理论课课堂存在的问题

1.1大多数学生对理论课认知错误,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讲求务实,而理论是务虚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专门人才,能掌握过硬技术就行了,理论枯燥死板,没什么用处。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更是认为,会拍会剪,懂技术就行了,不需要什么理论基础。所以上课时很多学生都热衷于扛着机器到处去抢新闻、去拍新闻。事实上,广播电视专业及广播电视新闻学是研究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新闻学应用专业,广播电视专业的培养要求中就提到“学生主要学习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可见广播电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论与实践并行,用广电、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打基础,树立专业意识和素养,是掌握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否则就是“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大多数的学生都意识到了广电实用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对理论却不重视。上课不听,认为理论毫无用处,与实践无关,割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1.2学习的性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学习是一种紧张调动身心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累、紧张及不适,这是学习的固有属性,这就使得学生更倾向于休闲娱乐,而很少主动学习,而课堂学习又进一步加剧了一些被动性,使学生更难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候,就应该发挥教师以及教学方式的优势,但是,现今还有许多教师坚持传统教学方法,比如上广播电视新闻概论时,他们还是以书本和自己的教案为基础,死扣书本、教案,案例枯燥老旧,形式沉闷,感染不了学生,在广电这个与媒体有关的专业,很少或甚至不用新媒体呈现,有些教师最多只安排了ppt,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不了学习的消极性质,无法令学生提起兴趣,更别提提高课堂效果,这时候,就难免会有学生会开小差了。

1.3学生缺少课堂学习自,主体地位被忽视

许多课堂和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灌输者,有些教师在上广电新闻概论的时候,总是自己“独霸”课堂,无论是理论还是案例,都使学生像是一个旁观者和被迫接受者,这样学生当然找不到在课堂上的存在感,从而对课堂失去兴趣,消极对待。理论课与实践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践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质,能激发自己的兴趣,而理论课则不然,全是概念和硬知识,使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这时,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效果将会越来越消沉,最后甚至发展到学生对老师产生看法的地步。

2影响广电专业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因素

从上面存在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若干影响广电专业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2.1广电理论课本身的性质

上文也提到过理论课的特殊性。但广电专业相对偏于实践,所以很多学生的兴奋点在于实践,加之广电理论课自身的相关知识都能在实践中或多或少进行学习,这些因素使得广电理论课更加形同“鸡肋”。

2.2教师的自身因素及课堂影响力

这一因素是最重要的。常言道“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老师对学习、尤其对课堂的影响至关重要。老师对课堂的态度,老师的性格及课堂策略都至关重要。广电专业理论课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要更加凸显人情味,老师在强调新闻的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时,如果能用自身独特的方式和形式,就会极大提高课堂影响力,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2.3社会学环境的影响

当然,课堂效果出问题,不只是课业本身、老师甚至是学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整体忽视理论,有些人只有在实践中碰壁后,才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当前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越来越现实,越来越不注重学习理论,甚至轻视理论,这大大地影响了理论课堂的学习效果,因为,毒已入心。

3提高广电专业理论课课堂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3.1利用多种手段构建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

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首先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避免传统理论课教学的枯燥、沉闷,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固定模式,创建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对于广电专业来说,更需要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形式,使课堂内容更丰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高效课堂”这个词,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提出来,意在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在大学广电专业理论课中,甚至是所有大学课业中,“高效课堂”也弥足重要,它能够很好地调动各方面课堂资源,尽可能大地影响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染学生,这在传统课堂中是没有的。学生在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上,能够接触到理论的另一面,同时教师利用自己的功力和人格魅力,使得理论焕发新生。构建丰富有趣的高效课堂,关键是利用多种手段,用多种手段来表现理论课的魅力,吸引学生,这不仅仅限于用个多媒体,用个ppt就行了,这只是表面的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是广电专业老师,要会利用新闻、电影视频,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如在上广播电视新闻概论的时候,授课老师可以播放与内容相关的影片和音乐,当讲到各种电视类型及发展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CCTV、BBC等著名媒体所制作的相关纪录片,在讲到中国电视的发展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在历史上很重要的作品片段,在讲广电制作的理论课时,可以利用对比影片的方法来解释画幅、镜头等相关知识,讲到电台相关知识的时候也是一样,可以用几个典型的国内外电台节目,如《美国之音》和《央广之声》来说明电台节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讲到新闻理论及新闻关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名家讲座和专题报道来提高学生注意力,可以利用主旋律音乐来烘托气氛。教师在上课前和上课间隙,也可以播放一些时下流行的歌曲和娱乐视频来调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在上到一些与广电历史和时代性有关的理论课时,教师甚至可以找出自己以前收藏或保存的相关物品,比如磁带、老式收音机等,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这段知识和历史更感兴趣。广电专业理论课虽然是理论,但与实践有极大关系,教师可利用相关案例,关注和表现时下热点问题,并结合语言的组织,幽默感的把控,讲课形式的设计,来使课堂更加丰富有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不厌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积极与学生互动,提高课堂的自主性

前文提到学生的自以及学生的课堂地位对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影响。每一个人都渴望被重视,都希望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中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在有可能或应该产生存在感的时候,没有被重视和发现,整个人就会陷入到一种消极、无生机的状态中,从而对当时环境里的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地位,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关键就是积极与学生互动,我们在上广播电视专业理论课的时候,要会就概念和案例跟学生交流互动,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话,倾听学生对这个媒体和与这个媒体相关问题的看法,让学生都重视课堂这一段时间所讨论的问题知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发表见解。课堂讨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它能让自完全抓在学生的手里。通过知识和案例的小组讨论,学生能融入课堂,找到存在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广电教师还可以进行随堂小训练,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比如讲到广电编辑时,可以让大家随堂写东西;讲广电的特点时,可以让同学谈谈自己与广电的小故事等。互动和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3.3引导学生对理论产生重视和理解

理论是枯燥的、无味的,但这只是它表面性质的表现之一,实际上,理论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理论推动实践,有多少大事都是在优秀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成功的,就以广电专业理论来说,从事广电事业,只懂技术,不懂得广电的发展脉络、基本原理、理论体系以及现状,是很难在实践中取得成就的,只懂技术不懂理论,在广电体系里难以生存,因为广电的基本工作,比如摄影、剪辑都有一套严密的理论嵌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现实,注重理论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多看一些专业类书籍,同时引导他们关注时事,关注与广电专业相关的现实事件,让他们将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理论,体会理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理解理论,不讨厌理论,从而提高他们在理论课堂上的积极性。

4总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效果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堂效果提升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现代这个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复杂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要注重调动广电专业学生课堂积极性,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在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上乐于、勇于打好属于自己的硬仗。

作者:李杰锋 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进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思考[J].电影评介,2014(18).

[2]张英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基于体育专业“术科”的特点,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各单元确定的主题知识点为学习目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积极而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学习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后便进入到下个单元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好实现教育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操作程序及理论化的教学结构.它完整地展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科学研究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通过研究所获的证据而进一步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同时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构建科学观念、体会理解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事实上,在本质上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探究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发展自身的探究能力及意识。

二、“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1.体育教育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鉴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轨,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体育与健康型中小学体育人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理论与技能并重,并能胜任教学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亟需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方面的专门人才。体育方法学主要包括教学方法、训练方法、锻炼方法、保健方法、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方面的知识密切关系实践活动,这也侧面反映了以前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上缺乏所需的知识、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专门传递文明的人员,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人员.在当今学习化的社会中,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而最有用的能力可谓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把之前“讲课就是灌输知识”的观点转变为“学习教学方法”的观点.作为体育教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的劳动行业又有着独特的特点,必须把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健身的方法作为重点,而不是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重视体育教学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及自由去探索课程所具备的的知识,从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较多的方法学知识,养成终生学习无止尽的习惯。

2.术科的单位探究教学模式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本身是一种科学活动,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培训老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必然趋势,也将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后,老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也需要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教学与研究本身存在着内在联系,研究的确可以促进教学,也可以通过研究得到最新的知识,及时掌握所教科目的第一线,提高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从教学工作以前的“经验型”向“教学和研究模型。”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研发能力,科研意识强,教学不断反思研究,努力探索规律的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研究探讨,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学校“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继续提高,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能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体育教育专业术科,但也能适应其他的专业和学科。以适应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教学改革来创新人才是不可避免的。

3.体育专业的术科教育课程教学时间缩短,提供了客观条件为术科“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发展。

知识的海洋没有边际,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的不断变化,人们都在不断学习。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课时显著降低。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不再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再完全按照竞技体育模式继续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没有那么多时间,使我们更难能够做到这一点。改变的实际情况,迫使我们对老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就是讲学习方法,如何应用理论和体育健身项目的嘴,让学生在具体的技术训练方法对学生的课堂经验进行自我比喻,使课内和课外的整合,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育的连续性,以弥补减少的时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的。为了满足我们的体育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由“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是证明了可行的。

三、结语

专业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动画专业教学内容的思考

综合类高校动画专业的素描、色彩基础课应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应在巩固学生的造型能力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专业特点进行素描学习和主观色彩、归纳色彩的表现与训练。例如素描,综合类高校的素描课程不像美院量大且集中上课,学生入学的专业底子也往往相对偏弱。对此,在动漫素描课程中须加强人物及动物速写的训练,目的让学生理解各部分解剖结构,掌握连贯动作、动势线、动势重心。教学中设置头像表现素描,须有夸张、幻想的造型训练。一般学生不理解动态速写的重要性,观察方法及手上技巧也跟不上。这就需要专业教师有技巧有步骤地引导。针对动画学生初期慢写速写放不开作画,局部作画,忽略结构,教学要以动态线、重心,骨骼结构的理解为主,设置人物几何体造型表现课题,课时为8节。随后课堂设计中加入技巧,强化人物动势线训练,课堂练习速度加快。训练眼手的协调一致,让学生围成环形,中间为模特儿(设定一个动作连续的2~3个姿势),同学们顺时针走到其他同学的画面上作画,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张人物姿态。这种训练持续到每位同学都能2分钟内画出一张动态速写。这种教学改革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对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局部作画的惯性,学习到他人的长处。老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动态结构及表现方法的问题。课外布置定量的动态速写及默写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一般我们单一地把它作为动画基础教学。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讲解,兴趣不高,其认识仅停留在浅层面上,待进入动画设计制作课程时无所适从。而后续课程《二维动画设计及制作》实践教学偏后,使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面对此问题,将“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门课程整合为“动作与角色设计”课。从基础“动画速写”课程入手,通过准确把握动作的关键姿势及迅速捕捉动作的全部过程,转入“动画造型设计”课程的角色设定,再到“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对运动时间的控制和调整,最终通过“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使动画角色的性格、动作得到验证,完成短片。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更新与整合,使课程环节由基础知识到专业理论、由专业理论再到实践操作,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完全同步的课程整合模式。

有的综合院校学生在大四作毕业设计前,还没有合作完成过一部片子。所以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成片作品设计,将成片创作(毕业设计)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突出设计与生产的关系,改变原来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课程设置。如二维、三维及偶类动画片创作实践将所学动画专业基础知识与这几类动画制作软件相结合,独立制作完成一部动画短片,以此检验和巩固所学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动画的制作流程及创作要领。艺术采风。主要是深入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地区,研究民间美术的创作内容、特点及思想根源,收集生动的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故事、传统艺术等,为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实习。主要是到动画或游戏公司实习。学生通过实习积累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为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但现在综合类高校动画学生真正去专业实习的不到一半。毕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我们的毕业实习往往和毕业设计相冲突,可以考虑提前进行毕业实习,这样也使得毕业设计的教学和质量得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