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源管理系统;钢铁企业;能源审计

引言

铁、钢材、铁合金等产品是钢铁企业的主要生产产品,在生产这些产品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对钢铁企业来说,其能源消耗的成本占据其生产总成本的20%以上,对能源消耗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节能降耗,提高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1、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所谓能源管理系统,是指其内部具有完整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加工,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对能源的基本管理要求进行分析,整个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工艺系统的能源要求,适应钢厂的发展。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有以下两项:1)各工艺流程会消耗大量能源,但同时也会回收一些能源,能源管理系统要能实现对这些回收能够的有效回收;2)工艺系统中各介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源管理系统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介质特点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给出合理的管理目标:明确各类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其实施优化调控,实现节能降耗;对于调度人员来说,应该对能源系统有全面的了解;能源系统中出现故障时应该出现有较为明显的异常,便于故障的快速处理;整个能源管理系统要实现图形化的运行监视,直观化的操作控制和数据查询以及定量化的信息管理;能源管理系统要充分结合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

2、钢厂能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在钢厂中,能源管理系统的管理内容包括:审核能源管理机构、平衡企业能量以及审计企业的能源等。其中,审查能源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和审查钢厂中的人员结构,检查各类计量仪表是否完善并分析其精密程度等。审查能源管理机构的工作与审计企业能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决定了能源的审计工作是否真实可靠。平衡企业能量的工作目标是为企业建立各种平衡关系,包括:能源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消耗与有效利用的平衡等。审计企业能源是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检查和监督企业能源利用的整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真实的了解到企业使用能源的真实情况,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依据。

3、钢厂能源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在审计钢厂的能源使用情况之前,需要对其人员管理以及相应的计量系统进行考核,对相应系统的完善情况进行了解。审计钢厂的能源其实质就是审计其能耗,对各种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考核。根据钢厂中能源的流动方向,可以将统计工作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分别为: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其中,每个环节又可以分为多个用能单元,如图1所示。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用能分析,从而了解企业的能耗情况[1]。

在购入贮存环节中,涉及到的内容有:能源的供销、财务以及贮运部门。在这一环节中,需要统计能源的购入量、库存的增减量、亏损量以及外供量等。采用能量守恒的原理计算出能源的消耗量。在钢厂中,能源消耗包括一次能源的消耗和二次能源的消耗,如:柴油、煤气、水、焦炭、蒸汽、氧气等等。在购入量的统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能源的标煤折算,便于比较。在加工转换环节中,购入到钢厂中的能源,有的可以直接利用,有的需要进行转换后才能投入使用。所谓加工转换环节,就是根据相应的工艺要求,将能源转换成生产所需要的形式。在企业中加工的二次能源并不包括直接购入的二次能源。此环节主要包括:焦化厂、氧气站、空压站等,分别产出焦炭、焦炉煤气、氧气、压缩空气等二次能源。对转换单元所消耗的能源进行统计,建立相应的能量平衡式,计算出等价折标系数。在输送分配环节中,包括有管道输送的能源与耗能工质以及电能输配。对于前者而言,主要包括:输送耗能工质数量,如:蒸汽、热水等,管道进出口的压力以及温度参数。在最终的使用环节中,消耗的能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各类耗能工质;二是职工生活和外供的各类能源消耗以及耗能工质。在钢厂的生产系统中,包括有: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采暖、照明和其它等用能系统。对这些系统消耗的能量进行统计,计算出钢铁产品的总综合能耗、单位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等指标。非生产用能包括:转供外销的各种能源数量,基建项目使用的各种能源数量及其它非生产使用的各种能源数量等,这部分能源消耗不计入钢铁企业生产能耗中[2]。

4、钢厂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

钢厂的能源审计的实施包括三个环节:技术准备、现场审计测试和分析总结。在技术的准备阶段,需要成立审计小组,并对小组各成员的工作有明确的分工,编写相应的现场调查及审计技术方案。在这一阶段,需要考查钢厂的能源管理机构、计量系统及能源购销、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环节,制定出用能设备的测试方案[3]。在现场审计测试阶段,需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测试。其中,收集数据的主要目的是为钢厂能量平衡表及能源消耗网络图的制作做准备;另外,还需要收集主要耗能设备和生产及技改项目的相关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设备效率进行测算。在分析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调查的数据结果,综合分析钢厂的总体用能情况,对产品生产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评价钢厂的能源利用水平,有针对性的提出节能技术改造方案。

5、结束语

本文从能源的角度出发,对钢厂能源管理系统及相应的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实施钢厂的能源审计,不仅能够使钢铁企业对自身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状况有清晰的了解,找出企业能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技术改造措施;还可以为同行提供管理依据,使能源审计管理部门实现对其下属企业的监督,帮助钢铁企业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冯晶,田小果.EM系统在钢铁厂能源中心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5,3:35-37.

[2]王永川,陈光明.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方案研究[J].冶金能源,2003,22(6):5-8,36.

[3]邹宽.钢铁企业能源中心及其组织体系[C]//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北京:中国金属学会,2010:65-71.

能源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能源统计 统计对象 统计任务 统计方法 节能 能源管理

一、前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使用的能源越来越多,能源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来做好节能这篇文章,已被提到各企事业单位的重要议程上来。浙江漓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绍兴市公贸国资公司旗下的年处理自采铁矿石110万吨,生产铁精矿粉76万吨的黑色金属矿山企业,自上世纪70年代建矿,距今已有多年。在绍兴市属用能大户。而下属单位选矿厂的用能量占总公司用量的70%以上。因此,搞好选矿厂的能源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而统计手段的合理性和统计方法及数据的正确性对能源管理又起着主导作用。

二、选矿厂能源统计工作的对象和任务:选矿厂的能源统计包括了计量管理、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1.选矿厂能源统计的主要对象有:用水量的统计,用电量的统计,用油量的统计。而要保证这些用能量统计数据的正确性首先必须配备齐全应有的硬件设施即计量器具和仪表,保证其正常运行。建立计量管理制度,保证计量器具值处于正确状态。自2009年以来,选矿厂在一段磨矿、二段磨矿、粗选、精选等用水管网上安装了电磁流量计来计量和控制工艺流程上的用水量。配电房各高低压配电柜上有多费率智能电度表更新了原普通型电度表,并将其与DCS系统联接,制作成电量统计报表,记录六时段生产用电量,来加强用电管理和尖、峰、谷用电量的控制,有效地降低了电成本。

2.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主要由综合年报表、综合定期报表、基层年报表、基层定期报表构成,这些报表反映能源的生产、进出口、库存、购进、消费、能源单耗和水电消费等情况。选矿厂主要的能源统计报表有:用电、水量班报表;日报表;月报表;用油量月报表;能耗分析月报表;能源购入、消耗、库存朋报表;用能平衡月报表及综合年报表。

3.能源统计指标体系: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并互相补充的统计指标,按一定的目的、意义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用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所形成的体系。它是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联系的反映。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建立在能源系统流程的基础上,它通过对能源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流转、储存和使用等一群统计指标的有机联系,全面、系统的反映出能源系统流程的内在联系、数量关系以及总体特征、发展规律。选矿厂主要能源指标有:吨原矿耗电量;吨粗矿耗电量;吨精矿耗电量;吨精矿耗水量;吨精矿耗油量。

三、选矿厂能源统计方法

能源统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能源流程的各种资料进行及时、全面、准确以及系统地搜集和整理,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处理,使其可以如实地反映企业不同环节、不同生产工序之间的能源生产过程和能源消耗过程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根据统计学原理,能源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可划分为能源的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4个环节。根据这些环节,选矿厂建立了能源统计网络,以四班三运转的每小班为基础单位进行原始数据统计,以月为周期建立起厂能源统计统计台账并进行网络化管理。

1.建立能源统计原始记录:能源统计原始记录是四班三运转员工和仓库管理人员等一些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卡片、单据等形式对用能情况所作的最初记载,有:

(1)能源购进的原始记录;(2)能源消耗的原始记录;(3)定期盘点记录。

2.建立能源统计台账:能源统计台账是基层单位按照填报能源统计报表和分析工作以及能源管理、其它核算的需要而设置的汇总资料、积累资料的帐册。选矿厂根据实际用能现状建立了以下台账:

(1)建立统计报表台账:将能源的原始记录数据编制成统计报表,具有汇总报表的性质;(2)建立能源经济效益台账,根据历史资料,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整理,集中表现在台账上,便于分析、对比,发现问题而设立的台账;(3)能源管理台账:根据能源统计,会计核算的需要建立的台账,有产品单耗台账,能源消耗台账,节能台账。

四、能源统实例分析

评定一个企业的能耗高低、是否节约的指标有很多。如企业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及单位产品能耗。其中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统计分析是最能简单有效地显现有能情况的,因此是最常用的。

在某个单位时间内产品产量和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分析可直接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设企业单位时间内总能耗为E,企业产量为P,则有E=E0+αP其中:E0-与产品无关的能耗,如办公设备的能耗,αP-与产品产量有关的能耗量,α-单位产品工艺能耗,取常数。

选矿厂的产品是铁精矿粉,原材料主要有自采的铁矿石经破、磨、选几道工序,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在铁矿石经过破碎后掺入外购粗粉来提高精矿品位。在原矿石到精矿粉的生产过程中,每一工艺均耗用了电力,少量柴油作为铲运能耗。于是取原始记录与统计表中的数据汇总,得到精矿粉单位产品能耗并与上一个统计周期的能耗进行对比,见表1,表2。

其中:e-工艺电耗(包括消耗水产生的电耗)

f-柴油折标后的能耗

c=(E0+ e+ f)/P

从上述表中可得出:2011年吨精矿耗能量比2010年上升0.0001 tce。如果忽计非生产用电和柴油耗量,则2011年要多用电313.8万Kwh。选矿厂一年比一年重视能源工作,2011年虽然没有大的节能技改,只是对主厂房的照明更换成了节能灯,但产品单耗不降反升,这是不应该发生的状况。于是从统计报表与原始记录中查找原因。对2011年各工序进行了能耗分解,发现一段磨矿的电耗增加明显,尤其在第三季度。究其原因是由于采掘原矿的巷道变换,原矿性质发生了变化,矿石品位低,且难磨难选,增大了一段磨矿的负荷,增加了耗电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调整了原矿和粗粉的配比量,来减轻一段磨矿负荷,降低用电量。

能源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源管理 后勤保障 精益化 节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61-0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规模大,能源消耗量大;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学校的要求,加强能源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能源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生活正常开展的保障性工作,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为达到保障有力,节能增效的目的,需要我们积极而大胆地探索能源管理的精益化之路。

一、探索能源管理精益化的现实意义

精益化思想的核心是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探索能源管理的精益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能源管理的“精益化”是消除能源管理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是推进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要求,是保证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探索能源管理的“精益化”是满足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改善生活学习环境,提高用能效率的现实要求。

(三)能源管理的“精益化”就是实现能源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合理化;以节约型校园为平台,普及全员的节能意识,推广节能技术应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管理精益化的内涵分析

(一)能源管理精益化的基本要求:首先,能源供应要保障有力,安全高效和合理利用;其次,节能工作要做到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并举,达到节能降耗之目的。

(二)精益化管理的精神实质:就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服务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使服务过程中的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营销在内的服务的各个方面最好的结果。核心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提供给师生确实需要的服务。

(三)实现精益化管理的几条原则:

(1)从学校和师生的角度决定价值,意味着后勤的一切服务过程都要考虑到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师生教学、学习和生活的需求,一切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做出决策;

(2)确定整个价值流的全部过程,即后勤实体和部门要对产品服务的全过程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包括服务产品的设计、服务的过程、服务信息的传递过程,人力资源的组织等过程;

(3)使价值流流动起来,就是要在明确的价值流过程中消除所有的浪费。如消除服务中的等待、价值流回流和因制度的不完备、职责的重叠或真空造成管理中的扯皮、人力资源安排的不合理、服务的返工返修的浪费等等,努力提高服务过程的效率;

(4)由师生来拉动价值流,意味着所有的过程都要紧紧围绕师生的需求来进行,根据师生需求的品种、数量和需求时间等来组织我们的服务过程;

(5)不断追求完美,就是要根据学校和师生需求的不断变化,确定对价值的理解,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价值流的状态,不断消除浪费,提高价值流的流动水平,满足师生要求。

(四)以精益的理念大限度地消除服务过程中的浪费。

(1)用精益服务的方式配置人力资源,消除人力资源浪费。根据价值流配置人员,制订薪酬标准,既要达到服务要求,又要吸引和留住人。

(2)用精益服务的理念审视公共能源的合理使用,消除能源浪费。如:夜晚该亮的地方一定要亮;不该亮地方就不要亮;能用一盏灯的地方不用二盏灯;能用小功率可达到亮度要求的不用大功率照明;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改进公共照明控制;改进绿化灌溉方式,杜绝漫灌现象;水阀应加强管理,杜绝小孩戏水、刷车;消除建筑物公共场所(门庭、楼梯、走廊等)采暖、制冷系统造成的浪费。

(3)克服过度服务造成的浪费。如:冬季供暖为迎合部分人的需要,室内温度达到20℃以上,许多家庭需要开窗散热,造成的浪费;夏季中央空调室内温度低于26℃运行,夜间无人室内机器运转等形成的浪费等。

(4)克服服务缺陷造成的浪费。如:能源管理中长流水、长明灯;设备运行不按规范、员工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岗位技术要求、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设备损坏、资源流失等。

(5)设施、设备维护不当造成的浪费。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服务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好坏,所以精益服务提出了设备总效能的概念,将设备效率从过去单一考虑使用率改为在考虑使用率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服务符合顾客需求的服务能力。如果设备设施的完好率达不到要求,即使使用率可能很高,但其总效能却非常之低。

维护保养是设施设备保值增值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以牺牲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换取短时间的经济效益。平时花小钱,才能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花大钱或少花大钱。维护保养不到位省下的是小钱,一旦设备设施坏了,修复就需要花大钱,“大钱”的数远远超过“小钱”数的集合。所以说,只有注重平时的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才能保证“准时化服务”和实现消除浪费的目的。

三、节能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节能宣传,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充分发挥高校这一教育阵地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节能宣传。如学校应结合国家节能宣传月和节水宣传周,充分发挥校团委和学生社团的作用,举办“节能万人签名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张贴节能宣传资料;通过倡议书、大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节能意识;借助校园网、校电台、校广播站、校报等新闻媒体工具,加强节能的宣传。同时,公寓管理中心应借助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开展经常性的节水节电方面的宣传;能源管理中心作为较为校职能管理部门,应利用自己的能源管理网站,注重节能政策的宣传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在高校形成一种“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节能机制,杜绝浪费陋习。

学校应出台符合本校情况的《能源管理办法》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建立节能的相关鼓励政策,如体现节奖超罚原则的节能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杜绝一切浪费。

(三)量化用能指标,实施定额管理,建立用能评价体系。学校应根据各部门的用能性质,做到全面计量,量化管理。如:教学、科研、办公和学生公寓应实施定额管理,超额收费;对实体、全额收费单位及公共耗能设施,应总量控制,合理用能,避免浪费。

(四)加强用能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推广,提高用能效益。我们要用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取代和改造落后的耗能大的设备设施。如:先进的电能网络计算管理系统,智能路灯、节能灯具和公共照明节能;消防管网无线监控系统;关键设备保障系统;公共场馆节能技术,如利用水源的热泵技术和采用水源的热泵结合冰蓄冷技术的中央空调方案等等。这些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

(五)建立节能监管体系。抓好校内各部门能耗统计工作,分项计量,建立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利用学校网站实行能耗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其次,节能指标与部门绩效挂钩。

(六)抓好能源审计工作。能源审计是对一个能源系统的能效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能源的利用达到最大效益。

其目的有:

(1)计量学校各类型建筑的能耗和能源费用支出。

(2)检查能源利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合理。

(3)诊断主要耗能系统的性能状态。

(4)找出节能潜力,确定节能改造方案。

(5)改进管理,改善服务。

能源管理范文第4篇

杨丹卉(199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会计学硕士,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摘 要: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管理模式,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的急切需求,这种模式会日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但是在这种新型的能源管理模式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至今尚无定论。本文旨在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概述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业内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处理的几种观点,希望能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会计处理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及现状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签订合同的方式确定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了实现这个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用能单位用节能所获得的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和其要求的利润的一种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用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承担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允许客户利用节能带来的收益来升级工厂和设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由2000年的3家,发展到2013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有3210家,其中含第一批第二批取消的32家。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一发展目标。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

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呈现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1.节能效益分享型

用户和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期内分享节能项目带来的收益的合同能源管理类型。在这种类型中,节能项目所需的投入按照双方的约定,由节能服务公司单独承担,或者双方共同来承担。待节能项目完工后,进行节能监测,确认达到了节能的目标,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由节能服务公司和用户分享节能带来的效益。当然,合同执行结束,设备无偿转让给用户,节能服务公司只负责分享以后的节能收益。在我国,政府大力扶持的合同能源管理类型就是这种节能效益分享型。

2.能源费用托管型

用户将前期节能设备和系统的改造和运营管理全权委托给节能服务公司,然后以节能获得的收益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等到合同期满,经过节能服务公司改造过的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归用户所有,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也全部属于用户。对于那些缺乏资金,对于改造设备无能无力的小型公司来说,能源费用托管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节能量保证型

有节能需要的用户进行初始投资,包括设备和节能系统的建设、改造支出,而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提供服务,并保证节能项目的目标达成。待项目实施以后,进行节能监测,确认达到了节能的目标,根据合同的约定,由用户一次或分期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费用,若达不到双方约定的目标,为完成的部分的差额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支付。合同完成后,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用户,从此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就全部归用户所有了。在这种类型中,有节能需求的用户需支付高额的节能项目的资金,所以需要用户资金足够,同时,改造完成后,达不到目标还可以获得节能服务公司的差额补偿,所以在我国目前开展的合同能源管理中,这种类型所占的比例最高。

4. 融资租赁型

融资租赁型与其他类型的不同点在于,节能设备既不是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建造或购买,也不是用户自己出资购买,而是由融资公司负责提供,融资公司以租赁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的节能设备和服务,客户根据租赁协议,定期缴纳租赁费用。为了达到用户的节能要求,由节能服务公司对设备进行改造,并确保在合同期内对设备达到节能目标。合同期满,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归用户所有,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用户。

5.混合型

混合型就是由以上4种类型组合而成的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组合方式因公司而异。

三、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的观点

目前国内对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各持己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按商品销售进行处理

这种观点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实质上是节能服务公司的一项混合销售,即销售节能设备和提供节能后续服务。根据这种观点,节能服务公司在发出商品时根据规定的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收入确认方法进行核算,按存货对提供能源管理所需的节能设备进行核算,而用能单位则视节能设备为自有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观点二、按照BOT合同进行处理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对公用基础设施的一种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授权某家私营企业一定的特许经营权,允许其投资建设经营某种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允许其向用户收取费用或者以销售商品的方式来归还贷款,收回初试投资以及获取利润。政府赋予的权限期满后,私营企业需将此项公共设施的所有权转移给政府。某些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有着明显的建设—经营—转让的过程,因此,可参照其进行会计处理。

观点三、按照租赁业务进行处理

由于租赁又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因此合同能源管理应归类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也有不同观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融资租赁以外的为经营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按照前述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至少具备了融资租赁的第1、2、5项特点,应视为融资租赁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总结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行为,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通过完善和规范企业合同能源管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促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

能源管理范文第5篇

一、中国能源管理体制和监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中国现行能源管理体制和监管制度是不适应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综合协调能力不强。主要是不同层次政府之间,以及政府财政、税收、投资、价格、金融、贸易、城市建设、交通、国有资产管理等诸多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目标和步调不一致、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不一致、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一致的“三个不一致”问题。

二是政策执行能力不够。目前政府管理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前置性审批环节,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与管理则相对较弱,存在“重审批、轻监督”的现象。

三是社会性监管不够。现行的政府能源管理侧重于投资、价格、生产规模等经济性管理,对于环境、安全、质量、资源保护等外部性问题的监管相对较弱,客观造成了重生产轻消费、重供应轻节约的现象。

四是中央与地方的政策目标不一致。能源关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财政、就业、收入分配、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存在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能源管理目标、手段、程度等都难以保证上下一致。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经济型汽车的政策上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五是监管职能不到位,存在一定的监管真空。从国外经验来看,监管职能的相对集中有利于监管政策的统一性和执行力,而目前中国能源监管处于较分散状态,监管机构面临职能缺失和监管真空问题,如电监会始终缺乏价格、准入等核心监管手段。

六是监管力量不足,人员严重短缺。中国有13亿多人口,能源从业人员多达1200多万(仅煤炭从业人员就高达500多万),但中央政府仅有几十人专司能源管理之责,相比之下,美国能源部有1.5万名联邦雇员从事能源管理。

下图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给出的中国现行能源管理和监管重点环节与权重情况。

二、改革目标与重点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能源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借鉴国外成功的建立现代监管体制的国际经验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个独立运作、政监分离、职能完善和有效监督与制衡的现代监管体制。

保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无论是在政府序列当中还是在政府序列之外来设立监管机构,保持监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是建立现代监管体制的基础。

实现“政监分离”。将行政管理职能与监管职能适当分离,将政策制定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是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监管政策连贯性的前提条件。

完善监管职能。在放松经济性监管(投资、价格和市场准入等)的同时,要加强社会性监管,以及对垄断环节的监管,实现监管重点的转移。

加强依法监管。健全能源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监管,实现有效监督,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

在总体目标指导下,中国能源管理体制与监管制度改革宜分阶段推进,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的不同要求,来确定未来一个时期的改革重点和步骤。

近期目标(1-2年)。重点放在完善机构职能,转变管理重点上。增强能源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职能,完善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如电监会对于电价的监管职能)。管理重点由能源生产与供应转向更加关注需求,从经济性监管转向社会性监管。

中期目标(2-5年)。重点放在改革政府机构设置,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以增强政府的行政执行能力为主线,改革能源管理机构。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两个方面,实现中央与地方目标的一致性。

远期目标(5-10年)。形成依法管理、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形成完善的能源管理与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重点放在节能和提高能效、保障能源安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

三、我国能源管理新体制的初步构想

建立我国能源管理新体制,首先需要国家按照“政监分离”的原则,改革能源领域的政府管理机构设置。通过建立能源管理的“双层结构”来实现“政监分离”。具体而言,就是将综合性的能源管理机构(如能源部)和专业性的能源监管机构分设,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前者专司国家能源战略、能源规划和能源政策的制定,协调各能源部门之间的关系;后者专司市场监管,保证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竞争。

表1和表2分别为长期目标下,中央政府层面上,按行业和按功能设立的能源管理和监管职能设置情况。

纵向地看,可以各大经济区(如东北、华北、西南)为单位分设地区综合能源管理部门和专业监管部门(如华东能源局和华东监管办),作为中央综合能源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可以组建相应的综合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作为各大区综合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这样的好处是提高了能源管理的综合性和协调性,有利于加强专业化监管,增强国家政策的执行力。

新的能源管理体制将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实现管理职能的转变。表现为管理的重点从供应侧转向需求侧,即改变以往偏重于能源资源开采、能源加工生产等能源供应侧管理的局面,逐步转向能源资源开发、能源节约、能源效率、能源技术等需求侧的管理。

在前置审批环节,管理重点是着眼于外部性的准入管理和环保、能效等准入标准,强调政策的导向性、公开性和透明性。

在事中管理环节,管理重点是监督、监管和检查,健全能效审计机制,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保障。

在事后管理环节,管理重点是查处违规者,补偿损失。

第二,实现监管转型。由以往的经济性监管为主、社会性监管为辅的旧监管模式,转向以社会性监管为主、经济性监管为辅的新监管模式。新监管模式包括:

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公开准入制度,取消所有制歧视,保证政策的透明化,建立合理的申诉制度。

完善价格监管。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对自然垄断环节实行有限监管,做到保护性监管与激励性监管的有效结合,完善财务制度、成本与信息披露制度和价格听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