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干部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培训方式面临尴尬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虽然乡村干部的来源和知识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民选村官培训仍然停留在采用满堂灌、以会代训等单一的方式上。施教者往往不顾接受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分对象、不讲方法、不问结果地一味灌输书本上现成的政策和理论知识。总以为政策讲得越全越好,理论提得越玄越好,大一二三加小一二三的讲义越多越好,国内外参考资料越厚越好。全然忽视了培训的目的是将民主的方法教给农民,培训的对象是急需解实践之惑的农民民主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在推进基层民主工作的实践中,云南省民政厅从事基层政权工作的同志们迫切感到,必须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参与者的头脑。民选村官虽然是村民投票选出的,但当选者只是乡村民主的受益者,而并非天生的乡村民主的领导者。所以,第一步急需解决的,是要改变他们头脑中潜移默化的传统集权制和计划经济思考惯性思维。而解决认识惯性问题,就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或者说先从学选举入手。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但是,从选举到自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长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较长过程。在乡村政治改革的初级阶段,村民自治的中心是民主选举,村民民主选举的中心是完善民主程序。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但对民选村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既然培训的目的是培养民主的参与者与推进者,培训的对象是实践的对象,那幺培训的“重点”、“入手”和“中心”对对象来讲,首要的就应该是学习操作,获得一种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处理和解决农村事务的工作能力。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云南省民政厅借鉴国外先进的成人培训方式,在2001年3月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58名村主任的培训中大胆创新,一改往日传统的培训方式,首次进行了互动式培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并立即引起了省内外乃至国外有关方面的注意。
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动式”
所谓互动式培训,就是通过教员的引导和与学员共同分析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等互动式活动,为学员创造一个知识、经验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员由被动听讲变成全过程的主动参与。互动式培训的主要程序有这样几点:
1.建立小组(旨在创造一个亲和、宽松、自由发表个人意见的民主氛围)
为使每一个学员都能主动地并有较多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先将学员分成30至40人不等的大组,即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班;再将各大组分为多个4人或6人的小组(也可分为多个2人或3人小组),并确定各自的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组时,可以将共性较多的人分为一组,也可以将差异突出的人分为一组,这应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不同阶段的需要灵活掌握。共性较多的人在一起便于概括和达成共识,而差异较大的人在一起则便于在观点上相互碰撞,以使讨论更加深入。各个小组成员又都以圆桌形式围拢在一起,自由而有机地分布在教室之中。
2.互相介绍、制定学习守则(旨在使学员了解共同议定的权威意义)
为给培训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和基础,使教员与学员及学员之间有个初步的了解,首先引导各组学员对各自的姓名、籍贯、习惯、爱好、工作简历及对培训班的期望等情况作个简要介绍。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教员有意识地引导学员共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纪律,诸如“守时、关闭呼机手机、不抽烟”等,并由大组长整理成为全组的守则,大家通过后签上字,贴在教室门口共同遵守,以使培训能够在一个健康而有序的环境中开展。
3.根据培训内容,展开培训(旨在模拟决策实践中使学员学会民主程序)
做好以上准备工作,教员即可引导学员渐渐地进入培训主题。按照教材每一章节的要求和提示,学员先在小组中对培训的有关内容和案例(如村委会选举或村民自治)等进行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一人在大组中将本小组的观点陈述出来,教员负责对各小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并且不断启发和引导学员补充没有涉及的内容,将学员获得的新认识和提出的新构想进行引申和理论提高,最后一起得出大家共同认可的、全面正确的结论。
整个培训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固定、单一的教学形式;惟一不变的就是围绕培训主题尽可能地使学员互动起来,全面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自由辩论,案例分析,模拟训练,角色扮演,观看录像,排序,打分,填表、图,以及根据培训需要和条件即兴创造的其它形式。在培训中,教员仅仅起到引导、启发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教员的引导和启发,使学员在讨论、辩论、模拟等活动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新认识。在这种互动式学习、讨论、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提高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评估与总结(旨在使学员体会每一个人的选票对政策改变的作用)
在培训内容完成之后,将事先制作好的问卷调查表发放给每一位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每一个环节———从培训地点选择到住宿伙食标准、从教材章节内容设置到培训活动方式、从每一案例分析到现场模拟训练,都进行评估并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培训组织者和教员在对调查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培训的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对调查表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反馈,使此次培训的内容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同时也为以后的培训积累经验。
互动培训初显成效
1.经过一年多的互动式培训,初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培训观念,把培训客体变成了培训主体,人人都是先生,人人又都是学生,增强了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用民主的方法,培训民主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人都经受了一次民主的实践和洗礼。
关键词 领导班子 学习型组织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2
绰源林业局党委围绕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这一课题,在阅读学习型组织的有关理论著作、观看专家讲座、到外地学习取经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在全局基层领导班子成员中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对如何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提高领导能力问题作了初步的调研。
一、基层领导班子领导能力面临的挑战
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纷繁复杂,基层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受到挑战
目前林区发展建设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随着国有林区改革的实施,这些矛盾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对基层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已经很难应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
(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受到挑战
作榛层单位的领导班子,对于应对、解决突发性事件负有第一责任。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争取把不良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领导班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领导干部胸有全局,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感和洞察力,善于体察民情、民事,时刻关注民生、民意,善于及时捕捉各种可能发生突发性事件的端倪,防止小事拖大;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能迅速掌握处理矛盾的主动权,对可能酿成乱子的主要矛盾能抓早、抓准、抓紧、抓实,防止激化升级。因此,基层领导班子必须具有很强的政策理论水平、处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跟踪掌握社会最新科技、理论成果,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受到挑战
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凸显,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全方位强化创新意识、锐意进取,才能立足潮头,迎接挑战。但是,部分基层干部没有迎接挑战的紧迫感和原动力,缺乏效率观念和创新意识,对政策变化不掌握,不能敏锐判断形势,对面临的挑战不敏感,对到来的机遇抓不住,导致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差距较大。
二、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形势的发展,对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在目前干部编制一再精简、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学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整合。
一是促使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和提高领导能力的强大推动力。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团体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定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指定其中部分成员进行重点准备。从而解决了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
二是统一思想,提高组织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方法是强调组织内每个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交流有主题,有利于掌握每个成员的观点和主张;利于取得思想的一致,从而提高单位的整体效能。
三是解决机关人员精简、工学矛盾突出的有效学习方法。基层领导干部除了参加一些行业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之外,更主要的是进行单位内部的知识共享,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是改进干部作风,适应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需要。学习型组织的层次扁平化特征,使组织内各种等级制度由彼此顺从关系变为伙伴关系,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学习型组织咨询化,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基础上的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三、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思路和措施
(一)在基层领导干部队伍中形成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领导能力的浓厚氛围
一是要组织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理论学习。要组织领导干部首先进行理论学习,要通过举办培训班,有计划地系统编发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知识材料,上网介绍有关单位的做法等,使全体干部掌握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的、意义,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要求等,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为下一步建设学习型组织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二是要制定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方案和计划。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行。选择一些领导班子文化素质普遍比较高、管理较规范,创新意识较强的班子作为试点,先行摸索,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要协助试点单位制定一套简便可行、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使建设活动各项措施扎实有效、切实落到实处。
(二)明确基层领导班子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景
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也包括学习型组织的目的、核心价值、使命等。新时期基层领导班子的共同愿景应该是:企业发展为标,职工利益为本,领导素质为先,班子能力为重。
一是企业发展为标。要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班子的工作目标,作为衡量班子政绩的重要标志。
二是职工利益为本。在领导决策上,要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工作实践中,必须依法行政,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领导素质为先。其一政治素质需要提高。其二知识素质需要丰富。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丰富每个领导干部的公共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三业务素质需要加强。使领导干部精通自己所管理部门、业务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懂经济、善管理,有针对性和预见性,把各种矛盾解决在前面。四是心理身体素质要改善。
四是班子能力为重。其一增强班子的创新能力。其二增强班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其三增强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
(三)搭建基层领导班子学习型组织的平台,灵活实施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模式
要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按照“学前一步,学深一层”的要求,以班子和其他有关干部组成的中心组学习,平时制订计划,注重学习效果。对重要精神内容的主题学习,采用个人“订购”(自选题)的方式,对学纲进行个人准备,重点演讲,轮留发言,相互探讨,书记总结的办法,使学习不流于形式。
以党校(业余党校)为载体的学习型目标培训。参加党校培训是领导干部另外一种重要学习平台。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内容同样可以列为党校目标培训的主题,通过党校培训这一载体,实施基层领导班子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领导干部主动学习的激励、制约机制。要建立学习考勤、考核制度,规定每周或每月要进行一次或多次学习,每次学习都进行点名考勤,每半年或一年对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测试考核等等。通过建立正反两方面的激励、制约措施,保障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的长效性。
二要建立健全学习型组织的知识传播、应用机制。其一自主学习激励机制;其二定期交流制度,明确规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交流的时间、内容;其三考评机制,对于自主学习、主动交流的个人或部门予以奖励;对被动应付,消极交流的个人或部门予以惩戒。
三要建立领导干部培训学习、考核制度。作为上级组织,要从全局的角度灵活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主体的培训班;党校要切实改进措施,通过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利用电脑、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等方式,加强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作为领导干部,同样要充分认识到参与干部培训的重要性,逐步摆脱日常事务,自觉努力学习。
(五)整合培训教育资源,提高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是整合师资力量。优化现有师资结构,聘请知名的教授专家学者前来授课,邀请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一线领导参与对话交流,以提高培训层次和水平。
二是整合经费资源。对培训经费统筹规划,统一运作,确保经费落实。
[关键词] 基层 农机推广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64-01
农业的发展进一步体现在了农机的发展上,而农机的发展又离不开农机技术的推广。所以基层农机推广的同时要对农民进行农艺技术的推广。所谓“农机技术推广”就是推广农机的机械技术,教导农民正确的使用农机,并且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机的推广进一步解决了“三农”问题,也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不稳定和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机的推广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机推广的现状比较严峻。所以开发出农机推广的新路子是很有必要的。
一、基层农机推广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在乡镇从事农机管理工作多年,通过参考一些基层干部的推广报告发现,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相比过去而言,比重有所下降。而相比某些地区,农机的推广率还不足40%。而且又由于每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不同,农机推广的程度也不太一致。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城市话进程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往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在家务农的大都都是一些妇女和老人,相比而言他们对于技术知识的了解以及熟练掌握程度都达不到农机推广的要求,这也进一步反映了农机推广的问题所在。
从我个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知道,农机推广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农业生产在基层政府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二、传统推广体制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三、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合并、人员裁减,使农机推广力度下降。四、农机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五、农机推广的观念和技术滞后等。下面就主要从推广新方法这一方面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
二、基层农机推广的新方法
新方法主要从政府、以及推广人员技术和开展活动等方面,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提高农机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政府重视,行政推动
首先一点是要从政府入手。政府要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并利用政府的优势对基层工作者进行培训,加强推进农机知识的推广,使得人人都有使用农机的潜意识。而且,要向群众说明农机推广政策是政府主导的,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可以优化农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整个国家来说,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主席曾经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而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建议政府可以利用一些农机的销售店铺,打出一些横幅或者是标语,说明农机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还可以开展一些基层干部培训班,传授他们农机的使用技术并且将其推广到整个农村;努力创新和发展,鼓励人民群众根据地域的不同开发出新的适用于该地区的新型农机具或者是新技术,并奖励发明创造。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人民+谋福利,推进新农村的发展。帮助国家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
2.积极培育农机社会化合作组织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有之路,农业机械化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既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更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新兴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使得现代化的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上应用成为现实。通过农机合作组织将相对分散的农机化力量联合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再经会员集资购置适用的新机具,在完成本区种植、收获的基础上对外统一承接农田作业、储运等项目活动,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这样既缩短了农时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更有利于加速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3.组织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
可以说这一方法是前面两种方法的细化,基层干部应该要全部下到农村去,挨家挨户的宣传、推广农机新知识,帮助农民能更快更好的进行农业活动。其次还要了解民情、民意,开展专门的科技小组,带着最新的农机知识下到基层去,推广农机知识和实用技能。政府还可以联系一些农机生产厂家,进行“农机下乡”活动。派专人下到农村田间地头,使得农民能够正确了解到农机知识和一些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整个活动应该包括:专家咨询服务、购机补贴登记、农机新技术展示三个区域,让农民充分了解到新技术对农业的帮助,通过使用新型农机具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成为农民的好帮手。当然在这其中政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很多的环节都要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才能完成。而且政府作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中介,国家颁布的政策,政府要负责任地传达给农民并解释清楚其所代表的含义。这样才能加快农机的推广和农业的发展。
三、总结
总的来说,农机推广作为科教兴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了整个农业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国还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农业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况且中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农业作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基础更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农机的推广仅仅只是一个契机,农业的发展也绝不会止步于此。先进农机具的推广使用也是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进步的要求,但是由于农机推广现状的严峻性,所以政府和群众应该联合起来,帮助推广农机新技术,让农民从中受益。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肖洁.浅谈农机推广工作的超前意识[J];贵州农机化;2005年06期
[2] 林金树.转变思想观念 推动购机补贴[J];福建农机;2006年03期
[3] 张天佐.切实抓好各环节 把购机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张天佐副司长在2006年全国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农机科技推广;2006年03期
[4] 鲁建波,李润忠,任晓东;推广农机化新技术 建设现代农业[J];农机化研究.2003年02期
[5]赵具彪.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的问题[J];农技服务;2010年07期.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个统一”,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快信息化应用,提高监管执法和服务效能,全面推进基层单位职责具体化、工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实现基层工作观念转变、工作重点转移、干部队伍转型、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工作环境等“三转一创一优化”的目标。
1.实现工作观念转变。更新发展理念、服务理念、执法理念和维权理念,确立公正、法治、大局、和谐等核心理念,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政管理观。
2.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明确“两费”停征后工商部门各项职责和具体任务,及时把以收费为中心安排工作部署任务转移到全面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加强监管执法、提升服务质量上来。
3.实现干部队伍转型。调整干部知识结构,掌握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和服务发展“三种能力”,练好文字写作、电脑操作、公共关系处理“三项基本功”。
4.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置,调整工商所布局,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执法业务规范标准体系,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改革绩效考核评估办法,提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水平。
5.优化工作环境。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健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争取经营者、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搞好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监管手段现代化。
二、“基层建设年”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强化培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1.明确培训目标。由人事政工科负责,协调组织全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具体安排,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水平,务求取得实效。对工商所干部分岗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达到掌握登记和网上办案流程,会制作执法办案文书和一般程序案卷,能调解消费纠纷,能查处常见违法行为,能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和业务软件的要求。对工商所长,还要加强领导科学、管理艺术、应急处理、协调关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综合能力。
2.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全员培训、练兵比武、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上带下、以案释法、典型示范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尤其是要根据基层工商人员的特点,突出案例教学,挑选并鼓励各专业岗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做教员,提倡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案例培训月”、“巡查竞赛”、“办案无差错竞赛”、“优秀案件主办人评选”等活动。基层干部年度集中培训时间累计应不少于25天(200小时)。充分利用系统内网络资源,大力推行视频教学、网络培训。加强培训的考核检查,建立基层干部培训学分制度和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3.健全培训机制。加强考核,严格奖惩,使参学人员学有压力、学有动力,迅速掌握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尽快适应新角色,胜任新任务。各单位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建设年学习计划。干部学习情况将纳入本年度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对按规定应接受培训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者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年底考核不能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创新措施,规范监管服务行为。
1.创新登记管理方式。坚持“法制意识与服务意识并重、合法性与合理性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整顿规范与加快发展、依法行政与提高效率、降低门槛与经济安全”四种关系,改进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实现登记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高。
(1)进一步提速增效。进一步放宽股东身份限制;进一步放宽企业注册资本(金)要求;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核准限制;进一步简化登记手续;进一步放宽核定企业经营范围限制。通过“内部授权委托登记”制度分权、放权、授权等,深化“一审一核”制,减少审批环节。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权下放至工商所。实行首问首办负责制、一次告知制、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延时服务。加大对大企业转型的审批扶持力度,主动上门给予指导并全程跟踪搞好服务,对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记申请,要全部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说明理由,并严格兑现公开的承诺时限。
(2)全力服务招商引资。牢固树立文登发展我有责的意识,实行全员动员,力求引资成效。发挥掌握信息量大,与企业交流较多的优势,及时掌握各办事处、镇的招商需求,多方面收集企业信息,促成项目投产,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牵线搭桥人”;开辟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介入,实施上门预约和靠前跟踪服务。在城区和南海两大板块开发建设过程中,全力以赴帮助引资项目办理登记审批手续,保证投资项目在文登早落户、早投产、早见效益。
(3)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年检期间,扩大企业预约年检和上门年检服务的范围,提高企业年检一次性通过率。对分支机构较多、分布地域较广的企业以及位于文登市2008年度奋进榜前列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位于村居奋进榜前列的居委会、村委会下属的企业,广泛推行预约年检服务和上门年检服务,由专人指导企业提交年检材料,减轻企业年检时压力,确保企业尽快通过年检。
(4)坚持依法核准,严格市场准入。在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严格履行法定的审批程序,按照统一登记标准、统一登记程序、统一登记规范的要求,严格审查登记材料、严格掌握前置审批、严格核定登记事项、严格执行登记程序、严格执行登记时限、严格落实登记审核责任制。凡是条件不具备、材料不齐全,需要法定前置审批而没有的,坚决拒之门外,不搞变通登记,确保为市场提供合法的主体。
2.拓宽监管执法领域。深刻认识“两费”停征后,加强和改进监管执法工作、推进职能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履行好监管执法职责,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以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四项制度”建设为中心,突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消费安全。逐步完善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大对食品、成品油、液化气、建材、鞭炮等重点商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全力确保消费安全。
(2)强化公平交易执法。严厉查处商业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继续完善打击传销的领导协调机制和部门执法协作机制,不断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无传销社区”的创建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政策引导、行政指导和教育督导,引导企业和直销人员依法开展营销活动,从严监管直销市场。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好注册商标和知名品牌合法的商标品牌权益,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
(3)加强重点领域和管理死角的监管。发挥局域办公网的作用,利用年检的有利时机,对新办1年以内的有限公司进行重点检查,严厉打击“两虚一逃”等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要以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和违法问题多发的药品、医疗、保健食品等类别广告为重点,加大虚假违法广告的查处力度,依托广告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广告监管长效机制。要深入开展对网络交易行为监管执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交易行为监管执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作用,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制,加大监管巡查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
(4)全力抓好消费维权。依据《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积极做好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领域的消费维权工作。加强消费争议调解规范化管理,推进投诉和解机制建设,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消费纠纷。以调解止争议,以和解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重点抓好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住房、汽车等商品和银行、保险、旅游、交通、电信、供电等服务方面的消费纠纷的和解与调解。
3.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及国家总局、省局的有关规定,做到执法办案适用法规精准化、程序规范化、文书格式化、档案标准化和案件管理信息化。
(1)明确执法职责,完善体制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巡查执法、案件查处、暂扣罚没物品管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等工作流程。对监管执法工作的标准、时限要求和预期效果做出明确规定,理清工作环节间的衔接关系,保证执法工作规范运行。
(2)落实办案制度,提高办案质量。全面落实案件主办人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做到职权清晰、责任到人、量质并重、奖惩分明。严格执行统一掌控、自由裁量制度,做到法律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相统一,行政执法、普法宣传、指导帮扶相统一。充分利用“统一指挥、上下联动、交叉办案”等执法机制,集中力量查办重点领域大案要案。
(3)强化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执法质量考评制度,执法行为内部合议、审核制度,案卷评查制度等,依法搞好案件核审、复议、听证、应诉工作。加大法制监督检查力度,实行“案件处罚”回访制度,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和典型案件评析活动。强化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和移送工作,避免发生失职渎职行为。
4.完善服务发展举措。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紧紧围绕文登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谋划工作思路,切实为政府分忧、帮企业解难,叫响“满意在工商”口号。
(1)开展走访调研活动。由局党委班子成员带队,组织相应直属局、科室以及工商所,重点走访文登市2008年度奋进榜前100名企业和奋进榜前50名村(居)委会辖区企业。对于其他企业,由辖区工商所负责走访。重点了解企业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发展情况,听取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对于工商部门的意见建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积极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加快实施商标战略度。充分运用行政提醒、行政告诫、行政建议等行政指导手段,引导监管对象诚信守法、规范经营。发挥消费者、个体私营、商标、广告、企业信用等协会作用,搞好会员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就业再就业。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和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创办私营企业,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黑中介”,规范人才劳务市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农膜和制作违法虚假农资广告等行为,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商所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提前介入,强化服务,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服务的企业,支持发展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发展,提高农业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继续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基层工商良好形象。
1.扎实开展“三创建”活动。创建“节约型机关”。大兴节约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齐心协力,厉行节约,从小事抓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升油,切实把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创建“效能型机关”。严肃工作纪律,发扬团结拼搏、朴实勤劳的工作作风,着眼大局,通力合作,对待工作不讲条件讲成绩,不讲享受讲奉献,不讲困难讲实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尽职尽责地完成好各项工作目标。三是创建“文明型机关”。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机关)、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活动,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评先树优活动,总结推广公正执法、文明服务、务实创新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工作氛围。
2.加强行风建设。严格禁止“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彻底杜绝“吃、拿、卡、要、报”和乱收费、乱罚款等违法违纪问题。通过抓好明察暗访、基层执法人员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树立工商机关良好形象。加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防控,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发生。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更好地发挥传统媒体和系统宣传阵地的优势和作用,向社会全面公开基层职能、工作人员、执法依据、许可和审批事项、登记基础信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等,努力为工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强“平安系统”建设。高度重视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网吧,继续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安置帮教、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预防青少年犯罪、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建设。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基层规范化管理水平。
1.进一步整合执法机构。适当调整原有执法力量,撤销原有的3处办事处,具体业务并入所属工商所。充实公平交易局、消保科执法力量,分别成立4个和3个分管科室,并增加人员,强化人力、物力保障。以此,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集中力量办大案,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问题,使工商监管更具权威性、更有公信力。
2.建立健全基层管理制度。针对各项业务工作,根据省局、威海市局的要求,建立健全具体的工作制度,汇编成册,作为基层开展业务工作的“指导书”;针对会议、考勤、学习、值班卫生管理以及考勤考绩等内务管理工作,健全相应的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规范日常行为,建立以“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工作格局。以保障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的成效为基础,完善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监督,严格奖惩,使考核、考绩工作更加科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公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3.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根据整合后基层工商所数量和编制,合理调配行政执法车辆和有关办公、办案设备,保证正常工作需要。搞好基础设施的管理、更新和维护,充分发挥好现有设施的作用,营造干事创业、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引导、保护、发挥好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加快信息化应用步伐,提高现代化办公水平。优化网络办公平台,确保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实现系统内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业务联动。经常性地组织业务人员参加计算机操作培训及业务软件使用培训,业务人员必须熟练操作有关业务和办公软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收集企业使用网站服务功能的情况,根据反馈资料,将现有的红盾信息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方便企业使用。积极扩充网站服务栏目,不断增加网站服务功能,拓宽帮扶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渠道。
(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优化监管执法环境。
1.密切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系。积极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对工商工作的重视、支持和领导。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建立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工商所要加强与居委会、村委会的联系,将基层工商工作融入“两委”工作之中。
2.加强社会普法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和系统内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推进送法进市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业户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3.进一步做好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基层宣传报道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和舆情监控引导工作,及时调查处理网络上反映的相关问题,以促进工商工作发展。加大基层政务信息报送力度,提高信息质量。通过信息宣传,不断扩大和提升工商部门的社会影响,优化外部工作环境。
三、“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时间安排
基层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按照省局、威海市局的要求,此次“基层建设年”活动拟安排一年的时间,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3月)。制定出台“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召开全系统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动员会议精神,学习实施方案,并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同时,按省局、威海市局的要求开展好走访调研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3—11月)。按照“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围绕六项重点工作,逐项展开,扎实推进。其中6—7月,市局将对“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情况进行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抓好整改,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各单位对“基层建设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巩固提高“基层建设年”活动成果的措施,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根据日常检查情况,结合系统年终工作会议进行总结评比,年底组织表彰“基层建设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是省局的重大决策,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各单位一定要把这项活动列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市局成立“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由王国智同志任组长,张有臻同志任副组长,各直属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日常工作由人事政工科负责。
关键词:素质;素质模型;农村干部
中图分类号:G72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3-0008-04
一、相关理论
(一)素质的概念
“素质”的概念是在1973年,被称为“素质研究之父”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根据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在《测试素质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素质是一个人或个体的基本特征。它与高效率和高效的工作业绩有密切关系,是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戴维・D・杜波依斯认为,“素质”是为达到或超出预期的质量水平的工作输出所必需具备的能力。美国薪酬协会强调“素质”是个体为达到成功的绩效水平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这些行为是可观察、可测量、可分级的。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博士和塞尼・M・斯潘塞在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指出。“素质”是在工作或情境中,产生高效率或高绩效所必需的人的潜在特征,同时只有当这种特征能够在现实中带来可衡量的成果时才能成为“素质”。
在国内,目前对“素质”一词存在3种不同的翻译形式: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者译为“胜任特征”;管理学界一般称为“能力”;而在管理实践应用领域,习惯称之为“素质”。综上所述,素质是驱动人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
(二)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作为逻辑起点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其代表模型主要有“素质冰山模型”和“素质洋葱模型”。美国学者斯潘塞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常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来描述,包含5个层面和9个构成要素(见表1)。
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可以看得见的,属于表层的、外在的个人特征。漂浮在水上,很容易被发现;而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则属于深层的、内隐的个人特征,隐藏在水下,蕴藏着巨大潜能,且越往水下,越难发现,而深层特征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水上冰山部分是基准性特征,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准确区别开来;水下冰山部分是鉴别性特征,是区分两者的关键因素。
“素质洋葱模型”由“素质冰山模型”发展而来。是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提出的,该模型的本质内容与“素质冰山模型”一样,只是分析角度不同,侧重从素质的层次性来加以表述,模型共分3层,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
素质洋葱模型中的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价值观、态度、知识、技能等。在这个模型中,表层要素包括知识和技能,易于培养和评价。中间层要素包括自我形象、价值观、态度,内层要素包括个性和动机,这两层则难以评价与后天习得。由表层到里层,越来越深入,最里层、最核心的要素是个体最深层次的特征。能预示个体在不同情况和工作任务中的行为或思考方式,最不容易改变和发展。
素质模型革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将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心由岗位转向岗位上的人。主要研究实现高绩效的人所共有的行为特征,确定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格条件,优化人岗匹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主体。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述素质模型的设计,虽然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试图解释高绩效者的基本特质。这就为提高农村干部知识水平、生产技能,提升其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二、案例
本文结合郑各庄的情况进一步探讨优秀的农村干部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以及提高农村干部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案例背景
郑各庄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北枕温榆河源头,南临亚奥商圈,西接中关硅谷,东毗京都空港,地理位置优越。全村面积288.8公顷。常住人口13000人。在这个村子里,有5个本村独资建造的大酒店;有名满京城的温都水城;有18个家族企业;有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两所院校:有一系列荣誉称号――“北京最美的乡村”、“中国十大特色村”、“奥运乡村旅游接待村”。与10年前相比。村级总资产增加88倍,经济总收入提高36倍,上缴税金增加205倍。村民人均收入增加6.8倍,村民人均福利提高39倍。她是改革开放30年农村自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典型,是农民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代表。是传统村庄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的典范。
(二)案例分析
郑各庄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郑各庄有一批好的带头人。郑各庄的老一代带头人是一群普通的农民。出生在郑各庄的土地上。但是他们热爱家乡,有胆略,有实干精神,时刻不忘回报父老乡亲。本文以党总支书记黄福水为代表,借助“素质冰山模型”对其基本特质进行以下分析。知识:学历不高,但由于在实践工作中长期探索、思考、不断学习、自我更新,积累出丰富的治村治企经验和知识;技能: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在其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在创业第一个时期,他意识到村企还没有涉足到地基工程之外的业务,于是在专业配套上寻找到新的突破口,相继成立了保温材料公司、混凝土公司等配套经营实体,内部循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第二个时期,悟出以提高土地效益为标准不断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的道理,培育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在创业过程中显示出其非凡的洞察力、判断力和机遇把握力;价值观:热爱家乡,回报家乡;态度:服务百姓,甘于奉献;自我形象:自称“造城工程师”;个性:头脑清醒,大公无私,敢想敢干;品质:能够审时度势,把企业和村庄有机融合在一起;内驱力: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少说、多做;社会动机:为老百姓谋利益。
素质是行为的基础,行为是素质的表象。素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又从某些方面反映素质,行为和素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冰山上的一角,在治村治企过程中。黄福水书记的知识和技能素质相对容易被与其打交道的人发现。但他头脑清醒、大公无私、敢想敢干的个性,审时度势把企业和村庄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乡土机制”:把村民的事放在心
上,少说、多做,时刻为老百姓谋利益的特质才是决定其作为一个称职的村干部、村带头人的深层原因。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鉴别性特征正是广大农村干部应该学习的优良品质,在选拔村干部时也应多注意这些隐性特征,从不同角度、不同周期进行考察评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审慎思考,才能得到胜任岗位的合适人选。另外,素质具有可塑性。黄福水书记的身上体现出来的优良素质也是在个体能动性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积累起来的,且从上到下的可塑性是有差别的,越往下越难塑造。这一点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自身素质中的某些成分来满足工作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农村干部。
郑各庄的新一代带头人的文化水平、专业素质越来越高,受过高等教育、专业训练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知识、有智慧、有胆量,勤于干事、善于谋事、功于成事。社会动机由原来的“村民满意”扩展到“用户满意”。以较为超脱的地位。在原住居民与外来户之间主持公道。突出品质则体现创新,他们提出新观念、新发展、新战略,带来新世纪、新文化、新产业的潮流。用“素质洋葱模型”分析如下:素质具有层次性。外层:知识多、技能高,体现在文化水平、专业训练等因素上。通过教育培养可以实现;中间层:自我形象、价值观、态度,体现在他们有智慧、有胆量,勤于干事、善于谋事、功于成事上;内层:实现用户满意的标准,构建和谐农村的社会动机,体现了新一批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长期表现,是新一批干部的最深层次特征。是考量干部素质的核心标准。
综上所述。郑各庄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制度建设,完成了从能人治村向制度化企业家的转型。即:村庄带头人从能人转变为企业家,企业管理方式从乡土规则蜕变为按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和规范,村庄与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保障了村庄和企业的发展;更要归功于制定制度的具备高素质的人。即:在乡土环境里成长出来的老干部和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干部。
三、启示
农村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其队伍素质高低。能否按体制预设的角色去做。能否发挥应有职能,关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与成败。结合对素质模型的学习和对郑各庄案例的分析。提高农村干部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工作分析方面
基于素质模型的工作分析,主要研究工作绩效优异的农村干部的行为特征,依据这些人的特征定义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内容,具有更强的工作绩效预测性。因此。在制定岗位说明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农村干部素质构成必须与职位要求相对应。一个好的村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优良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但是由于素质具有动态性,不同职位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性格、气质、心理等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只有确定每一个工作岗位对村干部的具体要求。区分不同层级、不同职责、不同任务的职位素质标准。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此外,由于不同层次的要素特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个性中无意识的动机和品质决定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又决定行为表现。因此。内隐素质在设计农村干部素质框架时不容忽视。
(二)干部选拔方面
选拔农村干部应重视鉴别性素质的考察。传统的干部选拔一般比较重视考察人的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关注教育背景、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经验等基准性素质,而没有针对难以测量的核心的动机和特质来选拔干部。在应聘者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利用素质模型预测优秀绩效方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多关注村干部内隐特征的匹配,重点对其性格、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进行评估。有利于选拔到具有核心的动机和品质的村干部,避免选拔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干部培训方面
农村干部素质培训应基于素质模型展开。培训应该有所侧重,既要考虑到其所处层级、职责、任务等特殊性的差异,针对其素质结构现状,结合组织发展和职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又要在培训课程的选择上增加有利于潜能开发与提升的内容。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村干部培训工作机制,提高村干部培训工作质量,不断总结经验,大胆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另一方面。要为村干部量身定做培训计划,有的放矢突出培训的重点。需要到经济落后地区挂职锻炼的,要有计划地输送,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需要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的。要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绩效。
(四)绩效考核方面
素质模型的前提就是找到区分优秀与普通的指标,以它为基础而确立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经过科学论证并且系统化的考核体系,能够对村干部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及行为模式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体现了绩效考核的精髓。基于此。建立村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尤为重要。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投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村干部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和示范给予政策优惠,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对于工作绩效不够理想的村干部。根据考核标准,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帮助其改善工作绩效,达到村民对其的期望;对于工作绩效优秀的村干部要给予嘉奖,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检查和改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确保积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