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经济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心地带。市区地理位置为45°46′N~46°55′N,124°19′E~125°12′E,全市总面积21219km2,现辖萨尔图、龙凤、让胡路、红岗、大同5区,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4县,其中市区面积5107km2。截至2012年,大庆市总人口28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1.4%,已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其中市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市域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低[17]。2012年大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000.1亿元,占黑龙江省总量的29.2%,工业增加值3157.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0.2%,3次产业结构为3.9:80.9:15.2[18]。大庆市从1976年闯过年产原油5000×104t大关之后,连续27a年产原油5000×104t以上,至2012年累计生产原油21.51×108t,目前原油产量约占全国的1/5左右,对中国原油产量和财政收入影响巨大[18,19]。长期以来大庆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资源,以石油开采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2012年大庆市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中,石油石化行业实现增加值2274.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份额高达56.8%[18]。产业结构高度单一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市经济发展极易受到石油产量和价格波动等各种不利扰动的冲击,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

2研究方法

2.1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石油资源优势而形成的单一石油型产业结构对石油城市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众多影响石油城市经济发展的扰动因素中,石油资源供应能力的变化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扰动较为突出。依据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定义,对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评价将从城市经济系统应对可采石油资源储量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可采石油资源储量逐渐枯竭的应对能力两方面进行。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与系统不利扰动的敏感程度成正比,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应对能力成反比。石油城市经济系统对可采石油资源储量变化的敏感性越低,且面临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时经济系统表现出的应对能力越强则其脆弱性越低,据此构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为ESV=f(S,R),其中,ESV表示经济系统脆弱性,S表示为经济系统敏感性,R表示经济系统应对能力。

2.2评价指标体系石油城市作为依托石油资源开采而兴起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对可采石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可采石油资源储量的变化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扰动因子[20]。基于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典型性、可获取性和动态性等原则及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内涵的理解,依据脆弱性评判的2个层面,选取反映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的两个指标及外贸依存度予以衡量敏感性;应对能力的衡量要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3方面综合考虑,主要是对可续发展能力的测度,因此选取10个指标作为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的指标体系(表1)。

2.3数据来源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1997~2013年《大庆统计年鉴》[18]、6个典型石油城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1]。

2.4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综合评价法对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时,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对评价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各样本数据收集完整,本文选取客观赋权法中常用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22]。熵值法是利用评价指标的固有信息来判别指标的效用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

2.5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测度评价指标与经济系统脆弱性之间的关系,找出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子[23]。

2.6BP神经网络模型经济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与脆弱性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关系,这也是传统评价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考虑模型构建时,选择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年份数据进行预测[24]。采用3层BP神经网络,利用输入输出样本集对其进行训练,让网络对其隐层与节点进行学习和调整,以使网络实现给定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最后把数据代入脆弱性评价模型,预测出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的BP神经网络结构是由10个输入,10个输出,1个隐层,隐层由3个节点所构成。

2.7脆弱性等级划分目前,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成果不多,脆弱性等级划分可供参考的成果也较少,借鉴现有研究成果[25~29],采用等间隔分级法在(0,1)范围内将脆弱性评价指数值等间隔划分为5组(表2)。

3结果与分析

3.1经济系统脆弱性动态变化分析权重系数确定之后,根据公式(1)运用指标的权重值与该指标的标准化值的乘积作为该项指标的评价值,通过加权求和求出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评价数值。通过计算,得出大庆市1996~2012年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由此可得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变特征(图1)。可以看出,17a来大庆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研究期内长时间处于中等脆弱水平,目前脆弱性有明显降低趋势。1996~2012年,大庆市经济系统敏感性由0.145增至0.280,表明大庆经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敏感性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可以分为2个阶段:①1996~2002年敏感性波动下降阶段,敏感性指数由1996年的0.145下降至2002年的0.008。这一时期属于大庆石油高产稳产时期,年产原油均在5000×104t以上,且石油开采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6年的61.96%下降至2002年的54.78%,石油开采业从业人员占单位从业人员比重由42.70%下降至21.54%。这一时期是大庆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经济总量较高,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强且对石油产业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因此经济系统敏感性处于下降态势。②2003~2012年敏感性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大庆在连续27a年产原油5000×104t之后,原油可采储量减少,开采难度加大,主力油田的综合含水率高达90%,开采成本不断攀升,2003年产量为4840×104t,首次低于5000×104t以下,2012年产油量为4000×104t,年均减产93×104t。这一时期石油开采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21%左右,对经济系统的扰动较小。外贸依存度由2003年的0.55%升至2012年的2.8%,经济系统在石油产业衰退及对外贸易依存度上升的双重扰动下,经济系统敏感性指数呈快速上升态势。评价结果表明,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主导因素是系统的应对能力。1996~2012年,大庆市经济系统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不断增强,虽然在此期间敏感性指数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但由于评价期内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使石油开采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弥补了原油战略减产对经济总量及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系统应对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大庆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石化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高端服务等接替产业,地方工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刚性产业结构问题初步改观,系统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逐渐增强。大庆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由1996年的0.686降至2012年的0.283,表明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呈现不断下降态势,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可分为2个阶段:①1996~2004年波动下降阶段,1996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最高,至2004年脆弱性指数降至0.440,这一时期经济系统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虽不断增强,但整体较弱,导致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下降缓慢,仍处于中等脆弱水平。②2005~2012年小幅上升后快速下降阶段,这一时期虽然大庆市应对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产及近年来国内外石油市场价格变动、国家政策调整等,对大庆市经济系统的不利扰动不断增加,经济系统敏感性快速上升,敏感性程度较高,导致这一时期经济系统脆弱性出现小幅上升趋势。随着原油价格不断走高,城市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非油经济比重不断增加,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城市的投资,经济系统脆弱性又呈快速下降趋势。大庆经济系统脆弱性属于高敏感性、高应对能力型,脆弱性总体处于波动下降态势,目前处于较低脆弱水平时期。

3.2大庆市与其他石油城市对比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现状及发展程度,基于可比性原则,选择国内5个典型地级石油城市,运用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对比分析(表3)。根据评价结果可知,2012年,大庆经济系统脆弱性低于克拉玛依市,高于其他4个石油城市,排在第2位。目前大庆市石油产业发展已处于成熟期后期阶段,石油产量逐渐减少,经济系统对石油产业衰退这一扰动因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石油资源行将枯竭对大庆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但大庆原油产量仍保持在4000×104t左右,总量仍然很高,对城市经济系统的支撑力仍然很大,城市经济系统的应对能力较强。因此,目前大庆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是潜在的,没有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而这一时期也为城市经济的转型和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降低提供了契机,以石油产业为支柱,同时培育和发展其他相关产业和社会事业,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16]。大庆与克拉玛依、东营同处于石油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城市经济基础雄厚,对石油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所面临的问题也高度一致,均处于潜在脆弱性较强阶段。克拉玛依由于对石油产业依赖程度最高,因此经济系统脆弱性也表现的最为明显。盘锦、濮阳、松原的经济系统脆弱性低于大庆市,均属于较低脆弱水平,虽然这3个城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与大庆相比石油产业规模都较小、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较低,尤其是盘锦,经济转型初见成效,目前已进入城市发展的再生期,大庆可以借鉴盘锦经济转型的相关经验,抑制经济系统潜在脆弱性的爆发。可见,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与石油产业的发展阶段、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及经济系统应对能力高度相关。

3.3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变影响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探明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主导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经过计算,求得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表4),与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关联度最高的3项指标分别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R3)、采掘业产值比重(S1)以及三废综合利用产值(R5),这说明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大庆市刚性产业结构高度相关,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以采掘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刚性的产业结构本身就具有脆弱性,在发展初期,石油开采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极高,导致刚性产业结构现象突出,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较高。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及战略性减产,城市积极实施经济转型,刚性产业结构问题有望改观,经济系统脆弱性也逐渐降低。实际利用外资能力(R6)、人均GDP(R1)、固定资产投资密度(R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R7)和地方财政自给率(R2)是影响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次关键因素,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层面的因素,大庆市作为典型石油资源型城市,投资结构不合理、财政自给率逐年降低也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造成扰动。外贸依存度(S3)及采掘业从业人员比重(S2)对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最小,主要是因为研究期内大庆的外贸依存度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小,经济系统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及汇率变化的影响也较小,同时采掘业从业人员比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因此对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扰动也较低。

3.4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变趋势度预测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1996~2012年的指标数据进行测算,预测出2014~2023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各项评价指标值,并进行脆弱性评价,得出2014~2023年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发展趋势(图2)。预测结果表明,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整体上显现出先上升后期平稳下降的态势。由较低脆弱性向中等脆弱演变后逐步回归较低脆弱水平。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石油产业发展周期高度相关。石油产业发达时期,产业结构单一性强,敏感性增大,但是对城市经济系统的支持力也增大,城市经济系统应对能力增强。随着石油产业的衰退及经济转型的实施,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也将会有所增加。目前大庆原油产量稳产4000×104t已经11a,在探明储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开采成本剧增,经济效益下滑,势必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大庆市经济增速放缓,潜在脆弱性会有所释放,导致脆弱性进一步增加。但随着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大力扶植及新一轮东北振兴规划的实施,大庆势必会抓住机遇进行城市经济系统的更新与重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因此经济系统脆弱性也将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处于较低脆弱水平。

4经济系统脆弱性调控途径分析

4.1经济系统脆弱性规避途径把握石油产业生命周期,准确掌握经济转型时机。城市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是造成大庆市经济系统敏感性的重要内在因素,尽早实现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可以降低城市经济系统对石油开采业衰退的敏感性。大庆市应在石油资源衰退之前,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主动考虑优化产业结构,着手进行经济转型,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度,这是规避“油竭城衰”,降低城市经济系统对石油开采业衰退不利响应的最佳时机。

4.2经济系统脆弱性拮抗途径首先,应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减缓资源衰竭速度,为培育和发展新型支柱产业赢取充裕时间和资金支持。其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转化收益率。依托油气资源,大力发展下游石化产业,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合理使用天然气资源,把天然气利用作为拉动大庆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由“油经济”变成“油化经济”,增强产业资金积累能力和发展后劲,降低原油产量下降对城市经济造成的影响。

4.3经济系统脆弱性适应途径大力培育替代产业,提高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石油资源不断减少已无法回避的情况下,应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支柱产业,改变城市对石油资源依存度过高的局面,实现单体石油资源优势向多元整体经济优势的转变。同时,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培植石油开采业以外的其他产业部门,积极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加快完善城市经济功能,促进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

5结论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8月开通运营,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高速铁路线路之一,已成为京津两地往来最为便利的交通方式。该线路的运营对于加强北京和天津之间的人员往来、带动商业和旅游业发展以及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增长外部影响的微观机制,笔者所在团队于2010年12月下旬选取了工作日和双休日在京津城际列车旅途中对乘客进行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5份。

1.乘客出行方式及其目的变化高速铁路对乘客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特别是从其他交通方式吸引的客流,对于京津城际铁路也是如此。调查统计显示,45%的旅客是由传统(低速)列车出行转向乘坐城际铁路列车。由于高速铁路列车和传统铁路列车之间具有较强的共同性和替代性,因此前者的投入使用对后者带来的竞争冲击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另外,来自其他交通方式的55%客流量则主要来自于长途汽车和自驾车,这与国际高速铁路的发展经验也是基本一致的。此外,旅客平均每月的来往京津两地的次数也由运营前的2.4次增加为4.2次。从各类出行目的分布来看,无论工作日还是双休日,工作都是京津两地乘客出行的主要目的(分别占出行总量的54%和30%),这说明京津两地围绕工作展开的事务通往来或就业通勤的需求是较强的。节假日期间乘客出行目的构成有所变化,探亲、旅游、购物出行的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对调研样本进一步分析发现,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后双休日旅游和购物出行人数分别较运营前增加213%和121%。这些数据从需求角度表明京津城际铁路在促进京津两地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2.城际交通出行时间和成本的降低图1将北京和天津间主要交通方式的出行时间和货币成本分别进行比较。其中,京津城际铁路在货币成本上仅高于传统火车,而在出行时间的节约方面京津城际列车具有绝对优势。即使考虑市内交通出行,这种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可将出行时间进行货币化的测算,先用收入和工作时间来计算劳动者的单位时间价值,再将其与各种交通出行方式所需花费的时间相乘即可得到相应的时间成本。根据调研数据,可以计算出乘客的平均时间价值约为22元/小时,那么采用京津城际铁路出行比其他方式出行的乘客单程节省的时间价值超过50元。若考虑京津两地之间巨大的客运量,这部分外部收益则更为可观。据测算,运营初期每年节省的时间价值总额能够达到10~20亿元。

3.高速铁路促进城市发展的预期高速铁路的外部影响通常可以从民众预期中得以体现。在实地调研的旅客当中,有76%的认为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营能够有效地带动天津市的经济增长,而仅3%的旅客认为京津城际铁路的影响并不明显存在(如图2所示)。那么这种影响是否可以使产业受益呢?有34%的乘客表示其所在公司在两地之间的业务量在该线路运营后有明显增长。与此类似地,60%以上的乘客认为京津城际铁路对两个城市土地和住房价格也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由于案例分析仅适用于某一线路或某一区域的小范围的研究,问卷调研无法全面覆盖高速铁路的各项外部经济影响,对于城市发展以及住房价值提升只能够得到受访者的普遍预期。更加全面且精细化的量化评估高速铁路的外部影响还需要借助城市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高速铁路外部影响的实证分析

1.新经济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研究中,以Hanson(2005)为代表的学者通过构造“市场潜力”指标来表现本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调这种联系会随着周边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也会随着城市间距离和运输成本的增加而衰减。其中,potentiali,t为t时刻城市i的“市场潜力”,popj,t表示t时刻城市j的规模,dij,t则表示t时刻城市i与j之间的距离(既可以是地理距离也可以用两地通行时间表示),λ为衰减系数(通常取值为1)。相关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某一区位上“市场潜力”与其经济产出、产业结构存在着高度关联(刘修岩等,2007)。由于“市场潜力”变量中包含着空间要素,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得以应用(Feddersen和Ahlfeldt,2011)。城市经济学领域,Roback(1982)最早提出开放城市体系下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开展的实证研究普遍采用特征价格模型的分析方法,其实质是将城市的住房价格(城市价值的体现)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类城市生活质量隐含价格的加总,通过模型分析方法将这些隐含价格进行定量分解。而每一部分的价格又体现为居民对相应城市特征的支付意愿。该模型的一般形式如公式(2)所示:。其中,homepricei,t为t时刻城市i的住房价格,Xi,t表示t时刻城市i一系列特征的变量,η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α和εi,t分别表示常数项和残差项。利用该模型即可将一些难以在市场上定价的城市特征进行“资本化”测算,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内部轨道交通溢价效应的研究中,而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于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高速铁路而言同样也是适用的。

2.数据来源及模型形式实证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环境保护部、国家气象局的相关资料。实证分析模型参考Zheng和Kahn(2013)并加以改进,包括回归模型的形式以及“市场潜力”变量的构造方法等②。本文的计量经济分析采用特征价格模型的水平形式,为避免实证估计过程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中选取了典型城市特征作为控制变量,包括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和公共服务。其中,自然特征用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表征;社会特征采用市辖区人口规模表征;公共服务则选用普通中学的师生比指标表征。限于数据可得性,研究时间范围为2006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空间范围为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具体变量及数据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同时,为区分既有交通网络和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本文将“市场潜力”变量分解为2006年第一季度的基期值(b_potential)和此后的变化值(d_potential)并同时引入特征价格模型中,重点观察后者的系数来测算高速铁路运营后“市场潜力”变化的外部影响效果,如公式(3)和(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公式中的距离d表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铁路通行时间,是利用历史列车时刻表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计算得到的。从各城市“市场潜力”的基期值b_potential的比较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在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之前便具有相对较高的“市场潜力”,而多数中西部城市则相对较低。最终确定的特征价格回归模型形式如公式(5)所示。如果存在高速铁路运营的影响,那么系数α2应显著为正。

3.实证分析结果基于上述特征价格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就城市宜居性而言,冬季气温对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冬季气温较高的城市住房价格更高。夏季气温的影响虽不显著但系数符号符合预期,即夏季气温较高的城市房价相对较低。这反映了人们更青睐于气候宜居性良好的城市,对该城市的住房的支付意愿更强。反映城市教育资源完善程度的“普通中学师生比”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教育资源良好的城市更具有吸引性。同样的,空气质量的对数值对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为负且显著,说明消费者对城市住房的支付意愿中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城市环境的因素。本研究关注的“市场潜力”变量———b_potential和d_potential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市场潜力”与城市价值高度相关。特别的,后者反映了高速铁路开通后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影响能够显著资本化到城市住房价格之中。本地人口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规模较大的城市有更高的住房价格水平(反映城市规模效应)。F检验值显示ln(pop)、b_potential和d_potential三个变量同时显著的置信度达到99%以上。此外,R2的数值达到63.9%,表示模型整体解释能力较好。在此基础上,筛选二、三线城市的子样本进行回归,d_potential的系数变化能够体现出高速铁路运营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影响差别。回归结果显示,d_potential的系数在子样本回归中更大(高于全样本约7%),这说明高速铁路运营引发“市场潜力”的变化可能更有利于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间的发展差距在高速铁路运营后可能会逐渐缩小。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假设两个城市的其他特征在研究期内均保持不变,d_potential仅受到京津城际铁路开通的影响(在此期间与两城市连接的国内其他铁路线路不发生变化)。根据两个城市铁路列车运行时间的变化以及基期的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可计算得到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d_potential分别为0.17和0.27,对应城市住房价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和4.8%。这也表明,京津城际铁路对两城市的外部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若将这部分住房(土地)增值率与现有的居住用地面积进行综合计算,则不难想象该线路所产生的土地增值是巨大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营对天津的影响程度超过北京,这表明该线路更有助于带动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并缩小两个城市之间经济水平的差距。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一是以金融、房地产、商业、都市型工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发展迅速;二是空间上多点集聚,产业集聚现象明显,功能核心区引导辐射作用极强,规模持续增长;三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拓展产业链,生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国际航运中心贡献巨大;四是休闲服务业、创意产业等发展迅速;五是总部经济十分发达[2]。所谓产业集群是指产业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企业集聚于地理上相对集中的区域,吸引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地,共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服务业的空间环境特性决定了其与发展楼宇经济的空间适应性,既可提供可高度利用的空间,又具备高度的信息化、集成化和功能化的现代化楼宇,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最佳场所。楼宇内聚集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型产业活动,涉及知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产业。知识密集型企业从事现代高端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汇集,其生产过程需要巨额的投资和科技创新,企业将相当比率的资源分配给研究和发展,具有知识含量多、产品附加值大、企业创新能力强、楼宇地均产出高等特性。这充分表明以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核心的楼宇经济具有高集聚性、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等特征。楼宇经济的成分构成主要是高新科技型研发企业和智能型服务企业,充分体现其是知识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楼宇经济以现代城市的商务楼宇(功能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城市特有和汇集的科技人才、信息资讯、资金市场、环境交通等方面的优势,把知识、信息、资金集聚为一体,引发了大量的人才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集约的空间内汇聚了巨大的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并且,众多企业经营活动会衍生出信息服务、服务、咨询服务和后勤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带动周边地区商业、会展、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和餐饮等业态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城市综合体(服务圈),从而拉动众多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产业集聚效应非常显著。楼宇经济以高效的综合服务、高度的产业聚集,强大的功能辐射等特性,集约组合城市经济发展要素,拓展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内涵的充分体现,形成了其他经济形态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彰显了其在现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2楼宇经济的产业与形态分析

研究和把握城市楼宇经济的产业及其形态,对城市政府准确把握楼宇经济内涵和发展要素,准确定位、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优化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区位和资源优势,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楼宇经济的产业业态

我国产业划分具体为: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第二产业是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通常统称为服务业。因此,城市楼宇经济产业的组成包括第三产业,以及第二产业中的都市型产业[3]。其中,都市型工业是以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以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适宜在都市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增值快、就业广、适应强,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微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如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加工业、包装印刷等传统都市型工业,以及通信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研发与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是楼宇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其发展程度是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现代服务业是采用现代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业改造,以新产业形态和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知识型、高附加值服务的新型服务业,其分类包括基础服务业、生产业、个人消费服务业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涵盖第三产业的全部。重点有旅游、文化创意、金融、商贸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与软件、科技服务、中介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等十大门类现代服务业。其中,目前得到各城市高度重视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有: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和其他辅助服务等产业。

2.2楼宇经济的产业形态

所谓产业形态,就是指人们对于产业所能感知出来的所有状态、样式和特征等[4]。按产业集聚形式和功能用途来划分,楼宇经济的产业形态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和区域功能集聚区两大类,目前常见的具体形态有:2.2.1基础设施类(1)商务、商业楼宇:独立存在的商务楼宇、商场楼宇等;(2)科技研发楼宇;(3)标准厂房:仅指工业用地内的标准厂房。2.2.2区域功能集聚区: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互动,形成的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的总称。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众多同类或相关企业集聚。集聚区入驻企业可以是同类,也可以是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相关企业。二是集聚区内企业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按专业功能划分,主要有以下的形态:(1)中央商务区(CBD):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一般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具有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2)保护建筑(群):各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校园遗产、农居保护建筑等经过功能替换后再开发用。(3)创意产业园:指通过创意设计和改造,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场所。创意产业园是以创意为主的工作室或服务性公司集中的特色区域,包括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策划、游戏动漫等类型。(4)旅游产业集聚区:即依托旅游景区,集聚住宿、餐饮、休闲等经营主体,形成具有旅游、休闲和购物等功能的综合体。(5)金融集聚区:是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部门集聚的区域。(6)商贸集聚区:以商业贸易、新型专业市场为核心形成的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群体或区域。(7)信息与软件集聚区: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的集聚区域,以软件开发、生产、售后服务为核心,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软件等相关产业。(8)现代物流集聚区:物流企业及物流相关机构集聚的场所,一般具有仓储、运输、货代、配送、简易加工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依托交通枢纽等便利条件,布局在邻近机场、港口、铁路站场、公路结点、产业集群区、开发区(园区)、专业市场和中心城市近郊等区域。形成社会化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有效集中等服务。(9)科技创业集聚区:以科技创业为重点,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政策扶持为支撑,集技术检测与推广、工程研究与实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楼宇经济的产业业态与形态有很多。但是,对具体某个城市而言,其重点发展的产业业态与形态,应根据城市自身的产业发展等经济基础来选择确定,要充分体现城市差异性。同时,应特别关注生产业。生产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的服务。国家统计局将生产业分为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科研等六个行业。是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服务行业[5]。生产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与制造业相融合的配套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和下游各环节,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催生新型业态和形态的关键环节。在城市产业布局与形态选择上,根据城市各区域发展优势及空间功能属性,确定城市不同区域的产业构成[6]。其方法可以是:核心区以商贸、金融、信息等现代第三产业为主;中心边缘功能区以新兴产业、居住、教育科研为主;城市功能区以传统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都市农业、休憩旅游为主要职能。通过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引导实现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促进科教资源的空间聚集,建设大学科技园区;调整交通、仓储、商贸要素结构与节点布局,在郊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城乡批发商贸中心等,通过城市边缘区的不断开发,实现城市专门化功能地域的重组和优化。

3楼宇经济的发展要素分析

楼宇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的最主要内容是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区域功能规划,以及确定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发展空间,通过政策制定和实施引导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城市政府要深入分析城市经济基础、区位优势、产业资源等发展条件,确定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科学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产业形态和空间布局,制定政策措施,引导产业集聚和激活企业发展潜力。影响楼宇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楼宇经济的发展要素,对城市政府合理规划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楼宇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通过对楼宇经济的特征、业态及形态分析基础上,可以总结归纳出楼宇经济发展的要素有:

3.1发展战略规划

政府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政府要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统一规划设计,依托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将相关的专业服务配套设施合理有效地集中,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具有较强服务产业集群功能的区域。在空间规划布局时,要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准确定位城市发展目标,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以“点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发展思路,制定楼宇、功能片区发展规划。一是要着力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楼宇。详细规划商务楼宇的设施、规模和定位,加强专业性楼宇建设,通过聚集金融、文化、信息服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企业,提高各类楼宇的集约化水平。二是以功能区规划建设为重点,如规划建设城区综合区、金融区、科技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生产业区等功能区,通过功能区的空间载体规划,引导产业或经济要素的集聚,实现城市资源优化配置。

3.2产业集聚与主导产业

由于竞争环境具有动态多变性和速度经济性,出于协调、沟通和信息跟踪反馈的需要,企业会追求在空间上形成高度聚集以获得竞争优势,集聚效应是楼宇经济的本质特征。要以国际化、高端化、集约化和特色化楼宇和功能区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突出重点楼宇,聚焦城市重点支柱行业,培育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7]。要关注当前发展迅猛的产业,如信息应用技术研发、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现代商贸和物流服务等服务业的业态与形态,充分发挥功能区的产业集聚带来的资金、人才、专业化等方面的优势,使功能区成为区域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持续性的重要税收源。同时,要做好确定功能区主导产业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主导产业是指采用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通常具有多层次、长产业链的特征,是功能区内形成产业集聚的核心产业。

3.3政府配套政策

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是楼宇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制度和完善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一是完善财税政策,强化经济实体的金融服务,加大对新型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楼宇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形态。通过优惠政策实施,引导楼宇产业集聚,积极扶持关联性强、辐射作用大的产业发展。深化国家公共服务制度和体制改革,建立更广泛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模式。优先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制定与完善促进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改善投资软环境,引导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创新服务业外资利用方式,特别是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及机构,着力发展总部经济。

3.4楼宇、区域及市政基础设施

楼宇的城市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等区域性环境配套设施是楼宇经济发展的重要硬件基础,对楼宇经济发展具有导向和带动作用。楼宇的品位直接影响着客户对公司的第一印象,对企业吸引客户、品牌宣传与提升具有的很大影响,因此,具有智能化、信息化和便捷化等特点,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生活交通便利,办公空间环境优良的楼宇(群)是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条件。在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各类市政设施和道路基础设施统筹,要在集约利用土地,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原则指导下,协调规划、预留和控制区域性基础设施综合通道网建设。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建设规划,优化区域道路网络布局。在楼宇配套设施方面,要规划建设高品质商务楼宇(群),整合楼宇地块资源,增加商务楼宇建设空间,引导各类开发主体,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的高档商务楼,打造具有完善配套、成熟管理的精品商务楼宇(群)。要着力提高楼宇的智能化水平,加强楼宇、通讯、办公、安保、消防等“5A智能化”建设。优化楼宇生态环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公共绿地建设,增加商务区内的绿色空间,使商务中心区域拥有清雅浓郁的生活气息。并通过对区域内旅游、健身、餐饮、教育、医疗等特色资源的整合,可形成以“楼宇”为中心,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区域性商业群集综合区。

3.5人才资源与招商引资

高素质科技型人才是楼宇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保证。从美国“硅谷”发展的巨大成就来看,其根本优势就是人力资源优势,知识密集型现代软件业的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大量世界级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要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楼宇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和引进服务业各产业相关的专业性人才。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以优厚的待遇等条件,吸引具有的国际现代管理理念的大量高素质、专业科技型高端人才来就业。在对城市楼宇经济发展急需的,如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物业管理、金融、保险、旅游、国际贸易、会计、律师、投资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基础性专业人才方面,要立足于城市职业培训,可通过创办紧缺专业的职业培训,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建立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提高和保证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质量。通过人才吸引和培养,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证。招商引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招商引资是指政府充分利用可支配资源,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投资环境,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吸引投资者到本地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简单来说,即政府通过招商活动,引进外来资本发展地方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增强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能力,优化城市经济的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外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的学习吸收。政府开展楼宇经济招商引资工作时,要根据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以区域产业链构建为目标,完善配套措施、引导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通过功能性区重点项目牵引,引进真正能够推动楼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具有高知识含量、高增长率、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经济效益回报高的企业,以提升城市楼宇经济规模和档次。同时,要注重招商企业的质量和产业适应性,防止因一味追求企业引进数量,而导致影响区域发展定位,弱化区域产业集聚现象的发生。政府应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入驻、生产和经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1.1整体构图

对成功的户外广告来说,构图是最先考虑的要素,它直接影响户外广告的视觉传达。随着发展,人们对广告画面的要求已经不拘于明白的层面,而是追求人性化和个性化。一个户外广告的构图要求统一中有变化,变化要在协调的基础上张扬、突出,图字兼备,突破传统的平衡式、拘谨的构图风格,在原有好基础上发展出优质的构健画面。

1.2颜色体系

颜色可以说是户外广告的外衣,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颜色起到了调节整个广告画面的醒目作用,不仅吸引人的注意与情感的反映,还揭示户外广告的特点和主题,进一步深化广告特征,给人留以深刻印象。色彩的运用要高度概括广告的内容,强调色彩的醒目、夸张度,用少而刺激的颜色来吸引受试者眼球,用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统一的颜色来激起大众的共鸣。

1.3受视效果

户外广告是张贴设置在室外的广告形式,注重远距离的视觉效果。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街头户外广告注视的时间更为短暂,所以广告要能在瞬间引起注意,并能准确的传达出信息。

1.4形式创新

户外广告自身的灵活特点,在创意的发挥上有很大空间。创意是一个广告的灵魂,户外广告分为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创新。形式上的创新可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们与广告产生共鸣。

1.5地域特点

户外广告设计就算有再新颖独特的形式,再抢眼夸张的颜色,也要有其自身文化的内涵存在,这样才能丰富充实。作为某一地区的户外广告要能体现出该城市自身的风土人情、本土化优势,打造特色城市时尚文化。就拿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城市为例,在历史的冲洗下加上时尚的元素,别有一番特色。

2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2.1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互动性

户外广告是街道的风景,增添城市风情的时尚元素,富有创意个性的户外广告是让人难忘的,也是让人震撼的,同时也能使商家的产品更好的得到宣传。作为和谐城市的一分子,户外广告与城市景观的特殊效果,不仅给城市添加了个性、美化了城市,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2.2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协调性是指户外广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不论是繁华的商业区还是历史文化厚重的文化区,都需要根据其特定的环境来设置适应的广告。户外广告与城市风貌的和谐,户外广告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只有与周围环境合理的进行搭配、协调,此广告才可以令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达到广告应有的效应。

2.3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视觉传达性

户外广告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媒介,在城市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分支,户外广告在美化亮化城市中起着推波助澜和点缀的作用,像纽约的时代广场、伦敦的皮卡迪里广场、日本东京的银座、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西单大街等,这种已经成为城市地标的户外广告,其代表的不仅是单纯的一个户外广告,一个商业的宣传,而是成为了城市的一种精神,一个象征,一个不可缺少的时尚景观。

3户外广告设计与城市环境的互动

3.1自然环境的相融相合

户外广告与城市环境互动既是两个独立个体又是两个相互依存结合体,作为美化城市的一个方面,户外广告是融合于城市之中又服务城市环境,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户外广告的和谐、融合,一些天然淳朴的自然环境可以给户外广告提供不凡的创意和想象空间,想做一个精彩的户外广告,往往就是来自于人们最熟悉的环境。

3.2周边建筑的协调统一

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不仅能反映城市的直观风貌、还是协调城市景观的主力军,而户外广告在协调城市环境上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其结果不仅会赋予城市时尚化和个性化的一面,还会烘托城市氛围。

3.2.1应用在楼体上的户外广告

近年,城市高楼形状各异,很多户外广告都选择了高楼来做其创意媒介,这会产生直观、震撼、与受众群体互动的效果。

3.2.2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利用

很多有创意的户外广告是直接利用建筑物本身来做文章,但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往往却被忽视。利用实物造型户外广告跨空间的把建筑物或其它建筑的元素巧妙的结合起来会做出动感性和趣味性的出彩户外广告。

3.3应用追求的独特创意

创意是广告创作经久不衰的话题,是户外广告的灵魂,有了好的创意,才能丰富户外广告的内容,也能引起受重的兴趣。如果一个广告中没有了灵魂,那么就算有再独特的形式再绚烂的色彩也是枉然,如同一潭死水一般,毫无生气而言。一个有创意有特点的广告出现不仅会让人兴奋,也会成为传承的经典。

3.4地域文化的和谐烘托

地域文化是指本城市特有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生活方式、习惯。这种差异习惯的存在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而作为城市传播媒介之一的户外广告更是与本市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像深圳、上海等发展较快较早的城市,生活方式、节奏较快的城市,对于事物的要求都是功能性占主导地位,而一些文化古城,更多的一些是对传统的诠释,更多的体现了历史的内涵。

3.5以人为本的功能互动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这也体现在设计上,讲求人性化、功能性的设计,以方便于人为基准,并参与到其中。而现在很多户外广告也是这样做的,采用活动的人和平面、实物结合的形式。阿迪达斯的户外立体广告在这方面就是很具代表性的,把足球场设在了楼体上,采用活动人的形式在场上踢足球,以此来体现产品的适用性和运动精神。

4户外广告在与城市环境互动效果的设计应用

户外广告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媒介就是城市环境,要充分利用城市环境来达到设计画面与其的统一和谐。

4.1巧妙的利用平面与立面的关系

这里所谓平面与立面的关系就是指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建筑是三维立体的,而户外广告则是是二维的,想达到和谐互动的效果就要巧妙利用这两者关系。如图,抬拳道系列户外广告,让我们看过之余感叹其设计精妙。抓住抬拳道的性质与此建筑景观的特征,找到了契合点,完美结合在一起,残缺的建筑环境不仅没有影响城市的整体效果,反而通过合理的利用,给城市增添了趣意和灵活。

4.2视错觉的妙趣横生

视错觉广告是户外广告设计常见的一种形式。咖啡的广告已经不只一次成为学习的范例,不同凡响的效果,逼真、生动、回味无穷,让过路的行人驻足、停留,这就达到了户外广告的最终目的。

4.3建筑物上的实物造型设计

实物造型设计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设计形式,具有最直观的特点,直接通过实物的表达,来传递产品的性质和功能,视觉冲击力强。还以上海南京路上的可口可乐的广告为例,一个户外广告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最本质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它的广告效应,从而引发他的视觉识别效应,地标性的体现,最后汇成城市品位的在现。

4.4建筑环境上的平面设计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城市的空间中,户外广告作为户外的传播媒介,更应充分的利用空间。清洁的户外广告,利用了我们在熟悉不过的拐角处,只是单一的贴了一张相关内容海报,却出彩的利用了这个天然优势,让广告不需任何解释的言语,便吸引过往的行人,给生涩孤独的建筑上添加了一笔幽默。

4.5城市中有趣的公共设施

公共资源是户外广告的另一种形式,在城市中不仅起到了宣传作用,还起到装饰点缀城市环境的作用,也会成为城市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像滚动式电子屏、候车停、智能擦鞋机、地下通道、垃圾箱、地名牌、月报栏、出租车乘降站广告等都是便民的设施,起到形式与实用的双重效用。

5结论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现状;问题;前景

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现状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我国于1997年12月通过并于199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价格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2001年我国又出台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对公用事业价格、公益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实行价格听证制度。毫无疑问,以价格市场化为标志的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关于2000年三种价格形式测算结果的通报》,经过20年努力,工业消费品市场、农产品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80-90%是由市场和供求关系决定的。国家管制价格的商品只限于少数基础工业产品和生活必需品。

我国各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虽然不平衡,但市场化的整体进程也在加快。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货币化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证券市场发展较快,经济的资本化程度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步伐,主要是: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初步建立,同业拆借利率越来越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成为金融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指标;国债进行市场化的招标发行。当然,我国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还刚刚起步,经济的证券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综合起来看,金融市场的发育还是相对滞后的,但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有了一个大的框架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规范化改制力度不断加大,垄断行业改革与重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来自非国有经济的份额逐步上升。1978年至2001年,非国有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42.2%提高到67.2%,年均提高2.04%;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由22.4%提高到76.8%,年均提高5.5%。198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81.9%,集体经济投资占5%,个体及其他经济投资占13.1%。到2001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50.12%,下降了近32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占14.58%,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个体企业及其他经济投资占35.29%,上升了22个百分点。城镇从业人员中非国有部门所占比重从21.7%提高到68.1%,年均提高2.1%;财政收入中非国有经济的贡献率由13.8%提高到52.9%,年均提高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部门投资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18.1%提高到2001年的49.8%,年均提高1.5%。到2000年底,全国注册的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达3000万户,从业人员达7000万人。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尤快,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计报告,截至2001年度,全国私营企业已达2002.85万户,从业人员2713.86万人,注册资本达18212.24亿元。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趋于改善

第一,政府逐步取消了生产的指令性计划,让市场导向生产,让企业决定产量。现在,我国工业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只局限于木材、黄金、卷烟、食盐和天然气5种,其中木材、天然气和黄金只是在某些环节或部分产品上实行指令性计划。中国农产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已全部取消。第二,全面放开了对价格的管制,市场价格成为基本价格形式。第三,在放松对一些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方面,近年取得很大进展。我国在电信、航空、铁路、电力等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入管制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放松。第四,政府对各类国有企业的财政性补贴基本取消。第五,企业商贸具有了市场环境和条件。我国内外贸体制逐渐从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国家管理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内外贸体制。对商贸企业以政策指导取代了原来的直接管理,而更多的协调职能已由行会组织所取代。在外贸方面,关税和规范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逐步代替了行政管理。连续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基本一致,实行许可证管理和配额管理的进出口商品品种也大幅度减少,多元化的内外贸主体已成长起来。第六,中介组织的发展弱化或取代了政府的行政干预。我国现有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近万家,资产评估机构近4000家,律师事务所5万多家,公证机构3000多家,仲裁机构6000多家,税务中介机构大约4000多家,土地估价机构5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近200家,行业协会近5万个,县级以上的商会3000多家。中介组织充当着微观经济主体和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着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使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加弹性化、间接化。

(四)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

通过三次修改宪法,已明确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各种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地位。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立了市场规则,规范了市场主体行为,明确了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根据WTO规则和我们的承诺,最高人民法院对有关的1200件司法解释或答复进行了清理。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单独制定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780多件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废止了140件。200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对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这项改革对最终解决计划经济的弊病,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五)入世使我国市场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首先,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履行了承诺。关税降低方面已完全兑现了承诺,减少了受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同时还认真履行了向世贸组织通报情况的义务。其次,作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中国以全面、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参与了各项活动,并开始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规定,在遵循法律框架基础上,实施和运用了经贸纠纷与争端的调解机制。再次,进一步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2002年初我国又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放宽了外商投资限制,扩大了开放领域。

论文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现状、问题与前景来自免费

二、我国经济市场化的问题与前景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市场机制已经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市场:由于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3月的资料显示,从1998年-2001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有2550万职工下岗,有1700多万人实现再就业,占2/3,还有300多万人企业内部退养,有500多万人待岗。如果计入国有事业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不在岗职工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5月的资料,2001年全国不在岗职工2100万人,相当于全国在岗职工总数的19.5%,其中内部退养职工477万人,占不在岗职工的22.7%。根据2002年《中国统计摘要》最新统计,2001年全国国有在岗职工数比1995年减少了3621万人,下降了32.2%,城镇集体单位减少了1856万人,下降了38%。由此可见,劳动力市场化的进程还难以适应经济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