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创业企业的融资问题
处于创建初期和成长早期,融资问题几乎成了创业企业经营者的核心财务问题。由于创业企业过窄的融资渠道,因此创业企业经营者往往精心网罗资金,竭力从有限的融资渠道中挖掘财务资源,并且不失时机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此时,创业企业在融资决策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融资的阶段性特征。创业企业完整的财务生命周期主要由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组成,即研发期、创立期、成长早期、快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创业企业基于不同的业务重点有各不相同的资金需求。因为创业企业财务主要是一种商机驱动型财务模式,可以概述成“商机引导并驱动了商业战略,然后又驱动了财务需求、财务来源和交易结构以及财务战略”。在商机明确的前提下,创业企业经营者就要从营业需求和资产需求等方面来考察财务需求。而全部直接驱动财务需求的力量包括现金流出率、销售、运营资本以及营业需求、资产需求等五种。商机驱动背景为精心制定财务战略、创造性地识别融资资源、设计融资计划和安排交易结构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在不同阶段,由于直接驱动力量的不同,企业的财务需求各不相同,企业所面对的可取得财务资源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研发期和创立期,个人储蓄和家庭、朋友融资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企业家无法得到更多的股权融资,这很难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的成长早期,成功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吸引风险资本的介入,加上公司较高的内部积累,使公司的融资渠道有所扩容。尤其是公司进入快速成长期,相对于被驱动的财务需求,原有资金规模仍然显得太小,同时企业的快速成长吸引了更多的风险资本和私人证券投资的介入。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创业企业往往把公开上市作为一个较为彻底的解决方案。在存在创业板市场的经济环境中,此阶段上市则意味着正好利用资本市场来丰富企业可利用的财务资源,以满足创业企业高成长下的资金需求。在创业板上市,这不仅是创业企业进一步发展,成为成熟性企业的重要通道,而且也能满足参与创业资金(如风险投资)退出的要求。
2、融资的风险管理。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大都有“融资饥渴症”。经营者满足于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其中易犯的错误是忽视融资的风险管理。融资不仅是有代价的,而且还蕴涵着不同的风险,这往往易被“融资饥渴症”以及“公司的高成长”所掩饰。
事实上,到了快速成长期,创业企业就不再是以融资最大化为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因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处于成长初期的创业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股权资本,而银行的信用也难以取得,因此通过其他可能的债务融资渠道和方式,如财务公司、商和租赁公司、应收账款融资、动产抵押等融通资金将不可避免。根据不少创业企业的教训,这些融资中应该注意两大问题:
首先,要注意融资的成本。企业面对的融资渠道不同,融资成本也不一样。过高的融资成本对创业企业是一个现实的负担,而且会抵消创业企业的成长效应。因此,创业企业仍然要寻求一个较低的综合资金成本的融资组合。在投资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的权衡中做出选择。
其次,要注意“焦油陷阱”,即避免过度负债而造成的短期高投资收益率(ROI)假象。创业企业的过度杠杆(负债)融资比成熟企业的过度杠杆融资更危险,因为创业企业对市场因素的变化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从根本上来说,负债融资形成的资本结构不具有容错性,投资收益率(ROI)短期可能增加,但是一旦由于市场因素变化(如商机变化、市场识别失误等),债务危机将毫不留情地淘汰一个看似发展良好的高负债创业企业。
二、以有利的并购加速成长
在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股权变更,如经历兼并和收购活动。并购对于创业企业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利用并购可以使创业企业得以迅速地扩张规模;另一方面并购是迅速增强或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如可以并购相关企业,获得其核心技术或有效的营销网络。可以看出,并购往往成为创业企业获得高成长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要进行成功有利的并购,必须做好几项基本工作:
1、认真做好并购的财务分析。这事关并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并购的财务分析主要从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并购成本分析、并购风险分析和并购后对企业财务影响等方面来展开。进行缜密的财务分析,以进一步做出合理的、有利的并购决策。在创业企业自身力所不逮的情况下,借助于咨询机构来完成此项任务往往成为首选。
2、选择适当并购方式和寻求适当并购资金的配合。从并购的实现方式来看,并购方式主要有承担债务式、现金购买式和股票交易式。企业要在并购决策中,选择适当的并购实现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如并购对象的质地和所拥有的核心资源),针对创业企业自身的并购意图(如是谋求管理协同效应还是谋求财务协同效应),以及创业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如在一个高负债资本结构的创业企业,就可以考虑股票交易式并购方式),做出并购方式决策。并购方式的决策是与并购的资金来源选择相关联的,如果采用股票交易式的并购方式就需要较少的资金,但须充分权衡由此带来的股权结构变化的利弊;而承担债务并购更多地要考虑对企业并购后的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及因并购而承担的负债的偿还。现金式并购对于并购资金的要求最为严格,企业在并购方案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足够的、现实的资金来源。
三、建立有效的长期财务激励机制
关键词:创业投资;资本;基金;机构性投资;融资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现技术进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在促进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目前,虽然学术界对创业投资还没有形成一个为大家广泛接受的、公认的、权威的标准定义,但从中外经济学家、权威性机构和文件对创业投资的定义来看,并无实质的差别,只是侧重点和范围不同而已。美国《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将创业投资定义为“创业投资是对企业提供的一种风险资金,这些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公开招股或从上市的资本市场上筹到资金。通常资金是以资产形式提供的,即拥有公司普通股或类似普通股的可转换的优先股。对于创业投资可以集中考察三个方面:新增资本,购买现有股东的股份和为取得经营权而购买产权。”
我国的创业投资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但是真正的发展是在1998年初召开的九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民建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创业投资事业》的提案之后。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引进、起步、逐步兴起、快速发展和理性调整等几个阶段,并且整个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试图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来发现我国这一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使人们对创业投资的认识更加成熟,使我国的创业投资发展更加完善。
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VS政府的行政导向明显
企业家资金在美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时筹措资金修建铁路和建立起纺织工厂。但是一直到二战之后,创业资本产业才初具规模。我们经常说人们决定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些成功的典型,很多创业资本家也是这样的。早期的创业资本产业的成员就是试图模仿几个成功的范例,这其中也包括以下三位:AmericanResearch&DevelopmentCorp.(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46年,最成功的运作是数字设备公司。ARD的创始人是一个出生于法国的军人Gen.GeorgesDoriot,他后来被称为“创业资本之父”。在20世纪50年代他执教于哈佛商学院,而他关于风险投资的重要性的讲座被那些专注于传统型企业管理的人们认为是诡诈的。
J.H.Whitney&Co.也是成立于1946年,它早期成功的作品是“小女仆”橙汁,而JockWhitney也被认为是创业产业的创始人之一。
TheRockefellerfamily(洛克菲勒家族企业)。它最早的投资之一———东方航空公司,现在已经停止运营,但是仍然是最早的商业航线之一。
从这几个早期的成功的创业企业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早期的创业资本带有很强烈的私人色彩。众所周知,从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角度考察,民间资本是指除政府资本和境外资本以外的所有资本,包括非国有企业资本,机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和居民储蓄等等。从这些成功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我们应该通过动员民间资本,提高我国创业投资的总规模,更重要的是提高单个创业投资机构的规模,减少政府投资的份额。对于创业企业来讲,创业投资是其生命源泉,而对于创业投资来讲,民间资本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蓄水池”。只要取之有道,它必将成为我国创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民间资本对于风险投资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政府的支持也是功不可没。在创业投资这一产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应该是宏观调控方面的,应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而在中国,虽然人们与创业资本这一理念和做法的较量已达十年之久,并且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应该发展创业投资以便更好地创造财富,但是这一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做出进一步调整。
由于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产业投资基金都和各级政府财政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致政府对产业投资基金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从而也带来了我国目前产业投资基金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行业特征。
我国的投资基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政府和国企资金,另外一些是高校或公开上市公司提供的资金,还有一小部分是民间投资和境外资本。在中国从事创业投资的主要机构有:IDG、Softbank、AcerGroup和IntelCIV等,但是这些机构的投资总额少于3亿美元,而且采取了比较特殊的投资方式和退出途径———离岸持股公司。而在创业投资发达的美国,私人资金是创投资金的主要来源。例如,美国的私人创业投资公司有2000多家,投资额约占创业投资总额的70%左右。创业资本的来源渠道既包括富有的个人资金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主要是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也包括大公司的资金、政府财政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等。同时,政府的财政资金在其中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有针对性的重点引导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我国的创投领域。
三、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VS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形成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政府试图加速先进科技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冷战所引起的对苏联的科技进步的恐惧。1957年,美国一项研究明显显示商业资金的短缺是发展企业的一个主要障碍,为了改进这一现象,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并且由美国国会在1958年通过了《小企业法案》(SmallBusinessAct)。
美国立法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BusinessAdministration)内部创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y)项目,使这些公司可以从政府获取低于市场利息的贷款。为了保证这一项目的顺利发展,国会允许商业银行成立小企业投资公司,这样银行就参与到了银行业以外的商业中了。这一立法通过之后的四年中,就有将近600多家小型投资公司开始了运作。
与此同时,一些创业资本公司也开始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模式以外的合伙制结构,而这一合伙制具备了小投资公司所缺少的弹性。因此在十年之内,创业资本合伙制所控制的资金就超过了小型投资公司。
在20世纪60年代,创业投资公司充分显示了自己创造高额的投资收益的能力,例如,数字设备公司在1968年给ARD带来的年投资收益率是101%.公司的启动资金是七万美元,而到1959年为止,该公司的市场价值是三亿七千万美元。因此,创业投资对那些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来说是炙手可热的,但是对公共机构而言,确是有些高风险。
但是在70年代,创业投资却经历了双重打击。首先,到1968年,已经有1000多家创业资金支持的公司进入了市场,但是整个市场却经历了长达七年之久的低潮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失望的股市投资者和更多灰心的创业投资者。后来在1974年,国会又在不经意之间给创业投资产业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为了制止公司员工退休金的滥用,国会通过了ERISA——《雇员退休收入保证法》,试图来保护公司中退休员工的利益。但是,退休金基金的经理人们做出的反应是停止一切高风险的投资活动。作为市场低迷期和ERISA立法的结果,创业投资基金在1975年陷入了历史低点。
但是在以后的时期内,情况有所好转。从1978年开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大改善了创业投资的环境。首先,国会把资本收益税从原来的49.5%降低到28%.接着,劳动部颁布了通告以消除ERISA对创业投资的阻碍。这些以及其他政府政策的改变扫清了风险投资的障碍。与此同时,一些创业资本所支持的公司隆重上市了,其中包括1978年的联邦快递公司和苹果公司,这在很大程度上复苏了那些富有的家庭以及机构投资者对创业投资的兴趣。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创业投资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1980年,创业公司集资不足六亿美元,而到1987年飞速增长为四十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些机构是创业资本的主要来源。在1978年,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是风险投资资本的最大的来源,占整个基金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此之后,逐渐降低为10%.公共和公司的养老基金一跃成为创业基金最最主要的一部分,占大约一半左右。20世纪80年代创业资本突然增长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即资本收益会大幅下降。很多投资者期待的收益率是30%或者更高,这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切合实际的。正常来说,私人资本所带来的回报率应该是在15%和25%之间,取决于投资的风险程度。但是,到1990年为止,创业投资的平均回报率降到了8%以下。这随即引起了创业投资的另一轮的低迷。失望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在1989到1991年之间相继退出了。后来,1991到1994年的经济复苏使创业投资有所抬头,此后创业投资又一次处于上升趋势。
从美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于这一产业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这当然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除了以上提到的法律和法规之外,影响到创业投资的机构还可能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证券交易中心,联邦储蓄机构以及环境保护组织等等。创业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融资活动,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规范。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规范和扶持创业投资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现行法律法规与创业投资发展的要求存在矛盾;另一方面是创业投资相关法律法规迟迟不出台。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不但大大增加了创业投资风险,而且导致了过高的创业投资交易成本。
直到最近,我国才开始出现规范创业投资的法律。由于缺少法律的支持,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缓慢,目前确实到了亟待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的时候了。一方面,我们国家私人手中的大部分积蓄不能流入急需创业资金的高科技领域。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现在的创业投资企业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够规范的地方,例如,一些风险投资机构不务正业,打着“创业投资”旗号炒股票,甚至搞私募的证券投资基金。
直到去年,我国政府才开始出台组织创业投资基金的法律和法规。没有这种法律的支持,私人领域的大部分资本就缺乏进入高科技领域的渠道,即使这一领域急需创业投资的支持。在深圳最新出台的法规可以视作一个巨大的突破,之后北京和上海紧随其后。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出现规范了创业基金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创业投资这一产业的性质也有所改变。
四、创业投资的职业化和规范化VS专业化程度偏低
美国机构性投资的增长所产生的最有利的一个结果是创业投资公司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也许很多创业投资经理对此颇有非议,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投资者和许多顾问的严密注视会促使这一产业更加职业化和规范化。他们对创业投资所提出的很多要求会使经理们制定一个清晰而连贯的投资策略,并且如有背离这一策略时,必须对投资者们做出合理的解释。
此外,美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经验也可以证明,人才是决定创业投资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创业投资家作为创业投资资本的经营者,职业经理人,承担着融资、筛选项目、投资管理、监督咨询等整个融资过程的责任,是决定创业投资资本供给者是否获利,获利大小的关键人物,因此,创业资本家在创业投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有一个多层次,高素质的创业投则家群体是创业投资运作顺畅和成果的关键所在。而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基金普遍缺乏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健全的制度安排,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有时甚至与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刚刚起步,在自身的内部管理和投资企业的考察评估上尚缺乏完善而健全的体系,从而给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风险。
我国在发展证券市场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树立正确的融资理念,而是将上市作为一条“圈钱”的捷径。这种恶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了创业投资领域,很多创业团队在成功地引入创业资金后,并没有将精力放在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上,而是集中精力在利益分配上,从而出现种种资本和知本分离的现象,甚至走向破产的地步。
由于受自身的条件限制,我国目前的创业投资公司普遍收益不高。虽然1993年,成都创业中心给19家科技企业总共投资700万元,历时5年投资期,收益率达到了428.8%,但这仅仅是个别情况。在这种经营压力下,为了对公司股东和债权人有所交待,很多创业投资公司将一部分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从而严重偏离了创业投资公司的初衷。
五、小结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的影响,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现状还是规模小、实力弱。我国目前的创业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已经投入创业企业的大约有10多亿元,加上国外创业投资公司的2亿美元投入,我国目前投资创业投资的资金总量大约有3亿多美元左右。在创业投资发达的美国,平均一家创业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大约需要5000万美元的创投资金,如果这样,我国目前投入运作的创业投资只能维持24个创业企业。这显然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极不相称的。
我国的创业投资规模不仅总体规模偏小,而且作为创业投资领域的微观个体———单个的创业投资公司的资本规模也普遍偏小,往往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资本,有时甚至连一个大型的科技项目都很难支撑,如此,在盈利动机的驱使下,很多创业投资公司不得不从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从而与其创业投资的初衷背离甚远。这些创投规模上的局限性大大制约了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的存在,我国应该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动创业投资的发展。诸如,为创业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及引进和培养创业投资的专门人才等等。
参考文献
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定的风险,研究中将创业企业风险因素、风险影响以及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及总结,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管理内容的优化,进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明确,提升企业对风险应对的核心能力,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
创业企业;风险管理;风险因素;优化策略
在社会经济体制逐渐改革的背景下,市场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该种环境下创业企业逐渐增多,但是,在创业企业运行中,由于不同问题的限制,导致其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企业发展中,需要采用跟踪性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对全程风险跟的踪,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通过研究对企业创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流程、风险种类以及风险特征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确定,优化企业风险的控制管理机制,从而为创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一、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通常状况下,创业企业中的风险因素需要按照经营者的经营方式进行划分。
(一)内部环境。对于内部环境而言,主要是管理组织中的基调,同时也是其他风险管理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风险因素的组成内容相对较多,如风险管理哲学、风险文化、风险偏好以及组织结构等内容。
(二)目标设定。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设定明确性的控制目标,通过对风险管理识别因素的分析,进行企业目标的设定,通常状态下,其也目标设定主要包括了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管理目标、报告目标以及监管目标,在这些目标相互组合、相互重叠的同时,实现了目标设定的明确性。
(三)事项识别。事项识别主要是影响创业企业运行的内外部因素,而且,事项识别的技术形式不仅针对过去,而且也针对未来。对于一些潜在负面的影响实现而言,主要是指企业运行中的事项风险,因此,创业企业中的管理者就需要对该种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提升风险控制的合理性,从而为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提供有效支持。
(四)风险评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充分了解到企业潜在事项,并管理机制,从而为风险项目的优化管理提供有效保证。
(五)应对风险。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及分析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规避风险、减少风险以及共担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行不同制度方案的确立,从而为风险制度及风险成本资源的优化提供良好依据,完善企业的项目设计及执行理念。
(六)信息及沟通。在企业外部及内部资源协调中,需要通过对风险制度的格式优化及隔离问题的分析,充分保证企业员工的基本职能,优化风险信息资源及沟通的管理体系,实现风险信息的稳定沟通,保证信息项目执行及信息沟通的合理性,完善信息项目交流的科学性及及时性。
二、创业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创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其创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创业,由于内外部事物的发展挥出现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这种变化内容是事物发展中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风险因素确定及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的特征确定,进行创业因素的分析,实现创业风险因素的全面分析。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通过其机制内容的体现,完善风险内容的控制理念。
(二)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于创业分项而言,其作为一种全新性的产品及服务形式,创业者在该种背景下会面临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在企业发展中遭到市场竞争对手的排斥,而且在新市场运行的背景下,也会出现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在创业企业风险因素分析中,经常出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企业资金管理造成制约,更为严重的会造成企业创业失败。与此同时,在企业创业不同因素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企业变化因素的分析,进行风险的预知,完善企业的运行及创新管理体系。
(三)创业风险的损益双重性。对于创业风险内容而言,其创业收益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价值,因此,在企业创业风险分析中,需要通过对创业风险因素的确定及分析,进行收益问题项目内容的优化。
(四)创业风险的可变性。对于创业风险中的可变性而言,主要是在创业背景下,通过对创业内部与外部变化的分析,进行创业风险变革的整体优化,完善创业企业风险的可测性,提升创业风险的管理机制,满足企业的创新管理原则,从而为创业产品周期的项目完善提供合理支持,满足企业的市场准入性原则,实现对创业风险可变性的问题优化。
(五)创业风险的可预测性。在创业风险问题分析中,其风险的可测性主要是指风险可以测量,也就是在定性或是定量问题分析中,进行对风险内容的评估。对于创业风险的不准确问题而言,主要是创业风险中会出现的偏离误差,在其特定的范围状况下,实现对创业投资不准确问题的分析,这种问题主要时企业投资不准确、创业产品周期不准确以及创业产品风险不准确等问题造成的。
三、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的种类
(一)管理风险。对于创业失败的企业而言,其自身的管理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其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决策随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以及用人不当、盲目跟风的问题,导致其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着知识体系单一、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以及资金实力较弱的问题,更为严重的会增加企业管理中的风险。
(二)资金风险。对于资金风险而言,其主要是创业初期一直存在的风险内容,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是企业运行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因此,企业在创办及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资金问题。对于初期创业的企业而言,如果在其发展中连续几个月内不能认识到企业现金流中断的问题,会为企业的发展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竞争风险。企业发展中的竞争是其面临的必然挑战,因此,创业企业怎样面对竞争是其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创业企业选择了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会使企业在创业初期受到排挤,从而为创业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所以,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创业竞争的核心内容,认识到企业生存及发展中的必须条件,为企业竞争风险的改善提供有效支持。
(四)人才流失风险。对于一些研发、生产以及经营性的企业而言,在其发展中需要面向市场,因此,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创业企业需要认识到人才流失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风险,通过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强化,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避免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五)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风险。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对于一些具备长远性发展目标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不断壮大企业,所以,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使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必然风险。因此,创业企业需要通过对创业工作的完善,进行长期发展目标的构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四、企业创业风险管理策略
(一)监控手段的构建。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中,其风险管理手段的实施需要充分满足创业企业的基本需求,通过对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合同的规定,进行监控手段的业务完善,使企业在风险管理环境下进行工作,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规范企业的发展流程,从而为企业风险监控管理工作内容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在企业风险监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监管:第一,加入创业企业的董事会机构;第二,对创业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性的生产,实现工作的稳定核实;第三,通过对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实现企业与人员的交流,为监控工作完善提供保证。通常状况下,企业监控管理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资金的分期投放,对于资金的分期投放而言,其主要被策划归纳为分段投资理念,也就是企业投资者通过对企业不同时期经营状况的分析,进行分段投资,并营造一种常见的企业资产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经济市场运行模式的发展,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保留,从而为企业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的投资运营管理理念,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状态。其次,实现对股票权的管理。在大部分创业企业优先股自行假设中,会将其演化为普通股,并使相关人员拥有特殊的投票权利,实现对创业企业章程的有效规划,实现对企业总资产以及企业并购特权的合理控制。最后,有效解除企业创业中管理人员拒绝投资问题,充分保证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二)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在增值业务问题分析中,需要将增值业务的设计作为企业投资中的业务总称,其基本的业务手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工作任务的选择,企业在创业投资中需要资源进行项目的参与及工作的核实,通过对增值业务管理体系段完善,进行企业风险投资的有效分析,保证企业在资源参与的环境下,进行风险工作的确立,使创业企业在不断完善中实现创业工作的合理选择。第二,经济发展背景下,创业企业需要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创业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项目投资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工作的创新管理职能,使创业企业通过科学定位,进行经济工作的稳定落实,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完善创业企业发展中所形成的增值业务管理手段,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满足创业企业的资金筹备需求。创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需要在企业规模不当壮大的背景下,进行经济利润增长问题的分析,使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经济利润的增长趋势,通过对资金管理工作的稳定完善,满足企业运行中的资金筹备需求。第一,在增值业务手段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使企业投资者利用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人脉关系的确立,从而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在组合投资中,需要将后续资金的筹集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分析可以提升企业经济运行理念,通过对创业企业投资问题的分析,满足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通过对企业运行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大部分企业投资及运行背景下,需要与保险公司进行紧密联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而言之,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通过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选择,在企业资金筹措工作完善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风险调控理念,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
(四)实现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共同联系。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在发展中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关系,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后续资金筹备中的工作效率。创业企业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与供应商、销售商进行合作,其工作内容需要落实到产品的生产、出厂以及营销之中,满足企业增值业务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在企业工作项目投资的背景下,需要充分了解企业运行及生产的状况,通过对各个阶段风险工作的控制,实现客户与共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提升创业企业发展中的风险控制基础,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创业企业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创业企业通过对自身需求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控制,完善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及运行理念,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使创业企业在各项工作构建中及时规避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及管理能力,使企业在健康的环境下得到稳定发展。
作者:袁立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董静,翟海燕,汪江平.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行业专长与不确定性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09):3-11.
[2]杨隽萍,覃予,王俏尹,俊.创业者风险管理能力、创业自我效能与新企业成长[J].人类工效学,2015,(02):4-9.
[3]朱泉江.创业企业成长风险与管理方式研究论述[J].商场现代化,2016,(20):85-86.
[4]吴蕾.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商,2016,(30):23.
摘 要 如今,以团队为主体的创业活动增多,创业团队的相关研究也成为学者和企业竞相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文献法,在整合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高绩效创业团队激励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创业 团队 激励管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业以团队形式出现。风险投资家约翰?多尔说:“当今世界,有的是技术、创业者、资金和风险资本,真正缺少的是优秀的管理团队”。团队创业被认为可以降低创业的风险,学者们和创业者也在不断研究创业团队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
一、相关研究
对于创业团队的管理研究,也有不少学者涉猎,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探讨创业团队的有效性管理,希冀找出创业团队创业成功的因素和提高创业成功的机会。
买艺媛和熊婵(2012)从创业团队认知角度出发,结合交互记忆系统解释了创业团队内部的认知锁定的形成,探索了形成认知锁定的创业团队在面临意外事件时的解决方式,为创业团队内部合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创业团队的决策提供了借鉴。[1]徐万里等人(2013)从创业团队的能力、文化、制度三方面提出优秀创业团队管理的金三角模型,并提出只有将能力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三者有机结合,均衡管理的创业团队才能在新信息时代取得成功。[2]杨俊(2013)指出创业团队管理不同于工作团队管理,并强调对于创业团队管理而言,重点在于结构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提出创业团队的三维结构,即从知识结构、情感结构和动机结构三方面入手来实施结构管理。[3]
二、案例及分析
以下将通过一个著名创业团队激励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找出这些创业团队激励管理的优缺点,以便继承和改进。
(一)品友互动创业团队概述
北京品友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是中国最大的广告互联技术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人群定向数字广告第一平台,品友的组织架构很扁平,最多只有三级。创立之初只有十来人,如今已发展到150人左右,并且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60%,3年下来,年收入平均增长300%。[4]2011年5月,品友互动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000万美金。2013年1月15日,品友互动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2000万美金,将用于公司技术、产品的升级、市场开拓以及人才的引进,这是中国RTB市场的首次千万级别融资。品友互动自2012年3月推出具有实时竞价功能的DSP,并对接了国内所有主流交易平台,每天参与竞价曝光数达30亿次。品友互动的创业团队核心成员有三人:黄晓南,现任品友互动CEO;沈学华,现任品友互动CTO;谢鹏,现为品友互动副总裁。他们三人分管的领域不同,却都是海归身份。他们利用身边的资源和自身的能力,推动着品友互动快速向前发展。
(二)案例分析
品友互动创业团队,它能在新公司成立的前三年连续创营业收入达300%,取得如此快的发展,这与其实行的激励管理是分不开的。在案例中可以看出它主要实行了以下几种激励方式:
1.股票激励。将公司股份分一部分给员工,不仅可以留住人才,而且还能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公司工作,因为在给员工持股的时候,同时也赋予了员工相应的责任。一般中国的创业公司,往往管理层才有股份,而品友实行的是全员持股,如果工作到一定年限,并且考核达到一定要求,前台也可以分得股份。品友互动要求员工发挥承重墙的作用,同时也认为应该给予员工对等的鼓励,提出在创业公司,全员持股对个人和公司都是有好处的。
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行。作为创业的企业,品友互动团队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看得同等重要,在待遇方面品友互动采用了全员持股计划,在精神激励方面品友如团队内部每周都会有一次Demo Day,每个季度都会评出一个技术部门的创新奖,获得这个奖项的员工将会获得MVP的称号,极大的保持和增强了创业团队的内在动力,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增加员工归属感。
3.职位与权力的激励。作为品友互动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曾在宝洁和麦肯锡任职的黄晓南,现为品友互动CEO;曾任美国行为定向数据公司Bluekai资深研发总监,并在Google担任过美国高级研究员的沈学华,现担任品友互动CTO;在宝洁、联邦快递等大型跨国公司工作过的谢鹏,担任品友互动副总裁。可见,在品友互动创业团队中,团队成员共享领导角色,在各自的领域相互配合,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从上述案例分析可知,品友互动的成功离不开创建品友互动团队的努力,离不开创业团队有效地管理,尤其是其与其他创业团队不同的大胆的激励管理。就品友互动创立初期,因金融危机,投资人突然撤资,如果没有其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其早就失败了。
三、结语
随着“创业风”的袭来,团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新企业创办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如投资人撤资,国家政策改变,金融危机影响等都会对创业团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团队激励机制对于创业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业团队要学会根据自身所处的创业阶段,创业面临的环境、人力资源特点等制定适宜的激励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买艺媛&熊婵.创业团队的认知锁定对创业团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创业团队的多案例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2.
[2] 徐万里&林文滢&陈艳萍.高科技企业创业团队的成功特质[J].科技和产业,2013.
目前创业公司达500多家,学校的创业率达到了5.41%,远远高出浙江省高校0.57%的创业率。本文以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管理(国家特色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创业型大学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出发,总结了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实践的七种路径。
一、物流设计大赛
物流设计竞赛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弥补了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教学的结合,促进了全社会参与物流人才的培养。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大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浙江万里学院物流学院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组成团队,根据竞赛组委会给出的案例进行物流方案设计。
目前参加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分别有一个小组入围全国决赛。同时选派学生团队参加宁波市首届物流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并获得风司创业启动资金支持。
通过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赛和创业热情,实现了物流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提高了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物流规划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协调组织等综合能力,推动了学校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物流创业大讲堂
宁波拥有优越的海港资源,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国务院2011年3月1日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再次赋予了宁波这个港口城市巨大的发展机遇。
为让学生直观理解物流发展前沿,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先后邀请宁波市政府有关部门(港航局、发改委、物流规划研究院等)的领导、物流界创业企业家、全国高校物流管理著名学者开讲,介绍物流发展前沿,介绍物流企业创业历程,分析具体的物流创业案例,使学生提高专业素养、感悟创业艰辛、培育就业及创业的信心。
三、校园创业沙龙
在学校创业指导中心领导下,学生按照专业兴趣成立各种各样的创业投资俱乐部、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每学期各个俱乐部制订详细的活动安排,组织相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其中,兴趣盎然,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目前,浙江万里学院的9个二级学院都相继成立了学生创业俱乐,例如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广告和文化创意俱乐部、设计学院成立了动画和设计俱乐部、商学院的营销策划俱乐部、物流学院的电子商务俱乐部和物流捷运服务俱乐部等,开展专业学习与创业管理相结合的活动。
四、创业实习基地
实习是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与适用性,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专业性强、实践性强,为使学生适应以后的工作,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先后在富邦物流、金星物流、宁波空港物流、宁波国际物流、宁波港等20多家大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建设固定的物流实习基地。人才培养也一直按照研究型教学、合作型学习,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贯彻创业教育理念,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实习基地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实习、技术攻关等活动。
五、学生创业广场
创业型大学不是一般民众理解的培养企业家、创办公司,而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要求培养大学生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使之能够独立、自立以及自食其力,成为服务于社会与人民的有用人才。除了课堂实验环节、社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以外,浙江万里学院积极推动创业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创业。虽然创业实际上不是简单地创办公司,但却是一种有效的创业形态。
因此,学校专门在一个学生大食堂的二楼、三楼开辟商业广场,面积相当于食堂的2倍,为学生创业经营提供场所。目前经营的业态有中式快餐店、快递服务门店、淘宝时尚服装实体店、健身会所、餐饮饭店、咖啡店、台球、网吧等,全部是学生自主创业经营。同时,学校提倡“就业也是创业”,积极鼓励大学生应聘到学生创业公司打工,体验创业,并给予一定的素拓学分。
六、创业第二课堂
创业教育的载体是课程体系,尽管现有的物流管理教学体系已经考虑到了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创业型教育与就业型教育不同,需要增设创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但由于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实践课受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限制,往往难以安排。因此,我校通过青年创业学院(宁波市青年创业学院挂牌在浙江万里学院,面向宁波市所有高校选拔招生,学习合格者颁发相应证书)、创业专业素拓、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ITP)等形式开展第二课堂,丰富了课程体系内容。
目前开设有创业心理学、创业管理、风险投资、商业运作、创建新企业、创业咨询、小企业管理、创业理财、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素拓等相关课程。学校教务部门也大胆创新,积极支持创业教育,出台政策,允许一定比例的第二课堂学分向第一课堂转化。
七、锤炼创业精神
创业时代需要有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创业精神与社会群体文化密切相关,创业精神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所能得到的回报。看重社会地位和专业经验的文化可能不利于创业,而推崇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文化或政策则很可能鼓励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