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教育其实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公共事业,与社会企业存在共同点,同时高等教育也有着其明显的特点。高等教育与社会企业在起步阶段来说都是非常艰苦的,高等教育的困境体现在无法拥有优秀的教师资源与足够的生源,即使是国家扶持与鼓励,高校也需要时间去证明,而且如果想要拥有过硬的师资力量与家长的认可,前期的大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点上,社会企业也是如此,初出茅庐,毫无业界口碑可言,想要发展必须要做足前期工作。但是,度过起步阶段,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高校发展的是教育,是利用规范对学生进行打造,让其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而在教育上金钱的盈利其实是附属品,它是保证教育条件顺利开展的一项工具,总不能让校方管理人员与老师吃不饱、穿不暖然后大力发展教育吧,那样式不切实际的,而且教学质量单单从硬件方面来说就难以保障。但是社会企业绝大多数是以利益衡量公司的发展与企业的得失,因此它与高校的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校绩效”的出现将高等教育事业与社会企业又联系在了一起。
二、绩效的含义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说白了就是对于个人工作能力的考核标准。而高校绩效其实是我国的舶来品,但是它能为教育提升品质,因此它出现在高等教育事业中也就不足为奇,并且其目是把我国教育事业又拉伸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三、高校绩效的发展
高校绩效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稳步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
高校绩效刚刚流入我国之初也是较坎坷的,这完全是由于教育事业“何需言利”这种传统观念导致的,因此高校绩效管理模式是无法融入当时的教育环境。但是有远见有卓识的少数教育专家已然嗅到了绩效管理能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贡献,当时只有极其个别的院校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但是由于缺乏国内实施经验与借鉴,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有关高校绩效管理的相关文献也仅仅2篇,而且以当时的条件赖看,也无法确定这两篇文献的价值,因此个别高校也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中实施过程中不堪压力,最终选择放弃的也是有的,而保留下来的这种管理模式更是少之又少;
(二)起步阶段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是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置身与教育当中,全国各地也有一批新高校诞生。但即使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几乎隐身在其中的绩效管理模式前景依旧不是太被认可,绩效管理不能够达到普及的状态,其实细分析来这在当时的环境中也是无可厚非的,主要是我国教育根基已经是很深,管理模式定是与前人对比后,总结出来的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高校绩效管理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关注,虽然大多数人没人愿意去改变现有的模式而去冒风险,人们似乎更加青睐等这种模式发展成功了、成熟了再“坐享其成”。可是少数院校顶着各方面压力采用了绩效管理模式,它们可以借鉴的院校以及文献虽然还是有限,但是对发展绩效管理模式是足够了,此时的相关文献已经另加了5篇,可提炼的信息还是可以较之前丰富的。
(三)稳步发展阶段
从2006年开始,高校绩效管理愈加的深得教育行业权威的认可,因此,大批的学者开始对这种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截止至今不到10年的时间,有价值的相关文献已经达到了200多篇,足以说明教育从业者对于绩效管理模式的重视,数字的飞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全国各地的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接受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有了足够的经验以及了解了这种管理模式所带来的效果,他们纷纷选择加入了这种绩效管理模式的队伍当中。至此,高校绩效终于突破了我国传统观点的束缚,可以融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了。高校绩效毕竟发展时间还是不长,因此,在应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去尽量避免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四、高校绩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高校的绩效管理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教师绩效管理、行政绩效管理、科研绩效管理等等。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谈一谈高校绩效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绩效管理
教师绩效管理是整个管理模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能体现这种管理模式价值的方面。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丰厚的回报让教师过于看重绩效、教师彼此之间考核标准悬殊、存在“掩耳盗铃”现象。首先,一些学校为了能够培养出尖子生,好扩大学校知名度,因此在给予优秀教师丰厚回报从不吝啬,从表面上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给予教师丰厚的回报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细分析起来,这样做的弊端会暴露无疑,一些教师会完全的只在乎丰富的回报,继而只对班级内的尖子生进行全面培养,因为学生一旦出成绩,教师可谓是名利双收,因此教师对于能为自己带来成绩的学生必然是大力培养,从而会忽视了对其他同学的栽培,毕竟教师也是凡人,很可能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做出有违师德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完全违背了教书育人的方针,是有悖道德的。因此,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学校在指定绩效管理计划的同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且要尽可能的避免,比较适宜的做法就是给予教师的回报是合理的,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不应让绩效的奖励成为左右教师教书方法的根本,不能为了绩效而绩效。毕竟学校与企业不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少还是有情面可讲的,所以学校在指定教师绩效奖励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这种意外状况的出现。再有就是关于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悬殊。一些学校考虑了多方面的原因,认为一些优秀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应该多拿出成绩,锦上添花,对于一些新生力量应该适当减轻压力,让他们先适应环境再取得成绩也不迟,还有一些学校的做法正好相反,对优秀的老教师给予一定合理的放宽政策,好促使他们继续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去培养学生,对新生代力量给予充分打压,为其制定绩效时几乎都会超过他们本身能力,目的是为了迫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笔者想说的是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欠妥,无论是侧重哪个方面,都会顾此失彼,试想一下,两位教师有着非常悬殊的绩效管理办法,多少会让人心里感觉不平。即使是以新老群分,这样的做法也的确难以服众,因此,对于考核标准的制定,学校应当考虑的全面一些,根据教师的个人能力,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办法,而且不该存在较大的对比,这样的做法可以打消每一位教师内心的这种消极感受,从而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在优秀的绩效管理模式下优秀的工作。再有一点也是要避免的,就是“掩耳盗铃”,意思是为了绩效达标,赚取回报而采用了一种众人皆知且自欺欺人的行为,与年级长拉帮成派。这种现象的出现目前来看是个例,但是还是要压住这种苗头。问题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身上,刚刚步入环境,难以凭借资历去赢取别人的信任,同时自己的能力也稍稍欠佳,为了能够达到绩效管理的标准,就开始了旁门左道,和年级长搞关系,然后让自己能够通过考核,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群众也都是看在眼里,这种行为无外乎是掩耳盗铃,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是难以立足的。但是最要紧的不是这类教师能够赚取什么声望回报,而是极有可能会耽误学生,误人子弟最终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因此,年级长一定要起到模范作用,以身作则,让学生能够接收到正面的知识与能量。
(二)行政绩效管理
教师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其次比较重要的是行政绩效管理。之所以是行政绩效管理,是因为行政这个部门在学校内通常会起统筹规划的作用,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规范学校内的规章制度,同时对外要给予配合和引导。在行政绩效管理的方针上,上级一定要以身作则,同时对下属的要求也要保证一丝不苟。绩效管理办法要客观、可行,并且能够充分落实。行政绩效管理所要根除的问题就是借机上位而后毫无作为,这是非常可怕的,关乎的不仅是学生同时还有可能为学校带来负面消息。因此,在绩效管理上相关人员需要做到尽职尽责,按照计划严格执行,赏罚要绝对的严格,绝不能出现小恩小惠,然后无作为的情况发生,这样即是维护学生的利益,同时也能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保证。
(三)科研绩效管理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高校科研管理平台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大平台,在建设初期必须考虑与学校其它已建成的各个业务系统和学校整体数字校园平台之间的交互和耦合。对于包含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三层结构的高校科研管理平台,在每一层都会和其它系统有交互,由于所处的层级的差别,导致其交互的模式也有一定的区别,集成的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实线是科研管理平台自身的流转,虚线是与其它平台的集成流转。科研管理平台集成基本上都是从三个层面入手,具体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在表示层基本上是和高校的门户和移动门户做集成,在应用层则是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行集成,在数据层则是和公共数据库、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做同步和集成。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具体根据高校已有系统的现实状况选择不同的策略。
2高校科研管理平台集成策略
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历程中,已经形成一些固有的集成策略可供科研管理平台使用,具体介绍如下。
2.1数据层集成———数据交互与同步当前已经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高校,基本建立了公共数据库,保证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与同步通过公共数据库进行流转。而科研管理平台涉及到的数据交互和同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科研管理平台需要从公共数据库中读取组织机构和人员基本信息;另一方面,科研管理平台需向公共数据库开放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等业务数据视图,以便于公共数据库从系统中读取科研业务数据[6]。设计原则为科研共享数据进入公共数据库后,其业务数据的管理仍在业务系统中,其它部门通过公共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服务获取科研管理平台共享的数据。而进入到公共数据库中的科研数据,作为其它业务系统共享使用科研数据的基础,同时对外提供基于科研数据信息的查询服务。数据层集成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1.1以开放数据视图方式实现的数据定时同步此方式实现科研管理平台数据的同步主要有4个步骤。步骤1:数字化校园公共数据库及科研管理平台按数据需求对应数据信息字典。步骤2:科研管理平台提供相应的数据库连接方式,在业务数据库中为公共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的只读用户,并建立相应只读性质的数据库表、视图(此表、视图对公共数据库来说是只读的,在权限控制上有一定的保证)。当科研管理平台需要向公共数据库中提供共享数据时,科研管理平台将共享数据信息写入到数据库表、视图中。步骤3:公共数据库访问科研管理平台数据库表、视图获取科研数据,经校验无误后导入公共数据库的数据库中。步骤4:由公共数据库提供服务接口,供科研管理平台定时抽取自身系统需要的业务数据。此方式的优点是直接读取数据库,执行的效率较高。缺点是必须保证在网络拓扑上能够直接获取科研管理平台的数据库连接。当科研管理平台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必须更改科研管理平台中的相应视图[7]。
2.1.2以WebServices方式实现的数据定时同步此方式实现主要有3个步骤。步骤1:科研管理平台按数据要求准备相应数据信息字典,并按照学校数字化校园要求的接口技术规范提供接口,并通过WebServices实现相应接口。步骤2:公共数据库通过科研管理平台提供的服务接口获得科研共享数据信息。步骤3:由公共数据库提供服务接口,供科研管理平台定时抽取自身系统需要的业务数据。此方式优点是在定时同步的基础上,保证了所有对公共数据库的访问能够受到严格的权限控制,对共享数据实现动态的、可视的控制,并且只是提供相关的数据内容,对外屏蔽了数据库连接信息,安全上能得到保障。由于采用通用的接口作为服务,当科研管理平台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改动配置信息可使共享数据实现交换传输。当科研管理平台数据库连接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公共数据库进行改动,扩展性较好[8]。缺点是数字化校园需要定义通用的服务接口,同时需要定义并规范服务技术接品规范,同时科研管理平台需要定制开发服务接口。
2.1.3数据导入导出如果以上集成方案在时间上不能保证的话,可以考虑采用手工的形式进行数据导入、导出,从而实现数据的交互。步骤1:按照数据结构要求,科研管理机构对需要提供给公共数据库的共享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包括格式和内容。步骤2:利用数字化校园公共数据库ETL工具或数据库工具将数据导入到公共数据库中。手工处理的方式,增加了一定的人工工作量,也增加了出错的可能,当数据出现差异性变化时,需要及时将变化后的数据导入到公共数据库中,否则业务数据的更新延迟会给其它业务带来不便。
2.2应用层集成———单点登录用户登录是科研管理平台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科研管理平台需要和高校自身建立的统一认证即单点登录系统做集成,单点登录不仅能够提高科研管理平台的安全性,更便于用户访问,无须记住多个系统登录账号和密码。以用户服务和认证服务为基础的统一用户管理、授权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将组织信息、用户信息统一存储,进行分级授权和集中身份认证,规范应用系统的用户认证方式。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实现全部应用的单点登录。即用户经门户登录后,从一个功能进入到另一个功能时,系统平台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提供该用户相应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为达到支持不同部署方式系统的集成,统一认证需要支持以下两种部署结构:一种是部署在统一应用服务器(Weblogic、Websphere、Tomcat)下的单点登录,部署在不同应用服务器下的业务系统登录;另一种是部署结构一般采用加密传递登陆信息的方式实现SSO。在科研管理平台中导入集成方提供的包文件和配置文件,其中导入内容包括集成方提供的过滤器及验证用户登录信息的远程URL地址。用户提交登录信息后,系统中的过滤器将用户的登录信息发送到配置文件中所配置的URL地址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远程服务器返回一个约定的类型的数据,保存在Session中,科研系统的认证类从Session中获取返回的数据,根据这个数据加载用户,从而登录到科研系统。总结来说,单点登录主要功能是将用户的登录信息和用户信息库相比较,对用户进行登录认证,认证成功后,认证系统应该生成统一的认证标志(ti-cket),返还给用户。用户只需从门户登录一次,即可通过单点登录系统(eTrueSSO)访问科研管理平台甚至多个应用系统,无需重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2.3表示层集成———门户集成科研管理平台在表示层进行的集成主要是和数字化校园平台中的门户(包括移动门户)进行的功能集成。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菜单生成显示:科研系统菜单显示按照权限和菜单模块,通过从门户中传递用户ID和模块ID生成门户操作菜单,门户使用HTTP方式获取用户操作菜单并显示门户中。开发portlet:基于共享数据库从科研系统中抽取的数据开发portlet,将结果显示于门户中。IFrame集成:使用方式为配置一个集成地址www.的栏目。将科研系统的页面直接嵌入门户中。
3高校科研管理平台集成实现
各个高校在建设科研管理平台时需要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来实现系统间的集成。大连理工大学科研管理平台主要完成以下的多系统集成:与学校公共数据库的数据集成;与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的单点登录集成;与学校综合服务门户页面的集成;与学校财务管理系统的集成,如图2所示。为把科研管理平台纳入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设计中,科研管理平台与学校的三大基础平台进行了整合:通过数据交换工具把科研项目管理数据和公共数据库中来源于人事业务系统、组织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了定时的交换和同步;通过CAS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来完成科研管理平台的认证登录;通过IFrame页面嵌入的方式,把科研管理平台中重要的信息展示到校园综合服务门户中。因学校财务系统使用专网运行管理,当前并没有纳入到学校统一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中,所以科研管理平台与财务管理系统在集成的时候选择了一个权宜的方式,既采用离线文件方式进行数据同步。主要是通过Web页面导出、导入功能,通过离线文件方式把各自需要的数据手工同步到各自系统中。在未来的规划中将采用中转服务器的方式实现在线的数据同步集成。
4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在整个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日趋明显,并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之前我国高校执行的都是1997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旧制度曾一度对规范我国高校的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稳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高校所处的财务管理环境的整体变化,旧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高校财务管理要求,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2012年4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正式施行,与此规则修订相适应,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旧制度同时废止。新制度共有14章76条,与旧制度的13章54条相比多了1章“成本费用管理”(7条内容),共新增了23条内容,并对旧制度的原有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见表1。
二、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政府财政改革推进要求改革高校财务制度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自2000年以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多项财政改革陆续实施,对我国高校的预算编制、财务核算、资金支付及财务管理工作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系列的修订。(二)高校财务环境变化需要改革高校财务制度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自逐步扩大,筹资来源渠道日趋广泛、经济活动也更加频繁复杂,各个学校经费流量迅速增加,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机遇,这就要求高校在新的社会和财务环境下管好、用好每一分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的规范、安全、有效使用,也需要对旧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三)高校财务目标实现必须改革高校财务制度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高校的财务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账、核算工作,而是更多地向着分析、预测、理财等财务管理的方向发展。高校财务一方面肩负着计划、核算、报告等工作,另一方面也承担着预测、监督、控制、分析和评价等职能,这就要求高校在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统筹资金使用、推进绩效评价和加强财务监管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实现这一目标也亟需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
三、新高校财务制度内涵探析
(一)提出总会计师设置权责新制度中不再强调只有符合条件的高校才设置总会计师,而是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这一制度规定,各高校将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有一个,而且可能是非专业的分管校(院)长来主管高校的财务,而是必须有一个具有中高级财会专业职称、并且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财务人员来管理学校的整体经济活动,并对学校财务管理享有一定的职权和承担相应的职责。主管领导的专业化和职责分工将会有力地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领导力量,有助于高校财会工作的优化管理。(二)加强预算管理审核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的各项收支都是按照部门预算来执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的编制不够细致、预算监管也缺乏力度。各高校日常工作中很少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即使分析也只是梳理皮毛,而基本不做实质性的调控。新制度完善了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重视预算编制,合理核定和统筹安排各项收支。同时,各高校要加强年度决算的审核和分析工作,对预算收支的合理、合法性和预算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三)强调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新制度中明确规定高校“应当进行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高校财务的效益管理是满足国家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新形势要求高校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理财观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综合效益。同时,高校要树立忧患意识,重视对财务风险的度量和评价,建立和完善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常态化的评估,促使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四)调整资产管理相关内容资产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各项资金的来源最终都反映在了单位的资产中。目前大多高校每年的资产在账面上都是递增的,这与高校实际资产情况并不相符。新制度对各项资产的内容,尤其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和标准进行了修正,并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同时把基建工程也纳入了高校的大财务中,这样就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高校资产的整体情况。而且新制度中对高校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也增加了一些明确要求,进而保证了高校资产的安全性。(五)新增成本费用核算管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是新制度中唯一整章增加的内容,突出强调了高校应正确归集和分配各项教育费用,加强并细化高校办学成本核算,分别学校、院系、专业及科研项目核算各级各类事业成本,而且还要建立起相应的成本费用核对机制及分析报告制度。这一内容的增加有助于促进高校优化教育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合理发展专业、突出重点优势和加强内涵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新高校财务制度执行建议
(一)总体薪酬水平较低,与公办学校还有很大差距
虽然我国民办高校的基本薪酬与公办高校没有明显的差距,但是从整体薪酬来看,却明显落后于公办高校。例如公办学校教师的五险一金发放水平明显较高,一些民办高校甚至没有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等费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民办高校经费有限,获得的财政扶持较少,也缺少其他筹资渠道来发展自己,以至很多民办高校只能走“以学养学”的模式。其次是因为民办高校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民办高校在发展初期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招生中,忽视了教师的相关问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基础作用,因而也并未在薪酬上向教师倾斜。
(二)民办高校薪酬结构不够合理,缺乏激励性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大致包括基本薪酬、课时费以及少量的其他补助。这种薪酬模式有着明显的缺陷。基本薪酬由学历和职称决定,课时费则由上课数量决定。在这种薪酬模式下,往往会导致教师重学历而轻能力,重上课而轻科研,长期如此,对高校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除此之外,很多数民办高校在薪酬结构的设计上同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固定发放的薪酬所占比例太大,激发教师积极性的薪酬部分过少,未能充分发挥出薪酬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教师薪酬的分配结构上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三)薪酬支付的手段和方法单一
薪酬在支付方式上主要分为即期支付和延期支付,即期支付指的是年内支付的薪酬部分。延期支付目前则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险计划、员工福利计划及股权期权计划三种形式。延期支付的引进丰富了薪酬支付的类型,也充分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延期支付的主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长期激励机制,二是建立社会风险分担机制。我国民办高校的薪酬支付形式基本都属于当期支付,延期支付的方式却极少运用,甚至全部都是当期一次性支付。薪酬支付方式的单一化不利于高校留住优秀教师,对于高校和教师的相互间的共同发展和互利互存有着明显的消极作用。
二、完善民办高校薪酬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民办高校准入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民办高校在新世纪初期急剧扩张,形形的民办高校使得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对于各类高校的准入审批制度却没有得到完善,甚至没有一部完整的涉及民办高校准入制度的法律法规,已严重落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对民办高校设置更加严厉的准入制度,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从源头上控制民办高校的数量,严把质量关。民办高校的大量兴起虽然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整体趋势,但其中民办高校的质量却参差不齐,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基础差,各方面均难以与历史悠久的公办高校相比,其教育质量往往也很难得到保证。这就使得很多民办高校在建立不久就面对着无法继续维持的局面,既损害了民办高校的名誉,又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政府应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校准入机制,使得各类高校能够良性有序的发展。
(二)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在完善民办高校准入机制的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扶持及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民办高校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它极大满足了广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不仅培养了方方面面的人才,极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也加剧了高校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由于民办高校经费的主要筹集渠道来自于学费,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学费已不可能有较大的上涨空间,这就会造成民办高校在资金上的巨大压力。此时的政府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尽可能的帮助民办高校尽快摆脱“以学养学”的办学模式。在我国民办高校所享受的政策优惠要远远少于公立学校。综观国际教育发达国家,可以发现政府对民办高校进行教育经费支助是一种经常性的现象,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美国为例,其私立高校经费中学费所占比例要远远低于我国,很多私立大学的财政拨款甚至要高于高丽大学,筹资渠道的多样化使得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4。因此,从国际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通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扶持民办高校,或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财政政策优惠,综合而言,这也是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教师整体薪酬水平
关于民办高校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的状况,各高校可事先做一个关于薪酬水平的调查,了解当前经济形势下同类高校的总体薪酬水平,同时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薪酬水平。在自身财力所支持的范围内,设计一个全面、系统的薪酬体系,在确保其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整体薪酬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民办高校才可能在没有事业编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留住有实力的教师,进而不断提高高校的整体师资力量。为了提高教师的忠诚度,民办高校可以采取更加灵活且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方式,比如通过建立社会风险分担机制,延期支付机制等,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在潜力。具体上讲,延期分配的方式又可通过社会保险计划、员工福利计划等进行支付,以达到全面补偿潜在风险的损失。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保留住高校的核心教师,减少因其流动而带来的损失,使之能够长期安心工作。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新时期。我们周围的一切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宽带、互联网技术使得全球的时空变小,让人们的视野得以扩大,思维更加活跃。无线移动技术正悄悄地改变我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由此产生的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对高校的学生工作形成挑战。同时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高校体制改革,就业方式转换,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等等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学校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怎样更加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学生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20世纪90年代的独生子女,个性强、思维活跃成为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管理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建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在侧重理工科的综合类大学中,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现象:一是工科学生逻辑思维强,但思想有时不够活跃;二是工科学生在长期接触枯燥的数字公式后,渴望在平日里接触一些能够使身心放松的东西。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同时利用一些艺术渠道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管理中多一点艺术成分。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二、关于高校学生管理艺术化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变“管理”为“引导”
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引导”。一方面,作为学生工作管理干部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努力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远大志向和培养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既奉献社会,又完善自我。
2.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接触艺术作品,在理解艺术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1)通过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电影来启发、教育学生。例如《阿甘正传》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娱乐教育片,可以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法,使学生管理做到轻松又不失效果。
(2)利用网络来实现管理艺术化。现代社会的网络化特点越来越突出了,在网络上就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一些操作,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利用网络来学习娱乐已成为常事。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快捷渠道来进行学生管理。如在学校网站上推荐一些名片名曲来供学生欣赏,同时可以通过人人网、微信、QQ群、飞信群等及时了解学生的观后感,从而进行相应的思想、心理上的指导教育。
(3)重视平日里组织的艺术活动。目前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开展了一些相应的艺术活动。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活动背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意识到了什么。应该让学生既得到娱乐又得到教育。让他们在娱乐中多思考,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再度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在管理艺术化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因为那些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天之骄子们,在学习上的激烈竞争,使他们很少甚至不愿拿出时间去参加娱乐活动。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单调乏味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状况,鼓励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勇于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开启学生学习的新思路,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及时听取反馈信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同一部艺术作品他们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看法。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及时听取、了解他们的想法。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因人制宜,有疏有教”的原则。正确的思想加以鼓励,偏激的观点与认识加以拨正、引导,起到一个反作用的效果。让学生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能够很快地理解艺术作品内在含义,并给学生做出指导。
4.学校规章制度的相关制定为管理艺术化提供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