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苏高考新方案

江苏高考新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江苏高考新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江苏高考新方案

江苏高考新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生物科;试卷分析;备考策略

2008年是江苏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到现在已有4个年头。分析比较这4年的江苏生物高考试卷,对目前高三阶段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和高一高二的生物课堂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思年来江苏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1.1题型与题量

从表1看新高考4年来,题型和题量保持相对稳定,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其中2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5个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计15分。非选择题有所变化:一是题量有所减少,2008、2009均有9大题,2011年减少一题为8大题;一是2008年有选做题,但2008年以后取消了选做题。非选择题的大题量虽然有所变化,但4年来整张卷子的小题量基本维持在63小题左右,很多中等程度的学生来不及做。

从表2看,4年的试卷阅读量都相当的大,图表也较多,基本维持在19幅左右,这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有答案要填的文字偏多,这也影响学生的解题速度。特别是2011年虽然题量减少,但阅读量和答案要填的文字数并没有减少。

1.2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近4年的试题基本覆盖了全部章节,《江苏高考生物科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约109个,每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超过90个,考查的知识点中能力要求为“B”的占考试说明B级要求的近1/2,能力要求为“C”的超过5/6以上。而A级知识点考查的仅占1/3左右,这反映了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越高,被考查的比例更高。在强调覆盖面的基础上,试卷也突出了对重点内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细胞代谢”“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基因工程”等,这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从表中还可看出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必修1和必修3上,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课本实验。

从表4看近4年来必修与选修的分值基本维持在8:2左右,这样的考查比例比较合理,和选修课时和必修课时比相一致,这也有利于教学的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涉及选修内容的考试试题,尽管情景都是以选修知识为背景的,但考点大多在必修教材中,所以复习中要加强选修内容和必修内容知识的联系。

1.3实验考查

从表5看近4年的江苏高考生物试题中实验题约25%左右。4年来的实验题素材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课本实验和实践,约占2/3强,二是来自科研一线。近4年实验题的考查没有偏离《江苏高考生物科考试说明》的要求,每年的实验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各个方面,突出科学思想和实验方法的考查。

1.4难度

从表6、表7不难发现从2008年开始,生物试卷的难度大大增加,尤其是2011年更难。由于从2008年开始生物成绩以等级来划分,为了提高区分度和可信度,加大难度是必须的,这样的难度也没有违背考试说明中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的命题意图。从我校调查的情况看学生高考生物的等级与语数外三门总分匹配率非常高,近4年达本二线的学生生物等级都在B级以上。

2.备考策略

2.1剖析教材,强化核心概念的教学

高考试题往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复习中一定要紧扣教材,利用好教材,尽量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分析教材;还可将教材上的生物学科主干知识设置成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再把这些线连成知识网络,通过不同的知识网路的交叉连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学中要加强核心概念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的甄别和纠正。由于高考命题要求,高考题中会出现大量新背景、新情境,但无论如何最终都会体现高中生物教学所要求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起点高,落点低”。

2.2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近年来江苏生物高考题综合性非常强,有时一道题可以覆盖多个知识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生物学知识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有着种种联系的,教学中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懂得知识的灵活运用及迁移,去解决各种问题。新课程改革就是不希望培养出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高考也绝非要把这类学生选。有位命题专家说“江苏生物高考就是要让学生越考越聪明”这句话值得大家品味。

2.3重视对学生获取信息和信息转换能力的培养

由于高考试题强调原创,所以很多题目设置了新的背景或情景,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能力,这是新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近年来,高考题出现了大量的图、表题,这些图、表往往是大量信息集成的产物,是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与汇总。读懂、读透图、表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针对学生看图、读图能力差的特点,平时多加强专题训练。

2.4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强化探究能力的培养

江苏高考新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考 学科思想 STSE

一、夯实双基,抓住主干,深化知识层次,建构知识体系

近年全国理综生物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面不是太大,所以要增加试题的有效性,在无法提高知识点的覆盖面的条件下,尽量增大主干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覆盖面,这是新课程高考提高效率的方法,是高考生物试卷保持相对较高稳定性的要求。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获得又以知识学习为基础,能力高低取决于学生知识的丰富程度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夯实双基,抓好主干知识是很关键的。

二、关注过程与方法,提升生物学科思想与学科能力

新课程高考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是必然要求,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采取纸笔测试的新高考中,“探究”必然是考查的热点。新课改加大了对生物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生物核心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关注STSE,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改区的高考倡导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要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从学生经历、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关注STSE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高考试题中将STSE问题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生物,从生物走向世界”的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用生物视野去观察世界,用生物工具去解决问题,对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准确理解《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高中新课标》《高考新方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依据,一定要准确把握、吃透精神、关注新变化、指导教学实践。需要进行必要的模块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复习体系。在整合过程中要尤其关注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

五、关注新课改区高考,科学训练,抓好规范

江苏高考新方案范文第3篇

高三语文课成了死记硬背课

昨天,“中国语文生态大考察———中华语文万里行”活动在南京29中正式启动,5个考察团分批奔赴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16个省市,对改革开放30周年语文教育界和语文出版业历史、现实与未来进行大规模考察与调研。江苏教育部门领导、权威专家、资深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围绕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考试改革取向等问题热烈讨论。

“现在高三学生的语文课让人痛心,语文课为数学、英语等学科让路,即使上课也已经不算是语文课了,完全是应试背诵。”《语文报》主编桑建中说,头顶高考重压,语文课程在高中尤其是在高三学生中,基本上可以算得上可有可无。就拿学文言文来说,课程标准里要求高中学生要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但什么叫浅显却没有明确指示。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不是在整个文章的环境下学习,而是死记硬背一些词语,根本没有真正掌握。

“不光是学文言文,就是学写作文,孩子们也是硬背套路。”扬州语文特级教师余中云说,因为学业压力重,很多高三学生都不上作文课了,老师一般会让学生背一些作文格式,熟记一些语法,“这些都是套路,这样写作文,写的都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初中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期

语文教学目前遇到的尴尬已得到很多专家的关注。江苏省教研室语文教研组朱芒芒老师说,每个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但又不得不考虑到实际的考试分数,不关注学生分数的老师也不会是好老师,所以高一高二的语文课综合教学的内容还比较丰富,到了高三就变成应试教学了,有的老师甚至完全不上作文课。“这也不能全怪老师,高考中想在作文这一项拉开分数差距是很难的。从这么多年江苏的作文均分来看,每年都差不多,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在作文上拿到高分,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作文教学上”。

朱芒芒说,现在的孩子要学习很多门科目,把精力花费在作文上的确不现实,而且想写好作文并不是光靠练就可以。“写作好坏跟一个人的资质有关,一般来说,初中是学生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段,如果这个时候写作能力提高不了,上了高中、大学后写作能力也很难有大的突破。”

高考作文分值5年基本不变

江苏高考新方案范文第4篇

就在最近,我买了一本英国安迪・莱利著的图画书《找死的兔子》。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一只“神智不清”的兔子,为了自杀,用尽上百种方法。而这只兔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学习人类那些低水平的自杀方法,它的自杀方法绝对有创意,比人类所有的自杀方法都要高明,如果允许这些方法申请专利,以其创新性,每一项都不难获得专利权。不信你看――

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凸透镜,将头放在凸透镜后;用胶水把自己粘在核潜艇,核潜艇即将沉入海底;混在快被发射的炮弹堆里;把头放在法官的法槌下面;开葡萄酒的工具大家都见过,兔子把自己当成木塞子了,兔子两只手在干什么,亲爱的读者你自己想吧;它已经把炸药放在斜塔下了,正准备按引爆器,你想它会呆在哪儿;敲碎水族馆里观赏大白的玻璃窗;它藏在通了电的烤面包器里等着被烤死;藏在快倒开水的茶壶里等着被烫死;躲在升空的热气球里扮成一只沙袋等着被扔下去摔死;躲在火箭喷射器下面等着火箭升空时被喷射气体烧死;它把正在加油的小车油箱用电钻钻坏,它手中拿着火机;闪电时它拿着一只富兰克林式的风筝等着被电死;撞见外星人猛踢人家;一个大胖子,正准备坐下,它却义无反顾地躺在椅子下;在两棵椰子树下,它的死法,真是一绝;在飞机上的死法有许多种……总之,这所有的自杀方法真是太有智慧了!

于是我把这本书拿到了女儿面前。我们全家一页一页地看着《找死的兔子》,笑了整整一个晚上。女儿要把这本书带到班里去,我爽快地答应了。晚上回来,女儿告诉我,全班同学乐了一整天,一下课就围在一起讨论这只找死的兔子。听到这里,我轻松了许多。

江苏高考新方案范文第5篇

江苏省高考方案统考科目由过去的“3+2”变成了语文、数学和外语。这样的方案尽管颇受争议,但还是获得了更多人的肯定,改变了中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现状,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有力地纠正了学生长期存在的偏科现状。当然这样的高考方案的出台对我们苏北农村中学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教育厅长王斌泰在针对社会质疑解答中指出“新方案促使农村要投入更多教育资源放在英语与语文上,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

初中时期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校是苏北一所农村初中,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和信息的闭塞,教育的资源显得十分匮乏,语文教师教育思想行为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现象。语文阅读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尤其为今后的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语文阅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是能够通过一朝一夕的阅读就能立竿见影的.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面对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作为苏北农村教师的我不能视而不见、坐而不理。本文从阅读方法入手,对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语感培养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所谓精读就是通过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朱喜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巧妙。”不仅要熟读,而且要背诵。熟读、精思、背诵,这就是精读。

略读,是指以较快的速度粗略阅读,以获得对读物大体印象或有关信息。略读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快中求知,以撮其要点为目的。如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如粗读、泛读、跳读等。

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都离不开浏览。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即随手翻开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本文集,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或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怎样培养语感体验呢?

1.加强朗读,渗透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初中课本中有许多声情并茂的文章,这类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含义往往蕴藏在字里行间。如果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产生强烈的语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教学《散步》、《父母的心》时,我就让学生朗读,变换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朗读,感受亲情的平凡与伟大。

2.分析字词,品悟语感

语感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应的语感分析,也就是有选择地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及其蕴含的艺术魅力。例如上《孔乙己》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该文中几个关键词语的运用。“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了”,作者写孔乙己“坐着”用“手”“走了”,为什么不用“爬”呢?指导学生查字典得知,“爬”是手脚并用,于是学生就能理解孔乙己被丁举人一顿毒打,打断了脚,他当然不能“爬”了,只好用“手”当脚使。这样一分析,就激发了学生对丁举人之流的愤恨,同为读书人,竟如此狠毒。不需多讲,学生就理解了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等级森严的残酷的黑暗社会,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3.扮演角色,体会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教学《孔乙己》时,断腿前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付帐是“排出九文钱”,断腿后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让学生表演“排”、“摸”等动作,使学生直接感悟到孔乙己这个“穿长衫却又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的性格、心志和境遇。

4.独到体验,生成语感

作为教师的要特别珍视,我们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时,关于渔夫人物形象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有的组的学生认为渔夫诚实善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有的组的学生认为渔夫机智勇敢,没有向魔鬼求饶;有一个组的学生却认为渔夫愚蠢,当魔鬼向所罗门求饶时,他却告诉魔鬼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致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此言一出,迎得大部分学生的赞同。这是与教参完全不同的却是学生自己的独到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给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