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潮的兴起催生了外语教育市场的迅猛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外语教育机构。随着校园外语教学和社会化成人英语教育的差异日渐缩小,人们深刻感受到外语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学习者走向世界的必由通道。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而外语学习始终是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本书所开展的理论探讨作为审视外语终身教育问题的出发点,不仅能够提升成人外语学习的理论深度,对于进一步形成系统、全面的教学理论和学习方法都将产生极大的帮助。齐伟钧先生的《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教育与成人外语教学研究》一书从中国社会的现实诉求出发,结合作者多年来扎根教育一线积累的丰富经验,在突出外语学习的终身性特征的同时,在书中大量列举了成人教育不同历史阶段的生动事例。尤其是作者以进步、开放的学术视野正视网络手段对于外语终身学习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重点针对“网络学习的社会性存在和认知性存在”进行深入探讨,使得一度被忽视的“网络学习的教学性存在”开始进入到学术研究视野。作为一名深谙教学规律的学者,齐伟钧先生并没有将自己的视线局限于狭小的空间中,而是针对近三十年来在成人外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针对《许国璋英语》和《新概念英语》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进行认真的比对,也对进入“百家争鸣”时代的外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某些观点颇有新意。齐伟钧先生站在终身教育的高度撰写《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教育与成人外语教学研究》一书,不仅提升了本书的学术水平,还深化全书的理论深度。他认为外语学习涉及语言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与实践这一成人二(外)语习得的重要手段,应大力提倡以交际为目的、以口译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综合翻译教学法。通过理论上的论证和实践上的应用表明,综合翻译教学法是最适合国内成人外语学习者的教学方法之一。
2对于不是以某一种语言作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最佳的学习方式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获得语言的熏染。
但当这种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时,就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丰富自己获得的语言信息。针对这一问题,齐伟钧先生重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阅读。这也是很多语言专家的看法。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结构中,成人外语教学从学理层面进行划分并归属于“二语习得”的范畴,学术界曾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致的结论在于大量的阅读,作者在书中先后列举了方重、周珏良、葛传椝、陆佩弦等人的观点作为自己在本书中阐述自己观点的补充证据。
3结语
我们要知道,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些语言教育研究者认为语言研究对教师的教学没有知道作用,那些纯理论的知识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他们不注重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具有的启示。教师比较擅长应用教学,但不太熟悉支撑外语教学的教学理念,而研究恰恰能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说知道教什么或怎么去教师远远不够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要求我们能看到外语教学中的变化,我们应该从旧有的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视听法、口语情景法走向新的认知教学法、自然启发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人道教学法、行为法、整合方法等等,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收获,将人文、哲学等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时代的变迁,也让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链条式教学到金字塔式教学再到现今的网络式教学,这些变化都促使着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发生巨大变革。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后工业化、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都是高科技的产品,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产品如Mp3、PC、Iphone等数字时代的工具获得浩瀚如烟海的信息,这也表示学生们可以通过音乐、电影、游戏等方式学习,他们比如今的教师在使用新型数字工具上更自信更熟练。那么,作为教师的改变毋庸置疑,否则就会造成与学生在交流沟通上或知识上的断层和脱节。所以教师要通过研究的方式,学习现代数字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将行为教学与思维的引导紧密结合,着重思维价值观的教学,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外语教学将会事半功倍,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
研究和教学的关系,可以从它们各自的特征中有所体现。教学的特征是以行动为导向,讲授的是应用性特殊性具体性的经验知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而研究却是以思维为导向,注重理论性宽泛并且抽象的超然知识,是科学的学术研究。教学和研究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可以并存并且相互促进。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的方式找到教学的不足;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把优秀的观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就是说,在外语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学也能促进外语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外语教学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们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那么研究的领域对象就首先体现在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体验上,如对母语的掌握程度,方言在学习中的干扰和第二语言的掌握水平上。除此之外,还包括语言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都是要研究的方面。教学的内容和语言是研究的主要对象,一般从词汇、语音学或语法体系着手。对于教授第二语言的教师的研究,则体现在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和语言能力等方面。之后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策略和语言学习环境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策略的进一步改进。各个方面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的关系,相互牵连。
通过研究,从比较系统的角度讲,由于语言功能语法的变化,语言的学习已经从形式转化到功能的学习,更侧重于信息的获取,主题的掌握,或文化价值的体现,着重强调情景教学法,交流法,功能性教学大纲,语言的交流等。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高科技集中型的教学方法,电脑教学数字教学电子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研究表明,最终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者是否是真正的想要接受新的知识。我们把人体比喻成不同的信息体,只有愿意打开自身的信息开关,才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学习本身不取决于外在因素,而取决于学习者自己的内在。正如Chomsky所认为,‘…teaching should not be compared to filling a bottle with water but rather to helping a flower to grow in its own way.?’教育不是用水装满瓶子,而是应该让一朵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绽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自觉地从主导地位回到辅助地位,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学习的对象学生。要在学生的身上做更多的研究,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于学习者的研究,可以从许多方面分析,年龄、性别、个性、学习动机、天资智力、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方面着手。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服务者、向导、合作者、评估员、整合器、学习者和重要的研究人员。教师所需要掌握的是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技能如组织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并提高文学方面的修养,能掌握科技、数字、语言方面的文化知识,与时俱进。将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关照不同程度的教学结果。研究的步骤中,对于学习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尤为重要。在做学习设计研究蓝图的时候,根据教学实情,至少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二是有什么样相关的数据,三是收集什么样的数据,最后是怎样分析结果。第一个层次是设计研究的整个结构,接着关注如何获得数据。收集数据和处理信息,能够通过直接观察法、采访的方式、调查的方式、实验的方式或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的方式获取。
教学的改革,突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实用性外语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 外语应用能力
一、大学外语教学的现状
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是我国高等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必须服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获取、运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并注重学生综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提出:“在加强外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外语教学在过去十多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出现了一些偏颇和不足。其主要问题是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重理解轻表达,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高专外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用性外语教学。
二、实用性外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实用性外语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与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概括起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合作学习”和“学习环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在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其四大要素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因此,它既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有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的思想,对于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三、实用性外语教学模式的内涵
实用性外语教学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突出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的指导性及教学方式的实践性,其核心是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上应该注重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以便加速外语的学习进程。实用性外语教学模式主要采取参与式和协作式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构建学习内容,突破教材单一的限制,这是参与式教学的最大特色。教材形式单一不可能与学生的多种背景想融合,与学生的不同兴趣相符,而参与式教学则根据学生已有的外语知识和兴趣由师生共同构建学习内容,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体现。在教师的帮助下,鼓励学生广泛利用现代技术,包括录音、录像、教学软件、人机对话等,创造信息量大、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参与作用。
协作式教学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我们积极鼓励合作式学习,也注意到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相互影响和带动作用,以达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实用性外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培养目标的实用性。学院提出了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创了“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两大主题,树立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工学结合及定单培养为主要形式”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的素能结构上突出能力,而在能力构成上又突出其动手性、实践性、适应性与创造性。
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新的适合韩朝学院应用韩语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基本技能,懂得该门外语基本知识,也具有其它一门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通用人才。强调学生技能培养,鼓励学生考取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证书。增设实践学期及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增加实践课时。
2.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实用性的外语教学的优势表现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听、说是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际交流的基础。遵循实用性教学的语言交际真实性原则,实用性外语教学通过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完成各种任务来提高听说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切实可行的交际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和模拟等活动,是学生走出自我,进入预先设定的角色和环境中。在阅读理解的同时,融入翻译实践,包括笔译和口译。阅读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可以事先让学生阅读有关的材料,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学生练习口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辩论技巧。
3.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改革应使外语教学向个性化,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应体现外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⑴韩朝学院实训基地设有现代化的校内语言实训中心,拥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控制和指导进行语言模拟训练,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语言学习环境。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开发制作韩国语网络化教学平台。
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韩语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团体、校园电台、卫星频道、视频广播、校园网等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营造语言氛围。组织各种竞赛、讲演、表演和写作大赛,进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
⑶积极开展“第三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韩国人或朝鲜人组织的聚会,或者去韩资企业实习,作翻译,市场调研员和产品促销员。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强化了学生的韩语应用能力。
⑷注重教材的创新。高职教材应强调实用性、趣味性,始终贯彻听说领先、培养能力为宗旨。课文要求有实用性并容易引起讨论;听力和口语应相互配合,创造情景,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过程中加强语感。网络资源能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如背景知识和相关的知识体系等。因此,我们也可以适时地加大多媒体教材建设的力度,作为对传统书本的一个有益补充。
[科研项目:本项目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Brown,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Boston,MA:Heinie&Heinle Publishers,1995
[2]Dornyei Zoltan,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2001.
[3]Brumit C.J.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大学英语;参与式教学;英语课堂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教学思想相对滞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曾在48 所院校900 位大学英语教师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黄艺花2011 .12),60%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讲解课文”和“做课文练习”,84.5%的教师认为让学生参加课堂活动是浪费时间,只有3%的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口语活动。这说明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对现代教育思想和语言特点及教学方法缺乏基本的理解和意识,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薄弱,对大学英语教学是致命的威胁。其次,在调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类型时, 75%的学生趋向于英语应用类, 并希望能从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听力水平及口语水平, 学会实用英文信函、合同等写作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82.6%和55. 3%。这说明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学生已在心智上走向成熟、理性,已意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 英语在各类职业对外交往、浏览信息、商务活动中的工具性作用, 50%的学生希望通过英语国家文化类选修课程的学习较为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这说明了学生已体会到文化对语言学习和应用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来提高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霍玉秀2010.7)。
夏纪梅(2009.1)在谈到教学研究时指出:“对于一线的普通教师来说,要做的研究应该是基于课堂的、来自实践的、结合自己教学的研究”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我们不仅需要研究语言教学的本身,更需要研究具体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英国语言学家W ilk ins(1972)认为: “外语教学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 而学生是内在因起着决定作用。”如此看来,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其参与外语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语学习的效果。Jeremy Harmer(2000.F20)认为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是协调一致(coherence)的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巧妙结合。参与式教学设计( Participatory design,简称PD)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方式。共同参与式外语教学法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参与式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展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参与中的“参与”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社会需要,这不仅与教学目标的设置相关,更与课堂教学有关。也就是说课程设计不可脱离社会实际需要,应该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 是教与学的整体协调活动。教师在材料选择、课堂活动设计、教学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进入拓展课程阶段,关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大势所趋,具有改革的现实意义。
1 参与式教学形式的理论来源
参与式外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兴趣、发展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心领神会、动手动脑,形式轻松愉快地获得语言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该模式的基础是心理学理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培养,让学生掌握外语,并提升用其进行交际的能力。“共同参与式教学法”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具体需要而建立的: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之间的实际关系,从昔日的“主从关系”、“上下级关系”变成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交流。“共同参与式教学理论”突出强调了“共同”二字,在课堂中师生共同面对学习任务,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任务,也是教师的任务。师生双方都彼此需要,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通过充分的交流、沟通、学习,从而消除学习中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感,也鼓励了学生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参与式外语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外语学习中的体会与感受,一起分享外语学习中的快乐与经验,逐步掌握一门外语。应以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为前提。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这需要我们改变过去的教师课堂上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掘、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参与是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由心理学而来,是通过力求激发求知欲,培养广泛的兴趣,发展学生自学能力,鼓励其动手动脑,通过生动活泼的互通教学,轻松愉快地获得语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绝对权威变成了教学过程的主持人、协调者和促进者,而学生的角色由原来的被动接收者,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
2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应用
2.1 参与式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2.1.1 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交流思想。
2.1.2 引导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培养自学能力。
2.1.3 吸收了各种外语教学方法的精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2.1.4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收获的快乐。
2.2 参与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
2.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在比对、选择教学材料的时候,要极力做到把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素材,争取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大学英语的拓展课与普通课程教学活动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而后者则侧重英语语言的教与学。因此,大学英语拓展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加侧重外语的实用性而深受学生喜爱。
其次,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要以激发、鼓励为主,尽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在哪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而不是逼迫学生学习。由教师逐步引导、启发学生改变学习态度,由“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注重“以学生为本”,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与困难,从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真实需求出发,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可以使“教与学”的能动火花相互碰撞,彼此促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其内在动力,使其能更加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外语学习。
2.2.2 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学习
认知理论说明,英语学习、了解、使用的过程也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融合、交替的过程,也是个体语言能力从书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的自动应用的进程,而这种“结合”与“转化”都离不开学生的自身学习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以学生为作为教学的中心是现代语言教育的实际方向,是符合语言类学习的实际规律的,也就是共同参与式教学理论的核心。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贯穿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始终的角色关系为:教师由原来的课堂知识输出者,变成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协调者;学生由原来课堂知识的被动听课者,变成课堂中自觉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这样的角色才更加符合现代外语教学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当前很受研究者们的重视,虽然它的教学形式非常丰富,但各种教学模式之间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先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要超过5人,以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集体学习任务中去。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展开学习,也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学习,大家互相帮助,充分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这样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只进行引导而非直接的教学管理。由此看来,合作学习的意义很广泛,它包含了多种学习模式,更加强调集体协作来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2.2.3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精讲引导
随着教学设备科技化的进程,在教学设备上,许多学校都进行了改革,在教室里为教师和学生们配备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器材,比如投影仪、投影幕布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加上电脑、影碟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教学设备的使用,更加直观、更加鲜明的向学生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收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这些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虽然可以便利学生了解到有声又有图的英语教学材料,但教学主导依然局限于教师本人,而非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想真正的改变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改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除了在教学设备上需要更新,还需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变。现在所推行的CAI可见制作对教师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在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本上备课,而是要学会使用不同的软件编辑、制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材料。出于这点考虑,学生需要配备学习计算机,使之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真正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搜索所需学习材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如此,便能真正体现共同参与式教学的精髓: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共同实践。该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合作。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总结课本中的重要词汇和语言点,围绕语篇和语言结构进行归纳、总结,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Imaginative power)、智力(Intellectual power)、和创造力(Creative power)。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就语言教学当中的篇章教学而言,教师通过提高学生对各种文章题材的分析技能,引导学生欣赏、体会英语的语言艺术,分析不同作者用英语语言表达其具体思想的技能。教师根据课文文章中的不同题材,设计出形式多样、题材各异的讨论题,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或是复述故事、翻译课文;或是分角色进行表演;或是进行具体的问答练习。教师可以利用每篇课文文章,将其都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素材,培养学生的表达、表演、表述等实际能力。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共同参与的实践中,掌握各类学习英语的具体技能,同时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3 总结
共同参与式英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能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上重要的作用。把共同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拓展课上,则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实用知识。
共同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而采用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当然,“共同参与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勇于探索、实践,在课堂上不断积累,交流活动相互学习,不断完善、丰富、充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顺畅的掌握外语。也使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在参与式教学法的指导下达到教与学内在统一的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黄艺花.试论大学英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霍玉秀.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的思考[J].语文学刊,2010(7):149-150.
[3]夏纪梅.论教师研究范式的多样性、适当性和长效性[J].外语界,2009,1.
关键词:启发式 讨论式 外语教学模式
一、启发式、讨论式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及对象
意义: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国际化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及创新性能力的发展。教学对象:适合各阶段的英语学生。
二、启发式、讨论式外语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在启发式、讨论式外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演讲辩论、作业及晨读等得知,该教学模式适合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主要有以下优越性:
1.能够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及创新能力的发挥
从暗示教学法上看,这种优点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如果教师仅是枯燥讲其事先准备的讲稿或多媒体课件,而不是创造一个轻松自如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进课堂就有一种接受教育、等待输入的沉重负担,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必然受到压抑和控制,学生就很难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也就达不到学习的正迁移。所谓学习迁移,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换言之,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称作正迁移,反之称作负迁移。而教学反对学习负迁移,因此,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恰好适应外语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这一需要。
2.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就某一外语问题实行了启发式、讨论式,使教师把背讲稿和学生记笔记变成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就陌生的语言内容进行师生间的讨论和练习,彼此交流外语学习方法,从中使学生忘记了自己是在接受输入的心理负担,其内在的能量受到教师有效的启发和激励,必定达到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学生就会驰骋于语言运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四维空间,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而这种教学模式符合美国学者杜威(Tohn Dewey)所提倡的“教学即生活”(education is life)和“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模式。
3.能够发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驱力
所谓内驱力,心理学界指出:认知内驱力是指获得知识技能和解决学习问题为目标的一种需要。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业上所能达到的效果,使学生在这个成就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指向今后职业上的目标。因此,不论学生处在哪个学习阶段都会有同一想法,哪位教师课讲得好、讲得活,学生就容易喜欢这门课并愿意和老师交朋友,由此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提高以学习兴趣为动力的内驱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启发式、交谈式教学模式寓于知识传授中,最终达到使学生强化自己信心的影响源,利用动机迁移,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的途径与策略
1.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构思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及教学方案的构思程序。教师的备课原则应遵循“四明”、“四定”、即:教学目的明确,基础知识和概念明确,重点难点明确,深度、广度明确;定讲授内容,定板书或课件,定练习方案,定课外作业。
2.教师要重视基础教学,把课讲深讲透
评价一次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弄懂和掌握。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有限时间内把基础概念讲清楚,力争把课讲透;其次做到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利用溯本求源的方法,讲清来龙去脉;最后通过语言点的解析,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在交际活动中得到灵活运用。
3.教师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课讲精讲活
教学目的,不是单一向学生传授知识,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讲授知识时,应采用提问、讨论相结合的教学艺术,随着内容的不断发展,启发学生跟踪思考,及时提出牵制学生思路又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问题,而答案在课文中都有暗示,只要集中精力听课,都可以回答出来。另外教师应在强调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教师也需在学生正迁移的基础上调整好教学的正迁移,力求达到附带提示,启发思维,找出答案,解决问题,其结果必然会没有紧张和压迫感,使课堂教学既精又活,让学生处在既轻松又愉快的气氛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