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生自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驱动任务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驱动任务教学法的意义出发,分析与探讨了驱动任务教学法应用存在问题,并为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驱动任务;中职;计算机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阶段,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一方面给社会与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另外一方面给现代就业市场带来严峻的压力。许多用人单位更加青睐中职学生,与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具有更加强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能力方面更胜一筹。中职教育的发展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中职教学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纵观现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很多教师采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为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就要加大力度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驱动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将学生安排成若干个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名义去完成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学生的任务,任务结束之后,小组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并进行简要点评。驱动任务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重点探讨了驱动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并为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本课题进一步丰富了驱动任务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并为中职教学提出实践性的参考价值。
二、驱动任务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就要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经常采用填鸭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充满活力的中职学生来说,十分枯燥无味。通过驱动任务教学法,教师布置相关任务,学生以小组方式去完成任务,课堂上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讨论,与呆板的课堂相比,充满挑战与快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今就业压力非常巨大,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历上具有一定的劣势。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要通过日常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以及通用能力的提升。通过驱动任务教学法,给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名义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自我总结能力。通过驱动任务教学法,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驱动任务教学法有助于降低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压力
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年轻教师的生存压力依然非常巨大,特别是房价、物价的持续上涨。不少民办中职教师,待遇比较差,工作压力较大,一些中职计算机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有承担机房的维护工作,甚至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让计算机教师非常疲惫不堪。驱动任务教学法,能够减少教师课堂的授课时间,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加强师生感情交流,有助于教师组织课堂纪律。
三、加强驱动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措施
(一)布置合理科学的任务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有尝试采用驱动任务教学法辅助教学,但是效果不明显。出现很普遍的现象,刚开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后面就逐步失去兴趣,甚至有学生感觉到课程乏味,没有意思。深入了解,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难度不合理。例如有教师给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布置编程等任务,很多学生都没有计算机基础,因此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感觉难度较大,容易失去信心。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教学,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布置的制作节日贺卡等任务,很多学生觉得任务比较简单,缺乏挑战性,不需要怎么进行讨论即可完成。
(二)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与组织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而且纪律性不强,比较难以管理,这个群体的学生通常不爱学习,比较贪玩,课堂中甚至喜欢捣乱。部分教师采用驱动任务教学法的时候,一些好动的学生经常趁讨论的机会讲话,甚至有逃离课室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一些计算机教师,形式上采用驱动任务教学法,实质上直接放任课堂不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好,长时间下去并未学习到专业知识。因此,计算机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求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及课堂纪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严格的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三)加强对学习任务的总结与评价
驱动任务教学法的运用,有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同时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简要的点评。首先,教师要鼓励各小组要派代表主动对本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其他组员的表现也进行点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例如让A组同学对B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辅相成。最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俗话说“英雄是赞美出来的”,对于学生做的好的要给以肯定,做的不足的教师应该以婉转的方式进行点评。
四、总结
总的来说,驱动任务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驱动任务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激发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要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教师还要布置科学合理的任务,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与组织以及加强对学习任务的总结与评价。
作者:张宁宁 单位:淄博市职工教育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斯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有技术、会经营、懂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内在的本质要求,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笔者力图通过实践探索,努力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计算机教学理论
“体”,意为亲身经历;“验”,意为考察验证。体验,就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周围事物。我们可以从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得出其涵义: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实际的或仿真的学习情境和机会,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整个活动过程[2],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励评价作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一种教学形式。
笔者分析了目前我校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特点——我校采用的是马成荣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该教材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为导向”三大理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职业生涯多维关照,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同步提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且趣味性较强;时间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及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认知特点——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运用模式分析
笔者结合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中职计算机体验式课堂教学的模式。模式分为五个阶段:“情境创设,情感体验”、“任务引领、探究体验”、“检测反馈,强化体验”、“拓展探究,升华体验”、“课外作业,延伸体验”。
1.情境创设,情感体验。
这个阶段主要针对教师备课。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相应的教学资源,联系现实,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职业现场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态度。情境的创设可以灵活多样,或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或借助多媒体再现音像情境,或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或通过设置仿真或真实的职场工作学习情境等[1]。
2.项目引领,实践体验。
教师事先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任务,编制好学案,引导学生在提供的情境中,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多种形式分析、解决一个个遇到的实际问题,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在学生自主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学习进展情况,与学生保持必要的信息交流,注意汇总整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习所得,解决或回答问题,以检验学习效果。
3.总结评价,强化体验。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组内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可引导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进行小组总结交流,引入组间竞争,实现信息的多向流动,互相借鉴学习经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创先争优的进取精神。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归纳的情况,可作适当补充点评激励。
4.拓展探究,升华体验。
根据学生学习领悟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一些巩固性实践题,让学生运用自我建构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巩固所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可设置拓展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作更深入地思考学习,使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迁移,丰富学习体验。
5.课外作业,延伸体验。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精神及意识,进一步延伸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体验。
三、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具体应用
在此笔者以马成荣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学习领域四——EXCEL软件的使用,其中的项目三——《统计零用钱支出数据》为例。具体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1.学生的基本情况。
(1)教授班级为中职一年级——机电班,该班共有学生40名,全部为男生,虽然男生普遍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但很多男生喜欢上网,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2)学生经过前面项目学习已经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能在表格中输入、编辑数据,能对表格进行一定的格式化操作,且能熟练地在文中插入图片。
2.教学目的。
通过本项目学习,使学生能利用EXCEL公式对数据进行快速计算;能灵活运用SUM函数、AVERAGE函数、MIN函数、MAX函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学会图表格式的设置方法。同时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EXCEL相比WORD在数据统计处理上的强大优势,同时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分析奠定了知识基础。
3.教学步骤。
根据本教材的编排特点,笔者以项目为单位编写教材,本项目共计4课时完成。同时根据理实一体化理念,本项目上课地点选择在机房。
上课前,笔者依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同学关系等平衡搭配,先把40名学生分成8个小组,并确定一个成绩较好并且活跃程度高的学生担任组长。
第一步:情境创设,情感体验。
通过视频欣赏、生活图片的展示,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生活情境。在这个任务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共同欣赏冷漠的MV《月光族的泪》,引导学生边欣赏边思考,看完后可以请个别学生谈谈对月光族的认识;然后展示一组来自学生身边跟消费有关的图片,观察图片,思考图片中是否有自己的影子,反思自身消费习惯。教师引导从月光族到理财到消费习惯,以此引入新课。MV的欣赏、生活图片的观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浓厚兴趣,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于现实生活中当做一种渴求的自觉行为。
第二步:任务引领,探究体验
本项目教学分三个任务完成,分别是:任务一:制作“零用钱使用情况统计表”,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二:师生共同分析比较表格与图表,体会使用图表的好处;任务三:根据任务需求,正确用图表加工信息,表达意图。三个任务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这时候,教师把课前准备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小组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点评,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思考后归纳并掌握新知识,为下一步应用新知识作铺垫。
第三步:总结评价,强化体验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总结,理顺知识脉络,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具体上升为抽象,为后续的拓展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相互交流中表现自我。因此结合课堂所学,笔者在此设计了三个问题: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到目前为止学会了哪些知识?提升了哪方面的技能;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你还有哪些收获;团队合作时自己出了多少力?做了哪些工作?并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填写课堂评价表(自评部分),对自己所学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第四步:拓展探究,升华体验
拓展探究主要衡量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同时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笔者设计任务为:房价的统计与分析,即利用本次课所学知识,对“南通”和“上海”两个城市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期间的房产价格作分析:(1)比较各城市这段时间内的房产价格走向;(2)比较两城市同期价格差异。所需的资料上网搜寻,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收集信息、整理并形成图表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然后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完成数据的整理、统计及分析,并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任务。
第五步:课外作业,延伸体验
通过上述步骤学生基本完成了本项目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笔者设计学习体验评价表,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方式,对学习态度、互助合作精神、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清楚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体验评价的激励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和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可选择性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以延伸学生的知识体验。笔者设计了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零用钱的规划调查,并形成表格数据,巩固教学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设计任务二:阅读“个人理财基础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及指导”两篇文章,在表格的下方写下心得体会,实现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这五步的循环过程,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沉闷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充分应用,能着眼于学生的兴趣、情感,有效地吸引学生;能着眼于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能着眼于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能着眼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人格养成为主导,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职业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
一、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重实践、轻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
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只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而对于非应用型的知识不是很重视。第一是由于学校的生源越来越不足,学校招生困难。为完成招生计划,学校就会以就业率为亮点吸引生源,其教学目标关注点也就相对集中。学校重视学生有没有掌握一门实践技术,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为将来招生做基础,从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如此,导致招生就业的双重困难的不良循环。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流于形式。根据国家制定的中职教育的教学大纲,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际情况是思政课成了学生休息或打发时间的去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敷衍了事。且教师的收入水平较低,除了教授课程安排的知识外,不愿过多投入到学生的思想建设上。第三是学生构成的特殊性、复杂性,使得学校对他们入学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心无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门槛低,生源素质较差,一般都是初、高中学习不好的学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中职教育的生源在根源上的素质教育就没有受到重视,大部分中职生只想着能学好一门技能,以后去社会上能赚钱的思想。这就导致学校很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种种原因促使学校不得不将重心放在实践教学上,而对思想政治等思想上的教育不够重视。
(二)中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僵化,缺乏对思想教育工作的活力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合作管理。现在的情况是学校承担了大部分任务和责任。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到位,学生的思想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一,各中职院校的管理机构一般都很正规,等级分明,制度严格。但管理机构设置过多、规章制度过严,学生更容易问题,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就更多。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管理者在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下下达任务,往往行政管理手段过于僵硬,造成执行者的反感。而对这些行政命令,教师和学生不痛不痒的执行,效果并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这样,上级指派,下级执行,上级追求政绩,至于学生是否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所进步,管理者却很少关注。第二,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职教师既要懂得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技能培训。但近年来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涌入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他们有过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教育和管理经验。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应变能力较差,无法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而学校繁冗的管理程序,不能及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第三,学校部门设置目的不明确。例如某学校实行责任制,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虽然学校设有学生处、心理咨询室,但学生一旦发生不良事情,学校和家长都会找班主任负责。学生和家长鲜有从学生自身的心理或者学校的制度上入手去找原因。这些部门也没有积极主动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去配合事情的解决。所以,只靠单纯的课堂教育和班主任一人负责制度,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第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重视。不同的学生,天赋、个性不同,习惯、爱好也有差异。客观事实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多层次性,多差别性。而大部分院校都是统一制式,流水线式的培养方式。这种重复的教学模式严重磨灭了学生的活跃思想,“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上很难得到创新和优化”[1]。
(三)中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差异
我国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未成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的思维活跃、思想敏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第一,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据调查,某中职院校中有40%的学生家庭是单亲家庭或无双亲家庭。因为家庭的特殊环境,孩子的心理较脆弱,有的极度自卑,有的容易冲动、焦躁、目中无人,其情绪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一旦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家长有的强管,有的不管,对孩子的教育未能正确引导。所以,即使学校加大力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因材施教的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做出有效的实践教育。第二,受社会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他们有的受到物质利益诱惑,产生拜金主义情绪,在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迷失自我;有的深受网络的危害,崇尚暴力,盲目自大。加之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网络信息的真假,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引诱犯罪的对象。
二、针对中职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现状所提出的解决办法
解决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时,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我教育,以改变这种不协调状况。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思想修养,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应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投入。“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学校成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窗口”[2]。学校不但要整合自己的资源做好宣传工作,更要积极探索运用社会上的合理资源,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并实施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才能寓教于乐,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汇到其他科目的教学实践中去。教育工作者还应定期参加政治培训或研讨会,实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总结归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状况。最后,学生应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步入校门开始,就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了解更多国家政策和社会信息,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政治课程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所学融会贯通,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识和政治素养。
(二)破除单一的教学思维方式
首先,改变以往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认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作为主体,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授课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该把老师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把老师摆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中,且重点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激发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并充分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求老师教授知识,更需要他们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个性差异,有重点有针对的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校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教学标准,对教育目标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文教育。有效的实施实践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修养。最后,积极运用网络教学方法。网络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既要看到网络带给学生的危害,也要看到网络的便捷和实用。青少年普遍接受并喜爱这种动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老师不必单纯依赖课本对着学生上课,且网络的便捷也可以随时找到更新的数据和实际的范例。动静结合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更有助于进行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指导。
(三)重视自我教育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是电及电子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好中职生的电工电子课将对学生日后从事该专业的相关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中职生电工电子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从中职生的来源来看,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出自于初中,且文化基础功底较差,他们求学的目的要么是想学一门技术,然后早日踏入社会工作;要么是被家长所迫,因为踏入社会年龄较小,不如再呆学校几年,求学只是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这部分学生大都缺乏自我约束力,且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差,又加之理论知识的枯燥,很容易使得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和其他学科一样,电工电子教学也是先理论后实践,即先教授学生认识常用的元器件,后分析电路及电路图。基础知识的薄弱让学生越来越听不懂,复杂的电路分析及电子电路图让学生眼花缭乱,学完理论课后的实验也基本上是对课本理论的验证,学生毫无成就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教材与社会职场不符,教学重复现象突出
中职电工电子教材很多内容与现实职场脱节,实践环节与实验室配套设备不符合,理论知识艰涩难懂,以至于很多学生学到知识到工作单位后什么都不会,重新的岗前培训必不可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电工电子行业就业需要电工证行业资格证书,目前在电工证行业资格证书培训时,很多学生对所学过的元器件不认识,对反复教授的电路图也一知半解,教学重复重叠现象突出。
(三)教学方式传统化
电工电子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式的,缺乏创新,整个就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记忆,习题巩固,作业再巩固,实验应付了事的一个流程。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和个性特点,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其结果是教学之间严重脱节,互动环节缺少创新,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效率较为低下。
(四)教学实验课弊端突出
“实验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中职电工电子课的实验课却存在种种弊端:
首先,学校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场地,不具备做电工电子实验的条件,不能正常满足实验课的正常开展。其次,验证性实验过多。验证性实验只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流程去操作,就会产生相应的实验数据,整个环节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动脑,无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再次,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实验室里往往没有专职的实验员,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老师往往经验不足,科研水平不高,这种重理论轻实验的行为无法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水准的实验课训练。最后,中职生开展的实验课也较少,根本无法满足培养基本技能的需求。
二、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的有效路径
教学环节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电工电子教学若要取得良好效果,笔者认为,教学方法上应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加大实验室实验力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将理论、实践、实验、校企结合融为一体。在教学手段上,变以口头传授学生练习为主的单一模式为多元模式。
(一)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的,这种方法教师虽然能够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学生的主动性不易充分发挥,因此,要以人为本,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首先,在讲授元器件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对元器件进行直观演示,以谈话、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讲授新理论新知识点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布置些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翻阅资料,自我总结梳理,然后分组总结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梳理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再次,可将参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以实物为教学对象,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主体,从而掌握必备的技能知识。另外,还可以将读书指导、自主学习和练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方面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既然应用性强,就应当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大实验实践的力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绝大部分内容,比如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基本定理的理解或电路的分析方法的掌握紧靠理论讲解是远远达不到的,因此,要教好电工电子课,就应当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理论知识应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图像、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元器件,使用视频观看产品制作调试的过程和方法。并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模拟训练。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得制作不同的实践心得相互传借,用以交流经验。其次,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开放型和设计型实验。学生通过验证型实验掌握好理论知识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既有利于把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能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设计型实验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对学生的基础功底要求比较高,所占的分量也不宜过高。再次,教师应不断加强方法、手段的先进性。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现代化数字工具进行实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最后,要将EDA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学生可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脑模拟实验,再用元器件进行组配调试,不仅可以降低对元器件的损耗,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总之,伴随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工电子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养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得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立欣,杨春玲,蔡惟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3):53-55.
[2]王勇,宋万年.改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105-107.
(作者单位:驻马店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职业教学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其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培养职业化人才。在当前青年人群较多,升学率较低的竞争时代,中职教育的出现非常有必要,它解决了很多青年学生“想上学而没有地方上学”的尴尬处境。而且随着我国国际化趋势的加强,教育产业发展日渐成熟,中职教育也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培养了一批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我国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职业化教学进行定位和发展,降低了学生的情感交流性和沟通性的生活技能培养,导致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下降,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变差。因此,我国中等职业教学必须要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改革,要提倡创新性教学和创新性思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的创新意识,改善学生的创新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之中去,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2 中职物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中等职业院校的投入较少。固定资本投入较少造成硬件设施不足,软件设施较落后。设施投入的不足引起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障碍,比如上课时受到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2)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必要的引导,而是将涉及到的中职教学内容讲解到位即可,并不做深入分析,教师没有在内心和思想上做出拓展,没有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做出更进一步的开发。
3)中等职业院校因为更加突出职业性教学,所以教授的东西大多偏向于职业教育,是为了未来的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做的准备,然而这些教科书和科目的书籍不能得到适当的挑选,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巨大偏斜,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我应该注重理论学习还是注重实际操作学习产生很大的偏差,存在很多疑问。
4)中等职业院校的物理教学由于手段和教学方法较落后,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没有一种实际引导性的教学标准可以遵守,也没有一种适当的教学发展规划值得遵照,导致物理教学的滞后,对中职院校产生负面影响。
3 中职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故事
物理课程是一门具有乐趣的课程,为了活跃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就必须不断加强一些教学的策略性的改进。比如在中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关于物理学家的故事,这些小故事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提前准备一些相关人物的小故事进行讲解,在上课的时候一边讲解故事一边进行物理理论知识的灌输,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情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首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物理知识和理论教学的背景知识,比如历史背景、发展阶段、物理学家的个人简介等,而且要开展一些问答活动,面向学生提出一些疑问,让学生去自我寻求答案,自我解答。这些问题可以在课前给予安排,也可以在课程中间给予提问,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然后下节课提问。
其次,要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具体的形象,要为学生提供一种精神与思想,该思想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家之所以能发现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学的原理,主要原因在于物理学家注重观察生活,对生活的细致分析才发现了物理学原理和基础知识。只要保证自我拥有自信,对生活充满信心,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就可以发现许多物理学原理,并且从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然后要引入一些案例教学。如在学习摩擦力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测出摩擦力大小;然后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接着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继续同样的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在测量过后让学生发动自我的实验动力,提高实验的激情,做出实验步骤的模仿,然后要根据学生实验数据让学生自我总结,从总结结论中学习到物理摩擦力知识。在学习“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时,对学生说:“千百年来,所有的人,包括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都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力,它就会慢慢停下来。但有一个人也就是伽利略却对这一结论提出质疑,正是因为他具有这种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和胆量,才有了今天的物理定律,这就是一种创新精神。”
3.2 从教材中引入学生喜爱的片段,开展兴趣教学
挖掘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材,不只是知识的载体,其中也包含物理知识的探索和形成的过程,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教师应不断挖掘教材中列举的许多司空见惯的问题、习以为常的现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要在原本已经存在的教材之中引入学生喜欢的片段,比如一些小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增强学生对所学习知识和实验的兴趣,了解这种物理知识的根源和发生的原理,透彻地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作用,而且要鼓励学生对未知的实验和物理知识做出探索和发现,要积极认识到物理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技巧,要鼓励学生发现实验中的不足,积极提出疑问。学生要大胆猜想实验的另一种方式和其他的注意事项,对于学生来讲,不断地猜想实验结果和物理原理就是在进行创新,只有开展了不断的猜想后才会发现新的原理和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讲这就是创新。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陈述物理知识教学的价值和未来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自我尝试实验,发现其中的乐趣,推动学习物理的动力。
3.3 中职院校要完善好物理实验条件,开展“动手”主题型教学
中职院校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不足之处,要鼓励学校进行实验室设备的投资,要不断尝试新的实验,要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实验、敢于动手创新的一种实践精神。首先,要让学生保证充分的自由,要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学习精神与开拓进取的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完善性的实验。教师只做出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实验流程,而后期的实验流程留给学生去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自我完成,教师要在实验初期多鼓励学生“试一试”“动动手”,让学生保持上进心。最后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到实际生活中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小制造,让学生制作一些小物件、小器械,进行小发明创造等,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自我的优势,提高自我的能力。
3.4 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发问精神
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就是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必须在营造好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条件下。营造好这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与教师积极地沟通,教师也与学生进行明确的信息交流,形成双向性,这样就会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扫除没有学会的物理知识的“盲区”。首先要营造好这种舒适的氛围,需要教师做出努力,在课堂教学时要与学生增进友谊,放低身份,与学生多沟通;其次要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与教师积极交流和沟通,要让学生始终都保持有好奇心,要让学生具有求知欲,让学生对教师的物理教学知识始终存在疑问,敢于发问,教师及时做出回答。
参考文献
[1]姚永成.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宁夏教育科研,2011(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