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垃圾分类媒体宣传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静海区中心血站
2019年以来,为认真落实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精神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按照《天津市静海区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区中心血站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规范垃圾收集、运送、贮存、处置行为,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我站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区中心血站成立垃圾分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胡德祥、刘若峰
副组长:翟凤韬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
二、建章立制
血站建立《静海区中心血站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静海区中心血站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范围、目标任务、分类要求和具体措施。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开设宣传栏,在办公楼出入口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测试,我单位5位同志参与本次答题活动。通过答题进一步增长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三是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周相关宣传活动,在血站走廊内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栏,支部书记胡德祥同志为全站职工普及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增强全站职工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并且我站利用宣传画、宣传栏等途径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并加大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站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宣传周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四是宣传培训信息报送工作。每月利用单位邮箱和谷歌网站报送当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保证数据准确清晰,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一、宣传重点
1、突出宣传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突出宣传农村清洁工程创建标准,开展以“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活动”等宣传活动,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3、突出宣传农村清洁工程农户家庭“三包”责任制、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知识、卫生评比措施等;
4、宣传报道农村清洁工程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二、宣传安排
1、争取在电视台、公众信息网等媒体上多报道消息,扩大知晓覆盖度。
2、在人口密集、交通要道、电线杆等地方设立宣传牌;制订和印发以垃圾分类减量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倡议书或者公开信。
3、组织干部进村入户,重点宣传垃圾分类减量措施,以及农户应承担的垃圾处理义务,指导村实施好农村清洁工程。
4、村负责制定以家庭“三包”责任制为内容的《村规民约》,与每个农户签订家庭“三包”责任状;组织农户开展一次卫生评比活动,对农户张贴评比标识,评比结果在宣传栏内进行公示。
三、宣传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清洁工程是一项全民性工程。突出抓好宣传发动是关键。落实层层包干责任制,确保宣传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作为地球居民的人类,在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产生了大量垃圾。这些垃圾已经成为困扰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顽疾”。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国家里,矛盾就更为突出。家庭生活垃圾是城市垃圾产生的主要来源,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危害,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更能有效实施资源回收再利用。
然而,推广垃圾分类政策13年来,始终收效甚微。在上海世博会上,加拿大、我国台湾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展示了他们的垃圾处理方式,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他们的垃圾分类政策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加强了民众的教育宣传工作。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为此,我们开展了“家庭‘屎壳郎’行动”——家庭垃圾分类处理的系列科普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让学生乐意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答案,从小养成关心身边事、关注未来事的习惯;让学生意识到家庭垃圾分类是一种保护环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也是公民的一种社会责任;理解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习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质疑与合作,学会交流与分享。
科学知识的认知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对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所带来的危害,知道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意义,掌握家庭垃圾分类处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知道减少垃圾危害的根本办法是“减量、分类、回收再利用”,最终方法是“垃圾零废弃”;启发学生思维,带动家庭、社区开展各种实际行动,减少家庭垃圾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创美好生活环境。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具备调查、访问、收集分析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方案设计以及想象和创新。
活动内容
整个活动分为“屎壳郎‘识’垃圾”“屎壳郎‘辨’垃圾”和“屎壳郎‘秀’垃圾”三个系列(见图1,图中红色部分为重点活动)。
活动过程
系列活动一:屎壳郎“识”垃圾
活动1—1:认识城市垃圾的危害
活动时间:2010年4月22日-4月29日
活动过程及具体要求4月22日,结合“世界地球日”的纪念活动,全校师生集合在操场举行主题校会暨开幕式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收看关于城市垃圾问题的专题教育片,并确立各自研究的专题和活动方案。分年级、分专题开展探究活动:三四年级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垃圾危害的电子小报,上传至学校主题网站,进行网络展评;五年级以班级为单位,以垃圾的危害为主题,利用每天中午时间轮流为一二年级同学举行一次专题宣讲会,并由低年级小朋友评选出最佳作品。各年级学生完成学习单。
活动1 2:探索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
活动时间:2010年5-12月
活动过程及具体要求:考察世博园的垃圾处理问题,完成考察前的信息收集工作,并在考察完成后,完成有关考察报告。实地考察蕴藻浜垃圾处理码头,设计一份考察方案并撰写考察报告。
活动1-3:发现身边的垃圾问题
活动时间:2010年4月-2011年2月
活动过程及具体要求:发放一份告知书,征得家长配合;通过完成观察记录表,初步学习观察、记录,以及收集信息的方法;由探究老师利用探究课专门讲解有关的数据统计的方法后,请五年级同学完成统计分析工作,并初步学会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
系列活动二:屎壳郎“辨”垃圾
在对城市垃圾问题有了一个充分了解以后,让师生、家长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我们的身边小事做起,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垃圾的产生,并开展分类回收活动。利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发出“家庭‘屎壳郎’行动”的倡议书,号召大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危害。并鼓励大家开展“家庭垃圾处理创意金点子竞赛”和“废旧电池‘绿箱子’行动”。(见表1)
系列活动三:屎壳郎“秀”垃圾
活动3-1:变废为宝绿满家圊行动
活动时间:2011年3—10月
活动过程及具体要求:3月12日,向全体师生、家长发出倡议。要求大家开展“变废为宝绿满家园行动”,开展无土栽培容器设计比赛。具体要求:利用家庭日常废弃品设计一个无土栽培容器,学校为每户家庭送上一份蔬菜种子,开展无土栽培实验,并鼓励大家开展各种蔬菜或花卉的种植实验。
活动5-2: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
活动时间:2011年8-10月
活动过程及具体要求:利用科技节闭幕式,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学校的各项表彰、互动节目,了解垃圾分类的积极意义;向社区居民、路人发放垃圾分类的宣传单;为社区居民做小品剧表演,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活动3-3:垃圾分类能力亲子大赛暨总结表彰大会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
活动过程及具体要求如下。
垃圾分类电子小报优秀作品展评:每班根据网络投票数的多少,挑选出5件作品,统一制作在90cm×120cm的KT板上,布置在进校门的两侧,由每位学生和来宾来评选出最好的20件作品。
家庭垃圾分类调查报告展示:由科技室组织有关学科教师评选出20篇优秀调查报告,统一制作在90cm×120cm的KT板上,布置在学校橱窗里,供同学和来宾品鉴,并择优推荐参加有关比赛。
家庭垃圾分类创意金点子展评:在学校主题网站展示的同时,由学校邀请有关专家,评选出50个最具创意金点子,命名为学校的“创意智多星”,并推荐参加区级的创意金点子比赛。
“变废为宝绿满家园行动”作品展评:将学生在家庭中利用废弃日用品改造成的无土栽培容器和栽培的蔬菜带到学校参加展评,由家长代表、专家代表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并予以表彰。
优秀主题宣讲会展示:由在前期宣讲会中表现出色的班级,向全校师生和来宾进行表演。
垃圾分类能力趣味亲子大赛:同居委会合作,邀请社区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在校园网上进行知识竞赛,在闭幕式这一天进行表彰。
表彰活动: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再次向全体市民发出家庭“屎壳郎”行动倡议书。
@活动的教育意义及特色
通过这次系列科普实践活动,可以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他们对所生活城市的了解,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从小关心身边、关注未来的良好习惯,树立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于以往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
活动主题紧紧围绕“世博”理念,结合“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活动,把握社会热点,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充分挖掘学校附近的社会资源服务学校科普教育。上海环境物流有限公司(蕴藻浜码头)是全市最大,最先进的两个垃圾处理码头之一,距离学校只有800米左右,是一处极好的科普教育基地。
本次活动通过学生带动家庭与社区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延续“世博”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形象等一系列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本次活动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市民参与的兴趣,提高了教育效率,扩大了学校科普教育的影响面。
该项目获得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科技教育方案类一等奖。
我市上下高度重视,强化顶层设计,探索管理新机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逐步成熟、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处置能力不断完善、全民意识初步培育、工作职责划分明确,垃圾分类工作基础得到了全方位夯实。截止9月,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9.86%,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为85.8%,各项指标均已完成今年工作目标。
一、今年特色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探索三大管理措施。一是运行模式全力打造。以“互联网+物业”为抓手,打造“政府统筹、党建引领,部门指导、镇街主推,市场示范、物业联动,社区发动、群众自治”,即“政府+社会、物业+专企”的“四轮驱动”垃圾分类台州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全面推动“四轮驱动”模式在各县市区的复制和推广。二是标准规范逐步建立。出台了《台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台州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评价标准》、《台州市垃圾分类“四轮驱动”模式实施方案》等文件,《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列入2020年立法计划项目。三是督查考核全面落实。会同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对市级机关单位、国企、医院、金融机构、宾馆、学校等各线开展专项督查,并要求各县(市、区)联动开展;同时积极配合同创办、城管委、美丽办、健康办、环保督察整改办等部门开展全市联动的各类考核。
(二)夯实分类基础,开展三大攻坚行动。一是垃圾处置能力三年攻坚行动。目前,全市新扩建焚烧厂7座,新增焚烧处理能力5450吨/日,新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6个,新增餐厨处理能力570吨/日。此外,全市现有建筑垃圾消纳场5个、建筑泥浆固化基地8个、装修垃圾分拣场38个、大件垃圾处理厂2个。二是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攻坚行动。在40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0条“定时定点”投运商业街、10个“定时定点”投运小区的创建任务基础上,自加压力,创建市级示范小区50个、市级示范单位50个、市级示范学校50个、市级示范市场9个、市级餐饮示范点50个。目前,各地陆续完成招投标服务,同时加大创建工作监管,确保成效。三是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攻坚行动。依托台州再生资源产业优势,筹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扶持金属再生园区规模企业转型。联合支付宝公司,共同打造全品类全覆盖、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平台——智慧预约回收平台(台州系国内第三个、省内第一个签约城市),助力我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平台已覆盖椒江、临海、温岭等地
个住宅小区。
(三)加大宣传引导,推动三项创新举措。一是营造全民“拉风氛围”。设计“台州垃圾分类”log、吉祥物、配套宣传口号及视觉识别系统(VIS),向全社会传达统一鲜明的工作形象,多媒体多平台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逐步提升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率。二是国内首创“拉风学院”。7月1日创办国内首个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打造集培训策划宣传研究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平台。学院实施“三大计划”分别是培训“涟漪计划”、宣传“浸润计划”及科研“深蓝计划”,推出并实施万名督导员轮训计划和百名精英讲师培养考评体系。三是策划系列“拉风活动”。以“家、校、社”联动为载体,策划开展“垃圾去哪儿了”“毕业季,我为垃圾分类代言”“森林的呼唤”等各类主题活动;联合台州银行推出国内首张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联名信用卡——“拉风”白金卡,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使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
(一)工作成效仍有不足,分类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街道社区发动不理想,相关责任并未敲定落实,层层传递,致使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不足。
(二)设施建设周期长,短期内处置能力存在缺口。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个别县滞后,处置能力缺口较大,建设进度有待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能力目前是短板,临海和北三县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建成。
(三)分类意识培养难,前端投放效果有待提高。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的氛围和配套的惩处措施,相关配套政策长期缺位、难落地,群众意识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过程,前端分类效果需要逐步提高。
三、明年工作部署
2020年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基层责任落实为主线,明确将垃圾分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真正纳入街道、社区工作范畴,纳入县(市、区)政府对街道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接下来,我市要着力抓好机制落地,积极优化督查考核,稳步开展宣教工作,大力跟进常态执法,统筹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全域全覆盖。
一是工作机制要加快形成。深化已基本形成的“四轮驱动”运行模式,在“桶长制”的基础上,升级推出“三长制”工作机制,即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桶长+室长+总长”、公共街区推行“桶长+街长+片长”、社区(小区)推行“桶长+楼长+社长”,逐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强高效”的基层责任体系。同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表率作用,借助万名督导员力量,发挥志愿者服务精神,强力推动“三长制”工作机制和“四轮驱动”运行模式的真正落地实施。
二是督查考核要严抓落实。出台街道社区考核排名办法,每月对9个县(市、区)开展工作督查,抽查街道、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在市级媒体设立“红黑榜”予以通报。联合市级各主管部门,继续开展对公共场馆等各线的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督查,将垃圾分类工作逐步覆盖全市各地、各行、各系统。
此举立即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在微博上,相关消息被到处转发,许多名人也参与其中,当地媒体也及时跟进,转达了网友的关注和质疑。近日,南京市政府正面回应,表示将广泛听取民意,优化地铁设计方案竭力保护沿途法桐树。
事实上,这一场争议并不单纯因为地铁建设和绿化保护之间产生矛盾,更是出自于政府行政与民意回应的问题。南京市政府部门目前对民意的回应可谓积极,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有利于保护大树,减缓舆论压力。但是,为何地铁施工在即,才来征求民意,临时修改施工方案?这说明,当地政府之前根本就不把这当作是一个问题,而眼下所有的举动,实际上都是在被动回应民意,弥补此前工作上的不足。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个中教训,却不能不吸取。一般而言,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涉及广大公众利益,理应事先征求民意。这是行政公开的必然要求。倘若当地在设计地铁方案之时,就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让公众讨论、商议,并把最终方案公之于众,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陷入被动。
话说回来,政府行政可谓事事涉及公众利益,在操作上不太可能什么都拿出来讨论。所以,即便有规定有需要,什么事项有必要征求民意,什么事项不妨直接操办,对政府部门也是一种考验。换句话说,征求民意是一种行政艺术,考验着政府部门的行政智慧。譬如垃圾分类这件事,一些城市正在搞试点。有的城市不仅事先向公众征求垃圾分类办法,还面向社会征集垃圾桶设计方案。整个行政决策过程都有公众参与其中,不仅可以获得宣传效果,赢得公众信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