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毕业生 就业 发展前景

一、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资料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2013届实际毕业后就业及走向调查,通过与教务处联系获取数据的方式,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获得准确度较高的数据。

2013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中,83.85%的人毕业后选择全职工作;1.6%的人选择自我创业;1.2%准备在国内外读研;6.1%准备继续需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013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是银行,其次是事务所,就业比例分别为22.79%和18.71%,其他的职业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47%;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行业是:“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中有28%的人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其中12%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其余还有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生活方式等原因。

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分析

(一)自主创业比例过低:创业意识有待加强,创业优惠政策没有高效落实

一方面,财务管理专业更多的学生职业规划都是成为一名高级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数同学的就业定位都是去会计师事务所或在企业做财务,没有自己创业的想法。

另一方面,优惠政策的落实尚有待加强。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中明确规定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准入、资金、税费、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但由于尚未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优惠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大多还停留在政策层面。

(二)企业新招用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并且由于下一阶段的经济走势尚不明朗,许多企业用工仍趋于谨慎,新招用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单位更是减少了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计划,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

(三)缺乏实践经验仍是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因素。有59.6%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首先考虑实习经历和实践能力,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多忙于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各种考证考级,导致实践经验缺乏。

(四)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仍需加强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放下身段,先就业后择业,应是大学生主动应对当前就业难的有效举措。但是,也有不少的大学生被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吓倒,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愿去从事太辛劳的工作,也没有去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求职本领,而是在家坐等,“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不强。

三、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针建议

第一,学校要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政策的落实,对优惠政策的基本内容、享受条件和申请办法,及时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帮助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一步掌握政策,鼓励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创业。

第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加强实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毕业前就具备岗位对口的实践经历。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就业教育课程,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和掌握就业信息。

第三,统筹人才需求规划与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实现大学生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学习应当与社会所需的财务人才要求相衔接,增强财务人才需求规划编制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得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和优势。

第四,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取决于经济环境和用人单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如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边际递减等因素,所以财管专业毕业生要有理性的就业期望,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第五,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决定就业质量的内在因素。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自身要明确社会及单位的用人标准,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专业学习,巩固就业根本;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做好求职准备。

四、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这次浪潮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无论是微观或宏观领域,都会对公司的投融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时,财务管理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交互就显得至关重要。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角度来看,趁着金融浪潮,拓展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视角、丰富研究路径固然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遇,但是此时也是考验本科毕业生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利用专业知识对所在的企业或者单位进行战略调整,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突出的财富管理专业技能,能为公司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及具体方法,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理财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应该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的就业目标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实务型岗位。再者,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兼顾多方学科,理论知识充沛,实务处理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范文第2篇

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将财务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本科院校开始开设这一专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一专业的开设时间相对较晚。截止到200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含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共有134所。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这一专业的时间比较短,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困惑和争议,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来说,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就业面向定位分析

根据我们对陕西省部分用人单位、人才交流市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企业会计、财务主管、企业总经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等调查来看,初出校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等基层工作。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在各类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非盈利机构。针对这种就业需求,我们有必要以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面向为依据,重新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企业的发展状态及趋势和对各类型企业有关财务人员、理财人员招聘条件的采样调查,我们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通过对表1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学历要求方面,教学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股份制企业等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在用人时很多单位明确硕士研究生。只有中介机构和中小企业在学历上相对要低一点,而会计师事务所附加条件必须是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但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都有要求,有资料显示:现阶段,对于财务人才的要求,我国有90%的单位企业侧重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中40%的单位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

以上是用人单位对财务人才质量提出的相应要求。从数量方面来看,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群工作人员在我国大约有1500万人,其中约20%的人员分布在教学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股份制企业,中介机构等,约80%的分布在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万家,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99%,可以说这一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是消费财务人才的最大市场。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企业需要核算成本、费用、利润等,对财务人才的需求相对比较多,但是对学历要求较低。

1.2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分析

我们通过对陕西省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类中小企业、金融保险机构、事务所等。我们收回的145份问卷中,有120份是企业调查问卷,占样本数的82.76%。企业调查问卷从其就业去向的回答来看,有99份回答是中小型企业,占82.5%; 11份回答是会计师事务所占9.17%;6份回答是保险公司,占5%;4份回答是房地产,占3.33%。统计情况见图1。

图1  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庞大,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经营业绩,通常需要管理型、技术型的人才。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相比,由于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发展空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决定了不能长期、大规模地吸引本科甚至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选拔人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于中小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是发展其特色教育、保障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必然选择。这种就业定位,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层次人才之间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2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及职业能力培养定位分析

我们知道,组织开展好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好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借助科学的决策方法对理财活动进行管理,例如以最低的成本筹集单位所需的资金、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有效控制企业融资投资风险等。

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明确了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我们与省内外其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带头人的沟通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该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过于抽象。根据笔者在企业调研、实践的观察来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履行的是出纳、会计核算工作和日常的财务管理职能(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财务综合分析及预算管理)。同时在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冲击下,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实务工作等将有较大变革,而且随着财务管理专业业务信息化越来越高,未来财务管理专业信息含量将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管理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法律水平、信息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确定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以就业导向”的原则,从知识结构、培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定位。

2.1 知识结构定位分析

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其人才的知识结构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广阔性和前瞻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需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培养相关的专业技能。其中,文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在财务管理岗位及会计岗位工作中,专业及相关知识是将来所必需的专业技能知识,一方面需要掌握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

2.2 职业能力定位分析

中小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同时还希望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有更强的财务分析能力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企业需要具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毕业生,因为只有具备了实操能力,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3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途径

3.1 目标

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定位分析,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时,需要立足于培养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财会、投资及金融基础知识,能够胜任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3.2 途径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8

1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

我国本科院校分类管理以来,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各类院校在教学与科研的侧重点上产生了差异,影响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教学为主的教学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谓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面向实业与实务界而培养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人才,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能力,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就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200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抽象的概括。具体到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以这样表述: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在各种机构和部门从事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从这两所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归属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课程设置时,一是要兼顾“通”与“专”或曰“博”与“精”的关系的原则。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学以致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有利于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原则。四是坚持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原则。五是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辩证统一的原则

根据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应分成五个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组模块、专业基础课程组模块、专业课程组模块、专业选修课程组模块和专业实践课程组模块。

对于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来说,构建和完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非常重要。通过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单项的实验课程和综合实验课程两种。通过单项实验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综合实验课程是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等其他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以综合案例为载体。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实验性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实践课程设置不成体系和缺乏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功底的实验课程教师团队这两个主要问题。要解决实践性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建设校内实训综合实验室和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二是聘请企业中既有理论素养又有熟练的实务操作经验并具有良好口才的财务经理或理财规划师做示范讲课,也可以让教师把课堂搬进企业中去;三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注册成立财务管理咨询类公司(或为虚拟公司),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经营(或模拟经营)为辅;四是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到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这样可以锻炼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还能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

3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变革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是预设主义教学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所谓预设,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系统化设计,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系统钻研教材内容,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的规划和设想。从预设的概念看,预设式教学尤其积极意义。任课教师可以更好的传授教材知识。但是,当这种预设式教学成为一种价值偏好时,就成为预设主义教学。预设式教学有其积极意义,但是预设主义教学就有“过”之嫌。首先,预设主义教学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其次,预设主义教学限制了教师的创造和发展。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非常紧密。该专业的这一特征要求教师教学时采用生成式教学法。生成式教学就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需要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构建对世界、他人和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

进行生成式教学,首先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问题,组织学生学年与毕业实习工作,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就其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就企业财务问题编写出财务案例。实习基地是学生最能充分展示自己实际才干,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场所。

其次要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以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案例教学不应仅是单独设置一门实务课程,而应是把案例教学的思想与方法贯穿于各专业课程之中,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是一种循序渐进、自然的交融过程。

另外要营造“实践”氛围,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法,启发、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营造刺激学生参与实践的思维环境。教学中可采用模拟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启发学生分析案例,思考“假如我是财务经理该如何运作”、“假如我是董事长该如何决策”等问题。当然,教师对案例要有独到的见解,才能把握学生发言的动向,并能对学生的讨论作出恰当、准确的评价,使学生明辨是非,在讨论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4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时需处理好的关系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习过程是外部知识转化为内在认识的过程,这种转化是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这个构建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使知识发生转化的外因,学生的“学”是使知识发生转化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所以,知识的接受和消化最终靠学生的主观努力。但是,有很多教师存在一种片面认识,认为“教”就是纯粹的传递信息,认为教学只是“授与接”,进而出现了教师是知识权威,学生是无知者的错误认识,结果教学课堂就变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僵化课堂。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与学生形成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把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认识的主动性因素。

第二,在教学对象上处理好“和谐”关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对立的事物产生和谐,而不是同种事物产生和谐”。这种辩证思想对构建和谐教学非常有指导意义。很多高校教师认为课堂上自己就是绝对权威,要求学生完全服从,不给学生发言的时间,“一言堂”、“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要建立和谐课堂,改变“权威型”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崇上,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勇于反对经典言论,敢于指出书本、教师的错误。师生只有在互动中才能产生和谐,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与教师一起共享知识和智慧的盛宴。

第三,在教学管理上要处理好“刚”与“柔”的关系。“刚”是指教师强调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威,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柔”是指教师营造轻松、活泼和民主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管理中,很多教师过于强调刚而忽视柔,导致课堂气氛过于严肃。教师要克服对学生的偏见,做到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从单一的课堂领导者向组织者、鼓励者和朋友与同伴等多重角色转换,积极实现师生双向交流,把刚与柔有机结合,才能使课堂张弛有度,轻松活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张志杰.论课堂教学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J].继续教育,2009,(4).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范文第4篇

摘要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由于起步较晚,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高职院校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与管理学科、职业资格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优质教材建设。

关键词 高职 财务管理 培养模式

一、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本专业培养目标时不明确,基本上是在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金融、法律、管理、理财等相关工作岗位,并强调其就业的广泛性。而财务管理专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在表述上模楞两可。其培养目标不准确,对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起不到指导作用。

(二)专业定位较模糊

从许多高职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介绍来看,其描述与会计专业相似。只是会计专业偏重于会计核算,而财务管理偏重于财务应用,从本质上来看并无太大差别。在财务管理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其专业定位模糊,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比较肤浅,很多学生对会计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甚至把二者混为一谈。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学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而能体现其专业学科特点的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上课程安排不精,很多学校则是在会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某些金融、税收、理财方面的课程,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和财务管理专业特点的课程较少。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的高职教育中,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本身起步较晚,加上财务管理实践与理论差距和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课程中的实践性内容偏少,且缺少适合财务管理的专业实验室,要么与会计专业同用一个实验室,要么实验室只是摆设,很少起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的高职教育中财务管理专业本应重视案例教学,却没有引起重视。

(五)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从师资队伍看,目前给财务管理专业授课的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有会计知识背景的老师,或者是从其他相关管理学科上临时转过来的老师,具有金融学、投资学、理财学知识背景的老师所占比例偏少,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少。

(六)缺乏适合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材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几乎很难找到专门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应用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形:一是使用会计专业教材,二是使用财经大类教材,三是使用本科教材。教材的严重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专业更好的发展。

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特点

1.与高职院校企业管理学科基础接轨。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等几个专业都是高职院校管理类比较成熟的学科,财务管理专业拥有与这些学科专业相同的基础,该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管理学科中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有利资源为其服务。

2.与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接轨。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有丰富兴趣爱好的职业化人才,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设置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接轨的“职业资格”课程群。

3.与创业教育接轨。创业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还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对高职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全面植入创业教育课程群。

三、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1.设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专业如何定位也就是专业的市场定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分析、金融、投资、理财、经济管理等工作。就业方向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格是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具备会计处理、报表运用、纳税申报和投资、融资等基本技能知识和信息收集、处理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吸收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二)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1.教学模块设计。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切入点,按照职业需求,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与校内同步模拟实训并重。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课程应设置以下几个模块素质教育模块、会计核算模块、会计信息处理模块、金融、理财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创业教育模块。

2.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块的合理设定决定了课程设置应体现其要求,应设置以下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英语、数学、体育、入学军训、思想政治、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市场营销、管理学、统计学、纳税筹划、沙盘对抗创业实训等),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要求;专业核心课当中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要求,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EXCEL 在财务中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应用,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应用处理的要求而金融学、投资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体现了金融理财的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取证、助理理财师取证课程、案例课程则体现了职业实训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1.教学手段的改善。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学生、企业会计、项目和实训场所有效组合起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种元素,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平面的知识变为立体化。

2.教学方法的改进。“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路线”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改变传统闭卷考试的唯一考核方法,实行学生技能考核综合化,可以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等全方位地进行评价。

(四)搞好实验实训条件和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1.改善教学实训条件。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根据财务管理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建设沙盘对抗模拟实训室、银行业务模拟实训室、财务岗位模拟实训室和erp实训室。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网络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需要。

2. 加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及操作规程,建立完整齐全的学生校内实训手册和校外实习档案,做到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实践内容落实和经费落实,使实践教学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

(五)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引进财务管理、金融、理财等相关专业的应届研究生、博士生充实到教学队伍当中。由于应届研究生、博士生对新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从而能够增添现有教师队伍的活力,也能引领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2.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按照专兼结合的方针,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聘请足够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任教师要有计划地到企业培训,或到企业进行岗位训练,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搞好配套优质教材建设

1.引进优质教材。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建设优质核心课程要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并能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材的选取上要积极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优质高职高专配套教材,这种教材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而编写,便于学生的掌握和吸收。

2.编写校本实训教材。根据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组织教师自编实训教材,对每一门实训课程根据其内容按岗位特点进行细分,全面构建以“岗位实训及考核”为特点的实训教材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丰沛、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邓金额,周荛阳.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推行“411”工学结合模式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39~41.

[2]郭琳琳.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新西部,2009,(10):213.

[3]周亚娜.对创新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 第11 期下:86~87.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范文第5篇

【摘要】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未来岗位群或行业不同,导致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自身特征,因而其相应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也必须改革。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改革思路,以期为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财务管理 专业核心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一、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改革

(一)培养目标

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高校本地及周边区域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服务高校本地及周边区域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适应高校本地及周边区域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依托高校本地及周边区域相关企业,围绕投资融资、工程项目审计,培养掌握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和具体业务操作方法;熟悉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惯例,具有知识面广、技能扎实、应用性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二)财务管理专业岗位群

根据用人单位意见和历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发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一般经历基层、中层和高层三个层次,其岗位群分别是初级岗位群、中级岗位群和高级岗位群,每类岗位群的岗位如表(1)所示。

(三)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及要素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职业发展的岗位群可知其专业核心能力包括财务核算能力、财务预算能力、投资融资能力、财务控制能力、理财规划能力和财务审计能力。每种能力进一步细化为相应的能力要素。如表(2)所示。

(四)财务管理专业相应知识结构

相应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前沿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内容: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基础会计知识、经济法知识、市场调查与预测知识、税收法律制度知识、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企业文化知识、文献信息检索知识和应用统计学知识。专业知识内容:财务核算知识、财务预算知识、投资融资知识、财务控制知识、财务风险管理知识、理财规划知识、资产评估知识、财务审计知识。法律知识内容:国际、国家、行业、企业财务方针、财务政策、财务准则、财务法规、财务惯例等知识。前沿知识内容: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所属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五)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需要相对应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做支撑,因此,其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应做以下设置。如表(3)所示。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财务管理软件应用实训、会计信息化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项目评估实训、课程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二、应用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特征

(一)培养人才区域定位不同

理论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一种通用人才,没有特定的地域性和针对性。而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针对高校当地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岗位群和行业特点来培养的,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容易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培养人才工作岗位定位不同

按照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看,一项生产技术的产生是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过程,需要人们去从感官中寻找规律、再变成科学技术、最后转化生产应用的过程。理论型大学培养的人才主要是负责前一阶段,而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是后两个阶段。理论型大学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主要是负责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准则的制定、制度的设计。而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是后两个阶段,即准则和制度的落实、执行。注重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效益的提升。所以,往往更有实用性。

(三)知识结构不同

理论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理论知识讲究系统性、专业性和前沿性。而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强调专精实用。理论知识讲究“实用”“ 够用”。

(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同

理论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般都按照学科设计制定,主要注重“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口径”。注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构建,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按照“岗位群或行业—专业核心能力—知识结构体系—课程体系设计及实践教学环节”制定。

参考文献

[1] 蔡敬民,魏朱宝.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