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改革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模式很容易上手,看起来教师也会很轻松,但如果学生没有动起来,这样做是出不了成绩的。只有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我们也在不断积极尝试摸着石头过河,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反思。

教训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案例:在刚开始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时,我立即将学生按所在位子前后四人分成一组,殊不知,这样的分组在讨论进行了两轮后就出了问题。有的组可以讨论得热火朝天,有的组却鸦雀无声,有的学生还当面抱怨说,组里有的成员从来就没吭过一声,所以不要说高效课堂,甚至可以说比原来传统教学的效果还差。组里一旦有几个性格特内向的学生,气氛就活跃不起来,讨论效果就比较差。

反思:分组一定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然就会事倍功半。而这步工作还要得到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对全班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如学习基础、能力、性格、性别差异等,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从而实现可合作性。首先要选择好小组长,一般是将悟性好且有责任心的学生分到各组担任组长,每组6~8人,好、中、差三个层次按1:2:3的比例配置学生,尽量做到“异组同质”。其次,对学习最差的几个学生酌情对待。能力差但有学习愿望的要分配到组长有爱心且成绩优秀的组里去,调皮的学生放在全班最有“权威”的同学任组长的组里去。第三,在组织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随时注意他们的动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听取意见,接受好的方法。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训二:忽略预习,指导学生不到位

案例:有一次在讲新课时,课前并没有布置学生预习,觉得这样布置练习也太浪费时间了,干脆就到课堂上叫学生自己先看书,接着就回答我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迅速浏览了我设计的几个问题,就按要求花了10分钟看书,,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对于我提出的问题,简单的能回答,稍微难些的还得再看书,一问为什么,学生很委屈地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生词都没查完,怎么谈得上加深理解。

反思: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我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时设定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本就完成不了,而有时设定的目标又太简单了,指导得一点都不到位。所以在高效课堂中,我们在预设这方面要花更多的心思。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进行自学的一个好习惯,它的好处是可以克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教训三:当堂训练形式单一,学习效率低

案例:我在连续几天的当堂训练中,布置的练习都是我辅导书上的或是多媒体上预先设计好的,几天下来我发现学生明显感觉很枯燥,面露倦色,并且我还很难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有一次,我课堂训练的时候,讲到当今社会的时政热点知识的时候,学生的热情明显高涨,非常积极地进行讨论然后发言,我在他们的发言中也学到不少东西。高中教学中,我原来总是认为,花时间多赶进度很有必要,至于课外知识可以省略,但却忽视了一个事实,学生乐在其中,而且收获颇丰。之后我又尝试了让学生在当堂训练时自己总结课堂重点,然后在迁移教材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循序渐进就行。

反思: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采用切合实际的反馈方法。我认为,当堂练习能及时反馈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广泛,更能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根据学情,把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重点出好必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可是一旦为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会将其引入一个误区——教学过程自动生成,教师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板书示范,学生往往在书写过程中丢三落四,师生间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制作课件也切忌哗众取宠。应把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位,让数学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互动,动静分明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变得敢讲了,能讲了,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上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也陶醉于自己创造的活跃的氛围里,却常忽略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与探索。诚然,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尺度,要动而不乱,动静分明。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并指正错误之处,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指明纠正错误的方法,在实质上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和无言的感动。动而不乱,动静分明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教师要做一名好的导演,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好的导演,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激发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难点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做到难点突破,就好像一个导演在拍摄现场的解说一样,语言精练,方法巧妙。习题配备典型,解题方法多样,授课形式多变。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要给学生思考空间,要讲求艺术地问,让学生在一问一点拨中豁然开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四)创设情境,在课堂中体味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