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施工会议纪要

施工会议纪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会议纪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施工会议纪要

施工会议纪要范文第1篇

**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法治**建设,动员全省人民认真贯彻《法治**建设纲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全面建设法治**。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的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新形势下建设法治**的各项工作,今天,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这里召开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就是专题研究部署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建设法治**,依法治省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去年11月17日,李书记在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代表省委提出,要通过健全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纠正违法、普法教育等各项任务的实施,逐步实现我省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努力建设一个人人知法守法、各个方面都严格依法办事的法治**。这是我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统筹协调三个文明全面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以来,围绕制定出台《法治**建设纲要》,省委加快了推进依法治省进程。

省委提出建设法治**的目标和要求后,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司法厅抽调人员,12月初迅速成立《法治**建设纲要》起草小组。由于我省提出建设法治省份的目标,在全国还没有先例。为此,起草小组首先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一、二、三中全会文件和省十届六次全会有关法治建设的论述,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做好起草的各项案头工作。先后召开了法学家座谈会、省级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研讨会,就建设“法治**”的内涵定义、目标体系、具体内容及实施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纲要》的“草拟稿”。几经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分送各省辖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和部分法学专家教授征求意见。在吸收了各方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又于2月20日召开了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讨论修改。

3月19日,省委书记李源潮主持召开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纲要》(送审稿)和《**省2004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对《纲要》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5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又将法治**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写进了决议。根据省委意见,我们又邀请了省政协委员和部分法学专家进行了研讨,吸收大家意见形成了“省委常委会讨论稿”。6月22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同意《纲要(讨论稿)》,常委会纪要认为“《纲要》十易其稿,广集民意,既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也具有可行性,体现了**特色,可以作为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的基本纲领”。此后,省委书记李源潮亲自主持政协民主协商会征求意见,并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法治**高层论坛上,进一步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吸收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了最后推敲、研究和完善后报省委印发。

二、围绕贯彻《纲要》,切实抓好建设法治**的启动工作

根据《纲要》,今明两年是我省建设法治**的启动准备阶段,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省各部门和各市要抓紧提出贯彻意见方案,为明年全省完成动员部署创造条件。

第一,要大力抓好法治**的宣传。要把建设法治**宣传作为“四五”普法宣传的重点内容,结合全省动员部署建设法治**电视电话会议和《纲要》的传达、学习,加大法治**的宣传力度。要以《纲要》为基本依据,重点宣传省委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宣传法治**的本质内涵、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推进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典型经验。一是要抓好媒体宣传,要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上开辟专栏、专版和网站,进行集中宣传;二是要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通过组织法制讲座、提交领导干部学习笔记、论文、体会文章等形式,把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省委的决策上来;三是要积极组织成立各类宣讲团,尤其是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宣讲团。省厅将及时印发《法治**建设宣传提纲》供各地宣讲用。四是各级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板报、橱窗、知识竞赛、宣传一条街、法制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建设法治**的浓烈氛围。

第二,要认真组织制订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一是要有一个贯彻《纲要》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近期制定《关于扎实做好法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层层制定出台面向2020年的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确保《纲要》在全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要抓紧制定动员部署建设法治**工作的方案,报当地党委批准实施;三是要着手规划2006—2010年本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工作规划,并通过年度工作计划予以落实。各地起草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首先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省里《纲要》的精神实质,吃透情况,同时也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地的具体实际,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纲要》的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精神贯穿始终。要根据省辖市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意见的内容,努力发掘各地的典型经验,使方案凸显当地特色。各地各部门传达贯彻7月15日电视电话会议情况请于8月底前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底将制定出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

第三,要建立健全充实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确保法治**建设落到实处。建设法治**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性系统社会工程,必须发挥党委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只有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才能真正使法治**有利于维护“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利于巩固党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领导。一是完善市、县委领导,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市、县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市、县委领导同志专门抓的领导责任制。地方党委要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部署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由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的工作机构,明确专门处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确定信息联络员,从而形成上下左右沟通连贯、运转有序的组织网络。三是要抓好业务干部培训和骨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要定期组织专门从事法治建设工作的业务干部进行轮训和培训,通过交流、学习、表彰,不断提高他们的专门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同时抓好骨干的培训,通过他们联系社会各界,通过宣传,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法治**实践中来。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清形势,紧紧抓住法治**建设的重要机遇,高度重视、乘势而上,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切实肩负起推动各市法治建设的重任。

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法治**的提出标志着我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是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纲要》的起草历时七个月,从一无所有到基本成熟、正式印发,凝聚了司法行政干警的智慧和辛劳,虽然司法厅承担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起草站的角度高,对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法治建设提出工作要求,有“小马拉大车”之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办公室设在司法厅,并将《纲要》的起草重任交给我们,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站在市委的高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有为。“作为决定地位,作用决定权威”,困难再大、压力再大、任务再艰巨,也要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竭尽全力完成好这项重任,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信任。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要求,把握好工作的着力点。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各地实际需要,站在党委角度,深刻认识和分析法治**建设的工作目标,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创新载体,推进我省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依法治市办公室综合协调、上传下达的职能作用,掌握情况、培育典型,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不断开创依法治省工作的新局面。建设法治**要积极主动地善于发现和挖掘典型,还要花大力气培育引导和总结提炼,以及适时适度地舆论造势。我们必须在典型的总结推广和宣传弘扬上下大功夫,宏观造势,彰显先进,推动和促进面上的工作。

第四,研究制定建设法治**推进机制。建设法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长远,契而不舍地狠抓落实,必须从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明确建设法治**的推进机制、推进措施。在6月22日省委常委会上。李源潮书记也明确要求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研究提出落实《纲要》的配套措施。目前办公室正在拟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初步设想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责任机制,即按照《纲要》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大、政府、政协、两院等,明确工作分工。第二部分是工作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即领导责任制、工作体系、调研检查制度和考评办法,着重强调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及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要求,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要求、调研检查措施和制定法治**建设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含奖励、表彰、惩罚措施)等。第三部分是保障机制,在这部分设想争取几条硬性的措施。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建设,设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常设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定员定编),落实专门经费(财政保障),添置必要的设备,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希望各地在起草实施意见时,结合当地实际,也要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施工会议纪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气烧 石灰竖窑 工艺技术 优化

一、前言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焙烧厂现有150 m3气烧石灰竖窑17座,其中1#~9#窑是2003年前建成投产,在焙烧厂老厂区内,俗称旧窑;10#~17#窑是2005年以后建成,在韶钢北厂区内,俗称新窑。8座新150m3气烧石灰竖窑,主要配套用于韶钢5#、6#烧结机的灰粉供给。新窑借鉴了同类型的1#~9#旧窑的技术经验,经过原料筛洗工艺的优化改进,原料入窑自动上料系统的改造完善和双预热工艺的合理应用,使气烧石灰竖窑的生产得到进一步优化,并且具备了较为先进的工装水平。新窑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

二、原料筛洗工艺的优化改进

韶钢石灰生产所使用的石灰石原料全部由韶钢供应部从周边的私人小灰石矿采购,矿点多达十几家,且装备落后,大多是人工作业,因此石灰石的粒度波动较大,特别是碎石、泥巴粉多。基于这种现状,原料石灰石在入窑前必须先进行筛洗。

1.改进前工艺流程

2.改进后工艺流程

3.筛洗工艺改进前后的效果分析

3.1改进前载重运输汽车直接进入料场造成石灰石的二次辗压,致使石灰石的碎石含量由18%增加到25%以上,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3.2改进前料场石灰石的运输主要由天车工负责作业,工作劳动强度较大且料场的运作比较复杂,交叉作业多安全隐患大,不利于减员增效和安全生产。

3.3改进后载重汽车直接倒料入原料仓,通过皮带输送入圆筒筛及石灰石仓,整个过程采用电脑PLC系统集中自动控制,利用摄相头监控技术实现了作业现场无人操作化。

三、上料系统的自动改造

1.卷扬机上料控制系统的改进

2003年以前韶钢1#~6#石灰窑卷扬机上料均采用人工机旁操作方式,由于不同的人对料斗振料浅满的控制差别很大,加上实行两次装料制度后,工人作业频次增加,现场作业噪音也比较大。2003年开始1#~3 # 石灰窑实施自动上料改造,新建8座150m3 气烧窑采用了此技术,卷扬机上料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4:

上料系统采用了旋转编码器、松绳保护装置和PLC控制。编码器直接与卷扬机滚筒连接,松绳保护装置在滚筒的下部,当卷扬系统出现故障钢丝绳变松,松绳保护装置即刻断开线路,PLC断开信号,电机停止运转。料斗在斜桥上运行时,同步带动编码器旋转,反映到PLC的是一系列的编码,料车在斜桥上整个行程中的位置可以在电脑监控系统上实际反映出来。

2.PLC自动上料方式及参数的设定

卷扬机上料系统采用了PLC自动控制,上料时主要是通过电脑监控系统和现场摄相监控录像来实施操作的选择和参数的设定。上料方式分为车次方式和料车方式两种情况。

2.1上料时间和料车限位的设定

2.2上料采用两次装料制度,以车次方式上料时,时机设定在整点出完灰后(即螺锥出灰机停)进行第一次低料位补料,45分时进行第二次上料;以料位方式上料时,出完灰为低料位,第一次补完料为补料料位,第二次高温压料后为上料料位。

四、石灰窑料位探测工艺技术的优化改进

2001年以前,焙烧厂1#、2#、3#气烧石灰竖窑料位探测基本上采用人工手拉探尺进行探料,后来7#~13#气烧石灰竖窑也仍然沿用此方式。2006年以后实现了全部淘汰。2000年,焙烧厂在4#、5#、6#气烧石灰竖窑上首次使用了激光料位计,2004年又在1#、2#、3#气烧石灰竖窑上进行了推广应用,由于成本原因2008年以后基本上全部淘汰。

2006年,焙烧厂开始进行机械探尺的研究,先是在10#~13#气烧石灰竖窑上实现了探尺的机械化运行,取代了劳动强度较大的人工拉探尺操作。2007年将机械探尺信号接入PLC控制,从而实现了与卷扬机上料系统的全自动化操作,成功研制出机械式自动探尺。机械式自动探尺主要由电液推杆、变径滚筒、编码器、探料尺、PLC上料系统等组成。

1.机械自动探尺工作原理

机械探尺在硬件方面就是比手拉探尺增加了一个传动比为1:2的变径滚筒、电液推杆和编码器。机械探尺的动力部件为电液推杆,当需要探料时,电液推杆伸出,探尺从顶端下降,当探尺探测到料位后,停止运动,电液推杆继续伸出,到达最大量程后开始收回,带动探尺回到顶端,此为一个周期。电液推杆行程为60cm,因为变径滚筒的传动比为1:2,因此探尺的行程为120cm。因为气烧石灰竖窑每批料的料位变动大概100cm,因此量程足够。机械探尺探料全过程由PLC自动控制。当气烧石灰竖窑出灰时,电液推杆开始动作,反复伸缩,每次时间间隔3秒,由PLC设定,进行料位探测。而探尺所移动的量程经过编码器将数据传递给PLC,经过运算后在电脑上以曲线图的形式显示出来。机械探尺原理如图5。

因为编码器是精确仪器,因此为了防止在探料时钢丝绳滑动造成的误差,在滚筒上方安装一个制动机构,使每次电液推杆伸出探料时,探尺到达料位顶端时钢丝绳停止滑动,将准确的数据传送给PLC。而电液推杆每次探料完毕自动收回,将探尺提到顶端,防止探尺被石灰石埋住。机械探尺除了自动探料之外,还可以在电脑操作系统中设定出灰线的数据,在气烧石灰竖窑出灰时,料位达到了所设定的出灰线位置时,系统自动停止出灰。

机械探尺在卷扬机上料过程中也在动作。卷扬机每上一斗料,倒料完毕,单斗开始下降后,机械探尺就开始动作,每次动作一个周期,然后自动停止,等待下一斗料倒料完毕再动作。每次探尺探料的数据由编码器记录。编码器将数据传送到PLC,经过运算后将数据以曲线图形形式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料位趋势图如图6。

2.机械式自动探尺应用后的效果分析

2.1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机械探尺能够准确、真实的传送气烧石灰竖窑内料位的变化情况,因此对气烧石灰竖窑产品冶金石灰的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石灰产品的质量和气烧石灰竖窑的利用系数明显得到了提高。

2.2消除人为因素,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由于机械探尺增加了编码器,实现了PLC控制,因此能够实现实时数据传送,并形象直观的在电脑上显示出来。使操作工能及时的发现窑况问题,并及时处理。

相比手拉探尺,机械探尺通过自动控制,消除了人为因素,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操作工由一人负责一座窑改为无人操作,使每批料都真正实现了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并且做到了数据图形的统一性。从而达到了气烧石灰竖窑窑况的稳定、顺行,石灰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2.3降本增效,大大提升气烧石灰竖窑自动化程度

机械式自动化探尺替代激光料位计大大降低了氮气消耗量,是气烧石灰竖窑生产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采用电液推杆为探尺驱动装置,推杆行程大小可反映探尺在窑内的升降高度,利用编码器将行程量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PLC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气烧石灰竖窑料位的自动探测。

五、双预热工艺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炼铁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炉煤气热值不断降低(约为750×4.18kJ/m3),成为石灰窑优质高产的制约因素。韶钢焙烧厂在国内同类型气烧竖窑上首次设计采用了金属管式换热器,于2000年12月在4#~6#气烧石灰竖窑上研究应用了双预热工艺技术,并分别于2002年底在1#~3#旧石灰窑系统进行了应用性的技术改造,新建8座气烧石灰窑也继续采用了这种工艺比较成熟且较为先进的技术。从投入使用到现在各窑热交换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无故障运行,效果良好。

1.双预热工艺技术

1.1管式换热器设计和原理。空、煤气换热器为带“麻花插件”的金属管式换热器,采取串联整体安装,顺排逆流设计。温度较高的石灰窑烟气经窑顶烟囱连接管引至旋风除尘后,进入换热器,与引进的冷煤气、冷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烟气则通过多管陶瓷除尘器除尘后,经引风机达标排放;热交换后的热空气和热煤气通过管道、烧嘴进入石灰窑进行混合、燃烧。增设管式换热器,大大提高了煤气燃烧温度(石灰窑煅烧温度由950℃~1080℃提高到1000℃~1200℃),进而提高活性石灰质量与产量。

1.2 配置声波吹扫器。用氮气作介质,实行定时、定量吹扫,及时清除粘附在金属管壁上的粉尘,确保换热器保持良好的导热系数,换热效果好。

2.双预热工艺技术的应用效果

2.1双预热工艺系统运行技术参数如下表4所示:

2.2应用双预热工艺前(旧1#~3#石灰窑)后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如下表5所示:

六、结束语

施工会议纪要范文第3篇

【摘要】对于基层医院来说,药事管理是一份十分重要的工作,笔者在本文中就现代基层医院已经开展的药事管理工作实践经验,浅谈对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一些工作体会。同时,笔者在本文中还提出在当今形势下,我国基层医院中的药事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提高医院的药学服务质量。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对于本院药师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体会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92-02加强基层医院的药事管理一直是保证医院自身科研、保健与医疗等有序进行的一个重要性条件,同时也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用药有效、安全与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进一步提升与改善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必须要建立起有序、科学的药事管理体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基层医院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医院当前已经开展的一些药事管理工作的体会进行简要的总结,同时提出自身对于基层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一些美好期望。1.门诊的药学服务

门诊药房一直都是基层医院在药事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医院的门诊是直接面向患者,为其提供服务的窗口。所以,保障正确调配患者需要的处方,确保患者药物的使用安全,尽可能地减少药品中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切实做到合理的用药等,是所有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切实体现。药师在和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必须反复地向患者强调所服用药品的具体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特别是那些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的药品,更要向服用的患者进行反复交待,以确保服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

所以,药师必须在工作当中加强自己在药学方面的服务意识,和护理、医疗等有机的统一起来,进而把整个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都纳入到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当中。其次,药师也要恰当转变自己固有的一些落伍的工作态度,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可以把医院的药学服务作为一种营销的产品,通过医院患者的合理消费,体现出自己作为药师的实际价值。2.临床的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是当今药学不断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我国中医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不断被应用与发展,中药的一些毒副作用以及中西药当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配伍也日渐增多,尤其是临床当中存在的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一些不良反应特别突出。在我国的基层医院当中开展一些临床的药学工作,已经是当务之急了。如果药师通过对患者处方的审核发现了临床治疗医生开具的处方存在某些不合理的用药,要及时和临床当中的医护人员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以避免某些医疗事故的发生。

此外,临床类的药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掌握了全科的临床药学知识与技能基础之上,还要向专科的临床药师方向多发展一下,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临床药学工作,以适应基层医院不断发展的临床药学工作需求。3.药品的不良反应(ADR)报告

医院是药品集中使用的单位,而且在药品的使用过程当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事件。再加上,大多数的患者对于药品知识都很缺乏,所以患者的用药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所以,药师与医院都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基层医院当中大力开展关于ADR的一些宣传型培训与教育工作,端正全院医生对于ADR的相关认识,以建立起一个有效监测的队伍。同时,还要消除医院医务人员对于ADR存在的种种疑虑,只要发现了存在ADR的事件,必须要及时上报。此外,对于患者的所有提问,都要进行认真解答与回复,尽可能减少ADR事件的发生,降低基层医院患者在用药方面的疑虑,增强其对医院的用药依从性。4.对于处方的相关分析

医生所开的处方是药剂调配与医疗的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处方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决定着患者用药的安全程度,所以,药师必须给予其高度的重视,尽可能避免不合理的地方。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要重点考查处方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尤其要注意是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开展处方的相关审核工作,可以大大减少基层医院的医疗风险。同时,也可以促进临床当中的合理用药。随着当今临床药学的不断发展,新药品不断的问世,药师更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水平。5.科学、经济地管理药品

对于基层医院的药品采购、养护、保管与调配等使用都必须采取一些比较常规的管理办法,以加强基层医院对于药品的日常性管理,保证药品的质量。同时,还要运用经济的核算方法对药品加强管理,用较小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此外,还要十分注重对于药品相关信息的采集,加强对于基层医院的药品价格管理,及时地了解药品的价格变化,调整基层医院内部的购供品种与类别,以少的投入换得较高的效益。综上可知,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各个部门的相关配合与协作,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了保障基层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进行保障,进一步提高当前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参考文献

[1]艾燕,邵学信.基层医院钥匙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齐鲁药事,2005,24(4):222-223.

[2]郝少君.基层医院药事管理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5,(01):13.

[3]赵建洋.基层医院开展药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4):231.

施工会议纪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 会计电算化 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获取会计信息、强化会计监督的全过程,它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获取会计信息的全过程。医院电算化实施意义是:提高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水平,实现了会计工作方式的重大变革和会计人员的解放,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减少了误差;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提高效益;促进了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促进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变革。但是,由于现阶段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为了使医院会计电算化健康、有序的向深层次的发展,我们必须对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以便于改进。

1、发挥财务管理、分析职能不够,不能及时为医院管理决策层提供分析材料

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有些医院在会计电算化方面仍沿用传统的会计流程、方法,财务核算集中在简单重复性的事后核算上,包括医院收入、费用报销的录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做重复的工作。会计的控制、监督职能、管理职能没用充分发挥,而财务核算因为没有新的技术支持而不够完善。

2、事中控制不足

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由于财务工作集中在事后核算环节,缺乏事中控制,由于没有对事中控制给医院的经营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医院以制度的方式对事中的财务管理提出了要求,但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在缺乏事中控制手段的情况下,制度容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如医院的预算管理,各项经费年初都作了预算,但在年度中按计划执行起来,在医院电算化软件中如缺乏相应的事中控制,则预算执行就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的问题有收入、费用的不能按照预算来控制,支出费用过大,预算执行出现较大偏差,医院经营容易出现赤字,产生经营风险,从而影响医院的整体经营活动。

3、电算化软件的功能不完善,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

一些医院在购入电算化软件时,没有认真考察,购入一些小公司开发的电算化软件,电算软件的功能不完善,如,①没有系统日志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完全记录下来,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②软件授权功能、内部控制功能不完善,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医院重要的财务数据,以达到舞弊目的;③数据库无加密功能,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也比较弱,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一个只具备简单数据库知识的人就可以随意查询,修改数据,甚至有意地破坏数据;④还有一些软件为了占领市场,缺乏职业道德,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反记账、反结账等功能,将导致财务报表与账务数据的不一致,财务数据不真实,这些都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可靠埋下了隐患。

4、电算化软件使用中不认真按照财务流程、软件流程来进行操作

在医院的财务电算软件操作中,一些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月底为赶做报表,电算化软件操作中没有按照对账程序对货币资金、往来款、医疗收入、固定资产、药品等进行对账,提前结账并编制财务报表,后发现出错,导致财务数据的不真实。

5、电算化系统运行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

医院电化系统未能专机专用,其他部门人员共用计算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存在漏洞;没有安装高效实时监控杀毒软件,没有有效措施防范“黑客”的攻击,没有定期杀毒,被病毒感染导致瘫痪;没有安装UPS,突然断电导致数据丢失;口令管理不规范,口令未做到保密;软件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授权随意,没有按照规定应有的权限设置,导致舞弊现象容易产生。

6、财务人员的电算知识与网络知识有待提高

医院会计人员的会计业务精通,但是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却不多,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电算化会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极其有限,不熟悉软件某些功能,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造成了会计人员知识的不全面、不系统,如电算化软件中已实现的功能却不了解不会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会计知识又比较贫乏,对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所以,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各种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单位日常事务及个人精力等因素的制约,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

7、电算化软件无标准数据共享接口,很难实现信息共享性。

目前,医院所使用的电算化软件往往只是从本单位的目前需要出发,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电算化软件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核算出来的会计信息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如年终报表软件填报还需依据财务电算报表中的数据进

行手工加工计算填报,而不能从财务电算化软件中导入数据自动生成,医院账务系统不能与医院的HIS收费系统、医保等系统联网取数,做到数据共享,相互核对。

施工会议纪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资本理论;资源;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F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019-02

资本最初是一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般来说,它代表已经被生产出来的或者自然的生产因素的存储,这种存储被认为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能够产生效益。社会资本概念无疑借用了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了解目前社会资本发展的状况,认清理论界的共识,分析理论各学者的不同论点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1 社会资本的定义

首先我们对社会资本的定义进行概括,这里列举了最有影响的一些定义。(详见下表)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学者从网络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互惠信任以及合作行动等各个不同的侧面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了界定。但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普特南、福山等认为社会资本概念的核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网络资源、相互信任与合作行为。

2 现有理论对社会资本的共识[2]

2.1 社会资本是一种崭新的概念工具

早在社会资本概念正式提出之前,美国学者格兰诺维特就用社会资本作为分析工具,对个人的求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考察。他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具体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最后得出了著名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即对于求职者而言,弱的关系网络可能比强的关系网络显得更有力量。在政治学领域里,科尔曼在《社会资本与欧洲民主》中指出,社会资本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许多无法通过国家调节和正式的民主程序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社群的自我调节来实现。

2.2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信任、规范、声望等,但都离不开社会关系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各种资源的集合关系网络。科尔曼把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分为义务与期望、存在于社会关系内部的信息网络、规范和有效惩罚、权威关系、多功能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社会组织等。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不同,社会资本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它既不依附于独立的个人,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社会关系瓦解了,社会资本也就会消亡殆尽。因此,必须尽力维持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理论的首倡者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植根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之中。伯特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网络结构给网络中的行动者提供信息和资源控制的程度,他称之为“朋友、同事及更一般的熟人,通过它们获得使用金融和人力资本的机会”。结合诸多学者的观点,有人认为,社会资本可以看作是社会关系及其网络的延伸,而社会关系就是一种狭义的社会资本[3]。

2.3 社会资本具有积极的功效

如上所述,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去考察社会资本,但是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工具,社会资本具有积极的功效。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的主要功能除了满足个人利益外,还有着将统治阶级的直接经济统治转化为非经济形式,从而使其获得合法性的作用。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行动者能否实现某个特定的工具性行动。社会资本具有识别社会结构的功能,社会资本如果运用得当,具有生产性、原始性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资本就具有人力、物力资本所无法替代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功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也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社会资本的有效组织来实现社会的。

3 现有理论就社会资本存在的争议

3.1 分析的基础和出发点

一些学者从个体出发分析社会资本,如林南认为,研究的焦点在于通过个人运用社会资本,如何获取和使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以获得工具性行动中的回报和保持情感性行动中的收益。因此,在这种微观层次上,假定个人进行的这些投资对于个人具有期望回报,那么社会资本就被视为与人力资本类似,个人回报聚积也对集体有利。这种分析的焦点是个人如何在社会关系中投资和获得嵌入于关系中的资源以产生回报。与此同时,一些学者集中研究了以群体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其中,主要以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为代表,他们主要关注:一是某些群体如何发展和维持或多或少的社会资本作为其集体资产;二是这些集体资产如何增加群体成员的生活机会。这种观点的核心是探索集体性社会资本创造和维持的要素及过程。

3.2 社会资本的本质是资源还是结构

总的来看,在与社会资本理论相关的文献中体现出来的一般共识是,社会资本为个人通过其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动员稀缺资源的能力。但是,社会资本到底是有助于实现个人或团体目标的资源本身,还是一种特定结构、一种获取资源的手段和途径?“资源说”的代表人物布迪厄指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在他看来,社会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关系本身,它使个人可以获取各种资源;二是这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林南也认为,社会资本可以定义为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获取或动员的资源。而“结构说”的代表人物科尔曼则认为,社会资本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更不具体,但同样能促进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本主要作为要素本身而不是要素动员渠道而存在。他没有区分资源和通过不同社会结构中的成员身份获取资源的能力,这就使以后的研究者既把社会资本视为资源本身,又在资源动员手段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3.3 社会资本的测量

究竟用哪些指标来测量社会资本,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指标。著名的“弱关系力量”假设的提出者格兰诺维特用四个指标来测量关系的强弱:互动的频率、情感密度、熟识或相互信任的程度以及互惠交换。伯特则认为,社会资本受到网络限制、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网络等级等四个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林南还认为,其他的指标如社会网络的规模、密度、同质性和异质性、内聚性和封闭性等也是测量社会资本的候选指标。

3.4 社会资本是否具有消极的功效

绝大多数有关社会资本的经验研究集中在其积极功能方面,唯独波茨鲜明地指出了社会资本的四个消极功能。第一,在一个群体中,为群体成员带来收益的强关系,通常也会阻碍该群体之外的其他人获得为该群体控制的特定社会资源。这意味着非群体成员在获取这种资源时必须付出更昂贵的代价。第二,个人所属的群体或社区的封闭性,将会阻止成员的创新能力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整个群体从社会资本获益是以牺牲和限制个人自由为代价的。社会联系的加强,必将导致个体服从群体甚至令个体消失于群体之中的局面。第四,由于少数民族或劣势群体共同的敌视和反对主流社会的经历,在群体团结得到巩固和保持被压制群体成员基本稳定的同时,也使更有野心和创新精神的成员被迫离开其熟悉的群体和社区。简而言之,社会联系能够极大地控制个人的任并提供摄取资源的特许渠道;但是,社会联系也限制了个人自由,并通过特殊的偏爱阻止局外人进入获取同一资源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邹宜斌.社会资本: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05,(6):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