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规划自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院校 全程化 职业生涯规划
一、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点课题。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着学院办学的生死存亡,值得深度关注。
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1年3月对该院经济贸易系的2010级学生进行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职业规划意识、职业生涯目标、专业选择、职业价值观等方面。选取每专业50名学生共计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率99%。经过分析整理,发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有:(1)大学生职业认知严重缺乏。调查中有35%的学生并不喜爱或不了解目前所学的专业,他们既认为目前所学专业并非今后希望从事的职业,又不明确自身今后的职业目标。(2)自我认知不足,职业价值观过于务实。问卷调查显示,仅有20%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5%的学生很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学生的职业目标过于功利,更看重地位和收入,在“你理想中的职业的相关因素”选项中,收入占60%,权利占20%,就业地区占75%,发展潜力占40%,说明学生过度重视经济价值,忽视了职业的理性价值。(3)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较高的认可度,但对接受的职业规划指导不满意。高达95%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尽管仅有22%的学生制定了相关的职业规划。在回答“你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满意吗”时,有62%的回答不满意。在回答“你认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何时开展比较好”时,83%的同学认为应该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当问到“你希望什么人来帮助你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学生普遍倾向于“职业辅导师和专业教师”。
从上述问卷反馈中我们可以得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非常必要,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全程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仅贯穿于学生在校的三年期间,而且参与指导的主体应该多元化,包括职业辅导师、辅导员、专业教师。
二、实施途径
(一)科学保障
(1)引进科学的职业素质测评系统。通过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学生可以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信息化的测试平台,设置网上问卷调查、咨询和生涯指导,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避免其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中走弯路,真正达到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匹配。
(2)建立一支专业的测评队伍,给学生以公正科学的测评。
(二)课程保障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为3年,每一学年的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按照学年为阶段设置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按照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成长特点,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第一学年:职业理想与生涯发展规划辅导。主要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考虑未来的毕业方向;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提高交流技巧;了解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学习;学年末,写自我总结,剖析对个人、对未来职业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学年: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方向准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参加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假期工作,参与各种职业技能活动;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选择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如果决定“升本”或者出国深造,要做好复习准备;引导学生关注职业需求变化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第三学年:高质量就业与职业适应期。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开始毕业工作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交接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参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及流程,指导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三)队伍保障
(1)专业队伍。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使学生获得专家式的服务。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目前的班主任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缺乏专业训练与职业化管理,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有队伍进行提升,进行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培养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使指导人员形成一个专家型、学习型的管理团队。
(2)兼职队伍。建立专业团队教师与学生管理队伍的合作机制。没有专业教师的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就很难落实到位。理清专业教师与学生管理队伍的相关职责与任务,由专业团队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学生管理队伍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全程督促。
(3)专家队伍。聘请职业规划指导专家、人事部门领导、企业专家等,来充实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队伍,通过职业规划指导专家,学生可以得到专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通过人事部门领导,学生可以了解目前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通过企业专家,学生可以知晓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用人要求等,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四)其他保障
探讨专业选修途径,帮助学生找准职业方向。由于学生报考专业时很难自主选择专业,在学生发现本专业的就业目标与自身兴趣不相吻合时,建立灵活的选修课途径或者其他能力培养项目。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必须学本专业,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专业,最终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校企互动交流,及时听取企业意见,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林思雯.高职院校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浅析.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6).
[2]闫亮亮.高校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浅析.出国与就业,2011,(19).
[3]杨武成,栾述文,李宝玺.全程化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1,(11).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困难 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的自我实现转化为生存需要,因此必须制定出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贴近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转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尽快实现自我认知向社会认同的转变,把握时机,抓住稍纵即逝的就业机会。
一、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截至6月9日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其中动画、法学、生物科技、英语等专业连续三年就业亮红牌,即就业难、收入低、满意度低。一直以来,英语专业具有专业针对性强,学生对口单位行业特色鲜明,就业口径窄等特点,从而出现学生想去的单位没人要,单位想要的人招不到的问题。纵观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造成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
第一,由于全国高校大幅度扩招,本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由于就业机会有限,一些毕业生只好屈身俯就,降低工作要求。第二,部分高校由于盲目扩招,但师资能力有限,导致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力不从心,难以传授给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在部分课程的教学中,轻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第三,就业岗位的增长幅度是与经济发展增长幅度密切相关的,当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时,就业岗位也会出现相应幅度的增加;当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衰退时,就业岗位的增长就会放缓甚至减少。可见,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岗位增加缓慢是出现就业难的最根本原因。
(二)学校原因。
第一,扩招给学校硬件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数剧增,而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地面积和设备数量没有相应增加,生活、学习所必须配套的硬件设施的建设速度和完善程度,未能较快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第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没有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在各方面投入较少,以至于人员配备的数量和素质不能满足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
(三)个人原因。
第一,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学生从小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升学,基本上没有人会主动地考虑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性思考。从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认识不清,自我定位不准,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舆论和父母、老师、朋友观点与行为的影响,导致盲目择业甚至难于择业。第二,想找到理想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个人能力,但是现在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到了企业以后,还需要培训才能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增加,造成了企业不愿意接受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第三,所掌握的就业技能不足,就业技能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是影响毕业生就业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就业技能知识掌握得不好,就会导致不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和看好,相对就业机会也会相应减少。
二、大力推进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就业
(一)思想道德教育有机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随着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各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了专门的任课教师,规定了一定的教学时数,并列入了正式的教学计划。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我认为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针对性,同时,应当有机地融入生涯规划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和社会,适应环境,帮助学生自我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充分利用好大学的学习时光,自觉地朝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二)以人为本,分类指导。
由于没有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特性的预期效果,[1]因此要遵循以人为本,分类指导的原则,实现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有效结合,根据不同类别、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在价值观的引导、目标确立、知识结构、技能提高、外贸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重点引导,对将来准备从事英语教育的学生,加强在集体意识、责任意识、亲和力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个体培养方案。
(三)锻炼与提高职业实践能力。
现在的用人单位很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他们偏重于录用当过学生干部的、有勤工俭学和社会调查经历的学生。因此要利用思想道德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积极通过参与家教、专业实践、担任学生干部、寒暑假社会实践来锻炼能力,磨砺品质,增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要将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校风、传统文化等共同构筑成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得以传承。[2]以优秀教师的品质影响学生,以先进的校园文化熏陶、引导学生。通过班会、团会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理念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和能力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发挥好思想政治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校辅导员是最能够直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老师,在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通过日常和学生接触、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的个人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和学识等都非常了解,所以要发挥好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要充分利用学生入学后第一时间接触他们的条件,在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生阶段性总结反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回顾与梳理,根据规划的实施进展及取得的效果,从不同层次上进行自我总结、反馈和矫正,促使学生养成自我反馈和思考的习惯。
三、总结
大学生的求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与就业息息相关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自然也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思想道德素质涉及人的政治方向、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问题,是青年成功的首要素质,影响着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组织行为,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以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为手段,把心理健康服务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清社会,树立敢于面对就业压力的勇气,以积极的职场竞争心态积极参与就业求职活动。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毕业后在社会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校友返校,举办系列的“就业择业创业”论坛和讲座,通过校友的切身发展实际,将自己在社会中做人做事的道理生动的传达给校园里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生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自我负责的意识。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真正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相对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开展,在各类特殊情况的处置、解决上,保持有效的调整,不能总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操作,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学的局限性思维,产生的各项缺失、不足等,都无法良好的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要坚持在新的方案上,做出有效的编制,促使学生在职业的认知上,以及具体的就业选择上,能够通过正确的路线和方法来实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在职业规划上良好的落实,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进步,采用正确的理念和标准来完成,各项特殊问题的处置,不会出现严重的缺失、漏洞现象,而且在未来的综合发展方面,能够得到良好的巩固效果。第二,该项教学措施的长久开展,能够促使中职教育体系,取得良好的革新,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并且在各项教育任务的完成上,能够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模式
(一)完善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短期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在就业导向上良好的渗透。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促使他们在就业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利用职业的短期规划和目标,可以对学生的理论思维开展更好的纠正,而且在多项不足的弥补上,能够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就。第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长期目标做出良好的规划。例如,有些同学在计算机的认知上、特长上表现的非常明显,此时可以教育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方法,不断的巩固自身的成就。
(二)提高教学实践
第一,教师需要结合职业规划和当下的企业特点,设置针对性教育内容。第二,教学实践的开展,还必须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内涵,进行良好的增加。例如,针对职业化的案例分析、对比,可以让学生在工作的眼界上,取得更好的拓展,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较多的新思路,帮助师生沟通、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从全新的角度来拓展。为了提升实践效果,教师可以引入较多先进的教学策略,包括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软件引导法、开放作业法、成果激励法等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掌握具体的计算机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必备技能和知识,需要为学生提供基本学习资源,包括实验训练环境、模拟实验设施、实践场所、计算机软件以及必要参考资料等等。
(三)优化教学评价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适应能力、职业初期表现情况等,做出有效的评价。很多中职学生对于就业,还是表现出模糊的概念,对于理论和职业的结合,并没有办法取得良好的成效,此时应该帮助学生在职业的锻炼过程中,按照多元化的方式来体验,充分指出学生的不足和劣势,引导学生在个人的训练上,做出良好的转变,这样可以促使将来的教育工作安排,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绩。第二,教学评价的开展,要持续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
(四)加强就业锻炼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在就业锻炼模式上,开展良好的强化。例如,在院校以内的计算机操作岗位上,或者是需要计算机技能的岗位上,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实习锻炼,让他们充分了解到计算机的应用模式和原则,而且增加职业经验,减少理论操作的不足。第二,职业锻炼层面上,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分析、进步,并且对自身的特长和未来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不断的在职业竞争力方面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中实践,利用企业的岗位测试法开展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岗位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具体岗位,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测试和图像处理工作等等,安排学生到摄影公司或者广告公司进行计算机实践。这些难度适中同时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岗位,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企业中锻炼自己的计算机能力水准,为后续的就业上岗做好铺垫。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趋势
教师一方面需要重视理论教育,同时要在实践操作上有所巩固,最大限度的对各类职业需求和行业发展,更加真实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够对教学体系,做出良好的丰富。与此同时,必须从学生群体中,搜集较多的反馈,了解到他们的心中所想,在具体的干预力度上,进行更好的巩固。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对策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大课题,既牵涉到全球化的国际背景,既受到社会文化观念的制约,又同青年自身素质及价值理念紧密相关。其中,女大学生由于心理、生理上与男性的差距,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使得她们在就业上与男性比较而言,更加难以适应。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对几个专业的大三、大四女生展开就业调查。本次问卷共发出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
一、就业观的现状原因分析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在回收的 195份问卷中,有 95%的女生接受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有 89%的女生接触过相关的就业知识的讲座或者培训。但是绝大部分的女生把这些当作是在学校所受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将自己的个性倾向、兴趣爱好和专业素养与自己的过去、将来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合理地评估自己,为自己建设设计将来。在这个方面做过理性思考并且脚踏实地施行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5%。更有3.6%的女生从未考虑过职业规划与设计。
2.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调查结果表明,有47.7% 的女生选择去医院工作,有21%的女生乐意去政府机关工作,仅有15.9%的女生愿意到企业就职,问卷设计中问是否愿意去基层例如担任村官一职时,竟然没有一个人表示愿意。这种选择高薪、高地位的工作的倾向与现实当中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调查当中,有的女生认为人生的理想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经济收入,这与当今社会以收入的高低来衡量个人价值的高低有相似之处。
3.缺乏阳光积极的心态
有65%的女生认为企业在聘员工时,更加愿意选用男生,也就是她们认为绝大部分的企业在用人上存在性别歧视,尤其是在当前这萧条的经济状态下,女生们无法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知观念,大部分有自卑、担心、悲观的情绪。有60% 的女生赞同女孩子找工作以稳为主,在问到女生对待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时,有58%的女生认为女孩子应当以家庭为重,这无疑是受到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的束缚。通过各个班级男女生的对比可以发现,事实上,很多女生的综合素养高于男生。
二、应对策略
1.加强就业指导
女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卓绝的系统性工程,不能仅凭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取得成效,建议从女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开始至毕业,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进行就业教育及指导。例如在入学教育时可以揉和形势分析、经济趋势等在学生的大学规划中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第一个学年度即开《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女大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生涯的观念,并且能够与自己的大学生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将来的顺利就业制订正确的规划。大二和大三阶段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职业讲座、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等进行就业咨询和服务,特别是邀请往届毕业生当中的成功人士进行现身说教,其效果明显高于学校的老师、工作人员的单纯说教,往往对女大学生的触动很大。在毕业前期还可以动员毕业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自我总结,测试自己对就业的准备程度。
女生在学习、就业过程当中相对于男生而言,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无奈的心里,学校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搭建就业指导和咨询的平台,建立广泛的就业联系网,鼓励女生在校期间尝试各种兼职,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派遣专职人员有序地组织女生到公司、企业或者其它单位部门任职,促进她们课外加强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训练,帮助她们成为专业技能和特长型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政府合作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之下,职业证书是劳动者就业的入场券,并且是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女生同时拥有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无疑比其他仅仅获得文凭的劳动者更有竞争力。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讲,就业往往不是一劳永逸的,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不但能增加就业机会,还能使女生具备转变岗位或跳槽的能力,更多的单位往往更加青睐复合型的人才。作为学校,首先要在女生当中大力普及职业技能鉴定的知识和观念,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帮助女生明了职业证书对就业的重要性,其次要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广大女生获取职业证书提供服务平台;再次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加强两课教育
职业价值观实际上是人生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职业待遇观三个方面,它与个体的世界观、道德意识以及心理认知水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反映的自卑、功利、个人利己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她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因此,要以“两课”为突破口,把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纳入德育内容体系,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形式上改变一成不变的说教模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德育,注重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加强心理引导
和男生相比,女生常常会产生一些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女生的求职造成消极的影响。其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一是“娇气”、“骄傲”的心理,这会导致女生拈轻怕重,缺乏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二是自卑与依赖的心理,这会导致女生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获胜的信心:三是从众和攀比的心理,这会导致女生人云亦云,缺乏主见,难以确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指导,通过职业倾向量表的调查分析,使得女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客观冷静地分析、评价自我,分清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坦然面对现实,接受自我,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和焦虑情绪。在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同时,引入反馈机制,建立典型案例的跟踪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何斌;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J];今日中国;2012年06期
职业教育 职校学生 就业能力
一、加强素质教育,定位职校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它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输送具备“实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就业的激烈竞争,提升其就业能力是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坚持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理念,首先加强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素质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诚信自强品质;其次,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训,通过一系列实践课程的设计,在专业技术理论的指导下,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党团组织的建设,把职校学生吸引到党团组织周围,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其时代使命感。
二、优化教学计划,提高职校教育质量
教学计划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教学计划的制订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校学生直面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先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行业、新特点、新要求,充分把握专业发展的趋势,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使教学计划更符合时代的特点,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要遵循全面发展原则,即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德、才、美、能等综合素质;其三,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育计划的制订应该把握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这一思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最后,计划的制订要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三、推进课程改革,创新职校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学校要努力实现与社会行业需求对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重新设置专业课程,将教育、学习和工作三者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既要具有自身的特色,也要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动态需求,合理设置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同时,课程改革必须与扬弃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始终坚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就业能力的大方向。在这方面,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对优质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另外,课程改革还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考试大纲要严格按照每个行业对不同人才的不同要求来编制,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育计划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中,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单靠学校力量,要使实训设施、设备与社会行业发展相适应,是很困难的。因此,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加快院校实训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当然,也可开展校企合作加以解决。实训基地解决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创建一支既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家应积极大力扶持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快促进职校教师由单纯理论型或纯指导型向“双师型”转变。这样教师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课堂搬到车间,教中学,学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学生与社会身份角色的转换。
五、激励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职业规划
教育质量提高与就业能力提升,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主动参与。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抓住职校学生的特点,遵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古训,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激励学生的兴趣潜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索的热情,配合教师在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中形成良性互动;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并养成习惯,在就业岗位上不断学习创新,大大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自己稳定就业、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引导学生职业规划要与现代企业“准入制度”相衔接,强化学生职业资格证意识,职业资格证是学生获取从事某具体职业知识技能的有力证明,它有利于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同,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稳定就业。
六、完善教学评价,促进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要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应当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改革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单一教学考核方式。首先是“教”的评价:其一,备课评价,即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督促教师有目的、有准备上课。其二,授课评价。即通过教师旁听的方式,课后对授课情况直抒已见互相评价,相互借鉴,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三,自我评价。即教师课余时间向其他教师进行切磋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以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其四,学生评价。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听取学生意见建议,促进教学方法改进提高。然后是“学”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不仅表现在考试成绩上,还体现在平时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作业等多个方面,尤其体现在毕业以后的就业能力上。总之,加强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如开展对学生就业单位的跟踪反馈评价等。并注意评估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七、深化职教科研,加快职教事业发展
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快速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化,来更有效地进行。职教科研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就目前职教科研工作而言,进展很大,成果众多,但从整体来看,科研工作的创新性以及科研成果的突破性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应该进一步加大职教科研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把科研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职教工作的新要求。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统筹规划,为职教科研工作提供政策性保障,并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成功的优秀案例,有力有序地开展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以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八、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提供生产一线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应该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计划入手,努力探寻多个行之有效的更好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将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统一为共同目标。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提升就业能力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前提,有力保障学生顺利稳定就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