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高三数学;立体几何;空间向量
高三数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感。高中立体几何是由点,线,面,体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空间向量是研究有向线段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空间向量的也是由点到面的变换组合过程。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最大共同点在于点的选取。把握好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点”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立体几何的学习。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熟练的运用向量的方式来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和运用概念。
一灵活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打好教学基础
学导式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导式教学方法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学生自学,师生答疑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精炼讲解,最后是学生的演练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学导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的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来定制的,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实现。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例题:将一个正方体的一个角切除之后得到如下形状的三棱锥,这也是在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训练图形。在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图形,直线AB垂直于面BCD,BC垂直于BD,要求学生们求解出直线AB与平面ACD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教师再让学生对正方体的各个学习要点进行逐一的回忆与复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解题思路放在图形的恢复上,也就是将这个三棱锥再次还原到正方体上,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恍然大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再次思考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夹角的求解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学会将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空间立体感的形成。
二正确把握基本元素“点”的认识传导过程
在构建坐标系,研究线段或者是平面关系的过程当中,关键在于寻找好关键“点”。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引导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的处理好点和坐标系之间的位置关系:坐标系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上边,下边各个方向之间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好坐标系各个方面方向的位置以及其代表的意义才能够正确的写出点的坐标。
(2)让学生明确点的构成关系是什么。对任意点,比例点,中心,重心等等具有特殊意义点的内涵。只有明确点的构成关系才能够准确的运用法向量来表示线和面。
(3)让学生对点的运动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设备的方式在课堂上演示点的运动方向,讲解直线型,圆锥曲线型的点的运动特点。并借助运动特性的方式让学生生动形象的感受到事物原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解析相对应的数学表达式,这也是空间向量教学的关键所在。
(4)找准点的对成型的特点。让学生弄清楚坐标系中各个轴的对称关系,关于坐标系中的各个平面的对称特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简化点或者是向量坐标的表示方法。
具体的可以结合下面的例子进行讲解,在正三角形BCD中,直线AB与面BCD是垂直关系,AB的长度为2cm,BC的长度为4cm,利用上述已知条件求解出直线AB与面ACD的夹角。在这个立体当中,构建坐标系是解决这个例题的关键所在,如图中虚线所示的那样,过B点作DC的垂直平分线BH,以BH所在的直线为坐标系的y轴,以BH所在直线的垂直线为X轴,AB所在直线为Z轴,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因此这个图形就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轴对称图形,能够为解题和具体的计算提供很大的便利条件。
三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证明本身的理解上,而不要片面的强调和追求证明的数量和解题技巧,注意不要超过大纲的标准。
比如说ABCD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E,F是直线AD与AB的中点,直线GC垂直于正方形ABCD,并且GC的长度为2cm,求正方形ABCD与平面EFG的夹角为多少度。这个题目的解决重点在于找到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这两个平面有密切关系的点坐标是什么,通过构建直角坐标系的方式,找到这四个点的坐标,并用他们来求解具体的向量坐标。显然这个图形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是随处可见的,题目当中的CG相当于一条笔直的木棍插在地板上,GEF相当于一块平铺在地面上的布,最终这个图形就类似于遮阳棚的造型。在解题的过程当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求图形还原成为ABCD为底得长方体,再用向量的方法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小结
空间向量是用代数的方式来表达立体几何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大多数高三学生都不能够理解好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关系,更不用说熟练的运用。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高三数学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运用展开探讨。灵活运用学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数学基础。正确把握好基本元素“点”的认识传导过程,最后注重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带,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建明;《高中课标》和《高中大纲》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刘元宗;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2期
一、问题聚集:试卷讲评是影响高三复习效率的关键环节
试卷讲评和练习讲评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试卷讲评和练习讲评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在冲刺阶段,试卷讲评和练习讲评甚至成为了主要课型。在复习教学中,试卷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和反馈学生考试情况,通过表扬或批评激励学生的学习;二是发现和弥补考试中发生的知识漏洞,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三是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使学生找到病因、纠正错误、弥补缺陷,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有些试卷评讲课中还要适当延伸、拓展、迁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完善思维体系。从某种程序上说,试卷讲评是否有效是影响高三复习效率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然而,实际教学中的试卷讲评课普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一张试卷等于几个教案;另一种是只讲综合题、深难题,就题论题,教师把做题解题等同于全部备课工作。其弊端是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导致出现“已懂的学生,教师不讲也懂了;不懂的学生,教师讲了还不懂”的情况,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如何备好试卷讲评课,怎样的讲评课才是一堂好课,对此教师认识模糊,标准不一;讲评的效率各学校之间不平衡,同一学校各教师之间差距更大。因此,我们把教研主题聚焦于试卷讲评课质量的提高。这一主题不仅符合高三教学的实际,也符合教师和学校的内在需求,能够激发教师和学校参与教研的主体性。
二、活动策划:着眼于试卷讲评的范式探索和经验辐射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教研室从2009年开始着手策划新昌县试卷讲评课评比活动。我们将这一评比活动定位为“试卷讲评高效范式的探索”,试图以县域试卷讲评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为平台,发动全县高三教师去研究试卷讲评课、反思和发现试卷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效的试卷讲评课范式,并实现经验总结和辐射。
(一)前期准备:从反思、讨论到实践探索
为了探索高效的试卷讲评范式,教研室在组织评比活动中充分重视活动的组织和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以教研员研究引领试卷讲评课的探索
2009年2月9日,教研室召开第一次教研员会议,讨论决定把“优化试卷讲评课、整体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作为全县高三教研工作的主题,把各校4月6~8日参加的绍兴市高三教学调测考试试卷作为蓝本试卷。评比时间定于4月14日,上午课堂教学评比,下午说课与研讨。最后,教研员围绕试卷讲评课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第一次讨论。通过讨论,教研员形成了一些共识。这也推动大家去进行相关研究,进而初步形成了试卷讲评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2.以学校政策导向推动试卷讲评课的探索
要将试卷讲评课的实践探索推向深入,必须深入学科教学的“田野”。而学校是否重视、有没有相关的政策导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又在2月11日召开高中业务校长、教务主任会议,教研室把学期的高三教研工作主题告知各校,要求各校认真学习考试理论,讨论试卷讲评课的理想模式,讨论试卷讲评课的评价标准,并要求各校在3月9~13日组织初评,每科选拔一位教师参加县试卷讲评课评比(3月20日上报名单)。此后,不少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校内试卷讲评课的初评、试讲等工作,从而使试卷讲评课的研究进入实践领域。
3.以评价标准为依托实现经验的初步总结
教研室利用学期初第一次下校调研的机会,收集各校的意见与建议,并于2月16~20日召开第二次教研员会议,再次讨论评价标准。教研室整理出《试卷讲评课的评价标准(草案)》并下发到各校。这样,在多次讨论、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为试卷讲评优质课的评比活动打下了扎实基础,也形成了对高效率的试卷讲评课的初步共识。
(二)活动程序:从实践探索到经验提升
1.领卷与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试卷讲评课的前提和基础。鉴于评比活动中多数教师需要借班上课,因此,专门安排了时间给参赛教师分析试卷答题情况。2009年4月12日,参评教师到开课学校教务处领取相关班级学生的答题卷,在学校安排的场所了解并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也可到班级了解情况。通过这一环节,试卷讲评课评比避免了异化为无的放矢的“作秀”。
2.评比与观摩
评比由课堂教学评比和说课比赛两部分组成。4月14日上午,课堂教学评比开始,每学科的评委组由5位评委组成。下午是说课比赛,每位选手利用10分钟时间,阐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亮点,评委把参评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两个环节的评比活动都向全县高三教师开放(两所学校全体高三教师参加了整个评比活动),意在将这些评比课作为讨论分析的平台,以起到实践经验的辐射作用,使活动避免了单纯地为评比而评比,真正体现探索和辐射。
3.点评与研讨
评委点评各位选手的亮点,与听课教师一起研讨试卷讲评课的理想模式。在点评研讨环节,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不少学科复习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成为经验提升的主要环节。如历史学科在研讨中提出了“审题与表达是后阶段复习的关键”这一思路,并对有效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交流了做法,总结了经验。
4.整理与反馈
活动结束后,各教研员对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功能、教学模式、值得教师借鉴学习的做法进行整理总结,反馈给各校备课组。点评、研讨、整理和反馈是对试卷讲评课评价标准的再度完善,也是对此次活动实验经验的深度总结。通过教研室的整理与反馈,活动真正起到了范式探索和经验辐射的作用。
三、活动改进:着眼于有效教学与有效教研的同步推进
试卷讲评课着眼于复习效率的提高,但是试卷讲评优质课评比的意义却不局限于此。经过评比后,我们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反思:能不能通过试卷讲评优质课深入发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盲点和误区?能不能以试卷讲评中反映的问题为载体推进学校教研工作的创新?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觉得在范式探索和经验辐射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试卷讲评课评比活动作为同步推进有效教学和有效教研的平台。于是,在接下来的第二、三届评比中逐步进行了改进。
(一)教学内容的改进
2009年,教研室对参评教师上课内容的选择没作任何要求。虽然参评教师对相关班级的学生答题情况与数据有详细的分析,但在上课时,有些教师显然漠视数据背后的问题,避重就轻,表现为:重自己擅长的知识模块,轻自己研究不足的模块;重课堂教学的可听性,轻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这样的状况,我们在2010年对教学内容作了限制,各科确定了必讲题:2010年语文学科,教研员要求参评教师把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试题作为必讲题;2010年生物学科,教研员要求参评教师把大题作为必讲题;2010年数学学科,教研员要求参评教师把该掌握也能掌握而没掌握的几个试题作为上课的内容。2011年,各学科规定了必讲题与选讲题,有的学科教研员把高考的重点、学生掌握的难点作为必讲题,有的学科教研员把绝大部分教师都研究不足的问题作为必讲题,有的学科教研员把普遍重视不够的问题作为必讲题。
(二)讲评模式的改进
根据2009年评比中暴露出的问题,有的学科教研员归纳了参考模式提供给教师。第一,让数据统计说话,知己知彼,避免无的放矢。正确率不到50%的以教师讲解为主;正确率在50%以上的以学生分析为主;正确率在90%以上的,建议不讲。第二,用学生答案作例,研究答案,避免简单呈现。先分析错误答案,再展示优秀答案,然后师生一起补充和完善参考答案。第三,以试卷原题为例,举一反三,避免被动接受。通过对原题的变式训练,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第四,以学生说题为主,暴露过程,避免以教代学。课堂上先由学生说审题,说答案,回放解题思路,谈现在的反思,然后师生一起进行修改完善。
(三)研究方式的改进
绍兴市调研测试卷每年的试题是不同的,但是每届学生的错误情况却十分相似,甚至错误的类型与导致错误的原因也十分相似。这些问题必然要追溯到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高中三年的教学是一个整体,鉴于这样的认识,有些教研员跳出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提出了将一次活动变为系列研究的想法,把历届高三学生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作为高一、高二年级县级教研主题的来源,使教研主题更切合教学实际,如生物学科在高二年级设计了概念教学系列专题研究。
(四)活动时间的改进
2009年,试卷讲评课评比活动首次开展,在活动安排上有磨课的时间,每位参评教师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每节课代表了一所学校所期望的理想模式。这种现象也正是在2009年的实际背景下我们教研室想看到的结果。但是这样的评比毕竟与教师日常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有差距,与活动所倡导的实效性与常态化有距离。因此,第二、三届评比活动在时间上作了改进,将参评教师进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的时间改为评比的前一天。
(五)评比项目的改进
年级管理工作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我深知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很好学,很努力,很投入,很善于和别人的合作,再有在班级和专业上有一点点自己的成型的做法,高三开学以来,通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和各位同仁的帮助配合,有了一点点有形的做法。
一、确定了“精细化管理,务实创新”的管理理念,实施有明确思想理念指导下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以前非常好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研究和采取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方法;同时有检查监督措施保证落实,以克服人的惰性;
A. 规范集体备课的问题。改变以往集体备课的方法。使得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最大的变化在于每个组的备课都安排好时间和地点,不在自己的办公室,单独安排了固定地点。并且年级深入备课组检查领导,张玉如语文数学英语二部,谌东坡一部,张国栋理化生,田爱民历史政治地理。并且填写好集体备课记录。
B.
每次考试后的班级碰头会为了避免流于形式,下发年级要求的通知,并且以田爱民的碰头会形式为参考,效果大有改观。要求如下:
方式
1、班主任负责召集、主持;准备、整理碰头会资料。
2、级部领导和入班领导列席会议。
目的
1、教师之间加强了解,相互借鉴,强化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协作体,增强对学生的教育合力。
2、反馈信息,研究现状,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明确方向。
3、确定高考目标生和会考目标生
必有内容
1、各科教师对本班状况的认识,在本班开展教育教学的情况(方法、体会等);学生学习、纪律、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对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2、班主任谈对本班情况分析,治班理念、管理方法和工作成效。
3、班主任根据问卷调查,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要求、建议或意见。
注意问题
1、必须高度重视,抛弃那种认为开碰头会没用的思想。
2、班主任必须充分准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月考成绩数据等。
3、关于问卷调查的内容:
(1)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2)对各科教师的建议或意见。
开会前班主任必须对调查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汇总,以在会上发言时为教师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坚持效果第一,不要先设定会议时间的长短。
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准备和组织,老师们的重视程度。
5、会后班主任要整理碰头会资料,上传,实现班主任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团结协作科学管理
1. 发挥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质量协作体
组长不仅要带领本部教师取得好成绩,更要整个教研组的团结协作。纠正一个叫法,不叫分组备课,叫合组备课,因为理化生和历史政治地理两个组在一起备课,虽然语数英分两个部备课但是要求必须备同一内容,两个部的主备课人统一最后的学案,全组学案必须统一。数学组依照实际情况本学期改为文科组理科组和特长组备课,并且每个组都有领导参加,打破级部界限。
2. 发挥以级部组长为核心的级部质量协作体
强调以级部工作精神带动班主任和老师的习惯,以班主任的习惯带动学生的习惯。三个级部协作中竞争,更多的是协作。周日年级例会就是互相学习讨论和借鉴的时间。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合作与竞争似乎是相对的,但是我们把重点放在有序上,有序的竞争就是和谐的合作,合作更多的是表现在对方需要的时候,此时的效益更大。例如安排课表,因为年级的特殊性,跨班甚至跨部的教师非常多,但是三位组长都是一起研究,积极配合教务处把课表安排的更合理。三位干事尤其是康文喜老师除了在抓好本部的纪律卫生以外,总是及时发现整个年级的一些问题,并且在例会中提出讨论。
3. 发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质量协作体的作用
班主任例会学习长期坚持,并且对形式有所调整,由班主任发言交流,做到互相学习。级部做班主任核心作用的促进者,及时协调两次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与班主任出现的一些问题。
四、对学生教育强调及时教育。注意方法。
I 年级强调安全教育
1. 像抓高考一样抓安全
2. 建立安全教育台账
A. 特殊学生台账,每班6人,每位教师一个帮扶对象,上报级部,存档。包括:特异体质, 特异家庭,自由散漫个性强,心理脆弱,订一个本
B. 查安全隐患,首先班级自查,手机和违禁物品。级部查
3. 教室日志规范,将学生请假情况写在当天日志上,谁请假,何时返校。没有请假的任课教师及时告知班主任
4. 楼梯间值班提醒班主任必须及时到岗。
II. 学生管理,积极想办法想措施。
1. 早晨迟到,每个级部找班主任做完工作后,级部要巩固工作,每个学生都找,午休晚上就寝二部学生把学生和老师分组,值班记录,级部落实找相应的有问题的班级。
2. 改变学生会模式,互动式,二部学生会状元发言,现场解答,越来越有模式。每次会后整理会议材料下发给每位学生。
特长部晚上小自习改进以后,加强级部检查,每天级部至少一人坚持到10点40,检查督促。
III. 组织学生收看了王金战的王金战(行百里者半九十),罗江心理报告下。视频。学习哪有那么难王金战
IV. 考试调动,每次考试,级部统一调动的同时,年级都要统一讲意义,讲方法,考后各班认真组织学生填写考试分析卡和考试经验总结材料,班主任把关印发给所有学生学习 。考后及时更换橱窗,加强榜样的力量。抓关键点的教育,高三开学印发感人的高中最后的学期开始。寒假回家印发致家长一封信。期末考试后,印发全体学生会材料奋斗铸就成功--致高三学生,一摸结束下发令人震撼的高考前3个月教你从300分提到500分。如何在二轮复习中提高成绩
五、教学方面,不断学习,不断规范,不断创新。
I.
1. 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年级组织全体高三老师学习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提供学习资料和word版。神州智达高考研讨会课件(二月份)。学习衡水二中一所学校的原生态教育情结(之一)
营造教育原生态的要素--环境文化。
2. 组织老师们重新学习了衡水一中二轮复习“高考研讨会报告 高三专题信金焕”
视频资料。组织各个学科组学习向阳的 “高考曾分”
每次教研活动各位参加研讨会的教师要认真领会会议精神, 听好各个课型的课, 回来除了要有书面汇报材料上传到高三年级ftp”高考研讨会”文件夹内”, 共同学习,要在集体备课时候向全组传达,并且要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所体现。全组听课研讨达成共识,融合到本组二轮复习中去。包括迁安市教研会,智达研讨会,唐山市研讨会。特别是到滦县二中听课回来后,特长部专门召开任课教师会,结合他们的经验,每位教师写出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上传交流。教研室听课后整理教研室意见下发给老师。
3. 二轮复习前组织各组研究讨论课型模式,并且二论专题课型听课安排。各班主任通知深入班级领导本班听课时间,各备课组长要组织研讨,尽快将本学科的复习更加科学化,形成统一模式。听课结束文理科和特长部推出示范课。
4. 从第一学期开始,级部主任认真点评外形成文字材料关于听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5.各位老师每人准备一份300字左右的介绍自己在教学上的有效做法,鼓励老师间互相学习交流,主要是在教学,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教育等方面的高效有效的做法,简明扼要。开设文件夹教师论坛。
II. 教学管理上,年级加大检查力度,
1. 各位教师一定严格专用自习检查纪律,今天上午检查仍然有个别老师专用自习讲课,今天只做记录,明天开始,专用自习严格检查,实名公布,另外,除了因为开会和代课问题外任何人不用和年级请示。
周六周日自习公用,不定期组织学生调研,公布。除了每位教师增加一个晚班,周六日考试每班都有入班教师。为了高考不留遗憾,多奉献,多创新,想办法。
II.加强学科组建设和集体备课的指导。
III. 改变以往考后总结的方式,招考考后特别教研会。关于召开学科特别教研会的通知
备战高考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各个学科即将开始二轮复习。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晰思路,采取得力措施充分备考,杜绝失误,决定于近期召开学科特别教研会,望各学科依据以下问题认真准备,精心安排:
1、前一段自己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做法请予以介绍。
2、当前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计划如何解决?
3、介绍二轮、三轮复习思路,并制定严密复习计划表,包括授课进度内容、组题安排、每周教研主题等。
4、如何在后期加强教学和学生管理,提高课堂效率、自习效率、强化规范提高得分意识等,谈谈你的看法。
5、如何加强学科组的合作,充分抓好教研,体现集体攻关意识?(综合科涉及三个学科的的协同作战问题)
6、结合08年后期复习的经验教训,谈谈今年后期复习安排有哪些改进措施。
IV. 继续指导教师学习一轮复习时学习的“提高试卷讲评课效果指导意见” 指导老师填好
V. 培优补弱各班灵活开展,年级设计了培优补弱记录卡和班级培优补弱统计表,便于学科之间的比较和级部之间的督导。
VI. 特长生教学:关注实效、促进教师教学研究
①教研的内容细化和深化。针对高考形势,抓住一个“早”字,“早”研究,“早”落实; 调整课时安排,体育专业课加大课时,调整大小课的比例。
②开好期中、期末考试分析会。在级部的安排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教练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实在而透彻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同事们通过交流,明确了针对性教育,对教学工作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特长生老师每位老师都有文字材料谈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集体创优,突出总体评价。
实行班主任、教师、教练三为一体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同学科组合的教学教研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突出“文化+专业”的捆绑式评价,加强了文、专教师的合作。日常教学和各项活动实行总体评价
IV. 针对理综和文宗相对较弱的情况,一是周日下午从年前已经开始周日下午时间:本周日五六七节,回家周三点到校到5点半
组长:文科组:田爱民,穆春龙,理科组:张国栋,赵爱军
3. 轮流负责:
a. 文科组和理科组长负责提醒各组组长,一是按照理化生,政史地顺序值班, 提醒值班组值班,提醒其它两科组长通知本组老师把试卷和答题卡在周五下班前交到本班值班组老师处。
b. 值班组老师负责分发三科试卷和答题卡,并负责收好交到各科老师处
4. 试题组卷注意
a. 时间和分值分配按照全国高考题,难度适中。可适当出做过的典型试题。如果有合适的成题可以使用,但是两个组长必须把关,出来后,两个组长必须分别做一遍,并且再找一个可靠老师做一遍,争取做到零失误。年级在每次考完试后要找一部分学生座谈了解试卷质量。
5. 纪律
a. 值班教师:必须提前到校,及时下发卷卡,及时收回卷卡,及时送到各科老师处。监考认真负责,尤其回家周时候要统计好各班人数交给班主任。填好教室日志
b.各科教师,认真出题,高度重视。并且及时将卷卡交给值班教师
6. 阅卷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效应;高三化学学困生;复习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2–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困生的学习愈加成为高中教与学的重要话题。经对相关文献分析和笔者的一些相关经验总结[1],对于高三化学学困生来说,一则面临升学压力,学习时间紧迫;二则学科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没有形成健全的知识结构或自动化的图式,由此造成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就是多处知识未学好,以至于总的认知负荷超过了其认知承载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认知负荷理论,促使学困生采用有效的复习策略以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
1 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John Sweller、Fred G. W. C. Paas等人提出的,并且区分了三种不同的认知负荷类型:外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内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与相关认知负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内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内容本身引起的,其高低主要取决于内容的复杂程度及学习者的原认知水平;外在认知负荷主要是由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当引起的;相关认知负荷是指在新的图式建构或图式自动化的过程中占用的认知资源[2]。认知负荷理论认为,这三种认知负荷是可以累加的。它们的总和如果超出了工作记忆的总体承载能力,就会使学习陷入困境。这从理论层面回答了化学学困生为什么会产生学习困难这个问题:在该生一定的原有认知结构下,要认知的化学信息总负荷超过了其工作记忆资源的总体承载能力。据我们深入观察和分析,在三种认知负荷中,内部认知负荷是影响高三化学学困生复习的主要因素。
John Sweller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降低内部认知负荷:一是图式的建构,二是图式的自动化。图式建构是指把原本独立的若干元素组织成一个单一元素;图式的自动化则是信息加工从受控加工转向自动加工,从有意识的努力转向无需有意注意,因而也能够降低工作记忆负担。但是图式的自动化不是自动完成的,它也需要充分练习[3] 。梅耶等则认为,通过任务分割,即把呈现材料分成几个片段并分别进行充分的认知加工,也可以降低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4]。另外,认知负荷理论中的几种效应如解答样例效应(Worked example effect)、分离关联元素效应(Isolated interacting elements effect)、自我解释效应(Self-explanation Effect),降低认知负荷的策略如知识渐进策略(Knowledge pro gression)、简单-复杂任务序列策略(Whole-task Sequencing)等,[5]为高三学困生复习困难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2 认知负荷理论指导高三化学学困生复习的探讨
2.1 关联认知负荷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的应用
元素及其化合物就整体而言知识点比较零碎,各知识点的关联程度较低。当以无机推断题或元素推断题等形式从整体考察时,对于学困生来说信息负荷较大,解题时很容易因负荷超载而无从下手。
从适当增加关联认知负荷以降低内部认知负荷的角度来看,在指导学困生复习时,如果依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某种理化性质,将零碎的知识点以某种关联构建成若干个图式,如将高中所学过的化学物质按照具有漂白性、颜色为红色、颜色为黄色、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等等分别进行归类,形成一个个图式,让其通过练习使这些构建的图式进入长时记忆并较快达到自动化,则可以降低解推断题时的信息负荷,同时也为将来解题时提取相关知识提供了线索。
例如,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知识点多且内在逻辑性强,复习时进程快,相对学困生而言很容易超出其认知承载能力,一般要采取一定方式将其简化,在此可以借鉴知识渐进或简单—复杂任务序列。知识渐进是指将复杂的学习材料分两个阶段呈现。第一阶段,将复杂材料分解成若干个信息单元并依次呈现,每次只需加工一个单元;在完成每个独立单元的学习之后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同时呈现全部信息,并关注信息单元之间的关联。知识渐进法对于低水平的学困生在面对复杂问题但缺少必要的基础知识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复习方式。简单—复杂序列是指首先从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所能遇到的最简单任务开始,逐渐增加任务,其本质上就是“整体任务”,它从一开始就关注任务各个成分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强调让学习者快速形成对于任务的初步整体印象。
这是一种关于“等效平衡”类型的题,此类型的题牵涉到的知识点有可逆反应的特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影响平衡的因素等等,复习此类型的题需要学习者对牵涉的各个知识点有透彻的理解。对于处于低水平的学困生来说,宜采取“知识渐进”的方法,首先复习可逆反应的特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影响平衡的因素等各个基本知识点并使其达到自动化,然后再综合起来复习该类型的题。而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宜采取“简单-复杂任务序列”的方法,即从整体上把握,由相对简单的开始然后逐步深入。由于解决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并运用“等效平衡”原理,因此可以先在“等效平衡”原理的简单水平进行复习。即考虑在t℃时,向体积固定的一容器中投入2 mol SO2和2 mol SO3,通过“等效平衡”折算相当于投入多少摩尔SO2和O2——投入的2 mol SO3通过方程式可折算成2 mol SO2和
2.4 分离关联元素效应在电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分离关联元素效应认为在某种学习情况下以一种分离的方式逐次呈现具有关联性的信息元素,比一次性地呈现所有相关联的元素更能促进学习[7]。电化学这块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关联密切,由于内部认知负荷与个体的认知水平有关,这块知识对不同学困生而言其难度不同,即对不熟悉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困生来说认知负荷较大。对此根据分离关联元素效应,复习时第一步要先回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在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熟悉之后再深入电化学知识领域进行复习,这样通过分离关联性知识的方式进行复习以降低认知负荷,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而对于该知识点认知程度较高的学生,则可直接对电化学进行复习同时也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除上述之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使学生充分利用自我解释效应[8],即对有相互关联的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做出自我解释,在自我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来促进图式的建构。再则,由于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当会产生外在认知负荷,给学习带来困难,因此在选择学习资料时要特别注意化学知识编排与呈现形式是否恰当。
3 结语
由于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效应关注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与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在教和学的领域能给予理论指导并产生重要影响。但将该理论指导下的策略应用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量化研究与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丁革兵.促进高三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策略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2):15~18.
[2]赵立影,吴庆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4):44~48.
[3][6] Sweller J.,Merriёnboer J. Cognitive Archite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J]. Paas 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8,10(3),251~296.
[4] Mayer R.,Moreno R.. Nine Ways to Reduce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3,38(1),43~52.
[5]庞维国.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教学涵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1,(12):23~28.
“科学之旅”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下属实践中心发起,旨在走进中小学讲授科普知识的志愿服务项目,始于XX年9月,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与哈尔滨市第69中学、工大附中、新发中学等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内外反响良好,为哈工大研究生提供了活跃、稳固的社会实践平台。目前已有42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为近二万名中学学生讲授科普知识,“科学之旅”成为哈工大研究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
“科学之旅”通过组织我校研究生到部分哈尔滨市中小学讲授科普知识,以达到“双向育人”的目标。它为在校研究生提供一个提升自我能力和实现价值的平台,加强研究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为孩子讲授科普知识,使中小学学生视野得到开阔,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精神,引导他们逐步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理念。
我的实践项目类别为岗位实习类。我是研究生院德育工作办公室社会实践中心的助管,主要负责社会实践学分考核和“科学之旅”活动。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负责招新、培训大会服务、整理宣传资料、开展问卷调查、排课及带队听课、邮箱管理、协助课程体系建设、ppt及教案审核、协助图片展、社会实践手册及考核表管理、会议记录、中心所有资料汇总整理、开发新项目等。
“科学之旅”工作流程:
一、招募(包含面试)
通过张贴海报、网上宣传、发放宣传材料等宣传方式,采用现场报名、邮件报名等报名方式招募课外辅导员,所有报名的课外辅导员需要进行面试筛选。
二、培训
重点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培训及交流:
1、了解“科学之旅”实践活动的目的、背景、意义、要求;
2、“科学之旅”授课内容、技巧和经验分享;
3、如何进行授课前的准备工作:选取授课内容、制作教案课件等;
三、课外辅导员备课
1、选材:前沿科学、贴近中小学需要的知识、贴近中小学生兴趣的话题、贴近中小学生理解能力;
2、备课:制作ppt及教案,参照以往的精品课程课件制作;要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flash及视频资料者更佳。
四、审核课件
主要就教案内容、课件形式、字体等方面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由社会实践中心负责同学和课外辅导员进行沟通交流,完善教案课件。
五、试讲
课外辅导员在正式讲课前需要进行试讲,在试讲环节出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试讲不合格者不得讲课。
六、听课
正式讲课前课外辅导员到中小学随堂听课,熟悉环境,了解上课环节,学习和借鉴其他课外辅导员的经验,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
七、正式讲课
1、我们将提前一周将课外辅导员的上课课表发到公共邮箱,并通过电话与课外辅导员核对,若课外辅导员临时有事务必提前两天请假,以便进行人员调整,提前1天不得请假,未提前请假或无故不参加活动者将取消课外辅导员资格;
2、时间:周一到周五,地点:与科学之旅有合作的中小学,授课形式:小班级教学(人数50人左右);
3、衣着得体,朴素大方,讲课前向带队人员领取胸卡,上课时佩戴胸前,体现我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课堂上注重互动;
4、讲课后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
八、成果展示
在校内宣传栏和哈工大网上展示科学之旅成果,扩大“科学之旅”活动的影响力,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心得及体会
每学期我们在开学不久进行课外辅导员招新。经过面试选的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经过一周的备课,再经过试讲,合格的课外辅导员将登上新发中学以及哈工大附中等学校的讲台为学生讲课。作为助管,我们负责收集整理课外辅导员的空闲时间,给他们排课。以新发中学为例,他们十个班,每周每班一节,每次由我们的助管和课外辅导员一起去。课外辅导员在去讲课之前备好课,做好教案和ppt,交给我们审核。课外辅导员讲课期间,助管听课和考核课外辅导员。课外辅导员参加“科学之旅”够20学时的,我们会进行考核和表彰,合格者可获得社会实践学分。每年根据课外辅导员的表现及授课反馈进行评奖评优,评选出“优秀课外辅导员”、“优秀课件”给予奖励。我们通过一个公共邮箱与课外辅导员交流,回答他们的疑问,收集他们的空闲时间、教案和ppt等。同时我们有一些公共信息,也在邮箱中。我们还会对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科学之旅”的满意程度,收集他们对“科学之旅”活动的意见,各中学的班主任和同学们对该活动的反响良好。这个活动进行了四年了,反响不错,我们把我们的经验总结出来,做成社会实践的品牌,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建设。最近我们策划了新的项目,比如文理分班和报志愿的讲座。文理分班是针对初三的中学生,让他们了解高中文理分班是怎么样的,选择文科和理科时要考虑哪些方面,怎么选择。报志愿主要针对高三学生的家长,向他们讲解报志愿时要考虑哪些方面,哪些是最主要的,给他们介绍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内容,就业情况等等。这些都是些很好的项目,对中学生有很大帮助,对我们的课外辅导员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1)
每次的招募新课外辅导员在实践中心的全年计划中是很重要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招新时间短,任务重。在招新前我们先做好准备活动,提前在各公寓、诚意楼、正心楼、各宣传橱窗贴海报,在公寓发传单,在校内新闻上消息,启动邮箱报名。在招新时,我们播放宣传语音,给同学们介绍“科学之旅”这个活动。经过两三天的招新后,面试选拔课外辅导员。我们会让他们当场准备一个主题,进行试讲,我们面试官会提问考核大家。接着我们会对面试情况进行分析,选出优秀的准课外辅导员。然后,对所有新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培训。闫薇老师在培训大会上强调课外辅导员需要有端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正确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本,研究生还要通过讲授科普知识,传递学习科学的精神,展示哈工大研究生的精神风貌。她指出,课外辅导员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做人的引领者,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每次招新都很累,招新前详细策划,想好每个细节;贴海报、发传单、招新当天搬桌椅板凳等,这些都是体力活。不过,在招新中得到的锻炼也是非常大的。对一个招募一百人左右的招新活动的策划、分工协作、执行,都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贴海报需要得到公寓管理中心、保卫处的批示,以前没有写过公文,现在要学着写。在招新过程中我也知道了组织举办活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为以后举办活动积累了经验。在实践中心得到锻炼的机会比较多,比如,以前我没做过问卷调查,现在不但要去做问卷调查,还要设计问卷调查试卷,要进行采访,回来要分析调查结果,这是一种新的体验,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
我们中心每两周会有一次例会,这是个很好的习惯。每次例会前,要拟定需讨论的主题,由每次的主持人发邮件给大家。整个中心分成3个小组,有“科学之旅”小组,宣传与策划小组,外联与培训小组,我是“科学之旅”小组的。每次大家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对每一个活动项目进行讨论。会上大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每次的例会也给大家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加深了同事们对彼此的了解,对会后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很有好处。做助管工作一年多以来,我和同事们相处融洽,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开会效率不高,有时没有围绕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直到解决;
(2) 有时候查找资料困难,资料没有及时汇总和归纳。
(3) 有时分工不明确;
建议
(1) 本部门资源共享,尤其是大家共用的资料。建议大家在自己负责的工作中,如有对同事有用的信息或者资料及时发到相关助管邮箱。