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免疫学论文

医学免疫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免疫学论文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1篇

实验教学用书为《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电子版),是《临床免疫学检验》(康熙雄主编)的配套教材。我们根据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实用性上,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的,尽量按照临床免疫实验室常用的技术操作方法来设计实验课程。首先实验内容要突出本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其次,从医学检验学生的特点和大部分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工作的需求出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上;另外,根据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科研领域中的特点,增加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项目。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我们将实验分为:(1)验证性实验,包括经典抗原抗体反应技术、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细胞的分离;免疫球蛋白的提取;血清补体活性的测定;(2)设计性实验,包括ELISA法的建立;临床相关实验:包括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临床实验室不断地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全自动分析仪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定期带学生到医院临床实验室见习,让他们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动态及最新的检验仪器、检测方法和发展趋势。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难题。

2精确分配实验学时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考察和分配,每次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9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5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2:1。

3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充分利于临床医院的资源优势

良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临床免疫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免疫学技术的成熟,以及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医学的各个学科均与此学科发生广泛的交叉和渗透。相应技术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实验教学要为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的实验课充分利用旧有设备,同时也争取了新的投入。近年来,实验室增加了教学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水平电泳仪、分光光度计等。另外,由于自动化的进程加快,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教学实验室无力购买。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各个教学医院检验科的资源优势,将部分实验课和见习课设置于教学医院的检验科,用临床资源优势来弥补实验室设备的不足。

4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对于设计性较强的实验,我们运用了PBL教学模式,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由教师提出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只是起导向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维持实验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对于相对复杂的实验内容采用LBL教学模式,如“免疫细胞的分离”等。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比如“凝集反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完成实验内容。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加入讨论式教学模式。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或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相互探讨,以求得真知。由于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变得形象。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操作、实验仪器拍摄成录像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所用的仪器等,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将科研融入实验教学

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实验教学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及医院越来越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各等级的科研项目数逐年增加。我们也尝试将科研融入的临床免疫实验教学中。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就是我们教师自己正在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

6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实验技能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实验技能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加大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有意识的纠正错误的手法;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能认真思考,讨论实验成败的原因,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学生对实验课的内容感到有兴趣,并加以重视,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也得到实习医院指导教师的认可。当然,在两轮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实验资源的相对不足:在实验课时我们一般将三名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实验,有的同学主动性不强,不能参与每一次实验的操作,而是看同组的其他同学操作。我们应该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2)实验内容不够充实:免疫实验总会有反应和等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总感觉无事可做。教师应该丰富实验内容,比如增加多媒体动画,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等等来丰富实验的内容,让等待的时间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3)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要固步自封。临床免疫学检验日新月异地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教师也要多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7结语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肺癌;PTEN基因;免疫组织化学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roteinexpressionlevel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thetumorsuppressorgenePTENinprimarylungcancer.MethodsWedetectedtheproteinexpressionofPTENgeneinparaffinspecimensof56casesoflungcancerand3specimensofnormallungtissuesbySP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①ThepositiverateofPTENproteinexpressionwashigherinnormallungtissuesthaninlungcancerspecimens,whileitwaslowerinSCLCthaninNSCLC.②ThepositiverateofexpressionofPTENproteinbecamelowerasthedifferentiationleveldecreasedinthe56casesoflungcancerspecimens.③ThepositiverateofexpressionofPTENproteinwashigherinpatientswithlungcancerofstageⅠandⅡthanthatinstageⅢandⅣ.④ThepositiverateofexpressionofPTENproteinwas26.32%in19casesoftransfusedspecimens,whichwasobviouslylowerthanthatinnon-transfusedspecimens.ConclusionTheexpressionofPTENgeneisrelatedtoclassificationcriteriaoflungcancer,malignancydegree,clinicalstageandlymphnodetransfusion.

KEYWORDS:lungcancer;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fromchromosome10gene(PTEN);immunohistochemistry

肿瘤的发生是多阶段、多步骤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而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抑癌基因的研究不仅在探索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肿瘤的预防、治疗、诱导分化、凋亡、衰老等方面也有重大价值。PTEN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fromchromosome10gene)又称MMAC1(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sgene)或TEP1(TGF-regulatedandepithelialphosphatase1gene),是1997年由Steck等[1]3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简称PTEN)。现已证实该基因的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肺癌患者石蜡标本及3例正常肺组织标本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所有标本均取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2001年至2004年间石蜡包埋标本,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36-75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根据WHO(1981)肺癌的分类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根据肿瘤的分级标准(组织结构、异型性等)进行病理分级。其中鳞癌23例、腺癌20例、小细胞肺癌13例;病理分级为分化良好的17例、中等分化24例、分化不良15例。TNM分期按UICC(1997)标准进行:Ⅰ期12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Ⅳ期11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简称转移):有转移19例、无转移37例。3例正常肺组织为对照,来自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肺组织(至少距离癌肿5cm以上)。

1.2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鼠抗人PTEN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于北京中山生物公司。标本经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3张,厚5μm,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复查诊断。免疫组化检测步骤:一抗稀释浓度1∶50,常规脱蜡后微波炉抗原修复,4℃过夜,PBS洗;二抗37℃30min,PBS洗;加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溶液,37℃30min,PBS洗;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3结果判定

参照Fromowitz等的方法[2]。首先按染色强度评分: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再按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评分:0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细胞≤10%,2分为11%-50%,3分为51%-75%,4分为>75%。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分值乘积>3分为免疫组化反应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TE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定位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质(膜),癌细胞核也有部分表达;阳性产物呈棕黄色弥漫分布(图1)。

2.2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

PTEN在56例肺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7.50%,其中PTEN表达阳性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3.35±8.70)岁,表达阴性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4.90±9.25)岁,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9例男性患者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41.03%,17例女患者中为29.14%,两者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

56例肺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0.00%,其中23例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0.87%,20例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5.0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08%,其PTEN阳性率明显低于前两者,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TE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提示PTEN的蛋白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2.4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

在56例肺癌患者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PTEN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也随之下降,分化良好者较中等分化者PTEN表达阳性率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化不良者与前两者相比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略)

2.5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

Ⅰ、Ⅱ期患者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与Ⅰ、Ⅱ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病变的进展,PTEN的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在19例有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阳性率为26.32%,明显低于无转移者,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2PTEN的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略)

3讨论

PTEN是一种多功能的磷酸酯酶,主要有以下功能[3]:①参与胚胎的正常发育[4];②通过G1期阻滞或诱导细胞凋亡机制,抑制细胞生长;③抑制端粒酶的活性;④抑制细胞的迁移、铺展和局部黏附。许多研究显示,PTEN基因的缺失、突变或表达产物的失活,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Kohno等[5]检测了40株肺癌细胞系,发现15株小细胞肺癌中6株发生了PTENDNA纯合性丢失,25株非小细胞肺癌中2株发生了PTENDNA纯合性丢失,2株有无活性突变和错义突变,小细胞肺癌的PTEN失表达率似乎高于非小细胞肺癌,说明PTEN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发挥作用。且有研究显示,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的病理分级及预后有关,患者预后越差,恶性度越高,PTEN蛋白水平越低。提示PTEN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质,核膜上也有着色,而且正常肺组织较肺癌组织着色明显增强。这与Hager等[6]对肾细胞癌的相关研究相似。尽管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不同,但差异甚微,提示PTEN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实验中,肺癌组织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正常肺组织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3.27%,肺癌组织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认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下调,提示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在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Hosoya等[7]报道PTEN基因的突变率只有13.30%,远远低于本实验检测到的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率(由阳性率计算)50%。其原因可能是:①影响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很多,如PTEN基因的纯和性丢失或突变、PTEN基因的杂合性丢失、PTE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非翻译区的微小病变等均可导致该基因的低表达或不表达;②在PTEN基因复制、转录、翻译以及翻译后修饰的水平也可发生PTEN基因的低表达或不表达。

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PTEN基因的变异与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有关[8-9]。Zhang等[10]研究显示,PTE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缺失率达44%,高于非小细胞肺癌(24%),提示PTEN的缺失在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显示PTEN基因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鳞癌60.87%、腺癌55.00%、小细胞癌23.08%),说明PTEN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密切相关,尤其在小细胞肺癌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PTEN基因与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国内外报道不多。Sano等[11]研究发现PTEN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病理分级相关,PTEN基因表达水平越低,说明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临床分期越晚,预后也就越差。本实验结果也显示分化不良的肺癌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分化良好和中等分化者,且临床分期越晚,PTEN基因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也越低,提示PTEN基因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表达水平越低,临床分期越晚,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Salvesen等[12]报道子宫内膜癌PTEN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很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实验也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PTEN基因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表达阳性率越低,越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可能是因为PTEN基因低表达的肺癌患者失去了PTEN对FAK介导的细胞浸润、转移和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发生淋巴结转移。

PTEN基因的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有所降低,说明PTEN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明PTEN基因可能作为判断肺癌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也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基因。这为今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teckPA,PershouseMA,JasserSA,etal.IdentificationofacandidatetumorsuppressorgeneMMAC1atchromosome10q23.3thatis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s[J].NatGenet,1997,15(4):356-358.

[2]FromowitzFB,VoilaMV,ChaoS,etal.Rasp21expressionintheprogressionofbreastcancer[J].HumPathol,1987,18(12):1268-1275.

[3]熊敏,吴一龙.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7-98.

[4]KimuraT,SuzukiA,FujitaY,etal.ConditionallossofPTENleadstotesticularteratomaandenhancesembryonicgermcellproduction[J].Development,2003,130(8):1691-1700.

[5]KohnoT,TakahashiM,MandaR,etal.InactivationofthePTEN/MMAC1/TEP1geneinhumanlungcancers[J].GenesChromosomesCancer,1998,22(2):152-156.

[6]HagerM,HaufeH,KemmerlingR,etal.PTENexpressioninrenalcellcarcinomaandoncocytomaandprognosis[J].Pathology,2007,39(5):482-485.

[7]HosoyaY,GemmaA,SeikeM,etal.AlterationofthePTEN/MMAC1genelocusinprimarylungcancerwithdistantmetastasis[J].LungCancer,1999,25(2):87-93.

[8]MarsitCJ,ZhengS,AldapeK,etal.PTENexpressioninnon-small-celllungcancer:evaluatingitsrelationtotumorcharacteristics,allelicloss,andepigeneticalteration[J].HumPathol,2005,36(7):768-776.

[9]LimWT,ZhangWH,MillerCR,etal.PTENandphosphorylatedAKTexpressionandprognosisinearly-andlate-stagenon-smallcelllungcancer[J].OncolRep,2007,17(4):853-857.

[10]张蕾,刘彤华,刘鸿瑞,等.PTEN/MMAC1/TEP1在肺癌中的丢失和失活[J].中华病型学杂志,2000,29(2):85-88.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3篇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等重要。

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的创设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一、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在化学教学中,现在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教材内容的设计需要更多结合生产、生活的知识,这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隐含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在讲授盐类水解内容时,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之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就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的存在情况,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积极探索。

三、创设的情景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指向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偏离。一节课中情景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只为创设情景而冲淡了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是得不偿失的。情景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这样既要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转贴于

根据化学教学的特殊情况及教学的基本要求,化学课堂的情景创设可以按以下四种途径来实现:

1. 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繁多且较复杂,不易记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又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生活来创设情景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发明发现故事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3. 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

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拟情景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还可融入丰富的情感,它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学生在角色效应的影响下自觉地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这样的学习情景。

4. 通过问题来创设情景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4篇

图形能够将设计思想通过一定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将设计造型转变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图形创意是将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思考分析,搜集和处理相关素材,把信息内容用一种创新性的视觉符号表现出来的创作。现代平面广告是以图形、文字、色彩等为载体向人们传递信息的。在这几个要素中,图形是视觉信息表达中的重要元素,它也是最能吸引人们注意的,直观性很强,并且具有生动性,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信息内容。好的图形创意能让现代平面广告变得更加出色。现代平面广告应该用富有创意的图形进行表现,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注解来表达。

二、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

(一)同构图形。同构是将存在某些关联或具有相似特点的若干个元素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完成一个新形象。这个形象并不是追求对人们生活中事物的还原,而是注重在创意上的合理巧妙。同构图形包括了形义、形式、异质的同构。

(二)异变图形。异变是将图形变异的组合,其重点就在于“异”字。人猿进化成现在的人,其过程也是一种异变。异变图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循序性。

(三)置换图形。置换图形是将事物的其中一部分替换,且保留事物整体结构和基本特征,从而所得到的新图形。它是移花接木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图形。

(四)异影图形。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照情况下会产生不一样的光影效果,影子就是这一光影现象。异影图形是对物象的影子进行处理,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也会常利用异影图形来表达广告的主题。

(五)正负图形。正负图形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将图与底进行转换,整个图形中的正形和负形是相互依存的,且在特定的环境中互相借用,增添了现代平面广告的趣味性。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广告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利用想象或联想的方式,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然后进行筛选,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将选定的对象重新设计,最后为广告创造出新的图形。

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设计要求

学生在对广告进行图形创意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准确传达信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表达出广告的信息内容,并巧妙地将广告诉求、产品、图形相结合。第二,简单明了。图形创意要抓住广告所要传达的重点信息,突出广告的诉求点,将广告诉求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不是毫无头绪地罗列所有信息,让人们找不到广告的重点。第三,针对诉求对象。学生要了解广告的诉求对象,抓住广告诉求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达到广告的目的。第四,新颖独特。在人们的生活中广告众多,现代平面广告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就需要创意独特、醒目的图形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第五,延展空间。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具备延展的空间,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更好地传递广告信息。第六,富有艺术效果。图形创意在现代平面广告中要简单明了地表现出广告诉求点,但并不意味着其图形表现过于直白,而是应该用它的最佳表现效果来吸引人们。

四、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创作过程

学生在理解了图形创意的相关知识后,还要学会如何将它运用到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研究广告需要设计的任务。在对任务分析理解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广告的目标和相关要求来确定此次平面广告中要运用的图形主题;然后收集与之有关的素材,在收集阶段对素材的形式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它可以是抽象的素材,也可以是具象的素材,或者其他类型的素材;当素材收集好后,学生不需要对素材内容全部吸收,而是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筛选;确定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筛选出来的素材与平面广告的设计任务对比,结合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等知识点进行改造,重新组织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并将它置于现代平面广告版面中合适的位置;待现代平面广告的设计完成之后,最终借助相应的媒介将视觉形象展现出来,并且向大众传播。

五、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作用

医学免疫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免疫学肝脏乙肝病毒肝脏移植

免疫学称得上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领域之中。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断提高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的质量,可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指标。下面笔者就从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脏移植着手,谈一谈对有关免疫学的认识。

一、乙肝免疫治疗之相关事项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每年发生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数目骇人听闻。现阶段,对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激活足够的免疫细胞,尽可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能中止这种持续的感染。免疫治疗前患者体内抗原与前体DC系统的亲和积处于平衡改造状态,平衡常数L1q1L2q2=K,假设从体外补给A的替代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浓度为X,免疫治疗效果C的增加浓度为N。由于B的群体中个体的亲和力呈正态分布,所以认为B数量的减小倍数等于平均亲和力的减小倍数,假设C的生理流量不受影响,q1不变,那么,N=L2{1-[L1/(L1+X)]1/2},当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当X越大时,N越大。所以免疫治疗要大剂量给药,同时大剂量给药活化势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疗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类似物使L1减小,同时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统兴奋剂的必要。又成熟DC数量=N×发生体积,所以有静脉给药或者多点皮下给药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由于存在静息活化平衡常数,那么在抗原浓度和亲和力相同的情况下,前体DC的浓度和亲和力之积为定值。前体DC浓度越大,亲和力越小,此时给药的途径的区别大大缩小。

乙肝病毒的各种抗原都对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能降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过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受体和死亡受体4的表达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毒性,人肝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升高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诱导的调亡;HBV感染时肝细胞可强表达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调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减少肝细胞的调亡。拉米夫定治疗还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调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会妨碍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予以护肝防纤维化治疗。

持续存在的乙肝病毒抗原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前体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继而使得二者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成熟的活化的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以致不能同时产生足够的CTL细胞进行有效的控制被感染的肝细胞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提前降低病人细胞外液中慢性乙肝抗原的含量,以减小它们的反向选择作用。自然界中生物对有限的资源同样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它们的亚群之间均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和抑制作用,如T细胞、NK和NKT细胞之间以及它们亚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人体各种前体DC细胞亚群之间也同样可能存在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乙肝病毒抗原系统对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敏感的前体DC减少,进而使得它对其它前体DC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其它的前体DC细胞数量就会增加,进而增强了它们对对乙肝病毒抗原系统敏感的前体DC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感染前的速度减小和能恢复的数量减少。同样,被感染的肝细胞也会持续的反向选择对其敏感的CTL细胞而使其数量减少,其它CTL细胞的数量将会增加,它们的抑制作用也会抑制乙肝病毒特异性CTL的恢复。为了增加对乙肝病毒敏感的前体DC的恢复速度,增大其能恢复的数量;同样也为了特异性抗乙肝病毒的前途CTL细胞的恢复,有必要解除这种持续的抑制作用。另外,外周血中被感染的DC细胞低水平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使得它们在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群作用时,诱导活化的T细胞的比例将下降,而耐受和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比例将升高。要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局面,必须对免疫系统重新进行一次格式化。二、肝脏移植免疫学之相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