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碳会计论文

碳会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碳会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碳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就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用名义货币来计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这种计量模式认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交换中投入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增值,而只有在对投入价值补偿保全的基础上,才算得上增值。针对不同的会计对象,选择不同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计量模式,例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可变现净值/名义货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市价/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可变现净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

(二)介绍几种常见或可能运用的会计计量模式的特点

1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依据了货币计量假设,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它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验证性,有利于资产保管责任的履行。缺点在于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不能较好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适于制定经营与投资的决策。

2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虑了一般物价变动水平,但没有考虑个别物价的变动,而且一般物价指数的选择也比较困难。

3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否定了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所依据的货币计量假设,计量的收益中包括了资产置存的收益,属于按投入价值计价。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正确计量企业的收益,并做到计价在时间上和方法上的一致性,它的缺点在于现实成本很难予以确定,而且报表项目之间也缺乏纵向的可比性。

4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试图通过现行成本计量属性来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通过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的调整来消除一般物价变动的影响,从而全面的解决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问题,不足之处在于取得会计信息的成本较大,缺乏客观性与可行性。

二、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所谓理论依据是指在不考虑会计信息本身所代表的经济利益及其可能的经济功效与影响,纯粹从理论角度来推定应选用的会计信息加工、生成操作手段的主要内容———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会计目标对会计计量具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会计目标是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石,不同的会计目标理论会产生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另一方面,会计计量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不相同。由此,决定了会计系统运行的终极目标不同。目前,有关会计目标理论存在两种最基本的学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1受托责任学派。它是在公司制盛行的时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思想流派,是以资源的“委托———受托”的形成为经济前提的,而资源的“委托———受托”关系的建立又是以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基础的。只有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发生以后,作为经营者主体的受托者才有义务对所有者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所有者主体的委托者才有必要对受托者受托经营责任的过程进行监督,对受托责任的结果进行评价,受托经营责任主要包括对委托者财产的保管责任,以及有效使用委托资源并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受托责任学派主要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因此,认为历史成本是以资产取得时的交易价格并经交易双方认可为基础,能够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正性,主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2决策有用学派。它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发展的,即从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思想流派。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建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大量而且相关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的供给又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系统必须以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于投资者决策为目标取向。由于会计持续经营假设的存在,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依照时间序列表现为: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历史成本用来衡量经济活动的历史状况,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用来衡量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因此,决策有用学派在会计计量上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以便为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相关的且有用的会计信息。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受托责任学派是倾向于事实性基础的,是从信息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出发的,而决策有用学派则是更倾向于目的性基础,是考虑从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要求出发的。

(二)现实依据

所谓现实依据是指计量模式的确定并不是纯粹理论的推理与演绎所能完成的,在计量模式的选择,确定过程中,各种非理性因素往往会影响以至决定这一选择过程。

总起来看,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来自经济的、政治的、技术的、环境的等多方面的因素,这其中,又以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

1经济因素。由于会计信息代表的是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并且会计信息因公开披露,还会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一些具有经济后果的影响,因而,各种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例如,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的标准会计惯例公告第十六号《现行成本会计》要求用现行成本代替历史成本,但后来因遭到公司经理阶层的普遍反对,最后不得不予以放弃。

2政治因素。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但相形之下,它对会计的影响不是很直接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对会计准则委员会只允许采用“递延法”处理投资贷款项目进行了干预,使得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并用。

3技术因素。这里的技术因素是指会计职业的发展水平,如果现实中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则影响复杂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模式的选用。

4环境因素。会计计量模式的选用一般应以能够符合经济环境的规定性为其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十分恰当的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科技和知识起主导作用的新经济时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也显现出来,采用新的计量属性如现行成本、公允价值,也就成为可能。

三、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会计计量包括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两个部分,这儿我们集中讨论资产计价的模式选择问题。就目前来看,世界各国的资产计量模式的主流是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计量的对象和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货币币值的波动、资产价格的升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新经济事项的出现使历史成本的计量不再适用,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的计量使会计计量对象扩展,这些都冲击了传统的会计计量观念。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应选择以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的计量模式,其理由如下:

(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当前上市公司的数量只占其总数的极少部分,且其中占大部分的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企业大量资本的取得仍用直接方式,委托与受托关系广泛存在,所以,受托责任学派的观点普遍适用,应采纳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讨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时,概括出两个基本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其中可靠性就是施加在会计计量上的现实限制,可靠性一般由客观性、中立性和可验证性三个要素组成。尤其在我国国有企业占主体的经济体制中,会计信息更是关乎社会的稳定的重要因素,因而会计信息质量倍受关注,而在五种会计计量模式中,历史成本又是最客观的信息,最容易取得。

(三)除上述因素外,计量模式在付之于实施时,还必须要满足可操作性的要求,目前,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水平和会计人员队伍的素质不高,会计操作手段也不十分完善,使得采用一种全新的计量模式会遇到各种困难,并增加了工作量,显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四)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用其他的计量属性作为一种补充和完善:例如,对于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用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值计量属性,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对于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用现行成本来计量。

参考文献:

〔1〕陈今池。会计理论与方法〔M〕

〔2〕财会月刊〔J〕。2001,(8)。

〔3〕上海会计〔J〕。2000,(11)。

〔4〕经济论坛〔J〕。2000,(10)。

碳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会计内部控制概述

会计内部控制是指利用审批授权流程、财会保管记录、相关职务相分离、内部审计、会计风险控制、预算控制等控制手段来保障企业会计核算分析数据的可靠、完整及有效,该内部控制手段应该有组织规划的实施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才能真正起到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煤炭企业的会计模式由于煤炭生产的区域差异而分散性非常大,稍有不慎会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就将受到威胁,只有建设适合煤炭企业经营模式的会计核算模式与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二者切实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内控效果。

(二)会计内部控制要素

(1)会计的内部环境,企业文化及会计文化、治理组织结构、所有员工的整体素质、人力资源政策及职位权责分配等共同形成了企业的内部环境,在良好的内部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切实的发挥内控效果,否则会计内控措施将形同虚设。

(2)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对会计事项进行科学评估并合理确认风险应对控制措施是内控的重要控制环节,风险评估之后就是进行有效、科学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控的重要手段。

(3)会计信息与沟通(重要工具),企业及时收集并传递会计相关的内外信息,才能快速沟通并控制住会计活动,才能有助于内控的有效运作和效率。

(4)内部监督(重要保证),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内容进行定期、不定期、专项的监督检查,并公平公正的评价记录内部控制效果,相对缺陷地方进行及时改善。

二、煤炭企业会计情况

我国煤炭企业会计相较于其他行业会计具有分层次成本核算、上下级两种级别会计核算体制,单独核算成本等特点,虽然信息化技术有效集中分散的会计核算数据,但是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更容易造成基层会计核算数据失真。煤炭生产场所受自然条件影响,成本变化大且分散过于广,成本过于灵活不利于会计核算的稳定性。煤炭企业规模虽然大,但是每个地方的采矿工作与生产工作中成本管理力度过于松散,会计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基层员工对会计内部控制毫无意识,也缺乏基本的责任及控制积极性,中高层员工虽已意识到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及存在问题,但考虑到控制环节与内容的繁琐性、时期长就没有对会计内部控制进行有效审查改进,且会计内部绩效管理混乱随意性大也未进行及时改革调整,严重影响煤炭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年来,煤炭企业的资源成本、环保成本的比重迅速提升,相关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缺乏对该部分的内外部审查监督。我国针对煤炭企业制定了较为全面的会计准则,但是具体在企业内部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却令人担忧,虽然部分煤炭企业制定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只是表面功夫具体会计内控却没有实施起来,特别是专门煤炭项目的会计内部控制完全是盲区。

三、煤炭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对策分析

(一)针对性健全会计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着重加强内外审查监督机制国家财政局和审计局应该定期、不定期、专项对煤炭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进行审查监督,并对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及方法提出改进方案,特别是对资源、环保成本会计管理控制方法给予有效科学的指导意见。煤炭企业应定期对下层采矿及生产工作进行调查,对可能存在的会计成本风险进行控制规范,从而确保上下层会计数据的有效可靠性。煤炭企业应该健全对存货、材料、资金、成本等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实时审查监督调整,达到会计内部控制预期效果,才能有利于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降低不必要的会计风险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健全煤炭项目跟踪及监控体制,在企业领导者和项目负责人双层有效监督项目会计核算与控制工作,项目完成后还应该由国家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及纪检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进行严格审计,才能使得项目成本透明且有效控制。

(二)以资金链条为轴心,展开对会计核算及报表分析的内控建设加强每个岗位对资金审批授权的控制,相容岗位虽已分离也要加强内控,特别是资金的控制。按照制定的预算会计内容对资金进行严格分配及核算,使得资金利用率提升和资金会计数据真实有效,有利于高层领导者对企业煤炭会计成本的分析、控制与调整。煤炭生产链条中创造价值的部分进行实时信息监控,对资金回收问题灵活调整,避免内控手续过多造成资金循环不良,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煤炭企业使用资金时,就应该展开预期会计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内控问题,避开和改善内控问题后才允许使用该资金,这样在整个资金链条上就建立起了较为全面的会计内控。一个会计周期后,对报表内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改进会计内控的方法及意见。

(三)对煤炭企业所有成员会计内控思维教育与考评,提高其自律主动性面对先进的科技市场经济时代,对煤炭企业会计、生产、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应该不断强化他们的生产、控制、专业和道德素质,从专项教育培训、日常工作要求、定期工作控制及改进交流等方法来提高所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在煤炭的特殊地位,应该着重培养其会计内控思维,让其去影响并提高其他人员的内控意识,从而整体的提高企业人员的会计内控自律主动性。根据每个岗位的会计内控职责制定考核项目,达到要求就能给予额外的绩效工资,这样从另一方面使得企业与员工都能达到双赢局面。

四、结语

碳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1.参与经营决策的制定

相较其他产业而言,煤炭企业产品面临着一个更为特殊的市场境遇。受市场因素和行业特点的钳制,煤炭企业在处理产品定价等问题时可选择调节的空间较小,控制权相对较弱。正是因为如此,发展循环经济成了当下多数煤炭企业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要适应这一任务提出的决策需求,煤炭企业必须依托管理会计对产品定价、产品种类选择、成产组织建设等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决策办法。这是煤炭企业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条的重要管理途径。

2.展开财务分析,降低运营风险

与其它公司一样,负债的经营规模同样是煤炭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这一指标适宜大于50%。而要维持该指标的稳定合理,企业需要利用好管理会计,立足于传统财务会计,而又具备突出运营管理优势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以规避企业经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促进平稳发展。这时候,管理会计会依据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当时的财务情况,指出公司规模扩张中银行贷款可能在日后产生的费用负担,并以此提升企业决策层在处理如年底分红等问题时谨慎作为,避免造成过高的资产负责率,引发不必要的运营动荡。

3.促进成本预测科学化

上文言及,决策制定对企业运营甚为关键,而科学预测,特别是对运营成本的预测则又是企业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的成本预测中作用得力,成本计划的编制、生产方案的优化、目标利润的确定,都需要管理会计结合财务信息和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展开分析并得出预测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对煤炭企业而言,煤矿采集是企业整体运营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矿物开采的成本计算是复杂的。这些煤炭企业较独有的影响因素都需要以适当的方法纳入会计的成本预测中。

二、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运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

1.管理会计未能充分发挥应有职能

从职能上说,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相关财务数据和会计手段,来评价企业决策方案的合理性。也就是说,管理会计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制定,是企业决策出台的重要参考者,辅助者。但现实情况中,不少煤炭企业已经习惯将会计当成是一种单纯处理企业帐目的手段,会计人员被动地顺从着企业上方的指示,既没有形成“决策者”的意识,也不具备真正参与企业决策的客观条件。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改善管理会计不得善用的现状。一是要企业领导层端正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态度,为管理会计物尽其用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二是要促进管理会计自身的建设与完善,尽早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这是管理会计真正立足煤炭企业的基础所在。首先,煤炭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改革,但要注意,在企业自身大刀阔斧前进时也要兼顾好对管理会计研发力度的提升。同时要主动尝试、接纳会计工作中的新事物,特别是现代化的新型辅助工具。比如电子计算机,它们在信息、模型建立等问题上具有极大优势,能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管理会计的繁杂程度并提升其准确性。

2.高水平管理会计人才的缺乏

管理会计人才缺失是另一项阻碍管理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较复杂,但总的来说管理人才缺乏可以归咎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管理会计产生的时间不长,真正引入煤炭企业并得到重用的时间就更短。受观念的和行业现状的驱使,潜在的会计从业人员或在岗会计人员主动接触管理会计并将其发展为自己未来职业的很少。绝大多数人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了对财务会计及其它相关事事宜的学习中。第二,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中,专门为成立并投入工作实践的管理会计机构并不算普遍。很多煤炭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是由公司财务会计兼任的,甚至有些煤炭企业根本都不涉及管理会计事宜,更不用谈专门机构的成立了。第三,管理会计是一项较难胜任的工作,其牵涉的内容复杂,需要考虑的事宜众多,没有扎实的会计功底、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专门的管理会计学习培训很难做好这份工作。

碳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新分支,本文将从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角度,就人力资源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和是否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作如下探讨。

一、人力资源属于企业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资产的确认必须符合三项条件:首先,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次,能为企业拥有或控制;最后,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目前,理论界对人力资源争论的焦点在于企业对其是否能够拥有或控制。反对者认为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企业拥有的只是人力资源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因而不能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进行确认。但笔者却认为企业是能够拥有和控制人力资源的,分析如下:

人力资源会计不仅扩充了传统会计的内容,还极大地冲击了传统会计思想。虽然传统会计对人力资源也进行核算,但那是一种在“资本雇用劳动者”观念下的零星核算。直到现在的股份制改革仍继承了这种观念。那些创新的职工股、技术股等形式都采用货币资金股份的形式就是最好的证明。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内部各缔约方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及其份额。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必将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这使得最先进知识载体——人力资本者成为企业的剩余权益索取者。人力资源会计正是在这一前提下认可人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人力资本者和非人力资本者共同承担企业的风险。但二者承担风险的程度有所不同。随着直接的实物、货币投资形式逐渐向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转化,非人力资本者越来越灵活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转移风险,以获取企业剩余价值为主转向以赚取股票差价为主,这种投资方式和目的的转变使得他们可以迅速转移和脱离企业。而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所谓专用性是指工作中部分人才具有的某种专门技术、工作技巧或拥有某些特定信息。这种专用性有效地制约了人力资本者进入或退出企业。因为一旦进入一个适合自己专长的企业,人力资本者就会对该企业产生依赖,希望自己投入企业的时间和精力能得到回报。因此,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激发了其承担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见,伴随着非人力资本者与企业关系逐步的弱化和间接化,人力资本者与企业关系却在逐步强化和直接化,并使其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要风险承担者。由于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因而企业的收益分配也会倾向人力资本者。所以,人力资本者不仅有资格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同样有资格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

二、人力资源不属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确认需满足三个条件:①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②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③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虽然现在很难准确的将人力资源货币化,但这个技术问题必将会在未来得到解决。所以,从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来看,人力资源很符合无形资产。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人力资源归属于无形资产,那么就应提取折旧,但倘若如此,就违背了的有关理论。理由如下: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回顾。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本按照其在生产过程执行职能的资本机制或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使用价值可以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它独立的、原有的物质形态,并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反复执行相同的职能;而且其使用价值根据它在使用中的社会平均损耗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以货币的形式陆续收回。正是这种特殊的流通,使得这部分资本价值获得了双重存在的形式:一部分仍固定在执行职能的物质形式中,另一部分则与它的物质形式相分离而转化为货币形式。可见,固定资本就是指在生产资本中,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而价值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资本。与此对应,流动资本则在一次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耗掉,价值也一次性全部转入到新产品中去,并通过产品的流通,以货币的形式收回。版权所有

2.无形资产属于固定资本。无形资产无论是企业自创一次性注册申请完毕的,还是从外购入的,都可以使企业长期受益。就专利权来说,为获得此项专利权而支付的代价完毕后,这项专利权就会在法律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在此期限内无论企业生产多少商品,都可以无偿享有专利权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它具有双重性质:一部分价值始终处于生产领域,继续发挥着作用,另一部分价值处于流通领域,转化为货币。可见,其与固定资产类似,在企业中长期使用,使产品获益,并逐步从商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正是由于无形资产总有一部分价值固定在生产领域,执行着生产职能,我们才能得出无形资产属于固定资本的结论。因此,我们才对无形资产提取折旧。版权所有

碳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1、国际协调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及实务与国际惯例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基本原因是中西会计之间的环境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因素:法律环境对会计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力。可以说,不同的法律造就不同的会计体制。

第二,政治因素: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决定了不同的会计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行为对会计的影响十分重大;而西方是以私有制为主体,会计体系自然要服从于维护资本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和权益的基本要求。

第三,经济因素:经济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规法则很不完善,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仍很普遍。

第四,教育因素:教育水平和专业教育状况对会计实务有着重要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电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我国受教育的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都与西方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高素质、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仍十分缺乏。

2、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首先,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制定出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电制定了100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此外,差距还表现在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及坏账准备等方面。

二、应对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的对策

1、我国会计国际协调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第一,会计规范体系的统一。目前我国会计的直接规范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WTO协定要求所有会员国的法规应与WTO的国际规范一致。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若干项具体会计准则,但大部分仅局限于上市公司,其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一定差异,不利于国际间企业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也不利于来华投资的外商了解经营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

第二,会计计量理论的重塑。随着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投入将更集中在人员培训、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广告策划、内部管理系统的沟通等活动中。这样,企业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估价和摊销问题便成为企业会计计量的重心课题;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企业间的无纸交易日益频繁,这种无纸交易的计量和核算问题电形成了企业会计计量的又一新课题。诸如此类问题的大量出现,都迫切要求重塑我国传统的会计计量理论。

第三,会计组织机构的健全。依据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要健全我国企业的会计体系,一是必须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部门分立;二是必须尽快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健全二者的职能机构,充分发挥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在财务会计中将税务会计分立出来,努力做好税务会计工作;四是加强企业内审职能。

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第一,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实现具体会计制度的统一。对此,财政部早在1993年就启动了完善会计体系的三年计划。随后几年中,已了4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草案征求各方意见,并于1997年以后陆续颁布正式条文。至2000年底,我国已先后出台了10项会计准则。2001年1月18日,又新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对原颁布的《现金流量表》等五项会计准则作了重要修订。所有这些都是立足于解决当前会计事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尽量扫除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协调道路上的障碍,为加入WTO做准备。此外,今年我国还将出台企业存货、固定资产、中期报告、外币核算、企业合并等五项新的准则,这些都将逐步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同时我们还应加快会计准则代替行业会计制度的进程。参照WTO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管理政策,健全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第二,会计标准本身的国际化与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应两相并举。在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标准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应当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重要。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标准,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了一纸空文,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要使制定的会计标准发挥其应用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第三,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和会计的国际化。会计是一门社会学科,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的差异,势必会给不同国家的会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是从它所服务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的,并且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中国面临的自身所特有的状况是绝对不应被忽视的,这是总的宗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主客观条件都要求我们在这一进程中不可急于求成。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问题不应是孤立地存在,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协调。

3、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1)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由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弱,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会计都在处理着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不同国家间的交易或事项本身无本质差别。因此,各国在处理这些交易或事项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应该是相同或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不必过分强调国家化。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还是应该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当然应该在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但应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只有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会计国际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国际化。另一方面,基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惯例相比,不管在内容还是在数量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尽快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此同时,还应该广泛开展原有会计准则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会计实务切实有规可循。

(2)提高会计实务的质量,完善会计计量理论。我国会计实务的质量目前还比较低下,这主要表现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抉择有时过于死板,有时又过于随意,甚至滥用会计政策和根据需要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披露质量低劣;潜在亏损普遍存在。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以及企业的国际信誉,也影响到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妨碍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手段,提高企业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认识,加强会计法规的执行,整顿会计秩序,全面提高会计实务的质量。

(3)加速会计处理手段现代化。首先,健全与完善信息化会计数据、会计凭证的存储和审核机制。健全和完善交易业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电子数据传递过程的可靠性机制以及建立电子信息数据生成的确认机制;其次,加快与管理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最后,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加速会计信息化步伐,为我国会计国际化奠定技术基础。

相关期刊更多

土壤通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土壤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生命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