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第1篇

一、从语文阅读教学入手,将德育思想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脍炙人口、文笔优美、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作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精读、细读、朗读和反复阅读的形式体会作品的思路,在阅读中品味感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比如在《坐井观天》时,这篇寓言非常生动有趣,尤其是里面的对话,给小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文章的兴趣,适时渗透德育思想。比如:小青蛙听到井外面的世界十分精彩,它特别想跳出井口看一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说一说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有的小学生说看到绿油油的小草;有的小学生说看到满园的玫瑰,并闻到阵阵花香;有的小学生说看到了红彤彤的苹果;有的小学生说看到了高楼大厦;有的小学生看到了人类残忍的猎杀它的同伴;有的小学生说看到了大量树木被砍伐,鸟儿没有了家园等等。教师这时就应该适当渗透德育教育,可以用提问的方式问小学生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快乐的生活呢?由于受到前面气氛的感染,小学生都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小学生说做个广告牌,告诉人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要保护动物;有的小学生说阻止那些乱砍树、乱捕杀动物的人,如果不能阻止可以报警;有的小学生说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乱弄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有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尤其是环保意识和爱护动物的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随之提高。

二、创设情景教学,在情境中自热渗透德育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殊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创设情景的方法实际上有很多,比如利用画面创设情景,利用音乐渲染情景,利用感人的故事创设情景,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小珊迪》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符合文章内容的音乐,首先在课堂上播放营造出悲切的气氛,然后教师再导入正课。这样的教学情景更容易让学生置身在文章中故事中,唤起小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之感、美好之感,进而使他们有深入探索课文的兴趣。

三、从语文作文教学入手,将德育思想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手段,小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作文能被反映出来,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文的要求是让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不说空话、大话、假话。在作文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并积极思考,使小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看图写话作文是小学生经常练习的,给出的是“一位带着红领巾的学生扶着一位老奶奶过马路”,让学生根据图意展开联想写一段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图片中的意思,教育他们帮助老年人是一种传统美德。在高年级作文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材,在选材中渗透德育思想,比如让学生写“身边的发生的一件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同学之间的友谊、图书角的成立、班级干部的评选、小学生助人为乐的事情……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奉献的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等等。语文教师也应该抓住各种时机积极渗透德育思想,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参考文献:

[1]杨占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7).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第2篇

【摘 要】在我们这个纷繁陈杂的社会里,孩子更有一种可贵的清澈精神,小学时代的学生更是生命力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如茁壮的小苗正在吸取着知识的养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让这些孩子在起跑线上任务加剧,背负沉重的学习包袱,出现了不同表现的心理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把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来,也成了学校教育发展里程的新问题。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做出探讨。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心理健康目前有多个解释,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此种状态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都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再者独生子女人数较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特别大,现在节假日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让这些小学生的压力倍增,早早的就面临择校问题和升学问题,在心理形式上属于过早的告别童年阶段,这样就对小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情绪和道德素质培养上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上的高度重视成绩

在学校和家长的要求上,教学老师也相应的紧抓小学生的成绩,可能就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语文教学上往往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和对对词句的掌握,同时死读书的形式让语文课堂也变的枯燥乏味,这个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老师就会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采取强硬的命令措施,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没找到有效的手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就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充满兴趣的小学课堂还需要老师的更加努力。

(三)小学高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

小学高年级是一个孩童向青春期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重要根基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都会较以前增强,那么关于这个世界的大课题,在这个阶段是会开始逐渐对小学生渗透的,他们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对这些都显得困惑和焦躁,学业的压力、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幸福感,这个阶段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始更加的丰富,在自我意识上变得不断的增强,对老师和家长不在言听计从,甚至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些早熟的现象,让一些小学生甚至出现了迷恋游戏、明星、和谈恋爱的情况,这个不但影响了小学生高年级的学习成绩,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当今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电子设备对小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巨大,在家长使用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看或者使用,这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们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外界的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塑造尤其重要,电视等电子设备对儿童生活的渗透,也会让他们过早的成熟,在教学目的上家长也会让孩子过早的接受一些学习辅助工具,这个工具的长期使用也会让孩子在这个渠道获得大量的外界信息,甚至娱乐信息,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少,应该对语文老师进行培训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应用到教育理念当中,营造和谐的教室氛围、提高教育质量的观念。小学高年级语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心理教学方面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语文独特的丰富内容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奠定的作用,因此需要借助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观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也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氛围

在教师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情绪乐观、意志健全、价值观念,人际和谐、适应能力等问题上进行重点探究,比如老师的亲切程度,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老师是否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而不是敷衍了事。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是能学的更轻松和愉快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更加的广泛,有语言训练也有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还有许多心理因素的信息,教师的充分挖掘有利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塑造潜移默化的功能,只有以教材为载体,把心理健康融入其中,才能让孩子明白怎么客观的去评价别人和自己,把孩子心灵的保护保持下去,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勇敢自信的展现自我,能充分恰当的表现自己。

(二)充分利用小学生语文素材

小学生的高年级语文教材在多个方面有具体的广泛涉及,比如自然、科学、情感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十分的丰富,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在积极正面的品德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教材作为知识和意识的载体,是小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教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起到直接的引导,比如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讲述的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都是正面形象的榜样作用。这些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人格塑造形成深刻的印象。在发展促进积极健康教学中,用积极乐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和自信心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课堂作为传播文化的有效阵地,在传统的授课中,怎么来把握心理健康授课的传播,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三)丰富语文学习活动

对于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认识的困惑,这些困惑也会带有心理上的困惑,在小学高年级里,需要面对升学择校的问题,让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表现为焦躁不安等,这个时候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关键,老师可以通过语文活动带动学生的乐观情绪,让孩子的发展能够更加的积极向上,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实情况,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实行情境再现,开展语文活动,把课本中的内容在实际中情境再现,让小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本所要表达的知识和情感,积极的引导学生发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扩展学生的学习层面,做到积极的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把学生的个性优化,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尽量张扬学生的性格,通过实践消除学生情绪的不利因素,老师也要把握住机会,在语文教学中,见缝插针的进行教育渗透,争取让心理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确立学生品格塑造

许多学生可能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有一些畏惧心理、还有不同程度的自卑问题,比如在课堂上不敢积极踊跃的发言,应在日常教学中多多的鼓励学生,给与学生信心,在批评上也争取做到善意的批评,维护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在学生的创新问题上,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在课本上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文章上纵深拓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研究,把小学生的心理发育问题分为类别,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以结合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找到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让心理健康的教学功能越来越凸显。作文也是小学生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师生互动上多听取学生的心理想法,准许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加强学生培养和品格塑造,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社会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让小学生的教育更加的“以人为本”,学校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总之是让学生学会得正确看待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开阔。

参考文献

[1]许文珍.渗透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剂良方——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1.(17):9-10

[2]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4

[3]王丽.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6):355-355

中小学教师论文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的文化世界。英语教学如果只是侧重于语音、语法、词汇固有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社会文化认识能力的提高,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只有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融入教学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这门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受到文化习俗和定向思维的影响,难免会遇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和由于异国文化而产生的冲突和碰撞。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如,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等。在这一点上,语言学家沃夫森就曾指出:在跨文化交流中,外国人往往能够容忍、原谅并理解说外语的人在语言方面的差错,但对无视社会文化差异、使用不当的言辞或非语言行为,却不能容忍。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文章语境的文化背景和内涵,适当地渗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古老和宏伟的西方文化殿堂,接触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学、地理、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方面的知识,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一个从语言到文化,再由文化到语言的良性循环。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英语文章的题材各种各样,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水平就越强。

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绝非可有可无。在很多时候即便读懂、听懂材料中的每一个单词、句子,但由于缺乏中西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也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如下面这句话“He is one of the literary fat cats.”按照字面翻译是,他简直是只大肥猫。其实 fat cat是很早就有的一个俚语,意思是“大亨”,所以原句的意思是:他是文学界的显赫人物。英语中关于cat的习语很多,但是比作人时,一般给人的联想都不太好,也许是因为cat 常和巫婆在一起,迷信认为遇到black cat是不吉利的征兆。英语中常用cat指包藏祸心的女人,把脾气很坏的老太婆称之为old cat。

二、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策略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了语言的不同。在任何时候教授一门外语,我们必须教授这种语言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观念与行为习惯等复杂系统。

1.通过词汇教学,揭示其文化内涵

词汇(包括单词、习语和成语等)的学习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词汇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恰当地使用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具有不同褒贬意义的词汇,除了给学生讲清楚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例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意都是一样的,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丧家犬”“狗仗人势”“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但是英美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在英美国家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

再如,Waterloo(滑铁卢)原指比利时中部一座无名小城,因1815年拿破仑率军在此作战而闻名于世。这次战役是以拿破仑惨败而告终的,所以Waterloo一词就成为“惨败”和“毁灭”等悲剧性结局的化名词。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理解“meet one’s Waterloo”这一成语的真实含义。这个词还成为一部著名电影的片名,即“Waterloo Bridge”,题目直接揭示了影片的悲剧主题,但译者并没有把它直译为《滑铁卢大桥》,而是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借用中国历史上另一幕著名爱情悲剧,将其译为《魂断蓝桥》。如果译者没有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是无法译出如此经典佳句的。

2.在阅读过程中,依靠教材讲授相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目前各中学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尽可能多地从教材中挖掘文化信息。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传统、生活习惯、社交礼仪,还有一些常用的称呼语、问候语等,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与空缺。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8第二单元的project From the blues to pop时,就可以把猫王、杰克逊以及披头士的简介和代表歌曲融入课文中,并把当时的社会形态、人们的价值观渗透进去,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脉络。

3.在听力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虽然学生平时花了不少时间进行英语听力口语训练,但是在真正提高水平上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英美人在平时的交流中喜欢使用典故、成语和修辞等,用词大多源于文学名著、民间传说及《圣经》、名人演讲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这些往往会影响甚至制约学生的听力理解。在收听英语新闻节目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经把描述成为Nixon’s Odyssey of China,其中Odyssey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的一部英语史诗,描述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陷落之后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不能不说意味深长。如果不了解这个故事,不知道Odyssey在这里是指“漫长历程”之意,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音面貌的培养,还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文化语境。例如,创设初次见面、打招呼、介绍等社会生活情景,组织学生进行结对练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本剧等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设想自己置身于英美文化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的理解,提高交际能力。

4.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渗透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以及教师课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应更多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机会,教师可在课外开设系列专题讲座,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录像等,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信息,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

组织学生办英语报、开英语角、写英语日记、举办优秀作文展、朗读、表演、写作竞赛、举办各种party(如,新年晚会、圣诞晚会)等各种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可以让学生将各国的历史故事、传说故事、经典电影片段等改编成短剧,并进行表演比赛,在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扩充了文化背景知识。

总之,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文化背景知识在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全面地反映出来。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学英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金平.邓万学.试论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2]张会静.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05).

[3]彭小明,郑东辉.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