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对基础英语教学(即本文中精读课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而通过长期的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上,而很少有人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创作的意向,以及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特点等,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引进了体裁的概念,从语篇分析的高度对说明文课文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在说明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课文所涉及的体裁及说明文语篇模式
John M.Swales在其名著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胡倩,2002)。按照Swales的体系,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2006)所涉及的体裁有:narration(记叙文),essay(散文),exposition(说明文)和argumentation(议论文)。
说明文是描述某一事物,事由或过程的文章。它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或介绍某种操作程序,或解释某种抽象概念,或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描述,所以也称事实性或技术性的描写文。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词典、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广告都属于这类体裁。说明文是学生、科学家、专业人员常用的一种体裁。说明文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展示事物的关系。
语篇模式就是语篇内在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它与文章的体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裁结构在语篇结构层面上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那么语篇的组织模式必然也要受到体裁的制约(Yang Xuemei,2006)。
说明文语篇模式宏观结构上常采用“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语篇分析模式。第一种思维模式的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而第二种思维模式则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先概括后举例,另一种是先讲整体轮廓,后说诸多细节。第三种思维模式通常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或对比不同之处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语篇模式常用来比较事物异同。比较事物相似之处称为“匹配相容”(matching compatibility),比较事物差异则称为“匹配对比”(matching contrast)。人们常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这种语篇形式一般存在于较长的语篇中,常与一般特殊型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其表现形式为:重复法、词汇关联法和排比法三种(Yang Xuemei,2006)。
根据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说明文的三个方面。
1.语篇模式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材1—3册已学过的文章中有三篇说明文文章,涉及“一般—特殊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种语篇模式。
2.组织结构
说明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论文摘 要:精读课课程在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部分高校英语高职专业精读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现象,本文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讨论了精读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阐述了精读课“综合性”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科技、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优秀的外语人才,尤其是优秀的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呈上涨形势。高职英语教学相对于本科英语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如何在短短三年的学习中尽快提高英语高职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工作的挑战,或为未来进一步的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了从事高职英语教学教师们的终极教学目标。
英语高职专业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开设了大量技能性,知识性课程。与众多目标明确,任务突出的科目相比,作为主干的英语专业基础课之一的精读课又有何教学特点呢?就这一问题,笔者调查了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陕西部分普通高校英语高职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结果显示60%的学生不明确精读课的价值所在;20%的学生认为精读课是较泛读课,以阅读文章,分析文章,词汇讲解更为精细的科目;只有10%的学生认为精读课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科目。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甚至认为“精读课只是高中英语课的延伸”。学生的反馈显示出部分高校高职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和手段滞后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英语高职专业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此现象,笔者撰文阐述了英语高职专业“精读课”的教学特点,以期能够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1 英语高职专业“精读课”“综合性”的教学特点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基础英语(精读课)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1]可见,英语高职专业精读课应是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目,是所有这些细化科目的延伸。
(1)首先,精读课是听力课和口语课的延伸。语言教学应突出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在精读课上,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授课,讨论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讨论,其过程本身就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实事上不仅仅在课堂上,课下教师也应坚持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在英语高职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高职学生的基础差,全英式教学不适合他们,多是采用双语式教学,但这种做法不能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英语使用氛围,顺从了学生的惰性心理,而且导致教学重心偏向语法和词汇,易使精读课成为词汇课或语法课,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听不懂,弄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用汉语进行说明,但在转换语码之前,要加上“In Chinese,it means……”,“Next, I will explain it in Chinese.”诸如此类提示性的语言,或者口头上用英语表达,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其对应的汉语意义。此种做法是在向学生暗示:我们要尽可能用英语表达思想。双语教学中不加提示的语码转化则会顺从学生的惰性心理,使教师有“以身作则”之嫌,致使学生一有困难就采用母语表达,而不是动脑采用其它英文表达形式。[2]诚然,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teacher talk),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且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和进展采用适合学生的易被接受的措辞和表达形式。持之以恒,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定能有长足提高。[3]
(2)此外,精读课还是泛读,写作和翻译课的延伸。正如一些学生所言,精读课是较泛读课而言,对文章分析更为透彻、词汇讲解更为细致的科目。泛读课在阅读中,侧重的是各种阅读技能、技巧的培养和词汇量的扩充,而精读课在阅读中侧重的则是词汇、短语用法更为详细的介绍;句与段表达、内容及功能上的细微分析,与作者整体谋篇布局的关系以及主题思想的表达方法等等。精读课还会涉及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依据学生具体掌握情况和兴趣所在让学生进行缩写,仿写等练习,又是对写作课的延续。此外,教师常会让学生对一些长句,难句或段落进行翻译,以测试学生实际理解程度,这个过程又考察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的掌握情况,亦是翻译课的延续。
(3)最后,精读课还是语法课的进一步延伸。此点置后,并非因其不重要,而是几乎所有精读课教师已经做到了。且往往有过之,无不及。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对文章中每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和理解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每句话的语法结构,澄清句中各成分的作用和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语法课”上所学知识的检测和实用训练,可谓是“语法课”的延伸。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教师易倾向于把重心完全放到语法结构的分析上,且为了快捷澄清某些语法知识,又采用母语作为交流媒介,结果学生在精读课上除了习得一些语法知识之外,感觉收获甚少,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学生厌学,且妨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即便是讲解语法也应使用目的语进行。授课之初学生理解虽困难一些,但随着对语法术语熟悉程度的提升,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英文讲解也就容易理解了。而且对于语法问题,教师只需对长句,难句,单元要求掌握的句型进行重点分析即可。文章分析完毕,务必给学生们一些时间,让其思考质疑,而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可直接解答或找学生代答。找学生代答效果更好,常会出现一人提问,全班讨论的情况。有时学生没提到的而教师又认为学生有必要注意的,可由教师再质疑,往往又形成了全班讨论的局面。这种讨论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更是培养了他们在阅读中逐字逐句推敲的好习惯,为他们巩固语法知识、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甚至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能力构成
2.应用型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念
3.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方略探讨
4.专科英语、本科英语及成人专科英语的定位和相互关系
5.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法探析
6.本科英语专业应用翻译教学调查与研究
7.网络环境下的形成性考核实践与探索——中央电大开放本科英语专业“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验
8.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9.浅谈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0.释意理论关照下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探析
11.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
12.地方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13.翻译测试对翻译教学的反拨作用——在本科英语专业中的应用
14.ESP应用于高职本科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5.我国本科英语教学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16.试论本科英语专业教师加强修辞意识的必要性
17.应用性本科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19.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本科英语专业(中医方向)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之探讨
21.师资培养模式与教师素质——我国师范大学/学院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反思
22.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兼评《北大英语精读》
23.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分析
24.本科英语专业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学习动机与需求调查研究
25.护理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6.创新教育视野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27.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9.远程英语学习的现状与思考——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问卷调查
30.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31.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32.美剧在本科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33.ESP理论视角下护理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34.大数据时代的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35.《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
3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探讨——供需均衡原理引发的启示
37.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38.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改革
39.本科英语专业文学论文的选题
40.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学习成绩预测的研究与实现——以本科公共课程统考英语为例
41.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42.护理专业学生本科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3.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应用本科英语写作教学——兼论过程教学法与成果教学法融合的必要性
44.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
45.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实践——本科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改革探究
46.地市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
47.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初探(英文)
48.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课程设计及其应用探析
49.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50.如何实现大学预科英语教学和本科英语教学的衔接
51.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活动探究
52.提升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53.本科英语技能化口译教学实践探索
54.浅析专科英语和本科英语教学的异同点
55.对本科英语学科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
56.农林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57.本科英语专业教材选用综合评价研究
58.元认知策略在本科英语专业蒙授生英语学习中的训练研究
59.本科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模式探讨
60.应注重提高本科英语师范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从综合英语课堂实习凸现的问题入手
61.对本科英语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探讨
62.论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非文学性转向
63.试论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当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
64.论本科英语专业显性课程改革
65.普通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
66.翻转课堂与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基于翻译技巧教学的运用
67.地(市)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之思考
68.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
69.艺术类本科英语课程评估与建设——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
70.关于本科英语专业汉译英教学的几点思考
71.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72.刍议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思辨能力的培养
73.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效性探析——以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74.合作学习法在现代远程教育英语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75.建设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课堂实践教学
76.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77.二外日语考研题型分析及对策探讨——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7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79.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0.宏观视角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框架构建的思考
81.初等—高等合作教育模式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82.三表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
83.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84.民办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85.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教育认知倾向调查——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
86.应用技术型本科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87.面向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88.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英语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9.本科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改革初探
90.语码转换与外语教学——基于应用型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调查
91.本科英语专业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92.浅谈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
93.基于“1+N+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英语专业任选课设置探究
94.应用型本科英语自主学习网络系统的构建研究
95.英语师资教育课程发展——师范院校本科英语教育专业课改革思考
96.语料库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建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97.英语文学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本科英语文学教学与批评的关系
98.浅析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师的要求
99.图式理论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
100.本科英语专业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101.本科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02.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师德养成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2012级本科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生为例
103.后殖民文学在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探索
104.对本科英语专业二外语种选择的思考
105.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效果初探——一项基于偏误分析的实证研究
106.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107.士官本科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108.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方案设计
109.民族预科英语与大学本科英语衔接初探
110.从社会需求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111.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
112.从翻译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异同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课堂策略
113.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研究
11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15.高职升本科英语考试词形转换题型的应对策略
116.“1+2+3+X”学生活动参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117.浅析“双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应用原则
118.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现存问题分析
119.网络指导毕业论文模式初探——以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120.提高中医药本科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多伦多大学暑期英语学习体会
121.从怀特海人本教育理念看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22.刍议本科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改革
123.航海类院校航海技术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2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探索
125.本科英语专业学习自主性与策略动态研究——以三本院校大一学生为例
126.研究性学习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127.浅析交际过程法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中的运用
128.华东高校本科英语教学评估现状探析
关键词:短文写作;精读教学;常见错误;公外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053-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15
对中国学生而言,从初学英语的中学生乃至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学英语最常见、最综合的方式就是通过精读课。教授对象不同,学习者在年龄、学历、经历等方面各不相同,英语精读课的重点自然也就不同。那么对于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精读课究竟应该教什么呢?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精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同时在写作、翻译以及基本的听说技能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能够使其将英语作为一个工具在他们自己的领域进一步深造或研究。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精读课的教师让学生每人就所选择的任何话题写5篇作文,试图找出学生在英语知识方面的欠缺。学习这么多年英语之后,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已经具有较大的词汇量和相对较高的英语水平,那么他们的精读课是不是还应该像大学生那么上?还是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写作检验的是包括词汇、语法、逻辑等等在内的综合英语能力,能较为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在精读英语方面的欠缺。根据在学生的写作作业中发现的错误,教师可以自行调整精读教学中的侧重点,以满足学生学英语的需求。
根据笔者收集到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短文写作资料,他们常犯的错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用词不当
学生倾向于使用不太适当、不太地道的词汇搭配。例如:
eg.1 On news paper, TV, radio and other media, genetic technique always has a flourishing of trumpets about how it is good for human and how it can increase our life level deeply.
分析:在上一个句子中,第一个错误在开头的介词,这里列举的所有媒体需要不同的介词来搭配,而不是只用一个“on”就可以。第二个错误在于短语“genetic technique”,这一说法不太标准,标准的应该是“genetic technology”。第三个错误在于将汉语的“怎么”错误地译为“how”而不是“why”。整个句子的最后一部分由于使用了“increase our life level deeply”的不准确说法而显得不地道。“life level”在意思上类似于“living standard”,但没有后者标准,而且“deeply”用作表示“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不确切。
句子可改为:Newspaper, TV, radio and other media always have a flourishing of trumpets about why genetic technology is good for human and how it can improve our living standard greatly (or substantially).
eg.2 The withdrawn man like me, friend is very rare which means honesty, zeal, and a bit of forbear.
分析:第一个错误在于本该用“a”却误用了“the”。“friend”应该是“friendship”。“forbear”应该改为“forbearance”或“tolerance”来与名词形式“honesty”和“zeal”取得一致。句子的同位语与主句的主语不一致。
句子可改为:For a withdrawn man like me, friendship is very rare which means honesty, zeal and a bit of tolerance.
eg.3 We don’t contact each other very compact, each of us believes that the truly friendship will never fade in.
分析:“compact”是“often”的误用。“each”应改为“either”。两个分句缺乏必要的联接。“truly”应该是“true”。“in”在此处多余。
句子可改为:We don’t contact each other very often because either of us believes that the true friendship will never fade.
(2)中式英语
母语的负迁移导致二语习得者使用汉语思维将字面意思译为不地道的英语表达。例如:
eg.1 Rich’s everything is rich and poor is poor deeply.
分析:语法上来讲,这个句子没有太大的错误,但很明显这完全是按照汉语句子“富人的一切都是富的,穷人则穷得彻底”直译过来的。
句子可改为:Everything about the rich is rich while the poor is poor completely.
eg.2 He don’t like people live in the masks.
分析:按照上下文,汉语的思维是“他不像活在面具中的人”。
句子可改为:He is not like a person who lives behind the mask.
eg.3 What do you come across suddenly, as we talk about genius?
分析:由于对汉语句子“一说起天才,你会马上想到什么呢?”进行不地道的直译而误用“come across”。
句子可改为:What do you think of suddenly when we speak of genius?
eg.4 His statue is very tall, reaching into 183 cm.
He is middle-sized.
分析:两个句子说的都是一个人的个子。第一个句子显然来自翻译“他个子很高,达到1.83米”,第二个句子则是直译了“他中等身材”。
句子可改为:He is as tall as 183 cm.
He is of medium height.
eg.5 He gets up early when many students are still immerging in black-and-sweet country.
分析:“immerging”就语态而言是错误的,而“black-and-sweet”则是汉语“黑甜乡”的直译。
句子可改为:He gets up early when many students are still immerged in their sound sleep.
eg.6 After looking for the illness, he would write down the experience immediately.
分析:“looking for the illness”即为汉语中“看病”的直译。
句子可改为:After examining the patient, he would write down the experience immediately.
eg.7 We were roommates in college and I slept upon her.
分析:“I slept upon her”等同于汉语表达“我睡她上铺”,而直译过来在英语中会导致误解。
句子可改为:We were roommates in college and I slept in the higher bed of the bunk bed.
eg.8 He is the most boy I have seen loving to read books.
分析:该句的汉语译文应该是“他是我所见过的最喜欢读书的男孩”。但很明显,上例中的英语表达一片混乱。
句子可改为:He is the boy that I have seen who loves reading most.
(3)句子结构错误
eg.1 Warmhearted, as she is, she used to help me a lot with my study.
As possible as he can to help others, he seldom ask others to help him.
分析:两句话中的“as”都使用错误。在第一个句子中,“as”用来表示原因而不是让步,所以不应该倒装。而在第二个句子中,“as”用于比较结构中,句子同时也带有让步的意味。
句子可改为:As she was warmhearted she used to help me a lot with my study.
Although he helps others as possible as he can, he seldom asks others to help him.
eg.2 As my roommate, we study and live together.
分析:“as my roommate”暗指的主语是“he”而不是主句的主语,类似于英语中的悬垂句,而且“live together”在意思上也是对“roommate”的重复。
句子可改为:As my roommate, he studies together with me.
eg.3 He was my roommate. We had lived together for 4 years. I am very familiar with him.
分析:在英语中,这叫作流水句。这里的三个句子堆砌在一起,没有任何的逻辑联系,是不地道的英语。
句子可改为:As his roommate for 4 years, I am very familiar with him.
eg.4 He is very versatile in sports. Such as basketball, football, table tennis and so on.
分析: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为断句,因为“such as”不能引导一个独立的句子。
句子可改为:He is very versatile in sports, such as basketball, football, table tennis and so on.
eg.5 When coming difficult illness, he would find data, consult other doctor, sometimes sending e-mail to the professor. Because of the hard working, his medical knowledge increases quickly,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amous.
分析:“coming difficult illness”结构错误。“sending”与其他两个动词“find”和“consult”在形式上不一致。“hard working”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名词。“becoming”的逻辑主语是“he”而不是“his medical knowledge”。
句子可改为:When encountering difficult illness, he would look for information, consult other doctors, and sometimes send e-mail to the professor. Due to his hard work, his medical knowledge increases quickly, making him more and more famous.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常见错误,如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冠词使用不当、动词形式错误、主动被动语态误用;而且作文组织结构不好,缺乏必要的联接和逻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在于学会地道的表达。根据观察,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已经掌握大量的词汇,且具备较好的语法水平,能够有意识地使用在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短语和句型,而且倾向于使用在意思上等同于普通词的一些“大词”。
根据以上的发现,笔者认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精读教学侧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点:
(1)目前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精读课程使用的教材中包含大量由母语是英语的作者撰写的,相对来说篇幅较长、话题各异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附有好几页的生词,包括一些使用频率不高的词。很多词都曾经出现在单词背诵的书中,所以学生对这些词的一般含义都很熟悉,教师的任务是解释其中的一些重点词汇的特殊含义,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近义词、同音词、拼写相近的词,可举例说明各自固定的词汇搭配。对于具有不同词性的词,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词根及其不同的形式,争取做到举一反三。
(2)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地道的书面语,当中就有很多地道的短语和句型。在讲解课文时,教师不必要逐句翻译课文,而是应该注意文中出现的地道的表达;要尽量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地道的句型;要对语法复杂的句子进行详细清晰的讲解,以使学生明白语序。大多数研究生能够熟练地用简单的语法写出简单的句子,但在复杂句子的语序安排上稍有欠缺。而且,作为理工科学生,要注意一些专业词汇,以扩展词汇量,为读懂科技性的作品做好准备。
(3)对于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只明白单个句子的意思远远不够,还应该了解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他们熟悉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使其明白每句话乃至每个段落为什么要作如此的安排。而要了解文章的思路,要先熟悉连接词和转折词。
(4)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营造一个全英语的氛围。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听说技能都有欠缺,要尽量促使他们多听多说,将他们置于英语的氛围之中,才能取得进步。
教学方法永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实验领域。精读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进行教学,从而达到绝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Joy M. Reid.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关键词: 高年级精读 研究法 演示法 综合能力
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精读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一直以来困挠高年级专业英语教师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词汇量的掌握应该在6500个以上,并且已经深入学习过几乎所有英语中常用的语法知识。此时的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已经有了自学能力,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对于长句、复杂句式也具备了分析能力。因此,高年级的专业英语的精读课已经不能停留在以词汇学习、语法分析、大量的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础教学方法上了,而是应该着重于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综合性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即将面临的职业生涯或继续深造积累坚实的能力资本。
一、专业英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难题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高,视野的扩大,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判断力、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模式。他们不再满足于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课本的知识,而是带有一种初生的、朦胧的批判意识对待课堂学习。加之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和知识获取途径多样化、快速化,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亦随之而活跃,不少学生认为精读课文冗长、过时、枯燥、不实用,从而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当今的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通过12年的学习,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几乎所有的语法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这期间,作为英语教学的主干课程,精读课(中学的英语课也可看成是以词汇和语法为主的精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几乎一成不变:朗读、生词学习+练习、逐句分析语法和语意、翻译、问答。学生一方面厌倦了这种模式,渴望新鲜和突破,另一方面也习惯了这种模式,因而对于三年级精读课文长度的突然增加(1800~3000词左右),课文内容的深度广度的迅速扩大,生词表、语法练习的突然消失感觉不知所措。程度较好的学生觉得失去了主攻的方向,有劲没处使;程度较差的学生就止步于一知半解,得过且过。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数三年级专业英语的学生发现,在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上想再上一个台阶的难度很大。一方面,从传统的学习方法中继续挖掘和提高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他们发现,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稍微有点专业性要求的口译、笔译、会话、演示等机会,都会暴露自己语言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即便是听新闻,看原版片,读英文报刊、网页,仍然有大量听不懂、看不懂的地方,并且再也找不到一、二年级时那种理解能力与日俱进的感觉。换言之,在三年级,单凭天赋+努力的传统投入模式所获得的边际能力收益在迅速下降。学生都渴望突破瓶颈,重拾自信。
二、高年级精读教学中的研究法和演示法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上述特点,结合笔者在海外学习的经历和高年级英语精读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把研究法和演示法引入精读课堂,能够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演示和演讲的能力,思维和理解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突破高年级的发展瓶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读教学中的研究法。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专业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研究”在这里指的根据需要是获取和整理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研究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综合能力之一。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四年级的论文写作至关重要,而且是对将来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锻炼。那么如何在精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呢?
高年级的精读课文,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科学、经济、哲学、文化等各个层面,以梅仁义教授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六册为例,所选课文不仅有作家的经典小说节选,还有知名记者、专栏作家的时事评论;既有科学家、环境学家的科技色彩浓厚分析报道,又有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鞭辟入里、字字珠玑的理性议论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大量的背景知识、科技知识、经济知识、文学典故等,不仅是文章的精华所在,而且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单纯依靠课后的注释或教师的灌输,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研究式教学法,在课前预习阶段、课文讲解阶段和欣赏分析阶段把需要深入了解的课题分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指导他们通过互联网、图书资料等找出这些相关的知识,建立这些知识和课文内容的联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精读教学中的演示法。
演示法,即presentation,一般是指教师配合讲授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或者给学生做示范,以说明或引证所教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这里,笔者所说的presentation,是指让学生把通过个人或小组研究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讲解和展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有详实的内容、清晰的条理,而且要求演示课件制作得美观,学生语言表达得流畅。这个过程既是对前期布置的研究任务的考核检查过程,又是精读课文中背景知识、文章赏析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
3.教师在研究与演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与演示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上:
其一,教师要精心设计研究课题,确保这些课题不仅是理解课文的关键,而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匹配,学生感兴趣,并且资料丰富,学生容易上手。例如“Two Kinds”中的Shirley Temple的生平、形象和电影,“The Merely Very Good”中的W.H.Auden的诗歌,“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中的“Maslow’s Pyramid”,等等。还可以结合时事让学生以小组调研、讨论的形式探讨相关话题,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分析完课文“How to Get the Poor off Our Conscience”的观点后,可以让学生以“良好的社会福利是否会打击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为题从正反两方面研究北欧福利国家的福利政策和实施效果,从而提出小组的观点,在课堂上加以讨论。
其二,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给予评论和指导。让学生研究和演示不等于教师可以休息了,相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付出研究的努力,一则现在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以讹传讹,需要教师给予指正。二则教师上课PPT课件的制作手法,动画、插键、超链接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讲解和课件内容的配合,都对学生的课件制作和讲解起到范本的作用。三则学生演示完成后,教师除了要给予鼓励外,更要给予恰当的点评,对于不完整的信息给予补充,在内容的条理性、课件和讲解的配合度和演讲技巧方面指出其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其三,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不仅要在学生演示完成后带头以掌声表示感谢,而且要在讲课的过程中援引学生演示中提供的信息和知识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到机会均等的原则,给每个学生演示的机会。此外,将presentation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也会对学生的主动探索、展示才华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研究法和演示法的教学实践和效果
通过对三年级精读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研究法和演示法的积极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愉快地学习。这一点在高年级学生中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独立性、批判性在不断提高,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在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平台来测试和提高自己在语言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课下研究和课堂演示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将信息获取、知识整理、理性分析、课件制作和口语表达等多种能力融合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背景知识和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如前文提到,在高年级的学习中,背景知识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和文章的精华所在,然而仅仅依靠注释和教师讲解是不够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相关信息,不仅可以使参与该课题的学生深入了解该课题的内容,而且通过课堂演示,还能够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全班学生。例如学习“Two kinds”一课时,主人公Jin Mei的母亲怀揣着不切实际的美国梦,在JinMei小时候一心要把她培养成“神童”,当时的著名童星Shirley Temple就是母亲的参照物,而小Jin Mei的幼稚的心中也曾有一个童星梦,即便在后来和母亲的斗争中,在她毫无准备的第一次登台演出前,她仍然对Shirley Temple式的fancy curtsy充满童稚的向往。在文中,Shirley的 tapping dance(踢踏舞),fat curls(大卷花),sauciness(戏谑的,没大没小),fancy curtsy(花哨的屈膝礼)等特征是没有见过Shirley表演的人难以理解的。分到这个课题的小组不仅讲述了Shirley的成名过程,而且播放了一段Shirley的经典歌舞表演,并把上述的元素囊括其中,使这五分钟的展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全班学生对这些词汇和背景的理解。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博与专相结合的人才。《大纲》指出,面向21世纪培养的人才应该在具备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课文为蓝本,对文中的知识点展开发散性的研究,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课本以外的广博知识。例如对“Love Is a Fallacy”中Pygmalion典故的研究,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希腊神话中的原意,体会作者使用这个典故的精妙所在,还可以了解肖伯纳的经典剧作《卖花女》对该典故的阐释,甚至突破文学疆界,让学生懂得教育心理学和当代管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含义,从而拓展学生的眼界。
4.培养学生的演示和演讲能力。
无论是讲课、学术交流还是市场营销、客户培训等,在多媒体普及的今天,配合PPT进行演示是学术和商务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甚至有些公司在招聘时就把即兴演示作为面试的内容。然而在大学中,很少有开设演示培训课程的。即便是专业英语的口语课也没有这项内容。精读课上的演示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为未来的工作学习打好基础。
5.树立团队精神、培养合作能力。
面对着环境中极大的不确定性压力(pressure of uncertainty),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是当今企业崇尚的无形素质(intangible qualities)。通过小组研究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可以促进团队成员克服内部矛盾,形成俱荣俱损的团队意识,互相帮助,群策群力。同时鼓励学生将演示文稿在全班分享,不仅可以传播知识和信息,更可以在一个更大的团队中培养合作、贡献、分享的意识,强化全班同学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年级的精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特点,以课堂为平台,以课文、注释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为起点,让学生就背景知识、文学典故、科技、经济、时事等课题开展研究和演示,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此同时,课堂教学形式也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而学生群策群力所呈现的研究成果、收集的数据、影像资料、反馈的信息也对教师日后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参考作用,真正取得了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修订版,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bfsu.省略/chinese/site/gxyyzyxxw/zywj/tyyjxdg.htm.
[2]梅仁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3]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