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企业成本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范文第1篇

在最近几年里,大量施工企业因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而成立。虽然施工企业呈现出的是积极的发展形态,但是大量的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仍使用传统的审计方式,这种审计方式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主要审计方式为财务检查。施工企业的发展传统的审查方式不仅达不到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目的,而且不能发挥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所以改革审计方式是现下控制工程质量成本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施工企业;审计;质量;成本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89-01

无论是什么企业都有与其产品结构、工程、人员素质和设备条件等和企业生产能力统一的质量成本。就施工企业而言,工期、质量和成本三个目标是其承建任何建筑工程所想达到的。工期、质量和成本这三者之间,两两存在矛盾的关系,两者即对立又统一,寻求最好的方法解决矛盾,达到将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到最佳。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需要展开质量成本管理的相关管理措施,分析、核算、报告和控制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

1 质量成本管理

对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成木管理是想要保证工程和产品的总成本能够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效最大化。在对施工企业展开质量成本管理的项目中,首要的是相关人员必须明确知道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对于建设工程,其质量目标一般指的是以下两个方面:(1)建设工程质量必须满足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即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当前施行的有关法规、法律、技术标准以及规范等。(2)工程质量须要符合合同加以规定的质量要求,建设工程的修建指标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顾客的要求兴建,根据顾客的需要来建设工程的功能和使用价值,所以工程的建设并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在建设工程项目之前应充分掌握该项工程所要求的质量目标。对于制定质量成木管理目标,应该确保工程项目实现基木质量目标,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合格、安全可靠。

2 审计控制施工成本

2.1 动态控制全过程的审计

施工企业承接的都是工程项目,这种产品区别于普通产品的是其既不能拿到市场上出售,而且其生产都是露天的不能在工厂里生产。而且这种项目的建设需要根据建设单位和地点的改变,而转换不同的施工现场,有可能在本地,也有可能在外省,而且施工环境和条件都因地而异的。工程项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个个单位工程项目的实现。这就使得施工企业承接的施工项目存在以下特点。

(1)工程施工点多,施工线长,工号存在很强的自主性,这就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难度。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一般施工企业不同大小的的施工现场少则数十个多则百个工号,一个工号最少也得十几人,多的能达上千人,使得同一工程的各个小项目之间,形成相互交错的现象。这也使得施工工程的成本难以控制和预算,并且施工现场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工程成本一直高出预计成本。

(2)不同的工程项目各有特点,不能够通过单一的判断标准来对所有的工程项目做预算成本。列如土建和机加制作的施工成本就有所不同,即使同属于土建项目或者是机械安装工程,但是不同的地质构成和机械制作安装要求使得其成本差异也是很大的,工程项目不能够制定统一的成本评价标准,这对成本的控制也是很大的难题。

(3)由于工程施工场所的特别,导致在工程中会出现不可控制的浪费或者消耗,导致工程在施工结束后核算经费时会出现各项费用支出与预算计划出入比较大。施工现场经常变化,施工现场离市区的远近不一定,施工现场的地下地质情况和埋设物等环境因素有所不同,即使在工程设计阶段时已经考虑到这种差异性,但是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设计之初的估计和工程结束后的实践出入还是非常大,最明显的是老厂改造工程,此工程的差异和施工难度更大,甚至会使得设计变更最后只有改变工程成本,导致一次包死的责任成本管理对这种工程是不实用的。

通过对上述特点的了解,我们知道工程成本审计过程必须是动态的。传统的工程竣工后的审计早已不能达到工程成本控制的目的,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导致即使发现工程中存在问题,但是补救时间已经过去,发现问题但是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已经毫无意义。工程成本审计需要改革,改革后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将工程的成本控制落实到工程预算开始,到工程验收全过程的监督审计,甚至是工程的一个小的单。工程的每种审计都要实际考证核定,相关的审计人员应该经常深入工地以保证能够熟悉掌握工程情况,达到确保审计的准确、真实的目的。

2.2 工程企业内部审计的规范化

(1)现今的关于施工企业的审计法律法规还存在不足,所以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必要的。其内容应该针对审计的内容、责任划分、范围与权限等做出详细而且明确规定,让对工程成本控制进行审计时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将工程成本审计做到规范,做到完美。

(2)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相当于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再管理,可以尽可能的对企业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减少日常财务管理的错误。所以,将企业审计做成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工程审计制度化和程序化。

3 常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

当前,根据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实践总结的常规内部审计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责任审计分工程对项目经理进行经济,事前审计即评价工程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在审计的过程中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度对签订合同、预算、施工等阶段进行核实并且进行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即在竣工验收结算时审计。审计工程合同阶段,进行工程合同审计步骤包括为保证工程的合理性对一定金额以上的重要合同,审查其完整性、合法性和工程的效益性,并行实施工程节约和减少损失,针对于限额以下的一般合同,只在必要时进行验证抽

查,平时只需要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应当审核的要点,再自行审查。

3.1 工程合同阶段审计

工程合同阶段审计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工程施工相关法律对工程合同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审计,首先需要审查的是合同订立的主体合格是否,然后是合同订立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还有合同的内容包括必要的条款的,合同的内容是否和顾客需要一致,最后考察工程合同是否具备程序要件等,以此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合同履行情和合同变更与解除的检查与核实,并且对审查合同签订后双方履约合约的情况是否存在变更或者解除合约的情况进行跟踪。

3.2 工程预算阶段审计

工程预算阶段审计是指在工程预算阶段,审计工程在预算阶段所需要完备的相关资料包括大概预算计划书、工程计划任务书以及领导批准立项的需求和有关补充材料。这一阶段的审点在于工程的预算是否合理,工期进度以及工程周期的可行性和主要材料选择的优势。在公司的工程合同中一般均要求在在合同上标明公司工程的收入。总结合同的相关内容,得出相关人员在此阶段的审计中心是降低成本并且在此前提下达到工程得质量要求,在次阶段的审计结束以后,相关人员应根据审计结果对相关文件进行改进。

3.3 工程施工阶段审计

在工程施工审计阶段的审计重点在审核工程预算执行情况,考察工程建筑实物的工程量与设计图纸相符程度,如果差异度太大工程的质量就存在问题,审查施工情况与施工合同的符合情况和基础工程建设程序的合法情况。最后是审核工程施工所用的主要材料以及大型的建筑机械的选购价款等。工程施工过程中按时编报工程审计统计报表并且定期向先关决策、监督人员汇报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4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指在竣工结算时,相关的审计人员应该被要求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和图纸的会审,最后在接到竣工结算书后,对工程结算资料进行审计。对于审结算的呈递必须保证的资料有:相关人员签署的竣工验收报告和现场技术经济签证等。针对资料齐全的竣工验收工程,对其安装工程和道路工程等的结算书应该进行分别审核,执行专业化的审计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对竣工工程进行核算成木和各项工程的质量等级等。工程竣工结算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进行工程总体评价。参照工程合同约定、分析各工期的工程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工程进行合理评价,对竣工工程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的解决办法,提出符合实际的及改进方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在以后的工程中出现类似问题。

4 结语

综上,通过对施工企业的审计部门进行了一些可行性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一个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内审,把这些措施应用到企业内部,再加以适当的完善,这样就会使一个企业更好地发展,为企业的明天提供了一个更可靠地后盾。

参考文献

[1]邢洪锋,倪翠苹.浅析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0,(18):56-63.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缺陷已越来越明显,难以满足建筑施工企业成本决策和管理决策的需要,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的生存站稳脚跟,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找到降低成本的新方法。本文将对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介绍,为解决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新思路。

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成本管理概念 精细化成本管理要求以“细”为起点,选择性地运用现代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从全局、系统的角度来降低企业成本。本文认为: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以精确化、细微化、定量化的成本细分为理念,以战略成本、作业成本、目标成本等先进成本管理方法为支撑,以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为内容,从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持续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目标的一项全面成本管理活动。

(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强调全过程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根植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成本实施动态控制,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的前馈控制、事中检查控制的成本差异分析到事后控制的成本考核、激励,使成本控制伴随着成本运动的全过程,这样就使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都存在紧密联系。

第二,强调成本效益观念。精细化成本管理要求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通过不断拓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优化成本结构,挖掘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价值,追求经营活动的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第三,强调全员参与管理。全员参与管理将成本控制的行为赋予给企业全体员工,让组织中的每位员工参与到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施工企业忽视全过程成本管理。大多数施工企业认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就是施工项目的工程成本,忽视了工程项目在勘察设计、投标报价及经营管理等其他环节上发生的成本。如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往往为了承揽工程项目,盲目进行投标;施工企业在物料采购阶段,各自进行采购造成多头供应、重复采购造成资金的浪费,给降低工程成本带来了困难。

第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在成本管理方法上,大多数施工企业只注重事后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预测决策、严格的事中成本控制和正确的事后成本考核;同时施工企业注重工程项目建设,忽略设置成本管理部门及其作用,缺少成本管理的人才和完善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手段上,大多数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仍处于传统管理阶段,电算化程度比较低,致使经营中大量信息不能及时收集处理,造成成本管理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因而就难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从而降低成本。

第三,施工企业缺少成本控制依据。大多数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忽视了每项工程的地理环境及现场施工条件等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只采取纸面上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只是理论性的,没有同实际施工工序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运用执行,无法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并分析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

(二)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为满足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精细化成本管理思想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成本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从施工企业成本运动规律来看,作业耗用施工企业的资源,工程项目耗用施工企业的作业,工程项目施工导致了作业的发生,而作业的发生形成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这些规律反映了施工企业成本产生的源头,要进行成本管理关键是抓住成本产生的源头。因此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要分析重要成本职责和任务,并渗透到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第二,精细化成本管理是实现成本信息精确化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施工企业急需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达到施工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及规划需要企业应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进行统筹、规划经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施工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改变,同时随着施工技术工艺自动化程度提高,间接费用在施工企业成本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成本法以产品产量分配间接费用的核算不能适应管理发展的要求;并且随着国内经济市场的日益同质化,施工企业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小,这些促使管理者对提供成本信息的及时性和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精细化成本管理是行业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施工企业走出了地域边界,进行跨地区经营竞争,这就使施工行业竞争的逐渐加剧,使施工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在当前情况下,施工企业要改变当前的不利局面,排除一切不利因素,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不断改进和优化施工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因而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管理者需要适时掌握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根据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改善,进行合理资源配置,提高预算指标管理的精确性、成本规划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地反馈计划执行结果等要求。

四、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路

(一)全员管理 施工企业要实施全员管理就要使全员参与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成本决策到工程项目的执行、核算、考核等,同时它还引导参与者主动参与成本管理,改变了传统中的被动参与的状态,这样就强化了成本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渠道,改善员工对降低成本的压力,使降低成本的意识在员工中树立,尤其是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关键作业、关键环节的员工加强低成本意识的培养,使其掌握本企业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操作步骤、技术标准等,保证其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建立清晰的责权利体系和可行的奖惩机制,对这一过程进行控制, 将任务指标分解到每位员工身上,将工作任务细化并量化,同时与其切身的利益相结合,这样就能充分的调动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降低成本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逐渐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这样个人的经济意识就会转化为成本核算意识,进而转化为成本核算行为,从而促进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展开。

(二)细分成本总目标,建立责任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在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时要注意构建客观、合理的目标成本体系,企业内各部门应根据财务核算的历史成本资料和现实的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全面、细致的分析各项成本动因并通过动因与成本发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外部客观的、不可测因素会影响项目成本,制定出具体化、数据化的成本目标;同时要构建清晰的责任成本控制体系,责任成本是将成本责任的范围分配给具体的责任单位(部门或个人),并以此来归集的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是由成本责任主体组成的成本控制链,即确定成本责任中心——区分责任中心的成本性质即对可能发生在各个责任中心的成本进行确认区分——确定责任中心成本控制标准——确定成本管理期间各个责任中心成本控制总量,实施责任成本预算——责任中心成本信息的归集即对各责任中心耗费的资源、产出产品、转移收入等进行核算——考核责任成本的执行效果并编制成本管理报告,依据成本控制目标对责任成本管理对象进行成本改善,并对改善的业绩进行确认和计量,同时依据成本标准和预算要求,与实际成本对比后进行责任成本考核并编制责任成本管理报告。

(三)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实施流程 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指施工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对施工企业经营过程中工作层层分解,具体到可操作层面,达到细微化,对成本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实现成本的精确化、定量化,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成本管理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项目投标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根据成本管理工作的步骤、顺序和成本发生时间,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实施流程分为事前成本管理、事中成本管理和事后成本管理三阶段,其中事前精细化成本管理包括精细化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事中精细化成本管理包括精细化成本控制和精细化成本核算,事后精细化成本管理包括精细化成本分析和精细化成本考核,这些过程是不断循环渐进进行的。

五、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既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筑施工企业想彻底改变粗放式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但精细化成本管理在市场上没有可以套用的通用模式,对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筑施工企业不能盲目效仿,要充分理解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想,再参考本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实际状况进行运用,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范文第3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获得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上游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困境,从而将成本转嫁给施工企业,使施工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承接工程项目,各施工企业竞相压价,利润空间越来越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中标工程项目,就要从成本管理上下功夫,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以低成本优势获得工程项目。

(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就必须顺应市场发展要求,转变传统粗放型的成本管理模式,深挖内部潜力,通过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降低项目成本,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强化企业经营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实现经营目标,就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组织、实施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这样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因此,有效的成本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的成本管理制度,但往往只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加以重视,成本管理也大都以传统粗放型为主,也没有制定与成本管理相关的责、权、利相结合管理制度和科学公正的奖惩机制,使得企业员工认为盈利和亏损与自己无关,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二)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施工过程管理过于粗糙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中标工程项目而不惜压低价格,对项目的实际建造成本没有合理进行预测,或者是在中标后才组织人员对项目建造成本进行预测,造成项目的建造成本可能大于中标价,在施工过程中为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许多人认为成本管理是项目负责人或者个别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施工人员只管好进度和质量、技术人员只负责施工方案和操作流程、采购人员只对采购价格和材料出入库负责,对成本管理概不关心。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施工人员对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项目成本没有实现全过程监控,如材料浪费、人员和机械不能合理调配、返工现象频出,加大了工程成本。

(三)成本分析缺失或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成本分析对于检查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检查成本管理的合理、合法性并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有着重要意义,成本分析一般按月或季度来进行;但部分施工企业对成本分析不够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成本分析或者是在工程项目结束后才对成本进行分析,也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总结,无法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也就无法起到成本管理的作用;在做成本分析时很多员工认为成本分析是商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因而在参与成本分析时往往是被动参与的状态,缺乏主动性,使成本分析往往流于形式。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应该从全局出发,贯穿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因而,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时要从投标报价、施工前的成本预算、目标成本的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程竣工结算后的成本分析等方面加以考虑;同时成本管理也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成本管理制度应全面覆盖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与其相关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机制。

(二)做好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1.施工前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在项目施工前,项目经理要组织施工、技术、商务、材料、财务等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第一,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流程,排出施工进度计划,根据进度计划对自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包括人工、材料、机械的合理调配,对自有资源不足时要及时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讲信誉、有经验的分包队伍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第二,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施工图做好项目成本预测工作,根据预测成本制定好项目的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个施工阶段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

2.施工过程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施工企业的成本具体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对每项费用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管理和控制。第一,人工费的管理。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用工计划和施工定额计算出人工工日,以此为依据按市场单价计算出预算人工成本,施工过程中各施工环节实际发生的人工成本不得超出其预算成本。第二,材料费的管理。前期项目经理和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计算出材料的实际用量,成立询价小组,对各种材料的价格进行调查;采购时采取公开招标,选择优质低价的原材料;同时,加强材料的收发存管理,杜绝材料的浪费。第三,机械费的管理。根据施工图排出机械台班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数量,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场时间,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机械设备的闲置和等待时间。第四,间接费用的管理。对于管理施工现场而发生的间接费用,要制定合理的预算和费用标准,根据预算和费用标准对其实际费用进行控制。

(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分析

第一,从思想上要对每一位员工灌输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使大家从被动管理升华到主动管理和监控成本。第二,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合理测算项目成本,对项目成本进行全程控制时,确保工程实际成本不得超过预算成本。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变更要及时修改施工方案,重新测算工程成本,调整工程成本预算,按调整后的预算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考核。第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杜绝返工和浪费现象。第四,按月或季度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对实际成本超过预算成本时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制定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奖罚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成本考核制度时,要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对项目成本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管理层级逐级分解下达任务,明确各层级的考核范围、考核指标和奖惩情况,并与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签订承包协议书,提高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考核过程中应将各项指标细化,在年末或项目结束后由被考核人员上报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各相关部门对其指标进行审核评分,考核结束后及时进行奖罚,以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五)加强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培训

成本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建筑施工企业除给全体员工灌输成本意识外,还需要对企业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第一,对现场施工工人设立相应的技术等级,采取岗前技术培训,达到企业要求的技术等级才能持证上岗,提高现场工人的劳动效率。第二,对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进行成本管理业务方面的培训,而且还应对其进行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以及施工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成本管控能力。第三,加强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员工了解哪些工作属于合同内,哪些工作属于合同外,合同外的工作内容需要向业主办理签证或索赔,从而减少不合理的支出或者通过签证或索赔增加企业收入。

四、结语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为国民经济提供生产能力和长期耐用性消费资料的物质生产部门,能够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是一个成长率很高的产业。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度不断加快,建筑业市场份额快速增加。同时,建筑业又是一个效率增长缓慢,技术含量不高,粗犷性增长,效益水平低下的行业。90 年代至今呈下降趋势,出现全行业困难状况。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实践效果不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没有进行成本的预测和计划,在管理上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得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因此,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重视并改变现有的成本管理模式,步骤及环节。

(二)研究的意义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体系以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招标投标制度的建立、建设监理制度的建立、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为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局面仍然是“僧多粥少”,有价值、高效益的品牌施工企业为数不多。所以,无论从施工企业面临的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还是市场环境来看,形势都是异常严峻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核算,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其次,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施工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通过项目成本核算,企业获得的是极具价值、长期受益的进行项目管理的信息。成本核算是战略成本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所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核算成本。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加强成本核算工作,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相关概念

根据现行成本管理之规定,本文所谈到的项目成本核算是指:根据建设施工项目管理和企业实际经营决策的需要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通常称之为项目成本。

工程项目成本划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直接费和间接费用。进行项目成本核算时,就是按这种分类方法归集生产费用的。

1.人工费:是指直接从事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包括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劳动保护费、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计提的职工福利费等(包括为生产工人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等)。

2.材料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配件、半成品的费用,包括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和材料采购及保管费。

3.机械使用费:是指工程施工机械作业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及机械安装拆卸费和场外运费。

4.其他直接费:是指为完成工程施工发生的不构成工程实体的辅助费用,包括有关的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用、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摊销费用、夜间施工增加费、缩短工期增加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水电费等。

5.间接费用:是企业下属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进行项目成本核算的前提条件是合理地划分工程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的原则一般应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管理上的要求、工程合同的内容和生产费用的发生情况来确定。划分成本对象要合理,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大基本原则:

1.对工期长、规模大的工程,则可以考虑将工程划分为若干个部分,以每一个部分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对同一工程项目,若由同一施工单位施工,具有同一结构类型、同一施工地点、单位工程量较小、开工竣工时间相近的若干单位工程,可将其并作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核算。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和成本核算成本。

3.大型主体工程应该尽可能的以每一个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而对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这样可以保证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单位工程进行核算。

(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与原则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是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和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确定成本核算指标是项目部进行成本核算的首要目标。进行成本控制时设置的成本核算指标要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成本计划与成本核算结果对照进行比较,使其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工程项目成本的分布细节,可以避免过多的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2.进行项目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很多成本核算科目,我们没有必要且无法对每一个科目都进行核算。在涉及成本的诸多因素中,包括该工程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的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等。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发展,由业主提供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多,其价格对项目部来说是无法控制的成本,应将其从成本核算对象中删除,将主要的核算对象转化为其它的影响成本的因素。

3.进行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设置成本核算指标的另一方法,对主要的影响成本核算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判断出影响成本核算的某一具体因素对整个工程项目成本影响的程度。对进行过敏感性分析的影响成本核算的因素要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对影响项目成本程度较小的因素进行一般化管理,对影响项目成本较大的因素应进行重点管理,突出重点,简化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

三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中常见的错误及不良现状

(一)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中常见的错误

1.擅自扩大成本开支范围

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混淆,把企业的期间费用列至成本支出中,影响了项目成本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把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赞助支出,把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等资本性支出列入工程项目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构成。

2.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成本报告期的收入和支出

计算收入时,以实际收款额计算收入而不是按照已确认的已完工程工作量计算收入;以实际支付的费用计列支出而不是按照实际受益时间进行待摊和预提。这样,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就失去了意义。在报告期末,对已领出但尚未实际耗用的材料开列清单,办理假退库手续,混淆了成本核算的会计分期,从而报告期的成本变化情况难以正确分析。

3.材料的领出耗用没有科学的计价

实际成本计价法下材料的领出和耗用没有科学的计价;计划成本计价法下材料的领出耗用也没有运用科学的成本差异进行分配,随意的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这样,人为地调整了项目成本,成本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

4.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未正确计算

计算成本时,没有正确计算未完工程的实际成本,对未完分部分项工程没有进行实际盘点和科学的估算。从而造成项目成本虚盈的假象,无法进行成本控制工作。

总之,项目成本核算中常见的错误有很多。无论是出现哪一种,都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真实性,无法完成项目成本核算的任务,达不到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目的。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不良现状

1.基础核算工作不健全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主要是看各项数据是否准确、全面;同时还应具备预算成本表。经管部门要根据这些统计资料才能按施工项目进行分类核算、归集成本。但有些企业的统计工作做得不细致,成本核算缺乏相应的原始依据,统计报表上的数字也只是简单的一些文字说明或单一的产值统计,每一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所消耗的生产要素反映的内容较少,甚至部分项目连统计报表都没有,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工程结算、成本支出与施工进度不同步

建筑业实行的是招投标制,存在三方,即:施工双方,业主、工程监理,月底施工方将该月完工的工程量给业主和工程监理上报,审批下来的时间为20天左右。而企业的经管部门将报表上报给上级的期限是当月月底,这中间就有了时间上的不同步。同时经管部门按预计产值编制的报表跟施工现场的进度不同步。合同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不准确导致合同中的 “预计合同总收入”、“预计合同总成本”、“完工比例”等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最终导致项目成本的核算不准确,无法正确反映某一期间项目的真实盈利情况。

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大多数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刚走向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只熟悉经管业务知识,但对施工生产知识了解很少,对施工现场情况了解不多,从而导致经管人员对成本的开支范围模糊,对当期成本与下期的成本界限划分不清晰;材料汇总分配时,不清楚相关物资材料消耗对应在哪个工程项目上;对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也不了解,因此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成本核算与预算的口径不一致,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成本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

四 完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基础工作,保证成本核算所需资料的质量

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数据真实可靠,有必要做好各项与成本核算密切相关的基础工作,使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数据正确、及时地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原始记录工作。

施工企业的施工定额,主要有劳动定额、材料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机械设备利用定额和工具消耗定额等。做好施工的定额工作,能有效的避免浪费。

原始记录是记录公司经济业务完成情况的实际书面证明,是明确经济责任的证据。为了克服收支不清、成本核算无据可查等情况,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各项原始记录,制定原始记录的填制、审核和交接等制度,确保每项原始记录都有人负责,为企业管理和成本核算提供可靠、详细的依据。

(二)提高人员素质,重视成本核算管理班子建设

在项目的施工期间,为了确保责任成本各项指标的落实,必须建立健全的核算班子。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其明确成本费用的具体开支范围。对其岗位的设置应责任明确,要体现出岗位之间相互监督与制约的原则。为了节约人力成本,那些工程较小的项目,可以让员工兼职。但是无论是简直还是专职,每一个环节必须按照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三)推进责任成本管理,细化管理

首先,将责任成本分解成经济指标。这些经济指标包括产值、产量、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指标、费用、劳动消耗、外购材料优良率等,然后将各部门的责任转化成经济指标,从而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加以控制。

其次,正确评价绩效。根据每个责任中心编制的成本核算报告,结合事先分配的任务量和验收情况,对各部门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对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及时找出问题。

再次,合理保证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包括各部门人员的工资、从控制支出中节约的成本、提前竣工奖、工程安全奖、工程质量奖等,保证公司员工的收入也是管理的目标。

五 总结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施工企业发展面临较好市场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惟有认真研究市场,研究项目成本核算,不断提升自身的项目盈利水平,才能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我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核算,依然任重道远。限于条件所限,本文参考的资料不足,加上笔者的学识和精力有限,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文中涉及的内容及得出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曾建杰.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若干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1).

[2]卜振华,吴之听.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

[3]丛培经.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J]. 施工技术, 2002,(11): 48-49.

[4]贾开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建筑业, 2005, (8):22-23.

[5]张国和.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研究[J].安徽建筑 2005,(2):123—124.

施工企业成本分析范文第5篇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的管理。成本管理是由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内容组成。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各个环节在整个成本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国有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具有如下特点:项目参与者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是与他对项目承担的责任形式相联系的;成本管理的综合性;成本管理的周期不可太长,通常按月进行核算、对比、分析。国有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同方面、技术方面、质量和安全方面、机械管理方面、材料方面、行政管理方面和财务方面。

二、国有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

在市场经济中,项目的成本管理不仅存在于项目控制中,而且在整个项目管理以至于整个施工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当施工企业通过投标竞争取得施工项目,签订合同并确定了合同价格之后,它的项目经济目标就只能完全通过成本管理来实现了。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若忽视成本管理或管理技术太差将使成本处于失控状态,而许多项目管理中却只能在项目结束才知道实际开支和盈亏,这时的损失往往已经无法弥补了。

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成本管理,即在组织方案设计、实施设计、发包、施工过程中及售后维修服务等各个环节里采取一系列措施,把成本降到最低程度,努力成为本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这样企业才可以凭借其成本低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因而就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可以说管理好了成本也就使企业得到了活力,增加了利润,而且通过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来增加利润是一条投资最小见效最快的有效途径。

项目的成本管理应该是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使用功能的实际利益。企业通过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可以提高员工的节省意识,有效地控制浪费、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达到企业经营目的。从根本上说,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能力之间的较量,企业只有真正能为顾客创造价值才能拥有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才能够获取战略竞争的能力。

三、国有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目前,国有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大体上有三种:作业成本法、挣值法和价值工程法。

第一,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包括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如下。

作业成本计算为了能够准确地掌握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首先需要正确地理解作业成本计算设计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包括:资源、作业与作业中心、作业价值链、成本动因和成本库等概念。

作业成本计算简单地说,就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因此,作业成本计算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对于间接制造费用,首先是按照资源动因归集到各项作业或作业成本池,然后,再按照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或作业成本池的成本分配到产品。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可以将作业成本计算的过程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直接成本费用的归集;作业的鉴定;成本库费用的归集;成本动因的确定;成本动因费率计算、成本库费用的分配和产品成本的计算等过程。

作业管理。作业成本计算侧重于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信息的提供,而作业管理则强调作业的效率、质量和时间的改善以及系统整体业绩的最大化。作业管理包括动因分析,是寻求作业成本产生的根本原因;作业分析,是确认和评估价值的内容;作业业绩考核。

第二,挣值法。挣值法是一种分析目标实施与目标期望之间差异的方法,是一种项目绩效衡量技术,它综合了范围、时间和成本数据。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预算和费用来衡量工程的进度和资源的利用情况。挣值法包括三个基本参数: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通常BCWS值由给定时间内工时数与支付的投入人员的单价计算得到,时间以天或周为单位;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CWP),是指在给定时间内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BCWP也称为挣值,用于测量完成多少工作;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成本(ACWP),是指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实际支出成本。四个评价指标:费用偏差(CV),用BCWP和ACWP比较得到,用于对成本的控制;用SV可以判断项目超进度、落后于进度还是按原计划进行;费用执行指标(CPI)、进度执行指标(SPI)等,以及项目S评价曲线,绩效报告分析,挣值法参数分析及对应措施表等工具。

第三,价值工程法。价值工程法又称为价值分析,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管理科学。它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因此,应用价值工程,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即在研究提高功能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减少功能,把提高功能与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的方案之中。

四、国有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效益

利润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命脉,虽然说企业利润是来自企业整体努力的成果,由高层管理的方针、决策、制定到最基层的现场操作都与企业利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影响利润最直接的仍是成本问题。唯有掌握成本管理作业才能发挥企业最大的潜能,获取最高的利润。成功地执行成本控制系统可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这正是成本管理系统存在的价值。

第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实施成本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工程项目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确保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同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增加企业盈利扩大社会积累的最主要途径,在工程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盈利越高。实施成本管理也是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动力,项目经理必须承包质量、工期、成本三大目标。而成本目标是经济承包目标的综合体现,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也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关键措施。企业要进入市场必须以质量赢得信誉,以价格合理与对手竞争。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无疑会在与对手竞争中以低价取胜,取得优势,所以成本管理又是一项重要的经营问题,为此实施成本管理后的好处是明显可见的。

第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推行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围绕工程项目的成本通过预测、控制、分析等手段揭示了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改善了生产经营管理在实际施工周期中,加强了预算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只管干,不管算,不看成本效益的做法,实行了干前两算对比、干中逐月核算、干完盘点结算的边干边算的成本管理办法发挥了预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