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教学用书为《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电子版),是《临床免疫学检验》(康熙雄主编)的配套教材。我们根据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实用性上,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的,尽量按照临床免疫实验室常用的技术操作方法来设计实验课程。首先实验内容要突出本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其次,从医学检验学生的特点和大部分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工作的需求出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上;另外,根据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科研领域中的特点,增加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项目。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我们将实验分为:(1)验证性实验,包括经典抗原抗体反应技术、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细胞的分离;免疫球蛋白的提取;血清补体活性的测定;(2)设计性实验,包括ELISA法的建立;临床相关实验:包括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临床实验室不断地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全自动分析仪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定期带学生到医院临床实验室见习,让他们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动态及最新的检验仪器、检测方法和发展趋势。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难题。
2精确分配实验学时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考察和分配,每次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9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5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2:1。
3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充分利于临床医院的资源优势
良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临床免疫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免疫学技术的成熟,以及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医学的各个学科均与此学科发生广泛的交叉和渗透。相应技术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实验教学要为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的实验课充分利用旧有设备,同时也争取了新的投入。近年来,实验室增加了教学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水平电泳仪、分光光度计等。另外,由于自动化的进程加快,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教学实验室无力购买。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各个教学医院检验科的资源优势,将部分实验课和见习课设置于教学医院的检验科,用临床资源优势来弥补实验室设备的不足。
4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对于设计性较强的实验,我们运用了PBL教学模式,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由教师提出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只是起导向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维持实验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对于相对复杂的实验内容采用LBL教学模式,如“免疫细胞的分离”等。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比如“凝集反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完成实验内容。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加入讨论式教学模式。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或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相互探讨,以求得真知。由于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变得形象。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操作、实验仪器拍摄成录像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所用的仪器等,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将科研融入实验教学
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实验教学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及医院越来越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各等级的科研项目数逐年增加。我们也尝试将科研融入的临床免疫实验教学中。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就是我们教师自己正在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
6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实验技能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实验技能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加大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有意识的纠正错误的手法;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能认真思考,讨论实验成败的原因,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学生对实验课的内容感到有兴趣,并加以重视,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也得到实习医院指导教师的认可。当然,在两轮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实验资源的相对不足:在实验课时我们一般将三名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实验,有的同学主动性不强,不能参与每一次实验的操作,而是看同组的其他同学操作。我们应该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2)实验内容不够充实:免疫实验总会有反应和等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总感觉无事可做。教师应该丰富实验内容,比如增加多媒体动画,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等等来丰富实验的内容,让等待的时间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3)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要固步自封。临床免疫学检验日新月异地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教师也要多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7结语
【关键词】肺癌;PTEN基因;免疫组织化学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roteinexpressionlevel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thetumorsuppressorgenePTENinprimarylungcancer.MethodsWedetectedtheproteinexpressionofPTENgeneinparaffinspecimensof56casesoflungcancerand3specimensofnormallungtissuesbySP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①ThepositiverateofPTENproteinexpressionwashigherinnormallungtissuesthaninlungcancerspecimens,whileitwaslowerinSCLCthaninNSCLC.②ThepositiverateofexpressionofPTENproteinbecamelowerasthedifferentiationleveldecreasedinthe56casesoflungcancerspecimens.③ThepositiverateofexpressionofPTENproteinwashigherinpatientswithlungcancerofstageⅠandⅡthanthatinstageⅢandⅣ.④ThepositiverateofexpressionofPTENproteinwas26.32%in19casesoftransfusedspecimens,whichwasobviouslylowerthanthatinnon-transfusedspecimens.ConclusionTheexpressionofPTENgeneisrelatedtoclassificationcriteriaoflungcancer,malignancydegree,clinicalstageandlymphnodetransfusion.
KEYWORDS:lungcancer;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fromchromosome10gene(PTEN);immunohistochemistry
肿瘤的发生是多阶段、多步骤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而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抑癌基因的研究不仅在探索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肿瘤的预防、治疗、诱导分化、凋亡、衰老等方面也有重大价值。PTEN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fromchromosome10gene)又称MMAC1(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sgene)或TEP1(TGF-regulatedandepithelialphosphatase1gene),是1997年由Steck等[1]3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简称PTEN)。现已证实该基因的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肺癌患者石蜡标本及3例正常肺组织标本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所有标本均取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2001年至2004年间石蜡包埋标本,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36-75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根据WHO(1981)肺癌的分类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根据肿瘤的分级标准(组织结构、异型性等)进行病理分级。其中鳞癌23例、腺癌20例、小细胞肺癌13例;病理分级为分化良好的17例、中等分化24例、分化不良15例。TNM分期按UICC(1997)标准进行:Ⅰ期12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Ⅳ期11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简称转移):有转移19例、无转移37例。3例正常肺组织为对照,来自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肺组织(至少距离癌肿5cm以上)。
1.2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鼠抗人PTEN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于北京中山生物公司。标本经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3张,厚5μm,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复查诊断。免疫组化检测步骤:一抗稀释浓度1∶50,常规脱蜡后微波炉抗原修复,4℃过夜,PBS洗;二抗37℃30min,PBS洗;加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溶液,37℃30min,PBS洗;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3结果判定
参照Fromowitz等的方法[2]。首先按染色强度评分: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再按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评分:0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细胞≤10%,2分为11%-50%,3分为51%-75%,4分为>75%。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分值乘积>3分为免疫组化反应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TE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定位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质(膜),癌细胞核也有部分表达;阳性产物呈棕黄色弥漫分布(图1)。
2.2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
PTEN在56例肺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7.50%,其中PTEN表达阳性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3.35±8.70)岁,表达阴性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4.90±9.25)岁,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9例男性患者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41.03%,17例女患者中为29.14%,两者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
56例肺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0.00%,其中23例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0.87%,20例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5.0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08%,其PTEN阳性率明显低于前两者,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TE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提示PTEN的蛋白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2.4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
在56例肺癌患者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PTEN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也随之下降,分化良好者较中等分化者PTEN表达阳性率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化不良者与前两者相比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略)
2.5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
Ⅰ、Ⅱ期患者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与Ⅰ、Ⅱ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病变的进展,PTEN的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在19例有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阳性率为26.32%,明显低于无转移者,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2PTEN的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略)
3讨论
PTEN是一种多功能的磷酸酯酶,主要有以下功能[3]:①参与胚胎的正常发育[4];②通过G1期阻滞或诱导细胞凋亡机制,抑制细胞生长;③抑制端粒酶的活性;④抑制细胞的迁移、铺展和局部黏附。许多研究显示,PTEN基因的缺失、突变或表达产物的失活,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Kohno等[5]检测了40株肺癌细胞系,发现15株小细胞肺癌中6株发生了PTENDNA纯合性丢失,25株非小细胞肺癌中2株发生了PTENDNA纯合性丢失,2株有无活性突变和错义突变,小细胞肺癌的PTEN失表达率似乎高于非小细胞肺癌,说明PTEN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发挥作用。且有研究显示,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的病理分级及预后有关,患者预后越差,恶性度越高,PTEN蛋白水平越低。提示PTEN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质,核膜上也有着色,而且正常肺组织较肺癌组织着色明显增强。这与Hager等[6]对肾细胞癌的相关研究相似。尽管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不同,但差异甚微,提示PTEN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实验中,肺癌组织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正常肺组织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3.27%,肺癌组织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认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下调,提示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在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Hosoya等[7]报道PTEN基因的突变率只有13.30%,远远低于本实验检测到的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率(由阳性率计算)50%。其原因可能是:①影响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很多,如PTEN基因的纯和性丢失或突变、PTEN基因的杂合性丢失、PTE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非翻译区的微小病变等均可导致该基因的低表达或不表达;②在PTEN基因复制、转录、翻译以及翻译后修饰的水平也可发生PTEN基因的低表达或不表达。
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PTEN基因的变异与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有关[8-9]。Zhang等[10]研究显示,PTE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缺失率达44%,高于非小细胞肺癌(24%),提示PTEN的缺失在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显示PTEN基因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鳞癌60.87%、腺癌55.00%、小细胞癌23.08%),说明PTEN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密切相关,尤其在小细胞肺癌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PTEN基因与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国内外报道不多。Sano等[11]研究发现PTEN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病理分级相关,PTEN基因表达水平越低,说明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临床分期越晚,预后也就越差。本实验结果也显示分化不良的肺癌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分化良好和中等分化者,且临床分期越晚,PTEN基因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也越低,提示PTEN基因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表达水平越低,临床分期越晚,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Salvesen等[12]报道子宫内膜癌PTEN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很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实验也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PTEN基因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表达阳性率越低,越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可能是因为PTEN基因低表达的肺癌患者失去了PTEN对FAK介导的细胞浸润、转移和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发生淋巴结转移。
PTEN基因的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有所降低,说明PTEN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明PTEN基因可能作为判断肺癌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也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基因。这为今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teckPA,PershouseMA,JasserSA,etal.IdentificationofacandidatetumorsuppressorgeneMMAC1atchromosome10q23.3thatis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s[J].NatGenet,1997,15(4):356-358.
[2]FromowitzFB,VoilaMV,ChaoS,etal.Rasp21expressionintheprogressionofbreastcancer[J].HumPathol,1987,18(12):1268-1275.
[3]熊敏,吴一龙.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7-98.
[4]KimuraT,SuzukiA,FujitaY,etal.ConditionallossofPTENleadstotesticularteratomaandenhancesembryonicgermcellproduction[J].Development,2003,130(8):1691-1700.
[5]KohnoT,TakahashiM,MandaR,etal.InactivationofthePTEN/MMAC1/TEP1geneinhumanlungcancers[J].GenesChromosomesCancer,1998,22(2):152-156.
[6]HagerM,HaufeH,KemmerlingR,etal.PTENexpressioninrenalcellcarcinomaandoncocytomaandprognosis[J].Pathology,2007,39(5):482-485.
[7]HosoyaY,GemmaA,SeikeM,etal.AlterationofthePTEN/MMAC1genelocusinprimarylungcancerwithdistantmetastasis[J].LungCancer,1999,25(2):87-93.
[8]MarsitCJ,ZhengS,AldapeK,etal.PTENexpressioninnon-small-celllungcancer:evaluatingitsrelationtotumorcharacteristics,allelicloss,andepigeneticalteration[J].HumPathol,2005,36(7):768-776.
[9]LimWT,ZhangWH,MillerCR,etal.PTENandphosphorylatedAKTexpressionandprognosisinearly-andlate-stagenon-smallcelllungcancer[J].OncolRep,2007,17(4):853-857.
[10]张蕾,刘彤华,刘鸿瑞,等.PTEN/MMAC1/TEP1在肺癌中的丢失和失活[J].中华病型学杂志,2000,29(2):85-88.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等重要。
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的创设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一、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在化学教学中,现在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教材内容的设计需要更多结合生产、生活的知识,这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隐含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在讲授盐类水解内容时,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之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就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的存在情况,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积极探索。
三、创设的情景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指向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偏离。一节课中情景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只为创设情景而冲淡了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是得不偿失的。情景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这样既要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转贴于
根据化学教学的特殊情况及教学的基本要求,化学课堂的情景创设可以按以下四种途径来实现:
1. 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繁多且较复杂,不易记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又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生活来创设情景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发明发现故事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3. 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
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拟情景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还可融入丰富的情感,它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学生在角色效应的影响下自觉地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这样的学习情景。
4. 通过问题来创设情景
图形能够将设计思想通过一定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将设计造型转变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图形创意是将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思考分析,搜集和处理相关素材,把信息内容用一种创新性的视觉符号表现出来的创作。现代平面广告是以图形、文字、色彩等为载体向人们传递信息的。在这几个要素中,图形是视觉信息表达中的重要元素,它也是最能吸引人们注意的,直观性很强,并且具有生动性,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信息内容。好的图形创意能让现代平面广告变得更加出色。现代平面广告应该用富有创意的图形进行表现,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注解来表达。
二、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
(一)同构图形。同构是将存在某些关联或具有相似特点的若干个元素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完成一个新形象。这个形象并不是追求对人们生活中事物的还原,而是注重在创意上的合理巧妙。同构图形包括了形义、形式、异质的同构。
(二)异变图形。异变是将图形变异的组合,其重点就在于“异”字。人猿进化成现在的人,其过程也是一种异变。异变图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循序性。
(三)置换图形。置换图形是将事物的其中一部分替换,且保留事物整体结构和基本特征,从而所得到的新图形。它是移花接木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图形。
(四)异影图形。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照情况下会产生不一样的光影效果,影子就是这一光影现象。异影图形是对物象的影子进行处理,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也会常利用异影图形来表达广告的主题。
(五)正负图形。正负图形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将图与底进行转换,整个图形中的正形和负形是相互依存的,且在特定的环境中互相借用,增添了现代平面广告的趣味性。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广告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利用想象或联想的方式,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然后进行筛选,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将选定的对象重新设计,最后为广告创造出新的图形。
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设计要求
学生在对广告进行图形创意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准确传达信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表达出广告的信息内容,并巧妙地将广告诉求、产品、图形相结合。第二,简单明了。图形创意要抓住广告所要传达的重点信息,突出广告的诉求点,将广告诉求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不是毫无头绪地罗列所有信息,让人们找不到广告的重点。第三,针对诉求对象。学生要了解广告的诉求对象,抓住广告诉求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达到广告的目的。第四,新颖独特。在人们的生活中广告众多,现代平面广告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就需要创意独特、醒目的图形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第五,延展空间。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具备延展的空间,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更好地传递广告信息。第六,富有艺术效果。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要简单明了地表现出广告诉求点,但并不意味着其图形表现过于直白,而是应该用它的最佳表现效果来吸引人们。
四、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创作过程
学生在理解了图形创意的相关知识后,还要学会如何将它运用到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研究广告需要设计的任务。在对任务分析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广告的目标和相关要求来确定此次平面广告中要运用的图形主题;然后收集与之有关的素材,在收集阶段对素材的形式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它可以是抽象的素材,也可以是具象的素材,或者其他类型的素材;当素材收集好后,学生不需要对素材内容全部吸收,而是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筛选;确定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筛选出来的素材与平面广告的设计任务对比,结合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等知识点进行改造,重新组织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并将它置于现代平面广告版面中合适的位置;待现代平面广告的设计完成之后,最终借助相应的媒介将视觉形象展现出来,并且向大众传播。
五、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作用
1近视和其相关抗原
1.1ABO抗原近年来,ABO抗原已被用于免疫遗传性疾病的探究上,已知的可能和ABO抗原有关的眼病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老年性白内障及视网膜色素变性[3]。
有关近视的遗传方式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多因子遗传、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因子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胡诞宁等[1]对近视眼患者家族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代100%为高度近视。而有的资料却表明,双亲单纯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子代不一定都出现近视。孙成甲[4]在临床探究中发现,父母都有近视而其子女患近视的不足半数。还有人认为中低度近视的发病有肯定的家族倾向性,和遗传密切相关[5]。另外,通常人眼各部分遗传性不同,轴长、角膜曲率及晶状体后曲率遗传性大,而晶状体厚度及前曲率和遗传无关,Sorsby[4]认为决定近视眼遗传的主要成分是轴长。
1.2HLA抗原HLA是比ABO血型系统更为复杂和重要的强抗原系统。HLA抗原称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具有极高度遗传性的多型性膜抗原[6]。HLA抗原根据其构造、机能,分为Ⅰ类和Ⅱ类抗原。
目前已知有20多种眼病和HLA抗原有关[7]。1983年王蓉芳等人[8]发现HLA-B8阳性者易患高度近视,而HLA-B15阳性者不易患高度近视。Пучковская[9]发现,先天性近视和HLA-B7和HLA-B12是有联系的,当近视患者同时有HLA-B7和HLA-B8抗原时,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升高。
至于HLA和疾病相关的机理目前学说较多,有拟态学说、受体学说、免疫应答基因、抑制基因学说、连锁不平衡学说等[10]。目前较为关注的假说是疾病易感基因学说。有人发现,自身免疫病的易感基因不仅和HLA关联,而且和一个特定的HLA单位体关联[11]。
1.3S抗原S抗原即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抗原具有强烈的抗原性和致色素膜炎活性[12],它能诱发产生实验性葡萄膜炎和实验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而有关近视和S抗原的关系,目前报道很少。Стукалов[13]在对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免疫探究时发现,视网膜抗原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的移动指数降低到0.52±0.1。根据免疫学理论,假如移动指数等于1或接近1,说明机体对此抗原无特异性免疫功能;假如移动指数明显<1,表示机体对此抗原有特异性免疫功能。这就初步证实了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的机体对视网膜抗原有过敏功能。近年来的探究发现[13],眼底严重的变性改变不仅见于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而且也见于中度甚至轻度近视,眼底的中心及周边都有变性改变,这些都不排除在屈光指数稳定的前提下,近视患者眼底并发症的出现和自身免疫性损伤有关。
1.4胶原(collagen)胶原是组织中主要结构蛋白。现已证实,胶原和组织的增生、分化、粘附和运动以及关节、电解质平衡等都有密切关系[14]。
胶原是一个非常非凡的纤维蛋白群体,它们在结构、功能和组织分布上相互间有差异。在眼组织中,只有Ⅰ~IX型胶原被定位。在所有含有胶原纤维的结缔组织中都含有Ⅰ型胶原[15],Ⅰ型胶原的功能是给组织以抗张强度。
人眼的巩膜组织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而每个纤维束又由胶原纤维组成。在生化探究中发现,Ⅰ型胶原位于眼球的赤道部和后极部之间[16]。Marshall等[17]对老年人巩膜的超微结构进行免疫金染色,结果表明,Ⅰ、Ⅲ和Ⅴ型胶原在巩膜中是存在的,并且在单个的胶原纤维内联结得很紧密。
巩膜胶原纤维的直径范围很宽,大的和小的纤维可能有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决定了巩膜的生化特性[15]。大纤维在胶原分子间交叉连接的密度大,所能承受的张力大,而小纤维和四周基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大,纤维间相互功能强[18]。
然而,当患近视时,巩膜胶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凡是眼球后极部发生了明显改变,引起近视程度的加深[19]。Curtin等[20]用电镜观察了高度近视患者的巩膜结构,发现高度近视患者巩膜纤维多为板层结构且变薄,交织状态变少,纤维直径明显变细,纤维横断面中异常的锯齿样、星状纤维明显增多。以上情况造成了胶原纤维更大的可伸展性,并减弱了胶原纤维之间的稳定性,使得巩膜后极部纤维的周期性波动范围扩展到62~70nm[19]。Лазук等[19]认为巩膜胶原抗原结构破坏及改变的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为此探究了各种类型进展性近视患者的血清和泪液中的胶原抗体。结果50%~70%的患者在血清中发现了胶原抗体,对照组未发现。在评价免疫应答程度时发现,良性近视患者血清中胶原抗体浓度较高,非凡是学龄期后天性且无并发症的近视患者指标最高,而在并发有混合型周边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变性的快速(年改变率>1.0D)进展性近视患者,包括视网膜漆裂、格子样变性和视网膜裂孔,在血清中“缺乏”胶原抗体。因此确定,患中、高度近视的儿童和青少年,形成了对胶原系统的免疫应答。可以初步推测,对于中、高度进展性近视患者来说,对胶原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和血液中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堆积,造成了巩膜的损伤,切断了巩膜内分子间和分子内的联系,引起胶原免疫遗传基因的改变,使得近视得以进行性发展,而当对胶原的自身免疫反应“起动”时,血清中胶原抗体的存在是确定的保护因素,因此可以说,血液中胶原抗体的含量相对少时,非凡是在眼底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时,这种相对低浓度的抗体可以成为巩膜免疫病理学改变的标志,这种改变也是对恶性近视的预告。
2近视患者的体液免疫状况
Пучковская等[9]对56名年轻的近视患者进行了免疫学探究,结果发现IgG含量升高,IgM含量下降。而Казанец等[2]的探究结果是近视患者眼局部和全身IgM水平升高,以局部IgM的升高更为显著,而IgG变化很小。Стукалов等[13]发现,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血清中IgG降低,IgM升高,免疫复合物增加到98%±5%.对于不同类型近视患者的体液免疫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3近视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
Пучковская等[9]的探究结果显示,进展性近视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含量较正常人低,T淋巴细胞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明显降低。Стукалов等[13]对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的免疫学探究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辅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的含量明显降低。可以推测,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和近视发病可能有关。Пучковская等[9]的实验性探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以65只新生家鼠为实验对象,用X射线照射家鼠的胸腺部位,结果损害了巩膜组织的正常发育,导致巩膜组织中发生变性改变以及胶原纤维的断裂,影响了巩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成为了轴性近视发展的基础,而细胞免疫即是在胸腺的控制下形成的。
4结论
综上所述,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在近视的发病机理中起着一定的功能。近视患者,尤其是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状况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反应指标相似。对于不同类型近视患者的细胞、体液免疫状况,ABO抗原、S抗原,以及不同类型的HLA抗原、不同亚型的胶原抗原和近视发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探究,这无论对近视病因的理解,还是在临床中用免疫方法预防、猜测和治疗近视都将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63.
2Казанецли,ДюгвскаяЛА.Состояниеместногоисистемного
гуморалъногоиммунитетаулиц
сблизорукостъю.ВестнОфталъмол1988;(5)∶35-36.
3杨朝忠.眼科免疫学.天津摘要: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
4孙成甲.近视眼和ABO抗原关系的初步探究.眼科新进展1990;10(1)∶9-11.
5GoldschmidtE,FaurschouS,WorkK.Theimportanceofheredityandenvironmentintheetiologyoflowmyopia.ActaOphthalmol1981;59(5)∶759-762.
6水木信久,大野重昭.HLA抗原遗传子の构成と眼疾患との关连.日眼会志1992;96(4)∶417-431.
7杨朝忠,李昭珍,林振德.老年性白内障和ABO抗原关系的初步探究.眼科新进展1987;7(4)∶7-9.
8王蓉芳,赵桐茂,步坤矩,等.高度近视患者HLA类型的分布.中华眼科杂志1983;19(4)∶228-230.
9ПучковскаяНА,ШулвгинаНС,ВушуеваНН,идр.Нарушениеиммунологческогососояния
организмауболвнЪыхблизорукостЪю.
ОфталЪмолЖурн1988;(3)∶146-149.
10付体辉(译).HLA和疾病相关机理探究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0;12(1)∶33-34.
11董桂玲,杨朝忠,张荣端.葡萄膜炎的免疫学探究.眼科新进展1991;11(4)∶52-54.
12杨培增,李绍珍,潘苏华,等.视网膜S抗原的提纯及其致色素膜炎活性.中华眼科杂志1990;26(5)∶293-297.
13СтукаловСЕ,ШелетневаМА,КуролапСА.
Клиникоиммунологическиеи
зпидемиологическиеисслованияпривысокои
осложненноимиопии.ВестнОфталвмол1995;(2)∶16-18.
14鲁建华,郑效蕙.胶原和角膜伤口愈合.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1;(3)∶216-217.
15MarshallGE,KonstasAGP,LeeWR.Collagensinoculartissues.BrJophthalmol1993;77(8)∶515-524.
16KeeleyFW,MorinJD,VeselyS.Characterizationofcollagenfromnormalhumansclera.ExpEyeRes1984;39∶533-542.
17MarshallGE,KonstasAGP,LeeWR.Collagensintheagedhumanmacularsclera.CurrEyeRes1993;12∶143-153.
18ParryDAD,CraigSA.Growthanddevelopmentofcollagenfibrilsinconnectivetissue.In摘要:RuggerA,MottaPM,eds.Ultrastructureoftheconnectivetissuematrix.Boston摘要:MartinusNijhoff1984∶34-64.
19ПазукАВ,СлеповаОС.Исследованиеиммунноиреакдиин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