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 大学生 职业规划 现状 对策 分析

知识经济的理论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早期形成,新经济的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生产的要素,它可对投资的收益进行提高,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提高,可提升学生个人的竞争力、促进学校健康长期的发展、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而且可对社会的繁荣稳定进行维护。可是,由于我国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教育时间很短,大学生在对职业进行规划的时候,普遍存在规划意识很淡薄,对职业的目标很是模糊,对社会实践方向也是很不清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就业能力的相对提升。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的含义

知识经济特点主要表现为可促进人和大自然协调、持续的进行发展,指导的思想就是高效、合理、综合及科学的对现有资源进行利用,并且去开发还没有利用的资源去取代已经快要消耗干净的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为主的是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的也就是智力、知识等这些无形的资产投入。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条件下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增长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世界大市场。作为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知识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决策作用慢慢的在知识经济里增强。

职业规划即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人与组织进行结合,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主客观的条件予以测定、总结、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最佳职业的奋斗目标进行确定,并且为了对这一目标进行实现而做出的妥当安排。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的是大学生通过分析环境因素和自我的评估,对职业生涯及职业理想预期进行结合,在学校的帮助下对大学的生活、学习及工作进行规划,对就业的竞争力及综合的素质进行提高,为以后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角度来说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不断迅猛的发展进程,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下,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需要知识结构非常合理的人才,还要求人才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大学生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对自己职业规划一定要做好并付诸实施。可是大学生在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的时候普遍存在下面几个问题:①职业规划的意识非常淡薄。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想要进入大型的公司,可是对这个公司的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用人的制度及发展的前景并不是多了解,很多学生根本不清楚未来自己第一份工作想要要干什么,在什么样的平台上起步,未来职业规划概念非常模糊,有时候根本就是没有目标;还有很多大学生认为,上学就是上学,职业规划是毕业之后的事情,现在一切都是空谈也为时太早,他们往往忽略了现在的学习规划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密切相关联的,职业的规划可以对学习的规划进行指导,学生规划的成败将影响着职业的规划生涯。现在学生主体意识是很模糊的,缺乏主动性并且依赖性特别强,有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不切实际的规划,过于理想化及完美化,不能与现实相结合等,这些都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从学校的角度去看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这种教育模式起步是非常晚的,在象牙塔似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很难与社会相结合,与社会严重的脱节,教育的过程中,根本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路及实践的经验,学生很被动的进入社会,迷茫而没有头绪,怎么就业也不知道,容易造成悲观和茫然心理。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高度的重视起来,学校有时虽设立相应的辅导机构,可是并不系统而且范围也是很窄,和社会联系不好,主要针对的也是快要毕业的学生,可以说是临阵磨枪,起不到实际的效果。而且高校对职业规划的课程也是很单一,内容也是非常简单,而且老师的专业水平也很低,欠缺专业及稳定性等,这些都造成学生职业规划的难度。

三、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对策进行分析

为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应该不断的对职业规划的教师队伍进行充实,对职业规划的辅导水平进行提升,学校要对学生职业规划的理念进行增强,对职业规划的意识进行培养,对职业的咨询及测评工作进行强化,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增强,也要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会遇到的各种环境状况认知的能力。

结语

本文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职业规划的含义,指出了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且简单的指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能增强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学生也行动起来,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根基。(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司单,王萍,钟黎等.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12).

[2]马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知识经济,2011,(5):85-86.

[3]潘萧羽.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其就业适应[J].知识经济,2012,(17):168-168.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法;途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源,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200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将职业规划课程纳入选修、必修课。国家的强制性政策无疑对大学生生涯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更多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于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教学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因此要求教学方法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挖掘学生的人生体验来激发和引导他们的生活理想,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来达到教育目标,以参与、分享、共享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讲课法。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讲授法,而是在原有讲授法的基础上,辅以向学生提问和学生作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鼓励每个同学向老师提问,即使是重复地提问同一个问题也是可以的。在讲课法中,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讲课时要生动活泼,切忌念讲稿,或照着课件讲授,为了使讲课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把讲课法与参与性教学的其它方法结合运用。

(二)案例法。案例可以用来向学生示范在大学期间怎样应用学到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以及大学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可来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本、网络,可来自知名校友、在校学生,也可来自课堂,对于案例的描述需要学生检验和了解情况,并要求学生对案例做出分析和诊断,由个人或由小组代表针对问题发言,全班讨论或分组讨论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确定解决办法,用短暂的时间总结从案例中学到的要点,引发学生思考。

(三)讨论法。讨论是一种教师能够控制的多渠道交流方式。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知识、思想和观点。采用讨论法时,关键在于确定讨论题目。教师在首次上课时应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从学生希望学习的知识、获得的经验人手,结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事先确定好讨论题目。在讨论过程中,可采用两两讨论或分组讨论的形式,不断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如果发现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主题,要及时指出,确保讨论的效果。在教学中,当学生对课堂中涉及问题已经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且能够通畅的互相交流经验,最好采用讨论法。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设置成情境,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特定角色,目的是让学生演练如何面对职场。比如模拟面试,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按设定的面试情境完成任务,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主考官和应聘者可互换角色,让学生通过参与体会面试,通过训练逐步克服求职者自卑、胆怯、焦虑、紧张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纠正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诸如仪表、礼节、姿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游戏法。游戏法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扮演形式,它为学生创造了模拟的环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进行价值观、兴趣、性格以及能力等心理自我的探索,在快乐体验的同时,感受决策的过程和由此带来的结果。在游戏法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指导和凝练总结,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掌控现场的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途径,从高校角度来讲,就是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服务水平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一)实时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近年来,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就业市场的推进,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学校——院(系)”为主干的两级就业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当树立紧迫意识,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职业规划,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为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健全咨询辅导机制。职业认知咨询辅导的特点是咨询教师利用专业知识,在对学生心理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互动交流,通过心理咨询使学生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的职业领域;另外,团队咨询、组织座谈会等方式讨论大学生所关注的就业及人生发展问题也能够更好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确立正确人生职业规划方向。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辅导员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服务的执行者。高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辅导员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努力把辅导员培养成组织、实施和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的生力军。

(四)社团实践参与。社团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流集体,活动形式的好坏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特别是参与者的职业发展导向。所以建立具有深远意义和长久活力的社团活动模式有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87-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通过对自身个性特质,兴趣爱好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测定、分析和总结,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2]。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普遍不强,缺乏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对自我的合理定位,在选择职业时普遍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要想成功的实现就业并有好的就业质量,就应该在大学期间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因为良好的生涯规划可以帮助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加压,树立成功的信念,提升职业竞争力。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根据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高校毕业生人数2003年为212万,2011年增长到660万,增加了448万,增幅达211.1%,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80万[3]。然而,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率近年来持续大幅下滑,从2003年的81%降至2009年的55%,降幅达26%,超过全国平均数18%,直到2010年才有所回升,上涨到71.2%,与全国平均数76.6%[4]相比还有5.4%的差距。调查还显示,有48%的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更换工作的接近54%;45%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把第一份工作仅仅是当做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3.5%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仅有21.3%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这两个因素。这种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找如意工作更难的现象,使在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中的“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进而对当地中学的就学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也表明当前的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有待改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成熟。

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

(一)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盲点,职业目标模糊

首先是受以前计划经济模式以及大学生“包分配”等就业模式影响,还有部分学生家长停留在上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的错误观念,认为孩子进入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将“上了大学就可以享福”作为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主要教育内容。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不知道进入大学还要努力学习,更不知道要在大学期间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也为其今后就业难埋下伏笔;其次是由于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按家长意愿填报高考志愿,忽视了自己的兴趣。据调查,有25.6%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所学非所用;第三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上普及广,但深度普及不够。这就直接造成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了解较少,规划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将来的职业目标也很模糊,而当他们真正遇到这方面的困惑时,自然在学校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二)职业指导者比例失调专业化不足,教育内容空洞

一是职业指导师人员比例严重失调。目前中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人才极少。以在高校职业咨询开展得较好的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职业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万分之十,其中包括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万分之六,而在香港和国外,职业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二是学校指导理念不清晰,仅满足于提高就业率。很多学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理念不清晰,经常将其与就业指导工作相混淆,仅仅是迫于提高就业率的目的,才在对毕业班进行就业指导时,顺带一些职业规划知识的指导。三是许多高校专业职业规划师稀缺,职业规划教育大多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完成,而这些指导者本人基本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许多大学生接受不到专业的个别咨询和指导,不能从客观现实出发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及早地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四是职业规划教育内容空洞,流于说教,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多数职业指导老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形式单一,流于形式,难以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内容也空洞无物,使得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职业规划指导投入不足,全程指导困难大

首先,虽然各高校都已普遍设置了就业创业指导机构,但在就业创业指导的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较少,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不能保证职业指导的有效开展。同时,在职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顺利开展[5]。其次,高校在高年级学生中才开设职业生涯课,内容大多偏重于就业指导。据调查,有41.2%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有41.5%的学生认为学校只是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有59.6%的学生认为学校在职业指导时没有开展创业教育。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策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社会需求,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确立目标、实施策略、评估修正五个步骤。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目标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的特征。

(一)目标性。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个体追寻良好的职业归宿,必须事先就有规划,根据职业环境、个体素质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目标划分。职业是个体人生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我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职业。但是,选择职业只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须树立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设计职业发展的道路,这也是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一步。

(二)个性化。个性化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特征的了解与认知。针对不同的职业性质,找到适合大学生自身的职业定位。根据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表明,约70%的学生认为职业个性化对个人性格、能力、兴趣、等要求比较重要。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一个理想的职业生涯应是最符合自身个性、最能发挥自身潜力的职业生涯。当然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需要大学生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前提下,找到最佳的职业生涯定位。

(三)开放性。开放性表现在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多次才能完成。它会随着客观环境、自身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职业生涯规划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与能力。马斯洛需求曲线表明,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高目标是实现自我价值,在职业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及以后工作的一个计划。现今许多大学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如北京大学新生报到第一课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则把生涯规划纳入思想教育体系。越来越多的大学把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大学生的必读课程。

目前的教学实践及相关的调查表明,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对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立足自身实际,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有着重要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哪些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社会实践课程形同虚设。

大多数学校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上到学校、下到学生都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这种课程不感兴趣,更谈不上重视。对自己未来职业选择和发展比较茫然。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越来越重视工作经验。大学生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做业务员,或者考取各种证书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都没考虑其对自己将来发展的指导意义。

(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大学生就业率,忽视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率高低是各学校办学是否成功、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重要衡量标准。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重视就业率的高低,缺少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使大学生出现频频跳槽的现象,影响大学生人才质量。

(三)缺少专业的职业生涯教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体系和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是现今各高校所缺乏的。

四、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线,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个性、了解职业、了解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来制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规划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目标,指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把个人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调动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建设社会。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员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与社会需要,制定自己在校期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进行具体、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并应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各学校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职业规划活动,使职业指导与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相结合,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设计中,班主任可开展主题班会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专业课教师把专业特点与能力和职业岗位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职业生涯规划的技术等。

(三)倡导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工作。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倡导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挖掘大学生潜在的能力,逐渐培养其职业人的心态,使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形成符合社会和利于个人发展的就业观,并渗透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把职业道德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入学教育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DING Zhen

(Wuhan Yangtze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in the school of problems from teaching, practice methods, teaching staff, four aspects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proposed optimiza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better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college entranc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新出现的一类民办高等学校,他们承担着近三分之一的高等教育任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独立学院人才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促进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

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着管理机构不明、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活动单一、学校和学生认识度不够、咨询系统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1 教学方式

1.1 新生入学教育

在军训之后可设立“新生入学教育周”,是为了让大一新生适应新环境、了解本专业、认识新同学和老师的一周。新生入学教育是向新生介绍所学专业,使其了解今后的就业前景,引导其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的好机会。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着无限的憧憬,这时培养其职业规划意识,事半功倍。入学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找高年级的学生代表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以讲座的形式,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介绍今后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发展前景等;带领新生参观实验室、成果展等。

1.2 职业生涯规划探索

学生想了解所学专业,也在努力适应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有着对新环境和对未来职业方向的困惑。在大一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可使用专业的测评软件和六岛游戏等非正式评估手段,指引学生对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的自我探索;可通过职业探索,了解今后可能的职业和要求;学习正确决策和调整决策的方法,做出初步决策,进行任务分解,来逐步完成对最终决策的实现。①老师可推荐相关评估的书籍,也可自制课堂讲授时所用的测评小册子。

1.3 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

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在专业课教学结束前。此时学生已充分了解了所学专业,要对毕业后的去向作出决策。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可对社会就业环境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做就业前的准备,如简历的撰写、面试技巧等;也可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就业政策,如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补助政策等;还可模拟面试现场进行实践练习。

1.4 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环境

很多毕业生在正式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之前,会犹豫和不安。犹豫的是签订了这家企业后,会不会有更好的企业出现;不安的是进了企业能不能做好第一份工作。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进入社会的信心,引导学生养成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和稳步求发展的职业习惯。②

2 实践方式

2.1 课堂体验

学习职业规划的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并熟练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以便今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能正确决策。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投入到课堂开展的实践活动中,深刻体验,得到感悟。比如进行自我价值观探索时,可组织课堂价值观拍卖会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取舍时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许会纠结,也许不痛不痒,但只要是从内心出发,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最真实最接近心灵的答案。

2.2 校内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

除了在课堂上设计的体验式教学,学校还应该多安排校内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与同学们的分工合作中能感受到坚持和妥协的心境、团队合作和孤军作战的区别,以及成功的不易和收获的快乐等。企业需要的团队精神、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等素质,都会在其中慢慢积累、沉淀,形成习惯。采取怎样的态度去选择和参与实践活动,将决定离你的职业目标是靠近还是远离,将对未来职业决策、行动产生影响。

2.3 咨询服务系统

咨询服务是职业规划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学校要从经费、师资、保障等各方面保证咨询服务系统的运行。课堂教学是一个老师引导多个学生体验,其他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自己体验,而咨询服务则是一对一地提供帮助。它很好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心态,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咨询服务中。但对提供咨询服务的教师要求较高。

2.4 校企合作的校外社会实践平台

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的社会资源, 如教学中的专业实习环节、寒暑假的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 让学生进入企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学校要在审查企业资质方面严格把关;增加校企合作,将一批专业对口的、愿意接纳我校一定数量毕业生实习和工作的企业发展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每年安排部分毕业生到企业集中实习,跟进和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并帮助表现优秀的毕业生与企业协商留在企业工作。③

此外,也可邀请企业名人、毕业校友到学校举办讲座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性的职业探索活动等。

有了这样的实践平台,加强了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和企业对彼此有所了解,让学生觉得就业并不可怕,也能通过实践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毕业前完善自己,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3 师资队伍建设

3.1 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

如何体现校方对该课程的重视,第一步就是要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这对其师资队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前该课程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成立了指导中心后,它才真正找到了家,教师队伍才会稳定。除此之外,还要新进1~2名职业规划教学方向的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职教师,便于该课程的教学管理。

3.2 培养一批稳定的、具有专业资质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

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除重新招聘外,还可在原有教师中选拔一批有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乐于助人的教师。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后者可能更容易实现。要做一名合格的职业规划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校内培训、省职业规划师的培训、全球规划师的培训,来弥补在职业规划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通过学习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知识来增强综合教学实力,在职业规划咨询和课程设计方面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本校教师要有就业的危机感,树立学习新知识的决心。要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学历,关注社会就业环境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困惑,学习该教学领域中的新课题。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用创新的思维去深入研究职业规划学科,实现教师的个人成长,也能帮助学生成长。

3.3 组建学术团队共同发展

以一己之力来发展独立学院的职业规划课程,不如找到志同道合的教师一起组建成学术团队,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要组建学术团队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有学科带头人。目前独立学院该课程缺少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他要在教育上相当有经验,能指导和组织教师们开展这一学科的学术研究,并取得成果。(2)要有对该学科有热情的青年教师。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新学科,需要真正对其有兴趣的教师来发展。青年教师更有创新意识,与新学科可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3)有一批稳定的、能担任中流砥柱的中年教师。从独立学院职业规划教学老师的年龄层次上分析,以6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和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居多。从职称层次上来看,虽然少数教师已获得中级职称,但少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中年教师和中级以上职称教师的缺乏,导致教师队伍不太稳定,流失率高。要培养出一批稳定的中流砥柱教师,就要提高待遇,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建立传帮带的学术团队,使教师有归属感。

3.4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目前独立学院该课程的教师绝大多数是辅导员。为了使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就业择业时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辅导员就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④

(1)引导学生增强职业规划意识。辅导员要让学生明白职业规划对自身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在签订协议和今后工作中养成诚信、坚持不懈、稳定踏实等习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对职业发展造成的影响,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⑤

4 质量评估体系

4.1 短期质量评估体系

对能看到短期效果的如课堂教学、咨询服务、个人辅导和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评估时,可设计一系列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估。其中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是难点,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与其今后的职业规划相关。这需要在参加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目的的动员宣讲,让他们带着积极、饱满的职业规划意识去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再进行评估,就更有针对性,了解学生是否提高了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或是否学到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决策和规划的方法。

4.2 长期质量评估体系

对长期效果的评估,需要跟踪到学生毕业后1~2年,这要求在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内仍与之保持联系。可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企业回访等形式,了解到学生在接受职业规划教学之后,进入社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面临的困惑以及对今后职业规划的建议。一方面了解该课程的影响范围和时长,另一方面也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便于学校在职业规划教学方面加以调整。

基金项目:2011-2013年度湖北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整体优化研究》(课题编号:2011A042)

注释

①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② 李燕,李松林.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7(12).

③ 王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