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物理热力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热力学;统计物理;教学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理论力学和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四大理论课程,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他们除了对理论力学稍感兴趣外,对其他三大理论课都是从心理上带着恐惧的,觉得特别难理解。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是关于热现象理论的两个组成部分:热力学为宏观理论,而统计物理学则是微观理论。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与其他三门理论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掌握其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对于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以自身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分析了在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在该校是在物理学本科专业大三的第一个学期开设的,对于这个时间段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开始对毕业后自己的去向进行思考。在考虑就业压力及自身条件和家庭因素后,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毕业后就业,而只有少数学生选择继续考研究生。那些已经决定毕业后就业的大部分学生提不起对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的兴趣,这门课也不足以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在他们看来,毕业后他们不会再用到它,再加上这门课程相对于大学物理这种基础课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从心理上不愿意把时间用在与自己认为跟未来就业无关的课程上。其次是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心理依赖性强,除了少数打算考研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和课堂上做笔记外,大部分学生很少动笔。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动性是教师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
2.数学基础薄弱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这门课程中大部分用到高等数学中的知识,例如,某些复杂的积分要用到换元法或者是分步积分法,某些问题中要用到泰勒展开式,但是有些学生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灵活地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热力学统计物理学中遇到的问题。
3.物理概念不清晰
热力学研究的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其他粒子)组成的宏观物质系统。同时热力学中某些知识点与高中时期讲过的热学部分知识点重合,所以大部分学生觉得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些。而统计物理学理论是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作出某些假设之后,应用统计物理学理论求得具体物质的特性,并且阐明产生这些特性的微观机理。大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晰、不透彻,比如,由大量全同近独立粒子组成的系统,粒子的微观状态数对于玻尔兹曼系统、玻色系统和费米系统的不同。
二、对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教学方法提出的几点建议
1.教师应熟悉教材,深入研究
教师应该熟悉自己所教课程的教材,概念清晰,公式推导完整。并且应该在课下多看些关于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方面的其他资料及网上的影像讲课视频,检查自身不足,深入研究,不能如蜻蜓点水般肤浅地理解知识点。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性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喜欢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自身的讲课方式,比如,可以将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结合,一些重要的公式推导用板书细致讲解,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可以用幻灯放映带过即可,没必要在学生已经熟悉的简单的知识点上做冗长的陈述。另外对于师范类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课下准备教案课件,一个学期抽出适当的课时给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为他们日后做教师这一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必然会在课下认真看书,遇到困难会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与其他同学讨论,这也是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
3.注重理论的应用及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教师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规定时间里将一本教材的理论知识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而是清楚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引出未知的知识点。比如,在介绍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一节中麦克斯韦关系及四个基本方程时,可以将熵(S)、压强(P)、温度(T)及体积(V)分别用英文单词sun(太阳),peak(山峰),tree(树)及valley(山谷)表示,然后绘出一个圆(圆的上端为S,下端为T,左端为P,右端为V,箭头方向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可以用一个英文句子来记忆箭头的方向:The Sun is pouring down his rays upon the Tree,and the brook is flowing from the Peak to the Valley,然后利用基本方程及麦氏关系的记忆方法就可以轻松地掌握这两部分知识,这样既建立了英语与热力学统计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该注意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比如,热力学熵的概念,完全可以将其拓展,有生物熵、信息熵、农业熵,还可以涉及熵与能量品质及社会的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和热力学统计物理学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相信学生会对该课程更感兴趣,并且会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希侠.统计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林宗涵.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汪志诚.热力学与统计物理[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热力学统计物理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50-01
《热力学统计物理》是材料物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1],是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的一个交叉学科。重点研究热运动和热现象规律的学科,而且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极强,就自己在学习中的体验与老师在教学中的探讨,发现很多的理论知识点都很难充分理解与熟练运用,因此在我们学习中及老师的教学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困难。所以在专业特点课程要求上既要有材料科学又要有物理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相结合,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满足该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作者在实践学习中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学习方法等诸多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以下的教学改革。
一、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热力学统计物理》作为材料物理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基础之一,它是由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两部分组成,而且理论性较强,课程抽象。基于作者平时在教学中和同学的探讨中发现公式很多,记不住,理不清,大多数同学都觉得《热力学统计物理》比较难。又由于在当前高校推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下,理论课程教学学时都均有大幅度的压缩。因此带来了教学学时少和教学内容多的严重矛盾,又因为教学体系没有改变,所以存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难教,学生难学的普遍现象。
其次,教学形式陈旧,而《热力学统计物理》的语言严谨又枯燥[2],内容包含很多的公式及推导。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老师采取灌输的方式教学,这样只能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所以很难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产生厌烦心态,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要想使学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掌握实践的应用,培养符合目标的专业人才,达到该领域的需求。就要大胆对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由于传统期末考试都是闭卷考试,使学生不重视平时的课堂测试及知识的运用,期末都只是希望老师划重点,到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考过之后就什么都忘了。根本就无法应用到当前科学的研究中,更不用谈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
对于以上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根据作者在实践中的学习与教师在教学中的深入探究。本文将对诸多的教学矛盾和学习提出一些意见及新的教学改革。
二、研究新型教学及内容改革
(一)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在面对教学内容多,教学学时少的主要矛盾上,要加强教学课程的整合。因为在《热力学统计物理》中的热学部分在大学物理和物理化学中都有很高的重复率,所以在充分了解本专业的选修课及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知识后,如发现有重复的部分要进行压缩与删减[3,4]。但是要正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做好提前复习与课后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重点提出的问题作重点的讲解,与学生多探讨,加强课堂训练。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更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优化了课程体系,又能很好的缓解学时少与内容多的主要矛盾。
(二)引入新课程考核理念,强化素质考察
经过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对人才的考核及评定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教学理念,也就会出现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对学生进行成绩及各方面的考核中,要采取全方位多动态的方式对学生素质与能力进行考查。基于传统的考试方式,都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是有弊端的。因为《热力学统计物理》的基本内容包含大量的公式及繁琐的推导运算。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上课根本就听不进去,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教师为引导,开展课堂讨论,师生共同参与,由教师提出一个或者多个与课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或者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每个人都对问题提出不同的回答,老师最后对问题做总结。以这种多样化的方式考核,多方面做评定。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也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勇于提出自己见解的习惯。
(三)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引入材料学科前沿内容
随着各大高校的转型及对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朝着创新型人才方向进行的,课程的内容就要体现一定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补充与《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相关的最新材料学与物理学学术成就与进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这方面的学术报告与学术沙龙,多做交流,或者可以让学生多看相关报告的视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体现课程的丰富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材料类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比较注重实践性,而当前很多高校又在转型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在对本课程的要求中要体现实用性,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多带学生参观一些生产或者加工类的工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样不会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的情绪,更能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或者老师可以带学生多参加教学讨论,参加各方面的比赛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本课程的实践性,这样既不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盲目和乏味,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三、结语
本文结合作者在实践学习中及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深入的探索了《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基于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当前在实践教学中课时少与内容繁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课程整合的具体课改方法。要加强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现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国家对该专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林宗涵,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冯立芹.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西部科技,2014,13(5):90-91.
[4]曹海静.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资讯,2013,5:187-189.
(一)现有的课程体系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
不同的学历层次设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应该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高等教育,也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升级版。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定位与目标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但有一点已成为共识:搞好高职教育,纪要构筑理论基础,又要结合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注重课程体系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解决眼前的学生就业问题,以专业课程为中心,忽视了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其后果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素养,不利于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决定教学。由于大量专业课、外语、计算机等专业和实践课程的加强,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被极大的压缩。现在的大学物理课程还十分强调构建“大而全”的课程理论体系,力求严谨、完整,整个课程还是按照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分类,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对这门基础课的需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忽视基础与专业间的有机联系,且与日趋减少的课程学时相冲突。高职物理的教学深度与广度很难把握: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物理教学中往往只能简单的通过削减知识点,简化定理定律公式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过程来降低教学难度,牺牲了对很多问题深入探析研究,缺少扩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少,内容枯燥空洞;知识体系偏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成就脱节,没有反应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和新成果,与中学物理有很多的雷同之处,很难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大学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积极意义。
(二)教情与学情不匹配
目前高职物理教学模式往往还沿用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在教学观念上,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僵化地掌握知识,很少积极参与学习,不能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时远达不到课程要求,甚至很多院校在教学中取消了实验课程。虽然目前课堂教学基本都引入多媒体教学,如PPT与动画演示,但多媒体主要限于物理概念、规律的文字描述展示和公式的推导演示,而不能展示物理过程,学生缺少直观的认知,很多物理现象只能依靠老师的费力讲解和学生的“心领神会”,教学效果不理想。现阶段高职院校生源来源日趋复杂,我校近年通过提前招生、对口单招的生源已接近新生人数的一半,且由于文理兼收,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物理功底薄弱。相对于中学物理,大学物理以复杂一般运动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等数学微积分和矢量代数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由于高数、大学物理往往由于教学计划同步开课,学生对高数还在消化理解时接触大学物理,缺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模型用高数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课程的评价方法单一。考试是为教学服务,反应教学情况的,而不是教学的指挥棒。而实际情况是将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依据,且考结果轻过程,考核内容格式化,习题题“理想化”。这样的考核方式缺乏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考验的是学生的“背功”,使学生养成了对前人成果的依赖性,习惯照搬照抄他人成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问题
目前高职大学物理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通常选用本科或成人自考教材,使用时仅作简单的压缩和删减,内容抽象,与实际生产脱离,不能体现高职教育注重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特点,学生惧怕厌倦物理学习。
(四)对大学物理的人文精神的影响重视不够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院校教育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增长的无限性是永远的矛盾,仅凭在校的几年所学不可能受用终生,需要不断充实、提高。高职学生未来处于生产第一线,应该具备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也是高职教育的目标。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还停留在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个低层面上,对其在帮助学生获取、吸收、运用知识方面的巨大作用没有涉及,忽视了物理学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职业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学生常常迷茫“为什么要学物理?”“学物理对我的专业有什么帮助”,疲于应付作业、考试,急功近利,考完就忘。
二、对提高物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建议
(一)改变观念,重视大学物理的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
我们应该从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这一目标全面认识大学物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物理不仅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更是文化,闪耀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物理学在创立和发展的漫长坎坷过程中,物理学家总结和发展了许多及其精彩研究方法,如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等。这些研究方法有其独有的特点,注重严密的推理逻辑,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也为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学生学习物理学不但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领会物理思想,树立起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注重团结协作,踏实求实,勇于创新,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思想运用到专业学习中去。
(二)课程内容与专业对接,采用模块化教学
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各专业的教学计划,高职大学物理不应固守向普通高等教育完整严密课程体系看齐的陈旧观念,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灵活,致力服务于专业建设。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在课时有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学生打下专业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积极采用模块化教学,注重知识结构。大学物理的章节如力学、振动与波、热力学、光学和电磁学等,内容浩繁,要在三四十课时中完成是不现实的,但这些不同领域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根据不同专业所需删去若干章节不会影响学生对物理学的整体认识,以机械专业为例,细分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块组合:①机制专业:力学、振动和波②机电专业:力学、电磁学③模具专业:力学、热力学④化工设备、船舶、飞机维修专业:力学、振动和波、流体在教学中,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广度。大学物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科技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课是这些物理基础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延伸。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不能简单的通过删减内容、回避难点来满足教学合格率,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对于不是必需、理论性强的内容应直接删除,对于必需但掌握难度较大的定律定理则可以淡化推导,重在讲解其在生产中实际应用。通过物理课程,学生可以有序的将其中的物理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中的内容对接,掌握完整的专业知识链。
(三)理论结合实验开展教学,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49-02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讲,他们在本科阶段的学概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的公共课程学习、半基础半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以及比较深入的专业课学习。其中,专业基础课是公共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必要途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专业基础课这一中间环节,直接从公共课跨入专业课的学习,那学生肯定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学起。专业基础课就像是两层楼之间的台阶,一步步地把学生从基础领域带到专业领域。所以,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对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探讨,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
由于专业基础课是半基础半专业性质的,因此在内容上,它既不像公共课那样涉及范围广泛、讲解层次浅显,又不像专业课对小范围的问题做出深入的讲解,而是两者取其中,对特定专业的基本内容做适当的说明。学习公共课之后,专业基础课其实并不是很难,但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来讲,理解程度上会有所偏差,这就导致了他们以后对专业课掌握程度的不同。专业基础课掌握得越扎实、理解得越到位,专业课的学习就会越轻松,进而对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很大帮助。但专业基础课往往比较枯燥难懂,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只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加强对专业基础课内容的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就以工程热力学这门专业基础课为例,谈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 工程热力学简介
当今社会,能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材料工程等很多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热工研究作为理论基础,这无疑证明了热工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所以,在大学开设热工类课程是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必要途径。其中,工程热力学课程是重中之重。工程热力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动力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化学工程、电力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工程、车辆工程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的是热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规律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热工类课程,工程热力学在这些专业所涉及的多门专业基础课之中,相对来说比较难。它是所有与热工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的逻辑性很强,内容又比较抽象,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交叉学科。工程热力学的课程特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多
工程热力学中会出现大量的概念,学生会很容易将它们混淆。如循环的概念,按热力过程分类,可分为卡诺循环、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压缩空气循环、压缩蒸汽循环、热泵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八个循环;功的概念,包括膨胀功、推动功、流动功、轴功、内部功和技术功等。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就必须要从根本上理解它们的含义,而不能靠死记硬背。
2.公式多
工程热力学涉及内容广泛,用到的公式自然也非常多。并且,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都与实际工程相关,公式也随着实际问题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导致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公式。比如,稳态问题和非稳态问题、开口系统和闭口系统、定熵过程和定压过程等,在不同情况下要使用符合各自条件的不同公式。如果一类问题都使用同一个公式,那得到的结果肯定会与实际相差很大。因此,同一类问题会因为条件的不同而衍生出更多的公式,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掌握难度,对教师的传授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3.内容抽象
工程热力学中的很多概念和结论都很抽象,仅仅通过文字来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其涵义,因此课本上一般都会有公式来辅助。这些公式本来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这些公式只会让他们更加茫然。因为有很多公式不仅会用到这一章节或者这本书中其他章节所学的知识,还会涉及之前其他课程的内容,比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很多课程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尽管这门课比较难,但还是要尽可能认真听,否则会对以后专业课学习产生更多的阻碍。
以上三个课程特点不仅能够反映工程热力学这一门学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工科专业基础课共同的特点。
二 实施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强化概念理解
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有很多的抽象概念,学生在真正理解它们之前,往往容易将这些概念混淆。在概念都没弄清楚的情况下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进而才能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要想学生稳固地掌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结合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利用生动形象的实例来描述抽象概念,不仅能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它的含义,为以后解决专业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公式理解
专业基础课中出现的大量公式,必然是令学生头疼的一大部分。如果想通过自己强大的记忆力来记住这些公式的话,刚开始还会觉得有所成效,但慢慢就会发现这是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暂且不说公式的数量之庞大,即使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这些公式,但真正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所以说,公式需要理解记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公式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在分析同一类问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公式,其中基础的就只有几个,其余的都是由这几个基础公式推导而来。所以只需要记住几个基础公式,其余的掌握推导方法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背公式上,这样既不会出现公式记不住的情况,又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灵活地选择公式推导的形式,举一反三。所以,老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这些公式的形式,而是一种归纳总结的方法。如何从基础公式推导出不同的复杂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公式,才是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
3.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适当转换教学形式。在多媒体技术还没有引入大学课堂的时候,老师只能通过黑板板书和口头表达来给学生传授知识,这对于文科生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理科来讲远远不够。以工程热力学为例,课本中有太多需要理解的内容了,只靠文字和口述根本不能表达出他们的涵义。这时,多媒体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在课堂中得到应用,这时老师就可以将书中的抽象概念以及原理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更加清楚、直观地接收信息,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仅仅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课堂形式的最佳选择,因为这样会使课堂节奏变快,以至于学生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进入下一环节了,并且不能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分不清主次、重难点。尽管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丢弃传统的教学形式。黑板板书对于理科课堂来讲确实效果不佳,但它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并且能突出重点内容,这些优点是不能忽视的。所以说,将黑板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黑板板书的基础上充分显现多媒体的有效性,才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
4.开展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过程,学生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如果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是授课的对象,而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如果学生没有了听课的兴趣,那么就算是再厉害的教师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说,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和学生互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
课堂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答疑等多种形式,不同的互动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他们的学习。采用哪种互动形式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就需要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而定了。比如,班级人数较多时,课堂提问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体现多数同学的意见,这种情况下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就比较合理,每组提出一个意见,基本能顾及到班里的每个学生。
三 结束语
作为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改善极其重要。在强化概念理解、强化公式理解、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互动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工作是一项既科学又系统的复杂工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翟国栋.大学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研究与实践[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2):61~63
[2]陶颖、祝宝军.基于兴趣培养的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3):17~18
[3]刘鸿、肖立川.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3~105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物理 教学质量
《大学物理》课程是独立学院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工科学生加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的《大学物理》课程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主要精力放在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上面。这种学习往往沿袭了中学时代的学习套路,从而使学生的水平没有从质上得到飞跃。大学物理的学习应该将重点放在微积分和矢量数学工具的应用上面,这样会使大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更客观,更深刻。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学各个部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共通的学习规律,单纯的物理理论讲授不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物理学习的核心。
二、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形成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高等教育所有的主要职能及活动。其中高校自身的影响最为直接,主要取决于教学人员、学生质量、教学过程管理。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兴事物,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从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队伍构成不尽合理,主要是因为独立学院的科研氛围不浓、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自己招聘的专职教师多为青年教师,他们大多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甚至还有一些本科生,他们并不全是师范专业出身,也从来没有参加过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经验缺乏,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无法很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的取舍。此外,独立学院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物理》课程教师来源于原母体高校专职教师、退休教师和向社会公开招聘的退休教师。这三种不同来源的教师虽各有其优势,却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层面的问题。母体高校专职教师不但要完成本校额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要利用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到独立学院任教,如此一来,在时间和精力上都会有很重的负担。而且这些教师也不会因为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较差而调整其教学内容,改变其教学风格,退休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年龄较大,体力和精力不足。
2.独立学院生源质量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独立学院学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新的教育模式的尝试者,根据国家招生政策,他们入学时的录取分数线比第一、第二批本科适当降低。以河北省为例,2007年-2009年独立学院录取的最低分比第一批本科低91~137分,比第二批本科低63~92分(具体见表1)。因此,相对于第一批和第二批本科高校学生,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表1 河北省2007-2009年高考招生省控线对照表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工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刚进入大学,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题海战术,习惯于依赖老师,依赖课堂教学,对大学“引导式”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还未改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虽然很努力但接受新知识较慢;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上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力,上课玩手机,不带书本,不做笔记,甚至迟到、早退、无故缺课。出于上述原因,部分学生自学能力低在独立学院学生中尤为突出。
3.教学过程管理存在不足
(1)教学大纲难以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由于独立学院发展速度快,申报的专业与普通本科高校相同或相近,往往沿用已有的教学大纲,而忽视了独立学院侧重于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宗旨。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与独立学院教学目标不尽相同,导致教学重点偏向纯理论的钻研,从而忽视了对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目标的整体把握。
(2)教学时数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以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为例,工科学生的《大学物理》课程,课时为64学时。内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学,以及近代物理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容量大,讲课速度快,有些内容只能点到为止,这种讲法会使独立学院的许多学生吃不消跟不上。学完《大学物理》课程后,有些学生只能记得一些干巴巴的公式。
(3)适合独立学院的教材征订困难
独立学院目前所采用的教材多为普通高校本科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操作训练不足。有些独立学院为了适应“少学时,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只是将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做简单机械的删减,这样做适得其反,增加了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作为独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配套教材的有关实验教材更少。
三、独立学院提高《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脊梁,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独立学院应尽快构建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进出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应立足于对专职教师的培养,通过建立助课制度、听课制度和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积累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进出有序的流动层要求学院在外聘教师中选择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尽可能延长其授课时期。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在流动中优化队伍,克服只教书不育人,只上课不答疑等问题。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教学
围绕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相互协作从方法上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应配有专职辅导员,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选择有经验的任课教师作为学生的班主任,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课程设置、考核要求等;还要积极开展专题墙报、知识辩论赛、专题讲座等第二课堂建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课教师从教学上首先要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总体框架,理清内容体系与结构层次。明确大学物理各部分教学的重点、难点。深化学生对微积分以及矢量知识的重视,并掌握如何灵活地使用微元思想解决物理问题。
(2)充分利用三本学生的活跃个性展开基于应用的讨论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时刻联系所教学生的专业,比如在学习热力学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和处理化学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一些专业知识,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该课程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结合本课程开展导向型的专题研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理学已经渗透到材料,生化,能源,信息与环境等领域,比如在学习电磁学的时候,让学生调查一下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在学习电容器原理后,让学生了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在学习光电效应时,让学生查阅CCD摄像头的工作原理。通过导向型的专题研究和讨论,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在专题讨论和研究中鼓励学生结合所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撰写小论文进行交流。同时,研究中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自己查找与所选专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归纳完成专题论文的撰写。由于学生自己从资料查找,论文撰写以及汇报演讲进行了全程训练,他们会有很深的体会,就如一句谚语所说“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4)作为教学指挥棒的综合考核方式
以期末一张考卷为准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将期末考试、平时学习与专题讨论成绩结合起来评判,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70%,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考试题目偏重于理解和应用,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学习占15%,包括平时问题讨论的表现、完成作业状况和上课出勤情况;专题讨论占15%,包括小论文写作和上台演讲。
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1)优化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协调一致
独立学院教育应将突出应用能力教育作为学校的基本定位和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育和培训应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中心,并以此来开发课程体系、决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管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应以“够用、管用、实用”为原则,教学内容侧重于适用,不侧重于前沿;侧重于实用,不侧重于理论。
(2)优化课程内容,改善实践环节
大学物理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为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讲授好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大学物理各部分的精髓,学会在实际问题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微积分知识的应用,微元思想贯穿物理学的每一部分。比如,在讲授变力做功时,首先考虑一个位移微元上面力做功的大小;讲授气体压强时,首先考虑一个分子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强;讲授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时,首先考虑一个电子的受力情况;讲授波动学时,首先考虑一个质点的运动情况等等。所以,只要掌握了微积分思想的应用,那么就可以抓住物理学的精髓。
因为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概念多、原理抽象、内容繁琐,频繁的板书既增添了说明问题的难度,又延缓了教学进度,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较差,更加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给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定义和定理的叙述、公式的描述、结论的总结、图形等可以事先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只需播放一下即可。特别是一些物理现象的动画播放,不仅增强直观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省下时间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述卡诺循环、电磁感应现象、杨氏双缝干涉、波的衍射时,动画演示要比枯燥的公式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使学生理解。
(3)尽快组织《大学物理》教材以及实验教程的编写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机构应尽快组织物理教师,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适应少学时,学生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并注意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相协调。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大学物理》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抓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便于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切实体会物理学的实用性。
Practice teaching investigation on“college physics”in Separate Institute
Zhang Yamin
Abstract:As a very importantbasic lesson,“college physics”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all most engineering course speciality students of separate institute.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problem in the teaching,analyzes the reason.and puts forward the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lesson.
Key words:separate institute;college physics;teaching quality
参考文献:
1.王敬修.大学物理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左惟,胡汉辉.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9.2
3.朱书田,张东祥.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研究与对策.教学研究[J].2008.31(5)
4.刘景阳,宋殿义.对多媒体课件运用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学报[J].2008.31(4)
5.陈晋阳,鄢浩,朱宪.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性教学实践.理工高教研究[J].2008.27(6)
作者简介:张亚民,男 1982.2 汉 籍贯:山东 学历: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纳米电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