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育论文

信息化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教育论文

信息化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所谓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实施,同时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完美结合,并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而发展教学信息化就是使我们的各项体育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法更加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单单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师就“信息化”了。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只是简单的对硬件设备的建设需求,而是更多的建立在教师信息化的培养、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建设等“软件”设备的开发。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个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娴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之中的作用。而体育教育的信息化主要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以及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以及教学设计的革新。因此,对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推行大学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1.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教育现代化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以及教育制度现代化。在信息技术的大前提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实施运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深入改革,全面落实信息社会提出的现代化体育教育理念。

2.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及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大学体育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当今的信息大社会,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对信息技术含量的较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信息技术含量的高超较量。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单一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导致国内大学体育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依然很淡薄,过僵硬的体育技能,专业素养的逐渐退化,体育信息技术的开发能力的严重缺乏。而通过引用现代技术化体育教育课程必将大大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的深入理解,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体育教育意识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提高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学水平以及各项运动技能的掌握。

3.有利于大学体育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倡导,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体育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能力、引导最新体育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深度推广、推动大学体育教师资源的学院辐射,打造优质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从而加强大学教师的带动作用,强化对大学体育教师信息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均衡发展的云资源应用环境,形成生态化的数字资源应用环境,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整体提高大学体育教育质量。

三、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将使大学体育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

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被传统灌溉的“野蛮其体魄”将被崭新的“文明运动方式”所完全替代。由于在现行的大学体育教育之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体育教师,在教育学生体育课程和体育技能之外,更应该引导学生走在现代时代的体育文明道路:一件紧身的运动服能够帮助你提供你的肌肉、身体内脏器官目前的功能状况,你的体能基本数据以及这些现实的数据对你的身体提供健康参数;一双运动鞋能够进行自动修复破损模式,同时一直保持和你相同的脚型,陪伴你非常轻松愉快的跑步运动。这无不体现着文明体育的超前发展。在2005年美国的弗里曼写了一本叫《世界是平的》书。在当时甚至至今都引起很大的反响。书里指出:“大千世界通过互联网、光缆以及科技信息软件等高科技术的相互联系已经摧毁了妨碍合作的围墙。”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的催动力大大地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现如今,世界不仅仅是“平”的,它更是“透明”的,你可以尽可能的将你的所有一切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让全世界了解你的内心想法,而你的教育科研也将在全世界教育领域面前以及全人类面前得以显现和认可。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20)里也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直接破解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深入改革,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完美融合。

四、结语

信息化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质使得这一学科的软硬件环境极为重要,不仅需要条件良好的网络教室,数量充沛的教学设备,先进的软件资源,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纵观当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整体教学环境,城市地区的小学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虽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教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软件资源匮乏,这些都极大束缚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地区,软硬件设施满足日常教学都较为困难,更无从谈及网络教室、计算机、软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课堂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前紧后松,即一堂40分钟的课程,教师往往用15-20分钟授课,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练习、活动。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自觉性好、主动性高的学生来说较为适宜,便于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行探索学习中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处于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时间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他们将此作为奖励,利用自由练习时间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加之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不足,对教学密度和难度的掌握不够,极易造成课堂管理的失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散漫。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课堂活动,但由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妥,很多练习都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设计、创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热情不高,课堂成效不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对策

切实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并提出切实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软硬件环境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

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针对一些小学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匮乏的现状,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度倾斜资金,保证学生学习所必备的环境,完善网络教室、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设备,同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使其能够更好胜任工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不管信息技术课程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竞争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此学科的重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合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开展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分开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结对互帮的等形式,强化授课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多元方式教学策略灵活运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类和操作知识类,对基础知识课程来说,可以选择讲授法,同时配合图解法和提问法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影响。而对于操作知识类,则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信息化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数字化学习空间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的教学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有效地实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安排好学习的框架结构,课前,学生自己预习探究;课上,学生自己展示、提问、回答;课后,学生自主巩固练习;教师则通过评价测量表和学生学习反馈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了学生今后学习中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是,信息化给语文课堂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在:

2.1信息化课堂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要求师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之中只接受了一些最基本的打字练习,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而对文科教师而言,计算机能力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文秘工作要求,缺乏进一步的图片处理和软件应用能力。因而,信息化教育首先要求提高师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2信息化课堂的容量需求远超出传统课堂。

由于课堂形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所需的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大,教师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将所需信息量搜集完整,这就需要团队的合作。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学校甚至社会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

三、“教学”二字,从信息传授的角度而言,“教”是教师传达信息的过程,而“学”是学生接收信息的过程。这其中,忽视的恰恰是自我价值基础上的信息处理、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悟”的过程。《礼记•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传统课堂之中“悟”的经典表现。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带着自己的体验自由领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不一样的人文情怀,从而悟出自我的价值所在。而在数字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化追求便捷化,各种信息的集中碰撞必然对教师和学生在接受、整合信息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

四、总结

信息化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除了要懂得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文字字面以外的蕴含了许多文化因素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从而就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几方面的文化差异及其引起的交际障碍来阐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与种类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Samovar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有关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有很多。根据Samovar的观点,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以是人为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非语言交际涉及文化、民俗、社会学、人类学等许多领域,运用范围广泛,其语义也很复杂。非语言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含义,孤立地理解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常常是难以奏效的。

关于非语言交际的涵盖范围,其分类方法有很多。胡文仲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将非语言行为大致分为四大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体态语包括基本姿势、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而环境语则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等。前两类可称为非语言行为,而后两类则指非语言手段。

二、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交际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在非语言交际中,有关文化的表达方式异常丰富,以至于文化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于非语言方面的因素而不是语言方面的因素。Birdwistell认为,没有一种表现行为是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文化的产物,而不是生理上的遗传或天生的。因此,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的一些情感都是某些文化所特有的。Samovar认为,通过了解某一文化的非语言表现的基本模式,我们可以探寻人们的举止态度;通过非语言行为模式可以了解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可以排除狭隘的文化优越感。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更为严重,因为非语言行为一般是情感或情绪的表露。由此可见,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错误破译信息是显而易见的。

1.体态语中的文化差异

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与动作,它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它包括身体语言、手势语、态势语和体语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它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体触行为方面,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得尤为突出。不少美国学者将英美文化列为非体触文化。在西方国家,人们对近体交际的亲密距离非常敏感,人们不才惯相互拥挤,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在捍卫属于自己的领地。尤其是同性之间如拉手、勾肩搭背等行为都被视为禁忌。而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近距离体触并不属于异常现象,人们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亲密、温暖的表现,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同性朋友之间的体触都被认为是非常正常、完全可以接受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2.副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副语言又称伴随语言,它一般指伴随话语而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副语言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最显著的方面之一是对沉默的不同态度。Hall曾把“沉默”作为他划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一条重要标准。在他看来,东亚文化如中国、日本、朝鲜等属于高语境文化。在这些文化中,信息往往是通过手势、对空间的利用甚至沉默来传递的,因此对信息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语言行为以外的语境。在中英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对中国人经常采取的沉默态度很不习惯。西方有的学者将东方人的“沉默”视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信心,甚至认为东方人的沉默态度是对交际对方的蔑视或侮辱。而中国人却很重视交谈中沉默的作用,认为停顿和沉默具有丰富的含义。恰到如处的停顿能产生惊人的效果,甚至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3.客体语中的文化差异

客体语言指人工用品,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衣饰、家具等。这些物品具备双重功能:实用性与交际性。以交际角度来看,这些用品都可以传递非语言信息,都可以展示使用者的文化特性和个人特征。东西方文化对嗅觉信息的感受也不一样。中国人适应人身体的自然气味,中国人很少习惯使用香水;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对这种人体的自然气味是很难接受的。因而无论男女都注重对身体气味的掩饰,都习惯每天使用香水。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正确对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身体气味,即身体气味的文化差异,不能从本民族的喜好出发去厌恶、反感外族文化的生活习惯。

4.环境语中的文化差异

环境语也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从非语言交际的角度来看,环境指的是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环境语包括时间、空间、颜色、信号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可提供交际信息,所以环境语也能展示文化特性。

Hall在其《无声的语言》中对不同文化对于空间、领地、近体距离等的不同认识作了详尽研究。他认为,人的空间观念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人们的领地要求和空间关系在每种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文化不同,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和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也不同。在中国,人们比较能够容忍拥挤;而在英美国家,一旦公共场合出现拥挤,人们会马上尽量回避,因为他无法适应过近的近体距离与体触。西方人的领地观念明显强于东方人,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无形的领域被侵犯,就会马上采取各种反应进行维护。领地观念最突出的心理反应是对待隐私的不同态度。英美文化中的人十分重视保护自己的隐私,这也是他们与中国人交往时感受到的最大的文化冲突之一。东西方文化对待时间的观念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西方人具有更强的时间观念性,他们非常注重守时,并十分珍惜时间。

信息化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学方式转变的促进

1.完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和生动有趣

信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前以单一的书本和知识为媒介的互动教学模式,转变为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教师课前备课、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材内容资源,如更加详尽全面的课本知识文字信息,声情并茂、直观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对于课本中的同一个知识点,我们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讲授,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氛围,实现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新知识教授和讲解,也照顾到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而声音、模拟演示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也更能使整个课堂教学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特技效果的使用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互,更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和空间,这种信息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初中阶段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以及课程教学效果。

2.充分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资源进行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实现教学与学习效果和效率的双提高

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以及教师备课提供更多多元化的信息来源渠道以及资源和素材,使得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更加丰富有趣,但教师在资源和素材的选取上还应加以甄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符合初中生心理、兴趣和学习思维特点的,利于不同学习能力和程度的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对知识进行理解掌握,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一面,实现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最大化,实现两者效率的双提高,实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3.多媒体电教等技术的应用,更便于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

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对学生施行针对性辅导。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以及备课资源的统筹总结,可以从中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从教学中有所学,对学习产生兴趣,树立信心。对于某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根据课堂知识点讲授的情况,有效控制课程进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资源中的试题、练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为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满足他们的个别学习需要。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给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转变

1.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一的“书本加黑板”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书本加课堂笔记”的被动学习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散发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也不符合和体现我国一直要求的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往往难以得到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因此,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和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和知识获取的多样化、多元化,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2.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相关知识信息,有利于学生和学生间探究式学习的开展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多渠道和动态性特征,给学生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和配合,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的富有成效,学生间更加学会合作。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之应用于探究式学习,其选题广,实用性强启发性大。网络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在浩瀚的“资源海”中探究、发现。

3.有助于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

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为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竞争、协同等模式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在做商务实训的服装买卖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负责产品介绍、机场接机、酒店入住及合同的签订,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最后环环相扣,完成实训题目,这种相互协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