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研究

护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研究

护理研究范文第1篇

糖尿病病人自我监测研究现状护理研究中旬版 黄桂春张立颖李亚洁屠燕(3201)

1型糖尿病病人述情障碍的研究现状夏杰琼黄金郑玛郑瑞双(3203)

乌鲁木齐南山哈萨克族高血压病人群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张庆华代亚丽(3206)

护理人员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与科研能力的相关研究程金莲褚银平韩世范(3209)

护理人员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掌握情况调查韦衡秋陈海燕(3212)

杭州市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现状调查李萍付伟祝览铭刘凌(3213)

临床实习对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濮丽萍(3216)

浙江省3所高职院校护生实习现状调查黄金银程云(3217)

护理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杨如美蒋银芬汪暑萍唐四元(3220)

护理人员化疗药物配制自我防护现状调查陈洁冰雍安沈丽琼(3222)

冠心病病人的人格特征研究赵海平董博(3224)

医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重要性分析边红艳(3226)

协和医院护工手卫生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刘艳汪健安奇志(3227)

耳部多功能保护固定套的制作与应用赵晓宇李蓉(3229)

一次性乳胶手套巧做指根止血带王可琼(3268)

地震伤残人员的后方救治及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评估唐洁李淑琴张凌黄丽琼罗兴利(32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阶梯气腹压力对肥胖病人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张彩虹梁芳方爱莉程俊录张玉兰路鹏(3232)

中医情志护理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吴小琼黄文恒沈国喜王静(3234)

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观察熊丽萍付霞丽高建智(3236)

穴位指针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睡眠障碍效果观察王岚(3237)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3238)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内容的质性研究张颖周立张瑜(3239)

危重病人床边评估指引在ICU中的应用林育群许实燕吴灿红蔡静湘(3242)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人救治的护理杨红雨肖慧林(3243)

集束化策略在防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翟巾帼张利岩高艳红毛莎(3245)

5例脐膨出修补术患儿围术期护理赵丽娟(3247)

护理研究中旬版 浅谈高校运动会期间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刘金兰(3248)

超声波臭氧雾化妇科治疗仪在各种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徐丽君张晓云许玲(3249)

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疼痛干预中的应用姜敏张静杨三花王丽(3250)

108例脑血管病病人康复期心理护理赵艳琴(3251)

肺结核病人接受专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齐朝华史婵(3252)

下颌骨切除腓骨肌皮瓣修复病人的护理范改萍李青(3253)

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任玉珍李红(3254)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的护理潘新丽赵晓娜(3255)

60例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韩爱荣袁春妮(3256)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合早期气管切开防治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临床观察陈会芬(3257)

癫痫合并烧伤病人的护理张丽梅(3258)

1例大剂量长春新碱给药途径错误患儿的护理张梦(3259)

上海首例甲型H1N1病毒感染孕妇的抢救与护理李峻樊亚静黄凌(3287)

1例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护理马慧玲(3289)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喻船丽刘于叶庆朱娟陈思李秀云(3260)

护理收费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影响王红业(3262)

军队医院文职人员续聘考核实践与分析毕越英陈海花任大志(3264)

洁净手术部工作流程设计瞿国霞王晓蔚(3266)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运作与成效王颖李秀云汪晖曾(3267)

影响医院门诊输液室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王海燕(3269)

介绍一种下肢医用牵引带任宏巍(2917)

介绍一种胃管固定方法范晶晶(2986)

3M透明敷料在口咽通气管固定中的应用陈文蓉(2991)

医院网站护理信息呈现研究现状陈玲玲刘义兰(2918)

唇腭裂患儿父母心理状况研究现状翁桂珍许乐廖承熙(2920)

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机制研究进展章飞飞韦义萍廖海涛(2922)

走出自我管理模式的认识误区杜世正袁长蓉(2924)

综合治疗产后肿胀的效果观察罗琳雪韦桂源陈丽芬黄基梅罗素桢(2926)

居家有氧运动对子宫癌术后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白焕峰朱淑静(2929)

动态心电图监护仪专用防磁保护套研制与应用戴琼(2928)

介绍一种手术纱布定量清点盒侯宁蕊刘安俐安小芳(2931)

乳腺肿块病人术前焦虑影响因素分析周丽娟杨玉美(2932)

护士健商理念认知状况调查尹水平赵淑珍张智育张彦萍(2934)

人际信任与护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杨群刘喜文张银玲曹宝花徐皎皎(2935)

护理团队气氛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高学琴林平赵振娟(2937)

新毕业护士对基础护理认知的调查裘晓霞苏爽叶丽(2939)

病人对结肠造口的心理社会行为反应调查郑美春张俊娥(2941)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不良状态分析及其对策冯军夏卫红韩聚强杨永红李恕军马亚群赵京(2943)

复方铁箍散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袁红(2944)

子痫前期并发DIC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杨翠萍吴玉可吴妙君(2945)

行为护理对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曾剑慧蔡保兰余洁霞常东屏(2947)

系统认知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的影响王捍华刘海光宋茜(2948)

腹部术后拔除尿管最佳时间探讨吴燕杨艳芳(2950)

有控性牵拉脐带对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影响的研究陈晓琴肖兵罗晓菊陈琳张知翠吴雪(2951)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刘芳方淑华赵强黄雪议罗利霞劳丽霞(2952)

麻醉镇痛预防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的效果观察庞振雄洪仁华黄汝明(2954)

术前训练对降低腔镜甲状腺术后不适的效果观察丁飚马俊杜彩萍(2955)

济安舒能喷洒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观察唐忠银(2956)HttP://

“六字诀”呼吸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运动耐力的影响张文霞陈锦秀郑国华李壮苗郑丽维葛莉(2957)

仙人掌泥外敷用于恶性血液病肛周皮下脓肿的效果观察王娅赵华(2959)

手足口病患儿急诊护理流程与管理刘荆陆隽陈立芳吴莉王薇张琼(2960)

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的护理护理研究中旬版 寇淑霞(2961)

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王松(2962)

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的预见性护理樊君娜孔令雪管胜华(2963)

眼科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护理对策刘鲁霞姜红邹红(2964)

同笑口服液加复合锌硒片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马仙英张培荣(2966)

头孢他啶配制方法李怀静(296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崔更力(2968)

股静脉穿刺联合静脉推注输血在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张永红宋玲丽张丽沙逄冬(2970)

前列腺肥大病人留置导尿方法探讨张玉洁栗滢波马艳辉李琦崔桂芬(2971)

脑动静脉畸形术后预防迟发性正常灌注压突破的护理王富英张海林柴守霞(2972)

维斯第技术治疗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病人的护理姜红卫(2973)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朱亚平孙维维边美玲高淑敏(2975)

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后病人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罗婧刘红谌晓兰洪欢(2976)

层级管理结合APN排班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骆惠娟黄琴胡琼华吴文娜黄玲(2978)

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杨秀红李新萍侯桂红(2979)

标杆管理在院内技术能手培训中的应用张萍陈松郑聪(2981)

化疗药物观察交接登记表的设计与应用黄幼玲刘莹(2982)

认知行为矫正法用于减轻护士职业压力的探讨张美芳徐晋霞(2983)

“3H”护理在特需病房中的应用张缨(2984)

107名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目标分析黄志红桂影(2985)

高职护理“临床课程理论与临床实践同步”教学改革研究叶国英姚蕴伍(2987)

情景剧表演在护理应急预案培训中的应用张欣赵美燕王巍(2989)

《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王娅宁牛育鸿李淑娟孟繁娟何敏(2990)

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任玉珍(2992)

腹水双重滤过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并严重腹腔感染及尿毒症1例刘俊微张彬赵军邢汉前颜丽钟志芳金晶(2993)

1例腘动脉挤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王淑敏徐春华程兆华王征(2998)

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护理李孚伟关新秀燕丽(2999)

1例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护理董海静姜莉王雅坤(3000)

舒尼替尼引起全身大面积淤斑1例缪景霞宋双粟东云张兰英(3002)

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氩气刀治疗肺癌并肺不胀的护理徐颖郑华梅吴红(3003)

1例高流量异常行选择性内动脉栓塞术的护理刘俊(3004)

护理研究中旬版 洁厕灵口服中毒致死1例杜秀杨艳敏贾红芳(3005)

婴儿早期教育家庭跟进服务模式效果探讨王桂香高丽娟徐文静陈鸥(2994)

社区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李琳陈艳邹静金泽凤李晓菊(2996)

入院、出院病人联系卡的设计与应用郑芳李长香(2997)

薄膜手套隔离乳胶手套法在骨科的应用易敏杨晓琴刘雅娟张波(3006)

护理研究范文第2篇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南春菊(755)

手术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杨素霞冯蕊珍(757)

鼻饲的护理进展刘艳荣何雪琳赵雅荣(759)

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王敏王宁陈玉敏邢晓娟(762)

慢性酒精性肝病病人心因性因素的调查分析及临床干预付晓红王雅琴吴有凤王丽萍魏娟(764)

广泛性焦虑症病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朱凤玲曾昭祥(766)

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张俐肖世莉谭婧胡盼蒋坤卢莎王智(768)

已婚妇女对宫颈细胞学检查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杨改珍石美荣(769)

师范院校大学生艾滋病教育的现状调查陆玉芳(771)

育龄期糖尿病病人对口服避孕药物了解程度的调查刘笑兰(772)

器官移植术后病人免疫抑制剂引起的焦虑症状调查分析朴玉粉(773)

123例武警部队官兵意外伤害分布特点及防护对策李雅平李艳菊周梅(775)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伴发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孙秀娟曾昭祥刘琳郭军(776)

糖尿病高危人群初步调查的研究杨小平刘或段艳华倪彩虹刘彦君(778)

用成人教育理论指导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陈娴洁王秋韵(779)

住院孕产妇家属对医院需求的调查分析钱援芳(780)

儿科新护士焦虑状况调查分析护理研究下旬版 周朝晖(782)

手术室护士疲劳状况的调查任金荣常习花程锦胡文娟(783)

急性期严重脑挫裂伤病人的护理孙维维徐莉莉(785)

治疗社区模式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的应用张晓红(786)

综合心理干预对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曹卫华隋萍侯纯荣刘晓红(788)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董翠英(789)

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护理观察高丽王新婷叶新华(790)

胰岛素泵针头固定处局部皮肤的护理卫艳玲王菊子(791)

临床路径在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病人冲的应用研究雷芬芳尹小莉夏玉玲(792)

高龄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王焱鑫(794)

开胸术后排痰的方法分析及护理朱儒红(796)

重症肌无力胸腺摘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监护徐迪(797)

老年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护理刘玉萍于静(79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体会蔡云花郝玉琴宁桂兰(799)

临床路径在弹力螺旋牵引支具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中的应用程宏任庆红郭锦丽(800)

4536例女性不孕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荆秋荣朱爱玲(801)

心理诱导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观察陈夏芳(802)

药液头皮外渗患儿的临床护理分析黄小影陈小青杨素华(803)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配合李春岩袁彩玲(804)

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显微激光治疗喉部疾病并发症的护理张莹陈燕茹温济金(805)

癌症晚期压疮高危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成静程英串杨靖华杨振亚(806)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周祖密曾登芬邓文蓉(808)

急性白血病化疗中药物毒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苟香兰(809)

鼻窦内窥镜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贾永芷康瑞英(810)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蔡晓庆(811)

老年人重睑术的护理配合周春梅(812)

我院两年的用药统计分析董贵生张东莉(813)

328例发热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柳富英(814)

胃肠道大手术后病人饮食安全管理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舒亚花吴鸿珠叶红波(815)

饮酒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影响的临床观察冯莉(816)

门诊中心注射室因病施教输液法的探讨董海静秦晓冬江瑞芳(817)

输液热源反应的原因分析季东霞(818)

介绍一种气管切开术后简易护理装置伊宝祉(819)

护理研究下旬版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的探讨乔丽琴李昕(820)

急诊室专科护士的素质培训黄丽君(821)

持续改进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黑莲芝李琛(823)

加强供应室的全程质控管理孙月梅(824)

静脉穿刺一体化装置在手术室中的应用金春玉戚秀华付晓欣吴月溪(825)

两种自制冰块的方法姚会芳(844)

我国医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晓英桑美丽(826)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郭晓霞王美寒隋树杰肖宁宁(828)

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需要和方法探讨张彩凤(829)

临床护理教学风险分析与管理肖仁梅(832)

新型蘑菇伞型封堵器封闭成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1例的护理钱小燕李海燕曹爱芳王寿萍陈文瑶(835)

2例可能克雅病病人的护理田莹杨琦(836)

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多发肠瘘1例的护理宋向巍王淑敏李桂英(838)

从国内文献发表看质性研究在护理中的应用丁力(839)

香港妇产科护理工作概况介绍与体会陈洁(841)

香港特色护理介绍及启示,杨辉康风英邱玉芳(842)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研究进展范东罗阳(1881)

血压管理与脑卒中预防的临床研究沈钺(1884)HttP://

甘孜州民族地区自然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普查及护理干预陈光琼杨佳史琴瑶(1886)

万他维超声雾化吸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李俊徐卓明卞军朱丽敏傅丽娟(1888)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口服联合保留灌肠及人工取便治疗地震伤员粪便嵌塞的护理罗蔓(1890)

破伤风抗毒素全身过敏反应3例姜元芳姜爱武马玉凤(1968)

1例植物人的家庭护理张宝玲马连风(1971)

脑卒中病人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张俊娥苏永静蔡丽娥周凤婵(189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胡霞胡丹杨敏钟小丽徐金明储旭东(1893)

高血压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刘芝平(1894)

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入院72h内舒适状况调查分析邱小芩(1896)

冠心病住院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调查与分析胡崇芳(1898)

精神分裂症病人配偶生活质量调查研究李建丁童建冲张云芬陈维萍(1899)

荣军精神病院长期住院病人康复护理的调查研究孟俊华孟云花(1900)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调查姚建英姚云英(1901)

泸州地区肺结核病人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分析唐瑞李世珍(1903)

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谭婉雯杨冰霞(1905)

神经外科护士参与介入诊疗的效果研究刘丽君叶晓苑凌玲赵永阳陈东(1907)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人情绪障碍的干预研究康汉珍唐先颖余殷覃捷雄(1909)

静脉输注1,6-二磷酸果糖局部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韩丽琴郜玉珍靳青张丽玉(1911)

实施出院随访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研究赵桂荣(1913)

家庭照顾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李明珠孟丽莉张静(1914)

心理干预对经皮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病人的影响庄荀芳姚秋萍陈秋莲邓卫萍(1916)

微创锁定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护理范峥莹周玲曹镇秀(1917)

脐静脉导管封管效果的临床观察廖素霞刘丽华方利娟江斓燕蒙好好何文静(1919)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在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病人中的重要性潘彩芳许日波(1921)

家庭整体式护理在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闫桂英(1922)

留置插管病人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护理研究下旬版 何丽(1924)

功能练习与康复促进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病人中的效果分析温利平(1925)

持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病人进行营养管理的临床研究尚玉真(1926)

循证护理在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干预中的应用樊献丽李晋华(1928)

密闭式吸痰管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时富枝卢瑞存唐蕾(1929)

宫血宁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刘莉花(1930)

老年人保健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谢少萍(1932)

连续硬膜外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师春香武希严(1933)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情况及护理许雪梅(1934)

截瘫病人的护理贾爱连(1935)

单纯性脂肪肝病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李晓玲马艳梅(1936)

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张爱兰(1938)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观察张丽娟(1939)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纪慧茹高春华武化云李莉车琦(1940)

灾后儿童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杜姗姗(1942)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护理陈春霞(1944)

抚触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影响的临床研究赵纪萍(1945)

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付元香(1946)

精神病病人病耻感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宋晓红李建明(1947)

高校医院妇产科门诊病人的特点及护理张慧君(1948)

92例儿童眼外伤的护理黄晋林张晓晨(1949)

口腔科患儿根管治疗术的护理李伟丽张玲梅田淳(1950)

PBL教学法在CCU临床本科护生实习中的应用冀永红李素梅郜玉珍韩丽琴黄爱玲(1961)

122例胃肠减压术病人的护理薛巧娥(1965)

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赵娜(1906)

口咽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赵翠侠(1960)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士职责的探讨黄雪芳郭秀泉孔凤韶王群芳(1952)

循证护理在护理业务查房中的应用研究操静石兰萍(1953)

急诊护理纠纷的易发环节分析及预防刘晋(1955)

离退休专家的规范化管理及临床工作中的作用王福梅(1956)

人性管理M理论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翟凤平张梅梁爽(1957)

护理研究下旬版 护理部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对策张迎福(1959)

莫菲氏滴壶与头皮针管在掰安剖瓶中的应用陈玉杰任海燕(1962)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革高燕(1963)

我校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经验叶奇峰(1964)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张晓丽(1966)

教学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霍梅梅张兰娥(1967)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廖桂香(1969)

护理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实习;护理能力;培养

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她们正式走上护理岗位的实践学习阶段,对于今后的工作作风与工作能力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怎么帮助护生实现临床护士这一角色的转变,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临床带教老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保证护理实习生在实习阶段顺利完成实习计划,成为职业素养好、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本人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加强对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

实习生要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神圣性与科学性,练就过硬的思想作风。因此,必须重视对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那些毫无临床实践经历的护生来说更为重要。在实习阶段要着重强调组织纪律性,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要帮助护生克服种种困难,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以及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护生的“三个意识”,分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并将它们渗透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同时,还要从服务态度、礼貌用语、操作规范化等方面加以强化,让职业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2 培养护患沟通能力,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实习护生刚接触临床工作时,面对各种患者,往往不知所措,和患者交流时缺乏热情,语气生硬或沉默寡言,甚至连“您好”都难以出口。对此,应在岗前培训中着重讲解护患沟通知识,带教老师要积极了解每位护生的个性特点,注意因材施教,将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临床教学中[1]。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与骨干护士开展沟通交流会,为护生介绍护理工作中常碰到的一些护患沟通问题,并讲解相关的沟通技巧。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要积极鼓励护生和患者沟通,将学到的沟通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可采用三步教学法,即第一次看,第二次听,第三次说,循序渐进地训练,让护生敢于沟通,善于沟通,喜欢沟通。

3 丰富带教形式,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3.1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护生思维 刚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生虽然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无法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要以临床工作为课堂,以问题为载体,启发护生的思维。比如,在交接班或晨午间护理工作中适当选取一些患者,并介绍一些和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然后,要求她们回答一些问题。这样有利于让护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2培养规范操作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护生在临床实习前,基本接受的是模拟训练,极少有实际的临床操作机会。因此,当她们面对临床实际操作时,难免会有一点胆怯,不敢动手。此时,带教老师的作用非常关键。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实习生,带教老师可以先做示范性操作,并鼓励她们进行模拟操作。然后,挑选部分患者让护生进行操作,以慢慢适应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基础上,尽量放手让护生去操作,并注意提醒她们操作的规范性,纠正其失误的地方。

3.3注重教学查房,培养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临床带教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结合本科室的护理工作特点,确定一套详细的带教方案,并选取临床上的一些典型病例作为教学素材,在教学查房前先要求护生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在查房过程中由护生介绍具体的护理计划,并探讨患者现存与潜在的相关问题[2]。同时,针对彼此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高她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最后的点评与总结。

3.4收集疑难病例,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带教老师还应下意识收集一些典型的疑难病例、大手术病例、危重患者抢救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另外,还应尽量为护生提供临床实践机会,让她们参与到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护理经验,开阔视野。

3.5实行护生分管患者制 让每个护生分管负责3~5例患者,培养他们的临床护理能力。其中,由带教老师从旁指导与督促。护生要提前了解患者的相关病情,并根据护理方案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并适时介绍一些健康宣教知识。然后,护生要选择一位最为典型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主动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完成个案护理与书面作业。这样不仅能锻炼护生的护理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她们主动学习、主动沟通的能力。

4 强化护生的无菌意识与安全意识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老师不仅要重视护理知识的讲授,还应强化护生的无菌操作意识与安全意识。要把无菌操作原则与相关操作流程作为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再由护生自主操作。其中,要着重强调消毒隔离的正确方法,相关医疗器械的管道连接绝不能出错,避免引起医疗事故。同时,要严格按流程操作,并认真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的规定。通过培养护生的安全意识,让她们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这对减少安全隐患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5 构建教学双向反馈评价机制,提高临床教学实效

当护生出科室前需向带教老师上交出科小结。首先,护生要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对科室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并提出个人意见与建议。其次,带教老师要从护生的基本能力、基本素养、个性特征、特长与不足等方面进行考查,并根据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等对护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然后,交由考核组审定,再由护士长做出最终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填在相关评估表上,并存入档案。对于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与下一轮实习。

另外,根据卫生部与国家教委制定的相关制度,自行设计实习生临床护理带教评估表,在实习结束时由护生填写。护生可以对带教老师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带教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定,并评价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这有利于督促护师增强带教责任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带教水平。

6 结论

进入实习期的护生正面临着学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实习护生的培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形式,着重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让她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优秀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文化建设;护理实践;价值

护理文化是医院护理组织在医院特定的护理环境下,日积月累所形成的行为准则、基本信念、共同价值观、自身形象以及为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所制定的相应制度的总和[1]。本文讨在了临床实践中实施护理文化建设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2月开展了护理文化建设的调查与预实验,从全院护理中选取280名能够承担本职工作的在职、在岗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132名内科护士,107名外科护士,41名其他;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0.2±2.4)岁;文化水平:16名中专,264名大专及以上;职称:205名初级,68名中级,7名高级。

1.2方法

1.2.1护理文化范畴的建立 护理文化包含三个层面,分别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①物质层面:物质层面属于护理文化的表层,可通过创建良好的医院环境、塑造护士形象、培训护士业务技能等。②制度层面:制度层面即为护理文化的中间层,对护士服务理念的强化与统一,护士仪表与行为的规范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护士岗位职责;制定护士行为规范等,为护士自身行为的改善提供一个正确的指导标准;建立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③精神层面:精神层面属于护理文化的核心,主要为明确护理理念,根据现代护理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推进优质护理服务[2]。

1.2.2编印天使形象实践手册 为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个指导标准,包括:护理理念、仪表、自身修饰、行为与服务形象规范5个篇章。

1.2.3实施护理文化建设 包括四个方面:①在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制定的护理文化建设方案加强护理理念、护士仪表、修饰、行为与服务形象的管理。②成立质控小组,并根据质控标准指导、纠正护理行为;③完善奖惩制度:根据科研成果,对优秀的护士或护士集体给予奖励。④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护理知识与技能操作比赛、开展"5.12"护士节护士形象规范表演比赛等。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护士综合素质,根据评价标准对护士护理哲理、行为、修饰与礼仪进行评价,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士综合素质越高;护理质量:通过评价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绩效、护士长工作质量4方面评价护理质量,每项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软件,所有数据输入SPSS系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表示为中位数,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

2结果

2.1护士在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前后综合素质评分比较 护士在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后的综合素质评分为(87.85±1.58)分,高于实施前的(72.33±12.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文化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文化实施后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绩效、护士长工作质量4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护理文化建设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工作绩效及护理质量为目标而开展的一项护理活动。护理文化建设不但有助于护士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通过制定各项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以及对护士行为进行规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严肃性,使护士维持了良好的工作形象[3];护理工作中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护士之间相互学习、积极进取,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了护士团结协作精神[4],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后护士护理哲理、行为、修饰与礼仪各项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说明护理文化的建设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为现代护士塑造了一个新形象,符合护理美学的要求[5]。在本次研究中,护士在护理文化建设实施后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工作绩效、护士长工作质量4项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护士实施护理文化建设,不但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助于医院形象的改善,对提高医院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青,李遵清.护理文化建设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4-427.

[2]温杏良,陈惠冰,李智,等.加强护理文化建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2):102-104.

[3]李小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医护理文化建设[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20-122.

[4]曹广菊.护理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影响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67-68.

护理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效性

医院护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需严格对待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管理的依据性以及管理的正确性,还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实施措施的积极性和正确性。近年来医院护理管理不断发展更新,增添了许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优的护理效果,但是对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员情况下,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条,每条护理制度都有其针对性。其核心护理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条:

1.1抢救管理制度

主要针对抢救药物、人员等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医院抢救人员抢救水平以及应对紧急抢救时的处理水平;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救的流利过程和抢救设备药物准备,更重要是体现在抢救的精准及时,效果明显。

1.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总的护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级领导对每月或每季度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然后制定相关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案,由各级科室实施方案。

1.3分级护理制度

一般分为特级、I、II、III级护理,相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护理。特级护理为危重、严重病情、大手术等患者护理;I级护理:病重、病危、昏迷、瘫痪、癌症等患者的护理;II级护理:体弱、病重但急症消失、普通术后患者的护理;III级护理:急症病、慢性病、病情较轻或恢复期患者的护理。病情程度由轻到重,护理则会由简单到密切护理,而且对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人员、护理环境等都要求不同。

1.4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对,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现操作的错误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时也查对病人所有护理过程的信息。其他查对制度也可分为医嘱查对、用药治疗查对、手术室查对,主要是校对相关信息,防止信息出错、用药治疗出错,保证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案正确。

1.5护理交接班制度

护理交接班制度不仅仅包括夜班、白班和行政班等的交接,还有交接班时把值班任务以及相关入院病人情况汇报,然后转交给接班人员。无论是护士交接班还是医生交接班,都必须交代清楚工作内容以及使用药物器材清点情况,强调注意事项以及特殊情况。

1.6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一般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是由医生在给出患者治疗方案后制定的一些护理、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等,需要护士和医生一起执行。一般急救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予口头医嘱,保证急救的顺利。护士执行医嘱需按照医生的治疗方式,征求医生的意见,尤其是特殊情况。

1.7病区管理制度

一般病区是由护士专门巡视监视的,每天都会有医生护士查房,询问病情处理急症等然后给出医嘱。病区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感染、病菌传染的预防措施,要求护士和医生做好自我保护以及保护病人。

2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

医院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医院护理的发展。

2.1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要求医护人员的整体质量逐渐提升,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对招收岗位人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好临床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得,护士的护理时间与护理次数能够直接影响病人医源性感染、压疮等的发生率,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和医院性呼吸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正确护理,能够直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所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效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十分必要的[1]。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数量短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就开始采用等级制度与护理措施相协调的方式来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如今我国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护理人员采用的奖罚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我国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主要实行竞争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质量[2]。

2.2加强护士安全配置

护士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加强护士安全的配置,提升医院文化的整体建设质量。有心理学家指出,相对于物质利益,人们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激励。护士在医院的工作目标除了工资之外,更看重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很多医院专门为护士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的体检、护士培训、庆祝护士节等政策,提高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人员的安全配置问题是医院应该加强的方面[3],护理人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并经常性的参加专家讲座或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能够使护士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使医院的护理管理持续不断地发展[4]。

2.3注重后勤

系统发展医院护理管理中后勤系统的完善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繁重程度、医院的管理工作等与后勤系统的建立密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三级医院采取的完善后勤保障和药物管理制度明显的多于一二级医院,据分析,三级医院采取的注重后勤系统发展的措施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

3医院护理

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医院的整体质量。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涉及到医院的各方面,普通的医院护理措施如急救、消毒、药品和临床管理等是很常见的一些护理措施,医院往往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护理工作以及医疗档案的护理管理容易被忽视。

3.1普通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急救护理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设备的完善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有些医院会出现急救设备没有及时检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急救药品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对于急救药品不全、药品过期或者药品摆设不合理的现象要避免,急救人员是急救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急救人员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素质低会直接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严格检查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急救护理管理的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态度恶劣、粗心大意、要时刻保持细心地态度,说话温柔,对患者耐心,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对于医院的无菌操作护理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各项操作,防止出现操作不当引起患者感染。

3.2特殊部门的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手术过程是在严格的程序控制下进行的,各项无菌操作必须严格进行,但是在手术操作中有些方面容易被忽视,如消毒面积不足、操作流程不正确、污染器械的摆放不标准等,很容易造成患者感染。供应室的各项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有些医院由于人员不足、水平有限等原因进行不合规定的操作,造成无菌物品清洁不合理[5]。有些科室出现卫生不干净,操作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特殊部门所出现的不足之处,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度相关方面的措施,减少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3.3医疗档案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医疗档案虽然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但由于其与临床工作有区别,很容易被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忽视,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改善,加强相关方面的护理管理措施,保障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整体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结语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是护理措施中的重点也是护理进行中的枢纽,虽然目前医院护理管理还有不足之处,但其在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有着不错的效果。而且护理管理措施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在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和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面也有着不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4(9):12-14.

[2]日本大分大学附属医院护理管理见闻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0(1):16-18.

[3]新加坡中央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介绍[J].现代临床护理,2014(9):82-83.

[4]能级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手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5(8):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