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 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 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 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 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的相关参考:

【返回 栏目列表】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 位置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置的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7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确定物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 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至27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3)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 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

(1)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材教法 能力培养 强化教法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80-01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是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往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文化课考试分数很高,但走进小学课堂面对小学生时却很尴尬,不会讲课。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实践环节,忽视教学能力培养的结果。

师专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大多是通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开始起步并逐步提高的。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具备的十种技能:1.钻研教材制定课堂教学计划的技能;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技能;3.备课的技能;4.课堂教学的技能;5.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能;6.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技能;7.小学数学成绩的考查和评定的技能;8.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和指导的技能;9.学习新知识,把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化为自己教学能力的技能;10.从事科研活动和教改实验的技能。

培养师专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主要是让他们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和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小学数学教材,通过采用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给小学生上课,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所以,必须强化师专院校的数学教法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对教法课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法课,是师专学校的一门数学专业课。要真正让学生掌握小学教材教法的丰富内涵,首先就要使师专生懂得培养自己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要想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现在就必须注意用教材教法的理论武装自己,同时给学生介绍当今社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在教改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先进人物事迹,使学生先从思想上认识到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就必须学好小学数学教法课。

二、指导学生精心分析教材

钻研和分析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功。分析教材的能力是指教师自己根据小学数学大纲的要求,通过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重要内容和编排体系,把握单元教材的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确定单元教材和课时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为了明确课时的教学要点,培养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时应做到:

(一)帮助学生熟悉小学数学教材,形成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首先得熟悉小学数学各册的内容及其编排意图,了解各部分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重点、难点、目的和要求等。例如:我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联系小学数学大纲和教材的实际,让学生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体系,就初步有了整体认识。

(二)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明确所教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然后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为例,进行具体剖析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新知识是以哪些旧知识为基础,为今后哪些知识做准备的。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重点是什么?先启发学生去想,分组讨论,每组选个代表发表本组观点,然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初步知道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怎样考虑,然后在选一段相应内容让学生动脑分析,通过教师的师范作用,组织系列训练,这样学生就逐步地了解和掌握如何分析教材了。

三、让学生重视示范和实践过程

(一)用观察法为主进行录像示范。让学生看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并做笔记,看特级教师是怎样教的,初步领悟选用教学方法的艺术,通过看录像片激发学生讲授的欲望,同时也提供了教学方法,并向学生说明,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有的放矢。坚持方法与内容的统一,方法服务于目的的思想。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主观能动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现代教育思想。

(二)教师示范。课堂上结合小学教材的某段具体内容,自己以小学教师的形象出现在讲台上,系统地给台下“小学生”们传授知识。如:自己在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算法时就是这样做的,师专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三)中师生自己尝试。无论是看教学录像,还是面对面对学生进行示范,其目的就是在于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早日具备教学本领。在多种示范引导后,我选择类似教材让学生模仿试讲,让学生上台当小学教师,其余学生便成了与之配合的小学生,待小教师讲完后,先让台下同学讲评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把优秀教师的讲解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总之,通过实际教学与系列训练,使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认真上好教材教法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多动脑、多学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学教学能手。

【参考文献】

[1]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蒋乃平.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来自一线的报告之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3]郑成生.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4]陈徐.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2010.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及编写特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二),整理和复习。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将“百分数(二)”移至第十一册。在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将“百分数”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安排在第十一、十二册,此次修订后,由于内容的调整,课时也相应变动,故将本册中的“百分数(二)”移至第十一册,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的衔接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

2.“整理和复习”部分的调整。本单元主要的变化是根据前面各册教材的内容调整,对有关的习题进行相应的变动,如将“成数、折扣”的有关内容和习题删去,将涉及到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有关习题进行改编,等等。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1)美丽的校园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测量、平面图形、比例尺等知识,绘制校园的平面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收集数据、确定位置、确定比例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节约用水 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方案设计、收集数据、计算等手段,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整个活动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是自行设计方案,用实验的方法求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二是通过调查、计算,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可以供一个家庭用多久,一个学校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等等。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借助这类跨学科的题材,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此外,在以上四册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有一些措施是共同的,例如,对有些陈旧的题材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某些过时的数据进行更新;重新绘制每一册的插图,使之更加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等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认识线段比例尺;并掌握用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能进行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写。

4、 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5、 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

6、 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7、 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8、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9、 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使学生学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制表步骤。

11、 使学生能看懂统计表和指出这个表所说明的问僵,掌握制作带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12、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13、 学会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4、 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15、 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6、 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指出单式折线统计图说明的问题,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17、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与用途,初步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18、 使学生了解扇形统汁图的意义和用途,会看扇形统计图,掌握它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19、 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0、 .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1、 掌握整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2、 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23、 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4、 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5、 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6、 通过复习、整理已学过的——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自编简单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7、 掌握相邻两个的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和时间等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提高学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的熟练程度。

28、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9、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2009年学校工作计划中的教学目标

1、 班集体期末学科综合评定进入全乡先进行列,学生综合素质高。

2、 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4、 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5、 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6、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 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四、2009年度学校工作计划中的具体措施:

1、 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 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 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 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 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 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数学大众化的教育思想。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化”是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盏明灯,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指引了方向。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人们从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从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就是数学化。所谓新课改中的“数学化”即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在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这也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育要有“数学化”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新课程下“数学化”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基于此,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强调了数学化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设计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现实的及在现实之上抽象出来的各种层次的“数学现实”世界进行数学的处理,用数学化的意识去进行教学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就是数学化设计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及教学目标,合理选用学生身边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从情景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和已习得的知识与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的概念和方法,进入未知的数学领域,一步步地体验数学的抽象和形式化。

二、新课程下“数学化”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学主线设计“问题”化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之中。因此,传统的教学,只把知识介绍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仓库,教师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把思考过后的东西展示给学生,这是现代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允许的。新课程下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问题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时,如果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这种设计就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个生动有趣且富于思考而又开放性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

例如,著名小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问题串,轻松地让学生理解并初步认识了分数。

师:有4个桃,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

生: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这个问题)。

师:2个桃平均分2个人呢?

生:啪(学生一下掌声回答)。

师:一个桃子平均分给这两个人呢?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对,半个怎么写?

生1:我来画出来。

生2:我写成2/1。

生3:我写成1/2。

学生一一介绍自己的写法后,吴老师针对写成1/2和2/1的学生又追问:“这是什么意思?”在学生解释自己的发明后吴老师再提出科学的书写方法,从而自然地引出了分数。

(二)内容设计科学化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新课程下内容设计的科学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教学内容本身要有科学性,要做到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教学内容更不能有科学性错误,不能说出诸如“所有素数都是奇数”、“圆台是斜圆柱”等错误结论。因此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内容本身的准确无误。第二,在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教的过程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也是科学的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哪些教学内容是主要的,完成这些教学内容要花多长时间,这都要设计的科学。

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大数1000,我们不能设计成让学生花半节课的时间走1000米,而应该进行如下设计:让学生到网上查阅一些与1000有关的数据;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展示1000名小学生组成的队伍、1000个字组成的文章、1000页厚的书、1000克重的物体、1000米长的路线、1000分钟的时长可以完成的工作等。那么,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单要考虑教学设计内容的科学化,更要注重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科学化的内容。

(三)形式设计趣味化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少生气,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教学形式的设计。因而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本研究特别强调形式设计的趣味化。进行趣味化的教学基本的形式有:游戏式、故事式、(体育)运动式、(自主)活动式、(网上)冲浪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才能满足“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要求。对所有这些用来装载小学数学内容的趣味教学形式,在设计与实施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电脑技术的巧妙结合。只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对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好的活动形式进行深入观察,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就能实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异彩纷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三、新课程下“数学化”教学设计实施

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停留在好的教学策略上,教学理念能否被接纳,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策略是否具备有效性,关键在于能否把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与步骤付诸实施。而作为实施者的教师就至关重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承担的角色就更加多元化,要从以前的讲授者转变成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作为组织者的教师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教学情境的变化,在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随机应变。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对学习者起始能力进行诊断,对学习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还应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有助于我们进行巧妙的课堂组织。因此,我们要注意积累教学中和生活中每一点滴的经验,向老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应变能力就一定会很快提高的。

(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思考是从质疑和惊奇开始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教师也要把握住学生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引导学生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引导学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关键处设置疑难,促使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探讨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使疑难得以解决。只有基于高质量问题的引导,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设计的目标,这也是教师作为引导者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三)作为合作者的教师

作为合作者的教师,首先是具有与学生平等的角色地位,能通过组织和引导,将学生吸引到数学教学中来。其次是能提出问题,且同时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在进行学习间的探讨时,时刻以平等、相互尊重为理念。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给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空间。总之,作为一个合作者的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一个班级的主导,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教师要以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态度进行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重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提供了契机,也为调整更好的教学设计目标提供了鲜活的理念,更为如何进行有效地“数学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埃德・拉宾诺威克兹.杭生译.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盛群力,献华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6]让・迪厄多内著.沈永欢译.当代数学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8-59.

[7]朱家生.数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

[8]丹齐克著.苏仲湘译.数:科学的语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3.

[9]张景焕,金盛华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61.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