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1篇

该书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容整形奠基人张涤生教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并欣然为本书作序。张涤生院士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对美容整形外科医师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书。”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丰富全面,书中不仅有美容整形的主体内容,还涵盖了人体美学、美容心理学,并纳入了相关医疗美容法规在内。②内容新颖,对当代前沿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如电脑、超声、激光、光子、内窥镜、生物材料、纳米技术以及组织工程等在美容整形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尽的介绍。③将康复医学引入美容整形外科,进一步提高临床术后效果。全书16开,1800页,397万字,铜版纸印刷。定价:680.00元(加邮资30元,共计710,00元)。

联系人: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西南整形美容外科医院 胡晓佳

邮政编码:400038

联系电话:023-65410744

投稿数字写作须知

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本刊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点算起,向左向右每三位分一节,节间留出一定空隙),不用千分撇分节法(如3,216改为3 216)。但年份、页数、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中文出现的数字,凡属计数数值,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007年《中国美容医学》征订启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于1992年6月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内外多家大型数据库与检索机构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整形美容、皮肤美容、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眼耳鼻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精品讲座、国外美容最新动态、国内最新书讯会讯等。信息量大(136页)、内容涵盖面宽、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美容医学领域唯一月刊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每期定价15元,12期,全年共180元(含邮费),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2-27。2007年的邮局征订工作现已结束,但编辑部还可订阅,联系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收,邮编:710043。咨询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网址:http://www.zgmryx.com,E-mail:bianjibu@zgmryx.com,zgmryx@163.com。

・告作者读者・

有关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排于作者姓名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三条均需具备。仅参与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埋没导引缝合技术》出版

《埋没导引缝合技术》一书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李森恺教授主持编写。埋没导引缝合技术的核心要求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以整形外科原则为准绳,在详细掌握局部解剖层次的基础上.采用隐蔽小切口的潜行分离和埋没导引缝合技术手段,实现微创的组织调整和组织移植.该书详尽介绍了整形美容手术的实用方法,可以作为一类新手术方法开拓人们的视野。适合整形、美容、口腔、小儿外科、普通外科等专业的临床医师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对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临床手术实践有实用性的指导作用。定价:120元,联系电话:010-88703924,010-86641047;Email:lisenkai@yahoo,com.cn,frankchina@sohu.com;联系人:王永前,李强。

敬告作者和读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从事美容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护士和研究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读物。

为体现媒体的时效性,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缩短编审周期,便于作者和编辑部的沟通与联系,欢迎网上投稿。投稿信箱:bianjibu@zgmryx.com,zgmryx@163.com。投稿时请寄稿件审理费30元,并在稿件后附第一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详细通讯地址和手机号码)。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来稿经刊载后,酌致稿酬,作者著作权的使用费将在本刊稿酬中一次给付并赠当期杂志两册,多作者请自行预购。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刊名变更的声明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杂志将于2006年第4期起,刊名变更为《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新的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698/R。E-mail:gwyxkqyxfc@vip.163.com。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编辑部

社长・总编:辛映继

编:朱宏亮

副 主 编:郭树忠 高天文 祁佐良 李青峰 李荟元 杨壮群

副社长(兼常务副主编):李庆峰

副 主 任:李 谆 刘彦普 侯成群 韩 岩

责任编辑:张惠娟 李阳利 何志斌

外文编辑:张 颖(英) 夏 炜(英) 封兴华(法)

潘宝华(日) 王胜春(俄)

学术编辑:孙林潮 刘仲荣 舒茂国 郭 丽 范巨峰 屠军波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社

・消息・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营养治疗;成本分析;药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2-0074-02

药物经济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药物经济学研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成本,效果优劣,揭示特定疾病,特定人群的最佳治疗方案选择和治疗步骤,是制定临床标准治疗程序的重要参考。例如1975年,Neuhauser所做的一项关于筛选结肠癌的方案,就推荐了合理的便检试验次数应该在5次而非之前推荐的6次。

在2007年由王梅撰写的 《临床营养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一文中,2001年国内肠内、肠外营养药品

费用的比例为1U30,而国外同期的的ENUPN费用比例为

8U2,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通过引入临床营养领域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能够促进临床营养治疗的合理使用。而在目前的临床营养治疗成本的测量中,几乎都没有给出具体的测量方法、测量项目等。而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中,只有进行合理的成本测量,其研究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因此,本文将主要通过成本的测量和分析为提高临床营养应用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一、成本的概念

针对疾病来说,某项疾病的治疗成本,是指从疾病治疗措施出发,不仅包括治疗某项疾病时使用的药品的费用,还包括检查、手术、护理、理疗等多方面的成本消耗。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才能够反映真正的临床治疗成本。

二、临床营养中的成本类型

按照药物经济学中对于成本的分类,临床营养治疗中的成本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治疗成本

即在临床营养治疗中消耗的医疗资源的成本,包括药品的费用、相关的医疗辅助用品费用、检测费用、护理费用、床位费等,该部分成本还应包括营养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费用。

(二)无形成本

即治疗措施会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满意等。例如在进行鼻肠管进行营养喂养时,在治疗期间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但该部分的成本往往很难衡量。

三、临床营养中的成本的测量

由于临床营养治疗主要是由医疗服务提供方进行的,而且从临床营养数据的搜集来说也更易操作。因此,本文中的临床营养治疗成本主要是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角度进行测量的,归纳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营养药品的成本及相关医疗辅助用品的采购成本

由于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各个医院的相关采购成本不尽相同,数据也难以获得,所以,这部分的采购成本可以以药品及辅助用品的市场平均价格进行替代,同时也更具有参考价值。如国内不同病种PN治疗的日均药品费用范围为273.33~692.86元,EN对应的日均药品费用为113.81~381.4元。而对于相关的医疗的辅助用品的费用衡量国内研究大多没有提及,这部分费用主要是指与药品搭配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如肠内营养治疗时使用的鼻胃管、输液泵与输液增温器等。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市售的鼻胃管价格主要在158~198元之间,空肠造口管价格在580~890元之间。而这部分的医疗辅助用品的成本在国内目前的大多成本研究中并未反应,从成本的测量和比较来看,有欠合理。

(二)营养治疗的服务费用

在营养治疗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医生对于患者营养治疗的诊疗费,如营养手术治疗费,还包括药师对于营养药品的药事服务费、护士的护理费用、住院病床费用的服务费用。国外Pichand C等对TPN不同输注方式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三腔袋隔膜袋组的平均费用为98.8±4.5瑞士法郎,全合一为148±0.7瑞士法郎,单瓶串输为119.05±20.85瑞士法郎.其中全合一主要是增加了药师配制的药事服务费,单凭串输主要是增加了护士的护理费用。国内王梅、刘洋对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治疗成本的测量中也涉及了相关的治疗服务费用,主要是测量了营养的手术治疗费,其中EN组日均费用为10.96元,PN组为9.36元。因此,在今后的营养治疗费用中应逐步纳入该部分费用的测量。

(三)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费用

对于营养治疗成本中的不良反应,在临床营养治疗的文献中主要提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治疗费用的文献并不多,国内陈强谱等在20例腹部手术病人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报道了EN组2例并发症的治疗费用为48.6元/日,明显低于PN组2例并发症的治疗费用280.4元/日。如内镜下经皮胃造口进行肠内营养给药时,就容易发生伤口感染,胃造口不愈等并发症,而且这些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也十分常见,但是这些并发症所发生的费用,在临床营养治疗的成本的测算中是被忽视的。

(四)成本的贴现

根据Mushkin在其1962年的论文《把健康作为一项投资》中的思想,可以把医疗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作为一种健康投资,而其投入的成本可以计算为一定的货币量。营养不良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相对应的营养治疗也是一种长期投资的行为,这些投入的成本以货币来衡量同样具有时间价值,因此要考虑贴现率,同时在测定未来的结果和成本应使用同样的贴现率,并对贴现率应进行敏感度分析。推荐的贴现率各国目前尚不统一,在各国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中,贴现率变动一般在在3%~6%之间。

四、结语

国内临床营养治疗的成本分析多数只是在临床研究中附带了部分的成本测算,主要是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角度进行衡量的,并且成本测算也仅仅局限于营养药品费用,少数涉及营养治疗的服务费用和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费用。同时,大多数文献均缺少治疗成本的细目说明及其相应的结构分析和成本的贴现计算。因此,在缺乏治疗成本测算细目及其结构分析,贴现考虑下,即使是针对同种疾病,在进行相关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也难以进行较为客观的比较。对目前的临床营养治疗进行客观的成本测量,我们必须给定具体的测量细目和结构,全面考察临床营养治疗中的成本,同时引入贴现率将成本回归到同一个时间点进行考察,这样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对于从经济性角度上促进临床营养的合理利用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洁.药物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舍曼・富兰德,艾伦・C.古德曼,迈伦・斯坦诺.卫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梅,刘洋.临床营养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J].卫生经济学,2007,9(2).

[4]刘洋,王梅.胃癌术后患者的不同营养治疗费用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6,(5).

[5]毛汉.食道癌术后不同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

[6]吴文川,靳大勇.胰十二指肠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费用的比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5).

[7] Pichard C,Schwarz G,Frel A,et al. Economics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three-compartment nutrition delivered to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rough either subclavian or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Clinical Nutrition,2000,19(4).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 城市 高层高密度流线组织 人性化

Keyword:Hosptal CityHigh-rise and high densityStreamline organization Humanization

一、项目概况

珠江中心医院新建医疗区地处广州海珠区南泰路北侧,地段狭长,要求建设一所集门诊、住院、高级病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包括高压氧仓、锅炉房、垃圾压缩站和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给该区提供合理、舒适、净化、美化的新型医疗环境。总用地面积4.16公顷,总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容积率3.57,绿化率33.7%,建筑密度29.96%,总病床数1582床(可扩展至1802床)。

二、设计指导思想

在整体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用地、并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合理组织各种人流、物流、内外交通简捷、畅通,互不干扰。建筑内部功能分区明确,洁污路线清楚,尽量避免或减小交叉感染。新建筑应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整体,以提高环境质量,为城市建设增彩添色。

合理组织各专业设备管线在总平面上的走向以及与城市管网的衔接。

注重建筑造型设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体现医疗卫生建筑的特点和强烈的时代感。

合理的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以达到先进合理、经济安全、洁净卫生的要求。

注意环境保护,对影响环境的废水、废气、噪声,特别是有毒、有菌或放射性医疗废物进行有效处理。

在经济适用性的前提下,采用节能材料和设备,采取适合南方气候的朝向及遮阳措施,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

三、总体布局---根据场地合理分布功能模块及体型模块

珠江医院新医疗区地处广州海珠区南泰路北侧、工业大道东侧,地段狭长,要求提供合理、舒适、净化、美化的新型医疗环境。根据地形特点及医疗区实际使用功能,总平面布置确保:①人流与车流各行其道,医护与患者各入其门;②洁污分流;③内外有别;科室按不同要求分设入口。

总体布置构思:南面正对城市主干道南泰路,是以优美的环境迎接患者;北面规划道路是整个医疗区的后勤集散处。

1、主体部分:

主体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门诊楼、住院楼、侨楼,沿地段一字排开,最大限度获得阳光及通风。

2、辅助部分:

① 高压氧仓,位于住院楼西侧、谊侨楼北侧,利于住院及谊侨楼病人方便到达;② 垃圾压缩站,位于门诊北侧,靠近门诊楼和住院楼的污物出口;③ 锅炉房,位于门诊楼东北侧,对环境影响最小;④ 污水处理站,位于门诊楼北侧,设于地下一层,减少对地面景观布置的影响;⑤ 连廊,连通门诊楼、住院楼、谊侨楼和高压氧仓等医疗相关部分,便于交通联系和各部分资源共享。总体分区关系见图1。

图一:总体分区关系图图二:门诊大堂效果图

四、建筑设计 ---内部流线简洁化,景观人性化,资源节约化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以及城市建筑用地的日趋紧张,功能密集化及多样化,使得跨科室诊疗以及基础设施的共用化成为必要。如何在这种动线交叉可能性增加的情况下诊疗过程保持高速、高效的运作,保持物流配给和洁污分流的流线,是我们进行门诊、住院及谊侨楼(高级病房)功能模块的联结设计以及整个场地物流及人流设计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总体布局:

分为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主体部分门诊楼、住院楼和谊侨楼三个不同功能部分在地上以相对独立的塔楼分开,其中门诊楼和住院楼群房部分紧密相连,布置医技用房,层层贯通,以利于资源共享;谊侨楼部分则以连廊连通住院楼中的手术室、康复理疗等部分,方便疗养病人就医。另外根据地形及功能联系要求设置有高压氧仓、锅炉房、垃圾压缩站、污水处理站等附属设施。

(二)、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主要由门诊楼、住院楼、谊侨楼及其地下室组成。总平面设计上利用外廊和连廊联系几个功能块,适合南方气候特点,并减少各部分流线的交叉,并创造出人性化的庭院环境;内部各功能部分采用模块式分区,做到最大资源共享,同时结合现代医院设计的“医疗街”概念,分区明确,联系紧凑,各种流线互不交叉,并有良好采光通风,良好的私密空间和视觉景观;外廊和团抱式功能平面结合,解决建筑的遮阳和减少能耗,各功能部分尽量采用自然采光通风,符合建筑节能的潮流;各功能部分尽量做到洁污分流,医患分流,以及人货分流,互不干扰。

1、门诊楼

共十二层,位于场地东侧较为开阔处,以利病人疏散。裙房六层,以“口”形中庭组织功能分区,自动扶梯联系上下,分区明确,就诊人员及医护人员流线简短,方便就诊,减少交叉感染机会。一至三层南边楼板镂空,与中部“口”形空间连成“凸”形大堂,扩大了大堂视野,加强室内外景观联系。

(1)门诊功能构成如下:

首层平面:主要安排挂号、收费及商务大堂,急诊,感染门诊,在与住院楼连接处安排影像中心DSA。首层出入口安排如下:正南面布置主入口,便于广场疏散人流;西南面布置儿科入口,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东面安排次入口及急诊主入口,急诊主入口相对独立,面向城市道路,目标明显;东北部安排医护人员出入口;北面安排门诊次入口及感染门诊入口,便于隔离。西面的DSA与住院部影像中心联成一体,资源共享;二层平面:布置门诊药房及输液、注射和急诊观察(门诊药房与住院楼同层相连处的中心摆药和输液配置中心为同一部门主管,方便门诊及住院的发药和送药);三层~六层平面:布置各科诊区。各诊区均有独立候诊区和导医,护士站,分层挂号收费,柜台设于中庭北部自动扶梯交汇处。三层东侧设置与南泰路另一侧遥相对望的旧住院楼的二层相连的连廊,解决新旧医疗区人员穿越街道的问题;七层平面:设体检中心;八层平面:设VIP诊区;九层平面:设保健科和整形美容科;十层、十一层平面:设检验科和健康教育中心;十二层平面:设网络中心和远程教育中心。

(2)功能模块分区与结构适用性结合:

门诊科室采用功能模块设置,围绕交通中庭布置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独立的候诊、导诊及挂号收费等功能,导向性明确,同时减少对中央大堂及交通核心的交通负荷;各科室通过计算机连接到医院总机,各类数据及时明了。门诊模块采用统一的结构柱距布置,各科室可根据自身发展要求调整自己用房的布置,而不影响周围科室。门诊大堂效果图见图二。

2、住院楼

住院楼从垂直方向可分为两个分区,一~六层为为医技部分以及ICU、手术室、层流病房等洁净用房,七~二十一层为住院部分。

首层平面:中央部分布置大堂,主要设置出入院登记、收费,商务中心,休息等候区;大堂西侧和东侧分别设置影像中心的CT、MRI和普通放射、DR、CR,这两部分与门诊首层的影像中心DSA组成一个完整的影像中心诊治区。大堂北侧是住院楼的交通核心,按不同的功能设置了12部电梯,解决病人、家属及货物垂直交通问题,平面东西两端各设2部电梯,为医护人员出入口,电梯具体设置参看电梯、自动扶梯参数表。消防控制室设在首层北面中间位置,直接对外开门。

二层平面:西侧设康复理疗,考虑和与之相近的谊侨楼共享资源;东侧中心摆药和输液配置中心,与门诊西侧的门诊药房为完整的配送药单元。

三层平面:设置血液透析中心和功能检查。

四层平面:设置ICU和层流病房和血库。

五、六层平面:设置手术室,主要考虑患者流线,医护流线,污物流线各自独立,互不干扰。按各不同功能的洁净度要求分为

(1)超净区:要害脏器手术的手术室,空气洁净度100级

(2)净化区:包括实施重要器官手术的手术室,空气洁净度1000级

(3)无菌区:包括实施器官已受感染的手术的手术室,但仍需在相对无菌的手术环境中进行,空气洁净度10000级

(4)洁净区:包括敷料制作,器械陈列,护士办公,值班室,卫生通过后的麻醉办等

(5)非洁净区:包括等候,污染器械回收,污洗,洗涤等

六层顶上设设备层,解决四、五、六层洁净用房的空调系统安排以及七层以上病房单元与以下各层医技单元的管道转换问题。

七层及以上各层设置住院护理单元,具体功能科室护理单元设置如下:七八层为神经外科,九层为神经内科,十层器官移植科和胸心外科,十一层普通外科,十二层泌尿外科,十三、十四层骨科中心,十五层妇科和产科,十六、十七层儿科中心和血液科,十八层肿瘤中心,十九层心血管内科和CCU,二十层消化科和呼吸科,二十一层内分泌科、中医和肾内科。

护理单元设置原则是:强调医护人员流线及病患探视流线尽可能分区,各类物流洁污分流,减少交叉;需要实施紧急手术的外科、产科等靠近手术室设置,疗养观察性质的往上布置。标准层每层东西设两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24间病房,每间病房按两床布置可布48张病床,南面部分病房可按三床间扩展,展开后每层可布126张病床。妇产科总共83张病床。住院部总病床数为1427床,可扩展为1847床。

二十一层顶上设设备夹层,提供设备及管线安置用地。

二十二层设半园形报告厅,可容纳351人。

住院楼一~五层医技部分有连廊连通门诊楼和谊侨楼,便于资源共享。

住院楼大堂效果见图三。

图三:住院楼大堂效果图图四:剖面示意图

3、地下室

本工程把主体部分地下室联为一个整体,分两层,主要设置部分医技用房,建筑设备用房,车库,地下二层布置人防工程,平战结合使用。

地下一层平面:住院楼地下及其周围部分设置医技用房和配电房。门诊地下利用场地自身高差,解决该部分自然采光通风问题。

①放疗中心:设直线加速器两台,另设CT-模拟机房、普通模拟机房和后装机房各一个。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和性质,对平面布置,管线安排均做不同层次防护处理。②核医学科:根据流线要求,分为高活区、中和区、低活区和无活区。按分区采取不同的防护处理。③消毒供应中心:根据流线要求,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门诊、住院和手术污物通过污梯进入地下一层,通过污染区回收、清理,浸泡消毒,然后进入清洁区,分类包装,通过高压灭菌柜进入无菌区,接受处理后可以直接通过医药梯直接送到各诊室、手术室和护理单元,形成循环。④配电房:设在中间位置。⑤其它。

地下一层北侧设置污物走廊和太平间,污物和尸体通过门诊背面西北侧出入口运出。门诊北侧设部分医生值班室。 地下一层南侧设停车库,共283个车位。

地下二层平面:主要设置车库、冷冻机房、水泵房和消防水泵房。

地下二层车库部分战时兼作人防地下室,战时功能为一个医疗救护站,三个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一个人防电站(250KW)。具体设计详司令部建筑工程设计院人防建筑初步设计。车库平时可设停车为316个。剖面示意图见图四。

五、立面造型 ---立面设计城市化、地域化、节能化

(1)城市的建筑:立面造型尽量适应周围的环境,通过多层次的错位和退台,减少庞大的主体建筑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同时通过平面体量分散的特点,形成强调各单体的趣味性和协调性。

(2)地域的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当地岭南侨归建筑的特点,采用西方古典元素和新建筑设计手法结合,适应当地城市文脉和业主的审美。

(3)节能的建筑:建筑节点构造和立面造型相结合,使用同时充当凉衣架和遮阳的铝合金百页,底层的联系游廊和骑楼等等,很好解决功能,节能,景观等等的要求,此部分我们设计概念是尽可能充分的“立面使用率”。

图五:总体现场照片 图六:病房外墙细节处理大样

(图中主楼前的白色建筑物为待拆建筑物)

六、结束语

珠江医院新医疗区的设计,具有现代城市综合性医院建设的典型特征:功能全面,用地紧张。本设计以医院功能流线为主轴,强调各功能模块的线性有机联结,在满足此前提下致力于创造生态型的人文环境,强调建筑的低能耗、高效率,期望在实际使用中能成为院方及患者都满意的综合医院。

参考文献: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版

陈惠华等.《医疗建筑与设备设计(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版

2004北京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