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品贸易论文

纺织品贸易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品贸易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纺织品贸易论文

纺织品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全面废除。本文在对四种保障措施进行法源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后配额时代第一年所遭遇的特保措施,并从政府、企业、行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全面废除。我国纺织品服装出I:2I大幅增加,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不受损害,欧美等国在后配额时代频繁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对此,我国政府、企业和行会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本文在对四种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对该问题作了重点讨论。

一、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及比较

(一)四种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

为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过激增长给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用保障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保障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不同的是,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行为——价格歧视,而保障措施则针对的是进口产品激增的情况。由于美欧等国担心中国人世后,纺织品服装进口的急剧增长会扰乱其市场秩序,损害其国内相关产业。所以在中国人世时特别要求中国政府做出一些特殊承诺,这些承诺反映在《中国加入议定书》(下文简称《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书》)的具体条款中。简言之,WTO其他成员方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其中,第一种也被称为“一般保障措施”,而后三种则通常被称为“特殊保障措施”。

1.依据《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

《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了一般保障措施制度。基本内容是:如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和因一缔约方承担总协定义务(包括关税减让在内)而产生的影响,使某一产品输入到这一缔约国领土的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绝对或相对增加,以致对该领土内生产同类产品和/或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该缔约方在防止或纠正这种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可以对上述产品全部或部分地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或者撤销或修改减让;实施保障措施应针对正在进口的该类产品,而不考虑其来源。

2.依据《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规定,在纺织品、服装贸易回归关贸总协定的1O年过渡期中(自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开始起算),除已纳入GATI''''I994的纺织品或服装产品外,各成员在过渡期内可实施特定的“过渡性保障措施(TransitionalSafeguardMeasures,简称TSM)”,即如果某一未受配额限制的特定纺织品或服装产品进口数量增加,对生产同类和/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实质威胁,则可对该产品的进口实行配额限制等措施,如果是单个成员的进口出现急剧和实质性的增加,可对该特定出口成员的特定产品实施配额限制。该过渡性保障措施既可以通过磋商后达成的协议实施,也可以单方面实施,但需要由纺织品监督机构(TMB)审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WTO协议中唯一规定了自行废止内容的协议,在10年过渡期后(即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全部取消。该协议本身也就不存在了,理论上第6条关于在过渡期采取保障措施的规定也随之失效。

3.依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影响的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要求中国采取行动以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如在中国收到磋商请求后60天内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WTO成员有权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且在迟延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的紧急情况下,受影响的WTO成员可根据一项有关进口产品已经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的初步认定,对中国的产品采取不超过200天的临时保障措施,并提出进行双边磋商的请求。如果WTO某一成员认为在上述第一种情形下基于“市场扰乱”所采取的限制中国产品的行动(包括中国自己同意进行的主动自我限制行动)造成或威胁造成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重大贸易转移”,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和/或有关WTO成员进行磋商。如此类磋商未能达成协议,则请求进行磋商的WTO成员在防止或补救此类贸易转移所必需的限度内,有权针对该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自中国的进口。该条款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4.依据《报告书》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报告书》第241至242段(也作242条款)的规定,2008年12月31日以前,其他成员方仍可以对原产于我的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措施,如果WTO其它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自《WTO协定》对我国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或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我国进行协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如双方在90天的磋商期内,未能达成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继续实行限制。

(二)四种保障措施的比较

为了对上述四种保障措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其异同点。(见表1)

通过表1分析可知,一般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最苛刻,实施标准最高,且依据无歧视原则适用于所有成员方,故实施时会遭遇较大的阻力。而后三种特殊保障措施中,《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实施条件较严,且该协议于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取消已自动废止。所以在后配额时代,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欧美等国实施特保措施时更愿意援引《议定书》和《报告书》的相关法规,这两项特保措施的实施门槛较低,且实施形式和实施期限更为灵活,即使最终磋商失败,也为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便于其调整本国的外贸政策。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的特保措施

(一)关欧等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

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O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全面废除后,原属于配额产品的我国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据统计,2005年1至4月,我国纺织品出口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对欧出口39亿美元,增长幅度为82%,对美国的增长幅度为250%。为此,欧美等国援引《议定书》的第16条和《报告书》的242条款频繁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

1.美国

2005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于4月对纺织品实施特别检测设施,该措施使美国海关对进1:3纺织品的监控预警期从6周缩短到2周,以便其迅速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2005年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以及棉制和化纤制内衣等三类纺织品发起纺织品特保调查;两天后,美国制造商贸易行动联盟、美国纺织团体协会、美国纺织协会、美国棉花协会和名为“团结起来”的工会组织5家纺织行业组织,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交特别保障措施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7种、14大类纺织品服装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这些产品占2004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总额的8.1%。5月13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宣布对我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制及化纤制内衣3类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理由是这些纺织品“正在威胁和扰乱美国的市场,并要求其今年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最多只能增长7.5%;仅5天后,该委员会再次对我国的棉布和人造纤维男衬衫(包括男童衬衣)、人造纤维布裤、人造纤维针织男女衬衣以及精纺棉纱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配额限制。截止到11月8日,中美双方就纺织品服装出1:3共进行七轮谈判,其间,美不断扩大受限产品的范围和条件,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遭受的损失也与日俱增。

2.欧洲

2005年3月10日欧洲服装及纺织业组织EURATEX提出申诉,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针织紧身衫及套头衫、棉质或人造纤维装等12类纺织品服装实施市场保护限制。4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行动指南》,明确指出欧盟设限的标准,以2004年中国纺织品占欧盟进1:3总量的百分比为准,将进口产品分为四类,各类产品在2005年到2008年间每年都有一个增长,若超过规定的增长率,欧盟则进行特保调查。4月底,欧盟正式宣布将对中国9类纺织品服装展开为期6O天的特别限制调查,且正严密监测从中国进口的另外11类产品的交易情况。如果调查发现中国纺织品确实破坏了欧盟市场的市场秩序,欧盟可自动启用临时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加以限制。5月17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以2005年第一季度欧盟从中国进1:3的T恤和麻纱增长过快,且扰乱欧盟市场为由,提议与中国方面进行正式磋商。并声称,如果正式磋商未果,欧盟将会对这两类纺织品实施“紧急特保”措施,将其2005年进1:3数量的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一周后,欧盟纺织品委员会通过了曼德尔森的提议,并于5月27日正式启动对T恤和麻纱的“紧急特保”程序。

3.其它国家

除美欧外,土尔其、巴西、厄瓜多尔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以不同的形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或发出信号。如2005年1月中旬,厄瓜多尔纺织业工业协会援引《中国人世议定书》的第16条,由其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对我国271种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征收5%一3CHD%的关税。这些措施无疑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雪上加霜。

(二)欧美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援引法律的不合理之处

欧美对我国设限的主要依据是《报告书》的242条款,但援引该条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确凿的数据证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欧确实存在扰乱市场、威胁阻碍贸易发展的情况,且两者构成因果关系。正如商务部部长所言,“美欧等国仅凭三四个月的数据就草率对中国设限,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时应客观理性的看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激增现象”:首先,尽管2005年1—4月我国对欧美市场有一个总体增长,但也存在两个下降,一是增幅逐月下降,二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中欧、中美贸易的比重逐月下降。其次,美欧把发展中国家最具出1:3潜力的产品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美国保留了90%,欧盟保留了70%,所以在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被全面废除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激增现象”。再次,这种“激增”是一种正常增长,因为它是由过去长期扭曲自由贸易的配额体制转向现在纺织品一体化、自由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这和正常贸易过程中某一年、某一个时期、某种产品的突然激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该情况是可以预见的。

欧美在实施特保措施的法律程序上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他们总是单方面宣布将对中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特保措施,并未及时与中方进行磋商。他们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实际遵循着“双重标准”,一方面对其本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极力要求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能够挑战他们产业的一些产品(如纺织品服装)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三、后配额时代我国应对特保措施的主要策略

面对欧美等国频繁的特保措施,我国应变被动为主动,以变应变,积极寻求建立和谐的贸易体制。本文主要从政府、企业、行会三个层面来分析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从政府层面看

1.在保持自身立场的同时应变对抗为对话,争取以和谐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自美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以来,我国政府已与美欧代表进行了多次磋商。6月11日,中欧终于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签署了《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1O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对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条款;双方同意,自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而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历时半年,最终于11月8日达成协议,并签署《备忘录》。两个《备忘录》的签署,不仅符合中、美、欧三方的利益,而且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在解决贸易争端中的积极主动性,为解决其他贸易争端提供成功范例。

2.以变应变,适时调整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为了稳定出口,减少贸易摩擦,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平稳过渡,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到2007年12月31日止,对全球出口的外衣、裙子、衬衫、裤子、睡衣、内衣等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从6月1日起,对上述产品中的74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税率,多数产品的税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并对亚麻单纱开征出口关税。但美欧对我国主动采取的限制出口措施反映平淡,反而不断加大采取特保措施的力度,在2005年5月达到高峰。对此,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不得不在5月30日宣布,2005年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其中包括先前要提高关税的74种纺织品。此外,商务部在7月7日公布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明确列出输欧10类纺织品2005年的第一次分配全国总量。这些对外贸易政策的及时调整,不仅降低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厂商的出口风险,而且表明我国政府在制定时外贸易战略时更加成熟、灵活。

(二)从企业层面看

1.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改变价格策略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而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再加上国内企业间的激烈的竞争,往往造成纺织品服装出口商竞相压价来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外汇,从而促使进L=I国采取反倾销和特保措施等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因此,我国企业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应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加大纺织品服装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和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抛弃低价竞争策略,以质优价廉开拓国际市场。

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的贸易风险。目前,我国出口到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和欧盟四大市场的纺织品及服装,约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极大地增加了出口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因此,我国企业在后配额时代应主动开拓其他国家市场,尤其是东欧、中东、南美地区和独联体等轻纺工业相对不发达或竞争优势相对较弱的国家市场。超级秘书网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在后配额时代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那些拥有先进技术、雄厚资本、知名品牌、一流管理的国内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不仅可以将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而且可利用东道国的某些税收优惠,不断扩大当地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从行会层面看,应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纺织品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2004年12月31日.世界《纺织品及服装协议》(ATC)到期.主宰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近30年的配额体制结束.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步入”后配额时代”。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中国.也是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大国.注定要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主角。从2005年年初开征纺织品从量出口关税.到后来宣布调高部分纺织品出口关税,再到后来的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新闻不断从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到多轮纺织品贸易磋商.纺织品贸易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而敏感的话题。从政府官员到学者到外贸从业人员甚至到普通老百姓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日益关注。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环境及发展趋势

1、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区域性优惠安排增加的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贸易的联系与依赖日益增强.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要求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1986年,关贸总协定将纺织品回归自由贸易的议题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并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其宗旨就是主导世界贸易总体趋势朝自由化方向迈进。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本身就是贸易自由化的有力例证。因此.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包括纺织品贸易的大环境是自由化。

但是.全球贸易自由化并不是全球性自由贸易。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全球贸易体系中出现区域贸易协定急剧增长的趋势。截至2003年1月1日.在WTO备案的区域贸易协定总数达到259个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中有许多专门针对纺织品的贸易优惠安排。如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取消了北美三国之间纺织品进口的配额限制和关税.逐步实现其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再如美国(2000年贸易与发展法》,赋予加勒比海邻近24个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48个非洲国家生产的服装输往美国.在关税和配额方面享有优惠。在欧盟.其内部各国之间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关税已全部取消。欧盟还通过与地中海国家签订《联系国协定》.与巴尔干半岛地区国家签订《联系与稳定协定》.推动双边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欧盟还与南非、墨西哥、智利等国分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分阶段地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和关税。事实上,包括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都把纺织品服装问题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来对待.并考虑特殊的安排。促进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对抗区外竞争者越来越成为这些区域贸易协议的重要内容。

大大加强的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所达成的惠及所有WTO成员的自由贸易制度。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区域贸易优惠安排为贸易转移提供了机会,在对区域市场形成保护.促进与既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发展的同时,事实上减少了各成员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增加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可能性,增添了我国产品在其区域内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

2.贸易争端背景下,关税壁垒被重新利用的趋势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作为WTO的成员国中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理所当然地享受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利益。但是,配额取消带来的自由贸易仅100多天就被美欧的频繁设限打破。4月4日,美国启动针对3类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保障程序;4月6日.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特限行动指南;4月28日,美国对l4大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同日欧盟对我9类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5月13日,美国决定对3个类别的中国服装产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5月18日,美国对我4种产品采取特保”;5月22日.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5月23日,欧盟对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5曰.欧盟宣布推迟对我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7日,美国正式对我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限制措施,设限期到2005年12月31日止月27日.欧盟对我T恤和麻纱提出正式磋商请求;5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6月1日起取消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6月,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开始……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面临纺织品进口增长为推卸责任将矛头指向中国.希望通过打击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以转移国内压力。但是,随着中国政府外交策略的转变.单方面地实施限制或是特保的效果越来越难以掌控.而且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出现种种责难。因此.关税壁垒作为WTO认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出现被重新利用的趋势。2004年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行业总体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分别为9%、lO.2%、8%.并承诺在2005年将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分别约束至7.9%、8.9%、6.6%。虽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约束水平较低但是下降幅度有限并呈现以下特点:(1)关税升级现象。以欧盟为例,享受最惠国待遇的供应方向欧盟出口纺织品时遭遇的关税结构为:原料平均关税为0。7%,纤维平均税率为5-3%,纱线平均税率为6.3%,织物平均税率为9.1%,服装平均税率为11.9%.从原料到服装的关税升级现象十分明显.使服装制成品的有效关税大大高于其名义关税:(2)关税高峰现象。以美国为例,美国至少对200种纺织品制定了高于18%的从价关税税率,对部分羊毛及人造纤维的征税超过30%,一些特定服装的从价税达到33%,甚至更高。就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关税安排特点来看.关税仍然是直接影响竞争力并形成不公平竞争的最直接的因素。

3。自由保护主义背景下,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趋势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品贸易并未从此真正步入自由贸易。在许多纺织品进口国不安地要求延长配额取消时限时,我们就已经体会到这一点。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不会随之消失,相反将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配额的影响。如果说配额制度是一种有限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话(毕竟受多边协议和增长率的限制),这种新形态就是一种自由保护主义了。一方面,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贸易限制实施更为自由.因为这些措施不是多边的,而是双边甚至是单边的。

利用“二保一反”措施实施贸易限制。”二保一反指我国《入世协定书》中所规定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反倾销措施”。按照我国《入世协定书》中规定,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截至2008年12日前,如遇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在短期内数量激增、价格下跌,对其造成市场扰乱”,可运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1:3限制:也可在截至2013年1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后12年内).运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限制也可在截至2016年l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l5年内)根据反倾销措施条款在确定倾销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预见各国以二保一反实施的贸易救济将成为我国今后很长~段时间内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

利用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形成出口屏障。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标准同时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安全为由.对产品制定了苛刻的绿色环保要求。目前.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盛行的欧盟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品认证已造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货和出口限制并成为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准入的“绿色屏障”

利用劳工标准制造贸易障碍。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一些新的企业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目的是希望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客观地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人类物质文明上升到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31的大量增加.发达国家抨击发展中国家忽视劳工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地区企业的生产很难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因此,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存在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又一大障碍。

4.新市场出现的背景下,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回归WTO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了一些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给与特定国家的优惠和特权.那些由此而产生的贸易也将部分被取消,生产和贸易扭曲将会被消除。当纺织品服装贸易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世界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配额取消使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变得更为开放,增加更多的贸易机会。此外,发展中国家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将进一步开放其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新的市场也会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扩大。

在出现新的市场的同时,世界纺织品市场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以美国为例自1996年以来其纺织品服装的进口价格持续下降.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是这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口服装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进口服装在整个纺织品进口中占很大比重。配额取消后,来自低成本生产国的产品比重上升,进口纺织品服装价格还将不断下降,将使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延续。一方面,进口价格持续下跌,给进口国带来明显的福利净增加效应;另一方面.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下去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5.市场集中程度加深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

如果说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在配额取消前呈现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话,那么,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它将成为一个几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是,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在1995年到2001年期间各自前5位的供应国和地区所占的贸易比重(表1)时,可以发现分别作为非配额国家和配额国家的日本和美国.其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集中程度。2001年日本前五大进31服装供应国已基本垄断了日本进口服装市场.而相比之下,美国前五大服装供应国占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一半还不到。因此.可以预计,随着配额的取消.美国及其它原设限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集中程度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取消配额后,市场开始进行激烈的重组,过去靠配额的庇护生存的企业面临抉择。在这个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商品的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趋薄。在高端产品市场,我国产品仍将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竞争;在低端产品市场,我国则将与为数更多的具有基本相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这其中既包括东南亚国家,又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等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不可避免。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拓展的对策建议

在日趋严峻的出口环境下.我国纺织品贸易要持续增长.必须有的放矢地拓展纺织品出口贸易。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对外拓展贸易市场

一方面,巩固和拓展传统出口市场。众所周知.欧、美、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中一直占较大比重.一直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是输往这些国家和地区。而欧、美、日同时又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进口的大国.2003年仅美欧纺织品服装进口就达2300亿美元。如果我们对美欧市场占有率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可增加2O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因此,欧、美、日仍应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市场拓展的重点。

但是如果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市场.会造成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增加贸易的不稳定性。从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传统市场出现的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关税及有针对性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的利用以及区域优惠安排的趋势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发展障碍。要想在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贸易中寻求进一步发展,优化全球出口市场的战略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拓展贸易市场要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拓展周边和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韩国和中东等市场。以俄罗斯为例有统计数据显~,2003年俄罗斯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比2002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其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计未来对于占尽地利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俄罗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对内拓展出口动力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是价格驱动.2004年我国出151177亿件服装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仅有3.51美元出13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在这种价格驱动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形成了一种”数量大价格低“的现象。这其中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客观原因也有国内企业由于“对外出口偏好”而过度竞争的原因,还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主要出口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因。

众所周知出口数量大价格低极易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争端和报复(比如“二反一保”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实现贸易动力的转型尽快地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以质量带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这同时也是回避某些非关税壁垒的有效手段。

但是企业是为了追求利益而生存的。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因为短期利益的驱动同时又缺乏长远的眼光而惰于收集信息并适时调整生产结构。所以不能奢望仅仅通过企业的觉悟实现动力转型这个目的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纺织品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纺织品服装贸易已进入“后配额时代”。贸易环境的变化,虽然给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也使其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贸易摩擦。美欧等国近期频繁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从2005年1月1日起,国际上实行4o多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配额制度被彻底取消,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配额的取消意味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实现了一体化,这将给全球纺织业带来深远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摆脱配额体制的长期困扰后,迎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贸易摩擦,未来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一、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格局

取消配额使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迎来了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新时期,这将刺激世界纺织品服装产能的全面释放。促进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增长。但同时,主要进口国与出口国以及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将呈现新格局。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印度等具备突出成本优势的国家可能成为“后配额时代”最大的赢家,其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而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的受益者如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会受到较大冲击。一份题为(2005年后的赢家和输家》的报告对“后配额时代”28个主要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估。该报告选取了生产成本、间接节约成本以及开发和宏观成本三个指标,将每个国家的纺织服装业情况分为四个组:①A组:当然的赢家,其成本、物流和经验优势使其处于有利地位。②B组:服装行业规模很大,如果能使间接成本降低,即可获得更大的成功。③c组:具有一定宏观优势,如最大限度地贴近消费市场,享受贸易优惠政策等。④D组:当然的输家,无法适应“后配额时代”的市场变化。其中,每个组又分为3个等级。如“”对应着A组中受益最大、最有前途的国家,“D”则代表D组中最没有前途的国家(见表1)。

二、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晶服装贸易受到的影响

(一)配额取消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

由于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原有配额管理已经不再适用,使我国纺织企业可以自由进入过去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取消配额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节省了过去为获取配额的花费,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提高竞争力。2005年,这些因素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2005年1—2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为148.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9%,实现贸易顺差128.O1亿美元;对设限国家出口为57.42亿美元,同比增长74.57%,占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的39%;对非设限国家出口为91.12亿美元,同比增长为11.6%,占整体出口的61%。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出口到美国、欧盟、土耳其、加拿大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去年1 2月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总值为25肼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81.26%,超过香港、日本成为纺织服装出口第—位。

(二)配额取消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

纺织品服装属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年进口增幅仅为5%。取消配额后,因进口国新增有限,加之全球纺织品生产已相对过剩,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抢占他国市场。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各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或者地理优势,以及与纺织品服装进口大国之间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的优惠安排,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展开价格和数量竞争。因此,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会面临这些国家的竞争压力。据统计,2005年1月份,我国不少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价格下跌超过40%。美国纺织品组织根据我国海关数据得出,我国棉制针织衬衫出口价由去年的3.12美元降至1.71美元,降幅达45%。2005年3月上甸召开的第14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出口成交情况也凸现这一现象。交易会共成交255918万美元,较上届交易会增长25.43%,但纺织品服装的成交单价却较上届交易会下降一成甚至更多。出现这种“量增价跌”现象除了由于后配额时代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市场规律的正常回归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取消配额,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所致。

(三)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依然面临许多贸易壁垒

1.针对我国的特定产品保障措施。我国政府在加入WTO议定书中承诺,凡是WTO成员都可以在2008年l2月31日以前,有根据地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有效期长达1年的进口限制措施。除此以外,WTO成员国还可以对任何产品(包括纺织品和服装)在市场受到扰乱的情况下采取有产品特定性的特殊保障措施,直到2013年l2月(此种情况必须向WTO保障措施委员会通报并与中国达成协议)。自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以来,中国同美、欧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一直磨擦不断。2005年4月4日,美国根据1季度初步进口统计数据宣布对我国刚刚解除配额限制的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特保”调查,28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受理美国纺织业界组织4月6日提出的对中国7种商品实施“特别限制措施”的申请。而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另一主要出口地——欧盟,于2005年4月1日起,取消了对中国纺织服装的普惠制待遇,征收的关税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4月6日又公布了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4月25目欧盟决定对来自中国的针织衬衫、毛衫、裤子等9种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措施的调查,如果调查发现中国纺织品确实破坏了欧盟市场的正常秩序,欧盟即可以启动临时特别保障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加以限制。

2.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反倾销由于具有形式合法、能够有效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且不易招致报复等特点,被许多国家视为保护本国利益的最佳方法而频频采用。在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后,如果来自中国的低价纺织品服装进口增加,进口国将越来越经常地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提起反倾销诉讼。特别是美国、欧盟等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使得在反倾销贸易摩擦中,进口设限国可以随意选取“替代国价格”核定我国产品的正常成本,这将使我国在反倾销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2004年6月,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第35类纺织品(主要指化纤布)展开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5.8亿美元左右,是迄今为止中国纺织品遭遇案值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2005年3月,欧盟公布了初裁结果,涉案企业将被加征20%一85.3%的倾销税,这一结果意味着我国的涉案产品将很难再次进入欧盟市场。除欧盟外,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对我国的纺织品进行过反倾销调查。

3.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配额取消后,为阻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纺织品服装的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构筑起形式多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某些发达国家还以环保和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名,设置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技术壁垒,如欧盟的生态标签认证标准(Eco--labe1)和环保纺织品标准(Oeko--Texstandardl0o)等。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从对方国内的社会政策寻求保护借口,要求对方实行与本国相同的社会福利、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标准,如美国已开始强制推广的sA8ooO标准认证。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与服装产品的出口。

三、后配额时代,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对策

(一)以质取胜,提升产品附加值

产品质量是纺织品服装贸易在配额取消后进一步发展的充分必要保障,所以要狠抓纺织品服装出口质量。同时要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从纤维、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的设计人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培育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知名品牌,使我国逐步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二)建立纺织品服装出口预警和监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由于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很容易成为进口国实施贸易技术性壁垒、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对此,行业组织应该加强对主要进口国的有关反倾销法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的研究,建立纺织服装重点品类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的监测系统,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前景,做出快速反应。此外,政府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监督和行业自律,严禁削价出口、恶性竞争,以减少反倾销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干扰。

(三)接轨国际标准

国内现行纺织标准体系以原材料或工艺划分的产品标准为主,而发达国家纺织品标准都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制定,并且国内现行标准大大低于国际标准,且与之不接轨,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因此,必须迅速建立与国外接轨的、与国际纺织品市场相适应的标准、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并积极推行IS014000环保标准和国际市场上最具权威的生态纺织品标准Oekw-Texstatrdard100等的认证工作。

纺织品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闻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出口的贡献。我国要加强自主创新,改变纺织品服装出口依赖于进口的局面: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弹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相关文献回顾及评价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Edwards f1998)通过对30个发展中国家1970—1983年的数据进行检验.认为开放的国家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n1。Kwanh和Cosomities(1990)以中国1952~1985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发现出口与产出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嘲。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国内众多学者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许和连、赖明勇f2001)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1978 1998年的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问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t31。石传玉,王亚菲,王可等(2003)对1952—2000年间我国GDP与进出口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州。对经济增长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关系研究,目前有少量学者正在逐渐涉人。姜延书,付韶军,白小伟等(2006)以我国1985—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纺织工业经济增长、纺织品出口和纺织品国内需求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协整关系魄。

上述专家学者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对本文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有些研究基本上是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而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必须以样本数据的平稳性为前提条件.对非平稳性的时间序列直接应用回归分析有可能产生“伪回归”,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第二,一般的定量研究,对模型的可靠性(尤其自相关性、异方差性等)没有做进一步的检验,得到的研究结论可信度差;第三,简单的回归易于把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相混淆,把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经过“伪回归”后做出因果关系分析:第四,由于经济增长与纺织品服装进口、出口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采用单方程经济模型,一方面,不便于分析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另一方面,易产生变量的内生性偏差。因此,有必要通过多方程模型来分析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

2研究方法

20世纪70、80年代,Granger和Newbo|d通过多次模拟分析.发现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会造成“伪回归”现象,因此对非平稳时间序列不能直接应用传统的最小二乘回归。

Enger和Granger提出了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基础思想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值呈现非平稳性,但它们是同阶单整的.变量之问有可能存在某种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本文基于这一理论考察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与GDP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本文的分析方法具体如下。

单位根检验。最常见的时问数列的平稳性检验就是单位根检验。本文将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于非平稳的变量还需要检验其差分的平稳性。如果变量的n阶差分是平稳的,则称此变量是n阶单整,记为I(n)。所有变量同阶单整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解决了变量之间是否及如何构成因果关系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的过去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就可以说x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

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于联立方程组模型中的单方程(即结构式方程)。只有在可识别的条件下才能被估计,结构式方程是否可以识别存在如下定理:在一个含有M个联立方程组的模型中.一个方程如果能被识别,该方程所排除的前定变量的个数必须不少于它所含有的内生变量的个数减1,即:K—k≥in一1(其中K为模型中前定变量的个数,k为给定方程中前定变量的个数,m为给定方程内生变量的个数),对于可以识别的方程组模型,一般可以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来进行估计[91。根据估计结果,还有必要从拟合优度、F检验统计量值、样本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是否存在自相关、异方差性等方面,对模型的可靠性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以1985~2005年为统计样本,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及联立方程组模型,分别考察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与我国GDP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在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最后给出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3实证分析

3.1样本数据的建立

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是1985~2005年。我国的GDP(支出法)、纺织品服装进口额(M)、出口额(x)的数据均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6中国纺织T业发展报告》以及历年《中国纺织工业年鉴》。按照年平均汇价(中间价)将当年进口额、出口额美元价格折算为当年人民币价格。为了消除数据系列的不平稳性。用GDP缩减指数(以1985年为基期)将我国GDP、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出口额进行调整。南于样本区间大,统计数据多,这里省去模型应用的原始统计数据及计算结果(如果需要,可向作者索取),直接给出我国GDP、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进口额(单位均为亿元)的自然对数值,分别用lnGDP、lnX、lnM表示(见表1)。

3.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应用Eviews软件,对表1巾的lnGDP、lnX、lnM序列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2。从表2可以看,通过相应的检验方式,各变量的ADF检验统计量值均小对应的1%或者5%临界值,表明各变量均是平稳的;此,各变量都是0阶单整系列,于是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3因果关系检验

对变量lnGDP分别与lnX、lnM进行因果关系检验,观察

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设定的滞后阶数很敏感,在对不同滞后期的检验结果进行评价时.一般地以AIC或SC取值最小,同时考虑检验模型中随机干扰项不存在序列相关性为依据I。检验结果见表3,检验的模型均不存在1阶和2阶自相关性。从表3看出,在5%显著水平下,我同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是我国GDP变化的原因.而我国GDP变化不是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的原因。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是出口变化的原因.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变化不是进口变化的原因。在10%显著水平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变化与我国GDP变化互为因果关系。基于此检验结果可以确定:在模型中,lmM应为自变量,lnGDP、lnX既可为自变量也可为因变量

3、4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建立、识别和估计由于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又根据因果关系分析的结论,经过反复试验法,并且把存在自相关的模型进行校正,引入滞后一期的lnGDP作为滞后内生变量,建立如下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形式。

lnGDPL=0【(I+0【IlnX+0【2lnGDP¨+[1(1)

lnGDP=13olnM+p.1nGDP¨+p2AR(1)+(2)

lnX=-y0+-yIlnM+^y2lnGDP+(3)

根据本文的研究方法所述,上方程组中,先决变量为lnM和lnGDP K=2,式(1)、式(2)、式(3)中k值分别为1、2、1,对应的m值分别为2、1、2,则式(1)、式(2)、式(3)均为恰

好识别方程,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来进行估计,结果见式(4)、式(5)和式(6)。

lnGDP,=0.6177+0.10481nX+0.87461nGDP¨+I(4)

t:(2.5958)(2.3668)(16.3409)校正的R=0.9984 D.W.=1.1914 F=6012.916 Prob.=0.000

lnGDP~=0.06891nM~+0.96971nGDP+0.7841AR(1)+tx2(5)

t:(2.2901)(55.5992)(6.6323)校正的R=0.9985 D.W.=1.5131

lnX=一2.7949+0.31531nM+0.79441nGDPl=o(6)

t:(一3.2132)(3.3901)(6.1301)校正的RZ=_0.9646 D.W.=1.0920 F=258.799 Prob;0.000

3.5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从式(4)、式(5)、式(6)的结果看,拟合优度均在96%以上。在5%的显著水平下,样本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从经济意义上考虑,样本的回归系数符号是合理的。对式(4)、式(5)、式(6)的残差进行LM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LM(1)检验相伴概率分别为0.0857、0.4402、0.0695.表明模型均不存在一阶自相关。对式(4)、式(5)、式(6)的残差进行异方差性White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检验相伴概率分别为0.1463、0.1044,0.7006,表明式(4)、式(5)、式(6)均不存在异方差,说明模型是有效的。

从长期来看,式(4)结果表明,lnGDP关于lnX的长期弹性为0.8357(0.1048/(1—0.8746)),如果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际值,下同)每增长1%,我国实际GDP会增长0.84%( (1+1%)0.8357-1]x100%)左右。式(5)结果表明,lnGDP关于lnM的长期弹性为2.2739(0.0689/(1—0.9697)),如果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每增长1%。我国实际GDP会增长2.29%左右。因此.纺织品服装进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贡献。同时,式(6)结果表明,lnX关于lnM的长期弹性为0.3153.如果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每增长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会增长0-31%左右。lnX关于lnGDP的长期弹性为0.7944,如果我国实际GDP每增长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会增长0.79%左右。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GDP增长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贡献。

4研究结论、原因分析和政策启示

4.1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

(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原因在于:一方面,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纺织品服装出口是我国商品出口的重要来源,纺织品服装出口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加快了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2)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理由在于:一是我国纺织生产上所需的纺织原材料及高级服装面料等的进口.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我国纺织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二是进口到我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很快转化为最终消费,进一步刺激了投资需求,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

(3)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贸易在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比如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料、来料加工贸易占出口的26-3%.加工出口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二是我国许多纺织行业产品出口所需的纺织原材料及高级服装面料等依赖于进口,比如目前我国每年要进口几十亿美元的外国面料。因此。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是出口变化的原因,进口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4)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贡献。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是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我国许多与纺织有关的先进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还相当高。另一方面,我国纺织产业还处在世界生产价值链的末端,诸如设计、产品开发、印染后整理、品牌营销等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不多。因此,相对纺织品服装进口来讲.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4.2政筻启示

纺织品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纺织业 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国纺织业原有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的优势在于: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较低;我国与纺织行业相关的产业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纺织产业需要的原料供应充足;国内可以消费的纺织产品数量巨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纺织产品的出口,并且我国纺织行业融入了世界纺织产业的分工。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集群效应可以应对市场风险,民营纺织企业具有灵活性,提高了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遇到了挑战,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表 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

年份 国际市场占有率

(%) 贸易竞争力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6年 12.45 0.35 3.59

2000年 14.15 0.50 3.49

2004年 19.25 0.59 2.85

2005年 22.56 0.64 2.90

二、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应对的挑战

1.劳动力成本处于劣势

我国长期以来在纺织业具有的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我国劳动力供应数量相对减少,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边际成本处于增长的态势,这些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集中在经济发展的东部地区,而内地纺织企业相对较少,纺织企业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这样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降低劳动力成本。

2.纺织业原材料面临成本压力

我国的纺织原料供给量大,但是人均纺织原料供给量小。总体上,纺织资源的供给量不足,因此,纺织原料如棉花、化纤等需要依赖国际市场的进口。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纺织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我国纺织业原材料面临着成本的压力。

3.贸易壁垒阻碍纺织品的出口

由于国际石油价格过高,当前各国面临能源危机,各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各国进口我国纺织品数量下降。同时,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我国纺织品过于集中欧美市场,市场风险过大。

4.汇率变化影响纺织品竞争力

我国纺织品出口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很大,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了成本压力,国际汇率市场的变化增加了纺织品出口风险。汇率变化的风险包括结汇周期、结算货币的风险。

5.纺织品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纺织品出口产品档次比较低、品种比较少、工艺落后。我国纺织品产品主要做三来一补贸易,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自己的品牌。生产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导致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我国纺织品产业主要是加工贸易,而销售网络没有建立起来,也难以造就知名品牌。

6.管理与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纺织企业仍然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变的阶段,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方式,改变以往的不合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我国纺织企业大部分生产设备还很落后,尽管引进先进设备,但是在生产中的使用还存在着障碍,独立研发的生产设备很少,多数是仿制,生产自动化低、能耗高,导致纺织品成本缺乏竞争力。

三、提高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1.培训员工

纺织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应加强培训员工,提高劳动力素质。只有高素质员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这样出口才有竞争力。培训员工的职业素质包括员工的知识结构、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水平等,这样才能使企业与国际先进的管理与技术水平接轨,增加企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纺织企业拥有了高素质员工可以实现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建立标准化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2.优化纺织业的产品结构

我国以往的纺织品出口主要是中低档产品、技术附加值小。纺织产品出口要占领国际市场就必须优化产品结构,注重产品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同时,应用先进技术改造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结构,也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获取管理效益和技术效益。

3.创立纺织品牌

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知名品牌。我国纺织品要保持出口优势就必须创立自己的纺织品牌,营造品牌效应,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创立品牌可以从产品技术、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品牌。纺织品的品牌建设重点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与文化内涵。技术附加值提高应加强企业管理、改进产品设计、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设备。纺织品的技术附加值是产品品牌的支撑,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从原材料、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例如原材料可以选用天然彩棉、生产新型化学纤维。纺织品的文化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沉淀,具有无形价值和竞争力。当前,全球倡导的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促使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环保。我国纺织企业应抓住这个契机,生产绿色纺织品。这不但可以冲破贸易壁垒,也可以增加企业品牌的文化价值。

4.增强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国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加的途径有两个。一个创新途径是与国外企业合作,借鉴其组织管理、销售渠道建设、品牌运营、生产工艺以及科研研发经验。我国企业以联合办厂、收购品牌和企业等方式,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个创新途径就是自主研发。我国纺织产品由于国际分工的原因处于产业低端,要改变这种分工格局就必须将高科技注入产品中,提升产品的档次和文化品位。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产品设计创新等方面。

5.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依赖欧美国家,相对集中的市场导致了出口风险加大。为保证出口安全,以及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纺织品的出口市场应采取多元化策略,创建出口市场的新格局。

6.整合纺织业的外部环境

我国纺织行业应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引进资金与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纺织品附加值,提升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纺织企业应及时了解国际市场行情,防范反倾销的贸易风险。国内企业可以在国外建厂或参股,这可以利用国外投资地区的比较优势,减少贸易摩擦,并有利于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境。

7.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

我国纺织业的物流配送系统还不完善,纺织企业与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协作效应,这样导致了产业增值受到限制。为加快纺织业的物流服务效率,应积极更新物流管理、物流服务以及物流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其具体措施包括多渠道采购、流通加工、货运、信息服务、社会化储存、商业配送、多式联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高效、优质增值服务体系,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分析得出:我国纺织业竞争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处于劣势;纺织业原材料面临成本压力;贸易壁垒阻碍纺织品的出口;纺织品产品结构不合理。为提高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在企业内部增强创新能力,在企业外部进行优化市场环境,积极利用有利因素,为纺织产品的出口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1]曾 莹: 盘点:2010年中国纺织业竞争力.中国纤检,2010(1)

[2] 余文娟 李晓钟: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

[3] 陈 钢:中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9

[4] 胡玉洁: 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分析. 当代经济.2008

[5] 唐长亮:加强纺织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