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动营养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就业 专业理论课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从本专业就业的角度来说可谓“广种薄收”,跨专业就业占着绝对大的比例。虽然存在部分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的现象,但每年毕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已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明显失衡状态,更何况还有重点院校同专业毕业生竞争者,以及历届毕业的“师哥师姐”年复一年地翘首期待。据有关调查表明,近几年省属二本体育教育专业本专业就业率大约只有30%,还有约70%毕业生只能在生存的压力下,不得不跨专业就业,但以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发展的能力与其他理工科、文科学生竞争自然“相形见绌”、“举步维艰”。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以四川和安徽两省为例,通过对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西昌学院、宜宾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和实施的深入细致了解,发现其中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理论课仍然处于一种被淡化状态。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仍然在已往体育教育专业“重视技能,淡化理论”的传统培养模式下固步自封。
理论课课程设置不全、开设时间不当。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只开设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课,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等。至于像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运动营养学、运动处方、推拿与按摩、锻炼心理学、体育经济、体育产业营销和管理、体育赛事管理等发展性理论课往往处于被忽视或搁浅的状态,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或只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只有少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个别发展性理论课,如安徽师范大学开设了运动处方、推拿与按摩,四川师范大学开设了户外运动、野外生活生存,宜宾学院开设了营养学和运动营养学。此外,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学生东奔西走四处求职的大四下学期竟然还安排几门专业理论课。
理论课教学过于随意。部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随便找教师拿着教材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这无疑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逃课、课堂睡觉或聊天,知识薄弱、思维狭隘。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设置和实施的多渠道就业化
第一,走出淡化理论课的误区。基于国情的差异,我们自然无法绝对效仿类似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现今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模仿一些重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和要求,但我们必须走出“上不了技术课就去上理论课”、“上理论课只要会照本宣科就行”的误区。
摘 要 本文归纳了过去几十年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关键问题,指出了过去运动训练学科理论发展的优点与不足,并讨论现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新观念、新思想,对运动训练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学科群 发展阶段 未来趋势
一、运动训练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形成、缓慢、完善与蓬勃发展四个阶段,由起初对内涵认识的模糊,到改革开放后新的教育观提出,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研制进入深入发展阶段,一大批有关运动训练学的论文出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全方面全素质发展,专业培养目标和注重实践等都更加科学完善。
二、现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
(一)新思维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训练方式一味的追求个人专项,或某一素质的发展,并使之最优,这种错误认识往往影响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杜长亮[1]提出整体性思维的运动训练,其关注的并非“单项最佳”,而是“整体最优”,运动训练不应是“木桶理论”最短的一块木板。
(二)双子模型的构建
木桶模型指出了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它与积木模型共称之为“双子模型”,积木模型则强调了竞技能力各组成因素的转移和补偿。田麦久教授提出的双子模型互为补充,形象地说明了竞技能力结构的内部形态特征和变化特征。因此,传统的木桶理论就变得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结合实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指导各专项训练。
(三)新的选材学发展与应用
随着选材学理论的发展,其学科命名不再是简单的以运动员或教练员的单一对象,而是以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主体的复合对象。这一理论的完善更好地指导训练实践,竞技体育选材从单一的运动员选材,发展成为竞技体育所需的各方面相关人才的综合选拔,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者、科研服务人员、心理专家、营养学专家等。
(四)新训练方法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探索人类机体的运动极限,不断突破前人的成绩,传统古老的训练方法显然不能够满足现代训练的需要。例如,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提高红细胞的数量和运输氧的能力,人们把训练场所转移到了高原地带,高训低住、高训高住等一系列方法脱颖而出,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又如任满迎[2]等研究,不同频率全身振动刺激对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效果对比,彭春政[3]等研究认为交变负荷训练对提高肌肉力量效果显著。
(五)新的恢复方法与监测手段
现代的训练更加准确地把握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应量度,训练后机体的恢复,饮食的挑选,休息场所的设置与安排等等,这些手段更好地帮助运动员及时恢复,负荷安排保证课间的良好衔接,才能产生良性的可持续的后继效应。仅仅凭这些是不够的,通过生理生化指标,观察运动前后人体各项身体数据,才能更好地监测负荷与恢复的程度和效果,准确判断疲劳程度,更好地及时修改训练计划,如血色素、尿蛋白、血睾酮、心率等都是可以测量的有效的常用指标。
三、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趋势
(一)多学科的应用
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学科,仅仅依靠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借鉴和引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更好地促进和指导竞技体育的训练实践。在运动员从训练到参赛过程中,多种学科都需要参与进去,如医学、药学、细胞学、心理学与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相关学科。
(二)高新科技的支持
现如今,世界冠军的夺得除了科学的训练与恢复,还必须要借助高科技的支持,菲尔普斯的运动游泳装备则是充分学习了鲨鱼的流线原理,尽可能地在前行过程中减少水的阻力;刘翔在夺得110米跨栏冠军时所穿的轻型跑鞋也是经过特殊材料的加工与制作,这样就减轻了过栏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多余重力;撑杆跳项目中杆材料的选择,既要选择材料要求有弹性和韧性,又要有一定的强度,选用合适的材料和高精细的科学仪器才能制作出好的装备。
(三)新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人们由传统的陆上训练,逐渐探索出高原训练、低压、缺氧等一系列新方法、新方式进行训练,并从中总结规律,取得显著成效。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会有更多科学的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出,更科学地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创造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探索人类运动极限的新纪元。
四、结语
从运动训练学科的理论发展出发,总结近些年来理论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如今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未来运动训练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高新科技的支持会越来越多,从选材、训练、恢复、监测疲劳、参赛等各个过程都会有广泛的支持与参与。
(二)现代运动训练仍有很多内容和体系不够完善,还需认真、严谨地总结运动训练规律,更好地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不断改进理论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孙波.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5.26(4):65-68.
[2] 杜长亮,李少丹.复杂视角中的运动训练理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3):67-68.
1935年6月出生于上海的陈君石,是我国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外孙。青少年时期,陈君石受外祖父和同样从事文化事业的父母熏陶,不仅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还养成了良好的个性、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即使后来,他并没有像他的外祖父那样成为著名的“一代诗圣”,但家庭中浓厚的文化气息,还是让陈君石受益无穷,最终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学和食品安全专家,取得多项突出科研成果。
陈君石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此后,他一直从事营养学与食品毒理、食品安全等科技工作。作为一个科学家,陈君石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还具有干实事的精神。他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让中国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营养研究的好处。他更关心食品安全,曾多次提出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重要建议,为我国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硒与克山病研究的先驱,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硒”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20世纪70年代,陈君石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小分队(由临床医生、基础医学家、营养学家共同组成)的负责人之一,证明了硒缺乏是克山病的重要病因,而补充亚硒酸钠对预防和控制克山病的发生有明显效果。这一成果不但为阐明硒与克山病的病因关系和控制克山病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成为国际上确认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直接依据。同时,小分队还进一步论证了硒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重要功效。为此,国际无机化学家学会在1984年授予小分队国际“施瓦茨奖”。
此后,陈君石从事硒与癌症关系的动物实验和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硒缺乏与多种癌症高发有关的支持证据。国际上不少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人体适宜和安全硒摄入量都是以中国学者对硒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硒研究领域里,陈君石所带领的中国科学家团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陈君石本人也曾多次担任国际硒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硒”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开展规模庞大的“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陈君石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合作,先后在我国14个省、69个县,开展近1万人的膳食和慢性病关系调查。首次调查涉及576个变量和十余万次相关分析,仅原始数据就有50多万个,为了解膳食与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硒和克山病及某些肿瘤的关系也再一次得到证实。这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作为此项目一部分的吸烟与健康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崭新设计思路,对中国人的吸烟危害进行深入分析,支持了到2025年,中国每年会有100万人死于吸烟的论述。
200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君石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展的“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第二部专著,而它的第一部早在1990年就已出版。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君石为第一作者)。
此外,陈君石还主持了茶叶防癌研究重点项目,人群干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0~2000年,在陈君石领导下,开展了3次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
1998年至今,陈君石和他带领的团队系统研究和推广铁强化酱油预防贫血,获300万美元国际基金。他们在贵州做了1万多人的现场干预实验,证明应用铁强化酱油,确实有控制人群铁缺乏和贫血的效果。现已有9个省、市、自治区正式启动铁强化酱油的推广应用工作。今后将会有1.29亿高危人群通过铁强化酱油的营养干预摆脱缺铁性贫血。
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建立安全检测防线孜孜不倦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陈君石一直都觉得,我国食品安全存在很多问题,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2001年,他上书卫生部,陈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强调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健康,还影响经济和贸易,还往往涉及政治。他给卫生部领导的“关于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和体系”的建议,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高度重视,最终科技部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纳入“十五”攻关项目。
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合作进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4个方面入手,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和控制食品污染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陈君石是该项目专家组组长。通过攻关,项目开发的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农药、兽药残留、真菌、天然毒素和病源微生物,用一个样品1次就能检查150多种农药残留。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禽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将过去2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到4个小时,结果非常牢靠。
此外,在国际食品法典活动中,陈君石带头捍卫我国利益,以充分的数据,挫败了欧洲国家制定酱油中氯丙醇限量标准的动议。同时,陈君石还开创了由我国牵头起草《国际食品标准》的先河,并为我国“入世”后,应对食品进出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做出重要贡献。目前,陈君石代表我国政府连续3年担任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为推动食品添加剂的国际标准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体系
继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非法添加事件之后,又出现染色花椒。对此事件,任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陈君石称:安全的食品不是靠检测出来的,也不是靠监管出来的,而是靠生产出来的。
检测是监管工作的一部分,但不是万能的。比如现在公布的黑名单中有50多种非法添加物,以奶制品为例,不可能把每个项目都检测一遍。成本高,周期长,等50多个指标检测完,鲜奶还能供应吗?高昂的检测费用让消费者来买单吗?实际上,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是这么做的。
国家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加在什么食品中,加多少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一般是超范围使用或者超量使用,都是违法的。比如胭脂红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使用范围不包括花椒,用了就是违法。
陈君石称,人不是烧杯,放进去的东西一点点积累。人体有代谢功能,吃进添加剂后,只要不是量很大,自然会代谢排出体外,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像柠檬黄这类食品添加剂,毒性较低,只要不是吃很多,天天吃也不会影响健康。
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分为23类,其中食品添加剂334种,食品用香料1850多种。美国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数量比我们多,使用范围也比我们广。
各种食品中都可能存在有危害的化学物质,如果盯着一种食品吃的话,风险无形中就会大一些。所以陈君石建议老百姓应该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膳食既能达到均衡营养,又能化解安全风险。
那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
陈君石给出的答案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由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老百姓食用之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如食物中毒。这是全世界第一号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大家普遍关心食品当中存在的化学性污染,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甚至是食品添加剂,对真正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反而比较忽视。
那么食品安全监管上政府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
陈君石称还有不少工作,例如我国还没有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的监管体系,不同的生产环节间的监管存在漏洞。现在还是过于依赖终端产品的抽样、检验等等。
劳逸结合 合理饮食
作为我国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界的泰斗,陈君石担负着众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20篇,编著9本,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多人。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陈君石特别注意劳逸结合。他的作息时间十分规律,除在外开会,每天早晨8时30分,他准时来到单位上班,晚上10时休息。他的亲戚、朋友、同事都知道,晚上9时以后,尽可能不要给他家里打电话。陈君石的夫人是他的大学同学,是口腔科的专家。两人结婚近50年,一直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追求着目标高尚、和睦愉快的生活。
陈君石的饮食习惯十分合理。瘦瘦的陈君石并不想人们想象那样拒绝“美食”,在宴会上,除了通常的鱼、肉、蔬菜、水果外,女士、小姐们害怕的冰激凌和蛋糕,他也会一一品尝。只是,与别人不同的是,每一样东西,他都吃得很少,基本是“点到”。这与他一直以来倡导的“食物不仅需要合理搭配,还需要控制总量,强调有节制”,十分吻合。他重视身体运动,能够走路去,就绝不坐车。他认为,人人都需要吃动两平衡。
作为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著名专家,陈君石对待食品安全的自我保障也很有心得。他认为,食物要营养,也要讲究安全。为此,他提出了3点建议:
1. 食物多样化。通常,食品当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危害或有害物质,假如一个人天天盯着一种食品吃,风险无形中会比较大;但如果不盯住一、两种食品,风险就会化解。因此,选择多种,既照顾了均衡营养,又能化解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风险,何乐而不为。
国外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美国的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是专业技术性教育,非常重视教学方式和教材的选择,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安排、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考评机制。英国医学教育强调重视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技能,注重医学人才的思想品质、医学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三大核心任务的完成。而法国的医学教育则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强化人文教育,调整课程内容和严格实施优胜劣汰等做法培养医学人才。
高职高专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经验,对原有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进行反思和改革,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重视能力培养,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职高专应该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将课程见习和毕业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培养定位,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临床科室的安排应该兼顾中西医,尤其是对于具有鲜明中医特色、能发挥中医优势的可在基层推广应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应注意适当加强。因为高职高专教育学制短,在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意诱导、督促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为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应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可尝试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或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开展保健按摩师、足疗师、刮痧师、营养师等培训,将行业服务规范引入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现行的高职高专中医骨伤专业的课程设置除去英语、计算机、体育、思想政治等公共课程外,中医与西医的课程设置比重几乎各占一半,各临床课程安排较为全面均衡。为加强运动医学方向学生的运动医学专业能力培养,应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或整合一些课程。如增加《运动解剖学》、《运动创伤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概论》,将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中医养生保健学》和《中医康复学》合为一门,在讲授《针灸推拿学》时纳入《社区中医适宜技术》。考虑到学制短、课时不足的实际情况,可灵活采用增设选修课、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学生自学等形式,也可补充部分相关课程放到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培训中。
关键词 北京市 健身俱乐部 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7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游泳馆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共计30名。
1.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问卷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表。(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相关的理论基础。(3)数理统计法: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来调查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现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概念界定
2.1.1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的概念
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的一个分支,是专门在健身房/游泳馆对游泳运动进行专门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开展社区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从事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传授,指导锻炼活动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2.2.1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的基本结构现状分析
目前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来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体育院校毕业直接进入健身房/游泳馆担任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第二类是通过参加培训班,取得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证书进入游泳指导员领域。第三类是在校学生和社会其他人员闲余时间兼职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工作。
2.2.2学历结构
学历代表了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其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发展潜力,也预示着其训练、科研的潜在能力。对于北京市来说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学历结构普遍较低,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文化程度不高的指导员,基本上只是进行以某项技能传授的方法,来进行指导工作。
2.2.3年龄结构
北京市一线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中,青年人占多数,反映了北京市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还是一批年轻的队伍,这与我国指导员起步较晚有关。同时这也说明我国健身行业的不成熟。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的从业时间可以反映其工作经验的丰富程度。在国外,除了学历要求外,工作经验也非常重要,健身教练从业时间越长,身价越高。
2.2.4对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获得证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人员中,持有等级证书者仅占60%,而没有证书者占40%,而且在有证书的人当中46.7%的人只有初级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证书,在俱乐部中很少有高级社会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师。主要原因是:(1)获证书者多数没有进入到实际指导工作中来;(2)培养数量不够,没能达到社会所需数量。
2.2.5 专业基础知识现状
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应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营养学等等。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具有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当今大众体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会员安全学习锻炼的根本保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通过对北京市部分健身房/游泳馆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的调查得出:北京市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相关知识和辅助知识也需要加强。(2)北京市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的经验都有所欠缺。(3)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证书是评价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能力的有力证据,是规范和完善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的根据。而北京游泳馆大约有40%的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却没有证书。
3.2建议
(1)北京市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需重点加强游泳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手段的学习,并同时注重相关知识和辅助知识的掌握。(2)北京市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应注重加强动作讲解能力、保护帮助能力、纠正错误能力、动作示范能力、开运动处方能力、体能评估能力、急救能力的培养,重视并提高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3)将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作为一项高校职业教育,把培养健身私人教练的工作引入到高等体育学府,实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
参考文献
[1] 陈绍艳,等.中南地区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9).
[2] 于长菊.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9).
[3] 冯娟.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