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技术方案

软件技术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软件技术方案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1篇

摘要: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项目/任务”实训模式,选取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实训内容,让学生严格遵循业界主流的软件过程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可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本文介绍了我院在此方面的探索经验。

关键词:综合实训;职业能力;实训模式;“项目/任务”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人才的需求之间的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行业主流技术脱节;学生在校所学大部分为理论知识,缺少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和团队协作技巧。因此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必然要经过一个再培训的过程,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的问题。通过毕业前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并严格遵循业界主流的软件开发过程,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亲身体验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编程技巧、团队协作技巧、项目理解的方法以及掌握项目实施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极大缩短与实际企业所需软件开发人员的距离,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软件开发人员。

1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设计

(1)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的模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采用“项目/任务”实训模式,内容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项目WebEDU(互联网教育平台及资源),通过该项目的开发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技能综合地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模式适用于已经学完软件技术专业的所有专业知识,能熟练进行程序编码的专业学生。对具有软件开发经验的学生更为适合。项目的选择要求具有生产性、可操作性和成果可展示性。项目要有符合标准和商业经营要求的、轮廓清晰的说明,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实训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并注意安排小组工作,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注重学生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2)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的整体设计思路

软件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项目或任务的设计:由具有企业开发经验的指导教师根据软件工程师的职业要求设计一项要求学生完成的综合性项目,或者来源于企业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项目,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技能(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web开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等)综合于一体。

项目或任务的组织实施: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整个项目,达到培训目标,现在对学生实施“项目组”的工作模式。具体的分组原则如下。

每组为7个学生,最多不超过9个。

每组学生划分成为四种角色,分别是项目经理、分析师、程序员和测试员。其中项目经理1名,分析师2名,程序员和测试员都将全员参与。

项目组遵循一定的项目协作和汇报机制。

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学生将项目或任务的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展示要求由小组派代表现场运行所完成的实训项目,并进行现场答辩,评委会将根据成果内容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分。

2实训内容与教学方法

(1) 实训内容

WebEDU(互联网教育平台及资源)项目是一个实际的基于J2EE的WEB应用平台,本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一套基于互联网的、具有高可用性的远程教育平台,以配合软件技术教育的面授培训,使得开发的软件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本系统传授给全国各地的学员,实现学员的学籍管理、考试认证、作业处理、网上辅导、网上交流等教学教务管理。同时,要能够用软件教育平台信息,管理教员、课程和加盟教学点。其整体结构如下图。

该系统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加重要的是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使得远程教育成为一个真正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所有教学及教学管理软件都将基于构件的体系结构模式,具有实时、交互式的特点。该平台将能够运行多门课程,是一个统一的教学/学习、网上辅导及讨论、自我测验的系统平台。计划开发的软件系统将具有简单、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通过本项目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通过J2EE构建Web系统的知识,同时还能够提供完备的项目开发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对实际软件项目的理解力以及其对项目开发过程的掌握。

(2) 教学方法

我院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按照软件的基本开发流程展开实训,主要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验收”四个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具体如下。

Ø 需求分析:首先由教师以客户的身份给出项目的总体功能要求,学生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开发目标,制定开发计划。鼓励学生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扩充和完善系统的功能。

Ø 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总体设计,指导学生写出了详细的概要设计,设计数据库系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Ø 详细设计:学生按照开发计划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完成项目的开发。教师负责答疑。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Ø 测试验收: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测试,教师负责验收。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

3实训环境与条件

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项目实训的效果并控制培训成本,我院采取集中式实训的方式,时间为4~5周。教师应对时间做阶段性的划分与安排,由学生按软件工程的开发流程完成实训计划。

整个实训要求在机房内进行,因为是实际的项目开发,所以要求每一个参与培训的学生能够拥有一台开发机器。具体的软硬件环境如下。

硬件环境

CPU:不得小于P4 1.8GHz

内存:不得小于512MB

空余硬盘空间:不小于20GB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中文Microsoft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WorkStation

支持环境:Tomcat/JRUN(Apache)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JDBC

编程语言:JSP、html

设计工具:DreamWaver、Eclipse等

师资要求

WebEDU项目实训是一个实际案例的开发,其系统的真实性和开发过程的仿真度都相当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必须具有基本的项目管理能力。本项目实训要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实际项目的管理,并且由于项目经理是由学生担任,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分析出项目经理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给予指正。

② 必须具有项目开发经验。本项目要求严格遵循项目开发的流程进行开发,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实际开发经验,能在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

③ 教师必须具有评价学生成果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和项目实际实施能力和经验,评价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对项目把握能力水平。

④ 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服务器技术和web开发技术),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考核与评价

在软件技术综合实训中,只有具有了严格的质量评估与审核体系,才能使得实训更具有高效性。综合实训的评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导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过程评价,占总成绩的40%;二是答辩演示评价,主要是对作品的评价,占总成绩的60%。

(1) 指导教师的评价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内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满分为40分,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考核,见表1。

(2) 答辩演示评价

答辩小组由本学科中级以上职称者5~7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两人),主要根据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答辩情况进行打分,见表2。

参考文献

[1] 梁琦等. 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典型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谭浩强等.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2篇

1.

开发框架

开发的系统中所应用的技术都是基于JavaEE,技术成熟稳定又能保持先进性。采用B/S架构使系统能集中部署分布使用,有利于系统升级维护;采用MVC的开发模式并参考SOA体系架构进行功能设计,使得能快速扩展业务功能而不会影响现有系统功能的正常使用,可根据实际业务量进行部分功能扩容,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同时实现成本最小化。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系统功能隔离运行,保障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

图1.开发框架与体系结构图

1.1.

web端技术栈

(1)前端采用elementUI/jquery/bootstrap/vue实现,前端和Controller交换数据基于json格式。

1.2

业务端技术栈

(1)

业务端基于springboot、springMVC、JPA、SpringData技术栈构建,对于复杂的系统则采用springCloud构建。

(2)

四层分隔:controller(Facade)/service/dao/entity,其中façade主要用于生成json,实现和前端的数据交换。

(2)命名:按照功能模块划分各层包名,各层一致。

2.

系统安全保障

2.1

访问安全性

权限管理是系统安全的重要方式,必须是合法的用户才可以访问系统(用户认证),且必须具有该资源的访问权限才可以访问该资源(授权)。

我们系统设计权限模型,标准权限数据模型包括

:用户、角色、权限(包括资源和权限)、用户角色关系、角色权限关系。权限分配:通过UI界面方便给用户分配权限,对上边权限模型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策略根据角色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角色的变化

性较高,如果角色修改需要修改控制代码。

而基于资源的权限控制:根据资源权限判断是否有操作权限,因为资源较为固定,如果角色修改或角色中权限修改不需要修改控制代码,使用此方法系统可维护性很强。建议使用。

2.2

数据安全性

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比较常用的是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层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操作系统层面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如设置成端口8080只有自己的电脑能访问。应用系统层面通过登陆拦截,拦问请求的方式。密码不能是明文,必须加密;加密算法必须是不可逆的,不需要知道客户的密码。密码的加密算法{

MD5--不安全,可被破解。需要把MD5的32位字符串再次加密(次数只有你自己知道),不容易破解;加密多次之后,登录时忘记密码,只能重置密码,它不会告诉你原密码,因为管理员也不知道。

3.

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本公司项目基于敏捷过程的方式组织,项目计划基于需求和团队反复讨论的过程。在开发系统时都经过了解需求,开需求分析会议,确定开发任务,推进开发进度,测试,试点,交付等开发步骤,其中具体内容有:

1,了解需求:跟客户沟通,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对需求进行过滤,最后整体成需求文档

2,需求分析会议:也就是项目启动会议之后要做的事情,对拿来的需求进行讨论,怎么做满足需求。主要对需求进行全面的梳理,让开发,产品,项目都熟悉整个需求。

3,确定开发任务:根据敏捷开发法则,需求变成一个一个功能点之后就是安排开发任务了。根据团队现有的资源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节点

4,

推进开发进度:在开发的实际过程中,注意节奏的把控,注重功能点完成的时间点。

5,

每一个功能点完成之后都会有测试工程师进行单元测试。

6,试点单位进行试用,然后解决问题。

7,交付

4.

项目进度保障体系

4.1制度保障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强有力的开发指挥机构和开发保障体系,投入能保证开发进度如期实现的足够的开发队伍,实行专业化开发。建立从项目经理到各开发人员的开发任务,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需求变更进行协调管理,对重大关键问题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开发的公共类保证开发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强化开发过程的时间点把控问题,对开发任务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在时间点内完成开发任务。实行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使责任和效益挂钩,个人利益和完成工作量挂钩,做到多劳多得,调动开发团队、个人的积极性。编制科学合理的总体开发进度计划,运用专业管理软件,对开发计划进行动态控制;并在总计划的基础上分解明确的月及旬计划,项目经理抓住主要技术难点,严格按计划安排组织开发,重点抓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定期检查开发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对开发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开发进展和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不断优化开发的方案,保证各开发有条不紊的执行。

4.2开发进度开发工期保证措施

任务分发将利用一流的开发策划、高效的组织、科学的领导和动态的控制,用一流的运作与协调、一流的技术框架与技术、一流的团队素质等来实现一流的管理,从而通过过程控制实现最终产品的精品,满足客户对工期、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

完善的开发计划保证体系是保证项目工期的纲要,掌握开发管理主动权,全面而宏观的控制整个开发的过程,是保证开发进度的关键。通过完善的开发计划保证体系,采用先进的开发计划计算、设计软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进度计划。

1.

编制三级网络计划

在开发过程中中我单位将分级编制网络计划来控制整个项目的开发。

(1)一级网路计划

根据项目总工期控制项目各阶段里程碑目标。

(2)二级网路计划

根据各阶段分项业务的工期目标控制分解成分部目标。

(3)三级网路计划

主要技术使用控制周计划和日计划。通过对关键技术开发编制标准业务,建立计划统计数据库,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工期进行全方位管理。

2.制定派生计划

根据总控工期、阶段工期和分项业务工作量制定出技术保障、商务合同、物资采购、设备定货、人力资源等派生计划,是进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最迟完成或最迟准备的插入时间原则,制定各类派生保障计划,作到各项工作有备而来,有章可循。

工期保证体系框图

技术保证体系

综合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体系

技术总监

开发组织设计

技术总监

开发人员

测试人员

试验室

项目经理

奖惩制度

岗位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

开发团队

单元测试

技术培训

测试用例

开发进度计划保证

月度计划

季度计划

年度计划

技术工作责任制

技术标准

设计文件

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

技术工作标准化

开发团队

实现工期目标

4.3施工进度三阶段控制措施

(一)开发进度“事前控制”

1.积极做好业务需求,业务流程等准备工作,为自己尽早投入开发创造好条件,把准备工作做细做充分,确保按时无障碍开发。

2.编制详细的开发进度计划,包括需求文档,业务分工计划,业务流程等。

3.关键技术或特殊技术编制相应的开发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节点,编制节点控制计划。

4.编制开发节点实施细则,明确搭接和流水的节拍。

(二)开发进度“事中控制”

1.严格审核开发人员的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并监督各人员按照已制定的开发进度计划进行开发。

2.在本项目开发期间,按开发进度需要,配备充足的开发人员,确保时间点的正常运行。

3.在开发期间,每周结束前,组织召开一次碰头会,协商解决当周开发过程中和第二周开发中将会发生的问题,应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

4.狠抓开发进度与质量,加强技术培训。只有在确保技术过关、质量的前提下才能求速度、讲进度、抓工期。

5.根据开发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和调整开发进度,并定期向客户通报系统开发进展情况。

(三)施工进度“事后控制”

1.根据开发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测试人员通过事先编写的测试用例进行分项测试与系统测试。

2.定期整理有关开发进度的资料,汇总编目,建立相应的档案。

5.

项目质量保障体系

5.1过程中的保证

依据项目的软件特点、合作方的项目实施要求,采取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模型设计,软件详细设计,单元测试设计,编写单元测试,系统培训,系统测试等一些列的措施在过程中保证项目的质量。

5.2技术方面的保证

公司研发人员均为国内高校分子计算机专业或招聘的高级技术人才,专业基础和工作经验扎实丰富,整个团队具有高级工程师、博士的人才搭配,具备强大的持续研发能力。

5.3软件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角色

职责

配置管理员

制定、创建和维护配置库,提供文档规范,并传达到各个部门。

QA(质量保证)

参与项目各个阶段的评审,进行过程评审和产品审计,检查文档和代码的规范执行情况

QC(质量控制)

软件测试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测试人员进行软件的测试设计和执行工作

5.4工作产品和活动

活动

责任人

工作产品

是否可裁剪

项目立项

项目经理

项目计划

配置管理员

配置管理计划

QA

质量保证计划

测试人员

系统测试计划

需求管理活动

项目经理

需求调研报告

需求规格说明书

用户、项目经理

用户确认书

QA

评审报告

设计过程、决策分析活动

设计组

概要设计说明书

界面设计图

详细设计说明书

项目经理

决策分析评议表

QA

评审报告

开发编码、集成过程活动

项目经理

版本记录

QA

评审报告

开发人员

程序代码

系统测试活动

测试人员

测试用例、测试报告

QA

评审报告

项目结项、交付与维护活动

项目经理

培训教材

用户手册

安装手册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经理、客户

用户验收报告

QA

评审报告

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

项目经理

项目问题跟踪日志

QA

不符合项问题跟踪记录表

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检查单

风险管理活动

项目经理

风险管理列表

QA

风险管理活动检查单

配置管理活动

配置管理员

配置状态报告

变更请求审批表

变更跟踪记录表

QA

配置管理活动检查单

评审活动

项目成员

评审报告

QA

评审活动检查单

5.5评审

评审是以一种正式的形式进行,如有正式的、事先定义好的有关职责的各种角色,并遵循组织规定的流程。

对于任何工作产品的审计,都会组建与之对应的专门评审组,包括作者、主持人、记录员以及陪审员若干。评审组的成员可以包括PPQA、项目组成员,但不能有作者的直接领导或者管理者。

评审小组先召开一个预备,作者会针对工作产品向大家做个总体的介绍,例如讲解一下本工作产品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其相关的实现

细节、开发标准等。应该允许甚至鼓励评审组成员动手查看工作产品,或者查看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检查单。

评审小组的主持人负责确定什么时间开始真正的评审会议,在预备会和正式评审会议之间,评审小组成员对工作产品进行彻底检查,并依据相关标准和准则评审工作产品。

在预定时间,评审小组成员以会议形式聚在一起,依次对产品进行检查,主持人负责对整个会议的进展进行控制,记录员记录下这个过程。

在工作产品中发现的每一个缺陷都会被认真记录下来,并被适当分类。

会议结束后,负责人需要分析相关缺陷,找出产生此缺陷的原因并加以修正。

主持人应确保所有的缺陷都会得到解决和修正。如果过程需要加以变更的话,应将相关问题移交相关的质量保证人员。

阶段

评审内容

评审时机

参加人员

是否可裁剪

计划阶段

项目计划

项目启动会议

项目所有成员

配置管理计划

项目所有成员

质量保证计划

项目所有成员

系统测试计划

项目所有成员

需求阶段

需求调研报告

项目评审会议1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说明书

项目评审会议2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UI设计图

UI美工、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详细设计说明书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决策分析评议表

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设计组成员、QA

编码阶段

代码检查(1)

项目评审会议3

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代码检查(2)

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用例

项目评审会议4

测试人员、项目经理、开发组成员、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系统测试报告(1)

测试人员、项目经理、开发组成员、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系统测试报告(2)

测试人员、项目经理、开发组成员、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QA

阶段

用户手册

项目总结会议

项目所有成员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所有成员

5.6质量保证(QA)

QA工作审计产品

文档

责任人

项目计划

项目经理

需求规格说明书

项目经理

概要设计说明书

项目经理

源代码

开发组

系统测试用例

测试组

系统测试报告

测试组

用户手册

项目经理

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经理

入最佳实践库的产品

项目经理

QA工作中需要审计的活动

活动

评审时机

项目立项

计划阶段

需求管理活动

需求阶段

设计过程活动

设计阶段

决策分析活动

设计阶段

开发编码活动

编码阶段

集成过程活动

编码阶段

系统测试活动

测试阶段

项目结项

阶段

交付与维护

阶段

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

每月一次

风险管理活动

每月一次

配置管理活动

每月一次

评审活动

每月一次

QA审计中的不符合项目问题

对QA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问题要写入《不符合项跟踪记录表》,以邮件的方式发给问题的相关人员,做好和项目成员、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之间的沟通,问题的上报流程:项目组成员沟通解决——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QA要对不符合项问题进行跟踪与监控,直到问题解决,QA验证并关闭不符合项。

6.

系统测试验收方案

系统测试验收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工作内容,分别是验收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文档验收以及项目终验。

6.1.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即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依照双方合同约定的系统环境,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设计满足建设方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并能正常运行。验收测试阶段应包括编写验收测试用例,建立验收测试环境,全面执行验收测试,出具验收测试报告以及验收测试报告的签署。

6.2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测试环节以后,可以开通系统试运行。系统试运行期间主要包括数据迁移、日常维护以及缺陷跟踪和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为了检验系统的试运行情况,甲方可将部分数据或配置信息加载到信息系统上进行正常操作。在试运行期间,甲乙双方可以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工作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交接工作。对于在试运行期间系统发生的问题,根据其性质判断是否是系统缺陷,如果是系统缺陷,应该及时更正系统的功能;如果不是系统自身缺陷,而是额外的信息系统新需求,此时可以遵循项目变更流程进行变更,也可以将其暂时搁置,作为后续升级项目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6.3系统文档验收

系统经过验收测试后,系统的文档逐步、全面地移交给客户。客户按照合同或者项目工作说明书的规定,对所交付的文档加以检查和评价;对不清晰的地方可以提出修改要求,在最终交付系统前,系统的所有文档都需要验收合格并经双方签字认可。

6.4项目终验

在系统经过试运行以后的约定时间,双方启动项目的最终验收工作。 最终验收的工作包括双方对验收测试文件的认可和接受、双方对系统试运行期间的工作状况的认可和接受、双方对系统文档的认可和接受、双方对结束项目工作的认可和接受。 项目最终验收合格后,由双方的项目组撰写验收报告。

7.

技术服务与支撑

我公司在合同有效期内提供免费维护期和长期的技术服务,向用户用户相关技术人员免费提供原理和技术上的指导和咨询,使用户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本协议的软件开发及测试成果。

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相关部门人员现状,一旦系统安装调试完毕投入正常运行后,卓安公司在交付本系统的一段时间内,专门指派若干名专业工程师为用户使用部门进行指导培训和维护,直到用户安排的技术人员能完全接管本系统的操作管理为止。

7.1.

现场支持

系统在售后期间,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持服务。如系统出现故障,将保证30分钟远程响应;影响生产的故障4小时抵达现场,并派出专业工程师在8小时内排出故障;不影响生产的故障8小时内抵达现场,并派出专业工程师在2个工作日内排除故障。如在2个工作日内无法解决,将在2日内向用户方提出详细解决方案及日程安排,交给用户方确认。

7.2.

技术支持

长期电话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和远程在线服务。用户可以随时拨打技术支持热线电话或通过远程协助进行有关技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会耐心解答用户的问题。免费提供需求预测、系统规划等支持。当用户需要对系统扩容、调整时,将免费协助用户准备预算、规范书、工程有关事项。

7.3.

常规维护

系统在售后期间,会安排工程师定期对系统进行运行检查。如有功能需求分析范围内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维护期后发现的在需求规格说明书范围内问题,同样及时进行修改。对用户提出的方便操作和易用等可用性方面的要求,尽可能满足用户要求,并保证在接到要求后两周内解决。用户提出性能要求,如属于软件编制因素导致性能较差,技术人员主动调整软件,以提高性能,保证在一个月内解决。

7.4.

变更管理

对系统的应用平台和开发、运行环境以及应用系统的变更和升级的详细资料第一时间提交用户。

8.

培训计划

8.1.1.

培训工作概述

用户软件系统项目建设完工后,为了使各个使用本系统的部门能熟练的操作系统,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来处理日常工作,本公司将对使用系统的相关部门员工进行一次全面的培训。

培训过程按系统使用部门划分,分别培训各部门使用的系统功能点及业务流程。另外为了用户管理需要,将重点培训2名系统管理员,培训系统管理相关功能。

8.1.2.

培训规范

由于培训过程涉及到时间、场地、人员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本方案所提及项只作为参考大纲。实际培训安排因由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并下文到各系统使用部门。

培训的效果与参与人员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客户各部门对参与人员要做好工作,引起重视。主管部门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在培训结束并且参与培训人员试用一段时间后,组织一次系统使用测验。

通过系统使用培训,达到以下目标:

Ø

使相关使用部门了解系统运作,熟悉系统功能。

Ø

使系统有效的推广到相关使用部门,让员工积极参与使用系统。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基处理技术方案 经济分析

1 概述

高速公路跨越不同的地质区段、穿山越岭,地质条件是高速公路建设方案及投资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结构工程性能要求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目前,软基处理方案较多,各方案造价区别也较大。如何选择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笔者认为,应结合地质勘探资料进行比选确定,要充分考虑工程经济性和施工易操作性,摈弃一味保守而忽视经济的软基处理理念。

2 安徽省软土类型及分布

安徽省地处华东片区,软土类型属内陆平原河床相、河漫滩相、牛轭湖相和山地沉积的山谷相。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淮河平原及山区、丘陵地区的一些山地。

内陆平原河床相、河漫滩相区域软基处理的典型高速公路项目有合巢芜、芜宣、马芜、蒙蚌、芜雁、沿江高速、望东大桥接线等;山地沉积的山谷相高速公路项目主要有六武、安景、合铜黄等。

3 已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3.1 蚌埠至南京高速公路(来安曹庄至明光段) 项目地处安徽省东北部。软土分布近5Km。主要采用四种处理方案:浅层处理、竖向排水体处理、复合地基处理、换填处理等。

3.2 合肥至徐州高速公路(涂山淮河大桥至朱围子段) 项目地处安徽省北部。软土段分布在淮河北岸支流北淝河和淮河之间,为河流冲积成因,最大厚度达10m。

主要采用三种处理方案:浅层碎石垫层预压处理、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碎石垫层换填处理等。

3.3 芜湖至宣州高速公路 项目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为长江下游沿河漫滩平原,由长江和青弋江近代冲积而成,最大厚度达30m。

根据当地工程实践、环境条件、材料供应及施工技术状况,对于不同的填土高度、构造物形式及对工后沉降的要求,软基处理主要采用六种处理方案:预压、铺砂垫层、袋装砂井、换填碎石、复合地基(水泥粉喷桩,深层搅拌桩)及路改桥等。

4 各处理方案分析及经济指标

4.1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共同组合而成,适用处理各类淤泥、淤泥质土及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一般用于深度4~12米的软土处治。常用排水固结法有砂石料垫层预压固结法、砂井预压固结法、排水板预压固结法、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等。安徽省已建高速公路中主要使用了其中的砂垫层预压固结法、砂井预压固结法、排水板预压固结法三种方案。

4.1.1 砂垫层+预压方案 适用范围:路堤填土高度较小,软土埋藏不深且厚度小的地段。分析计算主要工程量为40cm砂垫层;土工格栅(一层);预压土方(H=5m),其单位面积加固费用约111.4元/m2。费用组成如下:

4.1.2 塑料排水板+预压方案 适用范围:软土厚度较大的地段,处理深度小于12米。分析计算主要工程量为40cm砂垫层;土工格栅(一层);塑料排水板(正三角分布,间距@1.3m,板长10米);预压土方(H=5m)其单位面积加固费用约148元/m2。费用组成如下:

4.1.3 袋装砂井+预压方案 适用范围:软土厚度较大的地段,处理深度小于12米。分析计算主要工程量为60cm砂垫层;土工布(一层);袋装砂井(正三角分布,桩径7cm,间距1.3m,桩长10m);预压土方(H=5m)其单位面积加固费用约156.4元/m2。费用组成如下:

4.2 置换法 置换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等浅层处理,呈局部分布,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常用置换法有开挖置换法、抛石挤淤法、轻型材料置换法等。安徽省主要使用了开挖置换法方案。开挖换填方案分析计算主要工程量为开挖预压土方,土工格栅(三层),换填1.5-2.0m厚碎石。其单位面积加固费用约为351.6元/m2。费用组成如下:

4.3 复合地基法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专用的粉体搅拌机械,用压缩空气将水泥粉均匀地喷入所需加固的软土地基中,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强度较高的复合地基。安徽省已建高速公路目前主要采用水泥土类桩方案。常用的施工方法:利用灰浆泵进行喷浆型(湿法)搅拌和利用空压机进行喷粉型(干法)搅拌。适用范围:最适宜于加固软土厚度较大的各种成因的饱和软粘土。粉喷桩处理深度不宜大于15m,浆喷桩处理深度不宜大于20m。

分析计算的主要工程量为:30cm碎石垫层;粉喷桩(桩径50cm,正三角分布,间距1.25m,桩长15m)。其单位面积加固费用约484.3元/m2。费用组成如下:

5 新处理方案的技术和经济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安徽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不仅处理深度在增加,处理方案也日臻完善。其中,复合地基法具有施工期短,处理深度大,效果较好等优点,一般用于桥头和深层软土(10~20m)的处治。除了已实施的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案外,碎石桩、CFG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大直径管桩等处理方案正在逐步采用。以安徽院北沿江高速公路巢湖至马鞍山段工程初步设计为例,进行计算分析,进一步探讨软基处理新方案的合理应用。

5.1 碎石桩 利用夯锤的垂直夯击填入孔中的碎石,能量通过碎石向孔底及四周传递,利用桩体对桩周围土层的挤密作用,使土与桩组成复合地基。

碎石桩桩径一般为300-1100mm,桩间距一般为1.8-4倍桩直径。常用的施工方法是振动成桩法和锤击成桩法,主要是通过振动或锤击把带有特制桩尖的钢管打入土层至设计深度,在钢管内灌入碎石,然后边振动边缓慢拔出桩管,从而形成碎石桩,并在桩顶设置水平排水层,必要时可进行堆载预压。具有置换、排水固结和复合地基的特点。

适用范围: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但对粉土或粉粒含量较多的粉质砂基土一般不宜使用。在石料丰富地区,软土厚度较大的地段得到广泛应用。

分析计算的主要工程量为30cm碎石垫层;预压土方(H=4m);土工格栅(一层);碎石桩(桩径60cm,正三角分布,间距1.4m,桩长15m)。其单位面积加固费用约541.8元/m2。费用组成如下:

5.2 CFG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是在碎石桩基础上加进一些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与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CFG桩桩径一般为350-500mm,桩间距一般为3-5倍桩直径。当桩径较小(350-400mm)时,常采用振动沉管打桩机或螺旋机施工,桩径较大时一般用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设备。适用范围:可用于杂填土、饱和及非饱和粘性土、粉土、砂性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对于软土厚度大、承载力要求高的桥涵构造物及高路堤地段,处理的厚度可大于15m。

分析计算的主要工程量为30cm碎石土垫层;预压土方(H=4m);土工格栅(一层);CFG桩(桩径40cm,正三角分布,间距1.5m,桩长15m)。其单位面积加固费用约612.8元/m2。费用组成如下:

5.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桩),是在近代高性能混凝土(HPC)和预应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在专业工厂里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和离心成型工艺,经过蒸压养护而制成的一种空心圆筒体等截面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通过锤击或静压的方法沉入地下作为构筑物的基础,与桩间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沉桩工艺有两种:静压和锤击,目前长三角地区以静压桩为主。

适用范围:软土厚度大、承载力要求高、工期要求紧的桥涵构造物及高路堤地段,处理的深度可超过20m。

分析计算的主要工程量为30cm碎石土褥垫层;预压土方(H=4m);预应力管桩(桩径50cm,壁厚10cm,正三角分布,间距3m,桩长15m);土工格栅(一层)。其单位面积加固费用约474.4元/m2。费用组成如下:

5.4 大直径管桩 大直径管桩又称振动沉模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PCC桩),是采取振动沉模自动排土,现场灌注混凝土而成桩。振动沉模大直径现浇管桩与褥垫层、同作用形成刚性桩复合地基。

目前国内做法有两种,一是桩头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浙江省做法),二是采用活瓣桩靴(江苏省做法)。其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即依靠沉腔上部锤尖的振动将内外双层套管所形成的环形腔体在预制桩头(或活瓣桩靴)保护下打入预定的设计深度,在腔内现浇混凝土,之后振动拨管,在环形域中土体与外部的土体之间便形成混凝土管桩。

振动沉模大直径现浇管桩动力设备是振动锤,是近年新发展的一种新型桩技术,类似沉管灌柱桩。涉及震动、沉管、拨管、浇筑混凝土等工艺。

适用范围:下卧层有良好持力层的淤泥质粘土、素填土、砂土、粉砂土、高液限及低液限粘土,处理的深度可达25m以上。

分析计算的主要工程量为30cm碎石土褥垫层;预压土方(H=4m);砼管桩(桩径100cm,壁厚10cm,正三角分布,间距3.5m,桩长15ms);土工格栅(一层)。其单位面积加固费用约元455.6/m2。费用组成如下:

6 结语

在设计软基处治方案时,应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易行”的原则,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处理范围、填土高度、工期要求、材料、机具设备来源和工程费用等因素,进行经济及技术比选,使处治方案达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安全实用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庆彬.高速公路路基软基处理[J].价值工程,2012(18).

[2]万治安,徐秀敏.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9).

[3]刘宏杰.填海区软基处理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1(24).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204-02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主要培养具备较强的舞台表演基础理论和音乐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岗位素质和团队精神,适应在专业文艺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演唱、演奏和教学的专门人才。

二、学生应具备知识结构和能力

(一)知识结构总体要求。掌握社会主义政治及思想品德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专业所必备的英语、语文基础知识与相关计算机知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舞台表演基本演奏、演唱技能,熟知礼仪与沟通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总体要求。具有演唱、演奏技能、技巧,音乐表现力和演唱、演奏能力,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声乐即兴表演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的文字表达、口头描述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创新与应变能力。

(三)素质结构总体要求。掌握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思想观念。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态度、兴趣;具有现代科学意识,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批判唯心主义和迷信。

三、实践教学场地建设

现有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艺术楼1栋,专业演出剧场一座;多功能厅一间;音乐专用教室6间,多媒体教学设备两套;舞蹈教室1间;教师上课琴房6间,学生练声琴房80间;电钢琴教室一间;校内校企合作实训室一间。另外我系与十三家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这些基础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对于明确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规范课堂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我系针对实践教学制定了完整的课程标准:(一)课程课程标准;(二)基本功汇报演出课程标准;(三)岗前综合实训课程标;(四)顶岗实训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实践内容、课时、考核方式。

五、实践教学安排综述

(一)实践教学安排。本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由军训、顶岗实习、课内实验等部分组成。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环节共35学分。五年制专业按学院规定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时间为2周,计2个学分;集中实训教学安排在第二、四、五、六、七、八学期,每学期集中实训1周,共计5学分;综合实践教学(包含顶岗实习)安排在第期至第十学期,时间为36周,计32学分;课内实验依据课程具体情况而开设。具体安排如表一:

(二)实践教学安排综述。我系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大部分:课程实践教学、集中实训、其它艺术实践。

1.课程实践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是指一门课程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分为课堂上实践教学和课后学生训练。课程实践教学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内容、考核等方面要求。本专业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分为理论课、理论+实践、实践课。声乐、钢琴等理论+实践课程,要求教师授课时,少讲、精讲,理论够用,强化实践。教师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讲解知识点理论,学生以理论为指导进行训练,把理论变成技能。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训课后学生自己进行训练。每一节课学生必须展现技能进行回课。为了强化和提高学生技能我系将声乐、钢琴等课程考核以音乐会方式进行,学生现场表演,全体教师进行评分,极大地提高了技能训练实战性。为保证课后学生实训有保障,确保回课和期末音乐会的效果,我系制定了《琴房琴点管理规定》,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完成规定时间琴点,练琴时间多少和声乐、钢琴等课程的成绩直接挂钩。

2.集中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延伸课堂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艺术表演技能,提高应对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与保障。我系音乐表演专业集中实训包含有四方面内容:军训、基本功汇报演出、岗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1)军训由学院利用新生入校前两周开展,训练内容和考核由学院统一进行。

(2)定期举行声乐、钢琴、舞蹈比赛。通过比赛培养锻炼学生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和表演技能。

(3)基本功汇报演出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基本功汇报演出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台综合性文艺晚会。主要培养学生组织、沟通、协调、合作精神和丰富舞台表演技巧。整个活动班主任负责策划指导学生进行,从节目筛选、排练到演出安排全部由学生完成。科任老师负责协助学生提高节目质量。根据方案要求中专阶段一学年一次基本功汇报演出,大专阶段前两年每学期进行一次基本功汇报演出。每次演出班主任进行评分,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岗前综合实训成绩挂钩。

(4)岗前综合实训是顶岗实训前的一次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模拟工作岗位进行实训。其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岗位要求组织音乐会,进行汇报演出。全体教师根据学生排练情况、舞台表现和实训报告书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5)顶岗实训是学生离开学校到单位进行岗位学习,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监管。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系部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完成工作情况和顶岗实训报告书撰写情况共同完成。

3.其它形式艺术实践

(1)参加社团;(2)艺术观摩;(3)社会实践;(4)专题讲座;(5)校内外演出。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40-02

信息产业是21世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软件产业则是信息产业的引擎。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3364亿元,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中所占份额超过15%,软件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软件业从业人数超过200万人,1~10月份全国软件出口额为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外包服务出口额为41.8亿美元,同比增长45.7%。据预测,软件业从业人数每年仍将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软件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发展,软件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软件企业培养能够胜任软件产品的开发、测试与维护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准专业定位,加强专业课程体系与内涵建设,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专业建设目标

建设思路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本专业应树立“开放、融合、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前沿、综合、实用”的培养体系。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训练;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企业化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融入IT企业的真实环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同时,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发展情况和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

总体目标 本专业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在软件相关企业从事软件编程、模块设计、模块级测试和软件销售及维护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人才结构分析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结构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软件企业中,开发人员基本上分为三类: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基础软件工程师,这三类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式分布,如图1所示。第一类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需求分析、需求管理和控制以及结构设计。这类人才要求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既是技术能手,又是管理骨干,能够带领团队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不断抢占技术制高点,不断占领市场,一般在软件企业担任技术总监、项目经理的角色,约占10%左右;第二类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类人才位于金字塔中间层次,能够将开发项目形成系统设计思路并组织实施,并能对编程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测试和验收,一般担任系统分析师或系统架构师的角色,约占20%左右;第三类基础软件工程师,即通常所说的“软件蓝领”,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软件代码的编写和输入、软件的运行维护和使用、软件的安装和运行前的调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软件的销售和相关的技术咨询等。这类人才要求知识面较广,能够熟练掌握1~2种比较常用的软件开发平台,熟悉企业及数据库的使用,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流程与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类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约占70%左右。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人才结构分析的情况,可以明确本专业的定位: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立足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各类工业、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和IT行业,培养能够按照软件工程规范,熟练运用1~2种比较常用的软件开发平台,完成程序编制任务;对软件项目需求分析、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具有一定的了解,能承担企业软件开发过程中技术秘书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软件技术工作能力,适应软件的应用维护、技术咨询和销售等工作,适应IT产业发展的实用型软件中高级技术人员。

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市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为基本依据,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点,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为此,我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主要参照职教专家提出的职教课程开发模式进行,如图2所示。通过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开发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课程。通过市场需求调研和考察,归纳出软件技术专业包括的三个工作岗位:程序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支持。通过分析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技能目标和关键能力目标,得到基于工作任务的三大模块化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教学环节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应采取做中学,学中问,问中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师的作用应从以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引导、分析及指导为主;学生的角色应从以被动地听为主,转变为以主动地练为主。这样,才能符合认识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实现教学目的。对于每一次课程教学均应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基础知识学习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总结提高的步骤加以实施,在教师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后,学生再继续完善练习,然后,教师再点评,形成学生练习与教师点评的循环。这样,每一次课教与学的任务都非常明确,并且每次都能完成阶段项目任务的一部分,当该阶段对应的所有课程学习完成后,该阶段的项目也基本完成,再通过提供一个综合实训环节,即可完善此项目,比较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

建设立体多维的课程考核方案 要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要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考勤、课堂讨论、提问、学生作业、平时项目完成情况、综合项目情况、理论考试及学生团队协作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要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要兼顾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评定,鼓励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中养成相关的素质。课程考核的总体方案如表2所示。

笔者介绍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方案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软件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新设的专业,软件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8):71-74.

[2]石正喜.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0,(6):42-44.

[3]陈庆合,施燕丹,王树斌.论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及其组织[J].职教论坛,2010,(12):10-13.

[4]张友辉,肖凤翔.关于行为目标取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J].教育与职业,2007,(24):14-17.

[5]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22):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