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寝室文化论文

寝室文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寝室文化论文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过去高校大学生宿舍管理比较严格,学生处、学工部、各系部和后勤处都分担一些任务,现在高校内公寓式管理相对宽容一些,要求后勤部门负主要责任,加之入住的学生情况各异,使得公寓寝室管理存在很大的特殊性。

1.1公寓寝室的管理难度大为增加

公寓式管理,就是响应一些大学生的号召,管理稍微宽松一些,尊重学生的自由,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私人空间,让学生在寝室内有住旅社的感觉,这就增加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一方面,高校想加强对寝室的管理,保证不出现任何事故,尤其是防盗、防火、防水之类的重大事情,另一方面学生不愿意管理人员过多的步入他们的生活空间,又盼着提供更为热情、周到的服务,比如网络、热水、洗衣等等,这种两难选择考验着管理部门的工作智慧。

1.2大学生情况比较复杂

入住在公寓寝室的大学生,一般都是来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都住在公寓宿舍内,不可避免出现混合寝室的情况,入住在这里的学生,不仅仅是本、专科生,还有高知识群体如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是博士后群体,这种文化层次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对公寓管理方式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这种复杂情况也加大了管理难度。

1.3公寓内缺乏富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

公寓式管理,就要求高校后勤部门承担更多责任,后勤人手本来就相对不足,加之管理这么多公寓寝室,他们更是不堪重负,迫不得已,后勤部门在社会上招聘一些人员来从事公寓管理工作。相对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校内职工,招聘来的人员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也加重了公寓寝室管理的难度。

2高校公寓内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各个高校,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本来就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高校公寓寝室复杂的现实情况,注定了在这种环境中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2.1优秀寝室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由于学校教室数量不足、图书馆自习室也总是人满为患,一些大学生选择在自己的寝室里上自习。若想在宿舍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有一个或数个热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起带头作用,用这名排头兵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和影响寝室的其他成员,从而充分调动起寝室成员的学习热情,在寝室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宿舍成员人人都热爱学习,实质上就是营造了优秀的学风,对大学生来说受益匪浅。

2.2优秀的寝室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寝室是大学生离不开的活动场合,在公寓寝室内,由于大学生距离学校稍微远一些,他们更多的时间会花费在自己的寝室内。相对于其他公共场合,大学生在自己的宿舍里可以对各种事件自由发表言论,保持各自的立场,他们也可以对各种事件进行自由辩论,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种不受制约的现状是辩证的,有利有弊,只有形成优秀的寝室文化,才能有助于大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事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增强他们明辨真伪与善恶的洞察力,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3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塑造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在公寓寝室内,寝室中的每个成员,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因此在日程生活中难免会会出现各种小的摩擦。因此,公寓寝室必须重视塑造和谐、开放、包容的寝室文化,鼓励寝室内各位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增强寝室成员的归属感,减少寝室成员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形成健康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

3公寓寝室文化的建设策略

高校公寓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一个产物,公寓寝室的组织方式、运行程序、和管理策略等,都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因此,公寓寝室的管理部门应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携手合作,采取切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管理措施,推动公寓寝室文化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3.1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寝室硬件设施

由于公寓寝室对设施要求相对比较高,学生对公寓寝室的硬件设备的期望值也不低,这就加大了高校后勤部门的经济压力。一些高校由于经济实力的制约,对公寓寝室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对公寓寝室怨言较大,难以形成对公寓寝室的认同感。

3.2完善寝室管理制度,重视管理队伍建设

公寓宿舍的寝室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对公寓村寝室实施有效管理的内在依据,是规范和约束大学生在寝室内言行举止的重要途径。除制度建设之外,后勤部门还应加强大学生公寓寝室管理队伍建设,在公寓寝室管理队伍中内,高素质、富有工作经验的工作队伍必不可缺建设,他们可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打造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3.3加强与高校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后勤部门对学生寝室的管理,需要加强与高校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在大学生眼里,学校和老师、尤其是辅导员是他们最信任的组织和力量,他们面对紧急情况时,内心最渴望的还是第一时间能联系上自己的辅导员,由于公寓寝室率属于后勤部门远离学校,导致了学生联系自己的辅导员和相关老师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后勤部门可以专门腾出一些宿舍,让学生辅导员居住,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既可以方便学生与辅导员沟通与联系,也可以使辅导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动向,有利于维护公寓寝室的稳定工作。只要各个寝室都能时时保持稳定,寝室文化建设就不是一句空话。

4结语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1.不自主的,无意识的顺从性和趋同性。

因为学生都是生活在群体当中,所以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接受一些集体的事情,而我们的寝室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单位群体,所以会对问题有共同的意见和看法。所以在同寝室共同的努力下会形成一个特有的寝室文化氛围,同时,也会产生对事情的一种趋向性,这在无形中影响着整个寝室的行为,思想等等。这种影响并不是通过我们的教育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外部强制来形成的,而是通过我们自己学生寝室内部文化之间所形成的精神交流文化以及相对应的物质生活水平所进行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2.心理上具有感染性。

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实际上就是寝室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一种特殊的感情相互交流、相互感染而形成的一种大家心理上的共识,而这种共识深深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面和学习。

3.情绪方面和心理方面具有易变性。

大学生本身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明锐性等这些都使大学生表现出反映形式、思想方式等都容易受社会的各种价值观所趋向,所以会在价值观念、情绪、心理等方面产生一种动态性,这就使大学生寝室文化当中产生易变状态。

4.大学生寝室文化还会具有自主性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现在的大学生寝室文化个体意识都非常强、但是在集体意识方面却表现得淡漠的特点。这个特点具体表现在群里生活当中,每个成员的目标意识都很强,都很关注自己在群体生活当中的位置,有些甚至会利用群里生活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群体生活当中缺乏真正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意义

同其他校园文化一样,寝室文化也是一种育人的文化。但是它的育人作用和效果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的校园文化。它不但对大学生的正确思想、健康心理、良好习惯、行为方式、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会对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价值取向、生活道路、做人准则造成影响。

1.舆论导向功能。

作为一个开放的“小社会”,寝室是连接大学生与社会的中间环节。大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观念、思潮的吸收以至内化都会在寝室内发生,所以健康的寝室文化有助于开阔大学生视野,提升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规范约束功能。

寝室文化中包含了寝室制度文化,这是一种行为规则。通过投射效应,寝室制度文化使得大学生从人们对他们的褒贬、毁誉来反省自己、约束自己和控制自己。

3.情感平衡功能。

大学生是一个内心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群体,他们需要倾诉对象,需要要有适合的场合作为自己愿望、利益和要求外化的载体。相对于相对严谨的课堂文化、隐私度相对较低的其他校园文化载体,寝室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使得大学生可以相对宽松地进行心理调节的特点,能够帮助大学生淡化内心矛盾和冲突,实现情感的平衡。

4.品质塑造功能。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1.对寝室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多数是2000年以后从中专校合并或独立升格而来,基本上都搬进了新建的校区,学生宿舍楼都是四人间或六人间的标准化公寓,有独立卫生间、洗漱间和书柜,公寓楼里还安装了开水器和投币洗衣机,部分寝室里还安装了空调和电风扇。应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较为重视学生寝室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寝室文化建设普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寝室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23.77%的学生对寝室文化不满意,16.04%的学生非常不满意。

2.寝室时间利用率低

每天在寝室里6小时以下学生占5.28%,6小时~8小时学生占22.64%,8小时~10小时学生占43.40%,10小时以上学生占28.68%。累计有72.08%的学生每天在寝室时间超过8小时,寝室已成为学生课余休息、生活、学习、娱乐的最重要场所。但是学生在寝室除睡觉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上网、聊天、看电影,占43.58%,玩电脑游戏,占36.23%,两项累计占79.81%。另外,看小说杂志的学生占10.75%,做其它事情的学生占9.43%。

3.寝室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

当问及“寝室成员关系如何”时,27.36%的学生选择“非常好,有很强的整体意识”,65.66%的学生选择“较好,有自己的圈子”,6.23%的学生选择“冷淡,自己管自己”,0.75%的学生选择“很差,常发生不和”。可见,不少寝室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虽然寝室里只有几个人,但还有小圈子,甚至较为冷淡或有矛盾。寝室交流情况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有较多的交流占54.53%,一直有很多话要交流占33.77%,偶尔有交流占9.62%,极少有交流占2.08%。

4.部分高职学生生活习惯较差

从早晨起床时间看,72.26%的学生早晨7点以前起床,14.91%的学生7点至8点起床,9.25%的学生8点至9点起床,3.58%的学生9:00以后起床。从晚上关灯睡觉时间看,22点以前占17.55%,22点至23点占50.19%,23点至24点占27.92%,24点以后占4.34%。这说明不少学生的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这必然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身体健康不利,对于熄灯晚睡觉迟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从寝室卫生打扫看,每天大家一起打扫占20.75%,每人每天轮流打扫占50.19%,不定期,脏了就扫占16.79%,有老师来检查的话就打扫占12.26%。说明部分学生卫生习惯较差,卫生意识不强。

5.部分高职学生基础文明较差

如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乱扔垃圾,10.38%的学生经常乱扔,16.42%的学生偶尔乱扔;有的学生在寝室里抽烟,1.13%的学生抽烟严重,27.55%的学生偶尔抽烟;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使用大功率电器,2.08%的学生经常使用,9.62%的学生偶尔会使用。抽烟和使用大功率电器易引起火灾,这是所有高校严格禁止的,但少数学生置他人和自己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不仅基础文明较差而且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值得一提的是,调查中发现,抽烟的不仅有男生,还有女生。

6.高职学生寝室文化格调较为低俗

学生在寝室内谈论最多的是异性、情感类话题,占31.13%;其次是游戏娱乐类话题,占20.75%;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占17.17%;时尚、明星和八卦类话题及时政新闻类话题分别占14.15%和13.02%;其它话题占3.77%。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在寝室里身心放松,展示了较为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层次不高。寝室攀比现象也较为严重,39.62%的学生有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学生电脑使用情况是:QQ聊天占26.42%,看电视、电影占22.64%,打游戏占22.26%,学习占15.66%,看小说占13.02%。这些情况都说明高职学生寝室文化格调趋于低俗。

7.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学校举办的寝室文化活动(文明宿舍评比、公寓文化节等),认为“完全没必要,浪费时间”的占5.85%,“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占21.51%,“还过得去,可以看情况参加”的占50.00%,“很有意义,积极参与”占22.64%。可见,寝室文化活动参与意识普遍不强。这就要求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人员在组织寝室文化活动时要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寝室文化活动的主体,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二、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学分制的加快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公寓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把让学生满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创新学生公寓管理和寝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

1.高度重视寝室文化建设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加强内涵建设,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寝室文化建设在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只是将寝室定位为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场所,在公寓管理中重视卫生检查和安全稳定工作,没有对寝室文化进行系统的规划,更没有得力的建设措施,没有将寝室文化建设上升到育人的高度。其实,小宿舍却是大窗口、大舞台。学生寝室是展示学生精神状态、品德修养和基础文明的窗口,是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窗口。寝室也是学生工作者和全体教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寝室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构建健康向上、和谐高雅的寝室文化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办学使命。

2.加强学生寝室硬件建设

首先,对老化的电线进行及时更换,安装智能控电系统,保障用电安全,在寝室里配置书桌和床铺一体化木质家具,安装空调和热水器,改善学生学习和休息条件。其次,学生公寓区配套设施也要跟上,在公寓区成立学生活动室和学生干部工作站,学生活动室里配备必要的娱乐实施,方便学生集会和休闲。在物管值班室配备电吹风、微波炉等生活设施,在公寓楼内安装开水器和洗衣机,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再次,要加大公寓绿化和美化的力度,在公寓楼周围栽种树木花草。最后,在公寓楼大厅安装电子显示屏,在墙壁上安装宣传橱窗,增强公寓区宣传教育功能。通过不断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学生寝室服务育人水平。

3.健全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寝室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可以有力推动健康高雅寝室文化的形成。通过制定文明寝室评比办法、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公寓报修规定、学生公寓物业管理考核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员岗位职责、学生公寓保洁员岗位职责、学生公寓楼管理委员会章程和大学生公寓文明公约等系统配套的制度,为公寓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寝室卫生守纪情况和学生在寝室内的各种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评奖评优,充分发挥制度育人的功能。

4.组建系统的管理队伍

一是成立专职公寓辅导员队伍。公寓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教育和疏导。二是建立班主任进宿舍制度。要明确班主任进学生宿舍的次数要求。三是物管人员主动联系班级。分学期选出若干名业务精、素质高的物管人员联系班级,通过联系班级,物管人员可以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成立学生楼委会。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五是加强寝室长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学生担任寝室长,加大对寝室长的培训力度,将寝室长纳入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统一管理。通过组建专门的管理队伍,为强化寝室管理和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5.积极开展寝室文化活动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特征;法家文化圈;赵文化

一、秦、赵文化的主要特征

从秦赵文化的特质来看,两国都有务实和功利主义的特点。所谓“务实”和“功利主义”,就是指“主张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1]。赵的实用功利表现在处于“四战之国”的地理位置,才能形成合纵的大本营,一切讲实用的法家、兵家、纵横家多生发于此。在赵国“四战之国”的地理条件下,主张“行仁政”、“只有仁义而已矣”的孟子的儒家在赵地没能扎根。什么样的思想学说适合赵国的需要呢?那就是,“举事实,去无用,不道仁义”的法家理论。在战国社会变动中,法家对社会变动反映最为敏感,观察也最细致。当时人们对征战兼并的看法极不相同,在种种不同见解中,法家最为实际。注重对物利的追求,赵地商品经济发达,“邯郸亦漳河之间的一都会也。”赵人不事农桑,农业发展不足,就是其注重实用的民风使然。

秦自建国到统一全国,一贯坚持的是攻伐、农战、垦荒、重本抑末这些关乎国计民生,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大事,没有什么仁义礼乐、人伦道德关系的诉求,他们缺乏齐鲁那样依本周礼,温柔敦厚的儒家道德传统。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日书中反映了秦国社会生活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出,秦国所关心的问题,不是仁义的施废,礼乐的兴衰,而是攻城夺地、为官为吏、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饮食娱乐、牛羊马犬、耕耘稼穑、屋室仓廪等与人们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日常生活的社会生产之事。”表现了秦人重实惠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念[2]。由于秦没有什么严格的宗法制度,做事情没有条条框框,就讲求实用。在战争中因为有利益所趋,军功赏爵,促使其战斗力最强。其功利主义的表现就在于对外作战时的勇战、好战。“军功爵制是秦王朝鼓励士气、提高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对秦人来说,则是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秦军功爵规定以杀死敌人的多少,作为赏赐爵禄的标准”[3]。在与赵等山东六国的战争中,这种功利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二、秦、赵文化的一致性

1.族源的一致性

秦、赵两国均含有东夷文化、殷商文化及周文化三种因素。秦赵的祖先都出自东夷民族的少昊氏部族,其先祖均以玄鸟为图腾。秦赵先祖伯益被称为玄鸟的化身,其子为大廉,称“鸟俗氏”,仲衍之后是“善飞”的蜚蠊(飞廉),秦赵的族源都可以追溯到东夷民族的少昊时期。另外,商文化也是东夷文化,赵地为商朝的核心地区,赵都邯郸曾为商纣的“离宫别馆”,不可避免地保留商的文化遗风,例如,赵人观念中保留有鬼神占卜的商文化因子。殷商文化的向西发展即表现为秦族的西迁。据学者研究,秦赵祖先的伯益部落是东夷族中最早西迁的一支。秦赵先祖都曾辅佐过商王和周王,有过很重要的活动。秦的区域也处于周的居住地。秦文化的形成也是由于秦襄公因护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周天子任命为诸侯,然后在西部发展的。

2.多元性、开放性方面的表现

从发展过程我们看到两国疆界都与羌、戎等少数民族区域接界这就为民族融合创造了客观条件。赵占有中原、北方两个文化圈,具有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双重特色;与戎狄杂处过程中通过通婚、战争,实现与之融合,所以赵地有胡族文化与华夏文化的特点;其实,多元、开放就表现为民族融合和变革性。秦也不例外,秦文化在形成早期处于落后地位,所以被山东列国视为夷狄。前770年,秦孝公建立国家时候,秦才跨入文明的门槛。到商鞅变法前,秦已经到关东地区,与戎狄杂处,“始戎狄之教”,其生活习俗表现为戎狄文化性质。以后秦人与戎狄长期相处与交战,逐渐吞并一些弱小的戎狄部落。“秦人保留许多戎俗”,“秦国社会虽有‘周余民’,但新加入的戎狄人口恐怕不少,故不曾稍减其‘戎狄性’”[4]。这样秦一方面实现了民族融合,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周族和其他周边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开放性表现在秦善于吸收法家文化,在商鞅变法中,含有革除戎狄旧俗,摆脱秦的落后状态的开放性措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一开放性改革,开了向胡族学习的先河,促进了赵地多元文化的交汇。

3. 功利主义价值观方面的一致性

秦、赵两国的文化中都有功利、务实的特点。两国都处在“法家文化圈”,表现出与齐鲁文化儒家价值观不同的“外倾”特征。这就是说,如果齐鲁文化秉承周文化,表现出重伦理、轻功利的“内倾”特质,那么秦赵文化含有轻伦理、重功利的“外倾”特点。秦赵文化到是有点像西方文化的价值特征。在人性论方面,秦赵文化的思想基础就是性恶论的价值取向,法家理论都是以性恶为基础的,所谓的“刻薄寡恩”就是商鞅和荀子学生韩非、李斯这样的法家。这种学说是功利主义的。荀子作为“名儒实法”的赵国思想家也主张性恶,不过强调后天的改造,所谓的“化性起伪”。他们和齐鲁的儒家孔孟学说主张“性善说”是根本不同的价值观。赵秦两国,一个是产生法家的国家,一个是接受法家地区。从功利方面谈,赵地作为法家的发源地,法家文化以耕战为本的思想主张无疑是最务实的。赵地还有从其他思想家如虞卿等纵横家,廉颇、赵奢、李牧等兵家,公孙龙、毛公等名家等事迹来看,适应“战”字当头的战国实际的他们也都是务实的。从价值层面看秦文化的各个层次可以看出其“外倾”的特点特别明显,传统上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在价值评价上,没有道德伦理的痕迹。秦人以世俗功利作为评判标准,完全没有“自省”、“责己”的道德修养。他们所关心的是日常的攻战、垦荒、生产等实实在在的事情。赵地出现的这些务实的思想正适应了秦国的功利主义之需。“战国时代法家的学说实行于秦就能成功,在秦国以外就效果不佳,也可以说明这一原理。正因为秦人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所以鼓励耕战的政策在这里很容易见效,因为它与秦人的文化传统相适应[5]。”

三、结论

秦、赵文化的区别虽不像秦与齐鲁那样界限分明,但也表现有不同的特点。秦赵文化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在重法、尚法上,赵是法律的最早诞生地之一,但没有秦法律严密。秦国在变法方面表现得更为全面彻底。赵国保留宗法制度,腐朽贵族政治的势力影响了对人才的重用。秦的功利主义表现强烈,宗法制薄弱,几乎没有重用同姓贵族。秦国之所以能完成统一六国大业就是“客卿对于秦国的最大贡献”[6]。秦国在思想文化方面缺乏建树,却是接受赵法家理论的国家,但在器物、建筑制度方面秦却并不逊色。赵地出现许多著名思想家,但他们的思想却很少为本国所应用,却在秦开花结果。在经济方面,赵国没有重农抑商,这与赵的经济多元有关,商业发达,农业发展不足。而秦重本抑末,是为了耕战的需要,为了补充劳动人口却招徕赵人到秦垦荒。秦的农业生产适应了后期对山东列国战争的需要。

综上所述,对比两国的文化,给我们以许多方面的启示,对整个中国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增补本).

[2]李哓东、黄晓芬,秦人鬼神观及秦文化特征,历史研究,1987,4.

[3]徐卫民,军功爵制与秦社会,秦陵秦俑研究动态,2009,4.

[4]林剑鸣,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历史研究,2007,3.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正在离退休系统开展的孝心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这是大庆油田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系统离退休工作和谐发展,促进活动室管理上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重要措施。作为基层离退休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就要在做好离退休工作中大力开展孝心文化建设,以此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本文仅就孝心文化建设中的亲情化服务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 把亲情服务融入孝心文化核心理念

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是为离退休职工服务的部门,努力为离退休职工提供优质服务,是离退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离退休部门的职能所在。搞好亲情服务是开展孝心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要使孝心文化建设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就要在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上下功夫。

一要认清亲和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亲是人的本性,亲是和的本源”,亲和式理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中国早期的传统的管理思想都强调要讲“人和”,要“重人”,要十分重视人我之间、物我之间的协调、和谐、均衡、统一、有序的关系。古代思想家孔子的管理思想则对此体现得最为明显,孔子管理思想的精髓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伦理思想。他认为,人类有一种共有的道德本性,即相互间的关爱和宽容,正是这种道德本性,使人们能够结合成和谐有序的人类社会,这种道德本性叫做仁。仁作为内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情,即是爱心,作为外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行为,即是爱人。由此就不难看出:亲是人的本性,亲是和的本源,和是亲的延伸和扩展,和是更大范围、更深意义上的亲。

二要认清亲情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代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最大特点是有思想有感情,人的行为无不受观念和情感所驱使。情感是人类行为中最为复杂、最为多彩的一面,它始终参与我们的思维和决策,影响我们的工作和情绪,制约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人们对一个组织的认识,也是一个充满鲜明的情感色彩的过程。因此,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不断加深服务对象对管理对象的了解,增加感情,是建立与巩固离退休工作者形象最有效的策略。但这首先需要管理中心员工的“亲情付出”,由此才能产生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其结果使其“亲和力”得于发展与加深。首先,离退休部门也是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我们担负着服务和管理离退休职工的重要使命,自然就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生力军,就必须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使离退休队伍成为和谐稳定的群体;其次,我们的职责任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完全一致,尤其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都是离退休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亲情服务理念的“亲如一家、和谐一体,服务一流”的内涵特点又与之相一致。可见亲情服务理念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特点和民族特性,符合构建谐社会目标的要求。

三要认清亲情服务是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亲情服务是一项十分细致的系统工程,必须抓好全员全过程管理。一提及服务,也许有人说:“这是服务人员的事情,与其他人员关系不大。”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只有全员全过程通力合作,才能把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离退休职工。亲情服务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一种企业文化,是孝心文化的具体体现。人人都是亲情服务的窗口,只有将服务意识溶入工作的每个角落,才能使亲情服务惠及全体离退休职工。有人说:每一天干一件小事,每一星期干一件实事,每一个月干一件新事,每一年干一件大事。亲情服务也是这样,要贵在坚持。这是个积累的过程,从点滴小事做起,让亲情服务如春雨般润入离退休职工的心田。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100-1=0。它揭示了服务中的一条真理,在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一个失误都会导致整个服务的全盘否定。如何才能做好服务呢?服务看似简单,仿佛举手之劳,但真要做好,却并非易事,因为很多时候需要掌握时机,灵活应变,见缝插针,这既取决于员工综合素质,又和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在日常服务中,员工必须树立“服务无小事”的意识,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离退休中心的整体印象。正因为服务都是琐碎的“小事”,因而很容易使员工产生疲沓、厌倦情绪。如何使员工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的意识,并能长期自觉地坚持执行,这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做好亲情服务的关键所在。将亲情服务意识与自身工作结合,做好看似普通平常的工作细节,才能将亲情服务从口号落实到实处。

二、以亲情服务打牢孝心文化建设基础

大庆油田离退休系统各活动室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服务设施,为离退休职工参与各项活动创造了条件,开展孝心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设施,努力为离退休职工提供更多的方便服务。

一是要充分发挥设施作用,努力为老同志提供安全便捷服务。在亲情化服务中,就要发挥现有设施作用,把各个场所管理好,利用好。如健身房的各种健身器械,要加强检查维修,保证全天候运转,设备使用率要达到100%,完好率要达到95%以上,要指定专人负责安全运行,防止电器伤害事故和机械伤害事故发生。要针对老同志年高体弱的特点,在活动室配置“两箱一柜”,即:急救箱(备些常用药,如速效救心丸、清凉油、降压药、止泻药等)、便老箱(备些老花镜、针线包、签字笔等)、敬老柜(配有雨伞、纸杯、口布、卫生纸等)。由专人负责,为那些急需的老同志提供帮助,以解一时急需。还要利用现有活动场所空间,努力给老同志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充分利用活动室休息场所、内外墙和走廊,建设科学养生、医疗保健、提高品位走廊,进行书画作品、手工艺品展览。同时要从“人本理念”出发,时刻把关心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把抓,在乒乓球室、台球室铺设防滑地板,避免运动损伤,在门口铺设地毯,防止滑倒摔伤。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敬老组织,努力为老同志提供快速应急服务。开展孝心文化建设以来,我们按照油田离退休中心的要求,成立了3个帮扶小分队,为了使这项活动有组织、有步骤、经常、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成立了亲情服务领导小组,由中心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要求负责分片的机关工作人员要“带着热情,带着责任,带着孝心”,到每一位老干部家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登门入户看一看,生活情况聊一聊,待遇落实问一问,党的政策谈一谈,困难之处帮一帮,工作建议提一提”,做到“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人难”,了解掌握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落实情况,参加学习活动情况,个人身体情况和家庭情况,认真听取和征求老干部对有关部门的要求、意见和建议,努力帮助他们协调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小分队成立以来共为离退休职工做好事100多件,收到表扬电话20多个,锦旗2面。下一步,我们还将探讨成立像青年志愿者那样的“义工”组织,组织有志于爱老、敬老的青年和“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以此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道德。

三、靠孝心文化理念引领提升亲情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