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系统设计
1.1生产实例要求某齿轮厂一流水线,有21个工位,每个工位有三种工作状况,分别为:欠件,故障,通过。该生产管理控制面板需满足能显示时间、日期、生产的计划数、基准数、实际数及各个工位的工作状况。其中计划数由人工设定,基准数是在理想状态下截止当天某一时间所应该完成的工作量,实际数是指截止当天某一时间所完成的工作量。
1.2系统的硬件构成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件,主要有液晶显示LCD1602、数码管、独立按键、LED、红外遥控器和蜂鸣器,均为串行通信器件,使得系统线路简单可靠性高。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1.2.1单片机主控模块STC89C52是STC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可编程Flash存储器。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同时做了很多技术上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案。它主要负责各个模块的初始化工作;设置定时器、寄存器的初值;读取并处理来自红外遥控的信号;处理按键响应;控制液晶数码管实时显示;蜂鸣器响应等。
1.2.2输入模块系统主要有两种输入方式,一种是代表各个工位按钮的矩阵键盘,一种是用来设定计划数的红外遥控。其中红外遥控的接收部分采用的是1838红外接收头。其接线图如图3所示。
1.2.3输出模块系统中采用LCD1602作为主要显示器件输出信息。液晶显示模块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显示内容丰富等优点,而且不需要外加驱动电路,现在液晶显示模块已经是单片机应用设计中最常用的显示器件了。LCD1602可以显示2行16个字符,具有8位数据总线D0-D7,和RS、R/W、E三个控制端口,工作电压为5V,并且带有字符对比度调节和背光设置。系统采用蜂鸣器作为提示音的输出,蜂鸣器的电路连接图如图4所示。电路中采用PNP管8550做为信号功率放大来驱动喇叭闹铃,由图4可以看出PNP管8550的集电极接电源正5V。过温时从STC89C52的P2.3脚输出频率约为低频的方波信号使蜂鸣器报警。
1.3系统软件设计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系统程序的完整结构,尽可能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将任务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明确各模块的功能、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系统的软件设计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各个模块的底层驱动程序编写,而后是系统联机调试,编写上层系统程序。本系统软件程序主要包括:液晶LCD1602的底层驱动模块、按键扫描模块、蜂鸣器报警模块等。
1.3.1主程序主程序如图5所示。系统开始进行对液晶显示等进行初始化,等待中断响应,(扫描键盘,读取键值),实时的将工位上的信息反映出来。
1.3.2子程序系统在初始化后,收到中断指令,接收来自红外遥控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判断,将合理的结果送液晶屏显示。如图6所示。
2总结
当前我国林业工程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如林业生产管理方式落后,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生产工作的进行[1]。
2林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林业生产基地建设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基地建设过于单一。而相关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再加上资源投入不足、相关管理制度的欠缺,这些都是造成林业建设单一性的原因。基地建设单一性只是其中一方面。在林业施工过程中,建设队伍往往只重视林业建设的面积、树木的种类与数量,从而导致了造林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失衡。由于林业局对林业生产不够重视,只关注施工进度,只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由于这种忽略了造林质量与数量方面的问题,导致在林业完成施工的一段时间内,施工地点经常出现病林或死林的情况。由此可见,我国在林业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另外,虽然目前我国林业生产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依旧没有实现粗放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的转化,并且大多数施工团队重视短期利益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国林业工程发展滞后[2]。
3我国林业生产管理措施
3.1完善林业生产标准。我国林业生产的评价标准是林业生产面积的大小,这种评价标准并不足以衡量和体现林业生产的具体意义和林业生产本身的价值。故此,将林木生产存活率及生产量作为我国林业生产的评判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此种评价标准不仅能够杜绝林业单位盲目的植树行为,更能够减少林业部门无关的经济损失,并且规范林业局的生产管理行为,从而保障我国的林业生产管理规范性。3.2合理选种。种子是林业工程建设的重点,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选择优良的林木种子,并且有效加强与改善种子的质量水平,才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另外,加大种子的培育与研究力度,挑选出能够适应种植地环境气候的优良品种。同时,要提高阔叶树母树林的生产比重,并且加大对母树林的管理力度,利用相近品种取代母树林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林业生产管理的质量[3]。3.3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的林业生产不仅是为了改善环境,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当然,其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究其根本,我国林业生产若按照社会需求进行生产,必然要选择林木良种作为培养对象,有利于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此外,以市场视角为出发点,积极培育具有高价值的林木以及在短期内生长速度快的树木,不仅可以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并且对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也有较深远的意义。3.4改造低产林。低产林对于我国林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低产林面积依旧占据我国林业面积的很大一部分,其自身经济水平和经济价值较低,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林业工程的资源浪费。所以,加强低产林的改造工作,有效减少残次林业的面积是极其重要的。3.5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如今,我国不论是农业生产还是一些其他有关种植业的生产工作大多推行机械化生产,林业生产也不例外。林业机械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林业生产的基本效率,而且可以明显提升我国林业生产的质量。推广普及这种技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林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和时代变革的必然趋势。机械化生产不仅能够让我国林业发展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而且会显著提高林业生产质量与效率,从而形成科学化的造林模式与流程[4]。3.6以人为本,提高林业队伍的技术水平。我国林业生产团队的建设,也是林业生产发展的重点。一个合格的林业生产管理团队,要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工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才培养。这不仅能有效推进我国林业生产工作进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业生产管理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5]。现如今,我国对林业生产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依旧很大,但由于内部缺少激励制度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林业生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缓解。故此,一个合格的林业生产管理团队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管理模式,在工作中实行员工激励制度,并且有效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林业工程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保证我国林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6]。
4结语
加强林业生产管理工作,对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论是从选择培育的种子,还是种植地的选择和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改良与优化,从而确保林业生产的质量与数量。现如今,我国林业生产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种植地的管理问题和造林质量达不到相应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死林和病林等情况,而且林业工程的经济价值也有待加强。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从而促使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乐.谈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才智,2012(19):342.
[2]许日范.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6(5):101,103.
[3]孟庆敏,尼同明,孙军,等.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4(7):61.
[4]孙亚男,李娜.谈加强林业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现代农业研究,2017(6):38.
[5]仲亮黑.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青春岁月,2016(2):433.
一、柔性生产的定义及特征
1.柔性生产的定义
柔性生产的概念是1965年英国的Molins公司在研制“系统24”时首次提出的,它的内涵随着时间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柔性生产是依据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如果没有订单就不生产,没有需求也不生产。
2.柔性生产的基本特征
(1)技术柔性。柔性生产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其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系统工程、敏捷制造等,这些技术是建立柔性生产系统的基础。
(2)时间柔性。由于柔性化生产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具有可重用、可重组和可系统化的特点。设备的组合和集成能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快速的进行调整,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市场所需的小批量多品种产品。
(3)分散生产。在新的专业化分工、团体合作的基础上,按照合理的分配资源和发挥各自优势的原则,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对组织生产实行分散的管理。
(4)产品种类多。柔性生产可以发现市场变化的细节,因而可以按照这些细节的变化,满足顾客对产品种类的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
(5)弹性生产。柔性生产是根据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做出的反应,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变性。它是依据企业的订单决定生产而非依赖于库存,因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传统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始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要求企业能够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传统的生产面临着产品切换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人员素质不足,设备经常损坏,多种原因导致企业短时间内根本出不了产品,为了能够及时给顾客交货,企业不得不采取增加库存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因而导致库存量的不断增多,企业成本的增加,流动资金的短缺。
三、柔性生产管理的作用
1.柔性生产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
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已经从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转向处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中,要求企业以柔性战略来面对这种变化,发现并抓住市场机会。为了实现及时、快速地调整生产,满足精益生产要求的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成本的目的,柔性生产管理在重新安排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已有的部门分工界限,重新整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使员工能够受到全方位的岗位培训与锻炼。
2.柔性生产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由于柔性生产管理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具有可重用、可重组和可系统化的特点,又能使企业多种生产要素进行多种组合,因而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原来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来组织生产,大大降低生产所需的信息收集成本、研发成本、机会成本等生产成本,达到最大化的生产效益。
3.柔性生产管理可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柔性生产管理的立足点就是为了适应多变的消费市场。在获取顾客需求信息有所变化时,能够利用制造技术、并行工程、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实现快速交付,从而解决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问题,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
四、柔性生产管理的实现方式
1.转变管理思想,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柔性生产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这就企业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树立全新的管理思想理念。实施柔性管理必须实现从重物轻人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如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柔性生产条件下,现代化的工艺装备、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经常性的轮换工作岗位,要求员工不能在像以前那样只是从事简单而又重复的体力劳动,而是要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能驾驭好各种先进的设备,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2.建立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
柔性生产的开放性、生产的虚拟化、技术的集成化,要求企业建立一个合作联盟,将各自的分散的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参加这个联盟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伙伴所提供的信息技术、设备工艺等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变市场需求的能力。
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科学。
关键词:
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人为本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在事故发生后,由于企业应对事故发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而造成受害人与企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
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它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安全协调学、安全思维模式、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效果主要有注重效果,全面突出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重视激励作用;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等特点。
3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⑴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谈薄,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
⑵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不重视制度的建设及贯彻落实,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⑶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特别是基层的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安全监督机制还没有形成,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安全、系统安全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纸上谈兵和走马观花上。
⑷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应急能力,确保企业职工生命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确保社会生活的稳定。
4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方能达到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安全水平,根据经验,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⑴加强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实践别人的成功事例和做法。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安全管理水平。
⑵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生产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在做好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制定颁布各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规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上等级、创水平。
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⑷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
⑸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通过评估,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以明确事故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⑹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生产单位必须对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严格实行24h不间断的安全生产调度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严格副总以上领导“五个一”考核制度;强化中夜班的安全管理,严格中、夜巡检查制度;严格现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等具体方式,全面完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标准化形态。
⑺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⑻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避免的。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是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的最有效手段。
5结论
安全生产是政府和企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人权的最有力体现。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诸多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等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最终实现事故控制和减少损失的安全目标。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宝智.从传统走向现代-论现代安全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1(2):20-21.
[2]罗云,程五一.现代安全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6.
[3]杨文兴.推行现代安全管理实施JGJ-99标准[J].建筑安全.2001(1):23-25.
石油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同时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生产难以取代的国民物资。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和生产技术的提升,我国石油在开采规模和能力上都大幅提高,但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难度高、危险高、投入高等特点,对油田生产提出了很高安全要求。文章在对我国油田生产的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新时期的生产实际,对加强油田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油田;安全生产;石油开采
1我国油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内部监管不力
内部监管长期以来作为油田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在油田的安全生产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内部监管也得到了油田管理者的重视,使得相关部门和人员业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油田实际工作状况看,在相当多的工作中,内部监管没能完全到位,难以达到预期目的[1]。
(1)内部监管工作缺乏规范性,处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目前,油田企业中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已经得到了推广,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直难以执行到位。究其缘由,一者是个别领导碍于人情关系,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更有甚者有着较强的领导优越感,在实际工作中与员工相区分,执行双重标准;二者个别员工和领导惯于用经验办事,而忽视新的规则制度,特别对强制性要求执行不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出事就行”的心态较大范围存在。
(2)监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尚有欠缺,导致监管工作质量不高。安全监督工作要求具备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知识水平,而监督工作队伍中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知识水平高低不一,加上学习培训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员工监督素质低下,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安全监督工作要求;同时,个别工作人员滥竽充数,工作不认真,检查不深入,罔顾相关规范与制度,使得内部监管工作的客观公正难以保证。
1.2安全管理重形式而轻实效
近年来,油田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现象日趋加剧[1]。事实上,油田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客观和现实,从油田生产现场实际出发,查隐患、找漏洞,并及时、有效整治,然而当前的安全管理工作时常偏离正轨,一些走过场、应场景的现场普遍存在,雷声大,雨点小,令人堪忧。
(1)安全大检查:安全大检查的出发点是查找问题、排除隐患,提升安全保障,对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严重变味,大违本意。油田企业在每次安全大检查中,都组织了大量的人员,进行声势浩大的全面检查,但所涉及的大部分都是些皮毛问题。基层单位为了应付检查,大搞卫生评比,忙于填补资料,然而安全管理工作的隐患还是掩藏不露。事实上,系统隐患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妄想通过一两次有限时间的检查,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排除生产重大隐患,效果甚微。
(2)事故后处理:当油田上发生安全事故后,会立即启动安全预案,各级领导都赶往现场,对事故进行指挥处理,这些一般都有利于事故的快速解决。然而,每次事故后赶往现场的人员、车辆太多,并不利于事故的处理,反而会引发新的安全隐患;另外,事故后处理需要的是有关专家的科学指挥、专业人员和设备的现场作业,而无关人员应该尽量减少。
2加强油田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油田的安全管理工作立足于以人为本,绝不能只见于文字、流于形式,应该认真贯彻到具体工作中,严厉禁止为了油田的连续生产而有损于人的生命和健康,从根本上保障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应该将人当作安全工作的主体,所有的安全管理工作都应该以人为中心开展进行。
2.2深入强化安全监管
(1)严格规范:我国油田的制度和标准是几代石油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对目前油田生产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油田的各个岗位和员工均能适用。因此,对于已有制度和标准必须严格执行、认真管理,不能徇私情、讲面子,对员工的要求,领导要以身作则;尽量减少模糊概念,做到量化统计;操作细节上,要严禁经验主义[2]。一句话,对于规范要求,领导要身体力行,员工要严格执行。
(2)强化培训:强化安全培训主要针对两部分人员进行培训:安全监管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对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界定监管人员的上岗资质,严格按工作需求和员工素质匹配人员,保障监管人员队伍的素质;同时岗位之间要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对不适于岗位的监管人员进行调整,调遣一批理论与现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员担任监管工作。对于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要以生产实际为主,强化岗位责任制意识,并通过岗位培训教育制度,提供给员工现实可行的学习机会,从而不断提供安全操作的技能。
2.3努力克服过程式管理
安全检查是一种能够有效发现问题、排除隐患的途径,应该以检查质量为核心。保证质量才能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进行,否则将流于形式,变成了走过场。
3结束语
油田生产工作具有极为特殊的状况,包括复杂的工作环境、危险性高的工作条件等,使得油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但是我国油田生产中的安全情况一直存在问题,已经对企业的效益以及财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了损害。因此,在新的时期,必须要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而减少事故率,降低企业损失,保证国民经济利益。
作者:郭新铭 单位: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培校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油田安全生产的几点思考[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