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动媒体艺术

互动媒体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动媒体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动媒体艺术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互动性 交互

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相较于其他传统的艺术形式而言,新媒体艺术是一门非常年轻的艺术形式。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录像艺术产生之时便开启了艺术结合现代技术的大门,60年代电视的普及、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又推进了各种新艺术形式的产生。自1971年美国硅谷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的时代便来临了。80年代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更多的艺术家们开始使用计算机作为艺术创作的新手段。21世纪新技术呈井喷式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终端设备便捷性的提高、VR技术的研发与运用等都给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营养。

新媒体艺术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形式的独特艺术,它的“新”不仅体现在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上,还融合了如生物学、物理学、神经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表现形式和使用材料也与以往的艺术形式截然不同,并能在综合了多种技术后创造出全新的感官体验。

二、互动特征分析

互动是指两者之间会产生变化或者发生作用的一个过程。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是指新媒体艺术作品与艺术受众既观众之间的一个互相参与和作用的过程,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程度也是之前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其互动性特征也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体现,它强化了观众与作品的关系。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特征按照互动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向:

(一)现实互动

首先,新媒体艺术家在创作新媒体艺术作品时由于技术上的需要,艺术家会和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同时创作过程也不再被局限于固定的空间里。

其次,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手段上,在展示形式上也出现了更多样的方式。新的展示形式必然带来新的观看方式,观众和作品的关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架上艺术在展示形式上需要特定的安静和明亮的环境,观众使用眼睛来观赏作品。而新媒体艺术的展示方式则不仅仅局限在墙面或固定的空间里,观众不仅可以使用视觉,还可以使用触觉、听觉、嗅觉等其他感官来体验和感受作品,并与作品互动。

美国芝加哥的千禧公园(Millennium Park)中屹立着两块高达15米的LED显示屏, 这是由约姆・普伦萨(Jaume Plensa)所设计的电子喷泉――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自2004年7月正式启用以来成为吸引大量游客的户外互动作品。皇冠喷泉由计算机控制着2个高大的屏幕,循环播放约姆・普伦萨搜集的1000个芝加哥市民的面孔,这些不同肤色、年龄和性别的面孔时而微笑时而做出撅嘴吹气的动作,当播放吹气的动作时显示屏嘴部的位置会真的喷出水柱,喷泉看起来就像是从屏幕里人的口中喷出来的一样,市民以及游客则在喷泉下主动与作品互动嬉戏。

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

前面例子中作品与观众虽有所互动,但观众的参与并未改变整个作品的面貌。而有些媒体作品则是需要观众的主动参与来完成作品,作品的展示效果也因观众的参与而发生改变,观众的参与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2015年法国艺术家米古厄拉・契弗里埃(Miguel Chevalier)在英国的灯光艺术节上展出了他的互动作品――复杂的光网(Complex Meshes),艺术家利用投影仪把复杂的线条图案投射到达勒姆大教堂的天花板上,色彩缤纷的线条图案模拟教堂的拱形顶部结构,同时播放着雅各布・巴博尼・施林吉(Jacopo Baboni Schilingi)创作的电子音乐作品。教堂内安装了传感器设备用于采集观众的数量和位置,随着观众位置和移动速度的改变,顶部图案变得时而拉扯时而叠加。艺术家用观众参与的形式表达了人与建筑的关系。

(二)虚拟互动

早在1974年韩籍美国艺术家白南准(NamJune Paik)就预言了“电子超级高速公路”这一概念,新的通讯形式将会把不同文化的人连接在一起。现达的互联网技术正是验证了这一观念,庞大的信息和全球的用户组成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虚拟互动指的是作品借助虚拟的网络手段与观众所发生的互动,这种互动所产生的结果与过程被直接展示在虚拟网络空间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决定了作品的参与对象可以是任何使用网络的人。

具有前瞻性的德国媒体艺术研究机构――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技术中心(Zentrum für Kunst und Medientechnologie),在2012年被授予《电子羊》(Electric Sheep)APP艺术奖。这款免费APP可以下载安装在个人电脑或手机上,在联网且黑屏的“睡眠”状态下自动绘制渲染出图形动画。人们可以把自己终端设备生成的作品通过网络上传、分享及投票,还可以下载其他人上传的作品进行融合产生新的作品。软件的创作构想源自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探讨人类身边的机器在“睡眠”状态下像人类一样做梦会是如何的样子。这款《电子羊》APP在网络上大受欢迎,下载和使用的人群共同参与艺术创作过程并持续创作出更多的虚拟作品,同时又可以快速方便的进行展示。通过网络的力量艺术家和艺术受众的互动可以在瞬间完成,并使二者的角色互相转变,而作品也会有超出预料之外的效果。

三、新媒体艺术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电脑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得艺术家可以创造出虚假的s又逼真的场景。而互联网的普及则更加扩大了艺术创作的群体。那么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艺术和技术的界线越发变得模糊起来。新媒体艺术即是建立在技术上的也是建立在观念上的,只有技术手段而没有艺术观念的作品是不完整的。艺术家的目标是借技术之力抒己之理念,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新媒体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先有要表达的观念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技术来实现和传达。现在有些作品只注重于新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艺术的内涵思想,这也是极不可取的。

[]《电子羊》(Electric Sheep)自动生成的图像

现代社会人人离不开互联网,未来网络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将会越发紧密,展现方式也会更直接,艺术与人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新作品的诞生速度也会加快。艺术家对于新技术的尝试也反过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作观念也对技术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各学科的融合也会扩大化,各学科的新技术成果也将成为新媒体艺术的新助力,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四、结语

新媒体艺术不仅仅是时代和技术的产物,更是被社会和艺术受众所需求。它拥有以往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体验感、冲击力和传播速度,这也更容易被成长在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所喜爱。纵观当代国内外艺术展览,新媒体艺术作品在其中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也证明了新媒体艺术这种艺术形式越来越被大众所接纳,也越发的被艺术市场所欢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理念的创新,新媒体艺术必然会有更加多样的发展和更强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拉什 (Michael Rush).新媒体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 互动虚拟 艺术设计

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和功能在概念上区分为控制系统和信息。多媒体之所以能够实现是依靠数字技术。多媒体代表数字控制和数字媒体的汇合,电脑是数字控制系统,而数字媒体是当今音频和视频最先进的存储和传播形式。事实上有人就简单地认为多媒体是电脑和电视的结合。电脑的能力达到实时处理电视和声音数据流的水平,这时多媒体就诞生了。多媒体电脑需要具有比主流电脑更强的能力,多媒体电脑决定了主流电脑的发展。

1 多媒体概述

多媒体技术层面多元化的特点使得多媒体的应用领域涉及到各行各业,诸如广告、艺术,教育,娱乐,工程,医药,商业及科学研究等行业。利用多媒体网页,商家可以将广告变成有声有画的互动形式,可以更吸引用家之余,也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向准买家提供更多商品的消息,但下载时间太长,是采用多媒体制作广告的一大缺点。利用多媒体作教学用途,除了可以增加自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利用视觉、听觉及触觉三方面的反馈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多媒体还可以应用于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领域。此外,交通监控等也可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监控。

2 多媒体艺术互动科技创新

随着互动体验技术创新性发展,互动体验科技与多媒体技术完美融合,互动多媒体创新科技将信息传播渠道与交互式的体验结合起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改变着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将传统受众被动式接受信息的局面升级转化到主动式的交互自主选择层面,这种创新性的发展无疑在未来拥有无比辽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兴起了全球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热潮。

目前,多媒体艺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它所提供的互动性几乎更是无穷无尽的。一方面它可以由多种路径进入,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链接到无穷无尽的其他文本之中,主要是结合了视频、声音、文字的超级文本。多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如下几点:①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流行性。②具有广泛的公共性。多媒体艺术走出了个人的私密性与狭隘感,对公共文化具有极强的影响力,积极地投入到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之中,主要是利用电视、录像、互联网等多种手段。③具有深刻的观念性。艺术家通过它来传达的观念性艺术,包括声音艺术、录像艺术、互动装置以及摄影等等。④具有强有力的虚拟性。对当下问题予以非真实的假想、虚构,这种虚拟性表现为通过多媒体艺术构建非真实的幻象。

3 多媒体艺术及技术融合

互动多媒体虚拟技术正渐渐改变着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活习惯,改变着人们的视界,辉煌影音数字科技所倡导的“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互动让视界更加精彩”正在一步步地在我们生活中得到验证。人们期待着科技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更加直接与精彩。这都是多媒体技术逐步发展的结果,下面我们来了解多媒体两个特点:①电信、电脑、电器通过多媒体数字技术将相互渗透融合。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一方面是生产管理的工具、生活娱乐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科研工作的工具,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发展将会充分地体现出多领域应用的特点,虽然相距遥远,但其交谈和合作的感受却如同相聚一室,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形式的远程通信。②分布式、网络化、协同工作的多媒体系统。在当前形式下,各种多媒体系统尤其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系统,有线电视网、通信网和因特网这三网正在日趋统一,一个多点分布、网络连接信息资源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和成熟。

在如今略显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在忙碌奔波之余都渴望获得心灵的安宁与惬意。一个好的环境艺术作品必定是沉静、真诚且有趣的。借助于多媒体艺术的表现,在互动中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这也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意义。

不可否认,多媒体艺术正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认知与思考的方式,不论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关注体验、贴近心灵、真诚友好的环境艺术作品永远会被人铭记。

4 结束语

我国多媒体艺术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对于多媒体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增加了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实现了很多普通方式无法实现的效果,可再重要的技术也只是手段,它可以建构出多媒体艺术的“形”,但是艺术工作者的探索和创新才最终赋予多媒体艺术独特的“神”。今后的多媒体艺术将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它将是我们以后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岭.新媒体艺术史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文贺采访编译.媒体艺术倾覆当代———访日本媒体艺术家藤幡正树[J].北京:艺术与设计杂志社,2005.

[3]曹田泉编著.艺术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宋杨.多媒体艺术空间形态设计,中国知网.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第3篇

互动装置艺术因其独特的媒体性、互动性、动力性之优势特点所产生的转换性、渗透性和参与性,打破了传统规则,以全新的有机整合思维与展示方式,将观众直接引入作品的体验之中,使艺术更走近人们的生活,通过直接参与和交流获得心灵触动,让观众沉浸在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的探索中。

科学技术、设计艺术的联姻是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发展的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很多艺术装置能够达到以往达不到的效果,在技术方面,材料的更新使得以往很多装置不能达到的效果都己经显现出来,而且更好地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包括一些最新的纳米、硅晶材料运用到互动装置设计之中,更好地使得艺术与科技有了进一步的结合。近年来在国内的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发展很快,2014年“齐物等观: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了由22个国家和地区,65位艺术家及艺术家组合创作的58件作品,以及2012年“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等,系列探讨在技术时空建构的当代语境下对新型社会文化现象的认知及发展趋势,为国际前沿媒体艺术创作,论述与展示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但是,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理性装置艺术家对这种艺术形态未来的担忧;如受西方当代艺术影响而存在的先天不足和许多方面的滞后性、对高新技术的过分倚重导致的作品内涵的缺失;目前国内对交互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做的研究还比较少,装置艺术中的人机交互技术运用欠缺灵活,而在做人机交互科技成果展示时又缺少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还存在理论建设薄弱以及审美传播淡化、互动装置作品耗资巨大与政府、企业对接融合不足等问题。范迪安表示:“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两个难题,一是新媒体艺术的教育在整个艺术教育的大系统中所占比例太少,人才培养依然显得单薄;二是社会大众对新媒体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包括新媒体艺术的社会传播、市场效益的获得等还没有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有机系统。”人的思想与科学技术之间如何实现相互的转换、科学与艺术之间如何实现双重修养,如何创造出好的作品并得到参与者的认同与专家的认可,笔者认为新媒体艺术作品中存在的缺少艺术表现力以及人文缺失的问题而有必要进行反思。

1.对科技的盲目崇拜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科学与艺术是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两面,科学性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如果缺少了科学性的发展就很难在很长的时间去影响现代社会人类,也很难在这个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领域有所突破,如果没有新意、没有人文体现,这门艺术设计的发展必将会滞后,所以,总的来说艺术与科技不断的结合才能带来跨越式的进步。在媒体时代,特别在媒体软件和硬件不断发展的时代,艺术如何借助媒体科技的力量同时又能体现艺术家的社会关怀,文化关切,能够使媒体艺术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对于社会公众在认知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这种艺术形式冷静的分析,以及对它的未来发展进行全面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对科技的盲目崇拜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随着科技手段的多样化,运用软件、动态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激光、LED、烟雾等科技新成果,能够在展出空间营造出变换的场景、叠化的舞姿、迷幻的影像、充满张力的声音、如梦如幻的“光的现场”……等更新鲜的效果,给人们视觉、听觉 、触觉、嗅觉等感官立体感受。当然,这也导致不少作品几乎成为新技术和媒介的躯壳。如:作品“影子的互动”将人的轮廓扫描后转化成为电子图形,即屏幕上的电子影子,虚拟人影图像可根据电子影子的移动而进行互动了。以及发光交互装置、互动式虚拟水墙等作品,这是虚拟的图像赋予了生命的运动形态。但是,一旦脱离技术的支持或者是技术方面创新发展,作品就失去形式上的新奇刺激,就会变得毫无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高科技对新媒体互动装置所起的作用是双重的,作品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文精神、起到鼓舞人与教育人的作用,避免艺术走向异化,这是当下重要的方面。

互动装置是艺术中一个新兴起的艺术类别,互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通过一种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够完成,新媒体综合材料语言,在视觉的呈现上是能够超过电视媒介与普通的印刷媒介的,因为具有互动性能够给受众最直观与最直接的感受,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互动装置其虚拟现实空间沉浸体验的艺术特点、感官沉浸体验的艺术特点等,感染参与者或以致沉醉,从这一方面上说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够达到的效果。但是,唯技术统治论,技术被神化和滥用,这必然会导致文化的话语权服从技术的威力。数字技术的本身不具备意识形态的意义,可是在先进的数字技术的带动下,最有可能被广泛传播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流行文化。诚如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的那样:“地球村的村民分享的不是有意义的信息资源,而是豪饮可口可乐、吃汉堡包、穿利维斯牛仔裤的图像。”一旦数字化传播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俗,强势将借助媒介将无孔不入的影响着弱势文化群体。法国社会学家雅克・艾鲁尔指出:“对于科学技术的执着追求才能够有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是一个技术中的佼佼者,但是这样有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一味去追求科学技术,这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忽视。”现在人们越来越依赖够炫够酷的高科技,反而离人的内心越来越遥远,我们必须警惕在物化的催眠中走向自我迷失、人格异化的泥淖。

2. 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不能离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其新、奇、特的视觉冲击比其艺术形式更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思,对于高科技时代艺术前景的困惑已成了当今时代潮流中人们面临的问题。易英在《西方艺术新论》序言中十分清晰地写到:“某些艺术形式如装置、行为等由于与传统绘画之间存在巨大差别而变得难以理解,看不懂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不接受这类艺术作品。在现实中,常常见到普通观众甚至一些专家学者对某些当代艺术作品进行指责攻击,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是应该责怪这些观众思想保守、胸襟狭隘、艺术修养差,还是应该责怪那些当代艺术家装神弄鬼、故作高深,对西方艺术不加消化就生搬硬套呢?这当中不仅涉及中国艺术家如何面对西方艺术的问题,还涉及一个更核心的问题,那就是:艺术是什么?不同的艺术观念可以决定一个人对于艺术的形式、内容、功能等方面完全不同的认识与理解。”要想达到文化与艺术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难题。

面对复杂的互动装置现象,更多的艺术学者开始站在文化的立场中重新审视。何桂彦在《什么是雕塑艺术的公共性》文章中强调“审美与思想层面对既有的僵化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话语展开批判”,我们可以引申为这里就涉及到互动装置艺术最核心的层面,即自身所体现出的艺术与思想价值。美国学者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指出:“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丧失生命意义与人文关照的一味官能解放势必带来欲望的泛滥与信仰的消失。诚然,面对新媒介,尤其是跨领域转向的互动装置,我们既对通感时代的加速到来满怀期待,又难免陷入新技术、新观念所带来的人文忧思。例如:德国AOK健康保险公司所做的《吸烟者的肺》,用玻璃制作的透明“肺”里装上了烟头,顶部是一个烟灰缸的造型,同时可以向里面不断投入烟头,不断增长的烟头渐渐填满整个肺,受众的参与共同完成,装置的互动产生了,投烟头的人既是共同的完成者,同时也是受众直接性、感受性、参与性的现场形式,让观式吸烟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投入“透明肺”烟灰缸时,行为与受众者看到了一个吸烟者“真实的”、不断填满的肺,带来强烈的窒息感。又如:互动装置作品《五行》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家熟知的金、木、水、火、土的内容用新媒体、交互艺术与技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它的存在方式、表现形式与传统的造型艺术有本质区别。它运用声、光、电、信息等各种媒介进行艺术造型表现,这种造型的形式不一定是静态的,也不一定能触摸得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赋予了文化意义上深刻的内涵,艺术效果瞬间实现“情感―意识―认知”的转换,让人们沉浸其中,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价值得以体现。

这是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典例,让我们感到人文精神作为艺术之本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是它的核心所在;这不仅要求创作者拥有专业的技术技能,还要求具有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在科技、艺术创意、思想内涵、受众心理诸多方面有机融合;互动装置不再是一种装饰物品或者是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绘本动画 互动多媒体 交互设计 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4.8 文献标识码:A

绘本动画是将绘本和动画结合在一起的新阅读方式,是一种新颖的阅读理念,它是通过绘画、文字、动画、音效多种媒介,在不同程度上融合着说故事。绘本动画需要便携的多媒体设备作为展示和传播的载体。而科技发展带来交互设计的创新让绘本动画与阅读者间互动更加智能、有趣。将绘本画面动态化,结合动听的声效,让角色动起来,让读者不仅仅可以感受纸质读物,还可以在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上观看动画视频,配套开发儿童互动的电子绘本。互动的设计更能让家长与孩子以亲子共读形式培养其阅读习惯,锻炼其沟通和理解能力。这些都需要在网络多媒体设备上实现。

1多媒体交互设计的发展

交互设计,又称为互动设计,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的结合,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字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智能手机、电脑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它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在多媒体领域互动的设计中,不仅要遵循形式美的规律,还要使受众者得到视、听、触等感官享受。多媒体领域的交互设计在很多方面都能达到不同受众的视听需求。

现代化多媒体让交互设计的研究显得更加多元化,在教育、娱乐、游戏等领域尤其突出,各种新颖的、超前的和更加人性化的交互设计理论的逐渐推向市场。很多交互产品通过如网络电视、家用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等,这些新的产品将这些创新思维的交互设计理念发散的范围更加扩大,相互之间的产品也吸收相应的研究理论成果。

2绘本动画在互动多媒体设计领域中的优势

互动式绘本动画依托于多媒体的技术之上,为读者提供学习上、工作上或者是娱乐上的阅读需求,透过文字、图片、动画、音效等这些主要要素进行信息的传播。交互样绘本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不同于传统绘本,又比传统动画更新颖和便于在各种媒介阅读,将成为今后儿童图书阅读发展的主要方向。

首先,交互绘本动画的制作元素更多元化。交互绘本动画整合了声音、视频、动画、游戏等制作元素,这种多元化的形式让绘本阅读的趣味性更强,符合现在儿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其次,交互绘本动画的形式感更强。它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元素与交互性相融合,让儿童在互动中寓教于乐,动手和动脑能力更加增强。具有交互性是交互式绘本最大优势,交互绘本动画不仅拥有精彩的画面、丰富的音频视频效果,还让儿童在阅读中真正与电子绘本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进行交流,并身临其境演绎绘本剧情发展的脉络。

再者,交互绘本动画的传播更加快速。它能在手机、电脑或iPad等职能设备上随时随地的阅读,携带更方便。传统纸质书籍从制作、出版、购买都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但互动绘本动画不同,只需将其发表在网络平台上,用户进行交易后便可下载并观看。因此,交互电子书的传播速度十分快速,从而能产生广泛的传播效应。

3绘本动画在互动多媒体领域的设计实践

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参与策划制作了互动性的绘本动画《拇指姑娘》。选取的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童话故事,运用绘本的创作形式,用互动来联系读者的情感,实现双方良好的互动。可以通过本次的设计实践来进行理论总结,归纳创作方法,在创作中不断地分析和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

3.1设计策划

市场定位于少年儿童和其家长们,通过市场定位来选择题材。从多媒体到网络到实体书店中多方面调查,根据图书畅销榜来看,名列榜首的仍然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些传播久远、经久不衰的世界经典童话故事。

于是策划将这套“安徒生童话系列绘本”,结合图书、动画及多媒体互动设计,尝试将静态绘本动画化,将其制作成互动的APP电子绘本,可在APP Store供读者下载观看。图书作为主导产品,动画为辅助产品,互动电子绘本为增值产品。第一阶段的尝试,是将《拇指姑娘》改编为互动绘本作品。

将绘本产品制作成动画效果,一方面扩大了图书的影响力,也增加了销量,提升了图书价值。此外,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并对动漫相关产品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将动画授权电视台、网站播放,不仅对图书宣传起到很大作用,并且可以产生更大的利益。

3.2经典童话故事绘本动画互动多媒体整体设计方案

首先,经久不衰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受众面广,中外读者都能接受和喜爱。精美绘本绘制,并设计导读部分,针对故事分析儿童的心理,倡导智慧、分享、勇敢、爱等温暖和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

接着,将绘本画面动画化,结合动听的声效,让角色动起来,让读者不仅感受纸质读物,还可以在相关的媒体设备上观看动态效果。还可以进行汉语英语双语点击阅读,通过故事中角色对话来学习英语口语。

最后,配套开发儿童互动的电子绘本。读者在iPhone或者iPad上阅读故事时,可以参与故事中有趣的互动,如点击角色会产生动作使剧情继续下去、滑动物体会产生动力学的运动轨迹,设置一些益智游戏,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阅读兴趣,互动的设计更能让家长与孩子以亲子共读形式培养其阅读习惯,锻炼其沟通和理解能力。

3.3绘本动画制作过程

本人对绘本动画做了初步的研究,并对静态绘本改编为动态绘本进行了分析,结合自身的设计实践将绘本动画形式开发成互动APP产品。

选取安徒生童话中的《拇指姑娘》来作设计实践。首先,将繁琐的故事简洁化,拟定好适合儿童的文字和对话。将整个童话分割成若干个段落画面,以求一个段落是一个小场景。将角色的对话拟人化生活化,尽量浅显易懂,让孩子们有亲切感。这样的文字才能更贴近生活,为后面的背景设计奠定基础。然后,再进行角色设定。根据故事内容来设定角色,以有个性的、可爱的元素为主,希望能创造出具有特征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来。拇指姑娘颜色纯而亮,蛤蟆大婶颜色灰而暗,它们俩所产生的视觉反差很容易产生鲜明的记忆性。绘本的背景通常以较为接近的大色调为基色,再在角色中制定动态分层。此次实践要将老书新做,为自身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注入新的元素,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来吸引读者。最后是互动设计的设定,角色的动态活动,声音和音乐的配合,基本都是以点击方式来产生互动的方式。

3.4绘本动画在互动设计上达到的效果

每一个绘本动画都是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简单的点击操作方便孩子自由控制播放,满足了孩子喜欢不厌其烦的听同一个故事的喜好。孩子们自己就可以使用。另外,孩子们也喜欢高品质的作品,他们不喜欢情节累赘画面粗糙的图书,所以粗制滥造和偷工减料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将《拇指姑娘》做成了互动性的绘本动画。整个故事画面的整体色调极具童话色彩,拇指姑娘娇憨可爱,蛤蟆大婶谐趣横生,背景物品质朴有味道。互动设计都是以点击为主,用手触碰拇指姑娘她可以在水中划船,发出笑声,花瓣在水中漂浮,花朵点击可以摇摆,摇篮可拖动着晃来晃去。触碰青蛙大婶,它说话时嘴巴会动,点击时会背着摇篮跳来跳去。点击可以打开和取消背景音乐,也可以重复讲故事和关闭讲故事。出版社相关专业人士认为此款作品选题好,画面朴素自然带有意境,风格独特独树一帜,角色设定不雷同于其他同类作品,是值得继续研发的好作品。

3.5受众体验感受

邀请小朋友和家长体验这个绘本动画,在他们的玩耍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喜欢很快能看到结果的操作,如果一个操作没有很明显的变化,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比如,点击嘴巴后青蛙大婶会说话,但孩子们如果点在其他部位就没有声音和其他动作显示出来,这时孩子就会比较烦躁乱点一气,甚至会以翻页来结束这页绘本互动,所以由此可见,这对绘本的互动技术要求也更高更全面。另外,孩子对拟人的声音和背景音乐十分有好感,比如孩子听到拇指姑娘的笑声也会跟着一起笑起来,从这里可体现出绘本动画胜于纸质图书的优势。孩子家长认为交互式绘本动画比纸质图书容易收藏和携带。而且有声音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故事的过程中童话角色活灵活现的仿佛就在旁边,可以陪孩子一起互动也可以孩子们自己玩耍,是孩子们和家长的小伙伴。

4研究的可延续性

交互绘本动画有着持续性的发展,日益更新的多媒体产品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绘本动画的娱乐性、教育性会吸引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们,寓教于乐的方式更为人所接受。现代人的审美提高,根据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可以将一些经典的传统绘本发展成动画绘本,在保留原汁原味的画作同时加入新的元素,形成不同的风格作品。APP Store是由苹果所开创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软件下载店,,自2008年7月10日开张以来,苹果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应用下载量已经突破500亿次,而其中电子书籍属于APP Store应用程序的一个分类,占据APP Store销售份额的一个重要比例。这种下载付费形式面向国内外非常广阔的渠道,将使产品利益最大化。

5结语

第一次尝试这款作品的互动技术,作品中的交互运用相对较简单。此款绘本动画因为故事易懂和广泛的传播性质,后期计划做成中英文双语对照版本,让中国孩子学英文,让外国孩子学中文。绘本动画艺术在互动多媒体领域的探索与研究任有较大的空间。为进一步深化,自身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对软硬件方面的理解和运用。从宏观环境来说,也有待于多媒体领域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有待于在制作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微观和宏观协调发展,方能完善绘本动画在互动多媒体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洁音.新概念图书一E-book[J].图书馆杂志,2000(10).

[2] Alan Cooper.交互设计之路――让高科技产品回归人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互动媒体艺术范文第5篇

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信息更加碎片化,实时化,个人化。社会化媒体与电商的奇妙结合,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让营销更实效更精准。对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数字营销电子商务探究基础上,大胆提出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对未来的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营销;移动互联;自媒体;数字营销

1 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1.1 社会化媒体营销基本含义

社会化媒体营销(Social Media),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方式,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的交互和提炼实现信息的分享和广泛而深远的传播。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商业平台,利用时下最流行的互动沟通工具,使生意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之上,企业直接跟客户互动交流,将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营销工具一般包括论坛、微博、微信、SNS社区、twitter、博客、facebook和youtube等,通过自媒体平台或者组织媒体平台进行和传播。

1.2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

1.2.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社会化媒体营销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753.1亿,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数据显示,美国有80%的企业参与社会化营销,facebook正准备把5亿用户转变为在线购物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应该把关系当作一笔重要的生意来做,越来越重视通过社会化媒体与潜在消费者互动,搭建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社会化营销。

1.2.2社会化媒体营销主要特征

(1)移动性与及时性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媒体的综合性平台,企业社交、社会化电子商务等新兴社会化媒体平台不断崛起,而附身于手机媒体上的移动社交工具便有了移动性的特点。社交媒体的及时提醒服务,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及时接收,具有及时性特点。

(2)服务性与个性化

社会化媒体带给用户是全方位的服务体验,用户可以转发、评论、随意@,并且以社交关系为基础,消息开放,社会化营销是一种对话式的营销,它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就是:互动。所以要结合具体用户的行为特点,有个性化针对性开展。

(3)自媒体化与整合性

自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链接全球知识,从而提供一种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和分享自身经历和新闻的途径,即个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向他人传播。社会化媒体可以广泛分享用户体验,做到以个人为起点的传播。社会化媒体整合了各种社交工具的应用,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移动互联数字营销

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是数字营销趋势,在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移动互联也相应推动商业价值变现以及许多新生事物的发展等。

2.1 推动数字化“超媒体”出现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三个层次,最底层以产品为中心,其次以平台为中心,而最高层则是以社区为中心。每隔一百年,媒体就会发生一次变革,上一百年被定义为大众媒体的百年,而在下一百年里,信息将不仅是被推销给人们,而且是在人们所处的无数个链接中被分享,所以基于关系的“信任推荐”将是未来网络营销的圣杯。社会化媒体、社区网络建立的是关系搜索引擎,而移动互联则推动数字化“超媒体”的出现。它不仅解构了传统媒体,还重构了当代的媒体环境。

2.2 催生O2O商业模式

O2O就是生活消费领域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即Offline to Online的离线商务模式(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AlexRampell在2010年首次提出O2O概念时指出: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O2O商务规模至少是目前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规模的10倍以上。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规模达到5.4万亿元,增长38.5%。未来的十年,无论是线下的零售企业,还是线上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虚实互动的O2O新商业模式”引领下,将出现新商业时代的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革命。

2.3 变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

在终端、应用、平台、管道等要素的轮番驱动下,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根据Gartner的报告,到2015年,企业的网络销售有一半是通过社会化网络和移动产生,预计到2015年,人们通过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花费将达300亿美金。企业应该明白,移动互联和社会化媒体提供了一个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的渠道,可以让他们直接接触到潜在或现有客户,直接跟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聆听他们的声音,把本来的弱关系转为强关系。在社会化媒体主流化的时代,需要把传播力转化为营销力,将虚拟的ID过滤为真实的个体,以实现社交关系链商业价值变现。

3 未来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过去的十年是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十年,而未来则将属于移动互联网,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00个亿。网民从个人电脑到移动端的迁移带动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

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人与媒体、信息的创造传播模式,社会化的变革正在改变着营销环境。自媒体时代正在降临,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平台,通过人际传播的社会化营销逐渐瓦解旧有的营销格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足以改变每一个人和世界各行各业的行为方式。数字营销已经成为整个营销传播领域的主要趋势,未来营销和传播显现出数字化趋势。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让数字营销拥抱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搭载社会化媒体的新兴营销模式,打造全新数字营销平台,无疑将在数字营销的市场中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报告(2012-2013).2013.02.05

[2]社会化媒体营销,网络营销,企博网.2012.10.26.

[3]李高广.吕廷杰: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国广播网2013.10.20.

[5]胡世良、钮钢、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